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6篇)

daniel 0 2024-12-18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篇1

【摘要】笔者通过对《针灸推拿学》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与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临床实际运用出发,对《针灸推拿学》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入PBL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深化资格考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学习中医骨伤专业课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医骨伤针灸推拿教学改革

《针灸推拿学》作为中医骨伤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仅在临床运用中有重要地位,在将来的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笔者通过对高职中西医、中医骨伤专业五年的《针灸推拿学》教学总结,结合中医骨伤专业特点与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反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及研究,体会颇深,通过对中医骨伤专业《针灸推拿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了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骨伤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现将设计思路及实施体会细述如下。

1.《针灸推拿学》课程特点

本课程主要包括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治疗、推拿手法、推拿功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等七部分内容,相当于整个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浓缩版。在以后的执业资格考试中,针灸推拿的内容占了近15%,成为很多非针灸推拿专科医生考试的难题。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以上七个部分内容进行介绍,还要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及中医骨伤专业在临床运用实际,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接受上也是一个挑战。

2.教学设计方法

2.1研究内容,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细化教材。通过对整本教材内容的分析来看,可以将七部分内容划分为两大块:一是理论,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治疗、小儿推拿三部分;二是操作,包括推拿手法、推拿功法、针法灸法、推拿治疗四部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1∶1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放在理论课教学中,兼顾执业资格考试笔试大纲要求。操作实践性较强的部分放到实验实训教学中,兼顾执业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将推拿功法、小儿推拿部分划归学生自学范围。

2.2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中医骨伤专业在临床中主要以手法操作为主,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为突出骨伤专业手法特色,将针灸推拿学分为“针灸学”和“伤科推拿按摩学”两门课程。结合我院中医骨伤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大纲。紧密联系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兼顾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要求,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与考核标准。突出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尤其是推拿手法及治疗部分。

3.教学组织实施概况

开学第一周为总论部分的理论教学4至6学时,使学生对整个针灸推拿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本门课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做好准备。第二周开始,每周2学时理论课,2学时实训课,理论与实训教学同步开展。

3.1理论课。抓住学生“关注临床、关注考试”的心理及对针灸推拿学的兴趣爱好,结合中医执业资格考试要求,采用PBL教学法,引用大量临床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讲解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最后讲涉及的腧穴、腧穴的特性与主治作用等对针灸治疗与经络腧穴进行讲解。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这种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不仅是资格考试的需要,更是临床医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3.2实训课。从推拿手法开始,到推拿治疗、针法灸法,再到经络腧穴实训。方法上以执业资格考试方法作为依据,内容上以“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为要求,运用配套教学光碟辅助的方式,对各项操作技能进行教师“一对一”的规范化培训。最后阐述该实训项目在临床中的运用及考试中的要求。以推拿手法及骨伤病的推拿治疗为实训重点,反复练习,为骨伤专业学习中医正骨、中医筋伤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执业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要求为依据,对针法灸法部分进行分项目实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让学生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的治疗作用,加深其印象。

3.3考核方式模拟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式进行考核,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考试题型、方法上都与资格考试一致,理论考试时运用大量的病例,多种题型,单选题,采用笔试;操作技能采用现场问答与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

4.教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4.1特色。引入PBL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执业资格考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中医正骨、中医筋伤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4.2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未进入临床,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及诊断方法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式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情绪化现象,尤其在操作技能规范化培训时,因达不到规范化操作要求,又不愿再次反复进行练习。所以在课堂组织中,为提高学生的规范性,可采用边看教学光碟,教师边讲解示范,逐一指导纠正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4.3注意事项。不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前预习,对本次上的的内容要基本熟练。合理运用板书、多媒体、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于PBL教学法相结合,防止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达不到教学效果。在强调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时不忘学习本门课的根本目的,防止走入误区。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全11册).中国标准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

[2]刘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针灸推拿学》教学探索.科技信息.2010年第13期.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篇2

【关键词】推拿手法;小儿泄泻;临床疗效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或夹食物残渣为主证的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见。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其中6月至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自2008年4月至今,笔者采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55例获满意疗效,且治疗方法简单,无痛苦、不用服药,临床疗效满意,符合小儿不愿吃药和不愿配合针灸治疗的心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就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5例泄泻患儿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儿科,其中男24例,占44%,女31例,占56%。年龄在5个月~7岁之间,平均3岁6月,病程最短2d,最长1个月。

