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非遗文化的方式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7-12

宣传非遗文化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快节奏,而对于需要长时间潜心钻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面临巨大的挑战。基于对人类文明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

该《公约》所规定的“保护”的性质就是公共管理的保护。公共管理的保护指的是政府、国家、非营利机构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行为,如组织开展普查、建档、研究、保存、传承、弘扬等,以及为实现这些保护行为而提供相应的财政、行政、技术等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首先要受到重视,其前提则必须是扩大知名度。而我们许多政府机构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开拓的眼光,只把精力投入到如何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资金,而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活态性保护是国际保护模式的新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各国政府的法规、文件都明确鼓励人们要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开展非遗保护,美国、英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已经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前沿性探索,产生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如法国的“卢浮宫数字化项目”,意大利的“数字化米开朗基罗计划”“罗马大剧场数字化项目”、日本的“奥兹地区的活态文化遗产狮子舞的数字化保护工程”等。

而我国于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011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明确指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这些都为政府机构采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支持。

1政府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和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视,一系列相关政府机构、第三方机构和民间团体保护组织相继成立。在中央九部委设立共同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文化部直属的社会文化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分别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地方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等,各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也相继挂牌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收集、整理、研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由此可见,在现阶段政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中的主导力量,政府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特征。公共管理组织尤其是政府机构,在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宣传活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有职能性的优势。

但是在国家如此大力气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力度的同时,针对于当前的保护机制,政府却有时缺乏前瞻性和前沿性。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新方式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但由于政府机构管理者一般是管理专业出身,在当今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对现代高科技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意识不强。即使有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来保护的想法,但是如何高效地利用,却也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新问题。

2公共管理机构利用网络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2.1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数字博物馆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可以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中相关网站和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

一般而言,若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多,可以单独设立专门的网站进行宣传和介绍,包括项目名称、项目介绍、传承人信息等;若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多,就直接可在当地政府网站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题专刊”,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相关的保护工作。网站的建设还要注意不但有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共同之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非遗项目的地方特色。

数字博物馆则是通过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目前,各地文化主管部门陆续建立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这些网站和图书馆在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交流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利用数字拍摄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2.1借鉴国外的纪录片拍摄技术

2008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是首次借助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并公开30个洞窟的敦煌壁画,拍摄内容之精、画面之美、解说之妙都是目前国内的电视台所很少能达到的。

政府机构可以与这些制作公司或电系,制作专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一方面可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图+文”化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风采。

2.2.2科教片的录制

对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譬如在日本一些地区,为防止有些技艺的传承人离世后技艺失传,定期会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非文物)拆毁后重建,其主要目的在于将整个修建建筑物的技艺重新使用,以期用这样的方式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艺。

但由于在我国这样的建筑技艺较多,如采用日本的这种保护方式,首先在财力上是不允许的,但是可以选择将整个建造技艺用数字技术跟踪拍摄下来,以便留给后世。即使传承人离世后,当人们需要学习此项技艺时,可以借鉴传承人生前留下的图像资料进行学习。

当然,有些传承的技艺是历代家族式的继承,是否允许公开拍摄,这也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与传承人进行沟通和协调。

2.2.3宣传片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两大特征:传统性和活态性。传统的旧东西要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下去,关键看是否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性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势所趋。

在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陕西华阴老腔、云南彝族海菜腔、福建泉州木偶、江西杖头木偶等优秀非遗文化的亮相,极大提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而众所周知的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篆刻等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有知名度才会有发展的市场。

扩大知名度的最为快捷的方式是拍摄宣传片,譬如将中国的春节列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呼声近几年来非常高,在2015年2月12日,被誉为全球华人“年夜饭”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宣传片,首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让美国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春节传统的文化气息。这便是一次很好展示自己文化特色的机会,播出的宣传片表现中国人民欢乐喜庆的场景,既表现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独特魅力,突出春节阖家欢乐的主题,又展示出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追求幸福和谐的现实风貌,是对于中国春节很好的宣传。

3利用“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式来保护遗产

2016年春节前夕,1月22日,由文化部认可、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项目上线。项目的年货作品由“故宫淘宝”提供设计方案,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手工制作完成。其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高密剪纸老艺人范祚信与“故宫淘宝”合作,在淘宝众筹上线了康熙御笔福字、帝后赐福等多款剪纸,仅仅半天就吸引到5730人支持参与,筹款超过13万元,项目达成率1300%。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阿里未来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探索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让人们、特别是年轻群体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妙。

