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未来简谱范例(3篇)

daniel 0 2024-12-27

最好的未来简谱范文

关键词:《词海评林》;词谱演进;毛晋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5-0161-008

《词海评林》(抄本)为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学者毛晋编纂的一种词谱。因未及刊印,流布不广,有清一代制谱者鲜有寓目(1)。后之学者如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1]1348-1349、江合友《明清词谱史》[2]31-32、陈湛绮和经莉《汲古阁毛晋辑著词学典籍二则》[3]对《词海评林》一书虽有提及,却均未及深究。唯杨曼在《汲古阁整理词曲文献考》[4]附录部分注意到《词海评林》与《诗馀图谱》有所区别,但亦未真正理解《词海评林》的特殊谱式和选词特点。可以说,无论是对《词海评林》文本的认知,还是对其词学价值与意义的发掘,特别是其与明清之际词谱演进的密切关系,均被学界所忽视,在此略加申述。

一、《词海评林》版本述略

毛晋《词海评林》仅存明末抄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至今未见其他版本行世,当为孤本。

国图抄本共八册,分为三卷。首卷从副本一至副本四,为小令;二卷从副本五至副本六,为中调;三卷从副本七至副本八,为长调。每册封面右侧注明副本数,左侧题签“词苑英华”,下注本册所属卷目(即属小令或中调或长调),以示区分。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每册封面右侧标明副本,应该是毛晋原拟将该书收入《词苑英华》时所作。

《词海评林》每卷卷首有目录,录所选词牌、字数、作者、选词数量,目录有圈点删改。小令所收词牌起于〔南歌子〕,止于〔接贤宾〕,共157调;中调所收词牌起于〔一剪梅〕,止于〔玉带花〕(2),共106调;长调所收词牌起于〔谢春池慢〕,止于〔莺啼序〕,共149调(3),全书共收词牌412调。

首卷目录之后有图谱释字省文、图谱式、合律正调三部分,为全书所用符号之图示。正文字体多样,字迹庞杂,非一人所抄写。天头处偶有批校,个别长批另附纸于所批之处,然批校之字体亦多有不同,亦非一人所批。批校时,少数词作被批者删去,旁注:“另立谱”,知其乃未定之本,且屡经修改、增删。

关于《词海评林》题跋,多有学者提及,但均有缺漏。今考书前有毛晋之子毛所作之题跋:

《诗馀图谱》填词之法备焉矣。先君此书之作,规模之而更充广焉。凡少一字者居前,多一字者居后。旁搜博览,汇缀成帙,厘为三卷。一生心力固不仅于是,而孜孜,已大费详慎。正欲付梓,而玉楼之召孔迫,惜哉。今其原本即云守而勿失,然不能成先人之志,以垂将来而传永久,是则之大罪也。将来或遇有力者,不惜多金以登梨枣,其幸为如何耶。庚寅秋大病之后翻阅是书草率,命儿代书于简端云。。(4)

跋下钤有“汲古阁”、“印”、“海虞毛子晋图书记”印章,又有“毛凤苞印”。该书曾经由四明卢氏抱经楼收藏,有抱经楼白文印。[1]1349

此跋作于庚寅秋,江合友认为“写于顺治七年(1650)庚寅秋”[2]31,误。跋中已明确交代为毛大病之后命其子代书。毛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5],顺治七年(1650)毛仅十岁,无大病,更无子。且1650年毛晋还在世,不可能被称为“先君”,故定非作于是年。此庚寅当为康熙四十九年,即1710年。是年毛七十又一,据其离世仅三年,与跋中所述吻合。

二、《词海评林》谱式特色

毛晋《词海评林》谱式特色鲜明、独具一格,迥别于现在已知的所有词谱。其词谱形式并非单一谱式,而是由图谱释字省文、图谱式、合律正调三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三个部分相对独立,而在功能上互有补充,以达到共同标示词谱的目的。

图谱释字省文是整个《词海评林》谱式系统色最为鲜明的部分。所谓图谱释字省文是用来省略词谱谱式中的说明文字系统,具体而言,是用新创制的一个个抽象符号来表示一般词谱标明句数、字数、平仄等文字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根据字数的多寡分为单字式、双字式、三字式、四字式和总字式五种类型。虽然符号繁多,看似复杂,但除单字式以外的其他所有符号都是以单字式为基础组合而成的,有规律可循。

单字式符号顾名思义是省略一个字的符号,又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数字类,共十个符号,其中■表示一(首),■表示二,■表示三,■表示四,■表示五,■表示六,■表示七,■表示八,■表示九,■表示十。这十个符号当中,■■■■■■■■等八个符号均是取所表示数字本字(首、二、三、五、六、七、八、十)中的部分或全部。而■和■则取四和九的谐音。这十个数字符号用来标示句数时为序数词,表示第几句;用来标示该句字数时则为基数词,表示一句中共有几字。