1.2诊断标准参考1997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1]制定。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是3~5次甚或10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②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③重者泄泻及呕吐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囱门凹陷,目眶下陷及腹胀等症。

1.3治疗方法小儿推拿操作,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腹背,最后下肢。①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左侧,左手轻握其左手,用右手推脾经,补大肠,补小肠,掐四横经,推胃经,运板门,运内八卦,运土入水,分大横纹,推三关,推六腑;②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其右侧,揉中脘,分腹阴阳、摩腹、揉脐,按天枢,搓丹田;③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其左侧,揉腹部,推脊柱,推七节骨,揉龟尾,捏脊;④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其右侧,按足三里,揉三阴交,推涌泉。

随症加减:治寒湿泻,重推三关、揉外劳宫,可温阳散寒、培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能温中止泻。治湿热泻,清脾胃经,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可清利肠腑湿热积滞;推六腑清小肠,可清热利尿除湿,配推天河水,以理肠止泻。治伤食泻,用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可健脾和胃,行滞消食;

作者单位:154002佳木斯市中医院

清大肠,揉天枢,可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治脾虚泻,应补脾经,补大肠,可健脾益气,固肠止泻;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另外,腹痛甚者加拿肚角,掐上马,掐一窝蜂,清肝经,掐五指节,掐总筋,清天河水,清心经,推攒竹,按百会,揉耳后高骨,发热者加用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三关,掐十宣,掐二扇门,揉小天心,打马过河,拿风池,刮天柱骨,拿大椎,推脊柱,推涌泉。

1.4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未愈:症状、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2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以上疗法进行治疗后,治愈47人,占85%,有效7人,占13%,无效1人,占2%;总治愈率达98%,证明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明显可靠。

3证治讨论

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更为迫切,故常易为饮食所伤,出现泄泻,呕吐诸证[3],因此《育婴家秘》有小儿“脾胃常不足”之说。且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小儿系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且“脾常不足”,易为乳食,生冷积滞所伤而导致腹泻。因此小儿泄泻的病因主要是湿盛和脾虚。针对小儿的病因病机,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通过推拿辨证论治。以化湿止泻,健运脾阳为总则,使湿去泄止,脾阳复健。小儿泄泻各种症状,有单一出现者,亦有合并出现者,亦有互相传化者。所以各种治法应随症灵活选用手法和穴位。

参考文献

[1]王萍芬.中医儿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0.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篇3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推拿王氏保赤丸外敷

中图分类号:R286;R25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9-0041-02

ClinicalobservationoftheefficacyofmassageandexternalapplicationofWang’sbabyhealthpillon40casesofinfantswithdiarrhea

HANGXiaojuan

(PediatricMassageClinic,TCMHospitalofWuxiCity,Wuxi21407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ffectivelytreatthediarrheaofinfantsandreduceitsduration.Methods:Eightycasesofinfantswithdiarrheawerechosenanddividedrandomlyintoacontrolgroupandanobservationgroupwith40caseseach.Bothgroupsreceivedatherapyofroutinewesternmedicineandbeside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onlywithmassageandtheobservationgroupwithmassageandexternalapplicationofWang’sBabyHealthpillbasedon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2.5%intheobservationgroupand77.52%inthecontrolgroup(P〈0.05).Theefficiencywasmuchbetterforinfantswithexcesssyndromethanwithdeficiencysyndromeintheobservationgroup.Conclusion:MassageandexternalapplicationofWang’sBabyHealthpillallbelongtoanexternaltherapywitheasyoperationandlowcostandwithoutanyadversereaction.Thecombinationoftwotherapieshasdefiniteefficacyandisworthyofmore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infant’sdiarrhea;massage;externalapplicationofWang’sBabyHealthpill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肠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6个月到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约占50%,是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腹泻及缩短其腹泻时间,本院小儿推拿门诊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采用推拿配合王氏保赤丸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并与单纯推拿治疗40例比较,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在本院小儿推拿门诊就诊的腹泻患儿,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到2岁。

