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市场情况分析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1-05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调查;广东中山;2013―2015年

中图分类号S4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284-02

虽然相对于前几年,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减少,但是现状仍不容乐观,食品中毒事件仍然频频发生,工业盐中毒、细菌中毒、农残中毒等防不胜防,社会反映强烈。其中农药残留事件如湖南“镉大米”、山东“毒生姜”、辽宁“毒豆芽”、北京“草莓乙草胺致癌风波”等现象频出,使蔬菜农药残留受到密切关注。残留的农药在人体内长期积聚会引发慢性中毒,甚至诱发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摸清中山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3年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数据,为相关部门防治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也为完善农药管理、减少农药污染提供有益帮助。

1调查样品与方法

1.1样品概况

2013―2015年在中山市主要的超市、农贸市场、生产基地等场所用随机抽样法采集蔬菜样本。主要采集有代表性并且适时的蔬菜,采集的主要品种包括瓜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豆类蔬菜等,共采集1892份样本。

1.2检测方法

采用农业部标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氧、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761―2008)》、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44―2003)》、农业部标准《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1680-2009)》进行检测。

1.3检测项目

所有样品农药残留的检测项目如下:胺硫磷、氧乐果、治螟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水特丁硫磷、三氯杀\醇、敌敌畏、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丙溴磷、马拉硫磷、三唑酮、百菌清、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杀扑磷、腐霉利、杀螟硫磷、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灭多威、甲萘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硫丹、氯菊酯、甲基异柳磷、多菌灵等,共39种农药[1-3]。

1.4判定标准

检测结果按《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2013年按此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2015年广东省蔬菜例行监测农药残留限量值》所规定的指标判定,检出禁用农药或超出残留限量标准的判为不合格。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检测结果表明,经检测被判为不合格的蔬菜共92份。首先将被检蔬菜分为瓜果类、叶菜类、根茎类、豆类四大类。瓜果类包括苦瓜、黄瓜、冬瓜、丝瓜、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葫芦等;其中叶菜类包括生菜、大白菜、小白菜、菜心、通菜、芥菜、香菜、小棠菜、西洋菜、菠菜、苋菜、茼蒿、枸杞、苦脉菜、藤菜、雀菜、豆苗、芹菜、番薯叶等;根茎类包括萝卜、胡萝卜、姜、芋、山药、田薯、土豆、藕等;豆类包括玉豆、荷兰豆、四季豆、菜豆、豌豆、豆角等[4-8]。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超标率及排序:根茎类蔬菜(0.11%)

2.2不同场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各类检测场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超标率及排序:批发市场(0.05%)

2.3不同种类农药检出率

2013―2015年中山市抽检的农药残留情况中,违规使用农药21种,共检出98项次(表3)。检出的21种农药种类有毒死蜱、克百威、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硫丹、敌敌畏、三唑酮、联苯菊酯、甲胺磷、水胺硫磷、氯氰菊酯、甲拌磷、涕灭威、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腐霉利、氟氯氰菊酯、氧乐果、三氯杀螨醇、乐果、氯氟氰菊酯,其中毒死蜱在违规农药中所占比例最高,高达56.12%。多种农药残留的样品有6份,占检出样品的6.52%,占调查样品的0.32%。由此可知,农业生产者混合使用农药的情况较为严重,使用较多的为有机磷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混合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由调查结果可知,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超标率排序为根茎类蔬菜

3.2讨论

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但生产者安全用药意识较差,农药乱用现象严重,甚至存在混合使用农药的情况,个别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未根据安全间隔期要求采收蔬菜,带来巨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对民众舌尖上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9-12]。为进一步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山市对全市24个镇区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定期随机抽样并进行定量检测,在镇区基层及学校、企业饭堂等地普及农药速测技术,同时设立检测站,严格把控蔬菜“上餐桌”的最后一关[13]。

4参考文献

[1]邓波,王珊珊,陈国元.2007-2011年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规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253-256.

[2]王多加,胡祥娜,周向阳,等.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胆碱酯酶速测卡法[J].食品科学,2003(6):109-113.

[3]温雅君,高景红,李玲,等.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及风险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3):20543-20545.

[4]闫实,张静,梁彦秋.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5):15670-15672.

[5]金志勇,宋佩茹,李强,等.沈阳市主要蔬菜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97-99.

[6]杨慧,王富华.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5):67-72.

[7]张伟,马天博,张焱妫等.蔬菜农药残留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73.

[8]于娜,邹琳琳,孟红英.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81.

[9]叶雪珠,赵燕申,王强,等.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分析[J].中国蔬菜,2012(14):76-80.

