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范例(3篇)
长城和运河范文篇1
水,是常州先民的命脉,更是现代人生活富裕的源泉。
常州,地处苏南南部、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南京、上海两大城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市区北靠长江,南衔太湖,地势平坦,水网如织,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
常州市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常州地区为江河湖海包围,西面受宜(兴)溧(阳)高山地的大水压境,南面是苏(州)(无)锡地域的水乡泽国。城市化的发展,留下众多与“水”字有关的地名,是先民治水历程的足迹;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桥梁,是历史的刻痕。
“江东之州,常州为大。”春秋末期,公元前547年,吴国公子季札封于延陵,常州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已达2500多年。“常州”之名,定于隋文帝时期,后历代为郡、州、路、府治,人文荟萃,经济繁荣,地位重要,历史上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誉,是具有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江南古城。
常州别名“龙城”。清光绪《武阳志余》载:“吾郡古号龙城。”其由来传说多种:一是常州城垣“地有龙形,故日龙城”;二是东海龙王九太子的神话故事;三是南北朝时期齐、梁两代常州出了15个皇帝,而龙是皇帝的象征。清乾隆皇帝6次巡视江南,3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礼佛,并题写“龙城象教”的匾额。
一座城市有水,就有了灵性,水氤氲着常州深厚的文化内涵。1109年,宋徽宗会试天下贡士,300名进士中,常州学子杨廷鉴等9人中状元、洪亮吉等10人为榜眼、赵翼等16人获探花,占全国总数的5.7%;清代,常州文风进入鼎盛期,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庄存与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天下闻名。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写诗赞道:“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历史学家、常州诗人赵翼写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河流环绕,湖泊遍布,通江达海,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因水而滋润,被充沛的水激活。水,沉静而清晰,构筑常州城市的格局,勾勒历史的文脉;水,流动而凝重,孕育常州文化内涵,催生人文精神;水,委婉而刚劲,城市得到浸润和提升,人得到诗意的生活和无限的遐想。
运河篇
一个城市,有穿城而过的河流,就有美景、生机和灵魂。在常州城区南北6公里距离内,有几条风格迥异的运河,这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由北往南依次为城北运河(关河)、城中运河(南市河和东市河)、城南运河(明运河、古运河)和新运河。
几条运河先后是京杭大运河的繁忙航道,平行东流,形成难得的景观,也是历史文化联系的特殊纽带。如今常州围绕古运河的保护和规划,深入挖掘常州运河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几条运河融古通今,相融共映,凸现文化灵魂。
古运河:一条承载常州厚重历史文化的长廊
“文明史就是对河岸上人们生活的记录。”
——《世界文明史》
“我们不过是大运河千年历史中某个搭般走的人,是个过客,现代人可以不用运河穿越南北,但是,我和你不能抛弃了她,不能不把它传给后人。”——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运河常州段,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节点,重要的组成部分。
蜿蜒绵长、悠悠流淌的古运河,一路跳动着美丽的音符,穿越千载时空,踏着歌声而来,成为承载历史底蕴、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常州的生命源、生命线。
公元前495年,即季札受封5年后,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从苏州望亭往西,经无锡,达常州奔牛,开凿了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江南运河。
由孟河而出长江的江南运河,全长170公里,开凿的常州段运河当时称“前河”,也称“城南濠”。水流由西水关入口,经天禧桥(弋桥)、新坊桥、元丰桥,再由东水关桥出口东行,这就是常州最早的古运河。
大运河常州段是苏南各城市中流经最长的,在常州穿城而过。2500年来,常州城依靠这条古运河,孕育,诞生,繁衍,生息,形成“城依水、水抱城”的独特格局,养育着世世代代常州人民,承载着常州文明史的沿革和发展重任。
