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重点总结范例(3篇)
有机化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死点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14-01
一、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分析
1.平面连杆机构在实践中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低副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平面机构。由于低副是面接触,具有承载能力强、耐磨损、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等特点。因此,连杆机构在各种机械中应用广泛,如缝纫机、搅拌机、内燃机、牛头刨床、港口起重机、曲柄压力机等机器设备的主体机构均为连杆机构。
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平面连杆机构”,也是劳动版技工学校通用教材《机械基础》中重点章节之一。作为将来从事机械行业的技校生来说,学好这一章是至关重要的。
2.教学内容分析。本章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其中第二部分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重点、难点都在这一部分。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主要通过直观教学和演绎推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要点,本章的知识目标是了解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和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组成条件、掌握急回运动特性、死点的概念、顺利通过方法及死点的利用;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及其演化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提问、模型演示、启发、推理、总结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与练的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章的能力目标是熟练地运用铰链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的知识要点进行机构类型、急回特性及死点位置的分析、判断。
4.重点难点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性质是平面连杆机构的灵魂,只有透彻地理解和熟练地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这一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它包括三个内容:一、曲柄存在的条件;二、急回运动特性;三、死点位置。其中曲柄存在条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只有掌握好曲柄存在的条件,才能进一步推导出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组成条件,从而为学习四杆机构的演化打下基础。而曲柄存在条件的推导要用到初中数学三角形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对于基础较差的技校生来说,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鼓励参与,激发兴趣。技校的学生往往对实践教学较为感兴趣,而对干巴巴的理论则提不起精神。针对这一特点,理论教学也应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章教学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自制铰链四杆机构模型。由于不限制四杆的长度,各杆的尺寸由学生自定,所以做出来的模型有曲柄摇杆机构,有双曲柄机构,也有双摇杆机构。模型虽然简易,但很能说明问题。上课时互相交换观察,并结合学校现有的模型,师生共同得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结论:四杆机构的形式有三种,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这样,第一个知识点轻松拿下。
2.创设情境,启发教学。对于技校学生而言,初中毕业,从学校进学校,对机械知识一片空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通过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演示,并运用联想类比、巧妙设问等等,创设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牵引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让台上台下互动,积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唤起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学习。在本章教学中我通过flas演示连杆机构在缝纫机、牛头刨床、飞机起落架等等机器设备中应用。通过曲柄滑块机构模型延伸讲解到单缸内燃机、曲柄压力机及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本章重点--铰链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的学习。
3.讲练结合,事半功倍。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所以然。在课堂上一定要将知识点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以便于灵活地运用。教学中可借助模型、flas的演示,用启发式的语言在黑板上演绎推理出曲柄存在的条件及其推论(即:四杆机构三种形式的组成条件)。对于急回运动特性必须讲清急回特性、急回特性系数及极位夹角的概念。讲清机构出现急回运动的先提条件以及急回运动的判断依据。对“死点”位置,要讲清“死点”的概念、“死点”出现的条件、表现、原因、具置,讲清机构有无“死点”的判断依据,还要讲清机构顺利通过“死点”的方法和“死点”位置的利用。
判断如下四杆机构的形式。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并得到积极的、恰当的评价,使学生能立刻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得到矫正性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这样讲、练、评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对加强教学效果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无疑是个有力的推动。有的教师认为现在课时很少的情况下,教师课堂上尽量多讲,学生课外再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挤掉学生课堂上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讲授,以为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是欲速不达,这样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除此之外,本章的其他两个重点内容急回运动特性和“死点”位置均须在课堂上安排练习。
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课后再做少量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习题,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但是又不要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在选题上多下功夫。所选习题要涵盖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对基本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获得了解题技巧和技能。所以,选题并不是简单地去掉几道题,而是要精心设计,达到最优化习题选配。
由此,通过合理分配课堂上讲、练时间的比例及合理、及时安排课后练习,使教学活动紧凑、高效地进行,使教学目标顺利地达到。
4.归纳总结,指导记忆。在演绎推理的基础之上还应做好归纳总结、理清思路。归纳总结出简洁、易记的结论以便于学生记忆。
记忆是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只有将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才能灵活应用,才能使学好机械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的生产实践服务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记忆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三、结束语
在本章的教学活动中,本人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不外乎五个字,即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路线直达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师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
[2]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罗俊.机械基础教学中的讲练记浅探[J].读与写杂志,2008(1).
