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计划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0-20

病虫害防治计划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指昆虫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林木的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受到阻碍,使得木材的产量难以增长,甚至导致整株林木死亡。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病害的发生了,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引起的。那么,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病因和诱因等两种情况。病原则按其性质可化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1、根据病虫的害部位可分为:

1.1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病虫害。

1.2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虫、林木枝干病虫害。

1.3林木根部病虫害。

防治方法也可以分为: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

2、根据林木病害的类型可分为:

2.1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2.2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三、综合有效的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森林病虫害被称作属于“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蔓延开来,将给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自不必说。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仅仅采取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采用综合手段效果最佳,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控制病害,虫害的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培育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缓解降低病害虫害发生的程度,使其不要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这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及措施。

2、综合治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从保护环境,从经济效益角度两方面出发。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三者之间的自然调节关系人手,有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使用农药,防止人畜同受毒害的现象,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和调节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抵抗能力。

2.2控制病虫的危害的手段是防治病虫害,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缓解并降降低其危害程度,使其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要根据病虫的数量发展情况,才能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

2.3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的,可不防治。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与上述上述经济观点适合。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是园林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效益,并且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制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与方案

首先,要考虑以美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合理配置相应的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直接针对本地区发生不同害虫的病害虫种类,减少病害虫的其喜食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耐虫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计生能力。

3.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直接关系。对长势差苗木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结合秋冬季对树木进行修剪整枝,除去染病虫枝条。应该说,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要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手段,坚决不给营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创造必要的的环境条件。

3.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病虫害防治计划范文

1.1福建省的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对象

以福建省森林病虫害普查资料以及森林病虫发生历史为根据,发现主要森林病虫害包括毛竹枯梢病、木毒蛾、竹毒蛾、竹蝗以及马尾松毛虫等。同时,这些病虫害还具有危害极其严重以及发生面积非常大的特点,因此属于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的主要对象,这些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寄主树种为木麻黄、毛竹以及马尾松。

1.2福建省的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的“四率”指标

(1)检疫率。将检疫率划分为调运检疫率以及产地检疫率两个部分。所谓的调运检疫率指的是在应施检疫的森林产品和植物中实施调运检疫的森林产品和植物所占的比例,所谓的产地检疫率指的是在应施检疫种苗中实施实施产地检疫的种苗所占的比例。(2)监测率。监测率指的是在应施森林病虫情调查监测面积中实施调查监测的代表面积所占的比例。(3)有效防治率。有效防治率指的是在防治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中有效防治面积所占的比例。(4)发生率。发生率指的是在森林病虫害寄主树种面积中病害发生面积所占的比例。

1.3防治管理目标年度规划

福建省林业厅立足于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检疫的实际情况,将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的“四率”指标制定出来,并且对“四率”指标进行逐级分解,做好年度规划,最终行文在全省的地、市、县(区)下达。

1.4完成“四率”指标的考核办法

1.4.1检疫率

产地检疫主要是对有无产地检疫记录卡片进行重点审查。审查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并且对1~2个育苗点现场或者苗圃进行抽查,对其检疫数量进行核实。最后对该县应施检疫种苗中实施产地检疫的种苗所占的比例进行核定。调运检疫主要是对是否正确以及规范的填写检疫证书进行重点审查,同时还要审查是否完整地保存副本,是否合理地进行检疫收费等。最后还要对在应施检疫数实施调运检疫数所占的比例。

1.4.2监测率

重点对有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监测调查记载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审查是否合理的划分病害的无病区、有病区以及虫害的无灾区、偶灾区以及常灾区,有没有进行病虫的发生类型区划,有没有错误的情况出现在统计中,是不是以相关的标准为根据布设测报点。对全省3%的监测点进行抽查,并且实施现场核实,主要是查看调查的病虫害情况是否符合实际的监测情况,有没有在现场进行标记。

1.4.3有效防治率

以全省各县上报的自查材料为根据,有代表性的随机抽取若干上报发生病虫害并且已经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乡镇作为对象,对其实施现场检查核实。在上报有效防治面积中各种病虫抽查面积必须要占到15%以上的比例,同时在市内提前抽签确定抽查的小班。如果该乡镇上报没有出现病虫害,就随机的在这些乡镇当中选择2个乡镇,并且划分为8个小班对其进行抽查。在确定好小班之后,在对毛竹枯梢病进行调查时,主要调查100株6.67hm2以下的小班面积,如果小班超过6.67hm2,每增加0.067hm2的面积,就要多对1株进行调查。在对病株率进行统计的时候,作出统一的规定,其中枯梢和枯株的按照1株进行计算;同1株如果具有大于4个的病枯枝按照1病株进行计算;如果4个不同株的病枯枝就按照1病株进行计算。在对木毒蛾、竹毒蛾、竹蝗以及马尾松毛虫进行调查的时候,每个小班选择其中15株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对卵块数以及虫口数进行调查,对平均虫口密度进行统计。由于寒冷地区的马尾松毛虫幼虫可能在树皮内越冬,这时就需要对1.0~1.5m的树干进行剥查,主要是调查该区段树皮内的幼虫数,最终以次为根据将整株虫口数推算出来。要想正确地判断老班病虫防治是否有效,就必须要将现有发病株率以及平均虫口密度有没有超过该病虫轻度危害指标下限值作为主要依据,如果其相对于下限值要高,那么就属于无效防治面积,如果其等于或者小于下限值,那么其就属于有效防治面积。在完成抽查之后,对其中的抽查合格率进行计算,然后再与该地区自查上报的有效防治率相乘,这样就能够将该地区际完成的年度有效防治率准确的计算出来。

