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6篇)

daniel 0 2025-07-18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篇1

关键词:汉绣;针法;图案;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志码:A

TheArtofHanEmbroideryandItsApplicationinModernClothing

Abstract:HanembroideryisoneofthehandicraftsinthelistofprotectedChines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ofurtherdevelopandpreserveHanembroidery,thespeciesofHanembroideryneedtobeupdated.The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Hanembroiderycultureandbasedonintroducingthecurrentsituationoftheclothingindustry,itdiscusseshowtocombinetraditionalHanembroiderywithmodern-styleclothing,offeringcertainreferencetotheresearchofHanembroideryart.

Keywords:Hanembroidery;stitch;pattern;fashiondesign

汉绣是湖北地区发展起来的绣种,以荆州、武汉、洪湖地区为主,以绣者自身想象并创作的图案为主,作品颜色鲜艳亮丽。汉绣的特点在于绣者对传统的纹样和图案或人物理解后,进行了吸收并再次创作。

目前,汉绣新产品的研发进展比较缓慢,多数汉绣产品以图案挂幅作品、丝巾绣品、布包、佛教用品为主,精品的汉绣作品仅局限于汉绣的挂幅作品、佛教的人物刺绣,其余的如包类、丝巾类等大部分可复制性高,价格低廉。汉绣在服装上的运用更是少得可怜,作品的款式也是以传统式的改良式旗袍为主,可穿性与实用性较少,这使得汉绣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汉绣这门工艺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绣工上,也应该有新的突破。为了让汉绣得到更多群众的接受,同时也为了研发新的汉绣产品,在现代款式的服装上进行汉绣的刺绣是一个尝试,也是开始。本文从汉绣的特色针法开始研究,在汉绣图案上找到适合现代服装纹样的种类,并尝试在现代服装上进行运用,探索将汉绣的技艺在高级定制服装上的发展,希望将传统文化注入新生的力量。

1汉绣与其他绣种的区别

1.1汉绣的传人在选择上尤为不同,且有传男不传女的历史

据汉绣第四代传人任本荣老先生口述,汉绣与其他以女性为主的、以女红见称的绣种的区别在于,它更倾向于男性技工,困难的、复杂的针法都在男性技工的手中,所以汉绣发展到现在也就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毕竟现代男性从事这种工作少之又少。

1.2汉绣的图案及颜色更接近民间平民老百姓,讲究夸张不写实

汉绣绣品的图案与其他绣种写实逼真的效果不同,通常汉绣讲究将现实的图案纹样进行再次设计,并且图案更抽象和夸张。汉绣绣品的绣线颜色以红、黄、绿、蓝等亮色为主,浓墨重彩,对比浓烈,颇具乡土气息。汉绣的纹样有梅兰竹菊、人物花鸟,也有佛教文化的驱邪接福和对未来生活向往的吉祥如意的图案纹样,这些图案纹样接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体现出汉绣文化与其他绣种为达官贵族服务的不同之处。

1.3绣的针法讲究集百家之长,并保留自己的特点

汉绣针法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地域性的绣种的针法技艺,将百家之长吸取熟练运用后,也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针法。汉绣通常下针果断,图案边缘齐整,这就是汉绣所具有的独特“齐针”。绣品多从启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

网格针法也是具有汉绣特点的针法之一。通过丝线针法打出格子,在格子中铺满绣线,体现出非凡的视觉效果(图1)。

塑绣是将图案立体化,先在绣品图案里面进行填充,在填充物的外面进行刺绣,使图案更立体化,效果更完美。

蹦针是汉绣的创新针法,将图案做成整齐的纹路,针线边缘犹如尺比划过的整齐、平板。板指刺绣艺术中丝理方面的审美特点,通过丝线排列留下的痕迹,表现边界分明、平整光亮层次丰富的效果。

1.4汉绣的产品种类更具生活化特点

在明清鼎盛时期,汉绣产品主要分3类:生活用品、装饰品及敬神赛会的礼仪用品。20世纪80年代,汉绣产品已由原来的民用小绣品和少量古典戏剧绣服,发展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床上用品、房屋装饰品及服装服饰等多个品种。

