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条件范例(3篇)
商品经济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厂商;行业(生产集团);长期均衡条件;长期均衡结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其结果为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高鸿业,2011:162)。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LAC=SAC=AR=P;D=d。此时整个行业的每个厂商的经济利润均为零。(高鸿业,2011:190)笔者认为编者在此犯了一个错误,将厂商均衡和行业(生产集团)均衡的条件及结果混淆了。下面拟对此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及结果
一般认为,厂商只要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实现了均衡,也即只要达到了MR=MC,厂商也就能够实现均衡。那么在长期条件下,单个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
由图1可知,当市场价格为P0时,此时MR0=LMC0,达到了厂商均衡的条件。由于此时LAC0=P0,所以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由图2可知,当市场价格由P0上涨至P1时,厂商在E1点实现长期均衡,很明显,由于P1大于LAC1,厂商存在超额利润。
由图3可知,当市场价格下降至P2时,厂商在E2点实现长期均衡,很明显,由于P2小于LAC2,厂商是亏损的,而在长期条件下,厂商只能选择退出该行业,因此这种状况是不存在的。
综上所述,单个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也即只要符合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厂商就能实现长期均衡。而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厂商可能存在超额利润或经济利润等于零两种状况。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结果。
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行业要达到均衡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每个厂商必须实现均衡也即厂商实现了最优生产规模的调整——不再调整规模与产量。二是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不再有企业进入或退出。这就要求每个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只有这样这时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从第一个条件来看,单个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从第二个条件来看,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P=LAC。因此,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LAC=P。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从图4来看,当市场价格为P1时,此时整个行业产品供不应求,单个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中。随着该行业内厂商数目数量的增加,市场上的产品数量增加,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随之减少,厂商也将随着价格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生产规模。只有当市场价格下降至P0,即单个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同理当当市场价格为P2时,此时整个行业产品供过于求,单个厂商是亏损的,因此这就会使得原有的一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此时市场的产品供给数量减少,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上升。只有当市场价格上升至P0时,即单个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因此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LAC=P。当然此时厂商通过对最优规模的选择,一定就存在LMC=SMC,LAC=SAC,此外,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需求曲线三线合一,即MR=AR=P,所以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LAC=SAC=AR=P。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
=AR=P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LAC=SAC=AR=P。因此必须严格将厂商长期均衡和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区分开来,而不能混淆。同时单个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会存在经济利润大于零和等于零两种状况;而行业长期均衡时整个行业的每个厂商的经济利润均为零,即不存在超额利润。
同理,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D=d。此时单个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会存在经济利润大于零和等于零两种状况;而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LAC=SAC=AR=P;D=d。此时整个行业的每个厂商的经济利润均为零,即不存在超额利润。而教材将厂商长期均衡和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和结果混淆了。(高鸿业,2011:190)
参考文献:
商品经济的条件范文篇2
关键词:贸易条件汇率证实分析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情况。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会对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条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不仅包括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N),还有贸易收入条件(I)、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及双边要素贸易条件(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贸易收入条件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但由于贸易条件(N)最易计算,所以大多数经济学文献中使用贸易条件这一概念。在一个两国世界中,贸易条件(N)可以表示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而在一个具有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用Px代表出口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价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N=(Px/Pm)100。显然用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比价的贸易条件(N)与反映一国货币同国外货币比价的汇率存在着联系。事实上,汇率的变动将不仅通过价格的变化在短期内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而且将会长期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对贸易条件发生作用。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短期静态分析
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最常被引证运用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弹性分析法,该方法考察的是在汇率贬值情况下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之所以用到弹性的概念,是由于货币贬值同时改变了以本币或外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决定贸易条件改善与否取决于出口商品本币(外币)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于还是小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国货币贬值,该国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币价格不变,当然也可以上升。而进口商品由于货币贬值导致本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国外出口商为了维持一定市场份额,使得本国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ηDM分别表示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ηSX、ηSM分别表示进出口供给价格弹性,则在汇率贬值情况下有如下结论:
