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工程教学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1-16

超声医学工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超声医学;临床实验;研究;应用。

超声医学是指声学、医学、光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它具有医、理、工相结合的特点。超声波在密度均匀的介质中匀速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就会出现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在描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光波频率出现升高或者降低变化的一种现象。超声波频率越高,介入的介质吸收的越多。临床医生就是通过人体组织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利用其反射和折射程度的差异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图像、波形和曲线来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所学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合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超声医学涉及范围广、直观、安全、无痛等优点,成为现在临床诊断疾病重要的一种技术。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够准确的鉴别诊断疾病,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位置直观,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安全而且无痛,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整个就诊过程中使用超声的设备和基本原理以及整理后的完整就诊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2.1设备和基本原理:超声波就是一种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人耳感觉不到,它属于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它不但具有和声波相同的物理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性,包括束射性、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发射进入人体发生反射、折射后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鉴别。医生结合超声结果以及生理和病理的基础临床医学知识进行判断,得出临床结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2.2超声诊断仪分类:超声诊断仪种类多,根据空间和回波方式的不同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D型超声、三维超声和超声显微镜[[]]。A型超声是以波形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用于测量器官径线,判定大小。B型超声使用平面图形显示,具有重复性强,直观性好的特点,复查时可以对比。M型超声适合用来检查心脏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以及活动状态,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D型超声主要用于检测器官活动状态和血液循环流动情况。

1.2.3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主要是应用超声的指向性和反射、散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将超声顺利的发射进入人体组织内进行传播,当患者患有疾病时,正常组织或者病变组织的声阻抗就会出现差异,组成界面上出现反射和散射,接收回波信号和检波处理后,显示出相应的波形、曲线或者图形。专业的医生结合生理和病理解剖知识,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对患病的部位、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判断。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超声诊疗、超声雾化吸入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超声在临床使用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机械效应,即超声进入人体中前进时产生的正常反应。超声通过振动的方式引起细胞内物质发生运动产生细胞的按摩作用,以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提高了机体的再生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2结果

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在临床医学领域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因此发展我国的超声医学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超声应用不仅扩大了临床疾病诊断的范围,也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随着超声应用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中国参数的系列诊断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速、测距、焊接、碎石和杀菌等等,在军事、工业和医学领域均有应用。医学超声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声波传播相同,超声医学在临床中主要应用在妇产科、外科、眼科等科室,快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临床诊断,节省了时间,为医生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提供了帮助。超声医学技术在医学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也会不断完善,造福于全人类。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和实验人员借鉴和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商|,李少梅,林红,申红,超声医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5~147;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陈丽君,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徐金锋,刘慧玉,临床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8,37(9):998~999;

[4]伊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29(5):4~8;

超声医学工程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纵贯式立体化;超声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17-02

医学影像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着定量化、功能化、微观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1]。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对教学的更高要求,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的同时,更要求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合理、更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其成为顺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1现状分析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充分体现了影像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整个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把大量现成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抽象且难以理解。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可能较好,能够“背住”重要的知识点,但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更谈不上运用超声医学知识

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2]。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得超声影像教学有了飞跃,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教科书加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图片、视频,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讲授内容多是以解剖为基础,病理为依据,超声表现为重点,辅以超声图片或动态图像来加深学生理解,学生建立的仅是从因到果的单向思维过程。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病情、病因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即需要从果到因的逆向思维。因此,要求教师探讨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建立起这种临床思维

2纵贯式立体化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构建

立体化创造性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适当运用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思路,灵活运用所学各科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3]

纵贯式立体化的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所谓纵贯式,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体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理表现给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知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给学生留出将要讨论和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尽量模拟真实病例的超声诊断过程,给出患者主诉,查体结果,相关化验结果以及超声表现,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老师主要对各组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方面去推论,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帮助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归纳总结的水平,为良好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实施

3.1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同时在进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科目的学习,超声诊断学是这两种学科的良好的衔接,起到了桥梁作用。此时的以病例为中心的纵贯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落实备课环节

备课,包括选取病例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平时要细心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以教学大纲为中心,选择典型病例,将病例资料合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影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生动形象地展示所讲授的知识,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其运用必须恰当合理,应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图片清晰,动画生动,起到多层次、多角度地模拟动态过程,很好地体现超声检查的实时特点的作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4]

3.3引导学生融会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超声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状态的学科。而发现异常的前提是必须熟悉正常,在正确把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头脑内完成由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由大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正常的影像解剖是识别病理性改变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各器官解剖及生理特征的基础上,熟知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

3.4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授课过程中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让学生明确超声影像诊断不单纯是“看图”,更需要综合分析,即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来综合分析;讲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提高学生的立体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布置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5]。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一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图片上提出问题,由学生组织讨论,发表诊断意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分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5鼓励学生涉猎本学科的新知识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6]。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去获取新的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方法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量的关心,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他们日后临床工作中能够充分自如地运用超声诊断手段,并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4效果评价

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通常采用行为标准和效果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行为标准就是根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作为直接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课堂效果等,效果标准即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以学习成绩进行间接评价[7]。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进行教改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考核教改带来的教学质量的变化环节,我们也着重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评价。由于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局面,将教学过程首先定义为教与学双方的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也随之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平日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病例分析能力方面进步较大,说明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祥,储德开.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46-247.

[2]俞曼华,张俊祥,时爱萍.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做法[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1-692.

[3]李丽,念红,郑学芝等.应用立体化教材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04-505.

[4]杨俊丽.浅谈网络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3-285.

[5]唐红.心脏超声诊断的方法与思路[J].西部医学,2003,1(2):175-176.

[6]陈倩,张挪富,丘丽冰,吴华.教学医院进修医师培养及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5-87.

[7]王素瑛,吴绍华,何红媛.教育质量评价及其方法[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8,,26(6):517-519.

超声医学工程教学范文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 下一篇:数学学习总结(收集15篇)
    上一篇:每日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整理6篇)
    相关文章
    1. 超声波污水处理的方法范例(3篇)

      超声波污水处理的方法范文(3.5)=0.5170.4(280-12.5)0.001kg/d=0.055319kg/d≈0.056kg/d总排泥量:0.056/0.8kg/d=0.07kg/d=2\*gb3②按污泥泥龄计算:(3.6)=(0.0532000.001)2kg/d=0..

      daniel 0 2024-11-16 13:32:12

    2. 肌肉康复训练范例(3篇)

      肌肉康复训练范文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加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

      daniel 0 2024-11-16 10:57:12

    3.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例(3篇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篇1【关键词】专业技术;自然疗法;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echnicalcharacteristicsofrecuperationandrehabil..

      daniel 0 2024-11-16 08:22:12

    4.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72-02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作..

      daniel 0 2024-11-16 05:47:12

    5. 绿色建造的概念范例(3篇)

      绿色建造的概念范文关键词:低碳理念居住区规划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现代社会的民众们对于居住条件与环境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改..

      daniel 0 2024-11-16 03:12:12

    6. 临床虚拟仿真教学范例(3篇)

      临床虚拟仿真教学范文摘要:在当前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方式极大补充了传统医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本文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

      daniel 0 2024-11-15 21:17:12

    7.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范例(3篇)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范文篇1[关键词]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一、引言生物医学工程是将工程学与生物、医学紧密结合,旨在探索生命的产生、演化规律,并利用工程技术手段..

      daniel 0 2024-11-15 18:42:12

    8. 循证医学的实践范例(3篇)

      循证医学的实践范文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情况,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培训的两批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问卷..

      daniel 0 2024-11-15 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