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核心理论(6篇)

daniel 0 2024-12-07

量子力学核心理论篇1

以CSSCI中2006-2010年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相关论文为数据源,以利用普赖斯定律所确定的核心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展现。根据子网类型,探索出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主要存在4种合作模式,即单点型、双核型、发展型和完备型,以期为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合作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CSSCI社会网络合作模式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不同学科的学者相互合作来完成,合作研究日益成为影响科学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故由此催生了学术界对合作现象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也称电子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4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中心计划署以及美国国家航天航空事务委员会联合发起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igitallibrariesinitiative,简称DLI),随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数字图书馆迅速成为图书情报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事业起步相对较晚,文化部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倡导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数字图书馆研究是国内图书情报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热门话题[1-2],因此,本文以数字图书馆合作研究文献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作者合作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2.1数据来源

以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检索策略为篇名中包含“数字图书馆”和中图类号“G250.76”下的文献,检索时间段为2006-2010年,共检出文献1087篇。剔除无作者文献和会议通知等非研究性文献2篇,共获得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相关文献1085篇。

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研究论文数量的变化,统计文献数量并绘制相应的增长曲线,对于评价该领域所处阶段,预测其发展态势起着重要的作用。2006-2010年,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如图所示:

由图1可知,2006-2010年,除了2007年略有下降外,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论文数量基本呈平稳发展状态。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不再是泛泛地探讨,而是逐渐深入到各个具体的方面,如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问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在经历了“概念期”后正逐渐走向“务实期”。

2.2研究对象

由于发文量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核心作者则是特定学科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因此,本文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核心作者为研究对象。

普赖斯在1969年出版的《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指出: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数量,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这就是普赖斯定律,可表示为:,其中:表示撰写篇论文的作者数,为该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为全部作者的总数[3]。因此,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现有的1904位作者中,前44位应为高产作者,同时,按照普赖斯的理论,数为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下限计算公式为:,其中为最高产作者所发的论文数。根据统计结果得知,=23,因此核心作者发文量应为4篇及以上。综上所述,选择发文量为4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67位。去掉4位独著作者,得出符合条件的合作作者63位,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2.3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是对社会网络中各种关系结构及属性加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4]。该方法已被证实可以应用于作者合作关系分析及网络机构阐释[5]。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研究人员合作发文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合作的紧密程度、合作模式及主要合作团队。本文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对作者合作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3.1总体合作分析

在合作研究中通常使用两个指标即合作率(collaborationrate,CR)和合作度(collaborationlevel,CL)衡量总体合作情况。合作率是指作者人数大于等于2的论文在全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合作度是指所有论文的平均作者合作度,即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统计发现,在1085篇论文中,合著完成的有536篇,所有论文共涉及作者1904人次。因此,数字图书馆领域作者的合作率和合作度分别为49.40%和1.75。所有相关文献作者人数的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1085篇相关文献中,独著论文最多,占总数的50.60%;合著论文次之,占总数的49.40%。可见,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整体合作程度相对较高。在合著论文中,尤以2位、3位、4位作者合著论文较多,占合著论文总数的96.64%。

3.2整体网络分析

整体网络(wholenetwork)是指网络中所有行动者之间全部联结所构成的集合。对于整体网络而言,网络密度(density)则是体现网络特性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网络中所有行动者之间实际联结的数目与可能存在的最大联结数目的比值,比值越大,网络的联结密度则越大,即网络的连通性就越好。本次研究中,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的密度为0.0381。可见,网络节点间的关系较为稀疏,网络的连通性不够好,网络整体结构较为松散。这种相对过于稀疏的网络对于科研合作的开展以及信息的自由流动是极为不利的。

综上所述,合作度测量的是某领域作者的合作情况,而网络密度测量的是作者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作者合作度相对较高而网络密度却过于稀疏,这充分说明了在合作网络中存在的小团体相对较多,团体内部合作较多,而各团体间交流却较少。

利用自编的VBA程序,构建表1中的63位核心作者的合作矩阵,将生成的矩阵导入Ucinet[7],继而利用可视化工具NetDraw绘制合作网络图,如图3所示。

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的大小代表不同的度(degree),即与该节点直接连接的节点数,节点越大,说明该作者在网络中越处于中心地位;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不同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发文的情况,连线越粗,表明合作的机会越多。从图3可以看出,该合作网络是由63位核心作者单独发文或共同发文而形成的多个子网。结合相关成果[4,6]对合作模式的探索,根据子网类型,本文将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作者合作模式分为4种,即单点型、双核型、发展型和完备型。