王氏保赤丸磨成粉剂,用黄酒和甘油调成糊状,每次用1g敷于神阙和龟尾,时间为3h,于每次推拿以后操作。

1.2诊断标准

80例腹泻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每日大便在10次以下,无脱水,大便常规检查为黄色或黄绿色,糊状或水样便,偶有黏液,常有酸味,镜下可见脂肪球,不见白细胞和红细胞,精神、营养状况尚好。排除生理性腹泻与肠道器质性病变。

1.3方法

将8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推拿治疗)和观察组(推拿配合王氏保赤丸外敷),每组40例。每组患儿按中医辨证分型包括寒湿型8例,湿热型8例,伤食型8例,脾虚型8例,脾肾阳虚型8例。两组均按西药常规治疗,口服蒙脱石散(3g/袋):1岁以下,1袋/d;1~2岁,1.5袋/d,均分3次倒入50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同时调整饮食。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推拿治疗:①寒湿型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补脾经、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揉外劳、揉天枢、按脾俞、按胃俞。②湿热型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③伤食型宜消食导滞,和中止泻。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④脾虚型宜健脾益气,温阳止泻。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⑤脾肾阳虚型宜温肾健脾,固本止泻。补肾经、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推拿操作中,冬季注意保暖,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寒湿型用冬青膏,湿热型用清水,脾虚、脾肾阳虚及伤食用凡士林。1次/d,15~20min/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加推拿治疗的基础上,于推拿之后给予外敷王氏保赤丸。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显效:治疗24~48h后大便次数减至2次/d,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48~72h后大便次数减至4次/d,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72h后腹泻无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77.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按中医分型辨证,寒湿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湿热型显效8例。伤食型显效6例,有效2例。脾虚型显效6例,有效例2例。脾肾阳虚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由此可见,观察组中湿热型、伤食型、脾虚型患儿总有效率优于寒湿型、脾肾阳虚型患儿。推拿加外敷王氏保赤丸对腹泻实证患儿效果更优于虚证患儿。

3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泄泻的病因一般以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和脾胃虚弱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损,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合污而下。正如张景岳所说:“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所以所有的治疗都应该围绕脾胃进行。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幼科推拿秘书》:“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此治泻痢之良法也”。文献报道[2]:①推拿疗法直接以力的方式作用于治疗点和穴位,通过对人体的信息进行调整和改变系统的内能而发挥治疗作用;②推脾经等,可升高胃游离酸总浓度、胃蛋白酶和胃酯酶的活性,以增强脾胃的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小肠吸收功能;③推拿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量,来改变人体内部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恢复阴阳相对平衡的目的。这种调整阴阳的功能主要通过经络气血而起作用。

王氏保赤丸选用了消食滞、祛痰浊,健脾胃的药物,且寒温相配,不管寒证、热证均能使用。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王氏保赤丸能明显提高松弛状态的胃肠道平滑肌紧张度,对于紧张状态的胃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表现为双向调节作用;在体实验能加速胃排空速度及推进肠道内容物的速度,对消化酶中的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激活作用。腹泻患儿接受推拿治疗后,经络穴位打开,药物更易吸收。中医认为神阙内连五脏六腑,为上中下三焦之枢。现代医学认为脐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吸收。龟尾穴位于肛门附近,推拿按揉龟尾能刺激肛门神经,促使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张力,药物外敷于此一方面药物更易吸收,另一方能刺激肛门神经,缓解腹泻。

本研究表明推拿配合王氏保赤丸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其中观察组中,中医辨证分型实证患儿效果明显优于虚证患儿。推拿和外敷王氏保赤丸都属于外治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任何不良反应,两者相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篇4

厌食,西医观点:

从西医来说,厌食又称消化功能紊乱,仅仅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在幼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腹胀,严重时还会出现腹痛和便血等症状。若宝宝出现厌食,建议父母可先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排除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等情况,若因原发病引起的厌食,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厌食,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宝宝的体质属于“稚阴稚阳”,一方面生机蓬勃,生长迅速,体格、脏腑功能均不断成熟完善,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均需通过脾胃供应,因而决定了脾胃在宝宝生理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宝宝的胃肠娇弱,消化力弱,且又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脾胃负担相对过大。如果喂养不当,极易引起脾胃功能紊乱,造成厌食的发生。针对宝宝的生理特点,实施恰当的推拿有健脾和胃、改善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并且也是预防和减少厌食及其他各种脾胃疾病发生的首选方法。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儿科学及推拿学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体系的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的外治方法。医生根据宝宝生理、病理特点,通过手法作用于宝宝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6个简单易学的针对小儿厌食的推拿手法:

