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古诗(6篇)

daniel 0 2024-12-18

小儿垂钓古诗篇1

[摘要]教学《池上》《小儿垂钓》时体验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传达的蕴藉、清新之美,是教学的重难点。只要循着童真情趣,从儿童的视角入手,行走在儿童的世界里,就能将儿童的心探个究竟,也能让儿童对文本理解得更透彻。

[关键词]小儿情趣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7-073

《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被安排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并合并为一课。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小儿生活中的小事,诗人着力捕捉小儿瞬间的动作、心情,并通过富有张力的细节描写,准确地勾勒出生动烂漫的小儿采莲图、垂钓图。体验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传达的蕴藉、清新之美,是我在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要走进古诗中的小儿,就要揣摩其动作、情绪,还原童真,重温童趣。

一、还原生活,走进小儿的世界

《池上》《垂钓》两首古诗可爱清雅,是为数不多的童趣盎然的诗作,在古诗海洋中熠熠闪光。但对现代的孩子而言,诗中所描绘的采莲、钓鱼的情境,因为接触较少,缺乏生活经验,因而在情感体验方面会有困难。为此,我从学情入手,先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况,而后抓住文中的浮萍、撑小艇,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在阅读中进行个性感知。

师:说说古诗中你了解的和不了解的词语。

生1:我知道浮萍是一种水里的植物。

生2:我没见过。

师:(出示卡片)这就是浮萍。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它在水里长的,所以是三点水,也是一种草,所以还有个“草”字头。

生4:继续交流:撑小艇就是划艇。

师:“撑”和“划”能够互换吗?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试一下,拿一支铅笔当做竹竿,左右两只手一起用力,把竹竿撑到底部,想想你有什么感觉?(非常沉重,需要使劲才行)

师:我们来看插图。这个小船要撑起来走,是要花费大力气的。你来读读这句话“小娃撑小船”,看怎样才能读出感觉来。

生:小娃/撑/小船(读得较平淡)。

师:这个小船好不好撑?

(学生再读,将“撑”字读重音,脸上有一种憋着劲的表情)

师:读得真好。想象一下,小娃撑着小船,他会怎么表现?

生:脸会憋得通红。

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了“撑”字,将其作为重点,表现出小儿力不从心的那种沉重感,这样就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将小娃那种可爱天真表现出来。

二、品词析句,感悟小儿的特点

语文阅读讲究因文见义,因义明文。这两首古诗同样都是写小儿,但诗人的视角不同,两小儿的性格也自然有所不同。这就为学生了解两小儿提供了契机。我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寻语文背后的童真世界。

师:这两首古诗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生:《池上》是小娃,《小儿垂钓》是蓬头稚子。

师:哪个词句能说明这两小儿的特点?

生:“偷采白莲回”这句让我觉得小儿特别淘气。

学生接着抓住“蓬头”感知《小儿垂钓》中小儿头也不梳的淘气,而“侧坐莓苔草映身”则表现出小儿天真可爱的样子,他生怕鱼儿被吓跑了,想坐在草丛茂盛的地方将自己遮挡起来。也有学生从“路人借问遥招手”的“遥招手”感受到,小儿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怕鱼儿被惊走了,但又想帮助路人就招手示意让路人轻轻过来,小声告诉对方该怎么走。

通过两个小儿的形象解读和差异对比,学生将古诗中的文字与人物形象建立了关系,使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了立在头脑中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三、多元促学,尊重“小儿”个性解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唤醒、激荡、同构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都会在文本的融合之下,积极投入其中,实现语言与意境的同构共生。学生对两小儿的形象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我便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演绎,使其走进诗境,将诗意表现出来。我先播放视频,然后说:“古代的诗歌是拿来吟唱的。大家看看这里是怎么演绎古诗的,然后讨论用哪种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并根据对两小儿的形象的理解,提出要运用哑剧的形式来表现《小儿垂钓》;而《池上》则采用表演唱的形式,让人感受到小儿“偷采白莲”的那种快乐和童趣。

小儿垂钓古诗篇2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古诗的一种教学方式。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将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既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强调学生对于古文词汇以及语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严重忽视了对小学生世纪预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挫伤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语言教学应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而有必要将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古诗的寓意。

2.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2.1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古诗题目

小学阶段的古诗内容短小经验,而题目通常具有高度的概括作用,能够起到统领全诗的作用。因此,在对小学语文古诗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应该先从解读古诗的题目入手,具体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各年级以及古诗题目的难易程度有区别的进行选择。