1.5汉绣艺术具有长江流域老百姓的文化及性格特征

汉绣具有湖北一带的人文特征,比较质朴,雅俗共赏,而且粗狂豪放。武汉人讲话大大咧咧,嗓门粗大,泼辣热情质朴。朴是拙朴、朴实无华、古朴、质朴、淳朴之意,是汉绣风格艺术在整体上所呈现的具代表性的独特面貌。粗用来表达粗犷、泼辣、豪放的汉绣艺术精神气质,这是在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楚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俗是内容上反映民间百姓的现实生活和愿望,形式上满足市民阶层、欣赏品味和喜好,最大程度满足了大多消费群体的审美情趣。

1.6汉绣艺术品通常在图案设计上也不忘书法与绘画技艺结合的特点

在美学家眼里,汉绣艺术品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这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汉绣“字中有画”的独特韵味比较突出的是“平金夹绣”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2汉绣艺术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近代以来,汉绣产品已由原来的民用小绣品和古典戏剧绣服、佛教绣品发展到与生活相关的多个品种,在2013年,汉绣大师杨晓婷将汉绣技法运用到服装上,款式以礼服、传统样式为主,这也可说是汉绣产品创新的开始。

汉绣艺术发展到今天在形式上也有诸多限制,要想将汉绣进一步发展保留,势必要将汉绣品种的种类进行进一步更新。现在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势头较好,更多的人们喜爱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定制的精品服装。在服装行业发达的欧美国家,高级定制常常是与刺绣密不可分的,而国内人们对刺绣的认知仅仅局限在刺绣画、刺绣摆件等物品上,将现代款式的服装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可以有效保护非遗文化产业,并得到汉绣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在设计创新和文化上有所发扬,并推动汉绣新产品的开发。

目前汉绣产品从开发类别看,实用性强、大众化的汉绣产品较缺乏,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附加值有待提升。汉绣销售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区域性较强,客户类型较为单一。从调研情况看,武汉汉绣市场产品售价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苏绣名家绣品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所以,汉绣产品目前在武汉乃至全国有巨大需求空间,将汉绣艺术产业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汉绣,欣赏汉绣文化。

2.1汉绣艺术在现代服装上的设计构思

2013年,武汉商学院将汉绣引进大学校园,聘请汉绣第四代传人任本荣及其女儿任炜为汉绣教师,将传统的汉绣文化与服装挂钩,成立了汉绣专业方向,欲培养出既有设计理念又有传统汉绣工艺的高层次人才。在这种前提下,笔者挑选了2014年优秀毕业生首次尝试在毕业设计上运用汉绣技艺的作品。在设计构思之初,服装款式已定为以立体裁剪的现代款式设计为主,设计稿将汉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使得该系列既有女装潮流的裁剪与款式,又将传统汉绣纹样的仙鹤与祥云图案运用于服装上,衣片线条裁剪流利,辅以蓝色、绿色、紫色的刺绣线条,局部设计用蓝色的亮钻与亮片钉缀,显得华丽又不失简洁,高贵而典雅。主打汉绣服装为两件,仙鹤与祥云本来就是汉绣传统经典图案纹样,在许多佛教用品上仙鹤运用的十分多,祥云图案是许多汉绣戏服与明清时期嫁娶服装图案运用较多的图案,在针法运用上以汉绣主打针法齐针为主,辅以刻鳞针、游针、定针、长短针、钉金绣等传统的具有汉绣特色的针法,设计稿见图2,局部刺绣见图3,作品完成后拍摄照见图4。

2.2汉绣针法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刻鳞针:传统织绣针法之一,先用长直针平铺为底,再在其上绣鳞羽形状,因形似鱼鳞,故称刻鳞。本案例使用刻鳞针绣出仙鹤身体的纹路。

钉金绣:经常与齐针一起运用,适宜以丝绣图案为依据,将金线回旋,加于已绣或未绣的图样边缘活需要加工的地方。绣线有“双金”、“单金”之别(两根金线并在一起绣称双金绣,一根金线称单金绣),钉线色彩要与刺绣色彩相呼应。本案例使用的是单金钉金绣。

齐针:以针线平行或斜向地刺绣在织物上,起针和落针均位于纹样边缘,针脚排列紧密,绣面匀称平整,不重叠,不露地,汉绣的齐针针法更整齐,绣片光亮如新。齐针是本案例的主体针法。

