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改善方法范例(3篇)
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对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并利用慢跑、羽毛球和器械健身三种运动形式对筛查出的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运动干预,试找出有效缓解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运动手段,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节选并修改的康奈尔医学量表(CMI)对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筛查出的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运动干预,运动形式主要有慢跑、羽毛球与器械健身。结果: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300人进行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共有70人,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23.49%;其中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的70名学生经过三个月的运动干预并进行重新测试,心理亚健康人数下降到26人,效果比较显著。结论: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发生率为23.49%,略高于全国水平;并且利用运动手段能有效的缓解控制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调查大学新生运动干预
根据高校学生心理普查,约有20%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1]。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约22.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2]。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11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25.4%,近年还出现上升趋势[3]。本研究旨在对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心理亚健康状态,并利用运动干预手段对存在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运动干预,探讨运动手段对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300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1)研究对象为非体育专业学生;(2)研究对象无精神疾病;(3)研究对象为自愿参与研究。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中,随机抽取5个班级、约300人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前说明本次调查意义,采用自愿记名的方法(但性别必填),由专人负责组织研究对象进行集体测试并当场回收问卷。
测量的问卷采用经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修订、由美国康奈尔大学WolffHGBrodmanR等编制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MedicalIndex,CMI)[4]作为指标,选取康奈尔医学指数中M~R部分(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敏感Q—愤怒R—紧张),共51个问题。在每个问题均为“是”和“否”两级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根据性别确定评分范围,将男生》15分,女生》20分作为确定心理亚健康的标准范围[5],即本实验研究所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2.实验法
将经过问卷调查后所得出的心理亚健康的新生进行运动干预,干预的方式为每周四次(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周一、周日女生进行慢跑运动、男生进行器械健身运动,周三、周五统一进行羽毛球运动;持续三个月后再进行康奈尔医学量表的心理亚健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进行运动干预前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二、结果
(一)心理亚健康情况
康奈尔医学量表心理亚健康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率为99.33%。其中男生73人、女生225人,在被调查的男生中,根据康奈尔医学量表评分标准分数大于15分心理亚健康人数的有21人,占28.78%;女生分数大于20分心理亚健康的人数有49人,占21.78%。男女生心理亚健康人数共70人,占总人数的23.49%。
(二)亚健康各因子得分
在我们所选取的康奈尔医学指数M~R部分(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敏感Q—愤怒R—紧张)中,70名心理亚健康学生的得分主要集中在M、O、Q和R部分,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心理亚健康主要体现在不适应、焦虑、愤怒和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方面,而抑郁和敏感等心理状况较少。
(三)运动干预结果
经过对所选出的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心理亚健康的70名同学进行为期三个月、每周四次的运动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根据康奈尔医学量表评分标准男生分数大于15分心理亚健康人数的有10人,比进行运动干预前减少11人次;女生分数大于20分心理亚健康的人数有16人,比进行运动干预前减少33人次。男女生心理亚健康人数共减少44人,经运动干预,心理亚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的比率达到62.86%。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修订的康奈尔医学量表和评分标准对云南师范大学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3.49%学生处于本研究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人群中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不适应、焦虑、愤怒和紧张等方面。经过所设定运动项目的运动干预,心理亚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的人群比例达到62.86%,证明运动手段对影响和改善心理亚健康状况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家云.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分析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5):50-51.
[2]张占平.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58-60.
[3]孙彩丽.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4):170-171.