例如,在讲解“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好“垂”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可能是古诗中的哪个字,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就是古诗题目中的一个字。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学生发完言之后,教师可以先简单的介绍“垂”这一字其实是东西的一头向下的姿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寻找图中哪些东西是“垂”这的?孩子们发现杨柳是垂着得,那可以成为“垂柳”。接着教师将向下低,引导学生说这是“垂头”,而图中小孩钓鱼的线垂在水面上,那么他是在“垂钓”。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儿垂钓”的理解。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题目的意思就是小孩在钓鱼。在解读这一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解”字引入,结合插图让学生明白题目的真正含义。

2.2阐明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对于语言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多去“接触”,而文化教养最为直接的方法则是“熏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古诗的含义除了十分诗词七分读之外,还应该教给学生解读古诗的具体方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先让学生朗读全诗,在此基础上划出诗中不理解的字或者词,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以及评议,先是对整首诗的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再对全诗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搜集个别学生或者学习小组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看课后的注释、看插图等多种方法解决疑惑,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之后进行统一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诗。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学生可能在讨论时可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解读:诗句的表层信息是说羌笛何必吹着哀怨的《折杨柳》曲调,玉门关外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而“杨柳”具体是指《折杨柳》这一歌曲的名称。“春风”则是指大自然中的风。但是这两句诗的深层信息在于“杨柳”又比喻边塞将士的离愁,“春风”比喻君恩。所以,在这两句诗中,“杨柳”既是《折杨柳》这一歌曲名,又比喻离愁;“春风”既是指大自然中的风,又比喻“君恩”。既有基本义,又有比喻义,传递的信息是多层的。在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这首诗。

2.3引导学生正确的品味诗情

古诗的灵魂在于“诗情画意”,因此,在学习及诵读古诗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去想象古诗文所描绘的场景。在想象之中,古诗将会变成一副更加情趣化的水墨画或是一首奔放或是婉转的乐曲,一个意境悠远的场景……而品味古诗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小学生大胆的想象或者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渲染古诗所描绘的场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借助想象等多种方式对诗文进行再次创作等。

例如,在讲解“使至塞上”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对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画成一幅画,将自己的体会将给其他同学听,认真去感悟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3.结语

小儿垂钓古诗篇3

瓷罐呈椭圆形,俗称冬瓜罐。高27厘米,口径8.9厘米,盖已缺失。罐正面勾绘出一幅大户人家的庭院小景:几块嶙峋的太湖石堆砌成一座淡青色的假山,假山旁植有数株红槿与绿柳,清风袭来,红槿送香绿柳轻舞。在红槿与绿柳的簇拥下,露出朱梁青瓦的一座小亭。小亭下是一片莲塘,只见近处或卷或舒的荷叶在水面连成一抹凝碧,而那几朵或含苞带怯或怒放迎人的芙蓉则像是镶嵌在绿玉上的红宝石一般夺目。远处一对鸳鸯正自在地游动,天空中燕子盘旋依回。就在这一派闲适的气氛中,画师描绘了亭子中的两位小姐与一位丫鬟。一位小姐头梳高髻,身着蓝衫橙裙,靠着亭子的立柱,手中持一根鱼竿探向莲塘,只见她屏息凝神一动不动地正在等待鱼儿上钩。另一位小姐则头梳双髻身着红衫,斜斜地倚靠在亭边的栏杆上,手持一根鱼竿垂向水面,看她意态悠闲的样子似乎已经成竹在胸了。站在最后的是一位头梳双髻身着绿衫紫裙的丫鬟,只见她手持一柄团扇正专注地观望着两位小姐,也许是在猜想谁能先钓上鱼来(图1)。

