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评论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0-05

教育经济评论范文篇1

Abstract:Thecombinationoftheeducation,researchandindustryisaninevitablehistoricaldevelopment.TheimplementationofCollegeCooperativeEducationcan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andmakeasignificantlyeconomicboostofanarea.Tocarryoutcooperativeeducationneedsofthescientifictheoryandrationalevaluationsystem.ByAHP,thevarietyoffactorsinvolvedincooperativeeducationcanbeassortedandaunifiedevaluationindexsystemcanbecreated.Theeducationaloutcomesofcollegescanbe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ssessedbytheanalysisofthespecificcircumstances.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价;层次分析法

Keywords:Th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veEducation;appraise;AHP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76-03

1问题的提出

1687年,牛顿完成了无论是从人类科学史还是文明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基了现代科学大厦并带给人类一种“确定性”的世界观[1]。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理论认为,世界是具体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可以解释成具体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对象之间关系稳定而且容量测量。这种科学观念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科学在教育领域开始受到重视,借助于数学工具,人类能够容量地确定任何事物之间的精确联系并基于此作出准确的预测和掌控。在这种知识确定、主动发现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成为达到发现知识这一目的的最有用的工具。

美国是最早意识到科研重要性并加以扶植的国家。18世纪中期的立宪会议提出了科学研究机构须配备必要的考察队、奖励科学和学会等措施,总统直接加入科学组织更是将科研重要性提升到了政治高度。这些举措对美国科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集中涌现出很多对当代仍然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发明。科学研究机构的数目可以最直观地反映美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从1785年到1815年,美国科研机构仅增加了四所,1815年到1825年,新建了十五所,1865年,美国已经拥有三十六所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在建设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点科学组织,如1840年成立的“国家鼓励科学研究所”、1848年建立的“史密逊研究所”、1863年成立的“国家科学院”等等。在19世纪,美国就建立了四百零七个科学学会和专业组织。其中三百一十五个是186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这些重要的科研组织,曾经开展了十分有效的工作和实验,为推动美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教育和科研的理论成果足够成熟,就会以实践形式落实到企业生产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初期,泰勒在美国某一炼钢厂对工人进行操作规范的科学实验,通过坏境标准化、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等一系列规范,使工人日产量由12.5吨上升到47.5吨。因此,在其总结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于1916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标准化和效率[2]。这种指导思想不仅被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也被迅速应用于教育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斯金纳设计的“教学机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将按序列化的因果关系编制的课程,按“小步子”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并以“理性”的机器来完成教学和评价[3],成为至今仍影响深远的标准化程序教学。

过去三百年间,确定性理论和数学工具、迅速发展的科研机构、标准化原理和科学管理相互融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近代社会的发展应当归结于教育、科研、社会生产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是主动、自然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教育、科研、生产的结合使企业创造出更多效益,而高校作为先进理论和实验的平台,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2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经济意义

社会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对这些单位进行管理,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与高校教育科研水平有重要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经济薄弱地区也会占有优势,发达地区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高校改进教学,加强科研。高校的创新理论、研究实验和人才培养也可以服务社会,对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只有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与地区资本结合,才能共同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4]。

这种相互扶持的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表现在我国当前存在的众多创新型区域,如科技园、产业群等,这些区域都渗透了产学研合作。这些区域都是按照科技运行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将各自资源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联合体,是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活跃的地区。麦克尔・波特在《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广泛的特征决定,这些特征是环境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以及企业结构和竞争,机会和政府在影响这四个特征上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模型描述见图1。

在这四个特征中,企业是生产和创造效益的主体,企业结构和竞争力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进行调节。市场需求是可观存在的,由社会环境决定,高校影响着需求环境以及与产业相关的支撑条件,市场需求可以依据政策、经济等因素做出预测。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有利的环境因素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提高竞争力。一般的环境条件包括资本和员工,而发达的环境条件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和从事尖端学科的高校研究机构[5]。关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表明,现阶段我国加大教育支出的同时注重加强研究生教育,只有企业投资与受到精英教育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使经济显著增长成为可能[4]。

高校在企业的产业支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校培养的人才通常对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产生影响,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可以为高校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科学仪器设备和教育实践场所。社会产业竞争及其运行机制也不断改变大学的办学模式。有许多例子表明,参与国内或地区竞争的强大企业群,直接刺激了高度专门化领域的研究和教育。一些合作企业如电子制造、汽车生产等企业的成功,对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办学模式,都能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在国家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的领域,政府也会积极改善环境因素。高校开展产学研教育,从经济角度看,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自身教育角度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3产学研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评价指标的确定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6],但在我国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上世纪末,国内一批工科高校率先通过与地方企业开展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改善了企业环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引起国家的重视并写入“十五大”报告,成为一种规范的教育模式。为了保证这种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效率,需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对产学研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十分重要,必须掌握有关方法和技术才能有效构建。