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亚健康;肝郁脾虚;逍遥散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度阶段,虽有症状或体征但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人体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疾病发生的病前状态[1]。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完全吻合现代预防医学诊治亚健康状态的要求。为此我科自2007起采用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病人均来自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在29~63岁,平均(39.66±14.45)岁;其中农民3例,工人4例,公务员26例,专业技术人员17例,商业人员5例。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31~60岁,平均(36.34±16.87)岁;其中农民1例,工人1例,公务员13例,专业技术人员8例,商业人员1例。以上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合理饮食结构;不要透支睡眠;建立动养机制;培养多种兴趣;善待压力,心胸开阔。关键要做到善于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胸豁达保持持心理平衡应[5,6]。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加味逍遥散: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党参10g,黄芪10g,枳实10g,炙甘草6g。冷水煎,日1剂,分2次口服。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3诊断标准亚健康诊断标准依照文献拟定[2]:诊断参考标准:①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②无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③尽管具有明确的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与《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4]拟定,主症:胸闷,周身倦怠,食欲不振;次症:脘腹胀满,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以主症3项或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成立。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疗效标准证候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标准。①临床痊愈:肝郁脾虚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显效:肝郁脾虚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有效:肝郁脾虚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④无效:肝郁脾虚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2疗效两组证候疗效标准比较见表1。表1两组证候疗效标准比较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全世界处于健康状态与患有疾病状态的人占25%,而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7]。为了防患于未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重点防治亚健康状态,把预防、消除亚健康定为21世纪的一项预防性健康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亚健康状态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药依据辨证论治的特色,据症察机,辨机确证,证出法随,因法遣药,在亚健康状态治疗领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8]。中医本无亚健康状态一词,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却形成久远。中医提出医学目的首先是“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这种“治未病”的理论,可以理解为对亚健康状的医疗干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为先的原则。汉代张仲景也提出了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治未病”学术思想。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区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提出了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现代有学者认为,从健康至疾病之间必然存在一种中介状态,即病前状态。处于病前状态的“未病”者部分已出现不适主诉而无证可循时,中医尚能通过问诊以“但见一症便是”,或用“以方测证”的方法进行辨治[9]。可见中医药在诊治亚健康状态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础。庞军在对亚健康的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发现,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其中以肝郁脾虚出现频数最多[10,11]。肝体阴而用阳,具有主疏泄、调情志的功能。调畅一身气机,推动脏腑气化,鼓舞气血运行,以助津液输布、助调水道、二便排泄。并能疏泄胆汁,助脾胃消化,协调呼吸等。肝失疏泄,则气机郁结,失于条达,则脏腑气血津液皆受其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主升清降浊,为胃行其津液。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气机畅通,则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形体得养,百病不生。若肝失疏泄,脾胃失调,则气机不畅、气血生化乏源。在外表现为胸脘满闷、周身倦怠、食欲不振的亚健康状态,当舒肝运脾为主,方以逍遥散加味。方中柴胡轻清疏散,既疏肝解郁,又透邪升阳,使肝气条达,郁热外达,可引诸药归于肝经,为君药;白芍具有补血,泻肝,益脾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止痛之功效,二者与柴胡同用可以养血柔肝共为臣药;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具有健脾益气之功,实土以抑木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薄荷、枳实可疏散肝经郁遏之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舒肝运脾,调气和血之功。经治后治疗组有效率
87.27%,对照组有效率64.00%,两组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味逍遥散可有效干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1〕王育学.21世纪健康新概念.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2〕何丽云,刘保延,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评价.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64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366
〔4〕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
〔5〕孙亚南.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中国医学杂志,2005,(6):338-340
〔6〕秦小平.亚健康状态诊治初探.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1):1096-1098
〔7〕郑秋甫,段留法.亚健康研究现状.保健医学杂志,2003,5(2):67-70
〔8〕商庆新,张沁园,王鹏,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100-102
〔9〕江乐.治未病新探.甘肃中医,1995,8(3):12
亚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摘要】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因其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1],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等的称谓。亚健康在现代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祖国医学从《内经》即建立了治未病的重要理念,对亚健康研究具有深刻影响。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养生调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应用概况中药调理生活方式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养生调治
1影响因素
翻阅古代医籍,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这一称谓,但其却是内伤杂病范畴中许多证候的表现。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康和疾病都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1.1心理失衡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社会的竞争,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心理冲突,若不能妥善解决,便会造成挫折和心理应激。许多研究表明,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健康的大敌,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也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1.2现代人的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结构(膏梁厚味)往往营养配给不均衡,且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缺乏和营养失衡,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