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通过运河来到常州,与常州人民结下不解之缘:东汉文学、音乐家蔡邕携女儿蔡文姬为避中原战乱,泛舟运河来常州,在此寓居20年,死后归葬常州;南宋末年,常州军民奋勇抗击入侵的蒙古大军,惨遭屠城。文天祥被俘后经运河押解往北,途经时悲愤疾书《过常州》诗:“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理学宗师程颐的高足杨时,从中原来到常州,兴办学校,讲学18年;城西篦箕巷,是乾隆皇帝6下江南,6到常州登岸的地方,这个地名就是乾隆起的。
一部常州古运河史,是一部常州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史。隋代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太湖水系、皖南水系、长江水系经运河串联,在这里交汇,常州作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船舶往来,商旅辐辏”的交通枢纽,朝廷“贡赋的必由之路”,郡、州、府的所在地,依托于运河繁荣和发展:商贾依桥而市,百业因河而兴,运河贸易、漕运、木业、米业、豆业、果业、茶业,以及随后依运河而兴起的建筑业、制陶业、冶铁业、造纸业、丝织业、梳篦业等民族工商业,铸就了常州现代经济的辉煌,常州城市逐渐扩展,最后形成以古运河为轴心的城市格局和经济带,独步江南。南宋诗人陆游称:“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尤为东南根柢,谚日‘苏常熟,天下足’。”
这是城市传奇开始的地方——常州城内后河小营前一带,形成时称“大市”的闹市区;白云渡边码头林立、商贾云集;马山埠畔货船簇拥,人声鼎沸,河中船舫穿梭、桨橹声声,两岸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各类手工作坊遍布局前街、早科坊、西大街和运河、市河两岸;源源不断的商船在文亨桥、篦箕巷码头驻留,带来全国各地的商品,常州特产也由此输往各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说的就是篦箕巷的兴旺景象。百年前,常州的梳篦沿着此段京杭运河,走进寻常百姓家。百年老字号“老卜恒顺”的梳篦,被选送参加1915年巴拿马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分别夺得银奖和金奖。
位于篦箕巷的毗陵驿,是中国最古老的水路驿站之一,负责传递皇帝的诏书和军情文书,接待高官,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红楼梦》最后一回写道,贾宝玉与父亲贾政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停泊于运河畔毗陵驿的一条官船上。
北宋大文豪坡循运河11次来常州,最终定居白云溪畔的藤花旧馆,直至仙逝;城东的舣舟亭,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每次沿运河到常州泊舟的地方。该亭最初建于南宋,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鉴于对苏轼的仰慕而重修,并为该亭写下“玉局风流”的匾额。坡终老常州,与这座城市结下生死情缘,现在这里建成东坡公园,有东坡洗砚池、乾隆御碑亭、御码头等景点,也是俯视壮观的大运河的最佳地点。
常州古运河,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从西流东、横贯城市中心的河流。至宋元时期,入城西,贯城中,流城北,常州老城内的水系与运河完全融合,如人之经脉,因运河而更流畅。百姓临水而居,历代名人辈出,造就了常州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城市特性,枕河人家、耕读之家的文化特色。
府学堂、县学堂、天宁寺、“三吴第一楼”等置于城市各方位;白云溪、前后北岸、西瀛里、青果巷等街巷弄堂,凝聚了常州千年文脉。其中,青果巷是常州古城的缩影,书香门第院套宅,官宦富家宅连院,枕河而居。明清两代,青果巷出进士近百名,清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明嘉靖八年进士唐顺之,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清末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语言学家赵元任,“爱国七君子”之一史良,爱国实业家刘国钧等,都出生在这里,青果巷成为闻名全国的“状元街”和“名人巷”。
古运河像一部多彩的画卷,串联起两岸的篦梁灯火、毗陵驿站、文亨桥、尚书码头、近水阁、穿月楼、西瀛里、明城墙等名胜,分布着李伯元故居、唐荆川故居、瞿秋白诞生地、刘国钧故居等名人故居,呈现出天宁禅寺、天宁宝塔、红梅公园、宋代石经幢、东坡公园、舣舟亭、半月岛等景点。古寺庙、古戏楼、古纤道、古码头、古书碑、古祠堂、古石桥、古水井等,随着时代流变沉沉浮浮,诉说着原汁原味的常州过去;弯弯的小巷,窄窄的小桥,清清的流水,斑驳陆离的光影中,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流泻出江南的美。
古运河,曾是常州城的“黄金水道”,“河岸有街,街边有船,船侧有排”。而在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条生命线的主要功能,从货运交通向旅游观光转变,过往船舶远离了市区段,古运河进入静寂岁月,还给运河两岸居民一片静谧和安宁。