但凡评价,都体现了评价者对价值客体的态度[7]。产学研合作教育区别于传统的知识面授教育,评价方法也会有所区别。关于教育评价有很多研究,20世纪初对量表和调查问卷的研制[8],为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积累了可参考的经验。泰(R・M・Jyler)关于教育目标以及“目标达到”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9],波帕姆(J・Popham)、马杰(R・Mager)和格朗兰德(N・Gronlund)等人关于各种“行为目标”的研究[10],加涅、梅里尔(Merrill・M・D)、达尼洛夫、叶希波夫、巴班斯基等人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方法的研究[11],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评价》等著作[12][13],以及近十多年来,我国学者有关教育评价的探索,使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这些评价方法在进行产学研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都具有借鉴意义。

在高校产学研教育工作中,各项指标体系及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教育评价科学与否的重要前提,只有确定了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的排序,才能保证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文章借鉴1983年美国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出的高校分级指标体系对产学研教育进行评估。经过分析比较,确定高校产学研教育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学、科研、企业合作三部分,二级指标选择对一级指标影响因子较大,便于统计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硬件支持、经费投入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在二级指标中,R&D经费是一个重要的指标,R&D(researchand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联系图1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R&D包括了“环境因素”、“企业结构及竞争”、“产业与支持”三个特征因素,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产学研教育的R&D经费可以最直观地反应重视程度和竞争力,以清华大学为例,2008年度R&D经费达到了35.9亿元[14])。

将高校产学研教育评价指标进行归类,如表1所示。

3.2基于AHP的高校产学研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由于选择两级评价指标,每一层次的各个要素受上一层因素的制约,又对下一层因素产生影响,存在模糊复杂难以量化的特点,基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AHP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15]。AHP方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又称为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兹堡大学教授A.L.Sacty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将难以量化的复杂的定性问题在严格的数学运算基础上加以量化,并对人们所做的判断的一致性进行科学检验的实用方法。一个典型的层次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方案层(C)三个层次。

从表一所示的高校产学研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出发,可以非常方便地形成AHP所需要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按照专家意见,对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程度按[1-9]区间进行比例标度,按A、B、C三个层次构造判断矩阵如下:

B=1351/3131/51/31C1=131/31/31/51/311/51/51/735111/435111/357431

C2=11/31/5311/3531C3=15321/51351/31/3121/21/51/21

利用和积法进行计算,得到B层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为:WB=(B1,B2,B3)=(0.6370,0.2583,0.1047),CR=0.037

C层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为:

WC1=(C11,C12,C13,C14,C15)

=(0.0951,0.0478,0.2340,0.2157,0.4074),CR=0.0375

WC2=(C21,C22,C23)=(0.1047,0.2583,0.6370),CR=0.037

WC3=(C31,C32,C33,C34)=(0.4832,0.0882,0.2717,0.1569),CR=0.0054

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处理后层次总排序结果为:

WC=(C15,C23,C13,C14,C22,C11,C31,C12,C33,C21,C34,C32)

=(0.2595,0.1645,0.1490,0.1374,0.0667,0.0606,0.0506,0.0304,

0.0285,0.0271,0.0164,0.0092)

依照排序结果,R&D经费在教学、科研两个方面都占居首要位置,在产学研教育指标体系中分别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

具备有效数据,就可以对高校产学研教育成果进行评价研究。以2008年南京地区五所高校为例,将数据依次带入排序,进行实例分析,可以得到各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综合得分。样本数据均来自各高校及官方网站,经笔者计算加工而成(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4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经济卷入全球化竞争成为必然的趋势。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还是外部环境的压力,都促使教育、科研、企业进行合作,表现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科技园、工业园等独立实体,这些合作单位往往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地区竞争力的主要力量。高校作为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地方经济主体的企业合作日益紧密,在服务社会和改善企业人力资本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竞争必然作用于高校内部,高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发展,取决于高校是否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高校在社会服务、企业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发挥自身优势,趋利避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教育的评价工作从整体上来说还不是很健全,尤其缺乏关键因素的指标。虽然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日益成为热点,但是目前国内仍然没有统一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与我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不无关系。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评价方法,可以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具体的、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桑明,彭新武.论自组织进化的非决定性与决定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20(4):35-38.

[2]常雪.泰勒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本质剖析[J].商业时代,2007,(29).

[3]赵红.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与远程教育的契合[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4]葛和平,陈涛.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J].三江学院学报,2008,12(4):3-4.

