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范例(3篇)
大众传播媒介范文篇1
人类原初时期的非言语传播――形体媒介传播
人类自从动物状态中走出,开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那一刻起,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就开始了原初时期的非言语传播。在语言(口语)产生前的漫长早期社会,人们传递信息,往往借助特定的肢体、文身、饰物、舞蹈、结绳之类的“物态”语言,以人体自身或其借代物为媒介(载体)诉诸视觉来实现,从而满足同大自然斗争和生存生活的需要。这种因原初时期的低下生产力和人类生存环境所决定的信息传播活动,长期存在于语言(口语)诞生前的漫长过程中,或在其后的文明历史进程中被延续保留下来,抑或经过演进、改造成为诉诸视觉的物化类广告传播形式。
以人类自身为媒介的形体类语言传播。在口头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是一方将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另一方的最实用、最有效的原始符号方式。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通过一些约定俗成的拟态与手势语来表现动物的特征,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符号和手段。附着于人类身体的“绘身、文身和饰物”等标识符号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绘身是在身体上涂色彩或画图形的装饰,文身是在人体表面皮肤上刺花的装饰,而在人体上加装饰品则为饰物,这些附着于人体的各类标识符号,对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及原始人的群体活动具有较强的识别作用,反映了原始人的喜怒哀乐,可以视为一种能够传达生活及社会信息的原始广告媒介,具有明显的原始广告传播功能。
以借代实物为媒介的特定意义符号传播。原始人传递信息除了使用形体类语言外,还依靠现实世界的借代物来实现广告信息的传递。一是利用“特定借代物”作为媒介实现信息传播与交流需要。如结绳,结绳记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广泛且年代久远。进入阶级社会,结绳的传统为商人所继承采纳,并在形制和用途上加以变化。在店铺、酒肆、茶楼及买卖的摊位上,各种各样的幌子或招牌,往往饰以各种饰片,用绳串缀,下缀幌绸、五彩条状织物、各种料珠或排穗,也有许多造型独特的幌子由粗麻绳打结编织而成。此时,绳节已发展成传递广告信息的媒介。再如刻木,刻木的做法被后来发展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借鉴,逐渐演变为官工的铭刻或名人商品的标记,即在所售产品上打上官工的名字或名人的名字,可以视为商品商标和标记广告的滥觞。二是利用“生活借代物”作为媒介实现信息传播与交流。如草标,本是自然生长的草芥,当其插在待售或所售物品上时,便有了标识意义。宋代使用草标较为流行,书籍资料载:“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②这里的草标便具备了广告媒介的告知功能。在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使用草芥作为交易媒介的现象被保留下来。再如谷穗、笊篱、柳条,多出现在乡村郊野的食店门前,随意挂在门前或栅栏上,起到标识作用,成为一种制作成本低廉且传播效果极佳的广告媒介。
语言诞生为标志的声音类媒介传播
语言(口语)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破天荒大事,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约发生在10万年前。口语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由单一的视觉功能扩充至自身的听觉功能,实现了“物态”显意和“声态”传意的并行传播,进一步丰富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除了口语传声外,还有作用于听觉的音响传播工具,如鼓号、竹号等。进入阶级社会,随着行商坐贾的分化,行商走街串巷,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吹、拉、弹、唱等声响传播工具,举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碗、盏、盆等,与娱乐相关的箫、琴、瑟、鼓、锣等,都可用作广告信息传递的音响媒介。如屈原《天问》载:“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所谓“鼓刀扬声”即一边用刀拍打肉案、一边扬声而歌,以招徕顾客,可谓口头唱卖与音响器具并用。再如汉代卖麦芽糖的小商贩“箫管备举”③,以吹箫或吹管的乐声招徕顾客。这些都是借助音响工具作媒介吸引买家,实现传播交易活动。随着物品流通和交易的扩大,应广告宣传的需要,许多商人还专门制作了表现行业特征的响器物,较为典型的如货郎的拨浪鼓、剃头理发者所用的镊叉、磨刀匠所使用的铜制链板,等等。
文字发明为标志的手写媒介传播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创举,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字的使用第一次实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传播,传播年代和范围得以延续和扩大。因为,以往的言语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心记脑存,难以完全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和丢失,包括此前的形体类、借代物及声响器具等传播媒介和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后人从文字记载中获悉的。印刷术发明前的手工书写媒介传播大致分为:
