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例(3篇)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
[主题词]骨质疏松/针灸疗法
ResentDevelopmentandCommentofStudies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forTreatmentofOs-teop
orosis
LinZhiwei,LiJian(QuanzhouMunicipalHospitalofTCM,Fujian362000,China)
[Abstract]PurposeTosummarizerecentdevelopmentofstudies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forprev
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
soastoprovideabasisandthinkingforclinicalsdudies.Methods
30papersaboutclinicalandexperimentalstudiesarereviewd,
indicatingthat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creaselevelsofendocrines,
regulatebonemetabolism,increasebonedensityandrelievepain,etc.,andprovethetheory,
thekidneybeinginchargeofthebone.Results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anpreventandtreatosteoporosis,
andtonifyingthekidneyandstrengtheningthespleenisthemostimportanttherapy.Conclusion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fortreatmentofosteoporosishasvastvistas.
[Keywords]Osteoporosis/acupther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性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因其常引起骨痛、骨折等继发症状或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疗法,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前景广阔,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1.1毫针疗法
刘氏等[1]采用上午10时针刺肾俞、脾俞、足三里、太白、太溪穴治疗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结果表明针刺补益肾、脾的相关穴位,能够改善患者衰老症状,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提高其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尿Ca/Cr值,具有雌激素替代疗法相似的疗效,而尚未出现雌激素替代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既有效又安全。王氏等[2]应用补肾健脾法,针刺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腰椎部的骨密度,结果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钙尔奇-D)对照组(P
1.2艾灸疗法
吴氏等[4]对艾灸大杼、大椎、膈俞、足三里等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前后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艾灸组能使腰椎L1~L4骨密度提高1.32%;股骨颈骨密度提高0.97%,说明艾灸能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居氏等[5]观察21例平均63岁的男性受治者,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艾灸后上述诸症明显好转、骨密度上升,进一步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的作用,能调节老年骨密度,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张氏[6]用当归、熟地、蛇床子等补肾温阳通络中药制成药饼覆穴位,用艾绒隔药灸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结果患者腰膝酸痛、疲劳等症状明显好转,骨密度平均值较灸前增加。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之功,能调节老年骨密度,有助于骨的保健。
1.3耳针疗法
熊氏等[7]采用耳穴:子宫、肾、内分泌、卵巢、脾埋针法治疗绝经后的妇女60例[其中骨质疏松伴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均无截瘫表现),伴有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40例],每次埋针上述5穴,每日自行按压5~6次,每次10分钟左右,留针2天,两耳交替埋针治疗。所有病例在耳针治疗前检测骨密度和尿钙,结果均低于同等年龄段人群的标准数值。3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结果治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1.4针灸并用疗法
刘氏等[8]以针刺补法加温和灸督脉(百会、大椎、至阳、腰阳关、命门)为主,配穴关元、气海、肾俞、脾俞、足三里、悬钟、太溪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陈氏等[9]采用温针大椎、肾俞、足三里、关元俞为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结果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8%。
上述临床研究,说明在补肾健脾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作用,不但能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调控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改善异常骨代谢,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2针灸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杨氏等[10]观察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变化。结果:温针灸"肾俞"穴具有明显的调节性激素作用,可以使明显低下的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升高,从而建立起卵巢与垂体之间负反馈关系,同时,使升高的FSH水平回复正常。赵氏等[11]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补肾健脾,温阳通脉为治疗原则,取命门、脾俞(双)、足三里(双)、大椎穴进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结果表明,针刺能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血清E2及BGP水平,降低尿Ca/Cr和HOP/Cr的含量,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12]。针刺、艾灸和肌注雌激素各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骨质丢失,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3]。刘氏等[14]亦采用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生物力学等观察针刺和艾灸的疗效。结论:针刺、艾灸或雌二醇三者的作用无显著差异,针灸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于造模3个月后作右股骨中段闭合骨折,进行血清生化、骨痂BMP和组织学的观察。结论:针灸具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质愈合的作用[15]。赵氏等[16]将HRP分别注射于大鼠"命门"穴区与相关内脏卵巢及肾上腺实质内,观察三者的传入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的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T13~L2节段互相重叠。为针刺和艾灸命门穴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上述针灸实验,提示针灸能调控实验动物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和骨质量,为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机理研究的实验结果。