另一类是词学术语类,共七个符号,其中■表示韵,■表示句,■表示平(平韵),■表示仄(仄韵),■表示起(起句),■表示叶(叶韵),■表示换(换头)。这七个符号也均是取所表示的本字(韵、句、平、仄、起、叶、换)的部分。

双字式符号共有3个。其中■是■和■两个符号的组合,表示首句;■是■和■两个符号的组合,表示平叶,即用平韵叶韵;■是■和■两个符号的组合,表示仄叶,即用仄韵叶韵。

三字式符号共有5个,其中■表示四句五,即(第)四句(共)五字;■表示平韵起(句);■表示仄韵起(句);■表示平韵换(头);■表示仄韵换(头)。

四字式符号共3个,其中■表示十四句四,即(第)十四句(共)四字;■表示十三句五,即(第)十三句(共)五字;■表示十八句二,即(第)十八句(共)二字。

总字式符号共有7个,其中■表示首句七,平韵起,即首句(共)七字,用平韵起句。■表示二句四,仄韵起,即(第)二句(共)四字,用仄韵起句。■表示三句六,平韵换,即(第)三句(共)六字,用平韵换头。■表示四句九,仄韵换,即(第)四句(共)九字,用仄韵换头。■表示二句六,平叶,即(第)二句(共)六字,用平韵叶韵。■表示三句七,仄叶,即(第)三句(共)七字,用仄韵叶韵。■表示十一句五,平叶,即(第)十一句(共)五字,用平韵叶韵。

图谱释字省文所列符号共有35个,但这些符号并不是《词海评林》中所用省文符号的全部,只是用来解释释字省文符号构成部件的意义及其构成规律的范例。图谱释字省文符号的构成遵循古人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书写习惯。因此,释读图谱释字省文应该先右后左,先上后下,按照符号右侧上部、右侧下部、左侧上部、左侧下部的顺序加以释读。图谱释字省文将具体的文字概括、抽象,看似复杂,却规律清晰,使用者在理解其构成规律后便能自如地释读书中其他的符号。

图谱式是毛晋《词海评林》当中表示平仄的符号。虽然图谱式中的符号不如图谱释字省文复杂,但与张《诗馀图谱》所使用的符号有区别。在《诗馀图谱》中,张用表示平声,用表示仄声,用■表示本平可仄,用■表示本仄可平。在《词海评林》的图谱式中,毛晋用表示平声;用表示仄声,取代《诗馀图谱》所用;用和组合而成的■表示可平可仄,取代《诗馀图谱》所用的■和■。相对于《诗余图谱》所用的四个图谱符号,《词海评林》图谱式中所用的符号更为简单直观。

除了图谱释字省文和图谱式以外,毛晋将例词中的句法做出图示,称之为合律正调。合律正调所列出的句法图示起于三字句,止于七字句,共17种:

毛晋认为词的句法只有符合以上十七种情况才能算作是符合格律的正调,否则就视为不合律。

《词海评林》谱式系统由图谱释字省文、图谱式、合律正调三者组合而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符号化。《词海评林》谱式多用符号,以减省文字,是目前已知所有词谱谱式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为了清晰展示《词海评林》的谱式特色,兹录〔一剪梅〕一调:

〔一剪梅〕

■■■■■■■■■■■■■■

前段六句,六韵,三十字,后段同前。

豆蔻梢头春色阑。风满前山,雨满前山。杜鹃啼血五更残。花不禁寒,人不禁寒。离合悲欢事几般。离有悲欢,合有悲欢。别时容易见时难。怕唱阳关,莫唱阳关。此词见虞道园《娇红传》,与他词有异,或未可据,不知何以入图谱?

离别李易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幼安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江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中秋无月前人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而同样是〔一剪梅〕,《诗馀图谱》、《词律》、《钦定词谱》等诸书谱式则有所不同,为便申述,并录于此:

《诗馀图谱》[6]:

前段六句六韵三十字

■■首句七字平韵起■二句四字平叶■三句四字平叶■■四句七字平叶■五句四字平叶■六句四字平叶

后段同前

词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律》[7]:

〔一剪梅〕五十九字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可仄可平韵句可平叶可仄

来雁字来时月满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句叶可仄叶可平句可平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叶可平句可仄句可平叶

月满楼或作月满西楼。不知此调与他词异。如裳、思、来、除等字,皆不用韵,原与四段排比者不同。“雁字”句七字,自是古调,何必强其入俗,而添一西字以凑八字乎。人若欲填排偶之句,自有别体在也。