1.推脾经:父母一手将宝宝手握住,并将其拇指末节屈曲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或桡侧面着力,在屈曲的拇指上,由指尖向指根做向心性直推300~500次(也可旋推宝宝拇指末节罗纹面)。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

2.清大肠:父母以拇指罗纹面或桡侧面着力,从虎口推向食指端,300~500次。有清热通便之效,可治疗便秘。

3.运内八卦:父母以拇指或中指罗纹面着力,以宝宝掌心为圆心,沿从圆心到中指根的2/3为半径划的圆做顺时针运法,100~300次。有消腹胀,治疗食欲不振的效果。

4.揉板门:父母以拇指端或中指端着力,揉宝宝手掌大鱼际平面300~500次。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等症状。

5.按揉足三里:父母以双手拇指端着力,按揉宝宝两侧的足三里穴100~300次。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6.摩腹:父母以手掌面或四手指罗纹面着力,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宝宝腹部5分钟。主要治疗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

一般情况下,给宝宝推拿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在操作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推拿时手法宜用力恰当。推拿时力度过小可能会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而力度过大易损伤皮肤。

2.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应由少到多,推拿力量应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的穴位可逐渐增加。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宝宝哭闹,应先按摩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宝宝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按摩主穴,后按摩配穴。

5.持之以恒。用推拿来进行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一段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宝宝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的时间,每次以10~20分钟为宜。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推拿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为剂使用,如葱姜水、滑石粉、按摩乳液等。若局部皮肤破损,则禁止在此处作按摩。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按摩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不要在宝宝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做推拿。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篇5

关键词规范化小儿推拿穴名英译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推拿的一个原始分支,渊远流长,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但是长期以来,小儿推拿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并非处于主导地位,也未受到一贯地重视,以致生存范围狭窄,从事小儿推拿的医护人员不多,对外交流则是捉襟见肘,甚至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9年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项目中,也未列入小儿推拿方面的英译内容。

为了促进小儿推拿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让小儿推拿这一神奇瑰宝发扬光大,温暖人间,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小儿推拿进行一系列翻译探索和研究,从而规范小儿推拿术语英译,推进国际化进程。

穴位是小儿推拿基础的基础,因此小儿推拿的穴名英译需要首先达成一致。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资料,笔者暂未发现有关小儿推拿穴名英译的专门论述,即使在有限的交流材料和英译书籍中,基本也以直接音译为主,以简单的字面直译为辅,比如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金宏柱主编,杨洪英主译的《中国推拿》(英汉对照)中,小儿推拿的穴名英译就完全采用音译方法。其实,在中医翻译中,适合音译的无一例外地属于中医学所特有的概念和疗法,内涵广泛或独特,译入语中没有对应或近似的表达法,但是小儿推拿的穴名大部分是可以找到对应语的,并不适用于简单的音译法。这种完全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翻译,十分不利于记忆理解和交流实践。

1小儿推拿穴名英译规范化的原则

众所周知,小儿推拿穴位不同于针灸穴位的点状循经分布,而是点状、线状和面状等共存地散在分布于小儿体表,没有顺序性和规律性。因此,采用针灸穴位英译一样的编号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同时笔者认为不一定把穴位全都英译成Point,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如线状穴位是Line,弧状穴位是Arc和圆状穴位是Circle等,以免引起误解。在目前的翻译实践情况来看,要做好小儿推拿穴名英译,必须要符合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下面分别对其加以概要介绍和分析。

1.1自然性原则:指的是翻译的中医名词术语应是译入语中的自然对应语。这要求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到中医的固有特点,又要考虑到自然科学的共同之处。具体到小儿推拿穴名翻译上,对一些与西医较为接近的概念可采用相应的西医术语对译之。这不但使译语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自然性。因为这样的译语才是译入语中最自然的对应语。例如:坎宫穴(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故可英译为EyebrowLine,而不是KanPalacePoint;又如,天柱骨穴(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英译为CervicalLine,就比HeavenPillarBonePoint为好。

