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的科学原理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7-04

体育运动中的科学原理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运动;避免伤害;重力性休克

多年来,各高校在体育教学和从事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学生晕倒和重力性休克现象,使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受到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和运动也感到担心,特别是在天气炎热中跑步项目和剧烈运动感到恐惧,使体育教学、体育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中更好地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避免在运动中发生重力性休克等伤害事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运动量要做到循序渐进的由小到大,运动项目由简到繁,运动强度由弱到强,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运动量和强度的适应,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心理,减少学生对跑步项目的心理压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特别是对学生更容易产生重力性休克的跑步项目,因而,教师对待重力性休克的原因要全面了解,并科学的针对性的进行安排教中内容,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进而实施较大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比赛和考试,达到避免学生在运动时产生重力性休克的目的。

1发生重力性休克因素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重力性休克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第一是学生本身的因素,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富有,怕吃苦怕累,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有一点运动量身体就吃不消,有点强度的运动项目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应等休克现象。第二是学生长时间上网玩电脑,经常熬夜,身体虚弱,稍加一些运动量就会出现身体虚脱而引起的重力性休克。第三是在体育课中没有做开准备活动,学生身体肌肉处在静止状态而强制进行剧烈的强运动项目也会产生休克症状。第四是天气过于炎热,气温在35度以上而进行强运动项目的跑步比赛和考试。第五是学生身体不舒服,出现重感冒和其他病因而强制自己完成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也会产生休克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针对体育课中容易出现的休克,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任务以及气象等问题,合理的科学的安排课的内容,避免学生发生重力性休克等身体不适反应。

2重力性休克症状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由于进行强而剧烈的运动项目,使得身体突然出现体内血液回心量和心输出量减少,造成大量血液流向下肢,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血压下降而产生的休克症状。重力性休克发病的原理是循环内血液循流障碍导致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全身组织,特别是大脑器官缺血缺氧,而产生的功能障碍。征象是在强运动项目比赛和考试中,学生突然昏倒或失去知觉;有的是运动完后发生全身软弱无力,头昏,眼前发黑,恶心,出冷汗和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全身无力、脉搏细弱,呼吸增快或缓慢,血压下降,昏倒后不知任何事情,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3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高校体育教学,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特别是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身体锻炼非常少,身体素质较差,还有一些肥胖的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对课时的体育运动锻炼都会产生不适;有些学生对电脑游戏着迷,成天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玩,身体产生虚脱现象,又怕担误课,强打精神上课,这时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很可能会产生休克等问题的出现;因而,教师在上课时就要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尽量安排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见习,减少课中出现休克等伤害事故。再次,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要求,合理的科学的安排课堂中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

4体育教学中严格遵守科学性的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他有着严格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就教学规律来说,一是整套的科学性的规律、要求和原则一定要严格执行;体育教学中整套教学要求是准备活动、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整节课中,运动量是根据学生的脉搏快慢来科学调节的,整节课学生脉搏都要处在正常统计图上的正态分布,对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要有科学性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脉搏的大小来调节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运动原则、运动要求来进行,为此,根据运动量大小,科学性的运动量规定学生每分钟脉搏为120次是小运动量、每分钟脉搏为140次是中等运动量、每分钟脉搏为180次为大运动量;一般一节学生运动量脉搏为每分钟140次中等运动量为最佳,而且,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脉搏也是由慢逐步到快再调整为正常脉搏,使学生脉搏跳动与课中的正态分布一致。同时,体育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将当前的教学活动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相结合,使教学效果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为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意识、习惯、方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守科学性的教学原则,把握体育与健康科学的性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体育教学中重视准备活动

在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极为重要;做好了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率,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避免在强烈的体育运动中产生伤害事故。笔者在从事体育运动中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在同样的身体素质的学生当中,一组学生做开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为20分钟,而另一组的学生没有做准备活动,二组进行100米比赛,结果是做了准备活动的一组成绩都有所提高,身体状态良好;而没做准备活动的另一组成绩没提高,身体还出现不适反应,其中一个学生大腿肌肉拉伤,二个出现了休克症状。这一研究充分证明了在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运动、体育教学中都要做开、做充分准备活动,使身体各肌肉、各关节都得到充分活动和伸展,使身体每块肌肉在运动中都能发挥最大能量,并能达到适应强度较大的运动和比赛,避免运动中产生重力性休克等伤害事故。