这是一次商业团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完美结合,这体现了“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作模式,也是成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方式,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购物习惯和消费心理,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古传古,而是适应新的时展和新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取之传统、适于当下”的原则,是一种活态的保护形式。

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世界,如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产业链的形式移居互联网上,一方面管理机构可以获取使用互联网模式下收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可用互联网聚集许多优秀的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艺术大家和设计大师。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媒体宣传平台的广泛;利用互联网跨时空的全方位学习和营销方式,从而连接最广阔区域的学习者和消费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以前毫无生气全部靠政府的静态保护模式逐渐转变成充满活力的动态保护模式,与时俱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工作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宣传非遗文化的方式范文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担当电视传播

当今时代,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入社会文化的边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是民族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电视媒体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之一,传承文化是它的重要使命之一。电视媒体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作用?笔者结合电视业界与本台宣传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声音、形象、技艺为表现形式,依靠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个人,以身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如民间曲艺、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等。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属性,传统的平面媒体无法形象、直观地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声、画记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媒体,对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最大比例的民间曲艺表演,不仅唱腔唱词,演员的动作、情态这些文字难以准确表述的表演元素,都能通过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真实、形象、生动地予以再现。

电视媒体作为当代覆盖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在众多的传播媒介中,始终拥有数量最多的受众。各路新媒体异军突起后,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使新媒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拓展了电视节目的传播平台。由于电视特有的表现手段和广泛的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藉由电视媒体在全国乃至世界得到了最有效的宣传。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戏曲专业频道,《曲苑杂坛》以戏曲和杂技为内容定位,成为该频道的品牌栏目。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的观众,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民间曲艺形式,感受着丰富灿烂的民间传统文化,增添了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2012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集中展示中国各地民间美食及文化,虽然纪录片只有7集,却在全国掀起了空前的纪录片收视热潮。《曲苑杂坛》和《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电视媒体参与宣传乃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典范。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热潮的兴起,全国各地的地方电视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宣传。正是由于电视媒体这一传播平台,才使各地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广泛的形象认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池州拥有古老的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和九华山庙会先后被列入部级非遗名录,罗城民歌、文南词、目连戏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断多年的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等民间戏曲开始恢复演出。池州广播电视台对这些民间戏曲表演、风俗活动及与之相关的考察研究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后,对入选国家、省、市、县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批次开设系列报道,进行了全景式展示。池州傩戏以其原始古朴的特征,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自古以来,傩戏演出遍及池州市贵池区的山区,史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近二十年来,池州广播电视台将其作为重点宣传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宣传。傩戏演出时间为正月初七到十五,每年这个时间,台里都会派出记者,对演出情况进行组合式报道,并积极向上级台供稿。新年池州傩戏演出的新闻,已经成为池州在央视播出的传统外宣节目。在池州当地,傩戏视听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二、发挥电视媒体的纪实功能,记录珍贵的文化影像

2009年笔者在池州傩乡采访时,山里姚村老艺人姚家兴正在做着这样一件事:老人用厚厚的一本软面抄,对傩戏仪轨的每一个细小步骤、舞台表演每一个动作的规范进行详细记录。他说现在年轻人学戏很马虎,唱腔和舞台动作十分随意。他担心几年以后,原汁原味的傩戏没有人会表演了。他期待着以后如果有人要恢复傩戏的真实面目,可以照着他记录的内容去做。面对古老傩戏的现实处境,老人流露出深深的焦虑和无奈。

由于后继乏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记录,成为越来越来迫切的工作。电视媒体由于其特有的音像纪实功能,对此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0年以来,池州广播电视台先后开设了《池州方圆》、《漫步秋浦》等文化栏目。栏目每年都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选题,精心策划,制作系列专题节目,报道内容涉及各种民间曲艺、民风民俗以及打铁、制秤、酿酒、制香、剪纸、农民画等大量日渐衰微的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节目采取纪实手法,对民间曲艺、民风民俗的内容与形式,对民间工艺与民间艺术的制作与创作流程进行生动的记录,完整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池州傩乡很多村落都有傩戏演出,演出剧本和演出风格各有不同,各村都有那么几个老艺人身怀绝技。除了演出艺术,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与傩戏相关的动人故事,这些都是傩戏文化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每当傩戏演出时候,我们都会对各村班社的傩戏演出进行巡回拍摄,对老艺人们的表演进行重点拍摄采访。除了新闻或专题报道外,还保留下大量的影像素材。

