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读后感(整理10篇)

daniel 0 2024-12-30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书籍。翻开书本,生动的插画深深地吸引了我。

春天,最美丽的节气就是春分了。柳枝在春风里跳舞,海棠花开得热热闹闹。草长莺飞,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春天真迷人!

夏天,我最喜欢大暑了,虽然很热但很美丽。乡村的晚上十分宁静,萤火虫在草丛中飞来飞去,像一盏盏小灯笼。它的出现,预示着凉爽的秋天不远了。

秋天,最丰收的节气就是秋分了。火红的石榴、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柿子、金色的梨,五颜六色的'水果全都成熟了。金灿灿的麦田里,农民们在收割稻子。

冬天,我最期待的就是大雪节气了。如果雪下得大些,我们就可以去外面堆雪人、打雪仗,一点都不觉得冷。我们开心的笑声把树上的积雪都震落下来了。

读了这套书,我知道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就是一个季节。有了二十四节气,农民伯伯就知道“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小朋友就知道“春分燕归来,白露燕南去”。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2

这个学期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二十四节气歌,妈妈还给我买了《二十四节气自然绘本》。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通过观察一年中时令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将一年的时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二十四节气就这样诞生啦!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天气变暖,花儿都开了,农民伯伯都开始耕地、播种,四处生机勃勃景色秀丽。立夏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天气越来越热,一些水果也在这个时候成熟了,像杏子、葡萄、桃子。农民伯伯一边吃着自家院子里的水果一边忙着给庄稼除草、施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四处瓜果飘香,玉米、水稻都成熟了,农民伯伯忙着秋收,还要秋耕秋种。冬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天气越来越冷,下了大雪后,我们就可以堆雪人啦。农民伯伯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也不闲着,要将这一年的粮食晾晒储藏好,还要忙着修复农具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准备。

二十四节气是为了指导农民耕种,调整劳动作息发明出来的,对于养生和饮食等方面也很有帮助,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生活。

农民伯伯真辛苦,一年的劳动才换来我们碗里的饭和桌上的菜,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3

自从约定了亲子阅读时间,我和爸爸每天睡觉前半个小时都会一起看会儿书。我们看完的第一套书叫做《原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套书页码并不多,一共有十二本,每本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都会都会有与这个节气有关的故事、小知识和插画。我们每天看一个节气,有趣极了。

在讲最后一个节气的那天傍晚,妈妈回家的时候带了一盒糖。这盒糖长得跟平常的糖不一样,它是大大的.一整块的糖,上面还有一层粉粉的东西,盒子上写着“麦芽糖”三个字。我很纳闷,它是用麦芽做的吗?这个糖这么大,我跟妹妹可怎么咬下去呀?我可能一次吃不完这么大一块糖吧……妈妈说不许我们先吃,这可个是“教具”。难道,这个是做实验用的吗?

很快,又到了我和爸爸的亲子阅读时间,我们要讲的《原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篇。我们一起读完了最后一页的“灶王节”。原来每年灶王爷都要回天上去做报告,人们会在小年这一天举行祭祀,贡品中最特别的就是麦芽糖,一来是希望灶王爷嘴甜好说话,二来是希望粘住灶王的嘴巴,让他别打小报告。

哦,原来麦芽糖是要给灶王爷吃的呀。可是,这个糖看起来硬硬的,怎么会像胶水一样粘住嘴巴呢?爸爸拿起麦芽糖盒子一摔,里面的麦芽糖就都碎成了大大小小很多块了。爸爸给了我其中的一小块,我立马放进嘴巴里咬了起来。哎呀,牙齿真的被粘住了,咬起来也太费劲了。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灶王爷吃了麦芽糖,就不能去天庭打小报告了呢!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4

这本书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与自然的相处、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书中不仅介绍了二十四节气,更包含了对许多风俗,自然现象的解释

二十四节气诞生已有两千多年,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情况。经历了历史的长河,由于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气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生态环境和物候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科学将不断的发展,节气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大书,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大书!