当ηSXηSM>ηDXηDM时,汇率贬值恶化了一国的贸易条件;
当ηSXηSM=ηDXηDM时,汇率贬值对贸易条件不起作用;
当ηSXηSM<ηDXηDM时,汇率贬值改善了一国的贸易条件。
这种弹性分析法建立在外汇市场稳定及其它条件不变前提下,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所谓贸易条件的改善除了从分析中的弹性变化理解外,通常指的是该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其进口商品价格有所提高,反之则为恶化。其经济学的含义在于单位出口商品能否比原来换得更多的进口商品,若能则表明贸易条件改善,否则贸易条件恶化。汇率贬值无疑成为许多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出口、改善贸易条件的手段。但是贸易条件提高了,也不能因此判定一国贸易状况得以好转。同理汇率升值在一定条件下会降低一国贸易条件,但也不能因此得出一国贸易状况恶化的结论。其原因在于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许多对该国和世界其余国家有影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凭单一的贸易条件的变化不能确定这些力量对该国净福利影响的结果,这也成为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短期静态分析的缺陷所在。所以我们将在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其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效应,从而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贸易收入条件、单边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如此深入揭示汇率变动背后的对贸易条件的一系列作用机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长期动态分析
如前所述,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在短期内将产生直接快速的效果。然而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汇率已成为一国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变量,在贸易方面则不仅反映在谋求进出口量的变化上,还需考虑贸易结构、成本、福利及整体状况等许多方面。
短期内,由于信息传递、反应的时滞效应,汇率变动通过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数量效应并不会立即显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这种效应才得以全面展现。考察贸易收入条件(I),其计算公式为I=(Px/PM)Qx,Px与Pm同商品贸易条件,Qx代表出口量指数,该指标意指以出口为基础的进口量。但是单纯从商品贸易条件(N)的变化上难以反映出贸易收入条件的变化,因为指标I的取值决定于N与Qx的乘积。此外,如果一国出口产业规模效益比较明显,出口量的扩大则会引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进而使出口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通过贸易换取了更多的国外资源,从而提高了本国的福利。但是对于大国或某种商品的主要供应国而言,其出口的增长有可能引起出口价格的大幅下降,一旦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则贸易收入条件恶化,进而引起贫困化增长。
除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外,由于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因而汇率的变动对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量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劳动力工资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使得进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同样发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产生影响。显然这种影响因素较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化的国内产业与对外贸易政策等决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效果,从长期看,可能有利于本国贸易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提升贸易及产业竞争力。考察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其计算公式为S=(Px/Pm)Zx,Px与Pm同商品贸易条件,Zx代表出口部门的生产率指数。由于企业力图在汇率变动的环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从而增强竞争力,由此Zx的值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即使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但是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依然可以上升。
以上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在假设汇率变动而外部世界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变动的影响在短期首先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商品贸易条件,其前提必须满足一定的弹性条件。而从较长时间来看,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将发生作用,贸易收入条件将依赖于商品贸易条件及出口量指数而发生变化。此外,汇率变动还将因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生产投入及要素成本的变化而对进出口量及商品结构产生影响,国内企业生产率同样发生变化,进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即使贸易条件下降,贸易收入条件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也可能上升。因此整体贸易状况与福利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贸易条件的变化。
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民币汇率在较长时期内的贬值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且自身的贸易条件也面临着恶化的危险,福利遭受损失,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等已成为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依据分析,选取贸易条件为被解释变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汇率以及汇率变动产生的数量效应以及结构成本方面的效应。此处,为简单起见,贸易条件依据通常做法用商品贸易条件(N)代表,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我国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份额(XW)说明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国内零售价格指数(RI)说明汇率变动的成本效应,因此模型为:ψ(TOT)=(REER,XW,RI)。实证选用对数模型,依据下表所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lnTOT=3.4939+0.1474lnREER-0.1030
lnXW+0.0959lnRI
(11.7109)(5.7788)(-2.9078)(2.1815)
R2=0.8470DW=0.6316F=36.9013