2.2简洁性原则:为保证译名的信息密度,运用“简洁法”的译法,反映中医术语的简明扼要特点是有必要的。所谓“简洁法”,就是对采用其他翻译法翻译的中医名词术语进行简化的方法。这种“简洁法”在医学英语中也很普遍,例如:DNA(脱氧核糖核酸),CT(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对小儿推拿穴名翻译来说,主要体现在按自然性原则所得出相应的西医术语复杂,需要简洁的情况下。例如:耳后高骨穴,相当于西医解剖的枕外隆突,若译成ExternalOccipitalProtuberancePoint则是繁杂突兀,可以简洁为EOPPoint;而穴位掌小横纹,小横纹,四横纹和大横纹中均有“横纹”二字,可将TransverseCrease简洁英译为TC,从而以上四穴的英译形式分别为PalmTCPoint,SmallTCLine,FourTCLine和LargeTCLine。

1.3民族性原则:中医学在思想原则、概念范畴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观念系统、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方面与现代医学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就文化特征而言,中医学还只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事实表明,中医语言中只有一部分在西医语言中能找到对应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找不到的。民族性原则就体现在这部分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上,小儿推拿穴名的翻译也不例外。例如,六腑穴中的腑和内八卦穴中的八卦,都不能在西医语言中找到对应语,只有采用音译形式:Six-fuLine和InteriorBaguaCircle。

1.4回译性原则:“回译性”是指英译的中医名词术语在结构上应与中文形式相近,便于双向传递。具有回译性的译语有利于翻译人员准确传递信息,也有利于限制滥译。例如,桥弓穴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若采用西医相应术语,应该是StermocleidomastoidMuscleLine,显然不如BridgeArch简洁形象,而且回译性强。其它如脾经和肝经等,按回译性原则翻译成SpleenChannelLitie和LiverChannelLine也很明了。

1.5规定性原则:“规定性”指的是对中医名词术语在内涵上加以规定,使其不能另有解释。由于英语中缺乏中医对应语,因此,在翻译中医名词术语时,我们可以对其译语的内涵加以规定。这样既可以保证释义的一致性,又能消除种种误解。对于小儿推拿穴名翻译来说,由于有许多穴位可有不同比较合理的译法,若不加规定,势必造成混乱不一。比如,天河水穴,根据自然性原则,可译为AnteriorForearmMidLine;根据回译性原则,可译为HeavenRiverWaterLine;而根据简洁性原则又可译为AFMLine或HRWLine。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以统一规定,如可以规定为HRWLine,不能有其它译名。以约定俗成形成规范。

2小儿推拿穴名英译规范化试译

根据以上五点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以及小儿推拿穴位特殊性,笔者试将小儿推拿常用和特定穴位英译如下。

2.1小儿推拿穴位与针灸穴位位置相同,根据针灸穴位编号的有:太阳(EX-HN5),人中(DU26),百会(DU20),风池(GB20),印堂(EX-HN3),准头即素GF373(DU25),牙关即颊车(ST6),囟门即囟会(DU22),迎香(LI20),耳门(SJ21),膻中(RN17),中脘(RN12),脐即神阙(RN8),肩井(GB21),大椎(DU14),肺俞(BL13),脾俞(BL20),胃俞(BL21),肾俞(BL23),十宣(EX-UE9),合谷(LI4),曲池(LI11),箕门(SP11),膝眼(EX-LE5),百虫窝(EX-LE3),三阴交(SP6),足三里(ST36),涌泉(KI1),内劳宫(PC8),外劳宫(EX-UE8),后承山(BL57)。

2.2小儿推拿穴位名称根据自然性原则英译的有:坎宫(EyebrowLine),山根(NasalRootPoint),天柱骨(CervicalLine),脊柱(SpinalLine),腹(AbdominalRegion),胁肋(HypochondriumArea),丹田(LowerAbdominalPoint),龟尾(CoccyxPoint),小天心(Thenars’BoundaryPoint),五指节(Penta-knucklePoint),总筋(TendonPoint)。

2.3小儿推拿穴位名称根据简洁性原则英译的有:耳后高骨(EOPPoint),掌小横纹(PalmTCPoint),小横纹(SmallTCLine),四横纹(FourTCLine),大横纹(LargeTCLine),二扇门(Bi-gatePoint),二人上马即二马(Bi-horsePoint),三关(Tri-passLine)。

