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与思维创新范例(3篇)
人文素养与思维创新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训练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大学每年培养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我们拥有数以十万计的科研工作者,但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近年来,国家也大力提倡构建创新型社会,以此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要构建创新型社会,就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这就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为构建创新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有。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大学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起到应有的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学内容之一,往往只是被视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很多人会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大学中的文化课程的责任。在这样的观念的指导下,大学体育教学也的确只是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完全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而,大学体育教学应该与文化课一样,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通过体育教学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三、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前面我们分析了要想通过体育教学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虽然已经明确了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应该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但对于该如何运用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对于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往往都需要拥有创造力,体育教学或者训练同样如此。要想拥有创造力,就必须现有创新意识。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原来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与教学观念不正确有重要关系。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竞争意识的培养等,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学习考核方式、体育教学活动中竞争意识的培养等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大量枯燥乏味的训练和练习。虽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毫无益处。因此必须首先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树立起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应用创造性思维的新观念,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变。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大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往往根据标准的教材,对学生进行重复的教学。所有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训练的方式几乎从未改变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根据教材或原有的经验,告诉学生基本的概念、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大量的练习。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树立起在教学训练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观念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思考总结,运用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从形式上感受创造性思维,并将这种创造性思维慢慢融入自己的思维中。
(三)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往往较单一,同时因为大学教育对体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对于体育教学老师而言,应该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中。改变现有体育教学项目内容单一,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的欲望的情况。将体育教学训练与文化课相联系,让学生在体育训练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学习获得原本在文化课学习中才能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大学体育教学老师要具备除了体育专业知识之外的其它知识。
(四)运用创造性思维,改变体育学习考核方式
对于大学体育课的考核,往往是对一些硬性的指标进行测试,以检查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是否提高了身体素质和竞技技能。比如800m和1000m长跑是测试学生身体素质,乒乓球对抗是测试学生的竞技技能是否提高等,都忽略了如何让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没有任何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参与和重视程度,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改变体育教育学习的考核方式十分必要。对于体育学习考核方式,可以参考文化课的考核方式,即学生选修体育课考核合格,给予学生选修文化课同样的学分或成绩,让学生在选课学习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如此一来,体育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使其在参与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五)运用创造性思维,树立新的竞争和风险观念
体育活动因为竞争性而充满了魅力,伴随竞争性而来的则是风险。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竞争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行为,而积极向上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然而,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很多学生都有着不正确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不足或不正确。许多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中只有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而不顾一切,这将给自身也将给他人带来危险。毕竟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风险性,而过度竞争则使风险性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到竞争性的训练中,但要让学生不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训练的结果。例如,进行分组对抗训练,但绝对不能过分强调对抗的胜负,而应让学生体会竞争,并学会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去竞争,比如团队合作,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如共赢意识,即体育活动中,双方对抗是为了是彼此提高身体素质。
人文素养与思维创新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创新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调整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素质训练;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强化文理渗透;改革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时代相一致的人才观。
一、当前高校创新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并使之列为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之首。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型阶段。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数量的快速扩张,使我国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加剧。当前,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而言,我国高校在办学体制、机制、理念和人才观、价值观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过分注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养;
(2)传统文化和考试升学制度束缚了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过于统一教育管理模式抑制了学校自主创新和竞争,限制了教育内容,方法与目标的多样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4)缺少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
(5)教师、校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6)现代化,网络化的教育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育的社会公共资源有待进一步合理布局,共享和充分利用;
(7)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的人为分割和偏科;
(8)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一时很难跟上,从博士生到本科生的教学存在潜在的下降趋势。
二、学校创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要素
1.学校创新素质教育的特征