3评述
骨质疏松症是当今国内外老年病学、骨科、内分泌研究者的热门课题之一,其涉及面广,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骨矿含量随着年龄的变化规律和中国医学所记载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规律有着惊人的一致性[17]。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证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人体骨骼中骨矿含量却逐渐减少,肾的盛衰与骨矿含量密切相关[18]。而现代医学对"肾"的研究表明,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减退,肾虚的实质乃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了紊乱[19]。某些补肾中药可抑制或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或紊乱的发生,减缓衰老过程;在补肾的基础上重视健脾养胃法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分型以肾虚最多(73.3%);可见肾虚、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20~22],关键是肾虚,病位主要在肾[23]。
目前,国外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从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入手。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双磷酸盐类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化物、酮类化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甲状旁腺激素(PTH)等。这些药物或因副作用大,或因疗效并不十分确定,或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长期服用等缺点,故均非理想药物。传统的针灸疗法根据"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生肌,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在提高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激素水平、调节骨代谢、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等方面,经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已获疗效。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方法,具有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上述针灸研究,大多局限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少;在临床研究方面,对骨质疏松症的诸多影响因素探讨不多,临床科研设计尚欠严密,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尚未统一,检测项目尚不够先进,选穴多杂变、组方未确定等尚存在着不足;有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镇痛观察指征,针灸对骨质疏松症机械因素影响的调控,针灸对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建议针灸临床研究者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1月制定并公布、2000年修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和随机对照原则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以加快提高针灸临床科研质量。结合并紧跟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新认识,除了研究BMD以外,骨微细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均影响骨强度,并与骨折发生有关[24];从神经肌肉的作用等机械因素对骨强度的控制作用[25];骨质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调控的关系[26~28];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高转换率[29]和男性雄激素对骨质疏松症影响[30]等方面着手探讨研究。相信针灸医学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将有重大突破,前景广阔。
4参考文献
1刘炎,王维健.针刺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8):24
2王东岩,蔡红,卓铁军.针刺背部俞穴对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6
3王长海,张仲海,李锋,等.针刺对肾阳虚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70
4吴明霞,吴炳煌,钱松涛,等.针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4):33
5居贤水,丁菊英,王影红.试论艾灸对老年骨密度的调节作用.针灸临床杂志,1995;11(9):37
6张丽.隔药灸调节老年骨密度的研究.中医函授通讯,1997;16(1):35
7熊芳丽,肖亚平.耳针治疗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60例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2(2):33
8刘广霞,张道宗.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2000;20(9):529
9陈丽仪,郭元琦.温针为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0;16(8):35
10杨廉,刘媛媛,路暾,等.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中国针灸,2001;21(3):172
11赵英侠,严振国,邵水金,等.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中国针灸,1999;19(5):301
12赵英侠,严振国,余安胜,等.针灸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9;18(5):40
13赵英侠,余安胜,邵水金,等.针灸对切除卵巢的大鼠骨松质结构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2(8):3
14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1):21
15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中国骨伤,2001;14(2):81
16赵英侠,邵水金,余安胜,等."命门"穴区与卵巢、肾上腺的传入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HRP法研究.针刺研究,1999;24(4):294
17丁桂芝,李榕.从骨矿含量变化规律看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湖北中医杂志,1991;13(2):27
18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
19李边达.中药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及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技术要求.中药新药与临床,1992;3(2):7
20张华,冯新送,庄洪,等.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研究.中医正骨,2001;13(3):55
21邵敏,庄洪,宋文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正骨,2000;12(5):9