定针:用短小的丝线整齐地将轮廓丝线钉住,能避免长的轮廓丝线勾丝,起到牢固美观的作用。本案例是用定针做为刻鳞针与仙鹤羽毛的辅助。

游针:先顺着设计稿的任务或者图案的外轮廓,从外顺着内轮廓走针,一般在汉绣中用于任务皮肤走势比较多,本案例用于仙鹤皮肤轮廓。

3结语

汉绣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手工艺艺术,以浓郁的汉味气息与浓厚的重墨色彩体现出长江流域一带的“汉文化”、“汉特色”。汉绣的突破之处在于用线条表现心灵世界,刺出想象中的图案,但是当针尖上的传奇遭遇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传统技艺再美也会被抹上一层沧桑的色彩,需要广大刺绣爱好者与研究者将汉绣的文化产业进一步发扬广大,让更多的人们欣赏到它独特的艺术气息,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它、喜爱它。

参考文献

[1]罗雪,彭玮.浅谈汉绣纹样特点[J].大众文艺,2011(14):162.

[2]洪琼,彭玮.针尖上的艺术探索-汉绣针法新解[J].美术大观,2010(7):74.

[3]郑高杰,李惠,陈明珍,等.汉绣市场运营中的绣品优化[J].纺织科技进展,2009(6):75-79.

[4]冯泽民,赵静.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J].丝绸,2010(4):50-53.

[5]叶云,叶依子.汉绣娩出与发展变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9(6):190-192.

[6]冯泽民,叶洪光,万斯达.老汉口市井文化对汉绣艺术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196-198.

[7]宗雯.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纹样特征[J].科学之友,2012(14):145-146.

[8]岳占君,彭玮.楚韵悠悠―试述汉绣的文化流源[J].大众文艺,2011(13):192.

[9]冯泽民,李健.汉绣艺术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4.

[10]邱红.探寻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汉绣[J].装饰,2006(12):119-120.

作者简介:余戡平,1977年生,副教授。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篇2

关键词:因物构思;立象尽意;气韵生动;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63-02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多也。”汉字的原始阶段是以象形为主要特征,而后乃发展成为形声相结合的特点。现如今,汉字以形为主,注重音义结合,形成表形,表音,表义三位一体的完备系统。汉字可以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将从“自然美”以及闻一多先生《诗的格律》中的“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角度出发,浅析汉字的美学特质。

一、“因物构思”中的自然美

汉字是由线条图画发展而来的。由图画演变为笔画简单的文字,再由笔画简单的文字进一步创制出大量新的文字。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的。古文字学家姜亮夫先生说:“象形字是全部汉字的基础,因为每个字不论它有几个部分,或二合,或三合,或四五合,而每个部分溯其原始,都必然是一个象形,即使是表音部分,也是以其形所应有的音为音,而不是一个单纯作音标用的符合,至多只有几个作象征符合的‘文’”。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大量的象形字,这些象形字大多是根据实物描写出来的,简繁有别,线条清晰,布局合理。在现代汉语的汉字系统中,形声字占据很大的比重;但是追根溯源,较之形声字,象形字更多的彰显了汉字的“原生态”。上面所举的文字都通过最朴质无华的线条图形来作为自身表征,集中展现了象形文字绘画中的自然之美。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线条作为汉字的有机组成,不管是平直,曲折,还是放射,都可以具备流动美以及曲折美。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替须象其一物,若焉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亦即强调汉字书法中讲究的是追求形似、结构的得体以及神似;简言之,即有章法,有法度。因此,中国的象形文字,则无论从线条还是绘画的角度欣赏,都代表了古老中华民族的审美特质以及艺术成就。

王国维先生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汉字的初始状态是因物构思而形成的,这种“因物构思”的自然美本身就是以形式之美作为主要途径彰显的。《美学原理》中写到,所谓形式美指的是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上面表格中的象形文字的线条某种程度上也是有规律的:直线表现刚劲,曲线表现柔美,波纹线表现轻快流畅,幅状放射线表现奔放,交错线表现激荡,平行线表现安稳等等。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车”,通过柔美的曲线与交错的线条,勾勒出一幅极具形式美的图画。我们的先人在造字的时候也是“按美的规律建造”的,或“因物构思”,“灿焉成章”(成公绥《隶书体》),或“纪纲万事”(卫恒《四体书势》),“博采众美”(张怀《书断》),造出丰富多姿、生动优美的形象。汉字的形象是宇宙万物与人的生理、心理图式同形、同构的,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形象。由于受到远占绘画装饰性造型以及篆书、金石艺术的影响,汉字形成了线描艺术外柔内劲的所谓“锦裹铁”的线条,这种外柔内劲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外柔内刚的道家思想的内化标志。