〔又一体〕六十字蒋捷

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容与泰娘

可平可平韵可仄叶可仄叶可仄可仄

娇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云帆卸浦桥银字筝调

叶可仄叶可平叶可仄可平叶可仄叶

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可仄叶可仄可仄叶可仄叶可平叶

此则通篇用韵,四段四字八句,皆排偶者矣,其七字之第二字,俱用平,不可误也。后村于后起句误用酒酣耳热说文章,不可从。至凤洲四七字句,第二字俱用平,尤误。而天羽之谬,又不足言矣。

《钦定词谱》[8]:

〔一剪梅〕双调,六十字,前段后段各六字,三平韵。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

■■韵■■■■句■韵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句■句■韵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

■■■韵■■■句■韵

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句■句■韵

此调以周词、吴词为正格,若卢词、张词、蒋词之添韵,曹词、李词之减字,皆变体也。此词前后第二句、第四句、第五句,俱不押韵。宋词惟周紫芝“无限江山”词与之同。周词前段第二句“两岸斜眼”,“两”字仄声,谱内据之。余悉参所采诸词。

通过比较《词海评林》与《诗馀图谱》等诸多词谱,可以明显地看出《词海评林》谱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独创性。《词海评林》的谱式既不同于以张《诗馀图谱》为代表的平仄谱,也不同于以万树《词律》为代表的四声谱,在目前所有已知词谱中绝无仅有。除《词海评林》以外,目前已知所有词谱都存在较多的描述性文字。《词海评林》依靠图谱释字省文和合律正调的符号系统,尽可能地减少了描述性文字多占的分量,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使用省字符号的词谱。省字符号的运用,使其更为直观,容量更大,可以在最少的版面容纳最多的内容。

第二,科学性。《词海评林》的谱式虽然与目前已知的所有词谱都不相同,但并不意味着其谱式缺乏学理依据。《词海评林》所采用的图谱释字省文、图谱式、合律正调三位一体的谱式系统,不仅可以较为清晰准确地承担词谱的标注功能,更抓住了平仄、句法和叶韵这三个核心要素,充分体现了毛晋的词谱观。在明末清初词谱尚未定型的时代,毛晋抓住平仄、句法、叶韵这三个在制谱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具有高度的学术眼光,也指明了制谱的方向。因此,虽然《词海评林》的谱式无法达到万树《词律》、王奕清《钦定词谱》的精确程度,却基本具备了指导填词的功能,代表了词谱发展的方向,具有科学性。

三、从《词海评林》的编纂看毛晋制谱的困惑

毛晋编纂《词海评林》意在“以垂将来而传永久”,但《词海评林》没能如同毛晋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传之名山的典范,而是长期湮没无闻。不仅清代制谱者未曾知晓,而且近代以来的学者也对该书知之甚少,与毛晋的预期反差巨大。未能刊印是《词海评林》长期湮没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关于为何未能刊印,毛指出“正欲付梓,而玉楼之召孔迫,惜哉。”[9]。毛认为《词海评林》未能刊印的原因是毛晋去世,且毛透露出毛晋去世前已有将其刊印的打算。如果毛的说法正确的话,《词海评林》应该已经初步编纂完成,具备刊印的条件,只是最终未能刊印而已。但仔细考察《词海评林》稿本却发现该书远未达到毛所言“正欲付梓”的阶段,其中增删改订之处甚多(5),达不到刊印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说《词海评林》依旧处于编纂过程之中,并未真正定型。那么,《词海评林》未能刊印就不是单纯的因为毛晋去世。

毛晋编纂《词海评林》的直接动因是对《诗馀图谱》“规模之而更充广焉”,所以编纂《词海评林》的时间应该在其阅读张《诗馀图谱》之后。《诗馀图谱》在明代版本颇多,流布广泛(6)。毛晋何时开始阅读《诗余图谱》已不可确考,但最迟不晚于崇祯乙亥年。王象晋《诗馀图谱序》指出“海虞毛子晋博雅好古,见予校此编,遂请归而付之剞人,使四十年前几案间物顿还旧观。”[10]202更为重要的是毛晋阅读刊刻《诗馀图谱》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积极地增删改定《诗馀图谱》。现在流布最为广泛的汲古阁刻《诗馀图谱》与嘉靖十五年初刻的《诗馀图谱》已有明显区别(7),且在汲古阁所刻《诗馀图谱》中明确注“高邮南湖张编辑,济南霁宇王象乾发刊,康宇王象晋重梓,姑苏子九毛凤苞订正”[10]205,可见毛晋重刻《诗馀图谱》已经远非一般意义上的刊刻,而是在很大程度对《诗馀图谱》进行了重新的增删和订正。毛晋在刊刻、订正《诗馀图谱》的过程之中将累积的相关材料汇缀成册,“探词源,稽事因,编次岁月,举散见于群籍中者,类而缀之,别为一卷。”[10]202应该说毛晋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诗馀图谱》的订正工作,而毛晋改定后的汲古阁刻《诗馀图谱》刊刻是在“崇祯乙亥小春月”[10]202,可见毛晋阅读《诗馀图谱》远早于崇祯乙亥(1635)年,也就是说毛晋在36岁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已经开始了对《诗馀图谱》的订正工作。

