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方法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8-12

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篇1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每一种活动都对人的心理过程、分析的能力、反应的速度、个性的特征提出某些要求。能力就是人的这些心理特征,符合于相应活动的要求,并且是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活动的条件。我在改革教材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地抓住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能力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

(1)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

近十年来,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我觉得这些能力属于一般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如语文能力、数学能力、生物能力、音乐能力等等。我们要使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培养一般能力,而要深入到学科,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科的能力。这是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概括能力。以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为例。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这就要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而数学能力平常的学生遇到一类新问题时,一般说来,他们只是感知问题孤立的数学成分,并不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平常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联系起来。”(克鲁切茨基《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252、254页)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地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在讲两步应用题时,重点上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法,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杂应用题时,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2)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下面是我的训练方法:

①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②画批。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③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④说理。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非常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的训练。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了那种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在我的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陈,还有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系统思维训练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我采用了“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下面,以两步应用题的“变式课”为例,说明我是怎样进行思维训练的。

“变式课”的教学,有五种基本做法。

①改变叙述方法。就是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句的叙述方法。

②改变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

③改变条件。就是把直接条件改变成间接条件,把间接条件改变成直接条件,应用题的问题不变。

④改变问题。就是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⑤改变条件和问题。就是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改变成问题,把问题改变成条件(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的改变。

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1.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以逻辑思维为主线。这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

2.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

3.思维训练是教学思维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数学思维论是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构成数学课程论、学习论的灵魂。数学教材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线,贯穿各个知识点。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思维,发展思维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独立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是教学思维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目前还处在实验探索中。但根据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导思想,以及广大教师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已初具雏形。依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特征,我们可将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概括为: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思维训练--思维测评。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问题暴露、思维点拨、启迪、诱导者,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获取者。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上好数学思维训练课的首要环节。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思维素材。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2.研究问题,展示新课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是由表象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再由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将数学问题转化加工为例题形式,使被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定向阶段,是运用思维探索规律学会抽象的过程。但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随机设计学生参与的最大开发口,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

3.解决问题,思维扩展这一环节是知识的形成阶段,属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借助于旧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形式往往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如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质变(往往是重点)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转折,排除思维活动的障碍(往往是难点),渡过思维操作的"关卡",以实现思维发展。教师要切忌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知识与思维的关系,即:"已有知识--思维--新知识"。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又属于知识的知识。知识有助于思维,但不能取代思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挖掘,发挥其既是知识的产物、又是知识媒介的双重作用。

4.发展问题,思维训练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计组编一些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等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这要求教师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例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把数学知识溶入活的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5.总结问题,思维测评思维测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测评方法可小型多样,因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一些口答、抢答、限定时间解答等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单项测评或多项综合测评。学生可先自我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测评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其弱点,既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盲目地下结论,而应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优生与差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征,探索优生"见微知著"的跨越性思维的奥秘和差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从思维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变化教学结构、设计思维层次、调控思维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数学思维训练与传统"一言堂"教学的对比探索

1.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发了数学知识的双向教育功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把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暗河流"的发掘与渗透作为思维训练的突破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取的数学知识这一"明河流"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而是以系统完整的"集成块"形式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为教知识而教"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知识的全部教育功能。

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训练设计训练点拨训练评价

课堂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课堂训练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探究、善于突破、乐于创新,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抓训练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是教学的主体,并贯穿课堂的始终,但练不能烂练,练习要巧而精,形式要创新,要充分调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练中悟新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发现知识间的新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在设计训练时,我们应考虑到点面结合:

面上力求“轻装上阵”,切准“要害”,引导学生感悟全篇主旨,掌握文本学习的思维链。如《田园诗情》这类中心较为明确的文章,可以用“为什么称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作为全篇学习的思维链;《三袋麦子》这样一些结构类同的文章,可以用“土地爷爷分别给谁送了一口袋麦子,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一袋麦子的?从中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组训练作为本课训练的主线,形成文本学习的思维链;《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样一些过渡明显的文章,可以巧妙抓住文章的过渡句设计训练,即相同体裁的文章,我们可以用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设计训练,形成文本学习的思维链。