二、“立象尽意”的“绘画美”

象形是汉字形体的基础,但不能说汉字就是象形文字。成熟的汉字,不是形象化地再现自然,而是合乎自然规律的,象征地反映自然。汉字“虽是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他决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他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姜亮夫先生说:“汉字形态的基本精神,是以象征性的线条,带了一些象征作用的符号,而以写实的精神来分析物象,以定一字之形的。……汉字是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的一种文字。”也就是说,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是一个以形达意,形意结合的表意系统。古汉字,从比较简单的图画甲骨文,到商代金文,西周铭文,大多是凭借形态各异的线条组合,把人们带进自由想象的王国,带人走进美的历程。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的历程》一书中讲到,线条不只是诉诸感觉,不只是对比较固定的客观事物的直观再现,而且常常可以象征代表着主观情感的运动形式。正如音乐的旋律一样,对线的感受不只是一串空间对象,而且更是一个时间过程。正因此,中国古文字也可以视作古老民族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艺术的想象以及对于规律的把握,也投射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贝尔把这种能引起审美感情的形式称为“有意味的形式”。《周易》中谈到,“立象以尽意”。除了自然美之外,汉字还因立象尽意而构成了绘画美。因此,立象尽意是汉字的审美特质。立象尽意,讲的是就是通过外物来“托物言志”,使所立之象融合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或情感体验。不管是国画还是汉字,都追求神似,讲求精神寄托,注重面对物象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索。“依类象形”的汉字,是移注了极丰富的生活和伦理内涵的“文”。可以说,方块形汉字,以一种指意的符号将自然物的形式之美渗入到文字的形象中,使其在表象之美外,又增添了一层意象之美的深层韵味。“东方式的线条是精神的轨迹、生命的经纬、情感的缆索,在创作过程中又是主体力量盈缩收纵的网络”,余秋雨这里讲的是东方式的文字之美不仅存在于精神、生命与情感,同时强调了汉字本身力量的美感。

三、“气韵生动”的“建筑美”

上面五种字形都是表示同一个字金文“?”的异体演变,笔者认为,这种字形变化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汉字形体变化如同的建筑美学中的飞动之美:既像随风而动的旗帜,又像狂风中伫立的树木,以一种翻腾或者飞舞的姿态彰显了汉字的活力,表现了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的描写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而上面五个字形则可以用“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飞檐”之美来形容。

老子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这样讲到:“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仔细观察上述四个字(金文)的形态特点,笔者认为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处:

首先,非常讲究和谐,对称之美。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苏州园林》中写道:“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因此,放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对称美在空间艺术中可以被称为图案画之美。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空间构筑形式又有各自不可混淆的特点。它们都构筑了一个中心焦点,并以这个焦点为轴,扩散开来,形成一种均匀,端正的美感。总体上讲,如果说甲、金文字一部分形体还保留了图画的痕迹,多数虽已简化为纯然的文字,重心安稳,已俱形式美的要素,但笔画的形态和部位还没有完全定形,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趣;那么篆书的笔画圆转,笔势向内层空间延伸,形成一个个环抱的圆面,给人以和谐对称,整齐划一的美感。周汝昌先生说:篆体字“笔划萦纡,线条‘圆转’,结体‘内裹’,即‘抱成一团’。这种字,一步不能也无法‘自由’‘放纵’。”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在他的经典著作《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十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而中国的古文字无疑彰显了建筑美学中统一、均衡、比例、尺度等审美特质。