毛晋萌发编纂《词海评林》替代《诗馀图谱》的目的应该是在订正《诗馀图谱》同时或者稍晚的时候。即使以汲古阁刻《诗馀图谱》的1635年为起点,至毛晋1659年去世为终点,那么《词海评林》一书的编纂时间也不会短于24年。在长达24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毛晋“旁搜博览”,“孜孜”,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又拥有汲古阁藏书、校书、刻书的优势,条件优越,那么《词海评林》即使未能刊刻,也理应编纂得较为完善。然而《词海评林》不仅未能完成编纂,甚至所使用的符号也并未完全统一,就不单纯是毛晋去世所导致的因编辑时间不够从而未能成书的问题,而只能是在过程中未能真正找准《词海评林》一书的定位。换而言之,毛晋未能真正厘清词谱的定位,无法制定出便捷清晰的词谱范式,才是无法完成《词海评林》编纂的根源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守成与创新的徘徊。在编纂《词海评林》的过程中,守成与创新一直是萦绕在毛晋心中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毛晋希望能够创制一种新的词谱范式,用来替代《诗馀图谱》的谱式系统,达到别立新谱的目的。为此,毛晋创制了图谱释字省文、合律正调等一系列严密的符号系统,通过新制符号系统的运用来力求创新。但另一方面,流布广泛、影响甚大的《诗馀图谱》又是毛晋编纂《词海评林》不可回避又必须借鉴的前期成果,故毛晋不可避免地受到《诗馀图谱》的影响。在《词海评林》的分类上,毛晋沿袭了张在《诗馀图谱》中创立的三分法,按照小令、中调、长调的分类模式来划分词牌,从而以实际行动肯定并接受了张的三分法。而且,在《词海评林》一书中存在大量没有按照毛晋创立的新的谱式标准标注的词牌。相反,这其中不少词牌的谱式沿袭《诗馀图谱》了谱式系统,直接以■■等符号来标注。《词海评林》中存在的不同谱式系统正说明毛晋在编纂的过程中存在着守成与创新的矛盾。所以毛晋才会在恪守前人谱式还是创立新范式之间难以权衡、取舍。

其次,词谱与词选的抉择。《词海评林》的定位问题则是毛晋在编纂过程中所遇到的又一大难题。毛晋编纂《词海评林》是对《诗馀图谱》“规模之而更充广焉”,意在形成一个新的词谱范式。但毛晋又受到《草堂诗余四集》等谱选一体的选本影响,试图尽可能多地收录词牌词作,仅《词海评林》小令部分就收录词牌157调,词作1473首。而且与《词律》、《钦定词谱》等典型词谱一调多体,一体一词的编排方式不同,《词海评林》的编排更多地保留了早期词谱以选代谱、谱选合一的特点。《词海评林》一书仅列词牌,但一调之下并不再列异体,而是在该词牌之后先列图谱,再直接罗列各家词作。更为重要的是《词海评林》很多词牌下收录的例词不止一首,如《南歌子》一调收温庭筠词7首,而《鹧鸪天》一调收录例词更是多达83首,分别为秦少游、向伯恭、辛幼安等14人所作。(8)《词海评林》大量收录词作而不再分列异体使得其看上去更像是一部词选,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词谱。以至于《词海评林》被误认为“是一部研究词学的百科全书。”[3]《词海评林》定位上的模糊导致其在编纂过程中无法真正找到合适的体例,也无法真正处理好作为范式的词谱与作为选本的词选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词海评林》之所以未能及时刊印,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晋无法处理好守成与创新和词谱与词选之间的矛盾,无法制定出一个具有范式意义的词谱系统。所以毛晋在《词海评林》的编纂过程中不断地犹豫和选择,耗费大量时间,以至于近30年也不能真正完成该书的编纂工作。

四、《词海评林》与明清词谱之演进

明代张编纂《诗馀图谱》“引发了一场词谱编纂的热潮”[2]16。毛晋通过编纂《词海评林》参与了这场热潮,但《词海评林》却未能如毛晋所预期的“以垂将来而传永久”,反而是一直湮没无闻。当然湮没无闻并不代表《词海评林》毫无价值,恰恰相反,《词海评林》反映出明末清初词谱热潮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它的湮没不仅反映出毛晋尝试的失败,更折射出明清词谱演进的历史进程。换言之,《词海评林》在编纂之时的先天不足导致其湮没是历史的必然,而这样一种历史选择的必然性恰恰是词谱演进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故《词海评林》以自身湮没揭示出典型词谱所应该具备的特质:

第一,定位明确。《词海评林》在《诗馀图谱》的基础上编纂,但其定位却不及《诗馀图谱》明确。王象晋曾在《重刻诗馀图谱序》中指出“南湖张子创为《诗馀图谱》三卷,图列於前,而词缀于后,韵脚、句法然井然,一披阅而调可守、韵可循,字推句敲,无事望洋,诚修词家南车已。”[10]202换而言之,张《诗馀图谱》的体例是典型词谱体例,先列有图谱,后列例词,给人以一目了然之感。但毛晋在编纂《词海评林》时未找准定位,而是广泛搜罗词作,使得该书显得杂漫无章,缺乏条理,无法做到词谱所应具备的“句不破碎,声可照填,开卷朗然,不致庞杂”[11]16。更为重要的是,《词海评林》只注重广泛选词,缺乏指示门径的作用,忽视了词谱维护词体特质、指导填词实践特质,违背了“盖选句不妨广撷,定谱则未便旁罗”[11]18之历史规律。《词海评林》忽视词谱和词选在功能上的差异,承担了本应词选所承担的任务,最终导致定位不清,而丧失了作为词谱的作用与功效。(9)《词海评林》湮没的历史表明,词谱只有确立明确的定位,才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第二,谱式清晰。《词海评林》谱式推陈出新,自创新格,但却忽视词谱谱式清晰易懂的要求。《词海评林》使用三位一体的谱式系统本身就增加了普通读者释读和理解的难度。图谱释字省文虽然能够起到简化叙述文字的作用,但对于一般的读者却显复杂。普通读者不具备相应的词学知识,也不可能深入研究谱式系统,无法理解其中所用大量符号的真正内涵。毛晋创制图谱省文时要化繁为简的初衷最后却导致了谱式似简实繁的后果。合律正调虽列出了符号合格律的图示,但也远未达到精确清晰的程度。其中所列句法图示仅限于三字句至七字句,忽略了八字句、九字句的图示,更没有考虑到词体句法的特殊性,没有按照句拍来划分句法(10),所以列出的句法无法真正指示是否合律。故整个《词海评林》的谱式系统都未达到清晰要求。万树对此曾批评道:“盖往者多取简便,不知欲以此晓示于人,何妨多列几字。”[11]16《词海评林》湮没的历史表明词谱谱式只有清晰准确才易于流布。

第三,辨体严谨。《词海评林》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罗词作,却忽视了词谱应该承担的辨体的任务。《词海评林》收录词牌词作数量众多,仅小令部分就收录词牌157调,词作1473首。可以说毛晋搜录词调词作的工夫远远高于同时代制谱者之上。但毛晋并未留心观察所搜集来的数千首词作,尤其是并未对同一词牌的不同异体加以区分,每一词牌仅列一种体式。然而词调体式多有不同,尤其是存在同名异调和同调异名的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仔细的比较来加以区分,留心词体中的字,注意字数、声韵等方面的异同。正如徐绍指出:“词有一名而成数调,一调而成数体,更或一体而故为数调,一调而故为数名,皆字数之多少为之耳。”[12]只有抓住词体中的字这一核心才能对同名异调和同调异名进行合理清晰的区分。但毛晋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对诸多不同的词作进行仔细考察,更没有用朴学实证的方法罗列比较加以研究,而仅仅是每调列出一种体式。可见《词海评林》在辨体方面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词海评林》湮没的历史表明,词谱只有辨体严谨才具有学术性,从而成为学习的典范。

综上所述,《词海评林》在编纂之时就存在定位模糊、谱式复杂和辨体粗疏的先天不足,因此即使现存的《词海评林》能够被刊印,也无法适应词谱演进的需要,而对有清一代的词谱编纂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而要编纂出定位准确、谱式清晰、辨体严谨的词谱,则需要制谱者具备深厚的小学功底和严谨的考据精神,而这一切只有等到朴学之风盛行的清代才能完全具备。毛晋《词海评林》的发现有力地填补了词谱演进所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虽然毛晋制谱的实践注定是失败的,却有助于我们今天考察明清之际词谱演进的历史规律。《词海评林》的湮没不仅证明了毛晋无法承担起制定典型词谱的重任,更宣告了明人制谱实践的失败。这样的失败恰恰预示着一个新的制谱时代的到来。

注释:

(1)万树在《词律・自序》中曾对前代的词谱进行品评:“维扬张氏据词为图,钱塘谢氏广之,吴江徐氏去图而著谱,新安程氏辑之,于是《啸馀谱》一书,通行天壤,靡不骇称博敷,奉作章程矣。”万树对明代重要的词谱均有涉及,但未提及《词海评林》。万树在《词律・发凡》中云:“虞山毛氏刻诸家词,《词综》称其有功于词家,固已。但未及精订,如《片玉词》有方千里可证,而不取一校对,间有附识,亦皆弗确。然毛氏非以作谱,不可深加非议。若谱图照旧抄誊,实多草率,则责备有所难辞矣。”万树认为毛晋“非以作谱”,当是未见毛晋《词海评林》。见[清]万树《词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词海评林》中所列的〔玉带花〕即〔御带花〕,为抄写之误。

(3)因《词海评林》为未定之本,故有所增删,长调中删掉了《丑奴儿近》一调,未统计在内。

(4)按,此跋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江合友《明清词谱史》,陈湛绮、经莉《汲古阁毛晋辑著词学典籍二则》均已引录,但或缺字,或标点有误,故复据毛《词海评林跋》原稿校录于此。

(5)《词海评林》处在增删改定的过程中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目录有涂改和增删,二是所用谱式符号也未能统一,三是眉批之中多有增删改定之语,如在〔西江月〕所选苏轼《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一词天头处有眉批一则:“此词已见前,醉中误录,今去之。”

(6)据张仲谋《张研究》一文考证,《诗馀图谱》在明代已知至少有6种刊本,包括嘉靖十五年初刊本、万历二十七年刊行的谢天瑞《新镌补遗诗馀图谱》、万历二十九年刊行的游元泾《增正诗馀图谱》、崇祯十年刊行的万惟檀改编本《诗馀图谱》以及毛晋《词苑英华》本。见张仲谋.《张研究》.《文学遗产》2012年第5期。

(7)汲古阁刻《诗馀图谱》与嘉靖十五年初刻的《诗馀图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订正谱式、删改例词、去除词名等几个方面。

(8)以上数据均系笔者据《词海评林》抄本统计而得,其中《鹧鸪天》一调有三首都题作无名氏所作,计算时按照三位不同作者来统计。

(9)其实未能区分词谱与词选不同定位的现象不仅在《词海评林》中存在,这也是早期词谱的通病。现存最早词谱周瑛、蒋华编的《词学筌蹄》也同样存在不分体列词,而仅仅尽可能多地罗列词作的现象。

(10)正如《钦定词谱》指出:词中句读不可不辨,有四字句而上一下一中两字相连者,有五字句而上一下四者,有六字句而上三下三者,有七字句而上三下四者,有八字句而上一下七者或上五下三、上三下五者,有九字句而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上三下六者。此等句法不胜枚举,谱内以整句为句,半句为读;直截者为句,蝉联不断者为读,逐一注明行间。至词有拗句,尤关音律,如温庭筠之“断肠潇湘春雁飞”、“万枝香雪开已”,皆是。又有一句五字皆平声者,如史达祖〔寿楼春〕词之“夭桃花清晨”句。一句五字皆仄声者,如周邦彦〔浣溪沙慢〕之“水竹旧院落”句,俱一定不可易,谱内各为注出。见[清]王奕清等.《钦定词谱・凡例》、《钦定词谱》,北京:中国书店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江合友.明清词谱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陈湛绮,经莉.汲古阁毛晋辑著词学典籍二则[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5):136.

[4]杨曼.汲古阁整理词曲文献考[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6-69.

[5]刘奉文.汲古后人毛斧季行年事迹考[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2):134-139.

[6][明]张.诗馀图谱[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226.

[7][清]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17-218.

[8][清]王奕清,等.钦定词谱[M].北京:中国书店,2009:231.

[9][清]毛.词海评林跋[M]//毛晋.词海评林.明末抄本.

[10][明]王象晋.重刻《诗馀图谱》序[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最好的未来简谱范文

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听音乐不再使用唱机,而是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不仅限于柜台,还可以用ATM;查阅资料不需要去图书馆,在家里上网就可以实现。为追求效率更高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停地进行着技术革新。对于分析实验室而言,专业的实验仪器同样朝着“可用性更强、操作更简约”的方向变革。

10月10~12日,为期3天的慕尼黑分析生化展在上海举行,展会上安捷伦科技公司展示了其最新推出的创新产品―AgilentIntuvo9000气相色谱系统。该系统使复杂的气相色谱(GC)技术变得简单易用,包括无需密封垫圈的快速连接技术、延长色谱柱寿命的芯片式保护柱技术以及避免由色谱柱切割维护引起保留时间偏移问题的免切割色谱柱联接技术。对于高通量合同实验室以及应对食品、环境、化学、制药和法医检测等领域中复杂样品基质的实验室而言,Intuvo9000无疑是理想的选择。