点上力求“重磅出击”,重点突破,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究文本学习的思维点。这些思维点的设计,可以在文章的关键字词处,可以在文章题眼处,可以在文章“比较处”,可以在文章的疑问处……

一节课,“轻装上阵”统领全篇的“思维链”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清晰,学习环节层层相扣,是课堂的灵魂;“重磅出击”品词析句的思维点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是课堂的精髓。点面结合、两相配合的语文课堂才更精彩。

二、抓训练点拨

课堂训练,充分培养了学生“靠思索而自得”的能力与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所设计的训练题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掌握,有时通过思索,学生并不能“自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相机诱导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于,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时机,相机诱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才智,积极思考,创造性思维,独立理解文本。

比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当交流体会柳在高原生长的艰辛时,一位学生这样说:“‘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从这个‘熬’字我体会到了柳生长的艰辛,因为这株柳要在高原生长起来,需要经历‘持久的干旱’非常的不易。”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之后,可以进行这样的诱导:(1)演示“熬”这一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透过‘熬’字的演变,你能体会到什么?”(2)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株柳需要经受怎样的煎熬?(3)播放配音及高原图片,感受这株柳所经受的煎熬。(4)自由想象,这株柳在高原上还要经受怎样的煎熬?

这样点拨,学生深深体会到:理解文本,我们可以从字的本身入手理解文本,可以通过上串下联理解文本,可以通过想象练说理解文本,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文本,通过换词比较理解文本,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联一联,想一想……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定能形成独到的见解。

2.联系比较法

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注意从文章与文章的关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完“借物喻人”的文章《青海高原一株柳》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山谷中的谜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落花生》、《白杨》等文章,让学生在反复的比较中体会借物喻人这种写法的作用;教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后,在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之后,引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文章也运用了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在作文中我们该如何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等,学用结合,形成读写技巧。

3.质疑问难法

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从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训练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如教完《桂花雨》一文后,我给学生留了一段质疑的时间,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写道:‘桂花开得最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两句中为什么用‘浸’字’?”这一问题,着实问住了某些同学。此时,我引导学生用换词法、联系上下文比较法等讨论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浸”字运用的巧妙、用词的准确。

三、抓训练评价

《学记》中早就提出“长善救失”的教学观点,“长善救失”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这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恰到好处。

常规的语文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就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而进行。这样的评价,对其他同学的启迪不是太大。我认为,课堂训练的评价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更要体现整体性与指导性。

所谓针对性,指教师的评价要针对单个学生的回答作一定的评价,该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完整等。通过教师评价,该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哪里还需要改进?哪里值得学习?教师的评价,要对学生个体有一定的指导与点拨作用。

  • 下一篇:低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例(3篇)
    上一篇:校园安全智慧管理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校园安全智慧管理范例(3篇)

      校园安全智慧管理范文“十二五”时期,以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推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服务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和省数字校园示范项目建设的核心,学校在信..

      daniel 0 2025-08-12 14:56:20

    2. 羽毛球教学计划范例(3篇)

      羽毛球教学计划范文摘要如今,羽毛球运动逐渐普及,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相继有很多高校将羽毛球设置成为教学课程之一,并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高校的羽毛球课程能够为大学生提..

      daniel 0 2025-08-12 14:55:45

    3. 建筑工程经济总结范例(3篇)

      建筑工程经济总结范文【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发展离不开对工程项..

      daniel 0 2025-08-12 14:54:43

    4. 课堂数学思维训练范例(3篇)

      课堂数学思维训练范文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中,我们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

      daniel 0 2025-08-12 14:53:57

    5.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范例(3篇)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范文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应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出发。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它来自于客观物理事实,是客观物理现象的本质属..

      daniel 1 2025-08-11 14:55:58

    6. 文化旅游节宣传方案范例(3篇)

      文化旅游节宣传方案范文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及时调整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全体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属..

      daniel 1 2025-08-11 14:55:19

    7. 护理基础学重点知识范例(3篇)

      护理基础学重点知识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理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

      daniel 1 2025-08-11 14:54:37

    8. 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范例(3篇)

      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篇1首先,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如词汇、语汇、优美文段及文章等。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词汇量增加了,他的智商往往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大..

      daniel 1 2025-08-11 14:53:56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8-12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