[5]Poter,M.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

[6]周晓峰.美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西北职教,2007,(10):12-13.

[7]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44-49.

[8]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4-6.

[9]龚伟民.教育评价的发展及评价模型的演变[C].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编印《教育评价资料集》,1985:5-6.

[10](英)菲利浦・泰勒等,王传廉等译.课程研究导论[M].春秋出版社,1989:49-50.

[11]侯光文.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M].明天出版社,1991:79-83.

[12](美)布卢姆等,罗黎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3](美)布卢姆等,王钢译.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C].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1-2.

教育经济评论范文

即被医学界认为值得信赖且有教育影响力者,通常是某一专业领域内公认的学术权威或行为模范。其优点在与其强大的影响力可增强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尤其是在传播新知识理论方面,不足之处在于影响范围有限,仅限某一地域或专科。目前尚无公认的挑选舆论领袖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不同问卷调查相同人群挑选出的舆论领袖结果可能不同。目前尚无该教育形式应用于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报道。

二、共识进程

即决策形式,在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制定各种临床指南。在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就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组织参与者讨论,就其处理达成共识,确保参与者在此后临床工作中执行共识。共识进程是否可提高指南执行率尚存争议,其教育效果还有待评估。共识进程应用于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仅Kasje等一项研究,即由荷兰合理用药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当地全科医生,根据荷兰糖尿病指南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制定地方性指南,共识达成后6个月随访显示,参与共识进程的医生较未参与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用药方面对指南执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审查和反馈

即通过审查病历记录、电子病历数据库等方式,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某段时间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反馈内容通常是其临床表现与指南存在的差距和改进意见。该方式不足之处在于仅针对个人评估和反馈就需收集大量数据,花费时间较长,经济成本较高。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电子病历记录对51名家庭医生就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表现进行了7年监测与反馈显示,经过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与达标方面较7年前显著改善。但美国5个社区医疗中心研究显示,尽管接受该教育方式1年后社区医生糖尿病治疗水平有所进步,但在审查和反馈停止1年后,医生诊疗水平与教育前相比,1/3医生有所提高,1/3基本无变化,1/3甚至下降。

四、教育推广

访问即指派接受过培训的教育者到医务人员工作单位,针对个人就某方面临床工作进行现场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答疑。研究发现,该教育方式在合理用药方面对医疗行为改变影响较小,在诊断筛查的执行等方面影响大小不一。研究认为,该教育方式成本昂贵,对偏远地区尤其不适用。尽管各国研究者在不同环境中不断探索及完善适合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EMDCME,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无统一评估标准,有研究采用知识问卷或临床工作表现评分表评分,有研究则直接分析患者相关指标对其知识水平评估,且各研究采用的知识问卷内容、评分表标准、选取患者相关指标不尽相同,再加之诸多研究联用多种教育方式或其本身只是大型糖尿病管理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根据各研究结果比较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劣卫生经济学数据缺乏,目前少有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的研究提供经济学数据,也少有研究比较不同教育方式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更无比较糖尿病医学继续教育与糖尿病管理的其他方面(如患者教育)对患者结局影响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因此,很难为卫生决策提供有力的卫生经济学数据。

五、结语

教育经济评论范文

关键词:德育课考核方法改革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德育课学生考核方式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而德育学科的学科特点,更讲究的是“知、情、信、意、行”5方面的和谐发展,不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法律、道德、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职业、法律、道德、经济、政治、哲学的相关知识来明确正确价值取向、思索社会热点问题、指引自身发展方向。笔者结合自身对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考核的一点探索和尝试,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小议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

1考核方式:鼓励多样化

除传统笔试试卷试题类考核外,写材料分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表演、面谈等都越来越多的成为德育课的有效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内容日趋丰富的德育课程相辅相成,必然要求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相结合,鼓励更为考察学生能力运用的新颖方式。

传统德育课评价常以笔试试卷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分出分数、等级。特别是传统的期中期末考核往往以试卷测试为主,学生只要掌握知识点,考前突击,就能获取高分。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一年半载,“成果”就集中在用时1~2个小时的考试上,教师通常只能依靠最后一两道主观题分出分差,同时客观题分值过大也会降低学生作弊难度。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材料分析、小论文、调查报告类考核方式以往在课后练习、单元测验中经常使用,针对专门问题往往效果较好。大作业通常可以采取阶梯式提问,参照高考材料分析题方式,采用经济、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新奇感,参与感。与之配套的批改则可放宽尺度,对符合立意的新观点给予鼓励,突出对事件的客观、全面、理性分析,合理联系书本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独立创新意识。