以实体物为载体的手写文字传播。纸张产生之前的图画、文字,主要以墙体、石材、动物皮质、龟甲、牛骨、竹木板、铜铁器、漆器、布帛等介质为载体,来表述有关内容。早在公元前4000年后期,苏美尔人就在石板或木板上刻以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和线行记号,后来形成“楔形文字”并被巴比伦人继承下来,这种文字刻在泥板上成为泥板文书,商人之间用泥板文书来通信洽谈贸易。还有古埃及的“纸莎草”,在上面书写文字,被人们作为原始广告媒介加以使用,据载,一张寻找逃奴的“纸莎草”广告传单曾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古埃及首都孟斐斯被散发过。我国古代,文字、图画往往与手工制作的各种形态实物相结合,形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广告媒介,成为广告信息传递的行业标识。如旗帜广告,用文字或图案绣于长条青色布上,并缀以白边,悬于店外,招引过客;招牌广告,一般以文字表明其经营业务,如当铺前的“当”字。幌子、招牌等店铺广告形态,常常用于饭店、酒肆、茶楼、当铺、旅店门面及周边环境。文字与实体物的结合运用,扩展了广告媒体的种类和形式,使广告传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以纸张为载体的手写文字传播。纸张的发明最早诞生于我国汉代,与之前的其他介质相比,其具有书写便易、成本低廉、携带轻便、利于传播等优势。书写媒介由沉重的硬石、泥土到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再到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直至轻便的纸张,书写工具也由划字的树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铁刀发展至写字的毛笔,这些变化体现了人类特别是中国人高度的科技水平和文明传播艺术。运用到广告传播方面,如宋代的“彩楼欢门”,大店铺经营者和商家在节日或重要活动时临时搭建的门面装饰,常用彩色纸、帛装饰,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明显的标识作用。再如灯笼广告,一般将灯笼悬挂在酒肆茶楼门首的显著位置,上书“酒”、“茶”、“客栈”等字,表明其商号招牌和营业性质,十分醒目,其形状也因行业特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比如酒楼灯笼似酒瓮,还有圆形、椭圆形、宫灯形等形状,药铺则形似葫芦。
以印刷术发明为标志的早期印刷媒介传播
印刷术是继文字、纸张之后的又一大发明,并与文字、纸张结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报刊普及大众化之前和报刊媒体成为主流广告媒体的相当一段时期,各类印刷媒介已经在传播广告信息方面开始发挥巨大作用,如1473年英国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书籍在教堂门口张贴了第一张印刷广告,被西方公认为最早的印刷品广告。就我国古代社会而言,其商家应用印刷技术进行经营活动的媒介形式和表现内容日益丰富,具代表性的广告传播形态有:
铜版印刷物。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使得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介――广告铜版在北宋时出现。最为典型的是现存于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版实物。铜板宽12.5厘米、高13厘米,正面雕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标题,画面中央雕刻有“玉兔抱杵捣药”图案,图案两侧分列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八字,图案下方则刻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宣传文字。这种集商标和广告信息于一体的雕版印刷物,被视为印刷广告中的典型代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广告招贴画。我国最早的广告画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出现,采用纸质印刷。据史料记载,南宋时出现《眼药酸》杂剧印刷广告,画面正中是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手拿眼药酸请他使用,广告表现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类似今天的广告招贴。
包装纸广告。史料记载,我国宋代已出现称作“裹贴”的包装纸,但这类具有广告宣传作用的宋代包装纸实物没有见到,后世却发现了元代的包装纸实物。1985年8月在湖南省沅陵县发掘的一座1306年前的元代墓葬中,出土了两张印有销售油漆产品的包装纸,系质地较好的黄毛边纸,一尺见方,正面和背面均印有清晰的图案、花边和文字,既可用作广告宣传,又可用作包装,可谓一举两得。
书籍类广告。明代雕版印刷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书坊刻书和印书渐成风气。为了宣传所印或所刻图书质量,书商开始在图书的前言或后记,甚至封面上做广告宣传,书籍本身除成为文化信息载体外,也成为新型的广告媒介。如明弘治年间的《奇妙全相西厢记》书尾就刊印了出版说明,广告词为:“本坊谨依经书重新绘图,参订编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清代的雕版刻印技术及木版印刷、铜版印刷、石版印刷基本成熟,印刷广告包含面更广,内容更丰富,除书籍广告外,还有海报、招贴画、传单、说明书、目录、小册子,以及放在香烟包装中的小画片等,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广告传播方式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木版年画。清代木版年画十分盛行,年画铺遍及全国各地,广告年画被广泛使用,其题材多取自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传说和戏文内容,表现方法简洁、明快,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和民间艺术特色,既用于公共场所张贴、居家厅堂装饰,还常做食品、礼品等包装装潢,独具一格,用于广告宣传效果好、传播广。如苏州桃花坞出土的“四时名点”广告年画中,绘有《失街亭》的戏文和插图,这种年画又充当“四时名点”的包装装潢,具有鲜明的广告宣传功效。
