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的形式范例(12篇)

daniel 0 2023-12-31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1篇1

关键词:涤纶聚脂生产废水UASB+AF反应器颗粒污泥快速启动

上流式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ASB+AF)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反应器[1],兼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厌氧滤池(AF)的优点。该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培养生成颗粒污泥[2]和高活性的生物膜,而颗粒污泥的培养快慢与废水的特性、运行参数和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本试验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尝试,向接种污泥中投入颗粒活性炭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以加快污泥的颗粒化,从而缩短启动的时间。

1设备与材料

1.1设备

生产性试验在黑龙江省龙涤集团废水处理站进行,主体设备为2座完全相同的UASB+AF钢筋混凝土池,单池平面尺寸为3.9m×3.9m,高8.2m,上部为四棱柱形,底部为锥体,总有效容积84m3。中部设有1.6m高的纤维组合填料,体积24m3,占整个池容积的30%,池底部均匀分布4个布水系统,池上部设有4组三相分离器,废水经过三相分离器进行泥水分离后,进入好氧系统处理,产生的沼气由集气管经水封箱后回收。

为运行管理方便,在距池底不同高度处设3个取样口,以便随时观测反应器的运行情况,此外为保证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处于最佳温度范围内,设置了蒸汽加热系统,蒸汽的开启由阀门自动控制,使池内温度保持在32~34℃。

1.2废水

试验废水来自涤纶聚脂生产线,主要含有有机酸、乙二醇和精对苯二甲酸,pH值为4~5,COD平均为16900mg/L,BOD为11000mg/L,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其BOD/COD为0.65,可生化性较好。

1.3接种污泥

接种污泥为天津纪庄子污水厂消化池污泥,含水率为80%,VSS/SS为0.40~0.45,黑色。镜检发现污泥中含杆菌、球菌和丝状菌,数量不多,活性较差,接种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14.5kgSS/m3。

1.4颗粒活性炭

启动时,向反应器内投入颗粒活性炭作为惰性载体,粒径为0.4~0.5mm,炭量为5960mg/L。

1.5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启动初期,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以加速颗粒污泥的形成。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解成质量浓度为2%的溶液,采用计量泵直接投入水泵吸水口处与废水混合,投加量为2~3mg/L。

1.6启动过程

首先将原水稀释,使其COD浓度为5000mg/L左右,将接种污泥和颗粒活性炭投入反应器,间歇进水,每天3次,每次2h,流量为4.2m3/h,同时调整pH值,并投加尿素和磷酸氢二铵等营养物质。

启动初期出现了污泥过度流失现象。为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向反应器内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以促进污泥的絮凝,同时采用部分出水回流的方式,将随出水流出的悬浮污泥和颗粒活性炭回流入反应器,以保证反应器内足够的污泥浓度。

2结果与分析

2.1运行结果

启动运行至第8天,反应器内有少量颗粒污泥出现,此时容积负荷为1.2kgCOD/(m3·d);运行到第33天时取污泥观察,发现了直径1.0mm左右的颗粒污泥,此时容积负荷为2.8kgCOD/(m3·d),污泥负荷为0.29kgCOD/(kgSS·d)。在维持COD去除率不低于70%的前提下,继续提高容积负荷,以加快颗粒污泥的成熟,到第70天颗粒污泥已充满污泥床。根据运行情况,可把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划分为启动期、提高负荷期、颗粒污泥成熟期和稳定运行期,各时期运行参数见表1。

表1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项目启动期

(1~20d)提高负荷期

(21~36d)颗粒污泥成熟期

(37~60d)稳定运行期

(61~100d)进水COD(mg/L)50008800920011500出水COD(mg/L)2700210018502050COD去除率(%)46>68083容积负荷(kgCOD/m3·d)1.23.17.911.7HRT(h)>80423125污泥特征杆菌、球菌丝状菌、小颗粒污泥污泥呈黑色、有大量丝状菌和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充满污泥床

2.2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颗粒活性炭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富集作用,可将有机物和微生物浓缩在其周围,延长了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接触时间,为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启动初期,反应器内为絮状污泥和颗粒活性炭,镜检观察到活性炭表面附着一些杆菌和丝状菌,密度较小的污泥已流失。第32天反应器底部有颗粒状污泥出现,但数量不多,COD去除率有所提高。取颗粒污泥打碎筛滤,发现所截留的活性炭数量较多,说明启动初期形成的颗粒污泥多数是以颗粒活性炭为生长核心而构成的。第55天反应器底部已充满颗粒污泥,污泥层和悬浮层有明显的分界面,取样观察,最大的颗粒污泥粒径在3mm左右,黑色,没有见到单独存在的颗粒活性炭。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水处理絮凝剂。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接种污泥中细小的污泥和游离的细菌悬浮在反应器内,通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吸附架桥作用,生成由厌氧污泥、颗粒活性炭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组成的松散絮凝体,成为颗粒污泥的一级生长核心。细菌很容易在其表面附着,随着细菌的增殖,絮凝体逐渐密实,密度增大,成为沉降性能好、活性高的颗粒污泥。

反应器内的软性组合填料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惰性材料,能吸附大量的游离细菌和小的污泥絮体,并很快繁殖长成生物膜,经测算填料层上生物膜量为8.2kgVSS/m3,脱落的生物膜返回污泥床后,其碎片成为颗粒污泥的次级生长核心,加速了颗粒污泥的形成。

3结论

①采用UASB+AF反应器处理涤纶聚脂生产废水,当进水COD浓度为9000~10000mg/L时,生产性快速启动运行60d,COD去除率可达80%,容积负荷为7~9kgCOD/(m3·d)。

②软性组合填料对于微生物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可以形成高活性的生物膜。脱落的膜碎片提供了颗粒污泥的次级生长核心,加速了颗粒污泥的成长。

③UASB+AF反应器启动初期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颗粒活性炭以加速颗粒污泥的生成是可行的。通过聚丙烯酰胺的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颗粒活性炭又为颗粒污泥的形成提供了一级生长核心,从而实现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参考文献:

[1]钱易.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2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的逐渐提高,城市污泥产量也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污泥的特性,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技术(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烧,排海)与资源化利用主要方式(土地利用及建材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污泥,重金属,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moreandmorewastewaterbeingtreated,theamountofsewagesludgehasincreaseddramatically.Thispaperanalyzedthepropertyofsewagesludgeanddiscussedtheissuesresultingfromsuchtreatmentprocessesaslandfilling,composting,incineration,seadischarge,andsomeutilizationtechniques.

Keywords:

Sewagesludge,heavymetals,utilization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迅速加大,污水处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泥。截止2008年,全国日污水排放量达13.4×105万吨,经处理后约0.5%~1.0%转化为污泥[1]。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增多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排放量将持续增高。污泥处理处置也日益成为一大难题。

1、污泥特征:

污泥成分十分复杂,是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与其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组成。其中的固体物质由污水处理过程中截留下来的悬浮物、生物处理系统排出的生物污泥以及由于投加药剂而形成的化学污泥组成。包括混入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颗粒以及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盐类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1]。

污泥中含约70%~80%的水分,且难以去除,如果处置不当,污泥中的水除了一部分自然蒸发到空气中外,大部分将渗入地表土层,并在雨水等的冲刷下进入地表水系统或影响地下水,污泥中的污染物将沿着这两种途径进行传播。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丰富,Min-jianWang[2]通过研究中国七个城市市政污泥发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1.75%。主要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为:2.53%,1.05%以及0.74%。高的有机质含量使得使得污泥释放大量的恶臭气体的同时及容易腐化[3]。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泥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有机物,还含有N、P、K等植物营养元素,以及Ca、Mg、Zn、Cu、Fe等植物生长必须元素,同时还含有SiO2、Al2O3等矿物材料。如果能将污泥实现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泥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能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本文针对目前城市污泥处置方式以及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2、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方式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城市污泥的处置普遍采用土地利用、堆肥、焚烧和排海四种方式。各国的国情不同,不同处置方式在不同国家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4]。世界上发达国家对污泥的处置平均为45.3%为农用,38%为填埋,10.5%为焚烧,6.0%为排海。如,美国和英国以农用为主(30%和42%),加拿大以焚烧为主(40%),西欧以填埋为主(45%)。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置状况主要还是农业利用。各种污泥处置方法比例大致为:农用44.8%,填埋31%,无污泥处置占13.7%[5]。

2.1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2.1.1土地填埋

土地填埋是处置城市污泥的基本方式之一。该法处理过程非常简单,适于质量较差的污泥。但是,这种处置方式在浪费了污泥中的有用成分的同时,有害成分的渗漏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污泥含水率高,使得运输和填埋场地建设费用较高,可供填埋的场地越来越少[6]。在美国,填埋造成的问题日益严重[3]。据美国环保局估计,今后十几年近80%的填埋场将关闭[7]。

2.1.2堆肥化

堆肥化是指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植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进行过堆肥处理的污泥质地疏松,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容重减少,同时病原微生物能被有效杀灭。林云琴等[8]采用强制通风好养静态方式对城市污泥进行堆肥实验。当堆肥进行到第20天左右,已完成了一次发酵。污泥有机质发生降解,TN、TP和TK含量都成上升趋势,VS和有机碳分别达到60%和30%的稳定状态,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达到100%左右,并有效杀灭病原菌,实现城市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的要求。使得腐熟的污泥堆肥成为较高价值的农用产品。

2.1.3焚烧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具有一定的热值,经脱水干燥后可用焚烧来加以处理。焚烧后产生无菌、无臭的无机残渣。污泥灰量大约是含水率75%的污泥的1/10,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泥体积。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处置方法。但是,城市污泥存在不易燃烧、产热量低、污染空气、操作管理复杂、能耗和运行费用高等缺点,使得污泥焚烧处置的投资巨大[3]。同时,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气体、颗粒物及二英等有毒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9];另外,污泥中的重金属焚烧之后转移到底渣和飞灰中,限制了底渣和飞灰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

2.1.4排海

这是一种操作简单而经济的处理方法。但是,污泥进入水体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溶出,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污泥投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的影响。1988年美国规定禁止向海洋倾倒污泥,并于1991年全面加以禁止[10],欧盟规定2005年以后,有机物>5%的污泥禁止排海[11]。

2.1.5污泥主要预处理技术

城市污泥若采用填埋处理一般要求污泥水分低于60%[12],焚烧处理则要求污泥的水分低于40%,城市污泥只有经过预处理才能满足填埋或焚烧处理的水分要求。目前,城市污泥主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热干燥法[13,14](直接热干燥法、间接热干燥法、直接-间接联合式干燥法)、生物干燥法[15]、石灰干燥法、湿热水解脱水法以及太阳能干燥法[16]等。

2.2污泥资源化利用方式:

2.2.1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把城市污泥应用于农田、菜地、果园、林地、草地、市政绿化、育苗基质及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与重建等。污泥中的有机质、N、P分别可达厩肥的数倍[17],可以用作肥料或者土壤调节剂。城市污泥中的有机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同时可提供给植株所需的N、P、K、Ca、Fe、Mg、Cu、Zn、Mn等微量元素。污泥的农业利用逐渐发展为最具有潜力的污泥处置方式。孙永明等[18]将城市污泥应用在矿区废弃地复垦中发现,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N、P、K和有机质,同时污泥具有较强的粘性、持水性和保水性等理化性质,不仅可以提高矿区土壤的肥力、迅速恢复植被,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从而达到复垦的目的。

但是,污泥中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质(如氯酚、氯苯、硝基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有机农药等),重金属(如Pb、Ni、Cd、Hg等)和盐类等,如果随意施用,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在进入土壤的同时,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盐类也迁移到土壤中[19],造成土壤板结、重金属累积超标,甚至造成耕地的不可逆退化;另外,随污泥带入土壤的大量N、P,通过农田排水、雨水淋洗,地表径流等方式又被带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的污染;而污泥中的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则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危害[3]。

2.2.2建材利用

污泥成分中含有一定的SiO2和Al2O3,可以用来生产某些建筑材料如水泥、砖、轻集料等。

以城市污泥焚烧飞灰和下水道污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配料,并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可以制成水泥。俞锐等[20]对污泥热值、热失重、焙烧后的化学成分等进行测试,并进行了不加助溶剂和添加助溶剂的两种焙烧试验。结果显示在900℃下焙烧得到的污泥,具有很好的易磨性。通过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发现,该焙烧污泥的火山灰活性较高,可用作混凝土粘合料。具有建材化利用的价值。但是在水泥水化时,会溶出大量的氯离子,同时硬化体在养护的和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释放出氯化物,造成水泥中钢筋等腐蚀。因此这种水泥只能用于建筑灰浆或者土壤固化材料等[21]。