22欧阳钢,谢碧红.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胃论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5):269
23魏红沁,王娟,魏宏园.补肾法治疗脾虚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2):31
24李晓佳,李双庆,魏松全.骨质量为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动向.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1;21(3):158
25韦锦斌,王乃平.补钙误区.广西中医药,2001;24(1):55
26肖达,陈汉平.针灸延缓衰老的免疫学进展.上海针灸杂志,1997;16(4):37
27王沉.针刺镇痛与免疫机制关系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71
28戴国华,张彤,王秀英.针灸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概况.中国针灸,2000;20(5):315
29TerenceJWilkirz.Changingperceptionsinosteoporosis(改变对骨质疏松的看法).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1;4(1):49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补肾活血;骨质疏松;绝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导致骨形成慢于骨吸收而产生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获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门诊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血瘀型的患者,临床共纳入病例6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必须具有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2)脊柱常有后突崎形。(3)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M-1SD;正常<M-1.0SD-2.5SD;骨量减少,≤M-2.5SD以上骨质疏松症;<M-2.5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M-3SD以上:无骨折。
1.3证型标准骨质疏松症中医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目眩。舌质青紫瘀斑或淡,脉沉细或弦涩。
1.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汤:(熟地15g、杜仲10g、山茱萸15g、枸杞10g、三七10g、独活10g菟丝子10g丹参10g、黄芪10g、桂枝10g、白芨10g,以上药物由本院药剂科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加工成胶囊,0.3g×100粒/瓶,),每次口服10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10mg/d,连服3个月为1疗程,观察疗效。治疗观察期间暂停使用其它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和西药。忌食辛辣、刺激品,保持心情乐观,禁烟酒,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2观察方法定期观察与复查,按设计好的临床观察表中规定的项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的计分差值变化进行比较,以观察临床疗效。
2.3观察项目(1)骨质疏松骨痛评分:均采用0-1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简称VAS)法。具体做法是:在纸面上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为无痛,记0分;另一端为10,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1-3分为腰背有轻微的疼痛;4-6中度疼痛;7-10分为有腰背较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从而测量疼痛分值。(2)骨密度(BMD)检测:于治疗前后检测L2~4、Wards三角区BMD,采用NorlandRX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XA)检测。
2.4安全性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3治疗结果
3.1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所有治疗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见因观察用药而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安全性检测亦未见异常。显示补肾活血汤按本方案服用治疗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症状,无其他不适,未中断治疗。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所示,经Wilcoxon秩和检验,Z=0.319,P=0.7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比较所选60例病例中,腰背四肢均有疼痛表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表3所示,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腰背、四肢骨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转贴于
表4所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均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4讨论
骨质疏松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绝经后由于E2降低,造成骨吸收亢进,降钙素分泌下降,肠钙吸收减少,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中“气道涩”即指血脉不畅,可见潜在血瘀是老年期生理状态的一种特质,也是老年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致瘀或者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脾肾俱虚,运化无力致气血运行障碍,终致血瘀,即肾虚血必瘀[3]。瘀血的形成又会导致脏腑得不到濡养,进一步加剧脾肾的损伤,从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血瘀使机体微循环障碍,不利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导致细胞功能改变而使骨发育、生成发生紊乱而发生骨质疏松症[4]。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补肾法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大法,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则,倡导标本兼治,着重于调整肾之阴阳精气,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补肾活血汤就是在此基础上组方用药,一方面枸杞、山茱萸补肝肾、强筋骨、益精髓,属治本之法,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补肾中药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或性腺或甲状腺)轴的作用,通过调节雌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实现防治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三七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黄芪健脾益气,振兴运化,可推动血行。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芨消肿生肌,止血活血。研究表明[5]通过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血流变的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细胞团聚减轻的作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温而不燥,标本同治,整体调节共奏益肾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9-360
