新媒体艺术的特征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7-27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数码艺术;设计;特征;审美;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52-01

一、数码艺术

(一)数码艺术设计及其产生

数码艺术属于一种新媒体艺术,它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是由当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它是指以数字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灵感融合为一体的艺术。

数码艺术设计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它的产生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观念艺术的出现对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法国艺术家杜尚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泉》的作品――小便器,由此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然而多年后,公众一致认为这件作品象征着杜尚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二)数码艺术设计的特征

数码艺术,除了在表现形式上前所未有的多样化以外,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反传统性和它的人文关怀,即使某些作品借用商业社会的特性而采用通俗和游戏的形式,但仍然可以从艺术家的精神内涵的解读中加以区别,这也是区别其他利用数码进行创作的作品。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视觉表现

如今视觉传播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媒体语汇极大丰富。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在视觉样式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

二、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数码艺术审美趣味的特征。所谓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就是将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产生每一独立媒体单独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类似依靠镜头整合产生新的意象的蒙太奇,可称为“媒体蒙太奇”;包括共时叠加的媒体蒙太奇和历时链接的媒体蒙太奇,它是最基本的多媒体编辑手法和新媒体艺术语汇,并由此生成了数码艺术创作上新的艺术追求和欣赏中新的审美趣味。

第二,新媒体艺术美感激发模式的特征。数码艺术设计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与结合

(一)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

要探讨和研究数码艺术设计的艺术特征,就必须对现代审美观念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概括来看,现代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抽象化。集约化大生产决定了产品必须要便于生产,而不能有过多和过分的雕饰,所以要求产品必须要以简练和抽象的造型为主。二,简洁化。简洁性体现在设计中,就是将功能与审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强冲击。强冲击就是审美中对人的情感和心灵的震撼和激荡。四,民族化。从审美角度来看,艺术审美的民族化特征并没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而消失,相反得到了重新的认同和进一步的肯定。五,个性化。艺术理论在突破了传统的模仿和表现之后,更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强调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艺术家对世界和人生的特殊的领悟,因此,在艺术创作中非常注重个性特征的表现。

(二)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新视听语言;创新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45-01

一、当前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新媒体艺术产生于上世纪中期的新媒体艺术(NewMediaArt)又称作新媒介艺术,它是借助现代影像、视频、电脑、网络、互动技术、以及其它电子媒介等新的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态。进入到了21世纪,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的大家族。在目前,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性的艺术展中,新媒体艺术以愈来愈占据主导的姿态展现在现在观众面前。

二、新视觉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

(一)传统影视影像画面构成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1.新媒体艺术中的构图与景别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先锋视觉艺术虽然有诸多独特视觉审美特征,但传统影视影像画面构成语言(构图、景别、色调、光线)对其影响也是颇深的。

我们先来谈一下构图,新媒体艺术的影像作为一种表意符号,首先必须具有象征符号的特点性,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影像,必须通过运用镜头成像或是视频动画的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和意图赋予相关的造型因素。在很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清晰的分析出影像所具有的构图的基本要素:主体、陪体、环境、景别。在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主体和陪体可能是人物、动物、机械、文字、符号等等,虽然环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虚拟空间,但也必须通过构图上的巧妙安排,使画面元素之间主次分明,影像元素之间相互均衡,这样才能在流动的影像画面中把握住审美情趣。

景别作为影像画面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已是司空见惯了。在新媒体作品中,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取景手法虽然不如在传统影视中运用的那么频繁,但也没有完全被忽略。毕竟画面在通过运用景别来实现构图的均衡之后,才会产生更加生动的表现力和内涵。在很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中,画面的景别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特写或是近景,传统的表现手法被颠覆与解构。比如被批评家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的艺术家张培力在1988年国内第一个新媒体作品《30×30》中,在长达3个小时的录像中,把一面镜子摔碎,粘合,再次摔碎,不断重复。机位景别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布光,甚至没有剪辑。这个与众不同的影像作品是为了向观众传达一个理念: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在新媒体艺术中,很多具有颠覆性的表达手法对传达作者的立意来说是成功的。

2.新媒体艺术中的色彩和光线

在目前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色彩和光线是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色彩和光线除了还原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渲染气氛之外,它们之间的组合及其关系还构成了表意的作用。在新媒体作品中,色彩和光线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和光线除了塑造了画面主体的形象,渲染整个气氛,塑造出一定的空间深度之外,还可以通过色彩来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象征和隐喻,比如在奥地利艺术家KurtHentschl・ger的新媒体作品《因缘》当中,以三维人体模型为画面的主要构成,一直贯穿以蓝色,三维人体模型在蓝色的空间中悬浮运动。作者用蓝色来塑造一个人类的生存空间,通过色彩渗透着对崇高和人类状况的隐喻性思考。