6体育教学中要科学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生理运动负荷是运动量和强度构成的,也是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也就是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与练习之间时间间隔的长短来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因此,课中要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理要求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安排课中练习方法来调节课的量与强度,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杜绝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休克等伤害事故。

体育运动中的科学原理范文

【关键词】科技;竞技体育;引领

技术最开始与体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早起的竞技体育比赛中的科技仅仅是其他领域科技的借用与迁移,科技在体育中的地位辅的,是用来协助人们完成各种比赛,两者缺少深度融合,如运用建筑技术修建体育场所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竞技体育比赛,现代科技在体育中的地位逐渐加重,以至于到了几乎主导竞技体育的程度,它以加速度的状态全方位的影响着竞技体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竞技体育对科学技术呈现出一种依赖的状态,科技涉足体育的每一个细胞,脱离了科技,竞技体育仿佛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科技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一、科学技术推动比赛场地器材和服装的不断改进

如今,竞技运动各项目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要想刷新成绩,并非易事。要使运动员竞技水平有所突破,创造新的纪录,竞技运动的技术条件就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而在现有竞技运动的技术条件下,运动员的成绩是相对固定的,难以有所突破,要想不断超越,就须不断地发掘、利用新的技术条件。这些技术条件主要表现在比赛的场地器材和服装的改进。“27届悉尼奥运会花费了巨额经费修建了世界上最新型的游泳馆,游泳馆水池特别深,这样可以减少影响运动员前进速度的因素,并且水池的边缘缓慢地向上倾斜,以防波浪返回打在外道运动员的身上。游泳选手穿的是一种名为‘鲨鱼皮’的泳装,这种泳装是根据鲨鱼皮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研究表明这种泳装对于减少水阻力、提高成绩有一定作用。美国自行车运动员骑的自行车是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设计的,把车把装在非常靠前的位置,这样能够减少风的阻力,而服装的缝合处,是根据气流特点设计的,可以降低摩擦。”

二、科学技术为运动员提高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

营养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营养体系对运动员来说不可或缺。但这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医学、营养学的知识,改进膳食结构上的不合理之处,对膳食结构进行系统科学的规整,制定出符合运动项目及运动员个体特性的膳食食谱,进而实现合理配置营养的目的。在现代竞技比赛中,不少项目不仅可以通过对运动员特殊的训练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的营养来辅助训练。这些科学合理的营养食材的研发,与现代科技密不可分。“在健美运动中,运动员在保持肌肉增长的同时也要控制脂肪的增长,“脂肪燃烧弹”的苑⒖梢晕竞技运动员节省很多的体力。在竞技运动训练后,高强度的训练对机体的消耗很大,运动员可以通过补充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肌纤维的营养物质来加快恢复体能。为了使短跑运动员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有快速的增长,提高瞬间的爆发力,我们可以利用肌酸对机体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在训练后,机体产生的身体疲劳难以消退,我们通过使用适量的谷氨酰胺来驱除体内乳酸堆积,达到消除疲劳、加快体能恢复的效果。”

