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畜牧业管理范例(3篇)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环境和谐的原则,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方针,确定2011年我区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目标:即建立健全温瑞塘河清脏拆违、达标治理等畜牧业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2008—2010年省“811”畜牧业污染治理及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成果,确保不反弹;继续加大畜牧业污染整治力度,改善塘河环境。
根据各街道调查摸底上报情况,今年我区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关停搬迁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沿岸50米内(包括50米)所有的畜禽养殖场(户),拆除栏舍、清理废墟;关停搬迁主要村级以上公路两旁及村庄城镇建成区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户),拆除栏舍、清理废墟;整治禁养区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户),对畜禽排泄物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月中旬前)
各街道根据《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畜禁养区规划》和《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禽禁养区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在切实掌握禁养区内整治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动员会、现场会、座谈会,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农民信箱等传媒,运用横幅、标语、宣传车、倡议书等宣传方式,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辖区畜牧业养殖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与清栏拆迁养殖场(户)签订整治协议书。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9月底前)
1.开展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沿岸50米内(包括50米)、主要村级以上公路两旁及村庄城镇建成区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户)集中整治。各街道按照前期调查确定清栏拆迁对象和计划任务,对责任区内列入本次整治的畜牧养殖场进行关停搬迁,拆除全部栏舍,并做好拆迁现场的垃圾清理和卫生消毒等工作。
2.巩固2008—2010年省“811”畜牧业污染治理及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成果。对禁养区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户),根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项目验收考核办法》的要求,对畜禽排泄物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10月)
各街道对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进行自查,整理工作台账,形成书面总结,报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以街道为单位整体申报,完成一个验收一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负责制,街道主要行政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为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各街道要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整治方案,开展整治工作。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总协调和督查指导。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负责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协助当地做好清栏拆迁和禁养区养殖(场)户的治理工作。区发改、监察、财政、水利、环保、城管与执法、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
(二)注重堵疏结合。严格执行省、市畜牧业扶持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和农业“两区”建设规划,合理安排街道畜牧业用地,允许禁养区内拆迁养殖户在控养区内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畜牧业养殖,积极引导塘河流域的养殖户向适养区转移,由设施处理排泄物向农牧结合利用模式转移。凡是拆迁区域重新建设养殖场的,一经发现,当地街道、村组织人员立即拆除;对于畜禽养殖场搬拆迁后的原址,可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防止复养。同时,坚持边规范、边宣传、边引导,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引路,鼓励群众参与支持整治工作。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
为扎实推进全县畜牧产业化建设,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现就年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户万元增收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作支撑,龙头来带动,以草食牲畜和林下养殖为重点,强力实施畜禽品牌战略,继续坚持“突破牛羊,稳定生猪,壮大家禽,发展蜂业,扩大加工,强化防疫”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出栏115万头;牛饲养量26万头,出栏5.8万头,雪龙黑牛杂交改良1万头;山羊饲养量115万只,出栏62万只;家禽饲养量1200万只,出栏1000万只;存栏蜜蜂5.5万群,年内新增和改扩建适度规模养殖户5050户,实现畜牧产值16.8亿元。确保无规模性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全县清净无疫。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将畜牧产业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同规划、共部署,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项目,集中建设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年内重抓雪龙黑牛产业发展重点乡镇10个,新建各类畜禽养殖示范小区30个。围绕“牛、羊、鸡”三朵金花和“猪、鸭、蜂”三大产业,抓好县级示范点建设。
(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种畜禽场和以猪、牛、羊为重点的人工改配站(点)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仪器设备、加强技术指导管理,提高供种能力,不断推进畜禽良种化、供种本地化进程。年内建成生猪二级扩繁场4个,生猪供精中心1个,山羊二级扩繁场5个,种牛场1个,种鸭场1个,新建猪、牛标准化人工改配站(点)10个。