利用城市污泥制砖有两种工艺方式,一种是污泥焚烧灰制砖;另一种是干化污泥直接制砖。陈胜霞等[22]采用这两种方式制砖发现:用焚烧污泥灰制砖,其污泥灰含量较高,甚至达到100%,含量低于10%的污泥灰砖其强度性能比粘土砖高;用干污泥制砖,其适宜干污泥含量为5%~10%,干污泥砖强度与粘土砖相当。利用污泥制砖不仅处理了污泥,而且能够是污泥中的重金属得到固化和稳定化,同时杀灭了有害病菌。具有轻质、多孔、隔音降噪等效果。

王慧萍等[23]利用污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为6:4成型的配体,通过控制焙烧制度,生产出了筒压强度高达7.10Mpa,吸水率为7.0%的800级高强优质粉煤灰轻集料。Kae-longLin等[24]进行污泥焚烧飞灰的烧结性质的研究发现,污泥焚烧飞灰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O3以及P2O5,在焚烧温度为900~1000℃时,轻集料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04MPa,同时该轻集料的各种重金属浸出浓度都满足标准的要求。另有研究者[25,26]利用城市污泥烧结制陶粒,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配料或者污泥经过改性后可以烧制超轻陶粒。

3、结语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污泥产生量也将大大增加。而污泥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病原菌是制约污泥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无论采用何种资源化利用途径,都必须防止其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二次污染,需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孙长乐。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及有效利用的探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1):52-54

[2]Min-JianWang.LandapplicationofsewagesludgeinChina.TheScienceofTotalEnvironment.1997,17:149-160

[3]李建颖,李树和,杨霞,李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研究进展。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4):42-46

[4]Davis.R.D.TheimpactofEUandUKenvironmentalpressuresonfutureofsludgetreatmentanddisposal.WaterEnviron.Manage.1996,10(2):65-69

[5]杭世,刘旭东,梁鹏。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2):89-92

[6]彭咏梅,刘建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与土地利用。河北化工。2007,30(5):72-74

[7]邹少文,张树清,王玉军等。中国城市污泥的性质和处置方式及土地利用前景。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98-201

[8]林云琴,周少奇。城市污泥反应器堆肥实验。环境卫生工程。2007,15(6):8-11

[9]Goldstein,N.EPAtacklessludgerulecomments.BioCycle.1989,9:56-59

[10]朱南文,高廷耀,周增炎。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途径的选择。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1):41-42

[11]杨丽标,邹国元,张丽娟等。城市污泥农用处置研究进展。2008,24(1):420-424

[1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13]丘锦荣,吴启堂,卫泽斌等。城市污泥干燥研究进展。生态环境。2007,16(2):667-671

[14]朱南文,徐华伟。国外污泥热干燥技术。给水排水。2002,28(1):16-19

[15]SAMAKEMoussa,WUQi-tang,MOCe-hui,etal.PlantsgrownonsewageinSouthChinaanditsrelevancetosludgestabilizationandmetalremoval.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2003,15(5):622-627

[16]雷海燕,李惟毅,郑宗和。污泥的太阳能干燥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04,25(4):479-482

[17]Guo,M.-L.,K.Wang,Q.-X.Zhang,etal.StudyofagriculturalutilizaitonofsewagesludgeinTaiyuan.Agro-environ.Protect.1993,12(6):258-262,285

[18]孙永明,郭衡焕,孙辉明等。城市污泥在矿区废弃地复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6):22-25

[19]M.Lundin,M.Olofsson,G.J.Pettersson,etal.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ssessmentofsewagesludgehandlingoptions.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04,41:255-278

[20]俞锐,叶青,叶文。城市污泥建材化的相关测试及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1):1-5

[21]乔燕,陆文雄。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粉煤灰。2007,3:35-37

[22]陈胜霞,张亚梅。城市生活污泥在制砖工业中的应用。砖瓦。2004,(2):3-5

[23]王慧萍,黄劲,丁庆军等。利用污泥和粉煤灰生产高强优质轻集料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7):38-40

[24]Kae-longLin,Kung-YuhChiang,Deng-FongLin.Effectofheatingtemperatureonthesingteringcharacteristicsofsewagesludgeash.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06,B128:175-181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1篇3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影响因素启动优势菌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有机负荷大和可处理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等特点,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都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或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来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了提高厌氧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厌氧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多以颗粒污泥存在,此类无载体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形式包括UASB、EGSB和IC等。

对于处理含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废水的以UASB为代表的上述无载体厌氧反应器而言,其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反应器初次启动过程缓慢,短的需要2~3个月,长的达半年甚至一年之久[1];(2)对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低,处理时间长。因此,上述无载体厌氧反应器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良好沉降性能、能高效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厌氧颗粒污泥。

1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技术条件

1.1废水性质

一般处理含糖类废水易于形成颗粒污泥,而脂类废水和蛋白质废水及有毒难降解废水则较难培养出颗粒污泥,或不能培养出颗粒污泥。要求废水的C:N:P约为200:5:1,否则要适当加以补充。投加补充适量的镍、钴、钼和锌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污泥产甲烷活性,因为这些元素是产甲烷辅酶重要的组成部分[2]。

1.2污泥负荷率

影响污泥颗粒化进程最主要的运行控制条件是可降解有机物(COD)污泥负荷率,当污泥负荷率达0.3kgCOD/(kgVSS·d)以上时便能开始形成颗粒污泥。这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充足的食料(碳源和能源),是微生物增长的物质基础。当污泥负荷率达到0.6kgCOD/(kgVSS·d)时,颗粒化速度加快,所以当颗粒污泥出现后,应迅速将COD污泥负荷率提高到0.6kgCOD/(kgVSS·d)左右水平,这有利于颗粒化进行[2]。

1.3水力负荷率和产气负荷率

升流条件是以UASB为代表的一系列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形成颗粒污泥的必要条件。代表升流条件的物理量是水流的上升流速和沼气的上升流速,即是水力负荷率和产气负荷率,通常将两者作用的总和称为系统的选择压(SelectionPressure)。选择压对污泥床产生沿高度(水流)方向的搅拌作用和水力筛选作用。定向搅拌作用产生的剪切力使微小的颗粒产生不规则的旋转运动,有利于丝状微生物的相互缠绕,为颗粒的形成创造一个外部条件。水力筛选作用能将微小的颗粒污泥与絮体污泥分开,污泥床底聚集比较大的颗粒污泥,而比重较小的絮体污泥则进入悬浮层区,或被淘汰出反应器。因废水是从床底进入,使得颗粒污泥首先获得充足的食料而快速增长,这有利于污泥颗粒化的实现。Ritta等[3]认为液体上升流速在2.5~3.0m/d时,最有利于UA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

1.4碱度

碱度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颗粒化进程的影响;二是对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在对污泥颗粒分布及颗粒化速度的影响;后者主要表现在通过调节pH(即通过碱度的缓冲作用使pH变化较小)使得产甲烷菌呈不同的生长活性。在一定的碱度范围内,进水碱度高的反应器污泥颗粒化速度快,但颗粒污泥的SMA(SpecificMethanogenicActivity,产甲烷活性)低;进水碱度低的反应器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但颗粒污泥的SMA高。因此,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进水碱度可以适当偏高(但不能使反应器的pH>8.2,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产甲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以加速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快速启动;而在颗粒化过程基本结束时,进水碱度应适当偏低以提高颗粒污泥的SMA[4]。

1.5接种污泥

有资料表明,处理同类废水时,当接种量为反应器容积的1/4~1/3时,反应器经两周左右的运行就能达到设计负荷率[5]。

1.6环境条件

常温(20℃左右)、中温(35℃左右)、高温(55℃左右)均可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一般说,温度越高,实现污泥颗粒化所需的时间越短,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培养颗粒污泥都是不利的。此外,保持适宜的pH(6.8~7.6)也是极为重要的[5]。

2存在问题

对于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以UASB为代表的一系列无载体厌氧反应器而言,接种污泥是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由于接种污泥仅仅是作为“种子”,而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生是建立在新繁殖厌氧菌的基础上,当采用普通厌氧污泥作为无载体厌氧反应器的种泥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废水时,由于形成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并非由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优势菌组成,导致在处理含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时处理效率不高,处理速度不快。只有投加经过驯化、筛选的优势菌,才能使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更有针对性地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对于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技术条件中的废水性质、污泥负荷率、水力负荷率和产气负荷率、碱度和环境条件而言,它们可以统称为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外因。如果能从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内因——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入手,则有可能在适宜的外因下,进一步加快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速度。

3当前发展趋势

3.1投加优势菌

针对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投加经过驯化、筛选的优势菌,使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更有针对性地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3.2从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内因——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入手,进一步加快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速度[5]

3.2.1投加无机絮凝剂或高聚物

王林山等[6]研究了通过投加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作为惰性载体加快处理啤酒废水的UASB反应器的启动,在间歇式进料的工况下,7d内出现颗粒污泥,4周内形成稳定颗粒污泥床。

Imai等[7]研究了在小试规模下,通过投加水吸收聚合物颗粒来加快处理人工合成的葡萄糖和挥发性有机酸(VFA)的有机废水的UASB反应器的启动,研究表明:在水吸收聚合物投加量为750mg/L的情况下,70d内完成厌氧污泥的颗粒化,同时,颗粒污泥具有很好的产甲烷活性与很好的沉降性能。

Yu等[8]进行了通过加入絮凝剂三氯化铝来加快处理人工合成有机废水的UASB启动的研究,通过加入絮凝剂三氯化铝(Al3+加入量为300mg/L),可以使UASB的启动周期比对照缩短1个月,同时UASB内的生物量比对照增加10%。

Randall等[9]进行了通过加入阳离子聚合物来加快处理人工合成有机废水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启动的研究,通过加入阳离子聚合物,可以使ASBR中颗粒污泥的生成时间比对照缩短75%。

Uyanik等[10]进行了通过加入聚合物(KymeneSLK-2)研究厌氧折板反应器(ABR)的启动。由于聚合物的加入,使得ABR内生物量增加和ABR内污泥流失减少,从而在3个月内形成了厌氧颗粒污泥,并且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高于对照。

3.2.2投加细微颗粒物

周律等[11]研究了通过投加颗粒活性炭加快处理啤酒废水的UASB反应器的启动,结果使启动时间由原来的3~6个月缩短为1个月。

3.2.3投加金属离子

Yu等[12]和肖本益等[13]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对UASB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可电离羧基的胞外聚合物(ECP)的存在使细菌体带负电荷,而这些多聚物能够吸引胞外的阳离子,从而产生一种将细胞束缚在一起的多聚物基质,有利于加速颗粒污泥的形成。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污水BIOLAK工艺实际应用适用范围

1概论

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污染型的缺水现状,制约着城镇规模建设与工农业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532条河流已有82%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经全国42个大城市的44条河流,已有93%受到污染,其中污染较重的占79%。全国的668多座城市中,仅有123个城市有307座不同处理等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10%左右。全国日排污水量1.56亿立方米,其中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处理率不20%。全国2200座县城与21700个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及类似水质的污水处理率近于10%。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4000亿元[1]。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的继续发展,而且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存环境。可见,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已刻不容缓,急待解决。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处理城市污水不可缺少的市政设施。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取好氧生物法技术,由于这些处理工艺技术及其设备普遍存在投资高、处理成本高、管理要求高、产泥量多的问题,巨额工程投资使我国污水处理事业步履维艰,导致污水厂“建得起,用不起”。因此国家迫切需要经济适用的“三低一少”(投资低、运行费低、管理要求低、废泥量少)的城镇污水处理新技术[2]。

本文所介绍的BIOLAK工艺就是一种高效低耗技术。BIOLAK系统是一种多级的常常还是多渠道的废水处理系统。它是德国VNO冯.诺顿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从七十年代起借助6项研究项目吸取了氧化塘工艺的低成本和活性污泥工艺的高效率,由氧化塘工艺逐渐系统发展起来的,它采用低负荷活性泥工艺,通过创造各类特种微生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使其高效地降解有机物(COD、BOD),并通过波浪式氧化工艺对氮和磷进行高效去除。具有占地紧凑,工艺稳定,投资低廉,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3]。