同时,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活动,带动沿河各城市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城市竞争热潮,常州也开始规划、保护和开发古运河,打造活力之河,魅力之河,生态之河。承载了常州千年发展史的古运河,将变成一条景观河,展现新的风情——运河沿线的建筑景观、婉曲的岸线、宽阔的水域,河中高楼倒影,古迹胜景相映,流淌着诗情画意,充溢着江南水乡的温情……
我曾多次在古运河散步,闲坐,晒太阳,体会安然流淌的柔软时光,感受历史风貌和城市风景,梳理城市的文化脉络,城市的人文记忆——白天,听着悠悠水声缓缓散步,看嫩绿的枝桠拔节生长;夜晚,两岸灯光闪烁,月光倒映水中,小桥在清波里摇动,拱洞连影,数桥重叠,透出一片空灵……
悠悠运河水,流淌数千年,给城市增添了美丽的风景、优雅的曲线;丰富的运河资源,包含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信息与价值:丰厚的运河文化,见证着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传扬着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新运河:拉开城市发展的新框架
古运河,承载着常州这座古老的城市2500年的兴盛。
新运河,寄托着常州这座现代化城市未来的发展梦想。
穿城而过的运河,给常州带来过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困扰。
随着时展变迁,常州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开,老运河穿城而过的缺点日渐突显。
运河改道,是城市发展新的资源的需要,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深刻影响城市几代人、数百年的生存、生活与发展。
历史上,运河常州段曾经三次改道——1912年的常州全城图上,运河把整个常州城“托”在城市北边;解放后,常州城区的面积仅12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常州人还习惯称运河以南的地区为“城外”或“城郊”。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常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展的30年。
大运河从“城市命脉”的地位转变为纯粹的水运通道,是历史的进步与必然。常州市委、市政府从构建“一体两翼”城市框架的战略高度出发,抢抓机遇,大手笔打造新运河,建设、规划、环保、文化、旅游、园林、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完成让运河出城的梦想——
跳出老运河,向南平地开新河,运河此次改线带来的是航道的本质提升:运河水面宽度由不足50米改为90米,水深由2.5米变成3.2米,通行能力由原来的双向两条500吨级船舶提升到双向六条1000吨级船舶……新运河彻底打通了苏南水运的最大“瓶颈”。
2008年1月17日,一条宽阔清澈、碧波荡漾的新运河,在城南横穿出世——常州新运河竣工通航。
常州的运河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常州城市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新运河全长44.5公里,西起荷园里,东至直湖港,途经武进、钟楼、天宁、戚墅堰4个区,穿城而过,环城而行。
新运河线路位于城市主体与新南翼的分界线上,清晰地将龙城分为南北两翼,龙城常州铺开美丽迷人的崭新画卷。
新运河是一条现代化载体,将常州14个双向低等级车道,变成46个高等级快速通道,贯通城南城北,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方便交通出行。
新运河边,座座高楼耸立,城市新格局在这里很快成型,运河风貌正在不断地改变。
26公里的运河改线段上,精心设计桥梁线路,打造便捷交通。龙城大桥、常金大桥、青洋大桥等1l座桥梁凌空飞架,如彩虹悬空。这些桥梁型式多样,结构新颖,美观大方,具有江南特色。其中龙城大桥设置两座直径达5米的圆形钢结构的观景台,人们在此欣赏大桥雄姿,领略新运河风景。气势雄伟的龙城大桥成为常州南大门的新标志,并被中国土木工程协会推荐为“面向世界的100座创新桥梁”。
新运河两岸,树木绣绿、高低错落,精心设计绿化林带,营造美观环境,构筑起生态长廊。
“路、河、桥、林”相协调的亮丽风景,使新运河地区从原有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畅、绿、美”,构成“和谐常州”新景观。
湖泊篇
“湖泊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美国思想家、作家梭罗
太湖:汇聚常州城市新的梦想
太湖有3.6万顷,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辽阔,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盛产鱼虾,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环太湖岸线全长370公里,环湖有四座城市——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浙江省湖州市。苏州因为拥有150公里岸线,在环太湖城市中最为名有;一首《太湖美》民歌,唱响了无锡;而常州只有岸线7公里,占2%,在苏锡常三个城市中,开发太湖时间最晚。