(三)实施品牌兴牧战略,抓好遗传资源保护。做好“全国山羊优势区域优势县”、“生猪调出大县”、“酉州乌羊及麻旺鸭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雪龙黑牛产业发展”四大文章,大力提升畜产品品质,加强包装和宣传,发展一批名、特、优产品,走品牌兴牧之路。加强与市畜科院的合作,建设好畜科院武陵分院,对我县部级畜禽遗传资源“酉州乌羊”和“麻旺鸭”进行系统研发,加强资源保护区建设和采取胚胎移植等方式保种扩繁,建立保种场、纯繁户、生产场(户)三位一体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模式,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强与大连雪龙产业集团的协作,大力发展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建成优质、高端牛肉品牌。加大无公害绿色食品创建申报,完成“酉州乌羊”、“麻旺鸭”地方标准的评审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加大对乡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畜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工作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和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加快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良种、良法、良料、良管入手,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利用重庆市畜科院专业技术优势认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五)实施种草养畜,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重抓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大力实施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加快草畜配套发展步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饲草青贮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
(六)发展林下养殖,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紧紧围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推行林禽、林羊、林牛、林蜂等林下养殖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年内实现新增林下养鸡出栏300万只,新增林下种草养羊出栏5万只、养牛出栏0.5万头,实现林下养殖户均增收300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林禽、林畜”立体经济模式。
(七)强化动物防疫,构筑安全屏障。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首长负责制,制定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预警预报工作,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管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安全监控和整治,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细化职责。各乡镇和县畜牧产业化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结合各单位、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二)强化职能,搞好服务。县畜牧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职能职责,切实搞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相关的物资调运和供应,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努力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科研课题、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基础建设,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配齐设施设备,提升硬件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动物疫情监测和诊断水平,提高动物疫情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防疫网络。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观光畜牧业;景区设计;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6-0248-03
将观光畜牧业和生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兴的产业模式——生态观光畜牧业,其核心是畜牧旅游的生态性,是利用生态资源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既是观光园又是生产基地,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必须遵从科学性,使其具有产品生产功能;作为旅游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1];示范园区的景区设计就是利用农村养殖设备与空间、农牧业生产场地、农牧业产品、农牧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以发挥生态农牧业生产效益,在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给游客带来农村和农牧业的知识,将旅游休闲和增长知识结合起来[2]。
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位置可选择自然风景条件较好及畜牧业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周围,还可在草原、山地草场、养殖牧场、农场、林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选择利用周围已有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或现代化农村等地点建设园(区),展示农村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或崭新的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风貌;园址选择应结合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规划相应的园区,水平条件不同,园区类型也不同,要规划用地,留出适当的发展备用地;景区设计在考虑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园区与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园区园林化”。
1景观规划功能定位
在进行规划前,首先要明确景区规划的功能[1,3]。虽然观光园区是将休闲和生产相结合,但其功能依然有侧重点。如果园区侧重观光旅游,在设计时,就要注重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景观,愉悦身心,以旅游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如果园区侧重产业生产,应该将重点放在养殖园的生产和示范方面。确定园区的发展重点之后,就可以打造园区的主题形象。主题形象是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结合园区本身的资源状况确定的。一个立足自身资源,适合市场需求的的主题形象可以使示范园区的特色得以凸显,能够打造自己的风格,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一般情况下,景观园区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4个功能区:一是生态环保种养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可以种植蔬菜、水果、饲草等;养殖区主要是生态养殖各种动物。种植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种植区可以作为畜禽养殖隔离带,起到工程防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养殖区的粪污进行处理后,施用于种植区,促进其发展。二是能源循环展示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新型能源区和有机果蔬区。新型能源主要是指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和发电,用于生活燃料和生产用电;有机果蔬区是指有机肥用于饲草、饲料和果蔬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安全食品加工物流区。设置于种养区,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四是商务休闲服务区。设计办公、旅社、会议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展览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以户外休闲、旅游度假、现代农牧业为核心的休闲商务中心。