2.4小儿推拿穴位名称根据民族性原则英译的有:内八卦(InteriorBaguaCircle),外八卦(ExteriorBaguaCircle),膊阳池(ForearmYangPoolPoint),六腑(Six-fuLine)。

2.5小儿推拿穴位名称根据回译性原则英译的有:天门(HeavenGateLine),桥弓(BridgeArch),肚角(BellyCornerLine),七节骨(Seven-boneLine),脾经(SpleenChannelLine),肝经(LiverChannelLine),心经(HeartChannelLine),肺经(LungChannelLine),肾经(KidneyChannelLine),大肠(LargeIntestineLine),小肠(SmallIntestineLine),肾顶(KidneyTopPoint),肾纹(KidneyCreaseLine),胃经(StomachChannelLine),板门(PlankGate),老龙(AncientDragonPoint),运土入水(EarthtoWaterArc),运水如土(WatertoEarthArc),一窝风(WhirlwindPoint),洪池(LargePoolPoint)。

2.6小儿推拿穴位名称根据规定性原则英译的有:天河水(HRWLine),威灵(SpiritualPoint),精宁(EssentialPoint),左端正(L-regularPoint),右端正(R-regularPoint),前承山(PosteriorBL57)。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篇6

关键词:经络按摩;穴位敷贴;湿热泻

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1],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腹泻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全世界每年近400万婴儿死于腹泻[2],是婴幼儿死亡的前3位主因之一。本病夏秋季节较多见,尤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3个月~2周岁湿热泻患儿且病程≤3d,排除有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需要抢救及重症监护者、有消化道出血者、有先天畸形者及有皮肤破损者共60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998):①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②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中医诊断(《中医儿科学》):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根据是否应用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组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小儿腹泻病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液体疗法、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合并心肌受损者予营养心肌,有感染者控制感染,有发热者按科室常规退热处理,并给予适宜饮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经络按摩及穴位敷贴。

1.2.2经络按摩方法经络按摩1次/d,泻停为止。推拿部位以上肢相关穴位为主,操作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在施术部位涂上剂。具体操作流程:①清胃经:胃经穴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操作时,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4指,再以拇指与食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或食指、中指自患儿掌根直推至拇指根部,用相同的方法推小儿右手,左右各推100次,频率50次/min。②清脾经:脾经穴位于小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拇指与食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单方向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用相同的方法推小儿右手,左右各推100次,频率50次/min。③清大肠: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持小儿左手,将小儿左手食指呈伸直状态,右手食中二指夹住小儿左手拇指,用右手拇指单方向直推小儿大肠穴,从虎口推向指尖,用相同的方法推小儿右手,左右各推100次,频率50次/min。④推三关:三关穴位于小儿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持小儿左手,右手食中指指面,沿小儿左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用相同的方法推小儿右手,左右各推50次,频率50次/min。⑤推六腑:六腑穴位于小儿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尖处成一直线。操作时,操作者以左手持小儿左手,以右手食中指面,沿小儿左前臂尺侧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用相同的方法推小儿右手,左右各推100次,频率50次/min。

1.2.3穴位敷贴方法穴位敷贴药贴由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统一按下列方法和规格制作:将检验合格的中药饮片藿香、陈皮(药品提供:广东省佛山市彬康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有质量证明、卫生检验报告,全部药物使用同一批号)用粉碎机粉碎为200目细粉,将其按藿香粉:陈皮粉:黄凡士林=1∶1∶4的比例加入灭菌黄凡士林(加适量石蜡调硬度)中,搅拌混合均匀,加热5min,冷却降温,凝固后制成1cm×1cm的膏块附着在医用输液贴(5cm×5cm大小)。操作:备好药贴,取得患儿及患儿家属的配合,定位足三里(双)、脾俞(双),用少许生理盐水清洗穴位部位皮肤,擦干,贴上药贴,固定,嘱固定药贴至少2h,如发生不良反应可撤掉药贴。疗程:贴敷时间2h/次,1次/d,泻停为止。