以上就“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技术发展与广告传播形态按演进过程予以梳理,大致经历了形体媒介传播、口语媒介传播、手工文字媒介传播、早期印刷媒介传播,其发展不是依次替代而是呈螺旋上升式的叠加形制。这一漫长的信息传播过程与人类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其语言(口头)、文字和印刷术及作为载体的纸张是引发媒介传播革命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符号、工具、载体的结合使信息得以传播。作为信息范畴之一的古代广告,其内涵构成基本由社会广告和商品广告两种主要形式,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占的比重不同,广告发展水平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及信息传播手段、途径密切相关,特别是商品广告又受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更多地体现了自发性和自足性特征。古代广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内容和形态,恰是媒介对不同时期社会特点的反映,这也是媒介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本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媒介技术与广告传播形态的关系研究”(立项号:2009113)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前大众传播时代”指19世纪30年代西方“便士报”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时期,即报刊大众化、普及化以前人类漫长的信息传播时期。
②《水浒全传》第三回。
③《诗・周颂・有瞽》。
参考文献:
1.杨海军:《中外广告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赵琛:《中国广告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汪涛:《广告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黄勇:《中外广告简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大众传播媒介范文
[关键词]:大众传播;传播媒介;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投入到儿童与媒介的研究中去,他们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不同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这也让社会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它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体验,它还是一种娱乐的选择。现代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媒介手段和内容,只有儿童在拥有了多样选择的权力基础上更多的接触不同的传播媒介,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独立的思考能力。
(一)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个体成长的影响
要想实现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教育的良好促进,应该先认识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前的研究对媒介的负面影响倍加关注,本文希望讨论如何实现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教育的促进作用。
1、对学前儿童社会态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在接触电视或图书中呈现的刻板印象后容易产生一些关于现实生活的错误概念,这无形中增加了儿童对现实生活理解的困难。[1]刻板印象一般是作为消极的内容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所产生的刻板印象主要是性别刻板印象。比如教材中善于思考和动手的总是男生,电视剧里的女性大都很柔弱,广告中男性经常扮演成功人士而女性则多是顾家的主妇形象。男孩勇敢女孩却温柔等。在这样的媒介环境强化作用下成长的儿童正是社会所期待的。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男孩和女孩都应具备两性共有的特点。
2、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了观察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儿童使用媒介的过程也好比是一种观察性学习,包括利社会和行为。如果观察性学习可以解释利社会行为的话,那么同样也可以解释行为了。我国虽然不专门为少年儿童制作暴力节目,但有些儿童节目中仍有大量的暴力内容。另外还有些不良行为包括看电视时间过长导致过早近视,学业成绩下降等,这些影响应该避免。
(二)实现良好促进的对策
当今成人只看到媒介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便牺牲了孩子的媒介权。然而卜卫对于“长时间看电视必然导致儿童成绩下降”这种普遍存在的所谓结论提出了质疑,因为一个儿童看了某个电视节目后所产生的行为并不必然在全体儿童身上发生。她指出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有学者把大众传媒看做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名特殊的“教育者”。虽然教育不是媒介的首要功能,但这种功能却每日都在发生作用,切不可忽视其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大众媒介应基于这一基本现实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道义和责任,以传承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为使命。