2生态畜牧业观光景区布置原则
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以生产畜禽产品作为最终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观光畜牧业与传统的畜牧业其共同点是其主要内容都是畜牧生产,但生态观光畜牧业不以生产畜禽产品为最终目的。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在进行生态养殖的基础上,通过观光休闲,在获得畜禽产品的同时,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发展观光畜牧业,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营造有特色的景观,才能吸引游客[5]。生态畜牧观光园区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2.1突出特色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科(教)等活动,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为使园区在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戏、观农村风光、带农特产品”的旅游消费中实现增收,必须在生态原则上集中建设一批养殖、种植园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资源的潜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养殖园区。要避免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设计千园一面、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种植养殖景观,如特菜种植、特禽养殖、牧区天然草原草场和自然人文景观。
生态观光农牧业旅游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包括培育绿色观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6];在观光旅游经营中充分利用生态畜牧资源和乡土资源(如特色畜产品、特色蔬菜、尝农家饭等),既体现对资源的深化利用,提高附加值,又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2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做到景观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规划生态观光畜牧业园时,需要游客更多地参与到种植、养殖、畜产品加工、乘骑、使役等劳动中去,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游客的行为活动成为构成景观的重要要素,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活动空间,使之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真正体现劳动+休闲的模式。
在规划考虑人景交融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养殖区、乡村等原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远离复杂,远离功利,远离雕琢,远离装饰,保持乡土文化的简略和淳朴;保持原生态是生态观光景区设计大原则;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一般都面积广阔、村寨相连、山水相依,有田舍、牧场、圈舍、森林、草场草地、动植物、山崖巨石、溪涧港湾或者江河、大漠、海洋等,这些“原生态”旅游资源都是不能过多人为干涉或扭曲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更是不可替代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因此生态畜牧业观光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原生态性,留“乡味”,传承乡土文化[7]。
2.3兼顾生产与观光的功能
生态观光农业的重要特点是将生产和观光功能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生产是基础,只有在生产基础上,开发其生态观光功能,将传统的生态畜牧业生产通过规划设计融入周围环境,使其景观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例如,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并结合当地产业传统,实施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开发农牧业生态和休闲功能,大力开发山、水、场、园、林、庄等旅游资源,鼓励发展“名特优”特种养殖,形成由几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架构[8]。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按草牧、农牧、林牧、渔牧、牧沼等相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坚持非均衡发展,打造优势区域,一园一品或一园多品;或推进专业化养殖,建设优势产业村镇,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大力发展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逐步建设成生态家园小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生态农业小区、旅游观光农牧业小区。
3生态农牧业观光园区养殖模式
生态观光农牧业是将观光与休养、体验与游乐等结合在一起,农牧业既具有丰富膳食的功能、动物生产功能、社会生活服务功能、调节生态功能,也具有旅游观光功能、文化功能和示范教育功能等,融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对有明显优势的生态畜牧业和观光旅游业进行综合开发,使种草、养畜养禽、林业、种植业、旅游等作为一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做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形成“1+1>2”的开发模式[9-10]。
3.1区域开发模式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养殖模式要以畜禽养殖为中心,重点解决养殖中的粪污问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区,因地制宜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各个环节相互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流循环再生原理为指导设置生产功能区,涉及产业有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蜂业等,在提高农业景观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提升景观美学价值,为生态旅游营造出更优美的环境,根据不同区域选取相应模式[9];观光生态畜牧业具体主要有山地、平原、山塘库区等3种形式:一是山地模式。山区区域多林木、果木,园区模式建议以放养为主,与林果业相结合,达到生态、观光、畜牧三者结合的目的。游客在园区可以采摘、山间游玩、购买农牧产品。林区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注重疫病防治,强化防疫措施,做好林区防护设施,避免游客在游玩中发生危险。该模式建议以林下养禽为主,以避免小型园区在屠宰过程中产生问题。防护林的建设还可加速土壤脱盐熟化,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起到良好的生态保护作用。二是平原模式。利用荒滩植草发展牛羊为主的牧业生产,油葵与养蜂相结合;利用滩涂草地资源和作物秸秆,扩大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规模经营。平原地区经济作物多,应以果蔬为主,可考虑通过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用畜禽粪便、秸秆生产沼气,用沼液灌溉作物,沼渣作有机肥,形成畜种、沼气、作物的良性循环,形成“牧—沼—果(蔬)”的循环生产格局。建立林-菇型、林-鸡型复合生态系统,突出生态养殖理念,特别注重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把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作为项目建设目标。结合现有的采摘形式,鼓励有机认证、绿色认证,以有机水果、绿色食品、生态肉蛋奶为卖点,吸引城区游客消费。三是库区模式。对海河泽等滩涂可采用农牧渔工多种模式进行综合开发[11]。库区渔业推行健康养殖模式进行鱼塘标准化建设,在鱼塘周边建排污渠道,实行污水与养殖水分开,以保证生产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同时排污水可用于农作物灌溉,对鱼病采用中草药防治方法。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鱼塘污水灌溉作物,达到生态循环,同时可建设树下垂钓、作物采摘、全鱼宴特色餐饮等项目,吸引游客消费。