虽然常州只占太湖小小一角,但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太湖正北方,天目山余脉轻灵地勾勒了一个圆弧,这里就是常州市武进区潘家、雪堰、漕桥等乡镇所在的太湖湾。
坐北朝南的太湖湾植被良好,共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百余种,鸟类70多种。临湖7个山湾,把7公里湖岸线牵扯得曲径通幽,逶迤绵长;这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蓼莪山的蓼莪寺,全国惟一的孝子祠遗址、二十四之“慈母惊雷”的孝子王裒墓,北宋理学家杨龟山讲学的龟山书院(道南书院),胥山伍子胥祠,春秋战国时期古城遗址阖闾城之大城(小城在无锡),陈列帝墓,梅堂和烟墩等,组成良好的景观资源和临湖岸线。
2009年深秋,我曾在太湖湾庙堂山、绿豆山南麓的竺山湖小镇住过两天。
环湖公路像一条巨龙,把城湾山绕成几圈;依山而筑、错落有致的房屋,形成休闲小镇;湖水柔柔拍岸,粼粼波光泼金洒银。
据《越绝书》记载,太湖湾境内的秦皇山是越王勾践埋葬吴王夫差的地方,山脚下的湖湾叫竺山湖,竺山湖小镇就坐落在这里。
放眼远望,太湖浩渺无边,气势开阔,湖岸环境幽静,垂柳摇动;苍翠的蓼莪山、城湾山,大、小焦山岛上不断掠过白鹭美丽的身姿,山雀跳跃,杜鹃啼鸣,周围成了鸟类的天堂……清晨,我在鸟儿的鸣声中醒来;上午,置身于太湖湾青绿的茶园,摇曳的竹林中,湖光山色,别具韵味。
我也曾到过杨桥村古镇,这里是常州地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著名的“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街、古河、古桥、古井、古宅,经几千年时光浸润,古朴厚重,多姿多彩,绵亘着一幅典型江南水乡画卷。
虽然常州人的“太湖意识”相比兄弟城市起步较晚,但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太湖湾广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万泽太湖庄园、竺山湖小镇、太湖湾度假村、国家龙舟竞赛基地)计划已经实施,太湖湾投资1.5亿元的度假村、投资2.5亿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已启动,鸟语林、太湖灵秀虎口瀑布、船艇俱乐部、栈桥和9孔太湖湾大桥等正在建设中,未来的太湖湾,将以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太湖湾广场,造型简约,线条流畅,磅礴大气,标志性建筑由钢架及网状结构钢架组成,成帆型,寓意人们的事业和生活一帆风顺;网状结构寓意渔网,水池寓意湖水。
环球动漫嬉戏谷,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文化主题园区,更是全球首个网络游戏主题公园,这里现已成为常州旅游新的增长点。
西太湖:勾画常州城市美的画卷
“扁舟夜泛涌湖东,一片清秋月满空。贪听吴歌忘坐久,满身衣湿露漾漾。”
——清代常州诗人赵翼
我曾几次去西太湖,其中最近的一次是春天的周末。
15公里路程、高架路15分钟,拉开了与喧哗的城市的距离。我和朋友在温润的暖光下,沿湖边闲走,湖面宽阔悠远,湖水深碧澄澈,在微风的吹拂中闪耀出金色的光波,湖面上白鹭翻飞,揽月湾内音乐喷泉随风飘舞;碧树绿草间星型建筑熠熠生辉,湖边环绕着青翠的树林……构成一幅光影交错、深远而宁静的画面,天与地,人与湖,在美与静之中沉思,在梦与诗之间陶醉。
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小雨,飘飘洒洒的雨点儿落在水面,荡起了圈圈细细的涟漪,湖水霭霭茫茫;再过一会儿,雨过天晴,太阳若隐若现,湖面归于平静;当落日跌落湖面,波光粼粼闪烁着,金灿灿跳跃着……
西太湖(滆湖)是古太湖分化残留湖之一,因处于太湖西面,故又称西太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且是唯一没有被开发过的自然湖泊。它164平方公里碧波,14公里黄金岸线,南接宜兴,北通长江,东濒太湖,西联长荡,湖面形态呈长茄形,藏古烁今,包孕吴越,是常州地区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西太湖生态环境良好,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周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对西太湖资源过度索取,疏于保护,西太湖已由浅草型湖泊,变成藻型湖泊,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2008年年初,常州市、武进区两级政府明确提出“挺进西太湖,建设滨湖城”的战略构想,制定对西太湖进行综合环境整治的战略决策,成为全市发展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重点。
7月28日,打造沪宁线上创新、生态、宜居、休闲战略高地的战役,拉开大幕——
扩大湖区面积,加固环湖大堤,环湖岸线改造,生态湿地修复……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开发和建设,西太湖经历着从生态环境暗淡,到现代生态休闲区的美丽蝶变,文化内涵和生态空间大大扩容,魅力显现。