1.2.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①显效:治疗72h,大便次数≤3次/d或恢复正常,性状基本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h,大便≤5次/d,但>3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体温恢复正常,其它全身症状好转。③无效:治疗72h,大便次数>5/d次,大便性状基本未改善,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2.5统计学分析所有临床观察结果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率,统计推断采用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则采用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准采用P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为3~24个月,平均为(11.00±5.70)月,其中年龄为3~12个月19例,年龄12~24个月11例;入院体重7~17Kg,平均为(9.33±2.12)Kg。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3~24个月,平均为(11.50±7.56)月,其中年龄为3~12个月17例,年龄12~24个月13例;入院体重5~12Kg,平均为(8.61±2.31)Kg。提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年龄、入院体重及性别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2。

3讨论

小儿湿热泻证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导失职,故见泻下急迫如水样蛋花汤样;湿性粘腻,热性急迫,湿热交蒸,壅遏肠胃气机,故见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湿热困脾,则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若伴有外感者,可见发热,其热重于湿者,则见口渴,苔黄,湿热在下,故见小便短黄。治宜清热利湿。本研究应用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小儿湿热泻,结果显示,治疗组需住院治疗时间(5.17±1.26)d较对照组(7.63±1.69)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穴位推拿按摩是通过络脉-经脉-脏腑的联系传导治疗信息,发挥祛热利湿,调整脏腑阴阳、经络气血、运脾和胃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5]。姜宏[6]据近10年研究报道表明,推拿后神经系统、组织器官可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并以此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炎物质和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产生治疗效应。动物实验已证实了在泄泻时,经过推拿,可以增加动物的体重、血红蛋白及使小肠损伤的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及时修复,表明推拿手法有消炎作用[7]。于娟[8]采用清胃经为主,配合其它穴位治疗小儿泄泻(湿热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穴位贴敷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药物贴敷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会使局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反馈信息原理,促进人体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改善组织的功能活动。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完善了中医外治的理论基础。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在现代药剂学中称为经皮给药系统。小儿正处在发育阶段,各脏腑功能尚不完善,尤其肝肾的解毒排泄功能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应用,易引起中毒。而小儿的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较好,药物能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将药物贴于小儿皮肤上,这种经皮给药的方式,既避免了小儿打针吃药之苦,又避免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及肝肾的损伤,从而减少输液反应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研究表明,皮肤间层有储存作用,药物经皮吸收后,可避免口服或注射给药中时间血液曲线上表现的峰谷现象,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而持久,并能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从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小儿湿热泻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易操作,易被临床护理人员学习与操作,也易被患儿接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强了患儿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国家医疗费用负担,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新民,汪受传,虞舜.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4):1-3.

[2]吴迪.小儿腹泻临床用药的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018):3209-3210.

[3]史字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小儿腹泻专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57,109.

[4]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2(6):381.

[5]方鹤松.第十五届全国儿科主任高级研修班讲义-感染性腹泻诊断与治疗的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6]姜宏,杨志良.推拿疗法的生化机理研究和假说[J].辽宁中医杂志,1988,5(7).

  • 下一篇:小儿护理知识(6篇)
    上一篇:小儿垂钓古诗(6篇)
    相关文章
    1.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0 2025-01-01 14:27:00

    2.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整理6篇)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这次暑期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户外探险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在科学实验中,..

      daniel 0 2025-01-01 05:19:00

    3.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整理6篇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篇1今天,我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烘焙。早上,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面粉、鸡蛋和糖,我们要一起做小饼干。回到家,我洗干净手,穿上了小围裙,准备开始烘焙。妈..

      daniel 0 2025-01-01 03:02:00

    4.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对于老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沟通,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送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根据个人喜好因人而异)。二、在维护老客户的同时要不断从开发新..

      daniel 0 2024-12-29 16:46:47

    5.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物业管理方面(一)积极做好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

      daniel 0 2024-12-29 05:19:00

    6.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

      daniel 0 2024-12-29 03:02:00

    7.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梦想,有些却是异想天开的梦想。刚读完《卜卜猫》这本书,就让我感觉特别有意思。讲述的是三个小男孩的..

      daniel 0 2024-12-27 21:18:00

    8.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带路人》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我读了以后十分感动。它记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作者要回家,半路上遇上了一场骤雨。作者把一个人撞了一下,那个人..

      daniel 0 2024-12-27 19:01:00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12-18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