工业用BIOLAK废水处理系统大方合理的设计及多极处理的方式,使BIOLAK系统能解决最疑难的废水处理问题。虽然城乡废水较易处理,但有可能出现水力学问题,尤其是在雨水高峰期。城乡用BIOLAK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其漂浮在水面的分流装置及其水力学缓冲,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通过整体缓冲系统避免或减轻了雨水滞留的总是,因此由于雨水及工业排水造成的水力学冲击能得到有效地缓冲。

2BIOLAK废水处理工艺

2.1工艺简介

BIOLAK工艺的雏形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德国纽伦堡的St.Wolfang市政污水处理厂首次尝试在土池中使用BIOLAK-Friox(悬浮式曝气器),并取得了成功。1984年,德国夏萨克森州的Algormissen污水处理厂又发展了结合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新型BIOLAK系统(BIOLAK-R工艺)。到了1991年该技术被进一步完善,即在构筑物中考虑了除磷区,称之为BIOLAK-L工艺。至此,BIOLAK工艺发展成为结构紧凑、处理效果良好并可以实现除磷脱氮的综合活性污泥处理工艺[4]。

BIOLAK工艺基于多级A/O理论和非稳态理论,在同一构筑物中设置了多个A/O段,使污水能够经过多次的缺氧与好氧过程,强化了污泥的活性并兼有脱氮效果。通常情况下,BIOLAK系统由可选设除磷区的曝气池、沉淀池、包含二次曝气区的稳定池等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可以合建,曝气池和稳定池可采用土池防渗结构)。

2.2工艺原理[5]

BIOLAK采用地下曝气结构(地盆式),这种结构可以获得坚固和完全密封的反应池。为防止污水的渗漏,池体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防渗膜(HDPE)。采用高效率的底部微孔曝气头,移动式曝气链,进一步提高氧气的传送效率。BIOLAK处理系统的原理图见1。

BIOLAK处理系统主要分5级。第1级采用转速可调的组合筛选装置,把粗物及沙粒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浓缩处理。第2级通过移动性通气处理使污泥处于活动状态,且含氧量稳定。并在一个容量大小可变的反应区内进行生物性净化处理以清除磷。第3级废水的再次处理,时还进行沉淀处理,即所谓的保险级。第4级树根区及砂砾构成的过滤层。第5级再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最高的净化度。

为了加强生物去磷作用,在第2级前加入了生物去磷区。这样即使要求的净化度低于1mg磷/L,也只需要在1a中短时间内加入凝聚物。一般情况下,如果要求的净化度低于1mg磷/L,需要采用凝聚剂。在第2级中通气链的轮换作用及BIOLAK池特有的水力学特性相结合,能产生至少20次氮的硝化及脱氮反应。通过这种反复过程,达到了最好的除氮效果。

2.2.1曝气系统[6]

BIOLAK曝气系统的结构如下图2所示,曝气头悬挂在浮链上,停留在水深4-5m处,气泡在其表面逸出时,直径约为50μm。如此微小的气泡意味着氧气接触面积的增大和氧气传送效率的提高。

BIOLAK工艺采用的浮动曝气、移动性通气链是BIOLAK通气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能有效地作用于大池的各个部位,并且供氧费用低。浮动式曝气链使所产生的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11s)是传统固定曝气方式在水中停留时间的3倍。其曝气链的运动过程见下图3所示。

2.2.2悬浮溢流系统[6]

在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存在水力波动的问题特别是出现在降雨高峰区,BIOLAK废水处理工艺通过水力缓冲和悬浮及溢流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悬浮溢流采用可浮动的溢流浮子,能使水力缓冲体积达到总体积的10%,悬浮溢流系统见下图4所示。

2.3工艺参数[4]

根据德国ATV标准并结合国内已建Biolak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确定的工艺参数值如表1所示。

注:DMS为曝气池进水与回流污泥之混合液的悬浮物平均浓度。

3BIOLAK工艺流程

3.1BIOLAK工艺流程[6]

污水在首先经过预处理和一级处理去除大的漂浮物后,出水先进入混合池,由推进器将进水和污泥进行混合,然后自流入BIOLAK生化池,利用曝气充氧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达标排放。BIOLAK反应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用污泥泵送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产生的上清液自流入BIOLAK反应池的混合区。BIOLAK反应池需要的氧气由风机供给,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机械杂物外运填埋处置,产生的剩余污泥外运用作农肥。

BIOLAK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3.2工艺流程说明

(1)污水的预处理[7]

来自城市排水截流干管的污水首先进入经过粗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入集水池。污水经立式污水泵提升至细格栅,细格栅的作用是拦截污水中较大的飘浮物和颗粒粗杂质等,细格栅可把杂物及砂粒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同时可除掉一部分有机负荷。

(2)混合池

经过预处理后,污水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前端的混合池,在搅拌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后,再进入曝气区。在混合区里,借助于搅拌作用,进水与回流污泥进行充分混合。除了起混合作用外,污水在混合区的缺氧环境下,可能发生部分水解酸化反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后续曝气区的负担,从而减轻动力消耗和曝气区的体积。混合区与好氧处理区的延时曝气相配合,对污水的脱氮脱磷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3)曝气池

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群体聚居在呈悬浮状的活性污泥上,与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广泛接触。鼓风机通过在曝气池底浮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向池中提供空气。在曝气装置的搅动作用下,污水与活性污泥更好地混合,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4)沉淀池

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进入沉淀池,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固液分离。沉淀池中的上清液经溢流堰流出,达标后排放。沉淀下来的污泥大部分由污泥泵输送回到曝气池,极少量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浓缩、贮存、待运。

(5)污泥处理

BIOLAK工艺的污泥产率很低。由于微生物在曝气池中长期处于内源呼吸期,只产生少量容易脱水的、无臭且较为稳定的污泥,不需要再进行厌氧消化处理。由于污泥量很少,从经济上考虑可不采用污泥机械脱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周围就是农田,莱山区水资源又相对缺乏,含水量很高的污泥可直接作为农业肥料,不需再浇水稀释。

剩余污泥泵将少量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泥在池中沉淀、浓缩后,上清液排回至曝气池。浓缩的污泥贮存一定时间后,用罐车运出作为肥料。

4BIOLAK工艺特点

BIOLAK工艺是一种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多级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它是由最初采用天然土池作反应池而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系统。自1972年以来,经多年研究形成了采用土池结构、利用浮在水面的移动式曝气链、底部挂有微孔曝气头的一种具有一定特色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由于采用土池而大大减少了建设投资,采用曝气链曝气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氧的转移效率,并减少运行费用,大大提高了处理效果。工艺设计简捷,不需复杂的管理,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具有一下8个特点,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4.1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8,9]

与废水中的污染水平比较,BIOLAK系统里利用了大量的微生物即活性污泥来净化污水。BIOLAK工艺污泥回流量大,污泥浓度较高,生物量大,相对曝气时间较长,所以污泥负荷较低。由于微生物把污染物作为养料来吸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被相对极大量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殆尽,所以出水非常干净。一般的污水处理厂(污泥负荷高的工艺),微生物仅分解最有营养的部分,相对来讲净化效率较低。污水的生物处理采用延时曝气工艺有以下优点同氧化沟工艺。具有可不设初沉池;耐进水负荷冲击能力强;剩余污泥量小,不需消化处理和污泥矿化程度高,无嗅味以及由于泥龄长,有利于硝化菌的繁殖,可起到一定的脱氮作用。龙田污水厂BOD5污泥负荷率为0.057kgBOD/(kgMLSS·d),污泥浓度为4000mg/L,污泥龄为29d,所以剩余污泥量很少。

4.2曝气池采用土池结构[8]

根据国家环保局1992年《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调查与研究》,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资金的54%用于土建工程设施,而只有36%用于设备,造成这种投资分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工艺池大都采用价格昂贵的钢筋混凝土池。而龙田污水厂土建工程造价500万元,仅占总投资的20%。

大的钢筋混凝土池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施工难度大。但对于许多种曝气工艺来讲,都不考虑采用土池,因为土池会造成地下水的侵蚀,同时也由于在土池基础上安装曝气头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减少投资,BIOLAK技术在研究土池结构的曝气池上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使用HDPE防渗膜隔绝污水和地下水,其次是悬挂在浮管上的微孔曝气头避免了在池底池壁穿孔安装。

这种敷设HDPE防渗膜的土池不仅易于开挖、投资低廉,而且完全能满足污水处理池功能上的要求,并能因地制宜,极好地适应现场的地形,在某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地震多发地区、土质疏松地区,其优点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敷设HDPE防渗膜的土池使用寿命远远超过钢筋混凝土池。

4.3高效的曝气系统[9]

BIOLAK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形式,改变了传统曝气系统的固定模式,曝气器由浮管牵引,悬挂在池中,曝气器与布气管间用软管连接。通气时,曝气器由于受力不均在水中产生运动。当曝气器偏离浮管垂直轴时,气泡浮至水面并在浮管一侧爆裂,从而对浮管产生反向推动力使浮管运动,浮管又反过来带动曝气器运动,在曝气的情况下运动连续不断。它们象波浪一样地变化,在反应池中形成耗氧区和厌氧区,随着耗氧的硝化反应和厌氧的反硝化反应的阶段变化,污水中的氮可以被去除得非常彻底。由于氧气可以直接从反硝化反应中得到一部分,因此,需要的空气很少;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氧的浓度很低时系统也能运行,同传统的方法相比,这样工艺的氧化效果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它利用分段曝气,可以节省能耗,同时混合好,当负荷变化时,其优点特别明显。通过这样的波浪式曝气,可以减少池中生物性磷。很多百乐克污水处理厂的磷的去除率都可达到80-90%。与传统曝气装置相比,BIOLAK曝气系统有以下优点:

(1)传统曝气器顶部至水面的区域,始终处于过饱和状态,而其它水域则处于不饱和状态,氧的利用率低。BIOLAK曝气装置在水中的运动使池中不存在氧的过饱和区域,氧的利用率提高。

(2)BIOLAK曝气器产生的微气泡在水中的运行距离长,停留时间长,使氧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相应的能耗得以降低。固定式曝气器产生的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为5-6秒,而BIOLAK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可在水中停留11秒以上。

(3)BIOLAK曝气器的空隙率为80%,表面不容易堵塞。

(4)传动的固定式曝气器固定在池底,可能造成池底局部侵蚀,曝气池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而BIOLAK曝气器安装在浮动的悬链上,每条链在池中一定的区域内运动,不会对池子的某一部分造成局部侵蚀,曝气池可采用土池,大大减小了基建投资。

(5)固定式曝气器的检修或更换需停止曝气并排空水池,不但费时费力,还要重新培养活性污泥。而BIOLAK系统可在不停气放水的情况下,直接将曝气链提出水面维修,既方便又经济。同时,因为气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水流流动,浮链摆动等扰动,因此气泡并不是垂直向上的运动,而是斜向运动,这样延长了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同时也提高氧气传递效率。运行表明:BIOLAK悬挂链的氧气传递率,远远高于一般的曝气工艺以及固定在底部的微孔曝气工艺。

BIOLAK曝气头悬挂在浮动链上,浮动链被松弛地固定在曝气池两侧,每条浮链可在池中的一定区域蛇形运动(见上图2)。在曝气链的运动过程中,自身的自然摆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混合效果,节省了混合所需的能耗。

采用BIOLAK系统的曝气池中混合作用所需的能耗仅为1.5W/m3,而一般的传统曝气法中混合作用的能耗为10-15W/m3。由于BIOLAK曝气头(BIOLAK-Friox)特殊的结构,即使在很复杂的环境里曝气头也不至于阻塞,这意味着曝气装置可运行几年不维修,所需维护费用很少。曝气系统与配套的高效鼓风机保证了很高的氧气传递效率,供氧能力为2.5kgO2/(kWh),而传统的污水处理厂该值为1kgO2。鼓风机就设在池边,减少了鼓风机房和空气输送管道的费用。