对于户外活动较少的城市儿童来说,媒介也是娱乐工具,这是非常现实无奈的选择。在《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也规定了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最长时间为两小时,并没有直接禁止电视,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大众媒介与儿童发展的问题与矛盾。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儿童媒介发展的不良趋势是日益走向“成人化”,大众传播媒介应该丰富童年生活而不是缩短它。因此如何形成正确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儿童观就成了迫切的问题。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教育的良好促进。
1、家庭方面
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在媒介运动中有两类人,“意见领袖”和“意见领袖”的追随者,在儿童卷入媒介使用的过程中,成人就是儿童的“意见领袖”。所以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接触媒介的榜样。印刷媒介通过出版教育类图书和报刊为那些没受过教育专业训练的家长提供了他人的经验和易于实践的教育知识,家长在空闲时间为自己“充电”,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变身成为家庭里的教师,有益于家庭和学校一起共同完成孩子的有效教育。鉴于图书市场的育儿书籍质量混杂,所以教育专家在出版理论书籍的时候应当与编辑一起多与市场接触,了解家长受众的认识水平从而找到正确有效地家长们交流沟通的“桥梁”。
2、社会方面
近年来新闻媒体集中曝光违规幼儿园校车安全隐患问题,发挥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这不仅与事件的严重性有关,也与媒体的大面积报道有关,这说明了媒体一方面担负着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在行使着舆论监督的权力。2011年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2011年12月11日,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民意。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最终于2012年4月10日由国务院正式《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可以说,媒体及各方高度的关注促进了条例的诞生,校车安全终于有了相关条例法规的保障。
3、媒介自律方面
提倡媒介自律,既能避免与言论自由的冲突,也能有效地保护儿童。[2]目前国际上已制定的关于儿童与媒介的指导性文件有儿童(1995),儿童电视(1998),儿童报道指南(1998)。笔者在学习这些指南内容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出了几条媒介自律的原则:1、强调儿童参与,媒介应该充分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形象,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开口就是大人想听的话甚至是官话。2、媒体上应该有不同地区的儿童文化、语言、生活经历;3、投入充足的支持与制作资金,提高从业人员的儿童媒介素养;4、电视节目的制作内容应该是真实的,播放形式以及播放时间要适合儿童,各年龄段的儿童应该有自己的节目,甚至已经有人提出应该制作婴儿节目。
4、媒介教育方面
开展儿童媒介教育,不是要求儿童完全拒绝大众媒介,也不是让儿童在媒介环境中放任自流,而是根要据媒介环境与儿童成长的特点,发展儿童“使用媒介而不是为媒介所利用的能力”。[3]201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就明确提出“加强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等信息网络的能力,提高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笔者认为,媒介教育应从儿童开始,幼儿处在媒介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考虑到幼儿成长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媒介教育师资培训应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教育内容主要以引导儿童分享交流媒介经验为主,让他们了解一些简单的媒介知识,知道媒介传递了什么信息,初步理解媒介信息的意思,并学习辨别媒介信息的真实性。
大众媒介对现代以及未来社会的影响力将持续地增加,而人类在这浩如烟海的媒介海洋中,是乘风破浪还是娱乐至死?当然,单纯的媒介教育并不能解决现在诸多的社会问题,但是全社会对媒介的认识低下却是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大众传播媒介范文
旅游作用于大众传播媒介
人们外出旅行的增加以及旅游主题本身的大众化特征。催生了诸多专业期刊和报纸的面世。如《时尚中国旅游》《中国城市旅游》《旅游时代》《旅游天地》《中国国家地理》《环球旅游》《当代旅游》《商务旅行》《玩家旅游》《私家地理》《和谐之旅》《中国旅游报》等。这一批形式多样的报刊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详尽专业的推介,在给予受众信息的同时也增加和壮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互联网强大的普及性、渗透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许多旅游网站应运而生,如携程、途牛、乐途、穷游、芒果、驴妈妈、马蜂窝、去哪儿等旅游网站以及各景区机构、各大旅行社的网站等等。此类网站的开通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过来,大量点击率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益更进一步推动了网站的建设。增强了其在受众中的知名度。