查表并对比模型参数可知,该模型通过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从经济学意义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1474%;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份额每变动1%,贸易条件反向变动0.1030%;国内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0959%。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较变量XW与RI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更大,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是显著的,而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与成本效应则由于机制传递、调整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效果则较弱。其中XW与贸易条件的反向变动说明当出口量增大时,我国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增加即人民币升值时,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反之则恶化。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对贸易条件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一般商品贸易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收入条件与单边要素贸易条件非常重要,只有综合考虑多重贸易条件的综合效果,才能较为全面的判定一国贸易条件及贸易整体状况的变化情况。
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并非仅是直接单一的作用机制,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价格上的直接反映与作用以及由于价格信号而导致的数量、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价格连锁作用,但是从长期考察却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影响,从而在功能上改变或提升了经济实力,因而将进一步推动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与好转。其有益的启示在于,由于存在诸多的前提与限制条件,因此探讨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能仅停留在短期静态上,需要从长期动态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考察,同时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围和条件,由此即使汇率调整在短期内可能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但从经济发展长期看有可能是有利的。
商品经济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差分方程;蛛网模型;平衡点;稳定;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05-02
市场经济中当期商品价格是由消费者的需求量而定,而下期商品数量是由生产者的供应量而定。需求关系与供应关系导致商品价格与数量必定产生振荡现象。若振幅逐渐变小至平稳,则经济稳定;反之若振幅逐渐变大至不可控制,则经济紊乱。
一、蛛网模型
设第i个周期商品数量为xi,价格为yi,i=1,2,3…。这个周期是指商品的1个生产周期,例如对苹果而言,其指的是种植周期。由于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数量,令yi=F(xi)为商品需求函数,图1中所示下降曲线为需求曲线。由于下个周期的商品数量xi+1取决于上个周期价格yi,令xi+1=H(yi)或yi=G(xi+1)为供应函数,这里G为H的反函数。图2中所示上升曲线为供应曲线。在图1中,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交于P0(x0,y0)点,称该点为平衡点,即数量与价格一直维持在该点不变。但实际并非如此,当商品数量变化到x1后,价格y1由函数F决定,继而产生点p1(x1,y1),以此类推,会产生系列点p2(x2,y2),p3(x3,y3),…。若按图1所示方向趋近P0,表明P0为稳定平衡点,即市场经济稳定。若其按图2所示方向远离P0,表明P0为不稳定平衡点,商品数量与价格振荡越来越大,即市场经济不稳定。图1与图2产生的形如蛛网的折线称为蛛网模型。观察图1和图2可知,在P0点当函数G斜率大于函数F斜率时,P0是稳定平衡点,反之即为非稳定平衡点。但是,这仅仅限于图像上观察,为了从理论上说明平衡点稳定条件,下面将差分方程应用到蛛网模型当中。
二、差分方程模型
在引入差分方程之前,先将供应函数做下改进,将决定商品数量xi+1前一周期的价格yi改为前两个周期yi和yi-1,这样可以体现生产者管理水平的提高,这里不妨取yi和yi-1平均值,即有Xi+1=H(yi/2+yi-1/2)。在P0附近用直线来近似曲线F和H,可将需求函数与供应函数近似为:
其特征根为λ1,2=(-mn±)/4。当mn>8时,方程有特征根位于单位圆外,所以此时P0点不稳定。当mn
三、模型分析
首先,m的大小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假如其为生活必需品,稍有不足,消费者必抢购,则m值偏大。假如为非必需品,若稍有不足,消费者心态平和并无较强购买欲,则m值偏小。n的大小反映了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假如生产者追求短期利益,价格略增即加大生产,则n值较大;反之假如其有生产规划,则n值较小。其次,当n固定,m越小,需求曲线越平滑,即消费者对商品需求不高,稳定条件越容易满足,则经济形式越稳固。当m固定,n越小,生产曲线越平滑,即生产者对商品价格不敏感,稳定条件也越容易满足,则经济形式越稳固。但当m、n都较大时,即生产者与消费者分别对价格与需求都很敏感,则稳定条件不易满足,经济不稳定。
四、经济不稳定时的干预措施
方法一,m值尽量小,不妨令m=0,则mn=0
方法二,n值尽量小,不妨令n=0,则mn=0
参考文献:
[1]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埃莱迪.差分方程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例(3篇)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在现代社会中,室内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敢是家庭还是办公室,都离不开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为了减轻人们的生活和空间压力,舒适和轻松..
-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范例(3篇)
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范文【关键词】税务风险;风险控制;防范效益税务风险是指纳税人在税务管理、计算和缴纳税款等方面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等原因遭受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公..
-
校园文化施工方案设计范例(3篇)
校园文化施工方案设计范文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C4文献标识码:A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既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高职教育在相当长时..
-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范例(3篇)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范文论文摘要: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
-
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范例(3篇)
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范文1预防医学的特点1.1研究内容广泛:按大的方面分,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三部分。卫生统计学又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
-
体育活动概念范例(3篇)
体育活动概念范文成人教育概念是成人教育学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关系到整个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概念,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成人教育概念界定进行归纳..
-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范例(3篇)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范文篇1摘要新世纪初,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野生生物物种繁杂性以及物种安全的保护日益增加。大陆存留野生生物物种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日益..
-
科技创新的前提范例(3篇)
科技创新的前提范文关键词: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一、引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