4.4简单而有效的污泥处理

BIOLAK工艺的另一特点是大量地回流活性污泥,剩余污泥的数量很少,所含有机物已被很好地分解、矿化,其剩余污泥比传统工艺少许多。在恒定的负荷条件下,BIOLAK工艺的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是传统工艺的几倍。

由于污泥池中的污泥是完全稳定的,它不会再腐烂,即使长期存放也不会产生气味,这就是污泥没有臭味的原因。这也是它同传统工艺相比污泥更容易处理的原因。而且污泥池完全可以做成土池结构,节省了土建费用。

4.5简单易行的维修[9]

BIOLAK系统没有水下固定部件,维修时不用排干池中的水,而用小船到维修地点将曝气链下的曝气头提起即可。实践表明,曝气头运行几年也不用任何维修,这主要是因为曝气管是由很细的纤维(直径约0.003mm)做成,并用聚合物充填,以达到防水和防脏物的目的。同时,曝气头有大约80%的自由空隙和20%的表面,和传统曝气头刚好相反。因此,微生物可生长的面积很小,并很容易被去除。当曝气头必须维修时,也不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场的运行。

该工艺的移动部件和易老化部件都很少。在选择设备和材料时,都采用了可靠耐用的材料。该工艺无需太多的自动化。它既不需要任何易损的探测器,也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操作这些控制系统还需要专门的技术和昂贵的配件。

4.6二次曝气和安全池

为了保证负荷变化时出水质量,BIOLAK工艺利用一个相对独立的池来进行二次曝气,以保证出水清洁,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4.7二沉池

曝气池中产生的污泥在二沉池中被分离,并重新回到曝气池参与污水净化。有的BIOLAK工艺的二沉池和曝气池合并到一起,进一步节省了土建费用和占地面积。二沉池沉淀污泥由漂浮式刮泥机、吸泥机排入污泥槽回流。

4.8土地的利用[9]

尽管BIOLAK系统需要的曝气池体积比所谓密集型的大,但所需的总面积并不大,有时甚至更小,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不需初沉池;

(2)二沉池可以和曝气池合建在一起;

(3)池的设计和布置的自由度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5BIOLAK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BIOLAK系统可广泛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600多座BIOLAK污水处理厂在稳定运行,由初期几百人口使用的小型系统发展到今天90万人口使用的大型系统,日处理水量从数千吨到数十万吨不等。其中一半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

BIOLAK技术已在我国市政污水处理上成功应用。BIOLAK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石化、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如在造纸\柠檬酸混合废水[7]、漂白蔗渣浆污水[10]、制浆造纸废水[11]和蔗渣浆废水[12]中都有应用。它正以其独特的工艺特点越来越受到造纸废水处理界的关注。该技术先后在武汉层鸣纸业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纸业、山东齐河纸业等的中段废水处理工程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5.1BIOLAK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我国,第一个应用BIOLAK工艺的是山东招远城镇污水处理厂,龙田污水处理厂是第二例。以山东招远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一下BIOLAK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4]。

5.1.1工艺流程

山东招远城镇污水处理厂,1998年开始建设,1999年10月正式运行,处理规模为2×104m3/d,原水包括市政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工艺流程图见下图6。整个系统仅设一组构筑物:污水在厂内先经粗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后自流入集水井,再用泵提升至转鼓式格栅,然后依次流经除磷段(由推进器将进水和污泥混合)、曝气段和澄清段,最后进入二次曝气段和稳定段进行曝气充氧稳定。曝气池和稳定池采用土池防渗结构,停留时间约为20h。污泥处理采用污泥贮池加带式脱水机的方式。

5.1.2方案比较

从技术方面分析,与常规活性污泥法比较,BIOLAK工艺、氧化沟工艺和AB工艺各有特点,都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稳定性高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但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主要方面比较如下。

(1)与氧化沟工艺的比较

氧化沟工艺和BIOLAK工艺都采用延时曝气法,同样具备延时曝气法的优点。而延时曝气法的主要缺点:曝气时间长使动力消耗大以及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氧化沟工艺却很难避免。

1氧化沟工艺需采用20台转刷,每台功率45kW,曝气转刷总功率为900kW,加上螺旋桨水下搅拌器,仅氧化沟设备的装机容量就达949.6kW。相比之下,由于BIOLAK曝气装置的动力效率和氧的利用率较高(在5米水深时为28.8%),采用4台风机,每台130kW,共520kW,能耗明显降低。

2氧化沟为环形沟渠状,需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虽然一体式氧化沟系统不需建二次沉淀池,但氧化沟的土建投资就达650万元。BIOLAK工艺的曝气池采用土池,内砌毛石,加上混凝土结构的沉淀池,土建投资共为250万元。

(2)与AB工艺的比较

1AB工艺中A段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进水中必须有足够的己经适应该污水的微生物,A段去除率的高低与进水微生物量直接相关。如果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比重较大,污水中微生物浓度很低,A段曝气池得不到外源微生物的连续补充,生物絮凝吸附作用很弱,就会导致A段去除率与初沉池相近,这类污水不宜采用AB工艺。我国很多中小城市的排水现状,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以及没有完善的管网系统,使城市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这就影响了AB工艺的处理效果。

2由于AB法工艺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多了一个处理阶段,需要增加吸附池、中间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等,使土建、设备的投资以及能耗费用大为增加。AB工艺的处理构筑物土建费用645万元,处理设备的装机容量为702kW。而BIOLAK工艺的处理构筑物土建投资为284万元,处理设备装机容量616kW。

(3)三种方案的比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与氧化沟工艺和AB工艺相比,BIOLAK污水处理工艺在工程总投资、日常运行能耗和设备维护检修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几方面的综合分析考虑:

(1)保证污水处理工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2)保证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

(3)有利于今后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

(4)尽可能地使构筑物和主要设备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5)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基建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5

关键词:污泥处理;技术;污泥堆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1我国污泥产量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及其数量在不断增长。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它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同时包括混入生活污水中的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微粒及其吸附的有机物、金属、病菌、虫卵等物质的综合体。污泥中既含有多种有益生物生长的微量元素和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机质,同时也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及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毒物。

2.我国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资源化主要技术

(1)我国城市污水污泥处理

从国内已运行的城市污水厂来看,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大体可归纳为18种工艺流程。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由液体和固体两部分组成的悬浮液,所以污泥处理最重要的步骤是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以减少污泥的体积。污泥水与污泥固体颗粒的结合力是很强的,如果没有污泥调理(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者热工的方法),则绝大多数污泥的脱水是非常困难的。脱水方式的选择必须与污泥调理方式、脱水后是否干化及最终处置的形式结合考虑,如果脱水后的污泥直接用于农业,其含固率要大于25%,如果脱水后的污泥直接填埋(例如我们目前的状况),仅考虑含水率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承载能力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采用无机药剂的化学调理(在污泥中形成骨架)和板框压滤机脱水才能满足填埋场的要求。另外污泥生物稳定时间、程度、方式对污泥的可脱水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生物稳定时间不足、稳定程度不高的污泥,其脱水性比未稳定的污泥差;好氧消化生物稳定的污泥可脱水性比厌氧消化稳定的污泥差。图1是几种污泥脱水技术在我国所占比例。

图1是几种污泥脱水技术在我国所占比例

(2)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置现与资源化主要技术

目前国内污水厂污泥处置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堆肥、干燥制肥、石灰消解稳定、污泥制作陶粒、污泥制砖、污泥制水泥、污泥填埋等。

3.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是简单易行的污泥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污泥农用前通过堆肥处理,经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植物养分形态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臭味、杀死病原菌和寄生虫。堆肥应该是首要的污泥处置技术。但前提是污泥中各种污染物含量在控制指标内,污泥堆肥生成的有机肥料才有应用之地。尤其是目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排放,导致了污水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的污泥用于农作物的施肥会使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但是从另一方面可以预测到,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苗木花卉草坪基地。而污泥有机肥用于花卉苗圃,一是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二是促进苗木和花卉的生长;三是污泥中的一些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不进入食物链,同时树木园林花卉对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污泥堆肥可以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泥稳定技术,但自然堆肥需要的时间长、占地大、肥效低、肥料的经济价值小;目前国内有一些机械化程度高的堆肥技术,如圆柱形分格封闭堆肥、滚筒堆肥、竖式多层反应堆肥,在天津进行的污泥高温堆肥试验,已经探索出一套少加甚至不加调节剂、简单而便于管理操作的污泥堆肥工艺;我国近年在北京、唐山、太原、深圳、大连、石家庄、淄博、秦皇及徐州等城市,进行高温堆肥的研究,并取得工艺技术方面的初步成果。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与太原市排水处在太原市杨家堡污水净化厂合作建设的堆肥处理装置采用的就是强制通风动态发酵槽。深圳市中兴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加拿大诺曼工程公司合作,在国内新近推出了一项污泥处理专利技术――VERTADTM污泥好氧消化处理工艺(简称VD工艺)和污水处理专利技术――VERTREATTM污水好氧处理工艺(简称VT工艺)。目前在加拿大和美国已有三家采用该技术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VERTAD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好氧消化技术,通过VERTAD工艺消化后的污泥达到美国环保总署规定的USEPA-503条A级生物固体标准。VD工艺深井反应器的修建深度为110m,直径为0.5~3.0m。采用常规的转孔技术,以10万m3/d规模的污水厂为例。

4.污泥干燥制肥

通过干燥造粒工艺,并向污泥中添加必要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将污泥加工成复合有机肥,大大提高了污泥肥效和经济价值,是污泥处置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国内利用干燥造粒技术处置污泥、生产有机复合肥的污水厂有大连、北京密云、太原等地;其中以太原杨家堡污水净化厂沃土生物有限公司的污泥干燥制肥技术和工艺设备(VT筒仓式高效气流堆肥装置)最具有代表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与其他堆肥发酵装置相比,具有产量大。投资少、占地少、发酵充分、无二次污染,并可根据处理量,灵活搭配发酵仓组合。VT筒仓式高效气流堆肥装置主要工艺如下所示:

向消化污泥中加入天然脱水剂和絮凝剂机械脱水调质堆积发酵二次发酵筛分热喷造粒二次接菌干燥计量包装出厂

添加辅料干燥计量包装出厂(有机复混肥)

5.石灰消解稳定

该工艺的原理是利用石灰和污泥中的水反应时释放出来的热量进行污泥干燥的。反应时温度逐步上升,最高达到102~105℃,干燥后的污泥产品,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主要利用途径有公路基土、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天津市开发的活性石灰稳定处置工艺与成套设备是在引进了日本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的,产品先后出口日本、印尼等,专门用于处置市政污水污泥、河道清淤污泥及橡胶产业排出污泥的处置。

6.污泥制陶粒

将污泥与黏土或煤灰按一定比例掺和,烧制成陶粒,可用作建筑材料,达到既处置污泥又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天津污水处理研究所的试验成果,生产1m3陶粒消耗污泥1.584m3(污泥含水率75%)。陶粒的销售价格基本与污泥处理成本相抵。

7.污泥制水泥

污泥制水泥具有减容程度大,无害化处理彻底等特点。例如,上海万安企业总公司利用水泥窑焚烧处理城市污水污泥。但是目前利用水泥窑焚烧处理污泥的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污泥仅占水泥生产原料的3%,因此不能作为污泥处置的主流工艺。

8.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处置的基本方式是城市污泥经过简单的灭菌处理,直接倾倒于低地或谷地制造人工平原。它的好处是污泥无毒无害化,处理成本低,不需要高度脱水(或自然干化)。然而,城市污泥卫生填埋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填坑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经雨水的侵蚀和渗漏作用污染地下水环境,这对以地下水为生活水源的地区来说是不安全的卫生问题。此外,适宜污泥填埋的场所因城市污泥大量的产出而显得越来越有限。根据一份关于污水污泥情况调查报告,到2005年,欧盟国家的污泥卫生填埋场所仅能容纳污泥总产量的17%。在污泥不能被农用的情况下,污泥必须被填埋或焚烧。

9.污泥处置及资源化的其他技术

新的探索性的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包括作为填料回用、低热值燃料回用、建筑材料的附加原料、制造熔融材料和微晶玻璃、做粘合剂和可降解塑料等。图2是几种污泥处置技术在国内所占的比例。