三、科学技术促进了运动训练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在于发掘人体的潜能,而这种发掘必须是建立在对人体生命基本规律科学的认知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升能力。经历百年奥运,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大部分赛事的竞技水平已经非常高,竞争对手之间的水平也相当接近,胜负往往取决于毫厘之差,因此,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战胜对手、脱颖而出,就必须注重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必须从每一个训练动作做起,这种训练须做到以科学为依据,遵循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找到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有个性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传统的竞技运动训练主要依靠人力,即人的主观感觉,往往是教练员或运动员的直觉与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因而往往不具有精准度、普遍性,也没有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运动员个体差异很大,必须有符合个性的训练方法,经验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适应每一个运动员,在一刀切的经验的指导下会给运动员的训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更科学、更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运动成绩普遍提高,一个运动员通过改善运动技术已经很难再获得成功了,此时加大运动训练量成为首选,陆续出现了超量训练、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肌肉对抗练习法、循环训练法等,但是最有特色的训练方法是‘高原训练法’。自1968年第奥运会赛址设在海拔高度为2240米的墨西哥城之后,高原训练法引起世界体育界的重视。一些国家在中度高原(1500米-2400米)建立了高原训练基地,并把高原训练作为大赛前的重要训练手段,取得了显著的训练效果。”我国的游泳项目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就是得益于先进的训练方法。我国的皮划艇项目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异军突起,也是依靠科技力量,“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皮划艇组合孟关良和杨文军获得了男子500米双人划艇的冠军,其教练指出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科学技术贯穿到他们训练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在他们从训练到结束过程中,随从的科研人员要为进行血常规测验,用以检测他们的身体疲劳程度及机能状况,从而,教练员根据测验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皮划艇是一项以体能主导类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因此运动员机体疲劳程度的检测和把握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强.现代体育科技发展对竞技体育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9,(5):13.

[2]许鑫.论竞技体育中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与统一[D].南昌:南昌大学,2012.9.

体育运动中的科学原理范文篇3

一、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损伤的规律特点

(一)损伤与教学训练科目自身的技术要求,和所涉及运动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密切相关。根据各警察体育教学训练科目的技术要求,身体各部位器官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反复完成打击、抗击、摔、倒、跑、跳、投等动作,增大了特定运动器官的运动强度和压力,致使教学与训练中损伤产生成为可能。调查研究表明,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科目中散打科目损伤率最高(48.3%),单实战考核学生损伤率高达23.2%,损伤部位几乎遍及全身,其中头面部的鼻粘膜损伤出血占首位,其次是身体各部位的擦伤(尤其是小腿部位的擦伤)。在上肢损伤中,以肩关节脱位、肩周损伤、指间关节损伤为多。躯干是胸肋部挫伤、腰背肌肉筋膜损伤最多。下肢常见的是小腿部擦伤、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足背挫伤等。从人体生理和解剖学原理看,运动与功能相适应,人体运动时必须遵循解剖学与生理特点,尽量克服自身器官存在的生理和解剖学上的弱点,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避免损伤的产生。直拳击打目标的一瞬间,击打的反作用力主要由拳面的指间关节和桡腕关节承担,指间关节和桡腕关节关节囊与关节腔浅薄,附着的韧带少,这决定了腕、指各关节活动灵活,动作精细的特点,同时也暴露了其不能承受强大重力压力的弱点。这就要求直拳击打目标的瞬间,五指并拢紧握拳,手腕紧张微下压,使指间关节与桡腕关节形成一个刚体,避免强大反作用力下关节挫伤。

(二)损伤比例不一,男生高于女生。受人体解剖与生理因素的影响,男生的身体素质优于女生,在对抗性强的科目中竞争尤为激烈。其次是性别的差异,形成了男生爱动,女生喜静的性格。男生在课外时间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数、训练科目的种类以及训练的量与强度上均高于女生,这增大了损伤的几率,形成了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男生运动损伤比例(42.8%)高于女生(31.9%)的主要原因。

(三)课内外损伤多,对抗性科目几率大。损伤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警察体育课的损伤率为49.3%,课外自练为21.1%,课内外损伤比例达70.4%:在对抗性较强的三大科目中,散打损伤率为48.3%,球类运动为24.1%,擒敌占16.4%,三大科目总损伤率高达88.8%。运动损伤发生后,学生不能继续参加正常的教学和训练,阻碍了警察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学习和提高。严重的损伤还可能导致学生身心残障,甚至造成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终身健康,这在警察体育教学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四)功能影响与身体机能好坏成正比。身体素质、运动性疲劳、带伤训练等因素,反映了学生参加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时身体机能的好・坏,身体机能不佳,容易在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遭受损伤。在运动损伤病例的调查中,11.7%的患者因身体素质不佳引起,8.7%是因运动性疲劳造成,带伤训练致伤的占5.7%,身体机能不佳引发的损伤率为25.2%。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具有科目多、周期长、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特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它是完成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各科目的保障。良好的身体素质能提高人体抗挤压、抗摔打、抗负荷的能力,有效减少教学与训练中损伤的发生。人体运动性疲劳或带伤训练时,力量减小、速度缓慢、耐力变差、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完成特定科目技术动作差,这是身体机能不佳、素质下降的主要特征,此时若进行对抗性强、运动负荷大,运动量、运动强度高的教学与训练,稍有不慎,将导致损伤。因此,改变和提高身体机能状况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