[10]刘燕群,李玉萍,梁伟红,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4):104-107.

[11]赵慧芹,张玉星,郭丽娟,等.农药残留现状、危害性及其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7(3):306-308.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医疗保障

农村卫生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我们想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浙江省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情况,包括其房屋质量、医疗卫生人及医疗设备的配备、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情况等。希望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浙江省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组织的基本情况,探究是否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反应农民最迫切的医疗愿望。论证其所作出的有效举措,在浙江甚至全中国是否具有普适性,可推广性。通过对农民意见的收集,农民需求的了解,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我们和老师的努力,促进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有鉴于此,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创新小组于2009年8月1日至8月12日在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绍兴县齐贤镇、丽水市庆元县松源镇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

一、资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中的操作性等情况,本次调查以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绍兴县齐贤镇和丽水市庆元县松源镇当地居住人(包括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当地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服务中心、农村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的被调查对象具体的个人情况如下。第一,被调查者年龄。18~30岁的占27.0%,31~45岁的占38.0%,46~60岁的占24.3%,60岁以上的10.3%。第二,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占19.3%,1万元~2万元的占25.7%,2万元~3万元的占16.7%,3万元~5万元的占21.0%,5万元以上的占17.3%。

2.调查方法。对抽样的农村卫生机构和当地居住人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县级卫生人力总量、配置情况、人员构成(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以及当地居住人民的就医选择、药品价格、新农合的参保情况等。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6个问题构成,询问农民对于卫生医疗机构和新农合的基本看法。问卷的发放、调查、回收均由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创新小组成员实施和完成。访谈主要深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和病人交流,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对新医改的看法。本次调查问卷总数为300份,回收问卷为300份,回收率100%;有效样本量266份,有效率88%。

3.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5,利用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图表操作等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4.调查结果保证。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当前中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人力、财力、时间等问题,本调查在设计阶段召开了若干次的小组会议,就所调查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在问卷发放、填写、回收以及数据输入和处理环节中,也遵循了科学、效率的原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看病贵——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各地药品价格不一致

医药价格问题事关民生大计,事关社会和谐公正。当前的医药价格过高,医疗改革没有“中立”的领导机构来管理,存在着投入不足、以药养医、流通不畅、广告泛滥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是看小病大病老百姓对于药品价格的一些反应。可以看到,无论小病48.7%,还是大病65.7%都认为医药价格高的占多数、尤其是大病。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医药价格,包括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前面所说的都是药品价格,而生大病的时候,医疗服务价格就显得异常重要,手术费、检查费、仪器损耗等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很庞大的数字。大病药品需要一段时间服用,所以百姓普遍对大病的药品价格抱怨更大,但这并不是说小病百姓基本满意,药品价格过高是百姓很大的一个反应。

丽水是浙江省最困难的市,在这一方面有集中的体现,将近80%的农民认为药价高,这代表大多数低收入农民的想法。有54.3%的人在使用药品中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一般的非处方类药品,所以在希望药品降价问题中,非处方类药占据了46%。

为什么会形成药价居高不下的局面呢?

首先,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1]。医院直接经营药房这种“以药养医”的方式方便了制药方和医院之间的共谋,从而为抬高医药价格提供了温床。药品具有被动消费的特殊性,患者进行药品治疗所需药品的品种和数量由医生决定。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80%以上的药品在医疗机构销售。多数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在50%左右,少的也占到了40%左右,个别医院达70%~80%。其次,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2]。因为医师相对于患者有天然的信息优势,这使得其有开大处方或诱导病人做过多检查的激励。再次,药品流通环节管理混乱[3]。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每个环节层层加价,这样一来,药品最终到了患者手中价格早已是出厂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药品市场竞争激烈,监管不到位,药品和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批零环节中广泛存在的制药企业、“医药代表”和医院及医生之间的“灰色利益链”。在我们做访谈的期间,在这三个地区均有农民抱怨药价高,而且有药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三者同一种药不同价的局面。这反映出药品价格管理混乱的问题,相关药监部门并没有做好工作。而且,甚至有相差100米路一盒“克痢莎胶囊”要相差1块钱的现象。最后,由于现在实行的医疗机构分类办法将民营医院置于不平等的竞争位置,存在劳动要素流动的壁垒[4]。医保定点的隐性歧视,政府的财政投入只用于公立医院,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压力是该问题的关键。

看病贵的负担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以药养医”的体制,过多的药品流通环节,医患之间的信息部对称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缺乏竞争,缺少严格的药品采购机制。笔者认为,不完善的药品供应体制是看病贵负担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看病难