[2]朱小华,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3]赵玉堂,刘觊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20
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综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等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近年来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1.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症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范畴。《素问》中有“肾之合,骨也”,“肾藏骨髓之气也”,说明骨为髓之主。“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近年来,有关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众多,临床报道其发病多与肾虚有关。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已被中西医学者普遍接受,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肾精亏虚、骨骼失养所致。刘庆思等[2]根据“肾主骨”、“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等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其中肾虚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多虚、多瘀,并由此提出四种临床证型: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张晓震[3]把本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肾虚精亏、后天失养、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多种原因导致肾虚,精血亏虚,髓少骨枯骨痿。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肝、肺、胃等脏器有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临床辨证分型为:肝肾两虚、脾气亏虚、阳虚督寒、阴阳两虚,除此之外还有气滞血瘀型、风邪偏盛型等,但临床并不多见,并且临床上分型可不典型而是相互兼见,如气血两虚、肝肾气血俱虚等等。张有志等[4]认为,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和个人研究结果,认为肾虚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肝、脾的亏虚多伴随肾虚。女性以肾阴虚多见,男性以肾阳虚多见。
2.中医药治疗
2.1自拟方治疗张姚萍等[5]自拟龟鹿坚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药用龟板、鹿角片各15g,仙灵脾、补骨脂、杜仲各12g,生黄芪30g,淮山药15g,山萸肉15g,当归10g,生甘草6g。阳虚者加肉苁蓉10g、狗脊15g;阴虚者加杞子20g、鳖甲8g;气血两虚者加党参20g、茯苓20g;血瘀者加参三七6g、土鳖虫8g;腰膝酸软无力或伴压缩性骨折者加续断15g、骨碎补15g。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58例,平均治疗6个疗程后骨密度测定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总有效率为89.87%。何氏[6]将58例绝经期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予加味壮腰健肾汤(药用狗脊、金樱子、桑寄生、鸡血藤、千斤拔、牛大力、菟丝子、女贞子、元胡、当归、赤芍、白术)口服,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予乐力钙胶囊口服,每天1粒。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中成药治疗宋红湘[8]以补肾壮骨丸(巴戟天、仙灵脾、紫河车、刺五加、丹参、黄芪等)治疗骨质疏松64例,每次10丸,每日3次,6个月为1疗程,有效40例,显效2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6.8%,证实补肾壮骨丸能有效延缓骨质丧失和改善症状。赵建等[9]用补肾壮骨活血胶囊(杜仲、寄生、淫羊藿、续断、狗脊、鳖甲、龟版、枸杞子、肉苁蓉、煅自然铜、穿山甲、地龙、土鳖虫、当归、三七、鸡血藤、骨碎补、乳香、没药、黄芪、紫河车、苏木等)治疗骨质疏松症159例,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痊愈91例,显效37例,有效l6例,无效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临床疗效确切。丑钢等[10]采用强骨胶囊(骨碎补总黄酮)治疗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强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明显,且治疗期间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邓伟民等[11]运用补肾壮骨冲剂(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等组成)治疗该病。对照组只接受对症治疗。以左前臂尺、桡骨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和骨折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提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降低新骨折率。苏友新[12]采用强骨宝(生黄芪、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龙骨、牡蛎)治疗本病,显示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平均骨密度。
2.3中医分型治疗张华等[13]对肾阳虚者,采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减;肾精不足者,用虎潜丸加减;脾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肝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气血亏虚者,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瘀血阻络者,用桃红四物汤、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活络效灵丹加减。彭支莲等[14]对脾气虚型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阴虚型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亏虚型用黄芪、白术、茯苓、杜仲、续断、枸杞、千年健等药加减;肝肾亏虚型用杜仲散、健步虎潜丸加减。王太红等[15]将126例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常加用鹿角胶,紫河车等血性品;肾阴虚型,治以滋阴补肾,以知柏地黄丸加减,常加用龟板胶、枸杞等益精填髓;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兼补气行血,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常加用黄芪、乳香、没药等;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和胃,以四君子汤加减,常加用黄芪、砂仁、陈皮、刺五加等。本组随访101例,时间6个月~8年,71例(70%)经辨证分型治疗,骨密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费震宇[16]治疗骨质疏松症分5型:肾精不足,治以填精益髓,补肾壮骨,药用虎潜丸或河车大造丸加减;脾肾气虚,治以益气健脾,补肾壮骨,药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或理中丸加减;肝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药用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侵袭,治以祛风除湿,温肾止痛,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王军等[17]将骨质疏松分为肝肾阴虚、肾阳虚、气血两虚、风寒湿凝滞筋骨等4种,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填精生髓,温补肾阳,强壮筋骨为主,兼以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型给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虎潜丸、补肾地黄丸等方加减,或自拟骨质疏松I方;肾阳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加减,或自拟骨质疏松Ⅲ方;气血两虚治以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归脾汤加减;风寒湿凝滞筋骨型治以独活寄生汤、三痹汤加减。