展会现场,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气相色谱事业部总经理ShanyaKane女士、安捷伦科技气相色谱及工作流程自动化市场总监EricDenoyer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据Kane介绍,实验室操作面临着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层面的变迁,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GC供应商,安捷伦在研发新品Intuvo9000时,不仅考虑到性能指标的提升,还将革新性的理念融入其中。

Kane引用了《市场达尔文法则》一书中的一句话,“创造复杂尖端技术的市场领导者在化繁为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改变局面。”她说,如何把GC变得可用性更强、使用起来更方便,是安捷伦在项目设计上考虑的一个重点。据Kane透露,为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安捷伦曾召集了12位思想领袖与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探讨未来用户的行为变化和需求,这12位领袖包括各行业富有经验的使用者、苹果手机的设计者、培训学校创始人和从事客户培训的人员,他们均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沟通中。通过不同业务部门的运作与大量的实验,安捷伦重新定义了GC系统,为实验室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对于操作人员和科学家来说,Intuvo9000可使操作更简单,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并降低业务培训量;对于实验室管理者来说,Intuvo9000可以减少意外停机与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不需要切割色谱柱,不需要每天维护仪器,大大提升了实验室效率,让管理者对于交付结果有更强的信心;而对于企业主管来说,Intuvo可以从财务角度实现更高的创新回报,节约人员成本,改善运营状况,提升业务连续性。

Intuvo9000在保证性能的同时,

让操作更便捷

AgilentIntuvo9000气相色谱系统的分析性能保持了安捷伦产品固有的高水准,它的命名结合了Intelligent智能化、Intuitive易用性、Innovative创新性3个含义。那么,Intuvo会对现有的GC产品线带来怎样的变化?是否能融合旧GC产品上开发的标准方法?对此问题,Denoyer表示,Intuvo9000是一款定位高端的产品,对客户而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期待Intuvo9000的市场应用占有量能够达到现有色谱产品应用的50%以上。据他介绍,Intuvo9000适合于高通量实验室客户,与质谱技术联用可以帮助客户轻松实现对食品、环境等复杂样品的高通量分析。对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客户来说,要在一台机器上实现多阀多柱的分析方法,Agilent7890GC依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对于基础用户来说,如果只需要很少的投入来完成最基本的操作,Agilent7820GC就是很好的选择。客户利用Agilent7890GC开发的方法可以直接转换到Intuvo9000中,性能的一致性是安捷伦在研发新仪器时一直坚守的一点,也是对客户的承诺,因此这两台仪器上的应用是完全可以重现的。

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技术人才依赖的问题,ShanyaKane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假设某人花了上百万购置了一台豪华运动轿车,但是在启动这台车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车钥匙只能去5cm,如果去6cm,这台车就会不稳定;如果去4cm,这台车就无法启动。这种豪华轿车只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赛车手才可以驾驭。同理,过去客户在购入一台全新的GC后,需要不停地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色谱柱切割的精准度,非常费时费力。现在的Intuvo9000可以帮助客户避免色谱柱切割和相应的重新校准与重新认证,让专业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更有意义的工作中。Kane说:“其实,操作仪器应该像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相机等智能设备,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它们的内部是如何运行的,只需要享受这些工具带来的便捷操作体验即可,这就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

客户需求决定GC和GC-MS的

未来发展趋势

最好的未来简谱范文篇3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水质监测;环境工程;研究状态

【前言】: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水资源检测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而对促进作用。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对传统的水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测量周期长、测量过程复杂和所需化学材料相对较多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也在环境工程领域的饮用水工程、地表水工程和工业用水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下的水质监测技术的概述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基础下的水质检测技术主要指的是借助化学计量分析法和连续光谱检测技术进行水质监测的检测技术[1]。在水质监测工作中,这一技术主要在以下几项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一是生活污水的监测工作,而是工厂废水的监测工作,三是饮用水的水源监测工作。在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这一技术可以对系统的精度和反应速度等问题进行控制。连续光谱检测技术也可以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分辨率进行有效控制。TOC参数、COD参数、TURB参数和NO3-N参数是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水质监测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参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具体的监测方法来看,水质分析方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连续光谱分析法;而是多波长分析法;三是双波长分析法;四是单波长分析法。