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包括了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甚至生物学,营养学,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释。这本书的确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学宝典!感叹祖先的聪明才智,鼓励孩子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的阅读,使我知道了老祖先的聪明,也使我知道了24节气是怎么回事?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地理科学的知识,使我眼界大开,以后有机会还会多多学习的。

"《二十四节气》节令课,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了,但很不系统。今年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里,专门把“节令课”正式纳入阅读课程体系,意在让孩子们跟随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链接。

随着媒体对传统文化的重拾,每个节气的显性特征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我们却知之甚少。感谢海外的及时供书,虽然此次只有三套,但轮流阅读,乐此不疲。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已逝,夏始华。《二十四节气》成了我校节令课的备课资料!从星象物候到天气农时,从养生礼仪到文化活动。简直就是一部科学文化宝殿。对于正在探索节令课的教师,如获珍宝呀。"

关于24节气,以前也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多,也曾经把24节气与教科书上的课文结合,作为拓展课程带进课。现在想想,当时感觉对24节气的了解极少,站的高度没有这么高,有点照本宣科的那种感觉,还有是太注重让学生去记那些节气的知识,谚语以及物候什么的。如果现在再让我上这样的课的话,我会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他们去观察物候的变化,每个节气的天气,以及农业,人们在种什么,以及庄稼哪种庄稼长得什么样了,哪种动物出来活动了,我在想这样上课会不会更好一点?

原以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只为了应农时,即为农民掌握春种夏收的时间服务,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十分科学的历法,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而且对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内容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及生物学,展现了传统文化无穷的科学魅力,认真阅读让人受益匪浅。

"感谢OCEF给我提供的周家斌、周志华老师的《二十四节气》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24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同时,从这本书中,可以看两位老师文学知识十分雄厚,引经据典,对24节气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说的很明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养生有莫大的指导作用。"

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不是很深入,这本书细化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每个节气分成星象物候篇,。天气篇。农时篇,养生篇四个部分,对于星象物部分是我的盲点,从来没有主动去了解过,在这本书里详细说明了每个季节的特点。书中自然体悟,生活技艺,民俗历史,开启了读者的`心扉。四季背后蕴含着精致的二十四节气,感受四季的不同风采和特点,体会了四季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收获,看了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

这本书不光收获了阅读的快乐,更让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打开了我的眼见,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我相信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去探讨和发现!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下一步,我将把它引入到我的课堂,让我的孩子们去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并抽空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一次又一次的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的春华秋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一生也要走过自己的二十四个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的春季里我们生机勃勃青春无敌,夏季里我们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秋季里我们锋芝尽收成熟稳重,冬季里我们迟暮之年垂垂老矣,每一个季节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起来享受生命这个美丽的过程吧!

从中我第一次知道二十四节气相当于我国的阳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密不可分。本书为每个节气画了画像,分为星象物候篇,天气篇,农时篇,养生篇四个部分,在重大的节令,还会另有礼仪篇或者节日篇,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周边的景物,天时,对生活领悟更深了。

传统文化里有智慧,通过阅读《二十四节气》是我学习到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学宝典。二十四节气解释了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营养学,生物学。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大书,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库,是要看一年的书。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记录着一年中的岁月更迭、四季流转。江南各地的人们围绕着这些节气安排农事和生活,形成了各种农事农政、节令行事、养生医疗和饮食娱乐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文、物候变化,并结合民俗文化,在记录农事生产、社会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套独特的时间制度。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丰富的民俗系统。翻开《二十四节气在江南》这本书,我也仿佛置身于江南烟雨中,走过春夏秋冬,看见四季变迁。

春之始为立春,它代表着鸟语花香、春耕播种的时节即将到来。幼时的我对于春天的印象就是各种美味了。立春时节,江南人有吃春饼的旧俗,如今多是吃春卷。记得小时候,几个孩子总是等候在炉灶边,当金黄酥脆的春卷出锅时,就会一拥而上,即使被烫得直吹气也不在乎,咬下去,就是满口的'“春意盎然”。

