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理解(收集3篇)

daniel 0 2025-10-30

汉字文化的理解范文篇1

关键词:汉字;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79-0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①长期以来,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汉字,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书面交流,即使是口头交流,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而运用汉字的能力又不是天生的,不能像语言那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首先学好汉字。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形、音、义3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汉语单音节词的意义,其实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意义,而汉语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也就是所用汉字的组合意义。因此,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对掌握汉语、运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掌握汉字还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会说汉语,能听懂汉语;二是能正确使用汉字。但是,由于汉字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而且数量庞大,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在留学生的眼里,就像一幅幅“难懂的画”,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当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这一个个障碍后,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汉字本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汉字既承载着文化,又作用于文化,创造着文化。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传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汉字的形体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却一直保留至今。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深入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无疑会大大加速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汉字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汉字教学明显落后于口语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程设置问题

与表音体系的文字相比,汉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结构复杂,难认难写,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难题,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来进行汉字教学。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受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口语教学,强化会话训练,而忽视汉字读写。有的学校只在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3课时的汉字课,从第二学期以后就不再安排汉字课了;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一学期也不安排汉字课,而是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众所周知,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要想掌握常用汉字,至少也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呢?汉字教学的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也导致了留学生汉语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二)教师素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从事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受过对外汉字教学的专门培训,从理论上缺乏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特点的认识,也不了解国外进行汉字教学的情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说,这样的教师是很难适应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外语教学的影响,总是习惯于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人认为,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语言就是第一位的,汉字是第二位的,因此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于是普遍出现了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

除此之外,没有掌握汉字的认知规律,也致使教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片面地突出汉字理论教学,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国内的汉字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汉字的认知是从形象入手的,汉字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需要反复地感觉刺激,反复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要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水平,首先从宏观上要加强汉字理论研究,掌握汉字特点;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汉字教学水平。其次从微观上,可以尝试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字理教学法

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字规律。字理教学法也叫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的方法”。②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汉字这一构造特点为汉字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汉字字形经过长期的演变,虽然象形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但汉字业已形成的据义构形的方法和表意的部件系统,仍然没有改变,这就使据形识义成为可能。

字理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讲解那些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象形字如:“人”像侧立的人形,“木”像一棵树,“果”像树上结的果实。指事字如:“本”在“木”下加一符号指树底下的根,“刃”在“刀”上加一符号指刀最锋利的部分。会意字如:“涉”从“水”从“步”表示徒步过河,“休”通过人倚靠着树表示休息,“明”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表示明亮。

通过汉字的理据性来教学汉字,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字和汉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二)系联识字法

系联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系联识字法,就是指在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

系联识字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利用系联法去认知、理解、记忆形声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以“氵”为意符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江”“湖”“流”“溯”等;以“扌”为意符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推”“拉”“提”“抓”等。再如以“里”为声符的字,多读为“li”,如“理”“锂”“鲤”“俚”等;以“皇”为声符的字,多读为“huang”,如“煌”“潢”“簧”“璜”等。

实践证明,系联识字法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使留学生认识到,汉字虽然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但也不是一盘散沙,其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汉字还是比较容易学会的。二是运用系联识字法,避免了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去孤立识记,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导入法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记录了汉语中的词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代先民在创造汉字时,采用什么形象,选用哪些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他们要通过汉字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等。今天我们分析汉字的形体,就能反观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③

汉字难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回避,但如何克服这一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摆在对外汉字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文化导入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汉字笔画繁杂确实给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汉字的独特造型与它象征的东方古老文明对西方人来说颇具新奇感和吸引力”。④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不但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注释:

①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71-72.

②戴汝潜.汉字教育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53.

③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202.

④石定果,万业鑫.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参考文献:

〔1〕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汉字文化的理解范文篇2

【论文摘要】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是汉字的基本特点,也是分析汉字文化信息,改进汉字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求准、求深、求广、求活、求趣是应对当下汉字教学的现实策略。

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这样说,许多汉字的面世,都是造字时代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心理的凝练,这种凝练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化不大。现在通过对汉字进行文化信息分析,复演前人关于汉字的理解,捕捉汉字原始造义与今天汉字所记录的语义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今人关于汉字的认识,分析解读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把他运用于汉字教学,无疑对改进当前的汉字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要在汉字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运用好汉字文化信息分析,并不是没有一定难度的,如分析汉字构形就是一门非常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推源、考证的具体方法。利用字的构形去分析文化信息,必须同时借鉴考古学、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学生在产生新鲜感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一种艰深的隔膜感,更何况很多汉字几经简化,时移字异,出现了无理可寻的记号字,教学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就容易导致学生学起来发惜,教师教起来也倍感吃力的情况。所以,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因字制宜、因字施教,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求准