为了广泛搜集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与池州各地民间艺人以及民间文化爱好者建立紧密联系,或及时了解信息,或直接参与到活动的发动、策划与组织中,创造性开展宣传与保护工作。

目连戏,是曾流传于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民间大型宗教戏曲,因演绎“目连僧救母”的故事而得名,通常只在庙会、重要祭祀活动中演出。数十年来,完整的目连戏演出在池州已经极其少见。2003年秋的一天,《漫步秋浦》栏目组得到消息,贵池区和青阳县交界的长垅村桂氏宗祠上樑,周边的民间老艺人重整旗鼓,搭建草台,准备演出目连戏。栏目制片人带领一名摄像人员,驱车几十公里赶到长垅村,用了三个多小时,将整台演出完整地录制了下来。时至今日,目连戏在这一地区再也没有演出过,当年演出的老艺人很多已经过世。栏目组拍摄的演出内容,尽管无法作为节目完整地播出,却成为池州目连戏珍贵的演出资料。2008年春季,为了将罗城民歌真实还原于农民的劳动生活,《漫步秋浦》栏目与罗城民歌艺人共同策划,组织村民结合劳动场景,在田间、茶山实地录制了大量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罗城民歌。这些视频资料,随后多次用于反映池州乡土文化的电视节目中。

这些年来,池州广播电视台通过持续不断的采访报道、拍摄记录工作,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强力宣传的同时,积累下大量影像资料,留下一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志,这些资料无论对当代还是后人研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透视现实,吸引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关注

由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困难重重,作为媒体工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不仅在于对其内容的宣传与记录,更要对其生存状态给予深层关注,持续呼吁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重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探寻出路。

池州广播电视台一直关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傩戏的生存状态。资金的匮乏、年轻农民外出打工、表演形式的传统、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使傩戏的影响力在傩乡日渐衰弱。针对这一问题,本台新闻热点栏目《视点》、文化栏目《漫步秋浦》都曾多次深入傩乡,进行跟踪调查,制作了多篇深度报道和纪实性节目。2010年春节,《漫步秋浦》栏目派出采访组,深入傩乡山里、山外姚村,对当地傩戏的组织、演出情况进行了全程的拍摄采访,制作播出了纪实性专题《渐远的乡傩》,真实再现了山里、山外姚村新年傩戏演出的艰难处境、傩戏艺人对祖传戏曲的执着情怀和对傩戏未来的焦虑。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池州各界人士的关注。同年,节目获评安徽省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全国“展现辉煌”纪实性节目评选银奖。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报道,促使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对日渐式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的再认识,激发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从而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发挥了电视媒体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的建设,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思维、意识、审美的外化,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是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血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由于多重复杂的现实因素,尽管国家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高度重视,但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却任重而道远。作为电视媒体,在这项系统繁杂的工程中,要一如既往地担负起神圣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开展宣传工作,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高秀娟,《电视媒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思考》,《视听纵横》2010(6)

②薛荣伟,《发挥电视优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听纵横》,2006(1)

宣传非遗文化的方式范文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各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优秀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非遗资源。全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00余项,包含各类级别。延边州举办了非遗巡演、非遗调演及传承人技艺展示、洞箫文化节、《农乐舞》大赛等成为非遗宣传的重要载体,特色、创新有内涵的非遗大型文化活动已逐渐成为延边州的特色文化品牌。

二、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

(一)RMP模式理论

RMP模式是由吴必虎教授在1999年提出的。RMP模式中的R代表以分析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条件为基础,M代表根据市场的需求,详细划分市场,并且明确市场定位,P则是最后决定的产品开发的类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和评价取决于资源、市场和产品。从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研究,非遗有很多项目可以扩展,如制作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美食和依托旅游景区景非遗文艺演出等进行非遗旅游产品的创新。

(二)AVC量化理论

AVC理论是刘滨谊教授在2002年提出的,其主要观点可理解为旅游区规划应重点进行“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特性的研究、认知、策划和规划,用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来构建、强化和规划,并成为旅游规划的核心。

三、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

(一)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征

1、类型分布特征

延边州是朝鲜族的主要聚集地,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创作和传承着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内涵丰富的传统技艺。以延边州1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数据来源,进行类型分布特征分析,可直观看到,传统手工技艺在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是民间舞蹈类20项,民俗类15项,传统医药、杂技与竞技、民间音乐及民间文学也突显出朝鲜族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民族特色。