图2:几种污泥处置技术在国内所占的比例

国内的污泥处置存在严重问题,从上图可以看到仍有13.79%的污泥没有任何处置,这将为环境污染带来巨大危害。

10.污泥处理处置的展望

从污泥处理处置趋势分析,今后污泥利用方面将会是土地利用和热能利用,污泥农用将会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污泥的各成分,同时在严格的污泥农用标准下改进污泥处理工艺。虽然堆肥受到处理周期,成本等的限制,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利用意识的提高,堆肥和其他有竞争力的处置技术的经济差额正逐步减少。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欠账”太多,从而导致城市污水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这不仅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随着环保事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已将其作为了市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的首要环节是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可在达到治理目标的同时降低成本、节约投资、简化管理。不同城市的污水所采取的工艺是不同的。要想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污水处理方案,了解各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原理及特点是关键前提。因此,熟练掌握各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内容是极为必要的。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城市污水处理程序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污泥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沉砂池和格栅;一级处理的构筑物主要是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和曝气池是二级处理的主要构筑物,二级处理是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通过该阶段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转换成H2O和CO2;污水的深度处理包括有机物的进一步去除和脱氮除磷,常用过滤和混凝沉淀工艺,有时也采用生物炭和生物陶粒工艺;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干化、脱水、硝化和浓缩等。不同特色的城市其所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不同的,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时,应因地而异。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沿革,经历了从单一工艺到组合工艺的过程。从是否需氧的角度考察,则沿着“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厌氧+缺氧”的轨迹发展。从去除对象来看,早期技术仅能去除SS物质,而现在的工艺还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2.1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兼备两者的优点。其主要构筑物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经被其浸没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由于池内具备适于微生物栖息增殖的良好环境条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食物链长、微生物浓度高、活性强,不产生污泥膨胀,污泥生成量少,且易于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多种净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外,如运行得当,还能够脱氧和除磷。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关键部位是填料。传统的蜂窝状塑料管较易堵塞,现在常采用吊挂式软性填料和悬浮或半悬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较早的采用的技术之一,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初沉池、二沉池均为竖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分别为0.6~0.8mm/s和0.3~0.4mm/s。采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气,气水比为10:1~12:1,停留时间为2.5~3.3h。设计进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2.2两段活性污泥法。

两段活性污泥法,简称AB法。该法把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视为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其工艺特点是:不设初淀池,A段高负荷,B段低负荷,A、B两段污泥分别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为不同时期生长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格栅顶曝气调节池A段曝气池A段沉淀池B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排放。该类设备,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气机、无支架的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先进技术。BOD5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80%。

2.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原则上,SBR法的主体工艺设备只有一个间隙反应器,在一个运行周期中,按运行次序,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SBR法的关键设备滗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滗水器,有虹吸式、旋转式和套筒式三种。SBR法工艺简单、节省费用,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没有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调节池SBR反应池消毒池出水。采用该工艺流程的上海某污水处理站设计平均流量750m3/d,进水水质BOD5=200mg/LSS=250mg/L,TN=40mg/L,NH4+=20mg/L,出水水质达到黄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标准,即BOD5<30mg/L,SS<30mg/L,NH4+<10mg/L,TN<20mg/L。

2.4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内部装有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厌氧生物膜法处理装置。厌氧微生物附着载体的表面生长,当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过载体所构成的固定床层时,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厌氧分解,并产生沼气。厌氧生物滤池有多种变型,填料的发展迅速,其工艺流程为:进水沉淀池厌氧消化池厌氧生物滤池拔风管氧化沟进气出水井排水。污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进入厌氧消化池进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在拔风系统作用下,生物滤池处于兼氧状态,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细菌的产生,使整个系统仍处于酸性阶段,而氧化沟内溶解氧一般可稳定在1.5~2.8mg/L,污水在此进一步好氧处理。该工艺的实质类似于A/O法,但兼性厌氧生物滤池使厌氧段得到强化。拔风系统是处理过程的关键。

2.5氧化沟法

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Carrousel)式、三沟式、一体化式、奥贝尔(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2.6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与传统SBR相比,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SBR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2.7A/O工艺方案

该方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是:在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基本流程基础之上,使生化反应池周期性的反复实现好氧、厌氧的状态,从而实现脱氮除磷的目的。可分为以除磷为主的厌氧/好氧工艺和以脱氮为主的缺氧/好氧工艺两种类型。前者的工艺特点是:①通过将富磷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实现,因而需要在短污泥条件下进行;②排放的剩余污泥量较多,从而增加了污泥的处理量;③具有较宽范围的进水BOD负荷,抗冲击负荷能力强;④由于污泥停留时间短、负荷高,因此,节省了运行费用和能耗;⑤污泥负荷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相当,厌氧池在好氧池之前,更有利于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活性污泥的膨胀。后者的工艺特点是:①在长污泥龄、低污泥负荷条件下运行,剩余污泥量少;②回流混合液能耗大,运行费用高;③缺氧池位于好氧池前面,一方面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另一方面可减轻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另外,反硝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碱度还可以用来补偿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④好氧池在前,缺氧池在后,有利于反硝化过程中残留有机物的进一步去除,进而提高出水水质;⑤利用原污水碳源进行反硝化,不需要外加碳源。

2.8A/A/O工艺方案

A/A/O工艺或A2工艺,又称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是常规活性污泥工艺方案的改进型。该工艺方案设计的依据是:含磷回流污泥与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之后回流污泥释放出储存于菌体内的磷,同时部分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厌氧池中的反硝化菌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亚硝酸氮和硝酸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进而达到脱氮目的;在好氧池内,氨氮被硝化、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磷含量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因此,A/A/O工艺可同时完成磷因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硝化脱氮、有机物的去除等功能。

该工艺方案的特点主要有三个:①流程较长,回流污泥设施和构筑物较多;②通过厌氧段丝状菌的抑制,活性污泥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运行可靠、稳定;③把厌氧、缺氧及好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同时达到去除N、P、BOD5及COD的功能。

2.9AB工艺方案

AB工艺方案是根据微生物基质代谢及其生长繁殖的关系而确立的,其工艺分为A段和B段(A段为吸附段,B段为生物氧化段),并充分考虑了输送系统中高性微生物作用、污水收集等。为迅速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快速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通常情况下,A段在高负荷下运行。而B段一般维持在低负荷下,此外,A段有机物含量的大量降低也为B段微生物创造了良好的进水水质条件该工艺方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去除污染物效果好;②运行稳定性好;③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效果;④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经济;⑤污泥沉降性能良好;⑥适用于超负荷的老厂改造和分期建设;⑦需要两段回流和两个沉淀池,增加了设备与运行管理难度。

2.91SBR工艺方案

SBR工艺方案是进水———排水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方案的改进型。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在厌氧池A内,污水和缺氧池内回流的高浓度脱氮污泥混合,使得厌氧池内的溶解氧被快速消耗,混合液处于化合态氧和无溶解氧的状态;之后,混合液流入厌氧池B,此时,聚磷菌开始了磷的释放;紧接着混合液又流入了主曝气区,硝化菌对氨氮的硝化、碳化菌对有机碳的溶解、聚磷菌对正磷酸盐的大量吸收都需要在该阶段完成;然后,混合液流入到了序批池中,进行好氧、缺氧的循环。该工艺方案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适应性强、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污泥不易膨胀,处理能力强、耐冲击负荷,对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

2.92UNITANK工艺方案

UNITANK工艺方案又称交替式生物化处理工艺方案,是SBR工艺方案的一种发展和变型。系统的主体是一个被间隔成三个单元的矩形反应池,包括A池、B池和C池。每池都设有潜水曝气机、表曝气或微孔曝气头等曝气系统,三池之间水力相通;中间池子(B池)只作为曝气反应池,外侧的两池(A池与C池)设有剩余污泥排放口和出水堰。污水处理采用连续注水、周期交替进行的方式,污水可随意流入三个反应池中的任何一个。污水处理过程中空间及时间的控制通过系统的调整来实现,进而形成缺氧、厌氧或好氧的工作条件,达到处理目标。该工艺方案的特点是节省投资,运转灵活,节省土建占地面积和费用,容积和设备利用率高,适用性强,维护困难等。

3结束语

总之,污水的处理应面对实际,以适用为原则,同时,科研人员还得在处理工艺上继续下工夫,使污水处理相对运行规范、管理完善,污水处理运行较为经济,污水处理的效果更有保障。随着A/O、A/A/O、AB、SBR、UNITANK等新工艺方案的出现和推广应用,使得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总体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运行和投资费用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相信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不断开发,污水处理工艺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艾星.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J].科技与生活,2010(10):122.

[2]周佳恒,黄会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4):31-34.

[3]王伟,彭永臻,孙亚男,等.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方法和与策略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9,3(1):89~92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7

关键词: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城市生活用水来自于给水厂,给水厂通过净化地下水和污水来获取符合饮用标准的生活用水,在这个流程中需要添加混凝剂以及其它药剂,因此生活用水的获得还会产生废水以及污泥,这部分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出水厂,否则会严重的损害周边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前国内的给水厂污水及污泥处理技术大多套用污水处理厂技术,因此在污泥的处理上并不存在单独的针对性技术,这就导致污泥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有必要针对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发展概述

国外的给水厂已经普遍推广了污泥处理配套设施,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就开始了针对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而在19世纪的7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用以规范给水厂的污泥处理工艺,各项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蓬勃发展。而在国内的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一家自来水公司首次针对污泥处理建立了项目研究组,并在90年代开始尝试建设给水厂污泥处理设施,当前国内的给水厂污泥处理设施主要在大型城市推广,中小城市尚未普及。城市污水厂污泥具有有机物含量高、高度亲水性的特点,容易与水分子以不同方式结合在一起,使水分难以去除,必须采取一定的调理措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其中化学调理法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在化学调理过程中,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污泥类型、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污泥表面特性、絮体大小和固体浓度等,并且这些因素互相关联。污泥来源不同,污泥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工艺操作中,对于不同来源污泥的化学调理,一般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调理剂的投加剂量和使用条件。给水厂污泥主要源自沉淀池的排泥水和过滤池的冲洗排水两个环节,因此主要是包含石灰软化污泥和化学絮状污泥两类。给水厂的污泥中掺杂了大量从污水中净化出的有机物、金属杂质、净化药剂等物质,因此要想降低污泥数量,就必须降低混凝剂的使用量。

二、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分析

给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6个环节,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以及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都不一样,分述如下:

2.1污泥定量

给水厂的污泥来源是多方面的,因此污泥的最终含量很难准确界定,所以在进行给水厂污泥处理设备的容量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给水厂净化的各个流程,包括净化水的总量、混凝剂的用量、水质情况等等,此外净化工艺也会影响到污泥的产生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保证污泥处理设施的设计容量满足实际需要。

2.2污泥调质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一般在污泥脱水前需进行预处理,即污泥调质。尤其是采用铝盐(或铁盐)处理低浊度原水产生的污泥,由于污泥成份中金属氢氧化物的比例很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很差,更需要进行污泥调质。污泥调质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是改善污泥性质和污泥的脱水性能,使污泥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脱水,大部份污泥调质是为实现这一目的:其二是防止脱水过程中过滤介质的堵塞,使污泥脱水可以保持稳定运行。

2.3污泥减容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金属、药剂和有机物,如果能够从污泥中剥离和溶解这些物质,就能够进一步降低污泥处理的总量,从而实现污泥处理费用的节约,污泥碱容就是这样一种污泥处理工艺优化手段,利用碱容技术可以剔除污泥中的绝大多数化学污泥成分,从而降低污泥处理负担。

2.4污泥浓缩

浓缩的目的是提高污泥的含固率,减少污泥体积和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特别是对于机械脱水,浓缩通常是污泥脱水工艺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常用的浓缩方法是重力式浓缩池。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可设计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运行方式。对小型水厂,可使用带浮动式撇水装置的间歇式浓缩池。一般是采用带搅拌装置的连续流重力浓缩池。对污泥进行慢速搅拌造成的扰动有利于污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水和气泡上升逸出,加速污泥的浓缩。速度太快容易打碎已凝结的污泥颗粒,反而造成污泥浓缩性能恶化。工程上常用的搅拌方法是在刮泥机的水平桁架上设置垂直搅拌栅。为保持不同半径圆周上的搅拌强度均匀,栅条的间距沿径向逐渐增大。