从古至今人们对汉字的解说可谓众说纷纭,很多时候往往对同一字有不同的解释,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选择科学性强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解释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汉字教学中,进行解说前要认真比较,慎重择优,遵循汉字文化信息确定性原则,给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结构分析法,这是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运用于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对“臣”字的解析现行的大致有五种:第一,许慎《说文解字》“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第二,王鸽《说文句读》:“金刻作,是人跪拜之形。”

第三,章炳麟《文始》:“臣者本俘虏及诸罪人给事为奴,故象屈服之形。共形当横作‘”,臾缚伏地,前象分头,中象手足对缚著地,后象民,以下两胫束缚,故不分也。”第四,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臣字本象纵目形,纵目人乃少数民族的一种。典籍也称之为竖目。”古文字以横目为目,纵目为臣。臣字的造字本义,起源于:被俘虏的纵目人为家内奴隶,后来既引伸为奴隶的泛称,一又引伸为臣僚之臣的泛称。”第五,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对此,经分析可采用郭沫若的说法,因为:第一,这种说法虽为一家之言,但己得到不少文字学家的承认。第二,这种说法宜直观教学,简单易授。第三,便于知识的迁移,照顾到文字的系统性;明白了“臣”表示立起来的眼睛,那么“卧”就可以理解了,“卜”字在“卧”字中,就是“人”字变形,人在站立或坐时,眼睛是平的,在侧而躺着时,眼睛就是立起来的了,所以“卧”表示人躺或趴着的意思。

(二)求深

求深是指从微观角度分析汉字本身形体,深入浅出解释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在体验直观思考、理性求证的过程中识字,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技巧,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会用自己的大脑识字。求深的内容具体是指对汉字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字形的识记,还应该启发学生通过对字形科学的分类解构,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探寻汉字形体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如朱姓人讲到自己的姓时常说“撇未朱”,而“朱”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原来这个“朱”字是指一棵树,树干上特意有一个笔画或一点“”,是从这种树干上获取一种红的颜色,后来把这个字作为姓氏,同时“朱”的红色意义也由此生发出来,直到现在,红色伴随着中国人的一生,仍是我们汉民族长期保持的传统。这样的讲解,注意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教师用丰富的史料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形辨义;又通过对形义联系中的文化蕴涵的分析,用文化蕴涵去理解字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反过来再去巩固字形。让学生跟着教师用自己的认识复演造字之初造字者的深意,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字怎么写,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由一生二,由二而三,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字多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

(三)求广

汉字教学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如果只注重一点,而不及其他,势必会使学生有单薄的感觉,因此,还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的知识量得到扩充。求广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精讲一个汉字时,在时间及知识量允许的情况下由这个字联想到与这个字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对一个汉字作较全面的介绍。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蕴涵着先民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汉字让人产生联想,反过来讲汉字本身就是联想的结晶,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这对强化识字效果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如对“一”字的学习,在中学学生面对很多词语中的不同的“一”手足无措时,可以适当扩展他们对“一”的认识。“一”字,不仅仅是表示数的概念,而且还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甚至是深刻的含义。古人认为先有数字,然后才有其他文字,所以《说文解字》把“一”字列为全书的第一个字。“一”的数字,不用一竖而是一横表示,也反映了古人的文化意识。在古人的观念里,“一者,天地之未分,太极生两仪。一,磅礴始结之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必横者,象天、地、人之气,是皆横属四极”,表示横连东西南北极远的地区。古人还认为,“一”字还包含着宇宙起源的意思。《说文解字》第一页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解释,而这个解释和《老子》第四十二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是一致的,认为“一”是宇宙生成以前的混沌形式。清人桂馥的《说文义证》,旁征博引,用了近1500个字来解释“一”字,还觉得意犹未尽。求广的另一层意思则是由对一个简单的汉字的学习联想到其他的汉字,即注意汉字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上找到要学知识的联系点和生长点,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有机的汉字知识网络,从而慢慢把握常用字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了合理的汉字知识结构。如教学中可以一个母体字为核心,把同族字组合在一起,找出字形的联系、字音的类聚和字义的类推,这样可以简化识字过程,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如以“假”为母体字,同族字有虾(简化字)、暇、瑕、霞,在意义上都与“自”有联系,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学生就容易记住。另外,在教学中可尽可能使前一个字的学习为后一个字做好认知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像滚雪球似的增加识字量。选字上,尽量挑选那些理据性强,结构简单的高频字作为学习的对象,对一时很难理解的高频字则可以通过加注拼音以及重复出现的方法先让学生来熟悉。又如为了弥补汉字表音度低这一缺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学一个声旁时,可以把由这个声旁构成的同音字全列出来和学生见见面,不要求理解记忆但读音不一致的字则要加大强调并且要求记忆,因为读音不一致的汉字数量远小于读音一致的汉字,这也是一种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的方法。