自2003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中国医疗改革的最首先需要面对的困难,但经过政府近六年的医疗改革不断改进和各地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浙江省在看病难这一方面的问题逐渐开始细化,其中主要表现在:总需求发生变化、总体结构投入失衡、绩效比不高。

1.总需求变化。关于总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农合愿意加大参保率上升,总需求上涨;个人需求层次上涨,主要药品支出从常规药品的开始向保健品转换,农民开始更加注重预防工作。从丽水的实地访谈结果来看,人们更加关心的不是非处方药物和处方类药物的价格左右图的对照,加上农民在处方类药物上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被动选择,居民更加希望国家对保健品市场加大改革,居民的医疗需求对于保健方面的占了75%左右。当前医疗改革尚处于推进阶段,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总量需求和层次提升需求。

2.总体投入结构失衡。关于总体结构失衡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供给体系碎片化,体制不衔接;城乡分配不均衡。体系碎片化是指当前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各地区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体制和标准不同而出现的衔接不通畅,各地之间各自为政,呈现孤岛式、碎片化趋势。本小组的实地访谈了解到,浙江省目前的体制不衔接主要体现在流动人口和城乡报销的口径不一。其中流动人口主要表现在萧山,外省农民工的报销在体制衔接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绍兴方面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的严格界定,例如齐贤镇居民在绍兴市就无法享受到更加优惠的福利,医疗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的行政界定而不是由成本划定。这就是人为的区域碎片化。关于城乡分配不均衡,据《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9843亿元,城市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67%,农村占33%。同年度,在全国13.14亿人口中,44%是城镇居民,56%是农村居民。城市人均卫生费用1145元,农村人均卫生费用442元,城市是农村的2.6倍。笔者认为,在供给方面,农村的卫生医疗服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劣于城市。相较于丽水市市区和丽水市庆元县的医疗水平的支出我们同样可有效证明这一现实问题。

3.绩效比不高。关于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绩效产出比的衡量,学者解垩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农户知道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率最高,但选择最能满足其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时,只有近三成的农户选择了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由于医生水平的制约,只能承担定点卖药功能。农民舍弃就近的乡村医疗机构而到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提高了农民就医的成本,使低收入的农民即使参合也无法负担较高的住院费用[5]。这一点本小组实地调研中发现丽水和绍兴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很多农民即使参加了新农合的医疗保险,但其利用率相当低。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如下:第一,地方政府竞争。目前地方政府是“锦标赛模式”的竞争导致各同级政府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对于医疗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各地各级政府对于本级的公共产品的供给纷纷设置壁垒,划定区域,以减少医疗公共产品的缺口,以实现本级政府的考核优势。这势必导致医疗改革进程中不断出现断层和孤岛的现象,体系的碎片化严重。第二,城乡二元化格局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都是围绕着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展开的,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长

时间偏向城市,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城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从根本上的发展不平衡,城乡的发展基础和速度存在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农村的医疗资源投入总量不足,很大一部分财政压力需要本已贫困的农村自行承担。第三,市场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体制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的医疗市场的各项法律和规范尚不健全,缺乏先进、成功的管理经验。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比不高。

(三)公共卫生体系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对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浙江政府逐渐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在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重医轻防”的思想使得浙江农村的公共卫生情况依旧滞后。

关于健康档案问题,农民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健康档案和没有健康档案的占了将近一半,这说明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农民尚未形成公共卫生意识。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农村保健与健康教育体系来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经费短缺,保健机构分布不合理,一些最基本的妇幼保健无法得到保证[6]。另外,中国“二元化”发展道路,严重制约农村公共卫生[7]。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策略将农村公共卫生推至边缘。当前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发生网底破损,农村公共卫生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技术设备落后、人力资源匮乏、财政短缺的基本特征。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短缺的矛盾突出。

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重医轻防”和市场化改革造成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衰弱,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导致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低下[8]。笔者认为,城乡二元体制,政府投入不足,未形成一个持久有效的城乡三级医疗体制是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分析

就当前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把“强基层,重保健”作为浙江省农村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着力完善医疗体系和各体系之间的衔接。同时,必须加强基层卫生医疗结构的分工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首先,针对浙江省农村地区看病贵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出发,笔者认为需要在浙江省农村地区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坚持“广覆盖”的原则,并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分配公平,并尽快实现浙江省内医疗保障的统一管理和报销[9]。第二,从药品管理体系建设出发,笔者认为应严格监控浙江省地区医疗药品供给市场的稳定,对所有基本药物实行100%供给和零差率销售;完善医疗保险的报销制度,提高报销标准,扩大报销比例和范围,简化手续和流程;同时,积极推进基本保健品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第三,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出发,笔者认为应及时推进浙江省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以药养医”的模式[10]。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第四,从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出发,笔者认为应加强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的各项制度建设,实行新的药品监管体系、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相关的管理体系,杜绝权责不明、权责不等的制度性和法律性漏洞。应对碎片化难题,采取属地管理和成本选择并行的原则,给予病人一定的自主选择权[11]。