4.1单点型模式

单点型模式即单点型子网,这是因为与这些核心作者合作发表文章的其他作者不是核心作者,没有保留在分析样本中,因此这部分核心作者在网络中表现为单个的孤立点。由图3可知,左上方所显示的17个作者在整个网络中表现为一个个的孤立点,与其他作者并没有形成合作关系,这些作者所形成的合作模式即为单点型模式。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科研过程中作者研究兴趣或方法等存在差异,正在探索寻找或没有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目标的合作伙伴;即使研究方向相同,由于地理位置的差距,也阻碍了这种潜在合作关系的形成。显然,这种模式对于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

4.2双核型模式

双核型模式即双点型子网,是指仅有两个作者合作发文所形成的子网络。在图3中,有14名作者两两合作形成了7个双核型子网,如朱庆华与张银犬、吕娜与余锦凤等。这种合作模式主要表现在同一高校或科研单位的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作者群就某一学术问题展开实时实地的交流与讨论,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但这种合作模式并没有将产学研结合考虑来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取长补短,忽略了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以及跨校、跨单位、跨地域的合作。同时,这种合作关系可能会随着学生学业的完成而中断,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4.3发展型模式

发展型模式即非完全子网,是指在有n个节点的子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并非都有直接连接的图。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网络中存在多个行动者,每个行动者所拥有的权力并非相等。该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①在单个子网中,没有任何一个行动者拥有绝对的支配控制权力,行动者之间彼此需要通过资源的共享才能达到其共同目标;②在单个子网中,某个或某几个核心行动者连接着网络中各个分散的节点,维持着网络的整体结构;③在多个子网中,某个或某几个核心行动者起着连接子网内部各分散点或各分离子网的作用,发挥着广义上桥连接的功能,维持着整个网络的完整性。

图3中存在3个子网属于发展型模式,即分别为以张晓林、毕强、董慧为核心的子网络。这些学者在网络中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和较强的信息控制能力,如果他们从网络中撤出,整个网络会变成一盘散沙,严重地影响到整体网络的完整性,影响到信息在子网中的传播,这对科学研究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在子网中,并不是每个行动者之间都有过直接的合作关系,行动者可以通过核心作者寻求可能的合作伙伴,这就为潜在合作提供了一种可能,更有利于完备子网,促进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

4.4完备型模式

完备型模式即完全子网,是指在有n个节点的子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直接连接的图。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由于行动者彼此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会因为某个行动者对资源加以控制而影响信息在子网中的流动与共享,资源的流通效率明显得到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突破了信息孤岛所带来的局限。此模式的理想化状态为网络中所存在的每个行动者拥有均等的权力,行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呈现均衡性,不存在权力的制衡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合作网络很难达到这种完美的状态,大部分子网都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图3中,以刘玉照为中心,由其学生刘建准、岳修志3位所构成的子网便是完备型模式的最理想化状态,但由于该合作子网是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合作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之后3年便再没有合作。

结论

鉴于近年来数字图书馆仍是图书情报领域热门的研究主题,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进一步分析了各模式的主要特点,得出以下结论:

・2006――2010年国内发表相关论文1085篇,论文数量除2007年略有下降外,5年期间基本平稳。国内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更加务实,逐渐深入到各个具体的方面,充分表明我国数字图书馆在经历了“概念期”后正逐渐走向“务实期”。

量子力学核心理论篇2

什么是多尺度模型

20世纪70年代,瓦谢尔从理论上提出,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以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结合的方式描述化学过程,后来被称为“多尺度模型”。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实,多尺度模型就是我们常用的MM/QM模型。我们知道,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共同构成。我们在做分子模拟时,分子力学(MM)算起来比较快,但只能处理到原子、基团这个层面,而量子力学(QM)虽然考虑到了电子和原子核,但计算起来相当复杂。

三位科学家的开创性,在于打开了“势不两立”的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之间的一扇窗,将两者结合起来。如今,当科学家在模拟分子反应的过程时,他们会在必要时借助计算机的力量。化学反应系统核心的计算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在远离反应核心区域的地方,模型计算则基于经典物理学,在最外的几层,原子和分子甚至混合在一起,形成同质的物体。通过这些理论简化,我们可以对大型的化学系统进行模拟计算。