燕子衔春去,熏风带夏来。夏季炎热,因此由青石板砌成的一口口水井则成了纳凉的好工具。无论何时,打上来的井水总是带着一丝凉意,所以水井也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箱”。人们总会将西瓜盛入竹篮或小桶再投入井中,等到夜晚乘凉时再捞起来。人们摇着扇子,吃着西瓜,闲话家常,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万物走向成熟,立秋后水稻陆续开始抽穗,秋分前后稻谷丰收,晒谷场上都是堆得高高的稻垛,人们一年的努力终于等来了收获,秋意就在稻香中渐渐变浓。秋季不仅有稻香,还有满城的桂花香,飘散在街道上,人们会陶醉在迷人的芬芳中,闻桂香、吃月饼、赏月光,这就是记忆中的秋天。

立冬开始,万物收藏。人们欢欢喜喜地忙碌开来,为冬季的来临做好准备。一整个冬季,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过年了,软糯的年糕,香甜的腊八粥,各式各样的年货总是让人目不暇接。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走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翻阅《二十四节气在江南》,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画面,每个节气都有时下的仪式与美好的期盼。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时序观念、生活智慧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如作者所言: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重要文化资源,对它的呵护、珍惜与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6

我对一类书有天然的好感,如果它是一瓶待启的香氛,我大概在启开的同时,已经联想到它的味道,以及天光、云影、自然、气候等无边无际的事情。我为这些字眼动心,但又得承认,我其实常常忘却它们的存在。搜索引擎使惯了,我更习惯依电脑知天下事,而不是凭自己的感知。

关于节气,作家苇岸生前曾留过一组像诗一样精准节制的文章,部分曾发在我主持的版面上。只可惜还没做完人就离去,我从此失去一个活得像自然本身一样的朋友。

五月是他离世的季节,五月我都会想到他,并且会特别想读那些和自然交融对话的文字。今年,也算读到了一本,周华诚的《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

书做得很养眼。关键是,图文还是一个人。码字人能运用镜头语言,那简直是好马配好鞍,上头还坐个英武的人儿。说这是在征服读者,似用力有点猛,更准确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浸润,水墨画般,似着意又似不着意地涂抹着,一开始还真不知道他是哪一路,慢慢地,他便把你晃到了他的节奏:那该是自由的慢板,要不然不会说一个二十四节气,上来就是白露,最后又结于处暑。闲散、诗意,他其实并不想成为第二个苇岸,他只在说他眼中的西湖。多少有些由着兴,但也因此让读者知道,这个叫周华诚的西湖鉴赏者,是一位从乡村打拼到杭州的文艺青年。某种我们也能有所感的乡愁,常常飘荡在他的西湖之上。并且我们也知道,他回不去了,就像我们一样,选定了路,就只能反认他乡为故乡,何况这个新故乡,还有西湖。

西湖真是勾人啊,我忍不住就读下去了,因为,我心中也有个西湖。大概有几年,我像交了狗屎运一般,年年都有机会在杭州逗留,所住还都离西湖不远。不用群聚时,我都会在西湖周遭流连漫步,拿着手机拍啊拍,想要自私地独享,最后又忍不住把这些公诸博客微博。人,其实连独享其美的孤独都承受不起。哪怕它是丰盈的。

和作者周华诚比来,我所说的这些,充分证明我只是一个西湖过客,不可能因此就懂了西湖,但是,又不得不说,西湖是留给了我念想的,而这念想,正是我渴望说它的原因。现在让我回忆,西湖最美的一次当是,20xx年春天,我从机场被直接接到杨公堤。其时春雨迷蒙,有人撑伞引路,直接带我到一个喝茶的好去处。朋友的局,话题都很散淡,以至于我最终忘了彼此都说了什么。但肯定没有愤激,没有那种必须要改变一下什么的紧绷表情。我问邻座最近忙些什么,他竟然回答:忙喝茶。