二、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传授卫生知识,贯彻预防思想。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将“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概念引入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运动损伤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认识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特征、预防、诊断、康复和急救等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科学组织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科学组织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的实质,就是严格遵守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各项原则。即区别对待原则、专项深化原则、教学与训练过程的不间断原则、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统一原则、周期性原则、训练负荷的逐步提高与达到最大负荷的统一原则、训练负荷的波浪形变化原则等,一旦违反教学与训练原则,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先学基础动作,再学基本技术,同时加强专项和非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由轻到重,由简到难,通过训练,使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步适应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然后才能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对抗性强的科目的训练。学生之间因素质、基础、年龄、性别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距,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采用一帮一、一帮多、个别辅导等多种手段,逐步提高个体与整体的训练水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保证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三)提高训练水平,增强抗伤能力。根据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科目内容多、教学时数大(约为480学时,是教学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周期长、对抗性强、竞争激烈、训练条件艰苦(警体训练大部分内容、项目都在室外或野外进行,日晒雨淋、摸爬滚打)的特点,学生在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力争达到素质全面、技能过硬,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与训练中的具体做法是:(1)提高学生训练水平,加强对11个易损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不断提高身体机能和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2)遵循人体生理解剖学原理,注重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与警察体育教学训练科目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在各科目中的对抗性;(3)注重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教与学过程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性;(4)加强教与学过程的心理训练,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学生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更好的参加教学和训练,适应日趋严峻的公安工作的需要。

(四)坚持保护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散打、擒敌、武装障碍、攀登、战术基础动作、武装泅渡、射击等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科目,其对抗性强、负荷重、动作精确,对心理素质要求高,引发学生运动损伤的因素多。因此,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实施保护与帮助的过程,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感,加强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设施的投入,注重保护设施和保护器械的应用与研制。同时,警察体育教师还应通过经验交流、理论学习、加强培训等多种渠道,充实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在训练方法上有意识地加入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科目特点的自我保护方法,减少因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损伤,使保护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成为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

  • 下一篇: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区别范例(3篇)
    上一篇: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范例(3篇)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范文4月10日(星期日)4月16日(星期六)4月17日(星期日)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30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30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30上午8:30-11..

      daniel 0 2025-07-04 14:59:20

    2. 资本协议范例(3篇)

      资本协议范文篇1本协议于二零零年月日由以下各方在签署:甲方:住所: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乙方:住所: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丙方:住所: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鉴于:1、甲、乙两方为有限..

      daniel 0 2025-07-04 14:57:49

    3. 文化旅游资源特征范例(3篇)

      文化旅游资源特征范文【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营销陕西安康一、引言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

      daniel 0 2025-07-03 15:00:04

    4. 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范例(3篇)

      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范文【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品质;五个领域;终身发展;儿童【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01-05《3..

      daniel 0 2025-07-03 14:59:16

    5. 建筑和文化的关系范例(3篇)

      建筑和文化的关系范文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规范,施工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

      daniel 0 2025-07-03 14:58:32

    6. 人体科学专业范例(3篇)

      人体科学专业范文关键词:专业规范;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目前,全国有800余所高校设置有计算机本科专业。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培养的计..

      daniel 0 2025-07-03 14:57:44

    7. 初中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例(3篇)

      初中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辽阳考研初试科目】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12月2..

      daniel 0 2025-07-03 14:56:55

    8. 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的意义范例(3篇)

      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的意义范文关键词:竞赛与科技活动;创新型人才;意义;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迁,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在高校日常教学中培养具有创..

      daniel 0 2025-07-03 14:56:1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7-04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