其次,字形半封闭半开放的巧妙结合,趋于稳定的结构构筑了一种无限的空间层次上的美感。上述四个字的不同字形即使在对称之外也不失对空间、对自由、对无限的探寻。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意思是说,所有的景象都把一个大空间吸收进来。而这种吸收,更多的是一种无限思维的扩散。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窗,一门引出的无限广袤的想象空间,在这两句诗中晕染开来。而从字体本身的小空间过渡到宇宙大空间的大全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美学享受。老子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因此,可以说,这种大全思想从古到现在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最后,力度的彰显与指向。汉字讲究章法,它并非单调无味的点,也不是粗细分明的线,更多的是一种多维的“面”,注重立体感,注重视角变化与视觉冲击。物理学中,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而汉字的笔画的形态各异正是由于书写作用力大小、强弱、方向运动的轨迹不同造成的,是力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运动的力感。汉字的方块框架图形结构,由于其空间上的定位及相对封闭性,又成为其力度的指向的一个表现形式。汉字造型各异,舒张有度,开阖不一,纵横自如,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空间美感,也有游刃有余的造势之法。另外,从形式美的法则来考察汉字,均衡、对称、比例、节奏、宾主、参差、多样统一等要素,都体现在它的形体构造之中。加上框架内部笔画勾勒、组合、变化的无规则性,具有“八面之势”,使图形充满张力和运动感。有形有势,不管是内在功力的运笔,还是书写的“力透纸背”,都代表了汉字的力度美。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古汉字的发展和其他各民族的文字一样,从依附对自然物象直观感知的图象向独立呈示的图案转换,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复趋向简约,也因此获得了较为独立的发展途径。风格化的自然美,绘画美与建筑美使得古汉字成为古文明社会前进的标志,也因此为人们所欣赏、赞美、考究。不管是甲骨文,金文抑或铭文,都表征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闻一多.诗的格律[A].北京:《晨报副刊・诗镌》1926.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篇3

1.古代岩画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岩画作为一种较早的艺术形式,已经反映出原始人类的艺术思维和智慧,是人类早期社会文化形态的产物。我国的岩画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地区、宁夏贺兰山、内蒙古阴山等地,画面内容丰富、古朴、自然,多以粗犷的线条和大的块面为主,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原始人类的生活特点。

2.帛画

“帛”即丝织品的总称,帛画指用工笔手法绘制于丝织品的绘画作品。帛画在西汉时期被称为“非衣”,即非穿着的衣服,这种“非衣”在西汉墓葬中主要是为死者“招魂”和“安魂”使用的。出土的帛画绘制精美,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价值。

3.壁画

壁画的形式和种类繁多,在我国也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壁画形式。我国古代的壁画多出现在墓穴、洞窟和建筑上,建筑壁画多表现为寺观壁画,但由于年代久远,多数寺庙和建筑被毁,导致寺观壁画几乎很少能被完整保存下来。相对而言,由于墓穴和洞窟深居于地下和洞穴中,所以大量的墓穴和洞窟壁画能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装饰艺术

1.画面构图

中国传统绘画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的艺术结晶,在画面构图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平铺直叙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以原始岩画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原始岩画年代久远,受到当时人类社会和文化条件的影响,原始岩画多具有表象性特征,简单的线条和粗壮的块面组成整个画面,画面中的形象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三四个或更多的形象形成一组,或是人物组合,或是动物组合,有些组合缺少逻辑性或关联性,更没有透视或比例的关系,有些形象甚至没有合理的方向性,这是由当时的文化和社会水平决定的。因此,岩画的构图通常是将所有形象平铺于画面,直接叙述人物舞蹈或狩猎的场景。

(2)自上而下的构图方式

古代绘画的主题内容多是表现纪实画面和人物故事,所以很多绘画作品采用简单明了的自上而下的构图方式。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由于这种帛画的功能是为墓主人“安魂”使用的,画面内容主要描述墓主人升天成仙的场景,所以自上而下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场景。

(3)散点式构图方式

古代绘画多展现气势恢宏的大场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券顶壁画,由于券顶是一个较大的弧面,画面中的人物会因为弧面而造成透视产生的变形,所以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了较小的菱形,将不同的画面画在菱形里面,形成散点式构图,由于菱形画面小,所以造成的透视变形效果不明显。

2.题材内容

(1)生活场景和自然现象

原始人类的生活以农业和狩猎为主,所以原始岩画的题材主要反映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和自然现象,如沧源岩画《村落凯旋图》,画面上有原始房屋和村落,描述的是人们拿着工具赶着牲畜回到村落的场景,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情境。除此之外,舞蹈场景也经常出现在原始岩画中,而且有一些类似于图腾的怪异图案。

(2)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

在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盛行也带来了装饰艺术的繁荣,如敦煌莫高窟壁画,正是统治阶级推崇佛教文化的产物。莫高窟有很多反映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壁画,主要包括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佛传故事主要描述的是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流传在民间的佛教传说。本生故事主要宣扬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生事迹,最为有名的是关于九色鹿的传说,虽然故事与佛教有关,但也带有浓厚的民间特色,一直流传至今。因缘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释迦牟尼及其佛门弟子普度众生的事迹,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耐人寻味。