喝茶的朋友中,有我多年保持交往的台湾禅者老师。以前我写他的印象记,有一句是:我相信每年都会在北京遇到他,因为这里有滚雪球般不断增长的朋友。现在看结论过早,他现在更多是在台北与杭州两边来去。有次用笃定的语气和我说:此地可以终老。冬天,杭州落雪,我接到他发自那里的短信,“许多地方白雪一盖就有京都味。”这是他典型的语言,说得我又心痒。

最早和他亲近,是因为喜欢和他探讨文化问题与社会问题,现在他这方面的.议论少了,喜欢谈的是人心的安顿。而且是社会之外,个人心灵的安顿。我向他转达北京朋友的问询,并且说,他们也有安顿的问题要问您啊,您却偏偏只顾杭州的朋友。

他在我的小小抗议中微笑,赞许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但又说,北京的很多问题都具有社科院议题性质,是大块文章。要在北京谈自我安顿,有些人首先会想到社会问题还没解决;而对甘肃人说这个,他会说:我穷,孩子上不起学。而杭州人生活富足,对生活有品质的追求,为什么不能自我安顿,这里会有更深的疑情出来。

是啊,守着西湖的杭州人,若还不能自我安顿,让我们到哪儿找这个字眼?我在看周华诚的《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时,也在想这个问题。因为,我从这个写作者的笔下,一方面读到的是恬然自足,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他现世的不安。美的山水固然可作精神滋养,但毕竟无法替他应对现实的事务——杭州的房价,据说也是诸城市中最高。

找到安顿了吗?我只能说在似有似无之间。思考这些问题时人会想到梭罗,想到米兰·昆德拉慢的哲学。会欣羡于书中提到的西湖边只拍一棵桃树的摄影师。但这些,都不一定是你要的答案。但你如果悟到,有时候这寻找的本身,就是答案所在,那肯定就算是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呢?或许是西湖的意义。它美丽的容颜,并没有因看过太多沧桑而改变。它承传的隐逸文化,总在接纳那些无法在现世生活中得到安稳的人。西湖的耐看,不仅因为有那么多丰富的人文遗址,还因为它本身就是这么个奇迹,让它在朝代更迭中毫发无伤。这是神的护佑吗?你也只能去参。而这个周华诚,就是选择了西湖的二十四节气去参,节气说到底也许就是一种说法。套用那句网络语:他读的不是节气,而是他自己的心情。

很多年前,读张岱的文章《湖心亭看雪》,读到的不仅是一种风雅,也是一种心情。现在你得说,西湖就有这样的魔力,它不翻转,一如镜面,就为作我们心的投影。

心其实也有大心小心之分。“如果你的心与某种外在的事物产生连接,它就会沦为一颗‘小心’,一颗有限的心。如果心不与任何其他事物有所连接,心的活动就不会有二元性。就是大心。而大心会体验到,一切都尽在自己一心之中。”那个为乔布斯推崇的日本曹洞禅禅师铃木俊隆曾如此开示。看到这句话,我差点要下结论,西湖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修一颗大心。

周华诚是否也如此想呢?我没有问他,也没想到与他交流。有些书读了,是为了很深地融入,有些书读了,是要去想自己的事情。比如我读这本书,就是在想自己的西湖。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7

我阅读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秋)》。这本书讲了秋天的6个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每个节气的特征不同,让我告诉大家,立秋瓜果成熟;处暑时节制作荷花灯祭奠死去的人;白露的时候开始采摘棉桃,你还记不吗,有一首儿歌是秋风凉,雁儿叫,颗颗棉桃咧嘴笑,说的就是白露的`时候哦;秋分时节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吃月饼的时候,天气如果好,还可以观赏月亮;寒露时候,一排排的雁儿拍成“一”字形或者“人”字形向温暖的南方飞行;霜降是秋天最冷的一个节气,挂了霜的红柿子又大又甜,你们知道吗?我就出生在20xx年的霜降那天,天气特别特别冷。秋天结束啦,寒冷的冬天准备好了吗?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8