大学阶段的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教育培养与中小学阶段相比有着不同要求,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大学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仅停留在情感激发和具体方法训练上,而应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在创新的动力、能力和责任上加以教育和培养,增强学生进行创新的紧迫感、责任心和创造力;二是大学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应特别注意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通过学科交叉,文理渗透,智商和情商的结合,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研讨等方法和渠道来推进,让学生有站在学科顶峰的开阔视野;有从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寻找新方法的才能;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中确立执著的追求,培养高尚的情怀;三是大学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重点应放在培养上,即不能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推理,而应当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和科技开发和创业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之中。要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知识结构,鼓励探索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和批判式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创新素质不是课堂上“教育”出来的,而是在教育的各个实践环节中“打造”出来的。
2.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构成要素
对于什么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构成要素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从教育层面上来讲,要实行三个结合,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结合,智商和情商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激发
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激发是创新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途径,它是创新的发动机制和驱动创新的力量源泉。创造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质不仅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据我国著名创造学专家至极盛研究,人的创造力由创造意识,记忆保持性,思维灵活度、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想象力所组成。创新精神,则主要指人对旧事物的超越和对新事物追求与创设的一种思想品格特征。创新精神的产生和激发,主要来源于客观外界的需要驱动、人内在思想的追求和创新个体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永不知足的进取精神。第二,炽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第三科学而理智的冒险精神。第四,独立思考和灵活变通并举。
(2)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塑造
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塑造这是创新素质的第二个维度,是创新的认知系统和个体的个性和行为特征。
创新思维的涵义是指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的、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整体思维过程。这种创新思维的整体性有下面几个规定性:一是鲜明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是与传统的思维相比较而存在的,对传统的思维有着鲜明的对比性。这种创新性和对比性主要有:论证方式的新颖性,思考角度和方法的新颖性、运用材料方法的新颖性及思维成果的新颖性等。二是思维活动的整体性。创新思维既不是简单的逻辑思维活动,也不是孤立的形象思维活动,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特殊的物质系统内部的高度复杂的活动过程,是各种思维活动因素、活动能力及活动形式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思维。
创新人格是创新个体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心理、知识、能力等创新的潜能。什么创新人格呢?英国心理学家戴维斯于1980年在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将一般的创新人格特点概括这样十个方面:一是独立性强;二是自信心强;三是敢于冒险;四是具有好奇心;五是有理想、抱负;六是不轻易听他人的意见;七是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八是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九是富有幽默感;十是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归结起来,创新人格所应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二,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3)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创新素质的第三个维度,是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创新技能。
从智力要求上看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刻的反思能力;二是敏锐的洞察力;三是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它是智力结构的转换器,是智力转换为物质力量的中介。在创新实践能力结构上,主要强化这样几种能力的训练:第一,较强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第二,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在复杂的客观世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综合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熟悉掌握和运用与本学科有关的现代化先进手段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能力;第四,外语的综合能力。转贴于
三、高校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我国高校的创新素质教育必须紧跟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针对基本国情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结构等方面大力改革,积极探索。
1.调整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素质训练
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必须有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一张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1989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方面有较高的素质。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将是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人。
2.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革培养模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通常是“T”字形的,这里的纵向“I”代表专业知识,横向“一”代表相关知识。这就是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广博的相关知识。一句话,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或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知识、信息的重组,而重组仅在专业知识领域是不够的,还需要到相关领域甚至完全不同的领域去寻找。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索提出:“往往有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物理范围之内”。可见具有广博知识的极端重要性。
3.改革课程结构,强化文理渗透
近年来,各国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培养目标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加强通识教育。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早在1978年就制定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计划”。所谓通识教育,就它的内容而言共包括七个方面:即语言(最基本的联系工具)、艺术(美学素养)、渊源(生活的历史)、制度(社会结构)、自然(行星状态)、工作(职业价值和认同)、发展(自身价值及其意义)。哈佛要求全体学生必修文学名著,西方思想和制度,物理科学或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它课程各一门;第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斯坦福大学规定,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读柏拉图、荷马、但丁、伽利略、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的著作。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需修72个学分,占学分总数的四分之一;第三,对课程进行整合。这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从积木式的线性结构转向整合式的网络结构,突出真实问题求解的教育功能,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求解、设计和综合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手段
改变过去认为学术水平高就能教好书的陈旧观念。要借助新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接触新的信息和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评估学习结果。
5.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一致的人才观
上述四个方面的改革,都涉及到一个教育观念创新问题,没有与21世纪的高教改革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高等教育的改革就很难深入下去。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是一名学者,还应该是一名教育者,特别是一名创新素质的教育者。他除精通自己的专业学科外,还应具备教育的理论素养,有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教育质量观。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人民出版社,2010.