2.5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污泥从流状固化成污泥饼,进而实现其搬运和远距离处理,所以脱水工艺是保证污泥最终处理效果的最后环节,同时这一环节的净化费用也是最高的。

污泥脱水一般分为非机械式污泥脱水和机械式污泥脱水两大类。非机械式污泥脱水又可以分为污泥塘和污泥干化床等,其中污泥干化床的应用和研究较多。机械式污泥脱水包括真空过滤机、离心机、带式压滤机、滚压式脱水机和板框压滤机等几种主要形式。

2.6泥饼处置

脱水以后泥饼的处置是污泥处理的关键问题,污泥的最终处置费用高,环境影响大,处置方法多。脱水污泥也是一种资源,至少可以作为填土或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有些还可以制砖、烧水泥,不投加PAM富含有机物的脱水污泥还可以作为肥料。目前主要有泥饼的农用、泥饼的焚烧处理、泥饼的卫生填埋、泥饼的海洋投弃、泥饼资源化等。

首先泥饼可以直接向海洋投放,脱水之后的污泥变成泥饼,将泥饼运输至海洋深处后直接投放,但是要注意不得在禁止投放的区域进行污泥投放,而且污泥的投放也是有诸多的危害的,长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污泥投放会影响区域生态平衡,因此这种方法会逐步淘汰。

其次泥饼可以直接进行焚烧,因其内部化学成分较多,直接进行焚烧也可,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二次大气污染。泥饼的填埋方法主要是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区域进行有条件的填埋,填埋前还要对泥饼进行一定的物理、化学处理。

最后泥饼还可以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泥饼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农业种植的底肥用,将泥饼填埋至土壤表层,能够适当的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但是在使用泥饼时,要确保泥饼中不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或是病毒物质,且重金属含量也要监测并保证不会危害植物生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量的确定、污泥调质、污泥减容、污泥浓缩、污泥脱水以及泥饼处置等关键技术环节,这些环节都是针对污泥的成分以及存在状态制定的针对性技术,也是保证污泥有效利用和净化的保障。虽然国内给水厂已经开始引入上述技术,并意识到针对性的污泥处理技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但是限于发展时间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水平的制约,尚不能完全的满足当前的环境保护需求,因此必须更加深入的探究适合国内给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和工艺,为我国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战朋.水厂生产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谭驰.水厂排泥水高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刘帅霞.给水厂污泥的处理和存在问题[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8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计算机辅助设计

概述

从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来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能称得上是一种简易、快速且低耗的污水处理工艺,非常适用于水质水量变化大的中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易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处理。因此,SBR工艺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工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渗透到水处理专业,并被专业人员接受和使用。但目前建筑给排水CAD软件应用广泛,污水处理工程设计CAD系统则研究较少。SBR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不仅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也是计算机技术同污水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积极实践,对促进当前污水处理工程CAD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1SBR工艺设计计算

SBR工艺设计计算包括SBR反应池容积的确定以及需氧量、污泥量的计算。

SBR工艺设计方法主要分两大类:经验设计法。动力学模式设计法[1]。经验设计法指污泥负荷率法,污泥负荷率是影响曝气反应时间的主要参数,污泥负荷率的大小关系到SBR反应池容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程设计中应用较广泛。动力学模式设计法则是根据进水、出水和SBR系统的各种参数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后进行设计。由于动力学模式设计方法用于工程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优化,因此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针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仍沿用经验设计法。

1.1参数选取

污泥负荷率与SBR反应池内的混合液污泥浓度是SBR设计与运行的重要参数[2]。

①对生活污水,污泥负荷普遍采用BOD污泥负荷,其参数值为:高负荷运行时取0.2-0.4kg[BOD5]/(kg[MLSS]·d),低负荷运行时选用0.03-0.07kg[BOD5]/(kg[MLSS].d)。

②反应池内的污泥浓度(MLSS)可考虑取值3000-5000mg/L。

③SVI值取90-150mL/g。

④每周期运行时间一般tr=4.8-12h。

1.2设计计算步骤

①确定一个运行周期内曝气时间所占的比例e,根据BOD污泥负荷Ns,计算所需污泥量M;

Ns=QS0/eXV(1)

M=XV=QS0/eNs(2)

式中:X——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浓度(MLSS),mg/L;

Q——平均日污水量,m3/d;

S0——进水基质浓度,mg/L;

V——反应池总有效容积,m3。

②根据SVI值和污泥量,计算沉淀时所需的污泥体积Vm;

Vm=SVI·M(3)

③确定SBR反应池的个数n,引入每周期运行时间tR,计算每周期所需处理污水的体积Vw;

V=Q/[n×(24/tr)(4)

④计算SBR反应池单个池有效容积VO。

VO=VW+Vm/n(m3)(5)

1.3其他参数的确定

计算出反应池有效容积后,可以确定工艺设计所需的其它数据,如反应池长、宽、池深等,同时根据水质水量可以确定需氧量、污泥量等。此外,根据污水性质与工艺设计计算结果,还应对处理工艺中配套的构筑物如格栅、沉砂池等作相应的设计计算。计算方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类似。2SBR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

对于水处理专业的设计者来讲,其适应计算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提高SBR艺计算机辅及系统的适应性,必须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设计者的特点,以解决CAD系统适应用户需要的问题。因此系统必须体现和突出专业内容,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符合水处理工程设计者的设计习惯。

2.1系统分析和设计

本系统是集工程计算、数据管理、图形生成、打印输出的功能为一体的工程应用系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完全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图1是SBR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结构形式。2.2系统的实现方法

系统中控制平台的主要模块及数据的输入、输出、贮存、修改等功能应用了开发工具VisualBasic5.0;AutoCAD中图形程序用AUTOLISP语言编写。采用数据文件共享型接口方式,实现了不同语言程序模块之间的参数化传递和数据共享,并充分利用各种语言输人输出格式的灵活性,从而使系统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AutoCAD作为开发平台,有效地利用AutoCAD原有的功能,同时,系统留有与AutoCAD或其他水处理CAD软件的接口,可以用AutoCADR14或其他相关软件的功能来补充和完善工程设计。

2.3各功能子模块简介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将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各个独立的模块,当要修改某一模块时,只涉及该模块本身,而不引起其它模块的变更,可以避免相互间的于扰。各模块相互独立又有机的结合,给程序的编制、维护和升级提供了方便。

本系统分3个模块。工艺流程模块和设计计算模块用VisualBasic语言实现,绘图模块以R14为开发平台,充分利用了AutoCAD的二次开发功能。

①工艺流程模块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前,需要了解与工程相关的设计资料。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中输人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及污水排放标准,根据这些指标,设计者可以作初步的水质分析、工艺流程选择及技术经济分析。

②设计计算模块本系统中工艺计算采用经验设计法,工艺流程中除核心部分SBR反应池的计算外,还包括其它配套构筑物的计算。设计人员根据工艺计算界面选择所需要的构筑物进行计算。

设计计算模块提供必备的资料、数表以及专家经验。在进行设计计算时,设计人员采用人一机交互方式逐一输人计算所需的数据,数据输人完成后,按(显示计算结果)按钮进行计算并保存计算结果。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显示一对话框提示参数不满足要求,需重新设置参数,否则,按(取消)按钮退回工艺计算界面。

③绘图模块

通过计算机辅助绘制专业图,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SBR工艺专业绘图的特点,本系统主要采用DWG形式图形库和hP形式图形库。在进行工程CAD设计之前,要先进行绘图环境的初始化。进行图形绘制时,绘图模块从计算模块中获得所需的数据,在启动进人AutoCAD的同时启动AUTOLISP程序,调用下拉菜单中相应的命令,并按紧接着的提示输人绘图所需的一些参数及基点坐标,即可绘制出所需的构筑物施工图。

考虑到工程设计的多样性、构筑物具体应用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说明等,图形绘制完成后,设计人员可以对图形进行必要的修改,实现自动化计算、参数化绘图的全过程。

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参考文献: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9

关键词:污水;处理;除臭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1概述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除臭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除臭技术,它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臭气物质,适合去除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臭气物质。目前,在污水处理厂中应用的生物除臭法主要有3种:生物滤池法、洗涤式活性污泥法以及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同污水处理一样,臭味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但经济实用的还属生物除臭技术。

2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到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到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到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到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进入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进入D型滤池(进一步减少SS,使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然后出水生化池、终沉池出的污泥一部分作为生化池的回流污泥,剩下的送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经常被使用,主流处理方法主要看被处理水质和受纳水体情况。

3污水处理生物除臭法

3.1洗涤式活性污泥法

首先使臭气物质与含悬浮泥浆的混合液在吸收器中充分接触形成洗涤液,再将洗涤液送至反应器,通过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臭气物质,这种方法被称为洗涤式活性污泥法。此除臭方法还可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的活性污泥配置混合液,作为吸收剂处理废气,该法对脱除复合型臭气效果很好,而且能脱除很难治理的焦臭。

日本研究者将活性污泥脱水,在常温(20~60℃)的条件下干燥,在水中再膨润后得到的固定化污泥。这种固定化污泥可以保持各种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利用此固定化污泥去除恶臭可以提高恶臭的去除率,降低成本。洗涤式活性污泥法可去除大部分臭气物质,应用范围较广,其特点是操作条件易于控制,占地面积小,压力损失少,如果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的活性污泥配置混合液,还可以实现剩余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厂内部的小循环,实现循环经济,减少后面污泥处理的一些压力。

3.2生物过滤法

收集后的臭气通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滤层,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将恶臭物质吸附后分解成CO2、H2O、H2SO4、HNO3等简单无机物。除臭装置主要由加湿装置和生物除臭装置组成。加湿装置内设置两台水泵以自动切换的模式交替工作,不停地把抽进的臭气加湿至99%的湿度以上,提高致臭污染物从气态向滤料表层水溶液转化的扩散速率,同时防止生物滤料层被抽进的空气风干。在此过程中,致臭污染物溶解于滤料表面水膜中,被微生物吸附并分解。净化后的气体从除臭装置的顶部排出。滤料由混合肥料、聚苯乙烯胶球体、活性炭、沸石、有机物料和复合除臭微生物混合而成。该成分能满足菌体在降解致臭污染物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并中和生物氧化反应后生成的酸性和碱性次生代谢产物。适量的自来水从滤池顶部向下喷淋,保证滤料具有合适的含水量,多余的水从池底部回流至沉砂池。

3.3曝气式活性污泥法

曝气式活性污泥法是将臭气以曝气的形式分散到活性污泥混合液中,通过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臭气物质。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采用曝气式活性污泥法除臭系统,只需在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基础上增设风机和配管,将臭气引入曝气池内即可,因此该法系统简单,十分经济。

4案例分析

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收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所有污水经过活性污泥法A/O工艺处理后,采用江心淹没排放方式排入长江,日排放量计划为64万吨(雨季),年平均为58万吨。该项目加氯间为密封式,加氯量按5mg/1考虑60万吨/日污水总投氯量125kg/h,设置真空加氯系统一套,59kg/h加氯机2用1备。加氯间安装有自控报警系统。在城市发生较大范围疫情时,经防疫部门要求,环保部门批准,该厂对生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氯处理排入长江,平时处理水不加氯直接排放。该项目一期工程地面噪声源主要有格栅机、鼓风机、污泥脱水机和排放泵等。高噪声设备设有减振降噪部件,远离厂界。水下噪声源有污水潜水泵、曝气机等。

4.1工艺流程

进水泵房-机械格栅槽-暴气沉砂池-配水井-辅流沉淀池-生物池-配水井-二沉池-提升泵房-排放泵房-水体。

4.2处理工艺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采用A/O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采用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4.3分析结果

此次在江心洲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呢法的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处理城市和工业污水普遍采用的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处理成本低,而处理效果好,BOD/COD去除率高。

结论

生物过滤除臭技术可以应用于恶臭气体量大、浓度高、需要长期连续除臭的工农业污染源和城市公共设施污染源的恶臭污染治理。生物过滤除臭技术当今在国际上被誉为治理恶臭气体污染的绿色解决方案,在国内近年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接受和采纳,其处理工艺对环境的亲善性和建造运行的经济性较合理。运行和维护费用低,操作简单,除臭效率高。

参考文献

[1]盛金聪.除臭技术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07(6).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

