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范例(3篇)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随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推进,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成为多媒体辅助设备的主流,传统的多媒体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的操作技巧,在教学中针对多媒体设备的功能特点开发、应用教学课件,利用交互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师生互动能力,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还要能够合理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技术,高效整合多种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按照够用、适用、好用的原则,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合理性,避免陷入多媒体整合误区,出现教学目标偏离和教学流程失控等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多年多媒体整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应用。
1熟悉各种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认识各种媒体功能加以利用
小学语文教师要熟悉各种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资源,要根据它们储存、传递、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自身的形态特点和表现形式来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和使用,更好地促进多媒体语文教学资源发挥应用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小学语文教学。例如,教授《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通过观看日出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海上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几种不同景象,深刻体验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加深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与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产生共鸣。这需要语文教师提高信息素养,要合理筛选多媒体语文教学资源,不能简单堆砌多媒体资源,一切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2合理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探究适当教学的条件下采用何种多媒体技术更合理,必须根据相应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规律正确地应用。语文教师要摒弃“万能的媒体”的多媒体教学误区,扬长避短地综合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同时,语文教师也不能因为传统教学媒体有缺点而弃之不用,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优势互补。
2.1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最合适的多媒体,达到语文教学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方便灵活、传播信息密度大的优势,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能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出现的事物的距离,从而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真实感,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最优化。例如,教授《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仅从教材上听读这则成语故事无法形成立体式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多媒体Flash故事让学生观看鲜活有效的动画画面,从而深刻体验更细致的观察、入理的分析、合情的推理,更深刻掌握本则成语故事的寓意。总之,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高效整合,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2.2合理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可创设图文、声情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多感官体验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在思想与感情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认知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教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双龙洞美丽的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按旅游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研读旅游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笔者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整体、连续的教学情境,这使得直观的情境与课文脉络相统一,达到了较完整的教学境界。
2.3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对信息的查询、下载、整合等操作能力,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效扩充自身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资源,还应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如QQ群、QQ空间、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工具,引导学生加入网络学习平台,从而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让教师和学生形成网络学习的团队,让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网络团队里相互学习,集思广益,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恰当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整合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准确、迅速地传递语文信息,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和感知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中心校,吉林四平136000)
参考文献: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范文
关键词:课件;素材;设计;整合
课件的一般制作步骤为:选题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一、选题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首要工作就是选题,选择教学课题,要选择常规教学法中不能演示、演示观察不清,学生不能很好掌握的内
容,特别是那些能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宜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对于那些课堂上较易讲解的内容就完全没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
选好教学课题后,就开始进入课件的设计阶段。课件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教材内容,创作设计脚本,包括教学设计、课件页面设计和课件结构设计。
1.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进行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前提。课件效果的好坏、课件是否符合教学需求,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媒体时,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
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还控制了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以英语课为例,归纳总结和情景会话,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总结;后者则往往使用图像、声音和动画模拟实际情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
(2)依据教学内容
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以语文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能通过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而对于数学中的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
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上。
2.课件页面设计
课件的结构:从结构上讲,课件要包含基本的组成单元:片头(封面)—导航界面—教学屏幕—片尾(封底)。
(1)片头片尾屏幕
片头即课件的首页,应使学生明确这是课程的开始。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
片尾即课件的最后一页,主要说明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资料提供的单位或人员、鸣谢等。一般采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手段,以增强课件的艺术气氛和感染力。
(2)导航界面
类似于书的目录,让使用者选择教学内容。
(3)教学屏幕
教学屏幕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屏幕画面,也是课件设计的重点。教学屏幕是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教学屏幕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体现了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3.课件结构设计
当课件教学屏幕的内容确定以后,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并列或从属关系,建立信息间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各教学屏幕之间的交叉跳转关系。
三、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离不开素材的准备,素材是课件的基础,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素材准备是课件目标确定后的一项基础工程。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下载使用,当然如果下载到的资源不完全符合我们的需要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工,所以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任务。采集与加工好的素材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最终要用到课件中去。素材制作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文字处理方面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
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
(1)每一页要有突出的重点