[2]路通祥.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华文摘,2000,(9).
[3]李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D].科学时报,2000-2-24.
人文素养与思维创新范文
Abstract:Innovativethinkinghasimportantsignificanceinqualityeducation.Trainingthecreativethinkingabilityofstudentsinqualityeducation,weshouldcorrectlygraspthebasiccharacteristicsofinnovativethinking,fully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innovativethinkinginthequalityeducation.Inthepractice,weneedtoguidestudentstosetcleargoals,inspireanddevelopthecreativethinkingabilityofstudent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qualityeducation.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Keywords:qualityeducation;creativethinking;training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20-01
0引言
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来表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院校的任务,也是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正确把握创新思维的念义
创新思维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是用新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开拓人类认识和实践新领域,创造认识新成果和物质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增加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认识信息量增殖的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成果。
2创新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创新思维对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1创新思维可以为素质教育实践开辟新的领域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渗透到教育界的各个方面,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素质教育最强调创新思维,而与创新思维相伴随的是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优良环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中未被认知的领域,不断开拓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2创新思维可以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和认识能力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创新思维能推动学生的认识向未知领域进军,不断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从而使未知领域转化为已知对象,极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知识总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素质教育中许多全新的问题,需要学生用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独创性地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去有效地分析认识素质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素质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领域的认识能力。
2.3创新思维的成功会激励教师和学生去进一步进行新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会帮助人类感知新的事物,认识新的世界,推动新的发明创造。成功的创新思维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实践的信心,从而激励他们用更大的热情和勇气去进行新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环境的因素,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但主观方面的因素居重要位置。我们应创设开放多维的校园环境,营造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的和谐氛围,开掘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在因素,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1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确立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能动的创新思维任何创新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终生追求的目标我们称之为长远目标,近期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近期目标。长远目标能够形成持久不衰的动力,激起人持之以恒的创新欲望,激发人不断创新和探索。近期目标能够激起人向目标冲刺的欲望,使人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潜在能力,极大发挥创新思维的功能,从而获得空前的突破性的成果。素质教育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变革,其最终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对于素质教育这个新课题,我们正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明确自身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勇于涉足新领域,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2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激发和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意志是影响创新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素质教育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创新问题,而创新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艰巨的意志活动。创新活动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抑或会遭受严重挫折。在这样情况下,坚定的意志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思维的意志表现为自觉性与顽强性的有机组合,体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3.3培养个人对素质教育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使人在创新思维的活动中处于不知疲倦、如醉如痴的状态,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实践中,教师在培养自己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展学生的爱好,不断提高个人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兴趣,本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探索已知和未知的新领域,从而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4强化竞争机制,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素质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作为“催化剂”。要把竞争机制由压力变为动力,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活力,刺激人的创新思维高效运转。在素质教育中引入和完善竞争机制,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产生饱满的激情和进取心,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智力效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范例(3篇)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范文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云平台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54-021前言云平台以其网络查询和管理的便捷化、教学资源丰富以..
-
交流会主持稿范例(3篇)
交流会主持稿范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和县政府办公室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第二轮县志编纂”一个中心,将三项创建活动和我办工作有机结合起..
-
交流会主持词范例(3篇)
交流会主持词范文篇1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在过去的日子里,我..
-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设范例(3篇)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设范文【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10-0191-01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绿色建筑..
-
文化特色与历史文化范例(3篇)
文化特色与历史文化范文篇1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特征经济作用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56-0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
-
光纤通信笔记范例(3篇)
光纤通信笔记范文一般硬接点信号上不来,大都因为接线错误或者接触不良等原因。常见现象大致有这些:(1)上网隔离开关远端电缆接线压在了电缆绝缘皮上,导致开关状态上不来,也不能做..
-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例(3篇)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文【关键词】武器类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教学法;设计创新0引言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用硬、软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
-
电子科技发展现状范例(3篇)
电子科技发展现状范文【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现状;发展《电工电子技术》是士官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