多尺度模型的应用与前景

“分而治之”描述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一个微观过程,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极为迅速,我们肉眼难以快速捕捉到。比如,生命体中的核糖从无规则的多肽链发展到稳定的蛋白质结构所用时间为微秒级。如果扫描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将是天文数字。

因此,传统上用实验手段描述出反应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量子力学的描述小而精,分子力学的描述宽泛但精度不高。如果都用高精度的方法来描述化学过程,计算将难以进行。所以,多尺度组合的方法便成了研究者最好的选择,这与中国古代“分而治之”的哲学思想类似。

掀起科学研究新篇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三位科学家基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以及混合量子—经典力学提出的理论模型对化学的定量化研究、化学理论研究以及实验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和酶的催化反应机理,发展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复杂化学体系的运动规律等。

同时,该模型还被应用于计算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物理学与应用数学,是典型的跨学科成果。这一模型的提出与应用,对化学学科的推进、化学与生物学科交叉发展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研究前景可观

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但自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科研实力的增强,这一领域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例如,2012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方维海带领的课题组便采用高精度的量子化学计算对萤火虫发光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提出了渐进可逆电荷转移引发荧光的新理论,首次在电子态的水平阐明了萤火虫生物发光的化学起源。

此外,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废气净化及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中,并将用于优化汽车催化剂、药物和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中。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的运动。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化学等相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敬瑞玲)

试一试

1.我们知道,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的运动。那么你所了解的牛顿运动定律有哪些呢?

2.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氢原子呈什么电性?为什么?

(3)画出Na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Fe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量子力学核心理论篇3

关键词:竞技体育;核心力量;训练;武术套路;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3-0071-05

武术套路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高、难、美、新、稳”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总趋势。武术套路的动作形式主要以腰部为枢纽来协调和支配四肢运动。武术谚语讲“练武不练腰,终究艺不高”充分说明了腰部对整个武术的重要作用。作为传统项目的武术所认为的“腰部训练理论”,与现代的核心力量训练在功能上应该是相通的。武术套路传统的力量训练是经过数代人上百年实践、提炼出的训练方法精华,其成就了我国武术的辉煌。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几年在运动训练中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法,是在人体运动链、本体感觉训练、神经肌肉系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对力量训练理念的深入认识和再认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所认可。那么,核心力量训练能否取代传统的力量训练呢?答案是否定的。韩春远等认为,核心力量训练是传统力量训练的有益补充,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和方法[1]。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No.32013现代核心力量训练早期应用于医疗康复训练中的力量训练[1],1992年,PANJABI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2]。2006年,KIBLER首次在竞技体育训练领域引入人体运动链中核心稳定性的概念[3]。近几年,我国体育界在竞技体育中进行深入研究,是竞技体育训练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黎涌明、陈小平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是在人体链中通过核心部位建立稳定支点,维持身体静态、动态姿态和肢体力量的传导创造条件[4]。CORDO[5]和ZATTARA[6]研究证明,维持身体的稳定性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条件[7]。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对人体核心区域大肌群、小肌群和深层肌群进行的躯干平衡、稳定、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速度、协调、灵敏等运动素质的基础保障[8]。

核心力量训练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维持身体躯干核心稳定性,更多是为专项力量提供稳定支撑,作为支点为动量的传导奠定基础[1]。传统的力量训练有负重抗阻、对抗性、克服弹性物体、克服外部环境阻力、克服自身体重等7种主要训练手段[9],为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其对于提高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有显著的效果,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对于提高核心部位深层肌和小肌群力量难以实现,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姿势处于不断变动甚至是失衡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的力量作用条件,使我们在稳定支撑状态下培养的力量难以最好地发挥[10]。相对于传统腰腹肌训练而言,核心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运用平衡盘、瑞士球、悬吊带等辅助器械,在运动方向上重视两维和三维运动,加强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系统的支配能力,补充了传统腰腹肌力量训练中没有被重视的小肌群肌肉力量的训练。将二者结合,可能会使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起到1加1大于二的目的。因此本研究拟将两种训练的方法结合,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以探索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进一步拓宽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丰富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提供实证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实施传统力量训练和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借助中国知网、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平台,检索并阅读关于力量训练理论、力量训练方法和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理论的文献资料40余篇,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试验方法提供依据和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就传统力量训练、现代核心力量训练和武术套路力量训练等问题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通过对河北省武术队教练、高校武术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对武术套路训练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的可行性和训练内容、强度等问题进行论证。