瓷罐背面有题诗两句:“苏小楼头杨柳风,莲塘初动语芳丛。”并有款曰:“画于珠山之西轩,周图真写”(图2)。这两句诗乃是化用清乾隆时期江苏常州进士吴泰来的诗句而来,最早收录于当时杭州著名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一书中,原诗本是“苏小楼头杨柳风,小姑斗草语芳丛”。这头一句诗中的“苏小”既是南齐时的钱塘名妓“苏小小”,或因时人俱传苏小小才气不凡且又对爱情忠贞,因此,到唐代时她就已经成为了诗人词客笔下反复吟咏的绝代佳人。白居易《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一诗中云:“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一支生花妙笔、寥寥三五句间,白乐天就把苏小小活脱脱地塑造成了一个清纯烂漫折柳条为镯、卷柳叶为笛的可爱少女。自此,杨柳便成了苏小小的代名词,而“苏小楼”这本是只属于苏小小的私闺也渐渐地就成了妙龄女子闺阁的同名。至于这后一句诗中的“斗草”,本是古时颇为流行的一种游戏,清代失传,据现有文献所知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初时只是端午时为了让人们学习与识别药草而发明的,后来扩展到整个春日都可进行的一种游戏。斗法有“武斗”与“文斗”两种。所谓“武斗”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将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这种游戏是顽皮孩童们的最爱,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五)》中的“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一句,就描写了孩童们因为玩斗草游戏而毁了庭院的花草的故事。而所谓“文斗”则是要考较学识是否博杂、生活经验是否丰富了,其内容主要是对花草名。因为这一游戏不涉及激烈的身体运动,因此最适宜女子参加。历来诗文绘画中对女子“斗草”多有描绘,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宝玉生辰那天,香菱与官等四五个小丫鬟斗草的一段描写,“观音柳”对“罗汉松”、“君子竹”对“美人蕉”等等花样繁多很是有趣。在这件瓷器上,画工巧用吴泰来的诗句加以改化,不言“斗草”之戏,而是用“莲塘动”代指“垂钓”,很好地用诗词对应了画面中大家闺秀亭中垂钓、闲情雅致、笑语频闻的生活场景。

这件瓷罐是民国时期典型的嫁妆瓷,当时大凡像样一些的人家在嫁女时都愿意定做数对各种瓷瓶,瓶上或画些读书下棋、垂钓葬花之类的雅致故事,或描些麻姑献寿、福禄寿喜之类的吉祥图案,其寓意无非是平安富贵这些千古不变的心愿。此罐的画者周图真是活跃于清末民国时期江西景德镇的一位制瓷匠人,从现在所能见到的存世品看主要制作粉彩瓷器。虽然笔法粗疏并无高妙之处,但这件瓷罐所涉及到的仕女垂钓的题材却还是值得一说的。

小儿垂钓古诗篇4

【教学片断】

师:作者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词中有情,词中有景,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词中的美景。

师:你真是个懂得欣赏的人,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能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青翠色的西塞山,白色的鹭鸶自由地展翅高飞。

生:粉红的桃花,有些是含羞的花骨朵,有的已经张开两三片花瓣,还有的全开放了,就像一张张笑红的脸。枝条上还有吐绿的新芽,星星点点,充满生机。

生:清清的小河,小河中大而肥美的鳜鱼在嬉戏,不时激起白色的浪花。

……

师:这里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呀,怎能不令人陶醉?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景色。(相机板书:美丽如画景)

【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词句,通过想像,读出词中所描绘的景色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诵读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重新展现出来,学生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

师: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还有一颗会感受的心,你从词中还读出了什么呢?

生:读出了渔翁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是呀,在一个人的眼睛中景色的美丽一定和心情有关,此时渔翁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板书:轻松愉快心)。你听,作者一边垂钓一边还吟唱着歌呢――再次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

(学生练习吟唱,体会作者心情。)

师:此情此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人。

生:一个向往自由的人。

生: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师:能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垂钓,是多么悠闲自在呀(板书:悠闲自在人)!所以作者才高唱――(引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请同学们再次图文结合,用心地读读全诗。想像一下,刮着风,下着小雨,是谁不须归呢?他为什么不须归?

生:这里景色优美,鱼儿肥美,渔翁一心想钓鱼而忘了回家。

生:渔翁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这一点和风、细雨根本不会影响到他钓鱼,欣赏着美景,在雨中垂钓更有一番情趣,他不愿回家回家。

生:诗人喜欢西塞山前的美景,看到白鹭高飞,桃花盛开,碧波荡漾,渔翁垂钓,这美丽如画的景色令作者陶醉了而忘了回家。

生:诗人借渔翁来表现自己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他是留连忘返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教学案例中,我着力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学生不仅体会了“不须归”所蕴涵的作者对恬适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品味到了文人墨客高雅情趣,更是感悟了这种古典文学体裁的语言魅力。】

师:在这如画的世界里,一个人在斜风细雨中的垂钓,没有人打扰,可真是悠闲自在啊!读词读到这里,大家一定想知道作者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出示张志和的介绍。(略)

师: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你们觉得“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