总体形象定位于“月光水城”的西太湖,“一心、一轴、一带、十区”的总体布局已展开,全长651米的西岸线景观大桥、花木大世界、滨湖水天堂和休闲新天地,揽月湾星型建筑、西太湖国际商务广场、世盈西太湖项目、天主教堂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对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常州的城市形象、加快常州的旅游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长江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水运的“黄金水道”。
常州长江岸线东起桃花港,西至新六圩,主要分布于录安洲两侧、夹江南岸及圩塘岸线,仅有18公里,在江苏沿江8个城市中是拥有岸线最短的。
但长江岸线仍是常州不可再生的优质战略资源,在常州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新区、开发江边、振兴常州的战略目标,唤醒沉睡多年的岸线资源;加快沿江开发的步伐,着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滨江化工区和常州港长江港区。
2003年3月,通用码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正式拉开了常州口岸开放的序幕。
为突破岸线资源的限制,适应未来常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需求,常州市政府又提出了开放录安洲港的战略规划。
录安洲,唯一一座属于常州的岛。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东西长4.6公里、南北最大宽1.3公里,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堤内面积2.6平方公里,原有居民600多户2300多人。录安洲最早叫乌龟墩,是偏于长江主航道南侧的一个小岛,俗称“江心洲”;因岛上曾经遍植桃花,又戏称“桃花岛”。
从2003年12月26日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录安洲一期码头建设,到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录安洲已建成功能齐全,集疏运畅通的现代化港口,发展成为了常州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区域综合物流中心,沿江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
录安洲码头的开放,标志着常州迈向了全新的“开放时代”。以录安洲码头为核心的常州港,是常州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是连接常州与世界经济的一座桥。她正逐步推动常州由单一的内陆经济向港口经济、口岸经济等综合经济体的大踏步发展。
如今的常州港,江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有能纵横大洋的海轮、有往返于沿海的驳船、有超过7万吨的矿砂船、有几千吨的化工船,也有装载几百个集装箱的内支线班轮,各种船舶,林林总总。每天超过6艘次的外贸船舶在常州靠泊,每天有100多个集装箱从常州走向世界。码头上的吊塔为了配合不断靠泊的船舶,日夜不停的在起起落落,江与岸相映成的是一幅舞动着的现代画。
长江的壮观之形,开阔之美,在造的黄金水路正给常州城市的新一轮腾飞,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畅想……
水,代表着透明和温情,灵动和韵律。
水,带来了风情和韵味,繁华和热力。
长城和运河范文
如今,在漫长的运河沿岸,呈现出不同的生态。有的已经干涸淤塞,有的遭受严重的人为损坏,有的还在承担着各种重要的功能,有的依然孕育和丰满着周围的生命。一路走来。一幅人世间的众生绘,慢慢在我们眼前展示出她的厚重和丰美。通州:运河之起始,漕运之滥觞
老北京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漂来的北京城”。这不是说北京城是漂来的,而是说建城用的材料是通过运河的水漕运来的。无论是元大都城的修建,还是明清北京城的修建。都需要大量的砖石木料,而这些砖石木料来自四面八方。如砖石多来自山东的临清,那里不仅靠近大运河,便于水运,而且土质细腻。烧出的砖石坚固结实;上好的木料多来自江南的深山老林。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大的木料运输也只能依靠水运。由此,在运河的运粮船上,加载京城宫府用的砖石木料就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通州城的缘起与运河也有密切关系。据说,通州的命名就是依据“通漕天下”和“漕运通济”的思想而来。元代通惠河开通后。通州开始“编篱为城”。到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委派部将孙兴祖督军开始用砖石筑通州城。这时的通州城周九里三十步,开四门。其中东门日“通运”,西门日“朝天”。从命名上看,通州城与运河漕运有关系,与天子所在地――北京城也有联系。