(四)求活

一直以来,无论是求深还是求广,前提都是遵从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但要注意:利用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进行汉字教学,是把文字学中一些实用性强的理论和材料引入到汉字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纯粹讲授文字学,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面对生活的课堂,不能忽视汉字文化信息分析的动态生成性,只要对汉字的教学有用处,能自圆其说,哪怕是出人意料的发明也行,求一个活字。如解析“愁”字,“愁人心上秋”可以,“古代农民秋天的心境—发愁怎样过冬”也行:又如解析“章”字,即可以采用民间析字法直接拆分为“立早章”,也可按照文字学研究的成果解析为“音十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为音乐,“十”有终止义,音乐终止便为一个乐章。“坡”“波”从形声字角度分析可以,学古代王安石趣拆为“土之皮”“水之皮”亦无不可。对对象认知的具体和抽象,感性和智性的活性理解还可融在对汉字的形体分析之中。如“休”字是单人旁加一个“木”字构成,“木”代表的是树,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而“体”则是单人旁加一个“本”字,意思是说,人最根本的就是身体,没有了根本就没有了一切。又如“昧”字是左边一个“日”字,右边一个“未”字组合而成,太阳未出来,大地昏暗,昏暗中看不清楚东西,不清楚就是糊涂,这也就是“昧”的意思。“味”是张开嘴还未吃,先尝尝味道。这些帮助记忆字形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教师为学生,甚至是学生为自己提供更多记忆方式的选择。而对有争议的解字方法,教师可以姑妄说之,学生亦可姑妄听之。

汉字文化的理解范文篇3

汉字与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互证关系,但这种互证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从总体上来讲,文化对汉字的证明功能要大于汉字对文化的证明功能,因为汉字毕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且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尽管它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它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也不具备最终确认文化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汉字进行文化阐释时,一定要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而不能随意加以夸大。在这方面,王宁先生等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可谓成功的典范。该书《前言》中明确表示:“汉字中所贮存的文化信息,只能从每个字的构形――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简化了的线条、笔画,以及字与字的关系中得到,所以是有限的,如果夸大它,从自己的主观臆测出发,弄出许多玄之又玄,广之又广的新鲜事来,其实是难以说服人的。”

然而,在目前的汉字文化阐释工作中,任意夸大汉字文化功能的例子确实不少。一些学者不能正确摆放汉字的位置,不是把汉字看做记录汉语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了考证和确认文化的灵丹妙药,试图通过汉字构形去构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似乎中华民族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可以在汉字当中找到根据,甚至把汉字描述为记录文化的“怪异的密码”,这无疑是对汉字文化功能的过分夸张。例如,有人试图利用汉字字形证明我国古代曾经实行抢婚制,认为“在掠夺婚制中,妇女成了抢掠的对象,被抢掠来的妇女,完全成了男子的奴隶,被男人奴役淫乐。……从‘妥’的古字形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抢婚的影迹,甲骨文‘妥’(),上边是一只大手,下边跪着一个女人,是擒捉制服或掳掠妇女之状。”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仅仅从个体字符出发去分析字形,而没有考虑到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实际上,“妥”中的“女”并不仅仅代表女子,而是泛指男人和女人。甲骨文中有些从“女”的字,又有从“人”的异体字。如“奚”字,本义为奴隶,像以绳索牵制奴隶之状,其中的奴隶既可以写作“女”,又可以写作“大”(正面的“人”)、“人”(图1)。我们不能只根据“奚”有从“女”之形,就说它表示的是女奴隶。《说文》中的“奴”、“”等字也有从“人”旁的异体字,进一步说明从整个汉字构形系统来看,“人”旁和“女”旁有时是可以整理的。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从“女”的字都解释为仅与女子有关。“妥”字之所以从“女”而不从“人”,也是受汉字构形系统制约的,因为在甲骨文当中,已经有了一个从“爪”从“人”的“印”字(),如果“妥”字也从“人”,二字就无法区别了。可见,将“妥”的构意解释作掳掠妇女之状,是违背汉字的构形系统的。