生:不仅仅是回家,而是作者不想再回官场。

生:作者希望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而不愿再回到复杂的尘世生活中。

生:作者热爱自然,希望自己悠然徜徉于山水之间,而不愿再回官场的尔虞我诈中。

师:此时,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大家一定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配乐朗读)

【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作者对话,才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词人生平事迹,来解读词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词人的间接对话,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学生全面深刻地体会了诗词的意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充满灵性与智慧。】

【教学感受】

一、以美育美。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王国中,课堂应当别具一番情趣。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品读、想像,用“再现美的画面”“音乐渲染”等美的手段,呈现美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学生被美的经典诗词所吸引,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对学生鉴赏美、追求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儿垂钓古诗篇5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课题,整体感知全课古诗内容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古诗,创设适当的充满童趣的情境来整体感知新授古诗的教学内容,并随机导入下一教学环节。如教《古诗两首》,教者先出示《池上》《小儿垂钓》及《村居》三首学生己熟悉的、充满童趣的,并能反映这三首古诗(词)内容的图画来让学生猜诗名、读诗文、说诗意、问特点,来导入整体感知新授课《古诗两首》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将两首古诗分开来一首一首地整体感知。

二、感受童趣,粗读古诗篇章,了解掌握古诗大意

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粗读”,把诗读准、读通、读顺,让学生在适当的童趣情境中,了解掌握古诗大意,而不是将两首古诗分开来一首一首地了解掌握。如教《古诗两首》,教者就用学生自由读悟的方法来了解掌握全课古诗大意。

三、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

主要是通过“精读”来进入每首古诗的“内涵”,把诗中含着的诗意和写作特色弄明白,以此来分享童趣,欣赏品味。可用“先分后总”法,由每一首诗的诗意和特色的“部分”,再到两首诗的诗意和特色的“整体”来“欣赏品味”。如教《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时,教者就让学生读议:诗中写到了哪些人物?“隐者”“童子”各是什么样的人呢?然后,再让学生想悟互动交流(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指名同桌交流),最后生生、师生互扮贾岛、童子,进行摹拟式情境问答对话来理解“寓问于答”的写作特色。在教学第二首诗《所见》时,则采用了读诗句、想画面、议情景(动景、静景)、写诗意、说因果等方法来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特色。然后,再将两首诗连起来朗诵感悟,并说说学习后的收获,从而达到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的目的。

四、表达童趣,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新诗

这是课的第四部分,是“读写并重地营造古诗教学新的生长点,也是学写新诗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是要引导和激励学生在习得本课古诗创作特色、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新诗。一般来说,这些由学生自己即兴创作出来的诗,总体上讲比较粗糙,但它们只要经教师的指点、引导,学生稍作修改,便会成为像模像样的“诗作”了。如在《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教学中,教者是这样“点石成金”的:“像本课中这样每首只有4句、每句只有7个字或5个字的古诗,只要在1、2、4句的句尾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韵,就大致像古诗的样子了,也就可以说是写出了诗的韵味。会写诗的人就是诗人,‘诗人’的称号多么令人向往啊!同学们,你们也想试着学习仿写或创作诗吗?想做一做诗人的美梦吗?”

【例1】《学垂钓》

春光明媚花草香/微风轻拂柳条荡/小娃坐于池边草,悄然抛线钓鱼忙。——王宝俊

点评:你写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春景,还让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儿童。更了不起的是:你还做到了句式整齐,1、2、4句尾押韵:“香”“荡”“忙”的韵母中都有“ang”,写出了诗的韵味。但如果将“柳条”换成“绿丝”或“丝绦”这类的词语,柳树的景色和你垂钓的环境就更美了。另外,“小娃坐于”也可改为“咱娃独坐”(如果是你一个人的话)或“咱们坐于”(如果是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话)。

像这样的新诗教学,教师易教,学生也乐学。教者只作了如此这般的点拔,同学们兴致勃地写出了各自的“诗坯”,即刻便成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处女作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写诗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诗能力,弘扬了汉语教学的“诗教传统”。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生长童趣,推荐古诗经典,拓展延伸激励读写古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对全课的教学作一个终极性的总结,又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写诗作拓展延伸。如在《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教学中,教者是这样说的:

师:同学们写得都很好,课后大家把自己的诗作再改一改,誉写出来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互学,还可回家朗诵给家长听,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兴趣学写诗的同学,还可自愿组成“小诗社”。