1.2.3实验法

1.2.3.1实验对象河北省体育工作大队武术套路队一线队员18名,其中男子8名,女子10名;河北省体育工作大队武术套路队二线队员10名,其中男子5名,女子5名。28名研究对象(武术队长拳类项目全样本)中武英级运动员2人,一级运动员18人,二级运动员8人。测试对象包括2010年亚运会冠军、2011年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阚文聪和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赵杰、刘霞。

1.2.3.2实验设计实验前对所有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下的核心最大力量,按照测试数据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本研究采取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各组的纵向对比的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横向对比的实验研究设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1.2.4数理统计法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过程

实验组(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组):共12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为50分钟。实验组运动员在原有的传统腰腹肌训练的基础上实施以“核心力量”为理论指导的新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悬吊训练法、瑞士球训练法、平衡盘训练法,补充原来的传统腰腹肌训练方法。对照组(传统腰腹肌训练方法组):共12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为50分钟。传统腰腹肌训练方法为河北省体育工作大队武术套路对原有训练计划中的腰腹肌训练方法,如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侧起、背起、悬垂举腿等。

2.5.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鹤立测试指标的组间差异性比较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平衡鹤立测试指标进行差值比较,结果显示(表6):实验组和对照组平衡鹤立测试指标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分析其结果如下:人体的平衡受三方面的力学因素影响:支撑面积、重心高度、体重。鹤立平衡属于下支撑平衡,平衡盘为不稳定的支撑面,运动员要想站在平衡盘上保持平衡,平衡的关键就在于运动员重心必须稳定在重力的作用线上,为下肢平衡创造稳定条件。而人体的重心在人体的核心区域内,因此,人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又成为控制人体重心的关键所在。人体核心稳定性可以用Panjabi在1992年提出的“三亚系模型”理论来解释:核心稳定性就是神经系统、关节和脊柱韧带、肌肉系统相互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保证脊柱的中立区域在一定的生理范围之内。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力量训练够很好地刺激控制系统,调控被动系统参与到运动当中,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改善运动员的本体感受功能。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提高了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为上下肢的力量传递提供稳定的平台,从而提高了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配对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伸肌、屈肌峰矩和伸肌、屈肌功率较实验前都有显著性提高,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的训练手段均对核心力量和核心爆发力的增长效果显著,即传统的训练方法与现代核心训练方法均能对核心力量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

3.1.2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屈、伸肌峰矩和屈、伸肌功率的前后变化差值进行比较,即对增加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伸肌、屈肌峰矩和伸肌功率上实验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

3.1.3平衡盘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核心稳定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好的帮助,同时为肢体的发力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3.2建议

3.2.1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但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核心力量训练是在身体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静力性或动力性力量训练,其强调神经对多块肌肉的支配和控制,兼顾核心部位的深层肌群和小肌群训练,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稳定状态下发展力量的不足。建议武术套路运动员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入现代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增强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的平衡能力和核心部位肌肉协调性,对快速、协调完成武术技术动作、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运动效率均有现实的训练意义。

3.2.2如何将现代核心力量训练融入传统力量训练中,使之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是一个有待量化和实践论证的课题,本研究仅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核心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结合的实验论证,但对于它们之间如何结合,建议有关同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今后武术科学化训练提供新的训练理论和实际参考依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优化训练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春远,王卫星,成波锦,等.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17-120.

[2]ManoharM.Thestabilizingsystemofthespine,PartI.function,dysfunction,adaptation,andenhancement[J].Spine,1992,5(4):383-389.

[3]BenKiblerW,PressJ,SciasciaA.Theroleofcorestabilityinathleticfunction[J].Spine,2006(36):189-198.

[4]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19-29.

[5]CordoPJ,NashnerLM.propertiesofposturaladjustmentsassociatedwithrapidarmmovements[J].Neurophysiology,1982(47):287-398.

[6]ZATTARA,BOUISSETS.Posture-kineticorganizationduringtheearlyphaseofvoluntaryupperlimbmovement,1:normalsubjects[J].NeurosurgeryPsychiatry,1988(51):956-965.

[7]于红妍.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的特征及其对技术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8]PaulJ.Goodman,Ms,Cscs.The“Core”oftheWorkoutShouldBeontheBall[J].Nava’sPerformanceTrainingJourna1,2003,2(5):9-25.