关键词:污泥;处置;探索;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170-02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迅速扩大,截止至2009年,我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共1992座,总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亿m3/d,产生含水率为80%左右的污泥约2005万t。然而,长期以来受“重水轻泥”思想的影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大量污泥没有经任何处置而随意弃置,已成为制约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1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1.1污泥处理技术

污泥处理是指污泥减量、减容、稳定和无害化的过程。污泥处理相关技术包括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

1.1.1污泥厌氧消化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机物含量高(为65%左右)。污泥厌氧消化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有机物分解为稳定物质,产生为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由于污泥厌氧消化具有减少污泥体积,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可产生沼气实现能源回收利用等优点,国内外已有众多成功案例。然而,污泥厌氧消化能源回收初始投资大,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要求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而国内大多城市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含砂量高,造成厌氧消化产气率低,维修运行成本高,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

1.1.2污泥好氧发酵

污泥好氧发酵,即污泥堆肥,指在有氧条件下,污泥中有机物在好氧发酵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生成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好氧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形成高温(>55℃)杀死病原微生物,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以及无害化的过程。堆肥成品容重减少,质地疏松,可以被植物利用的营养成分增加,寄生虫卵和病原菌几乎全部被杀灭,便于贮存和运输,可以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污泥堆肥可使污泥含水量降到35%左右,能大大减少污泥体积,消除污泥本身的臭味,改善污泥性状,拓宽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污泥堆肥具有初始投资较小,堆肥产品可进行土地利用,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相关技术。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秦皇岛、郑州、桂林等地均有污泥好氧发酵工程的相关案例。

1.2污泥处置技术

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称为污泥处置。污泥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建材利用。

1.2.1土地利用

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素,施用于土地中,对土壤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性状都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污泥土地利用是经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以及污泥产品,以有机肥、腐殖土、基质、营养土等形式可用于农业、林业和土壤改良等各方面,使污泥中的有机质及氮磷等营养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同时使污泥得以有效的处置。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欧美国家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及鼓励方向。然而,我国污泥土地利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我国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比例较大,造成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含量较高,不能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使污泥土地利用受限。

1.2.2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污泥在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建造和管理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的过程。

脱水污泥直接卫生填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若含水率太高、总量较大,造成填埋体变形或滑坡、填埋气体/渗滤液收集管线堵塞、无法机械压实等危及填埋场安全运行的隐患,同时也将占用填埋厂库容,降低填埋厂使用年限,减少有限的填埋土地资源。新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规定“污泥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混合填埋含水率指标规定为≤60%”,达到此标准后脱水污泥方可进填埋场填埋。

在我国综合考虑各种处置方法的成本、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尽管污泥填埋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仍然是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然而,污泥填埋过程产生的渗出液和臭气仍然存在环境风险,从某种意义讲,污泥填埋并没有最终避免环境的污染,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所以,污泥填埋不应是长期依赖的处置方法。

1.2.3焚烧

污泥的焚烧处置是指污泥在专用、非专用焚烧炉内进行热值利用的一个过程,包括焚烧后所产生飞灰的最终无害化处置。焚烧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残渣仅为原有体积的10%),并且完全灭杀病原微生物,使有毒的污染物被氧化,污泥灰渣中重金属的活性较污泥中要低很多,灰渣可作建材利用或填埋。

由于污泥含水率高,污泥热值难以自持燃烧,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实际应用中,污泥焚烧一般是跟当地垃圾焚烧、水泥及热电等行业的窑炉协同焚烧。污泥单独焚烧由于投资及运行费用高昂,易产生二英等污染物,破坏了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污泥砂量大时对锅炉磨损严重;仅适用污泥泥质无法土地利用,用地紧张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在日本由于土地限制污泥焚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北京、上海、嘉兴、浙江等经济发达城市也有工程案例。

1.2.4建材利用

污泥建材处置是指污泥直接作为原料制造建筑材料,经烧结的最终产物可以用于建筑工程材料和制品。建材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制砖、制作水泥的添加料等。

水泥生产水泥窑中的高温可以把污泥焚烧,再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反应使焚烧产物固化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成为水泥熟料中的一部分,以达到污泥安全处置的目的。污泥用于水泥熟料的烧制国内外已有大量成熟经验,我国北京、上海、杭州、柳州等均有污泥用于水泥熟料烧制的工程案例,实践证明掺加污泥生产的熟料制成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污泥用于水泥熟料的烧制其本质仍属于焚烧,污泥掺烧比例不高(小于20%),处置成本高昂,适用于无土地利用条件以及有现成水泥窑炉的地区。

制砖污泥除了有机物以外,还含有20%~30%的无机物,主要包含有Ca、Al、Fe和Si等成分。一般情况下,污泥中的灰分和化学特性与粘土比较的接近,可替代一定比例的粘土用作于制砖。污泥制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污泥焚烧灰制砖,另一种是污泥直接制砖,污泥直接制砖因为生产卫生条件差,相关的应用案例较少,常见的是以利用污泥焚烧灰制砖为主。

2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相对成熟,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及标准规范已比较完善。而我国污泥处理大多是脱水后随意弃置,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使得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的降低。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污泥能源及污泥处理处置投运机制等方面进行考虑,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2.1落实污泥处理处置的经费

污泥处理处置是整个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投资占到了污水厂总投资的一半以上,但是,我国污水处理收费并未包含污泥处置费用,致使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无法开展。为保证污泥得到妥善处置,政府应提供适当资金支持和收费保障,可考虑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列入污水处理成本中,实施统一收费。

2.2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很少含有重金属,而我国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制约了污泥土地利用,无法实现污泥资源回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往往来至于工业废水,因此严格控制不能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工业废水排入城镇下水道,积极鼓励产业升级,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含量,实现污泥循环利用。

2.3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过程控制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大多含砂量高,砂对污泥厌氧消化、干化和焚烧设备磨损严重,严重影响整个处置过程正常运行,降低了设备的寿命和利用效率。污水处理厂内应在预处理阶段做好砂水分离,减少污泥含砂量,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过程运行成本。

3结语

通过以上对污泥处置技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污泥土地利用、填埋、焚烧以及建材利用都各有利弊,在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时应因地制宜,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的,并宜利用污泥中的物质和能量,实现污泥的“资源化”;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的特征以及未来的变化、当地土地资源及环境背景状况、可利用的热电厂或水泥厂等工业窑炉状况、经济水平等各种因素,结合可以采用的处理技术,合理的确定本地区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或组合。同时从污泥安全管理战略角度出发,需要考虑多种污泥处置方案,避免单一处置方式可能会使环境和政策遭遇到挑战。

参考文献: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篇11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泥管道,运输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管道运输的控制,对确保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二、污泥的管道运输的概述

1.污泥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污泥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和可泵性。工程中常用污泥的含水率(或含固率、污泥浓度)判断污泥在管道中流动的水力特征。

2.污泥输送方式

(一)、脱水污泥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污泥堆棚后汽车外运。该法用于小型污水厂,二次污染严重,运输量有限,现已很少采用。

(二)、脱水污泥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脱水机下的缓冲料斗进入污泥泵提升至料仓,再由汽车外运,这种污泥经一级提升后外运是当前污泥输送的主要方式。

(三)、脱水污泥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脱水机下的缓冲料斗,进入一级污泥泵提升至料仓储存,料仓内污泥再进入二级污泥泵,经管道或由汽车输送至下一步处理处置地点。随着污泥后续处理工艺的实施,这种输送方式应用将逐步增多。

3.污泥输送系统

污泥输送系统按照压力形式分为无压、有压输送系统。无压输送主要有无轴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或汽车槽车输送。输送机适合于短距离直线输送,临界距离为20m;由于输送量、距离和高度有限,所以能耗较小。无压输送缺点有,水平方向转角处必须增设传送设施,分两级或多级传送;输送机倾斜角度一般不宜大于25°,将污泥输送至高处时需要较长的水平距离;系统密闭性不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输送量固定,不可随意调整。这种输送方式常用于脱水机房内将脱水机排出的污泥输送到料斗进口处。汽车槽车适用于远距离输送,其运输成本较高。

有压输送是泵加管道输送系统,通常采用螺杆泵或柱塞泵进行管道输送。在一定距离内,传统的输送机和汽车运输方式已不能提供安全、环保、快捷的污泥输送。设计应优先选用安全、

高效、封闭式的污泥管道输送系统,减少敞开式运输方式,防止因暴露、洒落、漏滴、臭气外逸而造成的二次污染。有压输送系统适应性强,主要优点有,输送距离长,可达1200m;采用弯头实现多转角多曲度输送功能;系统密闭性好,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输送量可调,但是由于脱水污泥流动性差,沿程水头损失较大,所以输送系统能耗高。同时污泥泵造价高,该方式常用于将脱水污泥一级提升至料仓,以及二级得升至后续处理单元的场合。

三、城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的关系

2004年底,我们开始对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状况开展了调查。主要采用发放信函、网上搜集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结合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及典型研究区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初步掌握了210个污水处理厂的情况。调查发现,在这210座污水处理厂中,86.2%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其余自然净化占10%,其他污水处理技术占3.8%,在活性污泥法中又以传统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为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脱氮除磷的要求

提高,SBR、A2O、AO有增加的趋势。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采用普通曝气法活性污泥处理工艺[6],该工艺以去除BOD和SS为主要目标,对脱氮除磷效果较差。目前,氧化沟工艺是我国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之一,主要有奥贝尔氧化沟工艺、DE型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和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等。

不难发现,污水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污泥的产量和污泥处理的方式,典型的如氧化沟工艺,由于采用延时曝气,污泥产量少,同时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节省了污泥单独稳定化的过程,所以很多污水处理厂相继采用此工艺来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如果采用厌氧硝化处理,其投资较高,处理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用的20%~45%,而在中国仅有的十几座污泥消化池中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不多,有些池子根本就没有运行,这也是导致中国近年大量采用带有延时曝气功能的氧化沟等技术的原因。但是采用氧化沟(延时曝气)处理污水并未带来一劳永逸的效果。这种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不但消耗更多的能耗,而且使得处理后的污泥脱水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污泥的处理。氧化沟是一种低负荷工艺,低负荷的曝气池池容和设备是中、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的几倍,所以相应的投资要高数倍;其次,该工艺对污泥是采用好氧稳定的方法,其能耗比中、高负荷活性污泥要高40%~50%;能耗增加带来了直接运行费的增加,同时还要增加间接投资。可以说,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

问题是降低污水处理能耗的有效技术之一。今后中国城市污水工艺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处理和利用技术的进步。

四、污泥运输方式的比较

污泥的输送方式可考虑有脱水污泥的卡车运输、浓缩污泥的槽车运输和生污泥的管道运输等

其优缺点的比较和经济分析如下:用车辆运输污泥灵活性较大,运输的污泥为终端产品,相对运输量较小,但对环境会带来噪音,臭味,有时还会散漏污泥,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增加车辆维修量和增大车场占地面积等。用管道运输的污泥一般只限于生污泥或未浓缩的污泥,对于在远郊集中设污泥处置设施时,规模较大,效率较高,且易于自动化,可节省动力和车辆,缓和城市的交通紧张等。从经济角度分析,三种不同方式的运输在不同处理污水量下进行的比较详见表1(日本资料)。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污水处理量小于15~20万m3/d时,用卡车运送脱水污泥费用较少,即对小型城市及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卡车运输污泥较便宜;用槽车运送浓缩污泥对任何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都是不经济的,管道运送生污泥在20万m3/d以上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是较为合适的。

如果分建多座小型污泥处置设施,总投资和经营费用都比大型厂要高得多,因此管道运输对当前日益扩大的污水处理厂规模是最为有利的,故而在国外已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我国所作的分析比较所得结果大致与日本相同,表2为对管道、驳船和卡车运输的相对经济比较。显然,管道输送的经济性十分突出。