2、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结合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暂分为五大类: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艺术、节庆民俗和传统医药。五大类中,表演艺术和传统技艺占据绝大部分,表演艺术占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9.3%,传统技艺占36.3%,另外民间文学有4项,传统医药有11项,节庆民俗有18项。通过以上类型分布情况进行EXCEL分析,得到如下直观图:

3、市场分布特征

为更好地了解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分布特征,针对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实际,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得出表1,,可以详细的的得出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分布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延边州政府部门及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宣传和弘扬作了大量工作,突显了非遗宣传的重要性。

(二)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延边州在州府及各县市建立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同时根据每个县市特色非遗项目建立展示点,如安图县建立朝鲜族鹤舞展示点、汪清县建立农乐舞展示点等。非遗开发保护基地建设,是非遗保护的软环境。按照活态保护的机制,延边州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及民俗节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比较有名的节庆活动有非遗项目展演、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大赛、图们江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游客展示朝鲜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朝鲜族的特色歌舞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逐步成为一个旅游品牌。

在利用RMP模式理论与AVC量化理论综合分析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后,得出以下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经费短缺;非遗旅游资源开发急需专业人才;非遗文化宣传力度较低;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缺少创新。

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一)品牌形象模式

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要发挥延边州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依据特色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形成独具特色的延边州非物质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旅游品牌建立带动全州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活动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产品的购买,因而开发具有属于延边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延边州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评价中可知,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项资源主要集中在表演艺术、传统技艺、节庆民俗和传统医药类,因而应依据资源优势,从众多资源中开发出精品旅游产品,具体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民族歌舞演出及体育竞技、图书音像、旅游保健产品。

(二)节庆展示模式

节庆活动能够充分对外展示地区的民俗风情,并担当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吸引大量游客了解前往并参与到当地组织的节庆活动当中,在活动当中体验异域的民俗文化,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在现代旅游开发活动中,很多地区借助节日的形式,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

延边州内朝鲜族的传统民俗众多,如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花甲宴、长白山采伐开山习俗、秋夕、朝鲜族农夫节、山泉祭、朝鲜族踩地神游戏、朝鲜族正月十五(烧月亮房习俗)、老人节以及满族祭祖节等诸多习俗,特色突出且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节庆对上述民俗进行展示,保持民俗传统的原始性,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三)景区带动模式

延龙图地区聚集着延边州大部分的旅游产品,延龙图地区是集朝鲜族民俗风情、都是休闲旅游和边境风光为一体,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旅游区域。因此,应发挥延龙图的重要作用,通过该地区的景区发展带动周边民俗旅游的发展。另外,珲春是长吉图地区东部门户,地处三国交界地区,是新兴的边境旅游开放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及国外游客,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本区域的带动作要充分发挥,与延龙图地区相互辉映,共同促进州内民俗旅游的发展。

(四)民族文化生态区

  • 下一篇:篮球基础运球教学范例(3篇)
    上一篇: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范例(3篇)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范文新《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给中国保险资金的高效运用提供了法律平台,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调整,将给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daniel 0 2025-07-12 14:39:01

    2.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范例(3篇)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和建议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洗练,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社会宽松环境、自身不断努力中有了长足发展。..

      daniel 0 2025-07-12 14:36:56

    3.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范例(3篇)

      初中篮球规则教案范文关键词:教案设计,生动讲课,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写教案的方法,由于受格式限制,每次都要复许多固定的内容,浪费不少时间。写好教案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

      daniel 0 2025-07-12 14:35:01

    4. 学院党建工作计划范例(3篇)

      学院党建工作计划范文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创建学习型医院、学习型党委、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在创新学习机制上入手,将..

      daniel 0 2025-07-11 14:47:31

    5. 廉洁文化宣传内容范例(3篇)

      廉洁文化宣传内容范文按照*县妇联双妇发[*]14号文件精神要求,*年,*县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要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要求,在县妇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妇..

      daniel 0 2025-07-11 14:46:18

    6. 学院党建工作要点范例(3篇)

      学院党建工作要点范文一是继续抓好教育、制度、监督工作。教育、制度、监督是惩防体系中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中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制度、监督的关系。同志站在时代..

      daniel 0 2025-07-11 14:45:05

    7.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范例(3篇)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范文篇1关键词:篮球教学;篮球训练;篮球技巧篮球运动激烈、对抗、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比赛是瞬息万变的,打好篮球最重要的还是篮球技术,同时它也是篮球教学的..

      daniel 0 2025-07-11 14:43:52

    8.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例(3篇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创造性能力教育,培养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这对儿童的想象力..

      daniel 0 2025-07-11 14:42:3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7-12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