我特别喜欢《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它图文并茂,似一幅幅描绘

四季的画卷,把气候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读着“春雨惊春清谷天”,我仿佛看见了时光流逝的一幅幅画面。“立春”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放鞭炮,不禁让人想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雨水”却像妈妈给朦朦胧胧的大地洗了把脸,顿时清醒了起来,变得神采奕奕。“轰隆隆”一声雷响惊醒了沉睡中的动物们,蚯蚓开始松土;青蛙开始歌唱,这就是“惊蛰”。大地逐渐有了活力,四处生机勃勃。春分,清明,谷雨跟随其后,有序地到来。接着,夏天、秋天、冬天也跟着珊珊而来了。季节的更替,岁月的流转,让书中的世界精彩纷呈。

老师说过,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书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了气候与农作物息息相关的常识。有了书中的知识,我觉得自己变得渊博了许多。你看,连爱种菜的奶奶都对我刮目相看了。何时种豆?何时收瓜?何时耕田?这些能让我跟奶奶聊上一整天。我还能告诉我那

爱玩的妹妹什么时候放风筝最合适,什么时候雷电、雨水多……妹妹崇拜的目光让我暗暗开心,很有成就感。同时,我也在思考,书中呈现出来的智慧是劳动人民长期细心观察所得,而这一种细心观察的习惯本身也是一种智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本书,就是一束智慧之光。《二十四节气》这本书不但教给了我知识,还让我明白了细心观察的真谛。它像一束智慧之光照亮我的学习之旅。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9

读了《二十四节气》这本书,我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也知道了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

春天来了,春风最先唤醒了迎春花,它们在角落里静静地吐出淡黄色的花瓣。池塘边的柳树已经发芽了。杏花开了,桃花也开了。随着春雷的响声,沉睡了一冬的动物们苏醒了。它们从地里爬出来,开始移动。春风和煦,百花争艳。许多蝴蝶和蜜蜂闻到花香,都飞到这里采蜜。春天是如此美丽!

夏天虽然很美丽,但是却很热。蝉在树上叽叽喳喳地说:“热,热……”。顽皮的孩子们在河边玩耍:有的在抓鱼虾,有的在互相泼水。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火红的石榴、紫色的葡萄、橙色的柿子、金黄的.梨子,五颜六色的水果都成熟了。淡黄的桂花香,让人流连忘返。

冬天大雪纷飞,梅花迎着寒冬独自绽放。一群群的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整个冬天。

《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太美了,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篇10

这个寒假,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套有趣的绘本书,书的题目是《这就是24节气》。

24节气有哪些呢?我们可以用一首诗来说一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到了,春风吹醒了迎春花。鱼儿感受到春天的召唤,欢快的.向上游。春风和畅,草长莺飞,放风筝的小伙伴们牵着风筝迎着风跑,风筝高高飞起。

夏天时节天气渐热,雷雨增多,动植物都开始迅速生长。空气变得很热,我们吃西瓜纳凉,在树荫下乘凉,坐在河边钓鱼,或者干脆跳进游泳池里。

秋天时节,葵花开得灿烂,白露时节,桂花飘香,抬头望天空,大雁开始南飞,燕子也纷纷起程,飞往南方过冬。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们一边忙着收割稻子,高粱、玉米、向日葵、豆子,一边抓紧耕地,准备播种冬小麦和油菜。

冬天,天气越来越冷了,树上的叶子全落光了,田野里很难再见到小动物们的身影,他们已经开始过冬了吗?下雪了,雪地是一块大画布,谁走在上面都能留下一幅画。小朋友们在户外滑雪、打雪仗、滚雪球,快乐得忘记了寒冷。

这本书的内容好丰富啊,春夏秋冬24节气,告诉了我很多科学知识。

  • 下一篇:家的温暖作文(5篇)
    上一篇: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作文(3篇)
    相关文章
    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

      栏目名称:热门作文 0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