即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黎加厚教授的4×6原则还是要
遵循的。
(2)如果文字比较多时,可以逐步引入
对于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
效果逐步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3)文字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
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选择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书。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
(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
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要避免视觉疲劳。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2.声音处理方面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人声主要用于解说、范读、范唱;音乐和音响效果主要用于帮助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设计时应注意:解说、范读、范唱的人声一定要规范;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效果只能适得其反;背景音乐要舒
缓,否则会喧宾夺主。同时要设定开关按钮,便于教师控制,如果做不到,宁可舍弃。
3.图形、动画、视频方面
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设计时应注意:图形画面要尽可能大,但不要满屏、变形,一般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学生可能一次没看清,最好设计重复播放按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
编辑整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创作平台,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好在现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易学,为教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提供了前提。
五、修改、应用
课件制作完成后,就开始试运行,在运行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予以完善,必要时甚至可以返回设计阶段修改脚本,直至完成一个能应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调试试运行工作与编辑整合工作是一个往返循环的过程。调试运行工作应细致进行,及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改,直到调试多媒体课件顺利运行为止。这就需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多媒体课件才能趋于成熟。试运行合格的课件才能投入教学或学习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与技巧.职业,2011(3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范文篇3
论文摘要: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不应是盲目的,在教学中应遵循教学媒体和资源选择的一般规律,合理有效地选择媒体,使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目前大多数县级或市级中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很多教师可能亲自尝试过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教学,也可能观摩过这方面的课程,对媒体和资源的选择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在实际应用过程很多教师常常走入误区。实际上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多媒体教室中常见的六种教学活动
1.1教师讲解,学生接受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讲课的提纲;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等提供事实或范例;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提供原理、规律、过程等的简化概括。比如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中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作者杜甫的画像和生平:这里用文字呈现讲课的提纲,一目了然,与传统板书相比,提高了课堂效率。用图片来展示作者的画像,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杜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1.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真实事物的形态;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等演示事物的运动过程。例如某教师在初中物理“小孔成像”的教学用FLASH动画展示实验过程。在这个案例中FLASH动画克服了传统实验效果受光线条件影响的不足。有技术能力的情况下还可对动画进一步完善,比如让蜡烛或光屏变为可以调整的,效果会更好。
1.3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问题与答案。比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问题与答案,在效率方面有着传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1.4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小学科学《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展示大气压强的原理,让学生分析衣帽钩能挂住衣服的原因。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便于小学生理解。
1.5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提供示范。例如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通过播放FLASH动画教授英语歌曲《Ifyouarehappy)。用FLASH动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伴奏和字幕提示便于学生跟唱。
1.6教师置境,学生体验
“教师置境,学生体验”类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规律:利用视频展示台、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呈现真实的事物与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时用课件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理解事物为主的阶段,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能够起到还原和再现历史的作用,让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好理解。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一般应采用录像资料或采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影片素材。在选择素材时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选择媒体和资源,还应把握以下原则
2.1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某教师在讲授高中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一文时试图播放符合课文场景的动画创设情境,但由于动画制作得比较粗糙,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这里讲课者的动画制作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用粗制滥造的动画来表现荷塘月色那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吃力的,甚至有可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不要为了追时髦而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动画制作上。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用动画,只能费力不讨好。
2.2代价最小化,效果最优化
某教师在高中一年级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导入部分采用视频或动画播放苹果落地的过程。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想象自由落体的过程,通过“抛粉笔”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完全可以顺利地导人新课。动画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毕竟制作动画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选择媒体的时候要遵循“代价最小化”原则,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有的老师用一段白萝卜做教具,很直观,比做动画要快的多,效果也不错,这时候就没有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动画。
2.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3篇)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根据今年市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高考“3+1+1”模..
-
理化检验论文范例(3篇)
理化检验论文范文相关热搜:统计学统计学教学统计学应用医学期刊论文的统计学质量是医学研究科学性与严谨性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国内高水平医学期刊的论文中统计学误用和滥用问..
-
理化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3篇)
理化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
理化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范例(3篇)
理化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范文篇1〔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有机化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医药、化工、纺织等相关各专业的有机化..
-
函数的表示法范例(3篇)
函数的表示法范文关键词:绘制图形;VisualBasic;函数图形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3975-02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实现绘制图形比较困难,而使用Vi..
-
函数最值的应用范例(3篇)
函数最值的应用范文一、相关概念1、值域:函数y=f(x)(x∈I),所有函数值的集合{y|y=f(x),x∈A}称为函数的值域.2、最值:求函数最值常用方法和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相同.事实上,如果..
-
函数教学论文范例(3篇)
函数教学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建模思想;反比例函数;人教版;研究方法;函数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05-01一、在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认识中,要首先研究了..
-
函数值域范例(3篇)
函数值域范文【关键词】换元法;无理函数;分式无理函数;求值域的应用换元法是一种变量代换,其实质是用一种变量形式去取代另一种变量形式,从而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所换新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