在今天的通州张家湾,就有存放木料的皇木厂村和砖厂村。为此,明朝政府还在张家湾修建了一座古城堡,现在城堡与张家湾古镇相互连接的古桥――通运桥依然存在,仍保持着明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古朴的风格。遥想当年,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舟船穿行,古镇、古桥与古城相连,恐怕是通州最热闹的地方。济宁:东方圣城,运河之中
京杭运河全长约1800公里,济宁恰置全河的中段。
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在济宁境内号称“水脊”的南旺。为穿越“水脊”,人们立郾建闸,“以六闸撙节水势,启闭通放舟楫。”当年,为解决黄河决淤和水源不足问题,人们采取了“避黄保运”和增设“水柜”等多种措施,保证了运道的畅通。为克服水源不足之顽症,人们先后引“四水”济运,使之“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为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工程项目,专家认为,该工程当与都江堰工程齐名。
济宁运河运输业兴盛繁荣达600多年,她“居运道之中”,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又成为漕河管理中心和鲁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出现了“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尚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经明至清。济宁商业已臻鼎盛。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市场繁荣,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元以上,市场辐射达周围地区近百县。但到了近代。济宁以北的运河却因各种原因淤塞,变得无水可行。
近年来,当地重新疏浚运河,提出了“东方圣城。运河之中”这个响亮的口号,还恢复了运河上的许多风情与民俗文化。如今来到这里,能看到慈灯寺门前热闹的庙会,春天的城隍爷出巡,夏天汛期的迎送小龙王,吕洞宾诞辰时吕公堂烟火兴旺。到了春节,龙灯、旱船、高跷、秧歌、狮子舞,走街串巷,络绎不绝,还有常年的渔鼓、相声、快书、戏法、气功、武术,各展绝技。
扬州:开挖运河的第一锹土
扬州城址的变迁与运河开发密切相关。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
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唐代,南北大运河的航运开始兴盛,扬州成为四方商贾云集的宝地。一时间,
“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愈数百”。鉴真东渡日本是从扬州出发的。日本数百名求法的僧人也都在扬州登陆,波斯、大食等来中国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在扬州随处可见。
两宋时期。为了使扬州城更加靠近运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运河边的蜀冈下修筑“宋大城”。明清两代。京杭运河达到鼎盛时期,其经济功能发挥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684年到1784年的100年间,康熙、乾隆曾六下江南,都经过扬州并多次在扬州驻跸。
直到今天,大运河仍然在扬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让古运河重现繁华胜景,1998年开始,扬州市对从黄金坝开始到古运河口七公里的古运河段进行整治,拆除了两岸居民自建的房子和十三个码头、在运河左右岸建绿化带、开通古运河水上游览线。
苏州:运河也多了“庭园味”
伴着清雅的评弹书曲,在大运河上欣赏那些小桥、流水、园林、丝绸、刺绣,也许只是苏州段运河独有的享受。
大运河苏州段,从苏州与无锡交界的五七桥至江苏和浙江交界的鸭子坝。全长82.35公里,占苏南运河江苏段总里程的39%。苏州段运河也是货物流量强度最大的航段,全市2500万吨煤炭和15亿吨建筑材料,以及大米、油料和各种农用等物资的运输有50%以上是通过大运河运输的,成为苏州境内和长三角地区最繁忙的“黄金水道”。
如今,苏州城区的运河已由过去的穿城而过,改为环城而走,在保留运河文化味的同时,不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开发。除了货物运输之外,苏州也是大运河全线中客运最发达的河段。苏州与杭州运输公司共同斥资500万元建造的四星级豪华游轮。是当今京杭大运河上第一艘豪华客轮。
淮安:“南船北马”重现繁华
大运河流淌着的盐和大米富庶了临河而居的淮安人,也砺造出当地亦柔亦刚融会南北的独特民风。明清时代的清江浦两岸帆、店繁立,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是全国的名商巨贾。康熙、乾隆两帝下江南的途经和巡视,更使得准安声名远扬,繁华一时。
1959年,为满足航运,大运河被裁弯取直,留在淮安城区的一段终于卸下“水运”之职,成为一条内城河,即如今的“里运河”。随着里运河疏浚、开发力度没能跟上城市发展,逐渐成为接纳淮安城区污水的排污河,破船、杂物拥塞河道,违章搭建林立河岸。一度引以自豪的母亲河成为沉重的市容负担。