(3)纪实画面

汉代兴厚葬,很多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帛画,帛画作为镇阴宅、“安魂”使用的工具,多数绘有墓主人升天或祭祀的大规模场景和画面。最为有名的是1972年至1974年在湖南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T字形的构图有效地把整个画面分割成了天国、人间和地府三大部分,从上至下,构图流畅自然。整幅画面最中间部分为墓主人缓缓升天的场景,上半部分的画面描述了天国的场景,而下半部分则描述了阴间祭祀的场面。整幅画面色彩和谐统一,情景生动形象,极具装饰性特点。

三、结语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篇4

[关键词]:两汉时期;漆器陈设;风格转变

[引言]:汉代厚葬之风为我们今天研究两汉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真实可考的文物资料。本文主要以汉代漆器艺术为切入点,试从西汉初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时期四个阶段对漆器陈设器物的造物艺术进行探索与解析,理清发展脉络,探明漆器陈设艺术风格的转变与社会变革的紧密关系。

1、西汉初期简易实用

西汉初期完成了社会的“大一统”,政治上采取“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的政策,思想上奉行“黄老之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与变革。在“无为”、“简易”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这一时期“重生活实用性”的漆器艺术风格,“功能至上”是西汉初期漆器艺术的主要特征。

西汉初期的漆器出土以马王堆汉墓最具代表性。该墓出土漆器700余件,包括饮食器具、梳妆具、家具、兵器、乐器等器物。其中三号墓出土的黑漆案几颇为精致,以黑漆为底,用红、赭、绿三色绘夔龙纹,边缘饰有菱形几何纹,纹饰线条流畅。几足可随意调整高度,设计巧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该墓出土的漆器底部多有铭文出现,以黑漆或朱砂写成,有表明身份的“a家候”字样,有表明漆器出处的“上林”字样,有表明漆器归属的“大官”、“汤官”字样,有些漆器上还书写着有关器物用途的文字,如:“君幸酒”、“君幸食”字样。西汉初期漆器的这种实用主义装饰风格是黄老之学以及儒家美学思想由“神权”走向“实用”的术表现。

2、西汉中期奢丽华美

本文将武帝至宣帝时期作为西汉中期的所属范畴,源于这一时期是一个事功显赫、垂泛立制的时代。武帝定儒学为尊,实现了中华文明内在的精神统一,成就盛世繁华;昭帝与民休息,加强戍防;至宣帝时期,汉代达到最鼎盛阶段。同时西汉中期也是漆器生产的繁盛时期。国力的强盛促进了器物设计审美意趣的改变,经济的繁荣为漆器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这时期“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成为西汉中期社会各阶层共同追求的风尚。漆器设计从汉初的平民化走向贵族化、从追求实用走向追求审美,崇尚奢丽华美。

西汉中期,官府在中央及地方均设有漆器生产地,这时期出土的漆器多为木质胎器,金、银、铜扣饰以及髹漆装饰开始流行,针刻、锥画等技法更加高超。以河北满城刘胜墓为例。该墓出土的漆案、漆尊、银扣漆盒、银扣漆盘、银镂带樽、耳杯、银扣漆奁等器物表面多有金、银、铜质的扣器装饰物,镶嵌松石、白玉等贵重材料组成图案。在漆器陈设器物上装饰金、银、铜等做法在北京大堡台汉墓、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等多处墓葬中均有发现。这种“奢丽华美”的装饰风格既是工艺本身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同时也与当时经济的高度繁荣以及统治阶级奢靡的消费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3、西汉后期错彩镂金

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元帝过后,汉室朝纲较为废弛,儒学思想神学化,谶纬学说十分盛行。这一时期在“厚人伦、美教化”的儒学思想统治下,漆器装饰之风较前期更甚,漆器制作追求“绮丽雕饰”,髹饰工艺更为繁复;此外,漆器生产国有化的政策以及漆器制造细致明确化的分工为漆器的大量生产创造了条件,漆工匠人们可以极尽技艺所能制造出能表现汉代帝国雄浑气象的奢华器物。错彩缕金的漆器陈设成为贵族统治阶级奢靡生活的必备品。这一时期的漆器陈设艺术风格由西汉中期追求视觉审美走向追求极致奢华,装饰性远远大于实用性,漆器艺术迎来了它最为繁盛的时代。