[9]裴春燕,蒋琴华,王均铭.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理论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6):221.

[10]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07-108.

[11]刘爱杰,李少丹.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4):4-6

[12]张蕊.核心力量训练的理性阐释——科学化训练新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8).

[13]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09-511

[14]向新建,杨峰.浅析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J].内江科技,2007(8):79-81

[15]程会娜.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测试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3):74-78.

[16]张成.对男子100米短跑运动员实施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实验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7]李文霞,吕洪.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手段与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9(5):128-129.

[18]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15-322.

量子力学核心理论篇4

关键词:核电站爆炸;锆水反应;水裂变;裂变温度;离心力

中图分类号:0571.43文献标识码:A

日本核电站氢气爆炸一年多了,而核电站氢气爆炸的氢气来源至今说法不一,有必要对氢气的来源进行探讨。有人说氢气是锆水反应生成的,这只是一种推测可信度较差,因为核燃料包壳不是锆金属而是锆锡合金,锆锡合金与水不能反应生成氢气,用水裂变这一新学说、新理论、新观点去解释氢气的生成较为合理。美科学家在研究煤清洁燃烧的过程中也感性地认识到水在超高温条件下能裂变生成氢气。水在超高温条件下分子内的氢、氧原子急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向心力时,氢、氧原子间的氢键自然断裂,氢、氧原子失去了氢键的制约就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1日本核电站安全防护系统装置及爆炸原因

1.1日本核电站有多层防护系统,第一层防护罩是核燃料锆锡合金外壳,用来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世隔绝。第二层防护罩是压力容器,把堆芯放入压力容器中。第三层防护罩是15厘米厚的不锈钢板外加一米厚的水泥建成的安全壳,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抗高压、抗辐射的外壳,核反应堆的所有硬件都装置其中。第四层防护罩是厂房,是用钢筋支架外加水泥建成。

1.2核电站爆炸,是由于地震反应堆自动停止运行供电系统出现障碍冷却系统和应急冷却系统失灵余热无法排出堆芯温度增高水温升高产生蒸汽、使压力容器里的压力增大。而衰变热继续放出,导致蒸气继续放出使压力容器内的压力再升高,其高压气体外泄到安全壳内,使安全壳里的压力升高到超过设计压力的1.5倍以上。而安全壳内的压力仍继续升高,使安全壳里的氢等气体从泄压安全阀的气体通道排入厂房。由于厂房中氢气的相对浓度达到了爆炸浓度,在遇到明火后发生了爆炸。

2核电站氢气爆炸,其氢气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核电站氢气爆炸,其氢气的来源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核燃料包壳锆在高温下与水发生锆水反应生成氢气,也有人说锆和水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等等。

2.1锆在高温下与水发生锆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只是推测。资料表明,锆的熔点1852℃,锆在加热时能大量地吸收氧、氢等气体,在高温时能与溶入的氧气、氢气直接化合等。却没有锆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资料支持,所以说锆在高温下与水发生锆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只是一种推测,缺乏实验室资料支持可信度较差。

2.2有人说锆和水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二氧化锆与锆的理化性能不同。二氧化锆的熔点更高达2700度以上,不溶于水、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若在高温下锆水反应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在锆的表面形成了致密的二氧化锆膜,保护了内部的锆不再与水发生反应其反应就此停止,所生成的氢气是很有限的,其氢气混合蒸气漏入安全壳加以稀释,再进入厂房再加稀释,其氢气浓度就达不到氢气的爆炸浓度。核电站就不会发生爆炸。所以说这种说法更不能成立。

2.3核燃料包壳是锆锡合金不是锆。在锆中加入适量的锡就成了锆锡合金,而锆的理化性能也就随之大变,其硬度和耐蚀性等均有极大地提高,在高温下不能与酸碱反应,更不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为什么却有人不顾事实真相硬说成核燃料包壳是锆呢?是因为核电站爆炸是氢气爆炸,氢气是从哪里来的总要有个说法吧,作者为了给公众一个说法,就苦费心机地想出了锆水反应生成氢气的理论。所以就必须把核燃料包壳锆锡合金善意地笔误成锆,利用这一字之误就把两种理化性能完全不同的稀有金属混淆起来,这样才能使人相信锆水反应生成氢气的理论,这是作者善意地欺骗也是无奈之举。其实这恰恰证实了核电站爆炸的氢气与锆水反应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核燃料包壳是锆锡合金不是锆。