近几年,淮安打起“运河”牌,让运河两岸到处可见的古迹、古遗址串联,挖掘独特的运河文化和漕运历史,“水上立交”、“通衢古驿”、“夫差陈兵”,一幅幅浮雕仿佛运河载着厚重的淮安缓缓驶来。中洲岛复建了清江浦楼,河下镇御码头得到重修。漕运总督署遗址也渐露原貌,里运河60里风光带景色着实迷人。
“康熙运河水上游”也是当地今天独特的游览项目。沿着皇帝下马登船江南行的方向,游客们透过一座座仿古建筑和晨练薯舞的人群,感受当年“南船北马”的繁华。
绍兴:也来看看鲁迅笔下的旧毡帽朋友
绍兴古运河即山阴古水道。杭甬运河(浙东吉运河)的重要部分,是我国有史记载的先秦古运河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继续往南的重要延伸段。
长城和运河范文
如今,站在台儿庄古城上依旧可以看到络绎不绝地船只穿行于河面,场面热闹而祥和;而船下汹涌而过的运河水却没忘记过这些英雄前辈们的付出,铭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信念,长流不息……
千帆竞过“活”运河
古老的台儿庄城里,千年的运河水依旧涓涓不息,从西边的微山湖迤逦东行,直入江苏境到口南下,全长有四十余公里,当地人称之为河又或韩庄运河。如果人们在此静坐于船上乘风观景,看岸边林立的商埠和斑驳的古城墙逆着船行的方向徐徐延伸,而繁忙的运河水上依旧百舸争流,千帆竞进,便会产生穿越时空的错觉。难怪丹麦旅游专家彼德森说:“我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就该是这个样子。”
历史上,山东段的运河因为黄河水患颇多,淤塞和泛滥成了家常便饭,“枯多丰少”的现状使得担当漕运动脉的大运河显得越来越吃力。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起(1593年)这里进行了历时十余年的京杭运河改道工程,根据地理环境条件不同而修改河道,修建船闸,位于台儿庄境内的大运河处于整条大运河的中间地带,是这条大动脉在长江以北的第九个阶梯,保证了充沛的水量,沟通南北的水运,因而此段也获得了“唯此漕渠一脉,为之咽喉”的美誉。
发生于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战役与京杭大运河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大运河整体上呈南北走向,唯独台儿庄呈东西走向,这便决定了它的战略地位。这个全长42.5公里天然的弯道,构成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屏障,战役打响后,日军指河而攻,我军在李宗仁的全力指挥下,背河而守,发生了著名的“炸掉浮桥”和“背水一战”。白浮桥由中国军民利用运河码头上的台阶,以木船和木板南北铺设而成,专门为运河南岸输送增援部队。现在的白浮桥遗址已经卸下历史重任,以沧桑的面容静卧运河水畔,但正是这条与大运河血脉相通的桥,让大战前方作战有了坚强的后盾。后来在台儿庄最关键的反击战中,李宗仁又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四天四夜,歼灭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血染整个台儿庄,并最终取得胜利,大振抗日军民的士气!当时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肃穆地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现在台儿庄火车站旧址处建有李宗仁的史料馆,他的第三任夫人胡友松女士为馆内捐赠了大批遗物和原始影像资料,并担任史料馆的名誉馆长,长住馆内。
如今,大运河上又有全新的风景,全长753米的台儿庄运河大桥凌空飞架如长龙卧波。号称“江北第一闸”的台儿庄船闸巍然屹立,似虎踞龙盘,蔚为壮观。运河两岸港埠货物罗列,河面船只繁忙,汽笛之声不绝于耳,而主航道全线已达到千吨级船只常年畅通无阻的三级标准,万年闸和台儿庄两座船闸均为国家二级标准,年通过能力达30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和“全国文明样板航道”。
夜游古城听桨声
抽离于光怪陆离的繁华都市,一脚踏入古城,你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悠远的思绪里。古城里,运河古迹保存得较为完整,石板路两旁是古民居,质朴简单的色调,城内的街道多数不宽。城内的路弯弯曲曲,随意停歇处都藏着别致的风景,尤其是你顺着狭窄小巷一路向前,突然拐个弯就到了临水街,探出头望去,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图景,安静地铺展在面前。这条弯折近7公里的水街是全国古镇中最长的一条,其中有18个汪塘连接,源源不断地运河水注入其中,从古到今,久久不息。
夜色降临,古城上开始有了灯火,夜游古城的人们多起来了,人们迈着休闲的步子来到古码头沐浴夕阳,吹吹运河上风,看着河面上依旧繁忙的货船,听听背后的熙熙攘攘,千年前“一河渔火,夜不罢市”的盛景就在眼前了。现在城内的熙攘已经不是商旅,尽是游人。城内兴起的一大批应景的茶楼和客栈、酒吧,接待着远道而来的宾客,好不热闹。因为这里承载了大运河古老的使命,城内税史、私塾、驿站、奏折、票号、青楼遗迹仍在,到处都可以找到与运河相关的痕迹,例如最早兴建于雍正十年著名的茶楼谢裕大茶行,当年来自江浙的茶商看到此地物流运转通畅且商客众多,就在此专心做起了贩茶生意,将正宗的江南茶艺带到了北方,而此时,它依旧是江南茶艺的聚集地,喜欢喝茶的人们最喜欢于此静坐,细细品尝。