西汉后期的江苏邗江姚庄101号汉墓中出土随葬品250件,其中漆器131件,头厢发现漆器57件,侧厢发现漆器12件,同时还出土有铜扣漆盘、银扣嵌玛瑙七子漆奁等器物。该墓中出土的银扣嵌玛瑙七子漆奁制作十分精美,器表纹饰由银扣和金银贴箔组成,空隙处绘有云气纹,奁盖中心绘柿蒂纹,纹饰中心嵌红玛瑙,纹瓣出各嵌一鸡心状小玛瑙,玛瑙之间绘纹饰,四周以金银贴箔表现山水禽兽图案,表达羽人祝福。类似的漆器在湖南、贵州等地均有出土,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达到汉代顶峰,为我们展现了西汉后期漆器陈设“错彩镂金”的盛况。

4、东汉时期弃奢致用

东汉王朝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其兴盛时间十分短暂,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皇权进一步得到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巩固,和帝亲政后横扫外戚,国力达到极盛,自此后的一百余年历史中,朝政内忧外患,逐渐走向衰落。这也是本次研究没有对东汉进行分期论述的原因。东汉时期的漆器陈设艺术摒弃西汉晚期追求极致奢华的装饰风格,将视角转向现实社会,不拘泥于技巧的炫耀,提倡“重实用、斥奢侈”,较少使用贵重材料做装饰,逐渐回归器物本身的实用性,漆器制造也由西汉时的国营生产转为私营所属,生产规模大大下降。

东汉时期的漆器出土较少,一方面由于东汉时期的墓室多是砖石结构,不利于器物的保存,另一方面瓷器制造兴起,逐渐取代了漆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综上,本文以两汉四百余年的社会变迁为切入点,将汉代的漆器艺术设计纳入社会历史范畴,以文化视角审视社会现象,探究社会制度与思维方式的嬗变历程对漆器艺术风格的影响作用,将器物的表象特征分析引向深入研究,揭示汉代漆器艺术由“实用”走向“装饰”进而追求“奢华”直至最后“弃奢致用”的风格变化的社会原因,准确把握汉代漆器艺术的设计规律,为当代漆艺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思想动力。

[参考文献]::

[1]林剑鸣.秦汉社会文明[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09.

[2]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4,07.

[3]北京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06.

[4]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篇5

1.我国_____朝画家荆浩有的山水画《匡庐图》传世

A.汉

B.东晋

C.唐

D.五代后梁

2.《最后的晚餐》是_____的绘画代表作品。

A.米开朗基罗

B.达·芬奇

C.梵高

D.接斐尔

3.《月光奏鸣曲》是_____的钢琴奏呜曲作品。

A.巴赫

B.贝多芬

C.舒曼

D.海顿

4.相传古琴曲《阳春》、《白雪》是_____所作。

A.师旷

B.李延年

C.李龟年

D.朱载育

5.赵飞燕是_____朝舞蹈家。

A.汉

B.唐

C.宋

D.元

6._____提出了"间离效果"的演出方法。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B.布莱希特

C.欧文

D.奥尼尔

7.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_____的代表作品。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

8.影片《黄土地》是由_____导演的。

A.谢晋

B.孙道临

C.张艺谋

D.陈凯歌

9.《羊脂球》是法国作家_____的作品。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罗曼·罗兰

D.莫泊桑

10.《人间词话》明确提出了_____说。

A.境界

B.格律

C.神韵

D.格调

11.在我国_____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

A.鲁迅

B.胡适

C.毛泽东

D.蔡元培

12._____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游戏说".

A.席勒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歌德

13.达·芬奇的美学理论著作是。

A.《论俗语》

B.《论绘画》

C.《论美》

D.《美的科学》

14.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成功标志着_____在法国的全面胜利。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我国三大石窟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16.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代表有苏州的_____、_____,上海的_____.