小组活动、辩论、表演也是新颖、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比如笔者展开的“学生绘制校园周边生活地图行动”(针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部分)、“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及实施”、“校园部门大探索”(针对我国的基层管理部门部分)都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踊跃完成。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各抒己见,运用现场采访、影像资料等方式,做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同学们很有参与感、成就感。

对以知识检测为主的考核,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辅以辩论、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紧张、热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完成测试。对较为抽象的规律、原理则可采用表演、演讲等方式,学生在表述表演的过程中还能二次加深认识。

2考核内容:由知识强化转向能力培养

改变“知识本位”,确立“能力中心”,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共识。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必须围绕考查能力来展开。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水平。

德育考核注重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合理因素,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完成成果,体现能力。如笔者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学生实际陪同父母共同办理低保手续,行胜于言,自己也受到精神触动;有学生收集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等的图片、故事,突出前后对比变化,详实有据;更有学生采访五保户、了解领取国家助学金等等,贴近现实,有真实感。

现行的考评过于偏重对知识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只考虑年级、层次的不同,而很少考虑专业类别的差异。我校虽都是建筑类专业,但不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均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仅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更要“因材施考”。以笔者一次开放性期末考核为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观察、检测、分析和形成报告能力的特点,布置给该专业学生的任务是:调查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政治理论分析、撰写小论文;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美术设计和电脑编辑能力,即要求该专业学生就某一经济学原理制作一份思路清晰、排版美观的电子经济学小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缜密认真,作业要求该专业学生组织蕴含社会学原理、符合我国实际的“小品演绎”、“辩论赛”等。实践证明,这类凸显专业特色的差异化考试有效融通了专业课和德育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强化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3考核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德育课评价中来。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和考核内容能力化的必然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中指出“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可见,评价主体绝不应该仅限于德育课教师,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参与评价体系,特别是组织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自评和互评。

具体到实施层面来看,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考核方式中学生自评与互评效果较好,评判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印象,二次学习。主观性较强的材料分析、小论文等考核方式则需要老师进行事前专门考核培训,确定评阅标准,传输解题思路,经过训练后也能较好地完成互评工作。学生充分参与自评互评,能消除考核神秘感、增强其重视性,体现考核的公平、客观。

要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给学生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班主任,其它课程教师以及家长等都来参与评价,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公正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应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出既符合新形势下课程、学生要求,又具备现实教学可操作性的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家颐.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与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

[2]金华兴.中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分类与特点[J].政治课教学,2002(03):35.

[3]宋公志.我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德育课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64.

[4]叶永鹏,许启新.职业院校德育课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9.

[5]罗芳芳.中职德育课考核模式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9(20):11.

[6]教职成[2008]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

  • 下一篇:我长大了四年级作文(整理6篇)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字范文大全(整理16篇)
    相关文章
    1. 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范例(3篇)

      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范文篇1关键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机制;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消费需求中图分类号:F0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一、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误..

      daniel 0 2024-10-05 07:39:12

    2. 疫情作文范例(3篇)

      疫情作文范文篇1致敬疫情逆行者初二作文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

      daniel 0 2024-10-05 06:10:12

    3. 疫情下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疫情下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县发生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虫害17.64万亩,其中越冬代蜀柏毒蛾发生面积为16.64万亩(轻度7.62万亩,中度5.55万亩,重度3.47亩);其它虫..

      daniel 0 2024-10-05 04:42:43

    4. 废水处理设备范例(3篇)

      废水处理设备范文根据园区排水调研情况,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为2000m3/d。生皮制革工艺一般包括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工段。准备工段会产生大量的皮屑、毛发、油脂等有机污染..

      daniel 0 2024-10-05 03:19:47

    5. 废水处理论文范例(3篇)

      废水处理论文范文1.1除钙沉淀池气化废水中含有大量Ca2+、Mg2+等物质,在进入生化系统前应进行去除,否则会造成生物处理单元结垢,严重影响处理效果。本项目采用化学中和沉淀除钙..

      daniel 0 2024-10-04 22:29:12

    6.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例(3篇)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关键词】高等职业;体育;运动损伤;防治体育教学是高等教学的重要教学课程,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可以学习到运动技能,强身健体。然而在体育课上,学..

      daniel 0 2024-10-04 21:00:12

    7. 田径运动会范例(3篇)

      田径运动会范文篇1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金风送爽,天高云淡。今天,第二届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了。我代表***党委和行政,对精心筹备本届运动会的工作人员、教练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daniel 0 2024-10-04 19:31:12

    8. 化学工程与工艺培养方案范例(3篇)

      化学工程与工艺培养方案范文[关键词]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近年来,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在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及本省“大数据”“工业强省计划”等相关有利..

      daniel 0 2024-10-04 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