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下的水质监测研究现状及影响

(一)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下的水质监测研究现状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下的水质检测技术是以集成电路光谱扫描为硬件基础的一种扫描技术。从国外的研究进展来看,基于这一技术的水质污染预警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设计应用过程中,这种预警技术在将水质紫外-可见光谱看作是系统中的具体输入变量以后,可以通过对光谱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的方式,进行水质污染预警。这种技术也可以让计算机在常见污染事件的仿真分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我国学者在对这一问题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构建了投入式紫外光谱法数字化监测系统和连续光谱税制分析样机。前者对COD和NO3-N等水质参数进行有效的测量和存储分析。后者可以利用模型快速算法对水中的COD参数值进行监测。重庆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基于紫外连续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微系统可以借助微型光谱完成水质参数的在线测量工作。

(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下的水质监测研究的影响

紫外-可见光谱基础下的水质检测技术让水质监测的技术含量得到了有效提升[2]。在线监测机制和原位检测机制的构建,对水质检测技术的科学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操作仪器得到更新以后,水质监测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监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这一技术的发展,对环境工程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饮用水领域、地表水领域和工业领域有关的工程可以被看作是环境工程的重要M成部分。在这一水质监测机制的影响下,饮用水的质量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对水的污染率进行有效降低以后,这一机制在地表水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对环境生态的平衡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在工业用水领域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可以让工业领域和矿业领域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三、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基础下的水质检测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一)向操作简便、重复性能好的方向发展

操作简便性是这一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3]。从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来看,在未来阶段,技术人员可以借助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方法来完成一些复杂的工序。因而监测人员可以用最少的事件来开展监测工作。还需要对检测工作的错误率进行有效降低。在水质监测的操作时间得到有效降低以后,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对检测机制的重复性能的强化,可以在对监测经费进行有效降低的基础上,对监测工作的整体利用率进行提升。

(二)向测量精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

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测量精度要求的提升,是这一技术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用水对精度要求的差异性,在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监测速度的提升,成为了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水质监测技术的技能性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水质监测速度的提升,可以让水质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向低消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低消耗也成为了检测仪器所要具备的特性[4]。在让监测设备消耗最少的能源的基础上,监测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也开始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可以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在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监测人员不会在监测过程中投入过多的水,不会在监测过程中投入过量的元素。低消耗方式在水质监测设备中的应用,可以让水质监测的监测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低消耗的检测体系的构建,也可以让水质监测设备的维护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结论:水质监测是对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的重要方式。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是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基础下的水质监测技术的主要特点。这一技术的研究工作可以让水质监测机制得到优化,也可以为环境工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操作简单化、低消耗低成本化是这一技术在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魏康林,温志渝,武新,张中卫,曾甜玲.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04:1074-1077.

[2]刘宝宝.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建材,2016,01:297-298+300.

[3]曹倩.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2014,02:152.

[4]许霖霖,罗永道.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2014:2.

  • 下一篇:驾驶员技师工作总结(收集5篇)
    上一篇:一年级小学生字日记()(整理16篇)
    相关文章
    1. 最好的融资方式范例(3篇)

      最好的融资方式范文论文关键词:税收筹划;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资金的筹集过程都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融资活动对企业的资本运作与经营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所..

      daniel 0 2024-12-27 03:12:12

    2. 模糊数学论文范例(3篇)

      模糊数学论文范文关键词:地基承载力;抗剪强度指标;模糊可靠度中图分类号:TU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2-00132-021引言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现有方法主要是利用地..

      daniel 0 2024-12-26 21:17:12

    3. 树木调查报告范例(3篇)

      树木调查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文山松毛虫;监测;防治方法文山松毛虫是文山州主要的病虫害之一,也是日者镇最主要的松林病虫害。通过对文山松毛虫10年来的监测防治,松毛虫每隔3~5年爆..

      daniel 0 2024-12-26 18:42:12

    4.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例(3篇)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目前,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

      daniel 0 2024-12-26 16:07:12

    5.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例(3篇)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治数有其实先说说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吧。统计人治数,不可能完全像郭橐驼种树那样“顺木之天”,因为统计人要恪守“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职业道德,要求填报..

      daniel 0 2024-12-26 13:32:12

    6. 树木的作用范例(3篇)

      树木的作用范文篇11、支叶扶疏:支:同枝”。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形容树木茂盛。也比喻宗支繁衍鼎盛。2、盘根错节: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

      daniel 0 2024-12-26 11:03:02

    7.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例(3篇)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摘要]目的:观察我科3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出现运动性失语进行的语言训练在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康复护理主要从运动性失语的病理及症状、运动性..

      daniel 0 2024-12-25 21:45:44

    8. 记忆密码战范例(3篇)

      记忆密码战范文关键词:;《我的回忆》;西安事变考证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莫斯科来电前中央决策的制定据的回忆,1936年12月12日近午,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住的窑洞里..

      daniel 0 2024-12-25 18: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