小儿垂钓古诗篇6

友人深得垂钓之道,他早年钓于情场,结果钓来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做老婆,其后钓于官场,为自己钓来个副处的头衔,再后钓于商场,把自己钓成了百万富翁。如今友人总算归“道”,又钓于河塘边,成了钓鱼发烧友。至于发烧到什么程度,我也说不清,只知道他钓鱼而不吃鱼,之所以常去钓,在于“乐是风波钓是闲”。而我从不钓鱼,却是属猫的――爱吃鱼,在于“桃花流水鳜鱼肥”。因此,友人每次钓鱼归来,总忘不了送我几条,其目的想诱我上“钩”――做他的钓友。

下乡垂钓的路上,友人为了拉我“下水”,他一边驾车,一边对我灌输钓鱼的种种好处来――钓鱼既可休闲,又能锻炼,既可养生,又能保健,而且还高雅、时尚……友人说,每当他遇到苦恼或烦心事,就来河边把竿垂钓。有时候,只要临水一站,烦恼顿散,心如水洗,明静淡远,仿佛自己成了一名世外高人,名利只是人生曲副产品……说着说着,友人不禁吟出崔道融的那首《钓鱼》诗:“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我怕出意外,忙劝友人打住:“哥们儿,当心点儿,我可不想这么早就被阎王‘钓’去!”友人笑道:“胆小鬼,怕什么?黄泉路上,有我陪着你。再说,就算咱俩到了阎王府,人家阎王爷也不会收的。”我问他为什么?友人却奘而不答。我猜说,可能阎王嫌我们太年轻了?友人笑道:“阎王有那么仁慈吗?傻帽!”见我猜不出,友人说:“因为那天带咱俩去的几个小鬼没给阎王‘下食’。阎王发觉不对劲,当即派手下去查,结果查出是那几个小鬼吃私。阎王气得拍案而起,提起他的判官笔,就写了俩字:放生!”没想到,面对生死沉重的话题,友人居然说得如此轻松而风趣,这大概是得益于他近年垂钓的结果,我以为。

随后,友人又讲起一些外国的钓鱼逸事。前苏联领袖斯大林是个钓鱼迷,就在卫国战争期间,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他每天仍按时到郊外垂钓。消息传到德国,曾引起希特勒极大恐慌。两军还未开战,结果斯大林的“城下钓”,先赢得了一场“心理战”。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曾被誉为“钓鱼总统”,不仅有过单手执竿钓双鱼的美谈,还是位钓竿收藏家。他收藏的钓竿涵盖古今,遍及世界各地,达数百种之多,死后他的住处被改为钓竿博物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也是位钓鱼高手,曾创下4小时内钓鱼184公斤的钓坛记录,而他的钓友美国大文豪海明威更技商一筹,不仅钓起过458磅重的蓝旗鱼,还“钓”出一部世界名著《老人与海》来…一

驱车约莫一小时,我们来到一条僻静的小河边。一下车,友人就忙碌起来,看看水流,试试永温,观观风向。然后,他边示范边传授我钓鱼技巧――如何下食选窝,如何拴线调漂,如何抛钩扬竿,如何摘鱼挂饵等。而我却心不在焉,时而欣赏对岸的风景,时而关心流水的殷勤,时而眺望炊烟的升起,时而探听飞鸟的戏语。友人见状,便说:“你不要小看钓鱼,其实它是一门大学问。不光要掌握垂钓技巧,还要具备天气、季节、风向、水情、鱼情等诸多方面知识。”听友人吹得玄乎,我不屑发问:“难道钓鱼比读书、做官、经商还要有学问?”友人昕了,便说:“既然你这么想,那我就背几段钓鱼口诀给你听听:钓鱼钓鱼,心神专一;钓翁钓翁,莫钓南风。出钓看天,观水下竿,深水钓边,浅水钓渊。春钓浅滩,夏钓阴凉,秋钓坑潭,冬钓暖阳。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若要上鱼忙,避开大路旁;要想钓鱼多,靠近芦苇棵。水中连绵革,八成是鱼道,连草钓豁口,下钩鱼准有。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水上小鱼跳,大鱼已来到……”听后,我傻了眼,没想到钓鱼竟有那么多道道,友人真不愧为“钓协”理事。看来,我只有老实坐在书斋里,以笔为竿,用心去“钓”那些文字了。