有机化学重点总结范文篇2
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经文化局党组讨论通过。整改落实方案注重可操作性,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时限。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在统一认识、深入调研、分析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完善促进经济科学发展以及搞好本单位工作的政策措施,把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整改落实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会议和书面方式向拟参加满意度测评人员通报,并向党员、职工公布,接受监督。党员干部围绕制定、贯彻整改落实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及时召开整改阶段动员会,安排部署整改工作。“整改提高”是工作见成果的阶段,做好整改提高工作的动员部署,是搞好整改的基础。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将文化系统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领导班子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查找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多为职工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全面比较、分析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着重研究解决政策制度层面和文化局职能范围的突出问题,对需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党组进行认真研究,集中各方力量,上下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务求实效,努力取得几件实践成果。对认真梳理出来的问题和建议,合理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各种问题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类,将整改任务层层落实,明确整改时限,能近期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逐步整改的,作出说明,强化措施,逐步整改,把整改责任、人员、措施、时限落到实处。
整改落实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出成果、最见成效的阶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阶段,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把学习实践活动放在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与新一轮思想解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观念转变、作风转变、发展环境转变,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使学习实践活动与部署、启动全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部署全年工作,牢牢把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办成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系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工作水平、作风状况、队伍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
三、完善体制机制
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要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立、改的工作。着重建立健全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着重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充分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充分运用分析检查报告,勇于突破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切实取得一批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对于已经列入整改落实方案的体制机制性问题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对需要较长时间研究解决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列入本单位整改落实方案的中长期任务,按整改计划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通过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使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政策制度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对学习实践活动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对现有的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及时废止,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新建的要及时制定出台,扎实推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
构建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促使评议工作由阶段性、集中性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真正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其中以完善各种制约监督机制最为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特别是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有效杜绝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等行为发生。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做到权责统一,有效地杜绝干部职工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立政务宣传栏、及时更新网站文章等形式,及时公布服务承诺、收费事项和办事流程,让权力运行处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搞好总结测评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在本环节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做好活动总结。总结工作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并将文化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
第二,组织好群众满意度测评。主要测评两项内容:一是对解决文化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二是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发满意度测评表。合理确定参加测评人员的规模、范围,使之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规模适中,参加测评人员范围应与评议本单位分析检查报告人员和通报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情况的人员范围统筹考虑,力求测评工作简便易行,测评结果真实可靠,注意防止盲目攀比测评结果。
第三,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职工群众公布。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五、召开活动总结大会
8月上旬,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邀请指导检查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召开总结会议。
有机化学重点总结范文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及守恒的启蒙,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总量的概念;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现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
初步会用定律分析机械能是否守恒。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来过程: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
领悟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演绎推理法。
3.认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变化性,运动的守恒性,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寻找守恒量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重球、细线、支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碰鼻实验:如图1所示,把悬挂重球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小球来回摆动,学生观察者怕重球碰坏了鼻子,可事实重球碰不到鼻尖。
(让一位学生上台表演重球实验,以惊激趣,以趣生疑,以疑引思,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解释这种现象要用到新的力学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今天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多媒体展示出课题。
2.介绍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与机械能总量?
机械能E:机械能是个大概念,它有三种形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总量: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即E=EK+EP重+EP弹。
3.提出问题
现实物理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动能与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那么,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时机械能总量是变还是不变呢?通过实例分析,寻找结论。
4.实例探究
例1.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空气阻力不计,试分析抛出点、最高点和上升过程中任意一点,物体机械能的关系。
分析: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设抛出点的机械能为E1,最高点的机械能为E2,任意点对应的高度为h,物体的速度为v,机械能为E3,