1.3环境恶化,中医学早就提出“天人相应”学说,十分重视生活环境对健康长寿的影响。现代工业的污染、车辆增多、人口增长、装修的污染,噪音干扰,空调的使用,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1.4节律紊乱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若“以妄为常,以酒为浆,醉以入房,昼夜颠倒,饥饱失常,逆时而作,放纵生活”,就会破坏这种节律,影响正常的机体运行。
1.5动静失度肢体及脏器组织的活动应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生命在于运动,亦需要静养,它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强身健体要具有针对性,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果锻炼不当,也会损坏人体健康。
1.6乱用药品乱用药物只会对机体产生危害,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稍感疲劳,就大量滥用补药,稍有小恙,就大量服用抗菌素,人为地造成机体功能失调。
1.7七情内伤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人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衰,心理失衡,外伤劳损、过度等都可成为脏器功能失调的诱发原因和过度状态,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防治亚健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养生调治方法
亚健康状态表现的主要症状是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失于平衡而出现的,因此主要从平衡阴阳及调理脏腑为出发点。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整体治疗和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更具特色。
1.1整体观对亚健康调治的指导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2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2]。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1.3中药调理法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3]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4]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赵永华等[5]运用颐年降压饮治疗亚健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明显。
1.4非药物疗法①病理性体质的筛检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6]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②情志疗法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7]。
③针灸疗法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8]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周震等[9]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石学敏[10]针刺治疗亚急性原发高血压病,原则:活血散风,平肝降逆。取穴: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人迎施用捻转补法,合谷,太冲,施用捻转泻法,曲池,足三里,施用捻转补法。结果,证实了针刺治疗本病具有效果迅捷、稳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吴焕林等[11]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方法: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一次,连续七日为一个疗程。手法以泻法为主。治疗结果显示: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及时效应。
④推拿疗法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方法,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12]。如黄铁银等[13]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4]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⑤体育疗法传统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这些方法具有扶正祛邪、调节精神、改善机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延年益寿、减缓衰老等功效。正如《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华佗所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⑥其他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5]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3结语
总之,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生老病死,虽然不可抗拒,但我们应该主动地适应自然的规律,增强体质,在未病时应养身健体,在欲病时早期防治,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较为普遍的亚健康状态亟待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心身医学及其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等,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张路星,朱耀平.解读亚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57
[2]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3]叶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4]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5]赵永华等.颐年降压饮治疗早期原发高血压患者4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9,9,798.
[6]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7]张孝娟,严灿,高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例(3篇)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
-
足球训练的方法及原则范例(3篇)
足球训练的方法及原则范文摘要随着人们对我国高校足球教学整体水平提升的日渐重视,如何提高高校足球教学质量成为高校体育界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实施科学高效化训练,培养优..
-
儿童体育运动课程教学范例(3篇)
儿童体育运动课程教学范文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学龄前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73-03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已经进入..
-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例(3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篇1关键词: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疲劳毒素,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7)ll-2383-03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对健康下..
-
亚健康与疾病范例(3篇)
亚健康与疾病范文【关键词】亚健康状态;脾胃病;辨证论治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医学界对此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中医学已开展了亚健康状态的相关研..
-
科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范例(3篇)
科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篇1论文摘要:电力体刹改革后,各电力科研单位在身份上由原来的搜术领寻转变为提供科技服务的乙方,立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免争,成乃相对狄立的市场管梢..
-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范例(3篇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范文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被分离之后,两者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预防医学证实了牛痘的危害,临床医学也证实了人类的..
-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范例(3篇)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范文关键词:虚拟现实(vr);虚拟环境人机交互一、引言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依靠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得到相关的信息资料,但是..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