面对受众的信息需求,电视台也是不甘落后,纷纷开辟专栏或专业频道来关注旅游。如海南旅游卫视、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乌鲁木齐电视台旅游娱乐频道、浙江卫视旅游版、贵阳旅游生活频道、澳门卫星电视旅游台、南方传媒集团的邮轮旅游电视频道、CCTV-4的大型日播类旅游栏目《远方的家》、CCTV-2《美食走四方》、甘肃电视台《时尚旅游》、陕西电视台《快乐天下游》、广州电视台《快乐旅行》、江苏电视台《中国旅游》、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浙江影视娱乐频道《爱旅行》、云南台《走遍云南》、黔东南电视台四频道《旅行家》、山东台《走四方》和《新旅游》等等。这么多频道和栏目的加盟是受众市场强大需求的产物,并且它能够满足那些阅读能力低和不会上网的人群对旅游信息的需求,发挥了电视的传播优势。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于旅游
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了旅游要素的整合。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由于游客的需求多样性、个性化,旅游经营由粗放化转向集约化,这些特点要求旅游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不断完善规划、投资和产品供给,作出合理的统筹与调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大众传媒很好地充当了这一角色,了解旅游者心理,把握市场动向,利用自身的优势快速准确地传递游客信息,达到了整合优化旅游要素的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提高了公众对旅游品牌的认知和态度。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上投放的旅游广告,生动全面地展现了旅游的形象和旅游概念,尤其是持续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认知、判断、决定以及相关行为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如在诸多地方电视台播出的“登泰山保平安”“梦西子中国杭州”“人间天堂山东烟台”等旅游宣传片。这些形象的电视广告将旅游景区品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成功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对景区品牌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改进了旅游信息的传递。在大众传媒没有出现以前。由于条件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仅有的一点了解也只是限于别人的口头描述和个别书籍中的记载。再好的美景没有信息的传播,也只能是资源的浪费。时至今日,大众传媒与旅游的结合改变了人们认知旅游的方式,使旅游从先前的探测未知变为现在的验证已知,这里所说的“已知”。就是大众媒介传达给潜在游客的旅游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对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媒介借助形象的声画元素。以清晰逼真的声画还原让未体验过陌生旅游之地的受众感知旅游拟态环境,满足人们先睹为快的心理。
大众传播媒介扩大了原有景点的影响力并建构了新的旅游景点。无论是传统的印刷媒介还是后起的影视及新媒体,其传播的旅游信息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已知景点的了解,为准备旅游的人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选择的信息。而大众传媒覆盖范围广的特性无疑让更多人的信息得到了累增,扩大了这些景点在人群中的影响力。《敦煌》《故宫》《颐和园》《美丽中国》等一批纪录片的播出更是加深了人们对相关旅游点的认知。另外,由于拍摄影片使得一些地方成为了著名的景点或提升了原来的知名度: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使浙江乌镇火了起来;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使得湖南永顺县的王村为世人所熟知;《卧虎藏龙》的拍摄使得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成为千万人所向往的旅游地;《满城尽带黄金甲》使重庆武隆的天生三桥景区热起来了。以影片拍摄而带动的景区还有很多。并且一些专门为拍摄影片而改建的影视城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如浙江横店影视城、长影世纪城、上海影视乐园、中山影视基地、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河北正定古城荣国府等等。这些影视城既是影片的拍摄地,又是众多游客选择的游览地,通过影片拍摄所打造的这些景点,为人们所迷恋和喜爱。
大众传播媒介强化了对旅游业的监管。旅游业繁盛的同时也伴随着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某些景区出现了环境不卫生,黑导游乱拉客、欺行霸市坑蒙消费者、低劣服务等现象。如江苏连云港165元的“天价炒面”,陕西华山一对蒙古夫妇被景区保安痛殴事件等等。众多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媒体借助自己的传播优势将其曝光,这对促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净化旅游市场和提高景区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媒体的积极参与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透明与规范。也使游客的旅游行为更加安全、舒畅。
大众传播媒介丰富了旅游推介的形式。旅游的宣传不只限于宣传册、海报、导游、户外广告等推介模式,而是利用更为广泛和灵活的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更为方便和即时的宣传与信息供给。以视、听、感等多重体验方式让受众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资讯,实现旅游推介方式的多样化。