则E1=mv02/2,E2=mgH,E3=mv2/2+mgh。
因为H=v02/2g,所以mgH=mg・v02/2g=mv02/2,可见E2=E1;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学公式v2-v02=-2gh可得:E3=mv2/2+mgh=m(v02-2gh)/2+mgh=mv02/2,可见,E3=E1。
例2.如图2所示,物体沿固定斜面下滑,由123(空气阻力不计,1、2之间光滑,2、3之间粗糙),试分析1、2、3三个位置机械能的关系。
分析: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则
E1=mv12/2+mgh1,
E2=mv22/2+mgh2,
E3=mv22/2。
12由动能定理得:WG=mv22/2-mv12/2,
由重力做功特点得:WG=mgh1-mgh2,
所以mv22/2+mgh2=mv12/2+mgh1,
可见E2=E1。
23由动能定理得:WG-|Wf|=mv32/2-mv22/2,
由重力做功特点得:WG=mgh2-0,
所以mv32/2+|Wf|=mv22/2+mgh2,
即E3+|Wf|=E2,可见E3 (例1用竖直上抛运动知识分析,例2用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特点分析,一方面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结论的可信度。根据维果次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例1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分析探究,例2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探究,下面的理论推证应引导让更好一些的学生作答,具体过程用多媒体展示。) 5.初得结论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如果还有其他力做功,则要变。 6.理论推证 如图3所示,物体从位置1运动到 位置2,速率由v1变化到v2,受力为重力mg、空气阻力f和拉力F。由动能定理得: W总=mv22/2-mv12/2, 或W其它力+WG=mv22/2-mv12/2。 由重力做功特点得:WG=mgh1-mgh2, 所以W其它力=mv22/2+mgh2-(mv12/2+mgh1), 即W其它力=E2-E1。 可见,W其它力>0,E2>E1,机械能增加; W其它力=0,E2=E1,机械能不变; W其它力 在W其它力=0中,如果其它力始终不做功,即只有重力做功,则机械能始终不变(即机械能守恒),由此可得机械能守恒定律。 (发现物理规律有三种基本方法:实验归纳法、演绎推理法和类比推理法。要向学生指出,这里采用实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在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通过物理概念、规律教学,要让学生领悟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科研能力。) 7.总结规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象:系统(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即没有阻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 结论:能量只在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范围:在低速、宏观领域适用,相对于惯性参照系成立。 对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没有阻力做功,保证机械能不向其他形式能(如热能)转化;其它外力不做功,保证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从而保证系统机械能总量不变。 同理可知,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那么总机械能(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也保持不变。 一般地,物体系(运动物体、弹簧、地球)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那么,物体系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分为定律对象、条件和结论进行表达和对定律条件作实质性的分析,一是可避免部分学生死背定律内容,二是有利于学生从能转化的高度真正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物理意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总结得与教材不同,且以教师叙述、解释为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 8.规律应用 (1)开头的演示实验:重球在摆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少,所以重球摆动不到初始高度,碰不到鼻尖。而且,摆动次数越多机械能损失越多,重球离鼻尖越远。 (2)如图4所示,人拉物体沿斜面 匀速上升,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因为人拉物体做功,人有能量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增加。若物体上滑过程中不受人的拉力,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小球作上下振动的过程中,对物体和弹簧系统,因为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功法)。 (4)火箭起飞阶段加速上升,向下喷出的气体作用于火箭的上升力,对火箭做正功,火箭的机械能增加(功法)。 通过以上四例的分析发现,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两种方法:功法(是否满足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和能量转化法(有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发生转化。) (经过紧张思维活动,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至此,学生能应用定律解释开始的演示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际问题机械能是否守恒作出分析判断,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变化性,变化的守恒性,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寻找守恒量的意义:自然界千变万化,但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守恒的,可以用这些“守恒量”表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寻找“守恒量”已经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9.课堂小结 本节课,在介绍机械能与机械能总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动能与势能转化存在什么规律?用已有知识和规律(竖直上抛运动知识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通过对两个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发现规律;再就一般情况予以理论推证,然后概括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对定律的条件及其意义从能转化角度作深刻的分析;最后,解释演示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发现法教学过程模式和知识方法结构模式总结如下(用多媒体展示): 实验激疑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规律应用。 10.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P69-71; (2)基础作业:P72:1、2、3。 (3)提高作业: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并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得来的科学方法的名称――实例探究、演绎推理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中学)
-
初三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范例(3篇)
初三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范文一.建设目标以名人精神为灵魂,学生在学习名人精神的活动中,深切体验,启迪感悟、积极认同和大力弘扬光大名人精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
海洋环境特征范例(3篇)
海洋环境特征范文关键词:粒度参数沉积作用沉积环境萨哈-兰判别中图分类号:TV148文献标识码:A研究区位于北部湾的顶部,北边与大风江口与廉江湾相连接,南面与涠洲岛隔海相望。注入..
-
提高网络安全的措施范例(3篇)
提高网络安全的措施范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防护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也正逐渐数字化与网络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对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作..
-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范例(3篇)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协调衔接机制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是理论基础和技术规程比较成熟,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
建筑技术研发范例(3篇)
建筑技术研发范文[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美术设计;技术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04-011现代建筑设计简述建筑设计是建筑施工的主要依据,..
-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范例(3篇)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范文第二条*市环保局负责全市范围内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制定有关管理规定和验收技术要求,并负责在线监测系统正式联网运行前的验收及运行后..
-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例(3篇)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篇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迅猛而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现实环境中,民族舞蹈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地冲击,而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呈现..
-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例(3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处范文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今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