船形街也是古城著名景点之一,它四周环水,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有“大河行舟,一帆风顺”寓意。船形街两侧建筑门上的木雕全是船的造型,一共468艘。除此城内还遍布山东面塑、泸州油纸伞、潍坊风筝、东阳木雕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一不展示着当地的传统和风情。
到了晚上,人们喜欢乘舟夜游,在柔和的古城灯火里穿梭,听听岸上时断时续的柳琴戏和运河大鼓。划船的老人们多数健谈,跟人们绘声绘色地聊着运河的前世今生。
运河湿地赏金秋
游罢古城,第二天起个大早,沿着台儿庄运河大桥西行,远远望去,一片稀薄的水汽氤氲着初秋的微凉,这里便是依运河而建的湿地公园,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运河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绵延数里的河水绕着台儿庄城区边上整片整片地舒展,为古城铺展出唯美的一笔。
这片天然湿地,因为大运河、月河、涛沟河和小季河的交汇,显得十分开阔,两万余亩的水面布满了水乡的柔情,弯曲着穿城而过,据说这里的水街可是中国最长的。除了沟通古城区水道,湿地最令人心动的景致是绕过人群的那片静谧之处,尤其是运河北岸的湖湾,成片的芦苇荡为台儿庄的古运河勾勒了一个迷人的秋季。
芦苇临河而居,柔弱纤细的躯干和一捧丰实的白色芦花,随风轻摇,如漫天飞雪。深秋萧瑟,它用顽强的生命力,寥寥几笔就刻画出深刻的秋意。尤其到了夜幕降临之时,晚归的船只在水面将尽的那头,沐浴着静默的夕阳余晖,芦苇轻晃,悠远的意境晕染在如画的风景中,这大概就是属于秋独特的味道吧,而在有水、有苇、有余晖的运河湿地,这秋显得更加醉人。
-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例(3篇)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关键词:绿色通道;急诊腹部创伤;护理干预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潜在的危险不断向我们袭来,造成急危重症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1]..
-
公司财务风险报告范例(3篇)
公司财务风险报告范文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资本成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9008005一、问题的提出财务报告质..
-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背景范例(3篇)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背景范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控制从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控制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入手,梳理其发展阶段,以其计划发展过程诉求为逻辑起点,并且针对性..
-
网络安全的本质范例(3篇)
网络安全的本质范文一、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多年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信息安全小组《关于调整和充实技术信息网络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建立了网络..
-
长城手抄报范例(3篇)
长城手抄报范文今天一早,朋友圈就被“生鲜传奇”的特别声明刷了屏。仔细一看,原来是乐城旗下的小业态生鲜传奇遭遇了一次奇葩的恶意山寨事件:有同行做了一款类似生鲜传奇正品..
-
学生思想教育心得体会范例(3篇)
学生思想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篇1近年来,心理学被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让这些问题学生获得了快乐。但这..
-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范例(3篇)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范文篇1【关键词】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心得一、注重课堂中的创新能力渗透创新思维并不是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形成与培养的。且对..
-
财务风险原因范例(3篇)
财务风险原因范文篇1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管控策略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进行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因为事中、事后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医院在财务资金的使..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