17.总体上,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草书。

18.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_____,他在1909年发表的_____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

19.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_____、_____和_____三人为重要标志。

20.20世纪初以美国舞蹈家_____为先驱的现代舞,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了古典芭蕾的程式束缚。

21.俄国早斯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_____一书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

22.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

23.典型包括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25.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26.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27.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0.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B3.B4.A56A6.B7.C8.D9.D10.A11.D12.C13.B14.D

二、填空题

15.敦煌云冈龙门

16.拙政园留园豫园

17.篆书隶书行书楷书

18.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

19.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20.邓肯

21.《没有地址的信》(或《艺术论》)

22.间接性广阔性情感性

23.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三、简答题

24.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5.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1)社会批评;(2)传记批评;(3)心理批评;(4)文化批评;(5)读者批评。

26.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3)创造性: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生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境界。

四、论述题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篇6

关键词:瓦当;题材;造型;结构;工艺美术特点;美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86-01

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材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瓦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遗址,在靠近屋檐最下面的一个筒瓦的头部有一个半圆或圆形的部分,即瓦当。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汉代的瓦当主要出土于河南、陕西、山东三省,其中陕西一带尤其多,其珍贵之处在于它结合了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于一身。

一、题材丰富

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神话、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像纹主要有鱼纹、鹿纹、龙凤图腾纹、四神纹、人物纹等。这类纹饰承袭了周秦的风格,但比起周秦太过豪放的美,它显得更为活灵活现生动活泼,体现出了一种自由之美。

2.图案纹主要有水纹、植物纹、卷云纹等,这类纹饰是古代人民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概括,既有生活,又很纯粹,它运用简单的几何线条勾勒描摹,赋予线条本身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美。

3.文字纹在汉代最具时代特征,占有突出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朴实。其内容有吉祥赞颂之辞、记录纪实之词、趋利避害之语等。文字纹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大都采用缪篆来书写,它通过文字线条的伸缩,形成一种千变万化富有旋律之感,具有古典美。

二、造型优美

西周早期的瓦当呈半圆形,而秦代的瓦当则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到了汉代,开始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比起战国时期更加兴盛,有文字和花纹的瓦都是先刻出阳纹,然后再用木模压制出阴纹,因此汉代瓦当很少有生硬的刀痕,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沉稳而浑厚的艺术风格。

三、结构多变

汉代瓦当纹饰特别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的结构有中轴对称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这些都体现出汉代瓦当不同的文化价值和美学内涵。

(一)中轴对称结构

中轴对称结构呈现对称的美,古今中外许多民宅、古城、皇宫、陵墓,也多是左右对称。这种在空间位置上的对称性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汉代瓦当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基础向上下左右配以相同或相似大小和形状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统一又有韵律,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

(二)发射结构

发射结构呈现出一种扩散或收敛之美,指围绕一个中心,均匀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发射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有一些云纹瓦以当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射出辐射线,以简单的线条刻画出强辐射的图样。其结构稳定匀称又魅力十足,光芒普照,象征着和谐与圆满。

(三)自由结构

在汉代的瓦当艺术中,自由结构是极其重要的造型结构,这种结构舒展自由,不拘一格。尤其是王莽时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式自由,恢弘大气,堪称代表。四神瓦当图案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即乳钉,它与边栏形成呼应,在整体上给人以庄重的美。围绕瓦当四神图案这个中心,纹样大气饱满,富丽充盈,动静相生,体现出一种自由之美。

四、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点

汉代艺术中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地体现与贯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极其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态地塑造出一个个古朴可爱而又飞扬流动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纹瓦当,几乎全是粗线条、粗轮廓,不做任何细节的直接描绘,缺乏柔和与细致看起来是既笨拙又古老,姿态不符合常理。但这一切却恰恰增加了它的气势与力量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那种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那种恢宏狂放不拘一格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与骄傲,可以说更多地是呈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汉代瓦当集绘画、书法、浮雕及工艺美术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五、结论

汉代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与旺盛生命力的。古人以其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融汇了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艺术、文化思想、宗教等各种内容。从现已出土的资料来看,汉瓦当体现了汉代“形神皆备”的美学思想。

  • 下一篇:对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认识(6篇)
    上一篇: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6篇)
    相关文章
    1.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daniel 0 2025-05-05 18:48:29

    2.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daniel 1 2025-05-04 22:34:58

    3.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daniel 1 2025-05-04 22:31:56

    4.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daniel 1 2025-05-04 22:17:26

    5.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daniel 0 2025-05-04 22:16:06

    6.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daniel 1 2025-05-04 22:16:01

    7.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daniel 0 2025-05-04 22:14:29

    8.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1 2025-01-01 14:27:00

    9.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7-18

    10.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