旅游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策略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事件营销。信息社会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有效的注意力成了最为稀缺的资源。而如何吸引这种资源成为旅游业界竞争的焦点。事件营销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它充分借助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制造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达到营销旅游的目的。“穿越天门”“蜘蛛侠挑战象鼻山”“阿迪力南岳高空走钢丝”、四川碧峰峡景区的“中国第一饿”绝食49天、张艺谋导演的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等都是典型的事件营销。大众媒介持续不断地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挡不住好奇的受众在这些事件的感染下,成为了被营销成功的范例。
拓展跨区域、跨媒体的旅游传播。现代旅游在地域上往往会跨区域、跨国度,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具有非本地性特征。不同地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都有很大差异。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媒介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更大程度地综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杭州电视台的《城市旅游报道》就由16个旅游城市电视合采制播出,实现了一种地域上的协作。具有大信息量、大覆盖面的特点。而各类大众媒介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也可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地扩大对受众的影响力。如一些电视播出的旅游信息可以拿来做杂志、报纸、网络的深入报道,详细地展现一些细节。反过来杂志报纸有关旅游信息的选题和撰稿,完全可以拿来做相关的电视策划。这样一种交叉和共同呈现的方式,壮大了旅游市场。加强了旅游地的品牌宣传,让其深入人心。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打造富有特色的宣传片,准确定位。每个地域的景点都有自已独有的特色,如何挖掘和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品牌。成为在旅游市场中立足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先期,如何让潜在的游客认可你,受其感染、富有特色的宣传片无疑是一种绝佳的方式。云南的体验之都,杭州的休闲之都。大连的浪漫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无一不是旅游定位的成功典范。循着这种定位,人们按自己的喜好作出不同的选择,更加贴近旅游者的需求。
-
环保设计报告范例(3篇)
环保设计报告范文一、环境成本的内容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
-
绿色公路建设方案范例(3篇)
绿色公路建设方案范文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环境;植物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
-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例(3篇)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关键词】知识经济课堂互动创新能力一、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21世纪发达国家正在迈进知识经济的门槛,在我国知识经济也是“山雨欲..
-
绿色设计的发展范例(3篇)
绿色设计的发展范文因此环保性、自然性不断被提出,设计理念的自然性,使整个人类社会都开始意识到发展不是用一种形态的完全消失来成就另一种形态,而更多应该是与周围一切和谐..
-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范例(3篇)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范文摘要:妇科见习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病房中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妇科学课间见习教学效果。本文就从病例教学、手术教学、基本技能以及如..
-
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范例(3篇)
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范文篇1(一)基本原则。1.民生为重原则。按照《中共*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穗字〔2006〕1..
-
产品推介营销方案范例(3篇)
产品推介营销方案范文一、概述二、市场现状分析三、目标四、营销战略五、4P组合战略六、行动计划正文策划书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一)策划目的企业开张伊始,尚无一套系统营销方..
-
学习玉石雕刻技术范例(3篇)
学习玉石雕刻技术范文篇1就玛瑙雕刻而言,“俏形”是从“俏色”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内行人知道,“俏色”是传统的雕刻理念与技艺,它利用、提取漂亮的色泽,立意和表达主题:“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