这次野钓,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小城时,已是灯火辉煌。

一路上,友人仍不忘向我兜售他的“钓鱼哲学”,他说:“世间万种鱼饵,可谓千古一钓。钓者皆有日的,但目的各有不同。帝王钓江山,百姓钓太平,高士钓王侯,才子钓佳人,官员钓政绩,凡夫钓温饱,商人钓财富,穷人钓美梦……说得具体一点,阮籍钓狂狷,陶潜钓闲适,俞、钟钓知音,梁、祝钓爱情,包拯钓天下正气,海瑞钓一世清名,文天祥钓民族气节,林则徐钓英雄风骨……”

想想也是,既然人人皆钓,我又岂能置身钓外?这些年来,我努力读书,苦心作文,何尝不是在钓名钓利?尽管名是蜗角虚名,利是蝇头小剩。

不过,依照友人的说法,垂钓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食鱼而钓;另一类非为鱼而钓。为食鱼而钓者,方为实钓。只要想吃鱼了,就拎竿去钓,目的只在鱼,与其它无关。而非为鱼而钓者,却是“虚”钓――其意币在鱼,而在鱼之外也。在垂钓者中,这类人占绝对多数。尤其古代那些名人高士,在未得志之前或在失意之后,他们不是遁入山林,就是临水垂钓,好像垂钓者要比入山隐林的多些。稍微翻阅一下史书,便可找出一群来,如姜子牙、严子陵、庄子、韩信、张志和、梁昭明、范蠡、柳宗元等。其间还留下不少钓台古迹,著名的有陕西宝鸡的姜子牙钓台、浙江桐庐县的严子陵钓台、山东鄄城县的庄周钓台、江苏淮阴县的韩信钓台、湖北大冶县的张志和钓台、安徽贵池县的昭明太子钓台、北京三里河的王郁钓台(现为国宾馆)等等。倘若有人留心搜集,没准能编写出一部“钓鱼史”来,填补一项中国史文化的空白。

姜太公临渭水直钩垂钓,钓的是机遇良缘,钓的是圣主明君,只图“将身货与帝王家”,一展自家的雄才抱负;范蠡置太湖持竿垂钓,钓的是悠闲自在,钓的是避世保身,为了远离滚滚红尘,好与红袖作伴,共度余下残生。这两位贤哲一北一南,恰好标志着人文精神的两极:一极是孔孟之道――积极入世;一极是老庄哲学――超然出世。在姜太公之后,追随者可谓趋之若鹜,就像唐诗人吕岩《渔父词十八首・朝帝》所云:“九转功成数尽乾,开炉拨鼎见金丹。餐饵了,别尘寰,足蹑青云突上天”。当然,其中也不乏钓而无获的,这并非他们钓技不精,实因“凡鳞不敢吞香饵”,或因“知是金钩不肯吞”。可在范蠡之后,效仿者也为数不少,正如盛唐白居易《垂钓》诗曰:“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壁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这是诗人在落魄之后,做出的无奈选择。再如晚唐欧阳炯《渔父歌二诗》(其一):“摆脱尘机上钓船,免教荣辱有流年。无系绊,没愁煎,须信船中有散仙”。而此诗所道的,却是“摆脱尘机”后的逍遥自在。

  • 下一篇: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6篇)
    上一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6篇)
    相关文章
    1.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0 2025-01-01 14:27:00

    2.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整理6篇)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这次暑期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户外探险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在科学实验中,..

      daniel 0 2025-01-01 05:19:00

    3.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整理6篇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篇1今天,我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烘焙。早上,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面粉、鸡蛋和糖,我们要一起做小饼干。回到家,我洗干净手,穿上了小围裙,准备开始烘焙。妈..

      daniel 0 2025-01-01 03:02:00

    4.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对于老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沟通,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送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根据个人喜好因人而异)。二、在维护老客户的同时要不断从开发新..

      daniel 0 2024-12-29 16:46:47

    5.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物业管理方面(一)积极做好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

      daniel 0 2024-12-29 05:19:00

    6.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

      daniel 0 2024-12-29 03:02:00

    7.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梦想,有些却是异想天开的梦想。刚读完《卜卜猫》这本书,就让我感觉特别有意思。讲述的是三个小男孩的..

      daniel 0 2024-12-27 21:18:00

    8.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带路人》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我读了以后十分感动。它记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作者要回家,半路上遇上了一场骤雨。作者把一个人撞了一下,那个人..

      daniel 0 2024-12-27 19:01:00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12-18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