五、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管道运输

1. 管材及管件

脱水污泥输送管道管材主要有两种形式:高压无缝钢管和超低摩阻耐磨复合管。高压无缝钢管连接采用焊接,管件数量少。发生问题时切断故障管段,维修好后重新焊接。管件连接为内扣式法兰连接。高压无缝钢管输送污泥时,还可选用管道系统向管道内注入剂,可减少约30%~50%的水头损失。剂可采用水、废油或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管道系统由高压隔膜计量泵和环组成。在污泥输送系统,剂常采用中水。中水经环注入,均匀分布在管内壁和污泥之间形成膜,有效的降低管路水头损失。膜的厚度约0.20~0.25mm,由于注入的水量有限,一般仅2%污泥的含水率会升高,其余污泥的含水率基本不受影响。超低摩阻耐磨复合管是一种具有特殊内涂层、粘稠物料在管道内进行高压低摩阻输送的管道。它摩擦系数小,是普通钢管的1/7,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冲击的特点。管道和管件采用耐振快装法兰连接。因管道是法兰连接,管件数量多,发生故障时便于检修。污泥输送管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管道选线应本着最短距离最少弯头的原则布线,管道尽量平直;转弯时应优先采用45°弯头;转弯半径不低于5D(直径);在管段适当位置应考虑清通、清洗、排气设施;与污泥泵连接段应预留设备的检修空间,必要时设置高压伸缩节连接阀件。

2. 偏心螺杆泵

偏心螺杆泵适用于短距离、小流量、输送压力低连续输送污泥物料的场合。输送污泥的含水率不宜小于76%,否则需要投加适当剂。输送无湍流脉动,对介质基本无剪切力,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它主要工作部件是偏心螺旋体的螺杆(称转子)和内表面呈双线螺旋面的螺杆衬套(称定子)。当电动机带动泵轴转动时,螺杆一方面绕本身的轴线旋转,另一方面它又沿衬套内表面滚动,于是形成泵的密封腔室,螺杆每转一周,密封腔内的流体向前推进一个螺距,随着螺杆的连续转动,被输送的物料以螺旋形方式从一个密封腔压向另一个密封腔,最后挤出泵体。泵的易损件定子和转子通常0.5~2年需要更换。螺杆泵工作压力应控制在额定压力的1/2~1/3;泵的转速应控制在定、转子相对滑动速度为0.5m/s以下;螺杆泵水平临界输送距离500m;垂直临界高度为50m,压力可达到4.8MPa。

3.液压柱塞泵

液压柱塞泵适用于长距离、大流量、输送压力高连续精确输送污泥物料的场合,对介质的挤压剪切力小,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价格和维护成本较高。柱塞泵由进料口、输送缸及活塞、驱动缸和外壳等构成。驱动缸内的活塞杆由一个、两个或四个活塞组成,泵体和驱动单元通过高压液压管连接。柱塞泵通过缓冲料斗下方的螺旋进料系统接收污泥,在进料机和泵体进料口的连接处,配备了压力测量仪式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控制螺旋进料机的进料速度,以最佳的污泥泵填充率进料。柱塞泵配备液压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柱塞泵液压泵、螺旋进料机液压泵、油箱、油过滤器、控制器等,控制器可安装在液压包或污泥泵体上,起到精确控制的作用。

4.管道输送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污泥输送设备均属敞开式输送方式,极易产生二次污染;污泥处理所需的一些工艺环节如混合、搅拌、打散、布料、分流、流量控制等均难以融合在上述输送环节中,致使污泥处理方法的实现存在很多困难,加大了处理的难度。采用管道输送可以达到全密封无污染、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廉,管道输送方式的实施,几乎克服了传统输送方式的所有弊病。

(一)、污泥的远距离管道输送工艺

由于污泥的性质特殊,除了含有大量有益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外,还有对环境、人畜和土壤有害的病菌和重金属等有毒废物,所以污泥的后续处置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和焚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处置数量巨大的污泥废弃物,通过管道将其远距离输送到合适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污泥管道输送系统特点

输送过程全封闭、无污染,完全消除了以往敞开输送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输送浓度高(可直接输送含水率80%左右的脱水污泥)、距离远(0~10km)、压力大(0~24MPa);流量大(5~70m3/h),具有传统输送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特性;全自动控制,无级调控输送量,无人值守;(4)系统结构紧凑,管道可架空或地埋、垂直上升及任意转弯,布置灵活,占地面积小;污泥在管道中的分配、分流自动可调;专门为堆肥发酵设计的打散布料器具有布料均匀、打散效率高等特点;专门为填埋设计的布料杆可以将污泥均匀送至填埋场的各个点;专门为污泥焚烧设计的多功能给料器可以适应各种燃烧器不同的物料入炉方式。

V——管中流速,m/s

5.管道输送系统设计要点

(一)、污泥来源

供输送的污泥有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中最初沉淀池和最终沉淀池的生污泥以及污泥处置设施消化槽的浓缩和消化污泥。

(二)、输送浓度与酸碱度

生污泥重量浓度为1%左右,浓缩消化污泥重量浓度为4%左右。前者适于长距离管道输送,而后才者一般只作短距离输送。生污泥酸碱度pH=6左右,浓缩消化污泥酸碱度pH=5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当停运时,管中沉积的污泥由于缺氧,会发生厌气发酵,产生硫化氢,具要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一般停运管道应放空,有时还用水冲洗,同时,管内还应进行防腐处理。

(三)、输送泵

浓度为1%~4%的污泥输送可采用离心泵。对于最初沉淀池排出的生污泥,由于夹有砂粒、布片等杂物,用叶片数少或无叶片型的泵为宜。一般都应设有备用泵。

(四)、污泥贮槽

用作调节和缓冲用的贮槽,当停留其中的时间较长时,污泥会产生厌气发酵,产生泡沫,故应采用中压鼓风除泡器。此外还要设搅拌器不使其沉淀。贮槽应致少设两台,以便维修倒用。

(五)、其他设施

污泥管道输送中主要的安全问题是堵塞和漏泄。为此,应有手孔清除杂物并设冲洗管。在泵的配置上应使备用泵有串联之可能,以便堵塞时通过备用泵串联增压从排泥阀中清除堵塞物,此外定期检修是防止漏泄的重要措施。

五、结束语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污泥的管道运输的管理将会得到更多管理者的重视,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背景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管道运输管理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品晶,顾国维,等.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污泥处理的形式范文

PanYamei;ChenShujuan;WangLiangzhong

(NanjingNormalUniversityCollegeofEnergyandMechanicalEngineering,Nanjing210042,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污泥处理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污泥处理方法――利用锅炉余热干化生活污泥用作电厂原料。对比了新旧方法的利弊。

Abstract:Throughanalysisoftraditionalmethodofsludgetreatment,anewmethodofsludgetreatment,usingsewagesludgedriedbywasteheatofboilerastherawmaterialofpowerplant,wasputforwardinthispaper,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oldandnewmethodswerecompared.

关键词:污泥污泥处理锅炉余热干化生活污泥

Keywords:sludge;sludgetreatment;sewagesludgedriedbywasteheatofboiler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312-01

0引言

城市污水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副产品。目前我国年产干污泥近30万吨[1],折合湿污泥含量约为750万吨(96%的含水率)。大量的污泥未能及时得到合理处理而成为污水处理厂沉重的负担。有资料表明[2],在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90%以上没有污泥处理的配套设施,60%以上的污泥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农用,而消化后的污泥也由于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不符合污泥农用卫生标准。

1污泥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污泥的处理方法如下:

1.1污泥填埋处理污泥填埋处理操作上相对简单,但是对场地的要求较高:既要防止渗滤液、微生物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还要考虑污泥发酵所形成气体的二次污染。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填埋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消耗大量土地资源,不少城市很难找到新的填埋场;二是产生大量渗沥液,由于含水率较高,污泥加剧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污染,大部分和垃圾混合填埋的垃圾场存在拒收污泥的现象;三是对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较少,填埋气体污染大气,并存在安全隐患。

1.2污泥农业利用相对于污泥填埋处理,污泥农业利用的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方式。污泥土地利用,尤其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完善的情况下,将发酵后的污泥作为园林绿化、苗圃、土壤改良以及覆盖土是一种有效的污泥处置途径。但是污泥农用的产品将直接和人类的食物链发生关系,而目前国内外对污泥农用的风险性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我国关于污泥农用风险的研究体系尚不健全,对于污泥处置的风险研究可用数据不充分。

1.3污泥土地利用美国EPA技术文件中所提到采用污泥专用处置场(Dedicateddisposalsite)和污泥专用有效利用场(Dedicatedbeneficialusesite)进行污泥处理。污泥专用处置场(Dedicateddisposalsite)作为污泥土地处置方式的一种,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污泥施用率(可高达220~900Dt/(ha.a))。由于大量地、重复地施用污泥,专用处置场上一般不适宜进行种植。污泥专用有效利用场(Dedicatedbeneficialusesite)则是属于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种形式,但其污泥施用率较其他的土地利用形式高得多(第一年的施用率可高达150~200Dt/ha)。在污泥专用有效利用场上,通常用来种植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植物,该技术在我国应用不多。

1.4污泥综合利用污泥作建材利用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污泥回用方法,较农业利用、能源化利用具有经济效益明显、无处置残留物等优势,是污泥资源化处置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在污泥建材利用发展方面有些落后,虽然在污泥制砖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少,但缺乏实际的工程应用。

1.5焚烧处理污泥焚烧处理法是最彻底的污泥处理方法,污泥干化焚烧是今后我国提倡的方向,尤其是采用有焚烧后余热干燥污泥体现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思想。但此方法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如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资金和运行费用,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能源价格又不断上涨,设施成本和运行费用昂贵。

2污泥处理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焚烧、排海、农用等。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其处理程度一般较高。其中,西欧以填埋为主,美、英、北爱尔兰三国以农用为主,而日本主要采用焚烧,而在我国,由于经济和技术所限,目前污泥尚无稳定而合理的出路,基本还是以农肥的形式用于农业。并且大多数污泥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农用,由此产生地环境问题直接危及人体健康。为此,我国于1984年颁布并实施《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这对于污泥农用的规范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都存在一定弊端,且污泥也没有达到有效的资源化发展。污泥排海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伺题,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已造成威胁,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反对。

3新工艺流程

3.1新工艺工作原理利用目前火电厂排放的余热干化生活污泥以及印染污泥以提高污泥本身的热值并且减少烟尘中的SO2和粉尘含量,干化后的污泥可以做为电厂发电的燃料添加剂。工艺采用风机1加速锅炉尾气的流动速度以更好的干化污泥,风机2加速了干化污泥后的尾气的流速,使之及时的排除烟道,保证了烟道的通常。

3.2新工艺的设计思路新工艺秉承节能减排的思想,在减少污泥排放的同时合理利用了污泥的有效热值,节约了有限的化石能源――煤。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为电厂能源来源找到了新的选择。

4展望

总结以上污泥处理方式,普遍存在成本高、处理不彻底等缺陷,受经济因素影响大,在污泥污染早期时往往不被重视,拖延了时间,污染不断加重,导致后期更难治理,花费更多。新的污泥处理方法――利用锅炉余热干化生活污泥用作电厂原料,使得污泥处理有了新的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污泥处理定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 下一篇:我心中的阳光作文[精品](精选8篇)
    上一篇:我心中的阳光作文(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例(12篇)

      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关键词】水资源;城市污水处理;回顾与展望;对策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不断发展壮大,致使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大量..

      daniel 0 2023-12-31 21:28:12

    2. 生态修复内涵范例(12篇)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篇1[论文摘要]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

      daniel 0 2023-12-31 20:56:12

    3. 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范例(12篇)

      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范文1.1定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当前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按照相关规定,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最大效益;开发利用水..

      daniel 0 2023-12-31 20:24:12

    4. 水资源保护论文范例(3篇)

      水资源保护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是一种具有多种属性和功能的自然资源,可用于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

      daniel 0 2023-12-31 19:52:12

    5.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范例(12篇)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现代城市;防洪规划;重点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不仅..

      daniel 0 2023-12-31 19:20:12

    6. 洪涝灾害应急管理范例(12篇)

      洪涝灾害应急管理范文暴雨洪水灾前防范1.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2.密切..

      daniel 0 2023-12-31 18:48:12

    7. 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3篇

      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永胜;三川镇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205-021三川镇森林资源现状三川镇是云南省..

      daniel 0 2023-12-31 18:16:12

    8. 关于七夕的文章范例(3篇)

      关于七夕的文章范文篇12、美女笑笑,祝福来到:愿你有浪漫的情缘,倾城的美貌,魔鬼般身材,天使般微笑,恋人的亲吻,亲人的拥抱。像小狗旁上的小猫,永远都有依靠。七夕快乐!3、爱热了,用冰..

      daniel 0 2023-12-31 17: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