(二)传统影视影像镜头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我们先从镜头语言上来说,传统的影视影像更强调它的叙事性,通过镜头语言使绝大多数的观者能清晰了解故事脉络,明白作者的意图。然而,在新媒体艺术作品当中,传统的叙事模式被打破了,作者根据作品所要传达的观念来选择摄影机的机位,抛开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某一事件,时间的观念在这里被模糊了。甚至,很多现当代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运用的是一种非故事性的表达方式。它是作者一些抽象的、非逻辑的、非理性的、或偶然的、非普遍性的个人体验,突破常规的新镜头语言取代了传统叙事性的镜头语言。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范文篇3

一、媒介理论是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核心

从媒介演化史上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mediaart)的一种。媒体艺术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本雅明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的诞生。区别于传统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媒体艺术依附于技术、商品和传媒,通过摄影、电影、海报、招贴、广告、印刷图像、机械装置等非传统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由此启发和影响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未来主义招贴(见图1),杜尚的动力装置,罗钦可、汉密尔顿的摄影拼贴,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的丝网波普以及白南准的录像装置等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战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和大众传媒的兴盛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媒介、光学媒介、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通常都蕴涵了机械、技术、大众、民主、传播、通俗、解构、恶搞、拼贴、时尚、商业和娱乐等要素。因此,理解数字媒体艺术必然要追溯媒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史。曾经撰写过《电影的虚拟生活》、《数字的解读》和《新媒体诞生后的哲学》的新媒体研究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罗德维克认为:“从当代的角度来看,电影应该仅被作为源自19世纪的媒体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杂的各种媒体技术发展的整体历史中的一支。它包括计算技术的系谱学,以及扫描、电子记录和传输的系谱学。”他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同样,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邱志杰等人也从艺术媒体演化史的角度研究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他通过考察录像艺术的四个发展阶段——从乌托邦到语法阶段,再从诗学阶段到它的边缘化时期,由此归纳和暗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媒体艺术发展规律。邱志杰指出,新媒体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对技术的矛盾:一方面,现代主义对于新技术、新世界充满着乌托邦的热情,由此产生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立体派的技术崇拜美学;另一方面,出于对机器的恐惧和对原始乐园的怀念,则产生了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梦魇。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关于新旧媒体演化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意义。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技术都要改变人的整个环境,并且包裹和包容老环境。它把老的环境改变成一种艺术形式。”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包括既排除(新媒体使旧媒体成为老旧过时)但又包容(新媒体以旧媒体为其内容)的演进历程,从口语、书写、印刷到电子媒介莫不如此。麦克卢汉的这一贡献使人们认识到:“媒介即讯息”,所有媒体的“内容”便是另一个媒体。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媒体正是在利用、改造、解构、拼贴和重构传统媒介(如文本、影像、图像、版画、电影、动画、音乐、戏剧或表演)的过程中,将旧媒介作为内容或艺术形式,并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数字化”媒体艺术特征和体系。因此,媒介理论是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本质的钥匙。

二、符号学和语言学是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工具

人们对当今时代有着形形色色的命名:全球化时代、消费时代、后现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读图时代、影像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或许可以概括地说,这是一个数字媒体文化时代。在全球化、网络化和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电子传媒和数字媒体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凸显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新特征导致一种迷宫式、镜像式的“碎片文化”特征的浮现,传统的文化传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有“新麦克卢汉”之誉的“后现论

先锋”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ard)指出的那样:当代的社会是一个“拟像的社会(societyofthesim-ulacrum)”,其文化特点就是传媒符号的激增,其结果造成表征与现实关系的倒置。鲍德里亚借鉴了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并对媒介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鲍德里亚认为,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对于产品或艺术品的复制,现代社会的复制则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符号意象的增殖;艺术和传媒用符号来使实在消失并掩盖它的消失。在他看来,“在符号统治一切的社会中,一切存在应该是符号物的存在,真实、原件和原初都已荡然无存,虚拟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正是当代社会“虚拟化”的写照。这种艺术形式(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装置、软件艺术和网络艺术等)无一没有虚拟、沉浸的美学特征和超现实体验,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构建符号或虚拟的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再现的议题,使艺术创作不仅不再局限于“再现真实”,甚至也不再需要真实的语境。例如,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凭借强大的数字建模、数字3D虚拟摄影和“表情捕捉”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的奇观和异族纳美人的形象,这种完全凭借概念设计和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虚拟存在,恰恰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符号学与虚拟美学上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艺术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指出:“在计算机时代,数据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起作用。被某个程序所使用的信息就是使用者认知过程的输出。”