3.2生态养殖模式
设计生态农牧业观光示范区或园区要因地制宜,以生产为主体,提供游客休闲、产品为主线,突出生态养殖;选择合适的生态生产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设计,以此实现农业系统结构的合理[12]。一是种养结合,养殖项目必须和种植项目结合,做到粪污无害化循环处理,形成绿色或有机种植如蔬菜、水果、菌类、温棚种植蔬菜园,可以提高商品自给率,做到吃得好,拿得走。在养殖和体验区域,其设施要考虑安全性,同时应确保整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验园、有机水果区,温室蔬菜园区等,瓜果成熟季节可以进行采摘体验;养殖服务内容有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制品品尝、奶吧;生态养鹿,开发鹿茸制品,鹿产品、喂鹿童趣;养羊如绵羊、山羊、奶山羊,羊肉或毛制品、羊奶等。二是与林木结合的生态养畜和生态养禽,如林下养鸡,河塘养鸭养鹅,特种家禽养殖;畜禽粪便直接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达到生态循环经济的要求,并使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提高了经济附加值,肉蛋奶受到游客欢迎,提高园区收入。三是畜禽、土地认养,开辟出租服务,为游客提供种植、养殖天地,平时代管理,如宠物代养、代管理等。四是各种特色服务,游客可在园区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游玩,有自助烧烤、采摘、垂钓、园区劳作、体育运动等多种娱乐项目,利用农家餐饮、山间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如野地种植的蔬菜、野地圈养的鸡、鸭等;该园区依山而建,游客可以随时到山中游玩,同时园区为游客提供KTV、室等多种娱乐方式,使游客有多种休闲方式可以选择。在生态园景观的规划区让游客品尝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的农家餐饮,使游客通过品尝该农家菜的新鲜和美味后,感受农家的气氛,放松心情,享受农家的自然与纯朴[11-12]。
4结语
观光生态农牧业开发模式主要依托生态村、风景区和农牧业园(牧场、林场、生态菜园、茶园、果园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兼具生产和旅游功能的农牧林渔业观光生态园,将生态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素,以达到充分利用农牧业生态、土地资源和太阳能,延长产业链的目的。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5参考文献
[1]曹琼,李雪娇,麦热耶木·艾散,等.城市观光奶牛场发展策略探讨——以深圳光明农科大观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2(6):10-12.
[2]郑军和,史建民.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203-206.
[3]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1(2):77-80.
[4]徐海顺,卞新民,汤国辉.城郊矿区废弃地观光农业生态规划[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75-279.
[5]李彦苇,陈霞.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的原则--以赣榆县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62-363.
[6]尹华光,王晓彤.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生态经济,2006(3):114-116.
[7]汪升华,陈田,刘洋.都市郊区生态旅游地规划与开发的核心理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49-52.
[8]李晓颖,王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00-306.
[9]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10]刘常珍.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建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52-54,59.
-
打篮球作文范例(3篇)
打篮球作文范文谁说个头矮就不能打篮球?我就是这个例子,我是一个一米三六都不到还戴着眼睛的小男孩,如果我走在大街上,别人想三天三夜也不可能想到我是打篮球的,更别说投球了,如..
-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范例(3篇)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范文二十多年前,我就读台湾大学机械研究所时,系里举办了多场研讨会。有一次,请来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鸿海老板郭台铭。连接器?计算机的周边零组件罢了,那是什么..
-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范例(3篇)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
-
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范文日期时间星期六(10月22日)星期日(10月23日)上午(8:30--11:00)下午(2:00--4:30)上午(8:30--11:00)下午(2:00--4:30)金融(02010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政治经济..
-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例(3篇)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JiaJinlun;HanXuemin(①Yan'anUniversity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Yan'an716000,China;②PuyangNo.3MiddleSchool,Puyang457100,China)摘要:通过分析..
-
打篮球的转身技巧教学范例(3篇)
打篮球的转身技巧教学范文高校的篮球教学受到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屡屡不被高校重视。在一些高校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简单讲解以及简单训练..
-
法学专业问题范例(3篇)
法学专业问题范文【关键词】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素质教育问题【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编..
-
护理学基本常识范例(3篇)
护理学基本常识范文篇11.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3份,回收303份,所有问卷均按要求完成所有问题的回答。在303名调查对象中,工作年限≤5年有181名(59.7%),5.1~10年50名(16..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