2.4把核燃料包壳锆锡合金笔误成锆,这种笔误极为明显人人皆知。但又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质疑呢?因为你要提出质疑你就必须首先阐明氢气的来源途径,若提不出氢气新的来源你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明知是错误的说法也没有人提出反对。再者对新理论的提出总是思前顾后,没有足够的事实足够的把握,谁也不敢提出氢气生成的新理论,所以就让那种锆水反应生成氢气的错误结论迟迟得不到纠正。

2.5氢气是水裂变生成的

日本核电站氢气爆炸,是由于地震反应堆自动停止运行供电系统出现障碍冷却系统和应急冷却系统失灵余热无法排出堆芯温度增高水温升高产生蒸汽使压力容器的压力增大。而衰变热继续放出,导致蒸气继续生成使压力容器里的压力继续升高,使水蒸汽等气体外泄到安全壳,使安全壳里的压力升高再升高,其压力升高超过设计抗压能力的1.5倍以上。而安全壳内的压力仍继续升高,水蒸气的温度也随之继续升高,当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裂变温度(1000℃)时,作用在氢键上的离心力向心力,氢键自然断裂,水分子内的氢、氧原子失去氢键的制约,就变成另两种动能极高的单质—氢原子和氧原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极高动能的氢、氧原子必然放出大量热能变成稳定的氢、氧分子,从而使安全壳内的温度再度升高,水裂变快速进行生成大量的氢气和氧气。所以说核电站氢气爆炸的氢气是水裂变生成的。

2.6核电站氢气爆炸避免了一场更重大的灾难—核爆炸

如前1.2中所述:当安全壳内的压力极高时,安全壳内氢、氧等气体从泄压安全阀的气体通道排入厂房。如若氢等气体不能从泄压安全阀的气体通道排入厂房。必然安全壳内的压力继续升高水蒸气的温度也继续升高,当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裂变温度时,作用在氢键上的离心力向心力,氢键自然断裂,水分子内的氢、氧原子就变成大量的氢气和氧气,使安全壳内的压力再增高,当安全壳内的压力超过安全壳壁的抗压能力的极限时,必然引起安全壳壁的物理性爆破,爆破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引发安全壳内的氢气化学爆炸,继而引发压力容器及核反应堆的连锁爆炸—核爆炸,其后果远远超过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幸运的是安全壳内的气体从泄压安全阀的气体通道排入了厂房。降低了安全壳内的压力,才幸免了一场重大灾难。

量子力学核心理论篇5

1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形式

1)阶段性考试。当每个章节学习结束时,利用每个章节结束的最后一节课时间,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闭卷测试。测试结束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现场对学生答疑解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审阅测试答卷后,将答卷反馈给学生,充分保障学生对成绩评定情况的知情权,并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抓紧补正。

2)实验教学多站式考试。实验课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很好地煅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多站式实验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临床班授课主讲教师担任主考,设四个考点,每个考点设监考教师两名,负责考试过程及考场纪律;每个考点的考试项目满分为5分,总计20分:第一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站:721型分光光度计和离心机使用第三站:电泳仪使用电泳加样第四站:装柱,层析柱上样

3)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理论教学终结考试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旨在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考试的内容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各方面知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成绩评价

1)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研究所作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控制学习过程,使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吉林省精品课程的平台资源,建立生物化学师生交流QQ群、微信群,改变了只能在课堂上与教师见面、提问、交流的状况。利用多种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学生学习的评价,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更加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讲授。

2)学生互评。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和沟通协调能力,为今后的医患交流打好基础。利用理论或实验教学的空闲时间,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话题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的内容、过程和结论。讨论结束后,组内成员相互评分,讨论记录和评分形成文字性材料交给授课教师。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分值设置学生的结课评价成绩由阶段性考试成绩(占20%)、实验教学多站式考试成绩(占20%)和理论教学期末考试(占60%)组成,形成性评价和学生互评不计入结课考核成绩。

2考核体系改革的效果与体会

形成性考核体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紧张感加强,学习态度端正,兴趣增强,能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各种资源对课堂上的知识及时消化,随时进行复习,灵活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对理论和实验技能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形成性考核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多项能力阶段性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多站式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互评的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师生的沟通平台使学生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形成性考核体系同时也激发着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质疑与思考,训练了科研思维及批判意识。形成性考核体系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性考核体系给教师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在考核体系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反复论证,不断地摸索、创新、查漏补缺,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形成性考核体系促进教师自身成长与以往的考核模式相比,阶段性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增强责任心的前提下,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来满足配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3讨论