他还提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质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非物质性(nonmateriality)或符号性是这种存在方式的基础。从这个最基本的性质又可以推导出数字媒体物质层面的其他一切特性(图像思维模式、非线性表达、正在进行时的时空特性以及交互性的艺术体验)。曼诺维奇进一步认为,数字媒体有五个原则: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编码译码。其中数值化是首要的原则。数字媒体可以描述成数字函数,可以用数值来计算或编程。而数据化使现实世界“分散、重组与合成”成为可能。正因为这种数字特性,使得数字艺术的虚拟存在和交互成为可能。正如大卫·罗德维克在《电影的虚拟生活》中指出的,虚拟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人们在一般语境下认为理所当然的意义。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必须理解虚拟的含义,而符号学和语言学正是人们借以理解虚拟世界的工具。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

根据媒介理论、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艺术学的原理和观点,可以进一步梳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其内容应该包括:①数字媒体艺术本体研究。包括该学科的界定、门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表现规律等内容。数字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包括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媒介和“媒介艺术”的演化规律。③数字媒体艺术创意方法学的研究。包括广告、影视、媒介公司的案例研究,创意思维、作品分析、调研与统计、受众行为和心理研究,以及设计步骤与流程研究等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领域研究。其重点在于理清学科与就业的关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要注重其交叉和重叠的应用领域的研究。此外,国内的一些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如许鹏教授等还建议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民族特色内容纳入研究范畴,提出“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理论。”该建议从另一个视角拓展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领域中的分支和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国内外高校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设置的资料,本文通过信息视觉化的方法归纳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学科内容如下。

(1)时基媒体领域,数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动态媒介(片头、栏目包装、MTV等)、Flash、DV等归于此。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的观点,该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与视听语言、蒙太奇理论、戏剧结构、角色造型、场景、表演、剪辑、媒介艺术史等课程相联系,它们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并更侧重观赏性。

(2)交互产品领域,包括网站设计(博客、购物网、体验馆、视频网、SNS社区、游戏社区等)、

手机软件设计、iPad内容设计、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交互设计、信息设计、UI界面设计等。其知识体系属于数据库逻辑,克鲁福认为:“在叙事逻辑中,控制权在讲故事的人手里;在数据库逻辑中,控制权在接受者手中,……所以是用户控制导向的。”因此,该领域更侧重用户的需求性以及交互性的研究,包括信息架构、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界面设计和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等。

(3)互动娱乐领域,主要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装置艺术、交互动画、虚拟漫游、交互墙面艺术等,既有“时基媒体”的特征又有“交互性”的特征,并属于更侧重观众或玩家“体验性”的艺术。这部分内容同样与上述两个领域存在相互重叠区域。

(4)传统媒体延伸领域,主要指基于纸媒或户外展示的平面设计、摄影、广告、插图与漫画设计、

信息导航设计等。该领域往往更强调数字设计工具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此外,在图2中,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传播中的计算机创作语言、工具或平台用虚线表示,其与媒介产品设计的重叠可以表示这些创作工具所涉及的领域。

四、结束语

  • 下一篇:物流专员半年工作计划范例(3篇)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范文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

      daniel 0 2024-07-27 13:28:13

    2. 多媒体教学优点范例(3篇)

      多媒体教学优点范文【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高中的教学之中,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我国推进教学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

      daniel 0 2024-07-27 12:56:13

    3.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范例(3篇)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范文篇1一、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各党支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遵循十六字方针,在2009年..

      daniel 0 2024-07-27 12:24:13

    4. 医美美学培训范例(3篇)

      医美美学培训范文关键词医疗美容技术;岗位;能力培养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从事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和美容卫生保健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顺应美..

      daniel 0 2024-07-27 11:52:13

    5.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例(3篇)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一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全国人民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关于国庆的朗诵文章二龙腾马啸,与时俱进。月白风清,共酒开怀。..

      daniel 0 2024-07-27 11:20:13

    6. 森林防火自救知识范例(3篇)

      森林防火自救知识范文一、切实加强领导1、为了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镇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山陈村防火指挥部。..

      daniel 0 2024-07-27 10:48:13

    7. 适合学生的理财方法范例(3篇)

      适合学生的理财方法范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理财;措施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2.034理财对于现代社会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既重要又必要的..

      daniel 0 2024-07-27 10:16:13

    8.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范例(3篇)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范文绿色印刷认证意义重大从宏观角度讲,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规范绿色环保产品的认定、推广先进企业的产品环保性能及环境保护经验的举措,对..

      daniel 0 2024-07-27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