对汉字进行文化阐释时发生的偏误,很多时候是由于对汉字字形的演变缺乏了解而导致的。汉字经历几千年的演变之后,字形和文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不少人直接拿后代的字形作为分析的依据,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早在汉代,就曾出现不少按照隶书字形说解文字的错误现象,例如由于隶书“长”和“马”的字形上部相似,当时人就把“长”字解释为“马头人”。而实际上,在早期汉字中,“长”像长头发的人,与“马”的字形没有任何关系。其他如“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等也都属于此类。对于这些缺乏历史发展观念的奇谈怪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但由于许慎没有看到过甲骨文,他在根据小篆字形说解文字时,也经常犯臆测的错误。如他将小篆的“为”()字解释为“母猴也”,说“其为禽也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其实,甲骨文的“为”字()是以手牵象之形,正反映了古代以象为劳动工具的社会事实。像许慎这样的文字学大家,以理据保存较多的小篆为分析对象,尚且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在对待现代楷书字形时,就更应该慎之又慎了。

宋代王安石的《字说》也是随意解字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字的声音、形体都有意义,都合乎自然万物之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说解文字时一概拿偏旁的意义去拼合整字的意义,遇到迂曲难解之处,不惜拐弯抹角,凭空臆测。如认为“诗为寺人之言”、“猫”能“去苗之害,故字从苗”,“狼”是“兽之有才智者,故从良”,如此等等。明代王世贞编的《调谑编》曾记录两则笑话: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讽刺王安石的文字说解。有一次,苏轼问王安石“坡”字该如何解释。王安石回答说:“‘坡’者乃‘土’之‘皮’。”苏轼听后暗自发笑,戏言道:“照这样说来,那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听了,半天默然无语。又有一次,苏轼听说王安石的《字说》刚完成,前去向王安石祝贺,王安石问苏轼:“‘鸠’字从‘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苏轼故意戏弄他说:“《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和娘,不正好是九个吗!”王安石听了,竟然欣然点头认可。时间长了,才知道苏轼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苏轼的讽刺并没有真正使后人得到警醒,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在宣传着“波”是“水的皮或表面”、“滑”是“似放在水流动表面上的一根骨头”的谬说,实在是枉费了苏轼的良苦用心。今天有些人所推崇的汉字“拼形说”,认为汉字都是由偏旁一次性拼合而成的,每个偏旁(包括声符)都是有意义的,这与王安石的《字说》如出一辙。如他们把“愁”字解释为“古代农民秋天的心境――发愁怎么过冬”。这种说解,如果仅仅作为帮助记忆字形的辅助手段,倒还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他们非要从中推演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来,说:“‘秋’和‘心’的组合为何不是表达秋天丰收的喜悦呢?众所周知,在中华大地上至今还有大约数千万的农民没有脱贫,没有达到温饱的水平,可想而知,三千多年前的先人们生活水平不知要比我们今天没有达到温饱水平的贫困户还要贫困多少倍?物质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存的问题必然是他们思考的中心问题,因此,‘秋’和‘心’的组合形成的观念,只能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的反映,即只能是对未来冬天的气候的严寒和植物的枯萎的忧虑。”其实,“愁”是个形声字,“秋”是声符,并无表义功能,但上述说解却把“秋”当成了表义部件,从而给“愁”字附会上“浓厚的文化色彩”。

  • 下一篇: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方案(收集3篇)
    上一篇:支教存在的问题(收集3篇)
    相关文章
    1.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daniel 1 2025-05-04 22:31:33

    2.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daniel 2 2025-05-01 21:30:23

    3.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daniel 1 2024-07-08 08:54:17

    4.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daniel 2 2024-07-08 08:53:50

    5.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daniel 2 2024-07-08 08:53:45

    6.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daniel 2 2024-07-08 08:53:43

    7.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daniel 4 2024-07-08 08:53:35

    8.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daniel 3 2024-07-08 08:53:0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30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