量子力学核心理论篇6

【关键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思考

近年来,县委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任务常抓不懈,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各级班子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理论武装为根本,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学习理论与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增强了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坚持学习理论与学习各种新知识相结合,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了决策能力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水平。健全和完善了理论学习考试考核、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带头讲学、干部脱产学习和在职自学制度,激发了各级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快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步伐。

(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坚持把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作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的核心环节来抓。各级党组织普遍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组织议事规则,规范完善了议事程序。班子“一把手”带头讲法治、讲纪律、讲配合、讲合力,争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带头维护班子团结;班子其他成员也能找准自身位置,履行自己的职责,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了上下一心的工作格局。

(三)以作风建设为关键,密切党群干部关系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紧紧围绕落实“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作风建设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展开。县级干部带头到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深入开展“一帮一”活动,县直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关党员与贫困户、贫困党员结对帮扶,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

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的标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个别单位对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个别领导班子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虚工作、软任务,抓不抓无所谓,没有摆到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会议文件强调的多,认真分析研究的少,重形式不重实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软化。二是理论学习机制还不够健全。干部理论培训机制对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情况缺乏定性、定量的规定和标准,理论学习效果难以量化把握。特别是干部考核过程中,缺少理论学习情况考核内容,出现了理论学习和干部提拔使用相脱节的现象。三是思想政治建设缺乏有效手段。一些领导班子没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规律,手段陈旧单一,工作没有特色,思想政治建设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四是思想中政治建设考评机制不够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具体可量化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标准,导致在对领导班子届中、届末及年终考核时,往往对经济工作考核多,对思想政治建设考核少,致使部分领导干部重视经济建设而轻视思想政治建设。

三、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目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今后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效来促进和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和衡量思想政治建设水平。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

要切实抓好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能力。针对当前干部多头管理,领导干部忙于应付的现状,着眼长远,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规划,使领导干部学有精力,学有抓手,学有方向。针对当前培训渠道狭窄,内容单一,学习效果不佳的实际,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放开视野,拓宽路子,整合资源,建立分层分类教育培训新模式,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针对当前理论学习管理不严,考核不力,领导干部缺乏压力的现状,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学,定期述学和政治理论考学等制度,激发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健全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为契机,制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标准。树立目标导向,建立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素质观,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用人导向,把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标准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防止重才轻德现象,切实把好思想素质关;树立能力导向,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科学界定不同层次的能力标准,从思想政治素质层面进行定性定量,在政治品格、大局观念、创新思维、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心理素质、团队协调等方面细化评价要素,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向上,努力工作,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改进工作作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求真务实,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从精简会议、文件、简报等方面下功夫;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谋发展、干实事、抓落实;坚持群众公认,通过“开门评议”等形式,切实让群众参与考察和评判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坚持服务群众,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结对群众和下访制度等途径,探索领导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

  • 下一篇:立体早教法(6篇)
    上一篇:老人跌倒的护理措施(6篇)
    相关文章
    1.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0 2025-01-01 14:27:00

    2.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整理6篇)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这次暑期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户外探险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在科学实验中,..

      daniel 0 2025-01-01 05:19:00

    3.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整理6篇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篇1今天,我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烘焙。早上,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面粉、鸡蛋和糖,我们要一起做小饼干。回到家,我洗干净手,穿上了小围裙,准备开始烘焙。妈..

      daniel 0 2025-01-01 03:02:00

    4.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对于老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沟通,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送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根据个人喜好因人而异)。二、在维护老客户的同时要不断从开发新..

      daniel 0 2024-12-29 16:46:47

    5.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物业管理方面(一)积极做好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

      daniel 0 2024-12-29 05:19:00

    6.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

      daniel 0 2024-12-29 03:02:00

    7.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梦想,有些却是异想天开的梦想。刚读完《卜卜猫》这本书,就让我感觉特别有意思。讲述的是三个小男孩的..

      daniel 0 2024-12-27 21:18:00

    8.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带路人》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我读了以后十分感动。它记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作者要回家,半路上遇上了一场骤雨。作者把一个人撞了一下,那个人..

      daniel 0 2024-12-27 19:01:00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12-07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