1.4.4发生率

发生率的主要依据就是全省所有的地区在经过自查之后确定并且上报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对其进行抽查核实。如果该乡镇上报没有出现病虫害,就随机在这些乡镇当中选择2个乡镇,并且划分为8个小班对其进行抽查。如果抽查的小班没有发现超过规定指标的发病株率以及平均虫口密度,就可以将该县上报的发生率确认下来。如果其中有不小于1个小班出现超过规定指标的发病株率以及平均虫口密度,就应该以相应的比例为根据对该县的发生率进行追加。

2福建省对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效果

2.1“四率”任务指标超额完成

“一降三提高”目标完成从1992年开始,福建省对于林业部每年下达的“四率”指标都能够超额完成。例如1995年,林业部下达了产地检疫率80℅、监测率70℅、有效防治率70℅、发生率5%的“四率”任务。而福建省当前成功达到了产地检疫率95.6℅、监测率84.5℅、有效防治率95.7℅、实际发生率2.11℅。并达到了林业部“一降三提高”的目标。

2.2具有较高的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合格率

福建省共有29.1万km2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其中共有7.5万km2的抽查面积。在抽查的过程中,共有7.31万km2的的森林面积为合格,达到了97.4℅的合格率。其中对于没有发生病虫害的乡镇共抽查了11万km2,达到了96.7℅的合格率;抽查了0.93万km2的毛竹枯梢病防治面积,达到了89.2℅的合格率;抽查了0.211万km2的木毒蛾防治面积,达到了83.7℅的合格率;抽查了0.951万km2的竹毒蛾防治面积,达到了98.5℅的合格率;抽查了0.502万km2的竹蝗防治面积,达到了97.8℅的合格率;抽查了4.88万km2的马尾松毛虫防治面积,达到了97.5℅的合格率。总体而言,福建省具有较高的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合格率。

2.3提高了监测率和有效防治率

降低了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近年来,福建省的主要森林病虫害年发生率持续降低,仅为3.2℅左右,年均监测率达到了4.0℅,年均有效防治率达到了73.1℅。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年均有效监测率提高了67.4个百分点,提高到了71.4℅;年均有效防治率提高了20.9个百分点,提高至94℅;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年发生率下降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1.9℅。于此同时,福建省已经不仅能够对竹毒蛾、马尾松毛虫进行零星监测,而且可以对毛竹枯梢病、木毒蛾、竹毒蛾、竹蝗、马尾松毛虫等主要森林病虫害进行全面的监测,监测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4检疫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虽然福建省的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80年代在沿海的少数县市、龙岩地区、三明市和南平市开展了调运检疫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仅仅在龙岩地区、三明市和南平市开展了产地检疫,而其他县市的产地检疫工作仅为刚刚起步或没有开展。自从福建省开始实行防治目标管理,福建省的检疫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迄今为止福建省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的县市已占全省的98以上,达到了96.7℅和91.3℅的产地检疫率和调运检疫率。与此同时,福建省正在逐步扩大检疫范围,不仅对种苗材料、竹木材和制品进行检疫,还要对“三板”、食用菌、果树、中药材和花卉进行检疫。

2.5建立“一站三网”防治管理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的测报、检疫和森防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成立森防检疫站的市、县(区)已经超过了98℅,并不断充实森林检疫人员,增加检疫哨卡和测报站点的数量。很多市、县(区)都成立了检疫实验室,配备了森防检疫专用车。

3结语

病虫害防治计划范文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0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从安全角度出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 下一篇:超市生鲜工作总结(收集11篇)
    上一篇:难忘的暑假生活字作文三年级(整理6篇)
    相关文章
    1. 文化宣传活动策划方案范例(3篇)

      文化宣传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以德治国”的立国理念及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

      daniel 0 2024-10-20 19:31:12

    2.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范例(3篇)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范文关键词:智慧校园;应用现状;特性一、智慧校园的概念及特征1.概述智慧校园是以数字校园的建设思路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

      daniel 0 2024-10-20 18:02:12

    3. 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范例(3篇)

      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范文关键字:频率分配遗传算法GECP组合优化1.通信网频率分配问题的背景无线通信设备之间通过相互发射电磁波达成信息沟通。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使用特定..

      daniel 0 2024-10-20 16:33:12

    4. 商业保险的资金来源范例(3篇)

      商业保险的资金来源范文篇1【关键词】城乡风险分担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是314总体部署的一大定位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314总体部署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必由路径,不..

      daniel 0 2024-10-20 15:04:12

    5.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例(3篇)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8-0172-02早在18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就开始展开对..

      daniel 0 2024-10-20 13:35:12

    6.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范例(3篇)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范文【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探讨【中图分类号】G648.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9-0012-01体育课程对全面培养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

      daniel 0 2024-10-20 12:06:12

    7. 中药学专业评估范例(3篇)

      中药学专业评估范文篇1摘要:[目的]探讨药品GSP认证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的现状及GSP认证检查中的问题;[结果与结论]现行的GSP认证检查标准..

      daniel 0 2024-10-20 10:37:13

    8. 细胞遗传学检验范例(3篇)

      细胞遗传学检验范文【关键词】间隙连接蛋白;CX26;内质网应激;凋亡耳聋是引起交流障碍最常见的疾病,新生儿中先天性重度以上耳聋的发病率高达1-3/1000,其中一半是遗传因素所致。..

      daniel 0 2024-10-20 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