3.其他疗法
林志苇等[18]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结果对缓解疼痛和提高骨密度均有明显作用。徐娅莉等[19]则用针刺(神阙、关元、气海等)加密骨丹(补骨脂、骨碎补、续断、白芍等)贴敷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64例。有效率达到88.64%,患者骨密度有明显的上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痛及四肢痛等。周亚娜等[20]通过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96例,有效率为52.8%。
4.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因此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用更有效更经济的手段防治骨质疏松症成为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以其理论的独特性,在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理想药物和方法的情况下,显现出其优势。近年中医学者来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了较大进步。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以补肾为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补肾的同时,考虑老年人的气血虚弱特点,也兼顾到其他脏腑,并注重祛瘀、温寒、降火等,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更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刘忠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2.
[2]刘庆思,庄洪,黄宏兴.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
[3]张晓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浅析[J].河北中医,2002,2(5):348-349.
[4]张有志,方朝晖,殷韬,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86例中医证候调查[J].中国民间疗法,1999,11:45-46.
[5]张姚萍,周军.自拟龟鹿坚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中医正骨,2006,18(5):36.
[6]何宁.加味壮腰健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11)10-11.
[7]鲁光钱,陈永向.健骨愈疏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5,77(2):12-13.
[8]宋红湘.补肾益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84例[J].陕西中医,2003,24(12):1075-1077.
[9]赵建,崔书国,国延军,等.补肾壮骨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159例[J].四川中医,2005,23(7):71-72.
[10]丑钢,余祖光.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65-66.
[11]邓伟民,邵玉.补肾壮骨冲剂治疗3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5年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36-738.
[12]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等.强骨宝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4):15.
[13]张华,冯新送,庄洪,等.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研究[J].中医正骨,2001,13(3):56.
[14]彭支莲,黄剑.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辨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69.
[15]王太红,樊培新.126例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4):388-389.
[16]费震宇,王文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J].现代康复,200l,5(4):26-27.
[17]王军,杜乐年.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2):17-20.
[18]林志苇,黎健,高丽萍,等.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8):381-383.
-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例(3篇)
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56-01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任务重大,这是由我国农村目前文化发展的..
-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例(3篇)
教学的作用及意义范文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外语教学韩礼德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96-0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理论是韩礼德等人在1964年出版..
-
毕业活动方案策划范例(3篇)
毕业活动方案策划范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
-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例(3篇)
探究性学习模式范文篇1一、研究性学习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接到项目时,也需要学生能够迅速的了解客户的意思,并能很快的收集整理材..
-
教育与法律的关系范例(3篇)
教育与法律的关系范文其实,关于制定《校园法》的呼声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2000年8月22日《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头版头条曾刊载长篇文章《呼唤本文拟从明确我国现阶段存..
-
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范例(3篇)
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策略一、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1.实验室对教育教学有重要作用高校学习有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在教室中进行;其二..
-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范文篇1关键词:绩效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03-03一、金程物流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金程物流有限公司是..
-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例(3篇)
进入学生会感想总结范文篇1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有哪些?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