其次,针对浙江省农村地区看病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健全浙江省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行多级联动交流的原则[12]。加大地区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增加村卫生室的医疗配置和就医环境。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人才的流动和培训,拓展人才队伍,优化政策,对支农医疗给予相当的政策倾斜。第二,放活市场、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建立浙江省统一的管理和共享平台下,逐步对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完全放活的管理模式,取消政府完全配置和运营,由民间资本完全运营,政府只负责监管和提供第三方服务,由市场化主导最基层的医疗供需交易[13]。

参考文献:

[1]杜乐勋,张文鸣,等.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吴建文,沈莉,等.药价虚高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7):80-85.

[3]张映光,戴维.药价之谜[j].财经,2005,(26):36-51.

[4]胡涛.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8,(3):64-148.

[5]解垩.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6]温立洲.对农村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改革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

[7]高红霞,徐娟,张芬.均等化目标下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多元供给刍议[j].医学与社会,2010,(1).

[8]谢国财,陈建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内涵、性质、问题和改革取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

[9]杜月勋,张文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03.

[10]杨菲.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3.

[11]中央党校科社部城乡医疗保障研究课题组.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j].求是杂志,2010,(2):51.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范文篇3

摘要:为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连云港市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基地的蔬菜进行例行监测。通过对连云港市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抽样地点的蔬菜进行检测,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对策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消费者对蔬菜的品种、结构和内在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品种多样,而且要求产品卫生、安全、营养搭配齐全。如何选购到无农药污染的蔬菜,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蔬菜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改变,害虫的抗药性也普遍提高,农药的用量与施药的次数不断增加,尤其是有些菜农大量使用有机磷杀虫剂,致使不少蔬菜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近年来,为了解连云港市的蔬菜农残情况,每月上旬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主要超市及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进行抽样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样本采集与检测

1.1样本来源与检测项目

连云港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市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主要超市和蔬菜基地的蔬菜进行随机抽样,每月1次,每次60个样品,蔬菜种类主要是当地生产量和消费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主要涉及绿叶类、白菜类、甘蓝类、豆类、茄果类、瓜类等品种。重点检测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三唑磷、甲基异柳磷、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地虫硫磷、丙溴磷、水胺硫磷、百菌清、乙烯菌核利、三唑酮、腐霉利、异菌脲、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25种常用农药。

1.2检测仪器与方法

主要仪器:布鲁克公司气相色谱仪450,pfpd检测器,ecd检测器,匀浆机,氮吹仪等。抽样依据:ny/t789-2004《农药残留分析样本的采样方法》。检测标准: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判定依据:gb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绿叶类、白菜类、甘蓝类、豆类、瓜类、茄果类等6类蔬菜中,瓜类蔬菜的合格率最高,绿叶类、白菜类的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因为绿叶类蔬菜生长周期短,采摘频繁,虫害较多,施药量大,所以残留量较高。而瓜类蔬菜比如冬瓜、南瓜很少有虫害,偶发病害,施药量少,所以残留量很低。近年来国家加强对禁用农药的管理,生产上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检测结果中很少有检出现象。从2011-2012年的检测情况看,蔬菜的平均合格率基本持平,各级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求升。

2.2不同月份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每年的1、2月份和11、12月份蔬菜农药残留较少,抽样合格率都在96%以上,从3月份开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逐渐降低,7、8、9月份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蔬菜的病虫害发生严重,菜农用药频率增加,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降至最低,仅在88%左右。由此可见,加强蔬菜田间管理、预防控制病虫害,合理施肥,控制用药,是保证蔬菜安全的有效途径。

2.3不同抽样地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状况

蔬菜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蔬菜安全性检测结果差异较大,见表3。基地蔬菜的抽样合格率最高,达98%以上;其次是蔬菜批发市场,95%左右;农贸市场和超市蔬菜合格率较低,只在90%左右。不同抽样地点蔬菜合格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蔬菜基地一般是由合作社管理,生产管理较为规范,能够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其生产的蔬菜安全性较高;批发市场的蔬菜一般来自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进入市场前都要经过速测或者具备一定的质量合格证明,其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较为严格;农贸市场销售的蔬菜除来自于批发市场外,还有不少是城郊自产自销的菜农上市销售的,这些菜农的菜地规模小、较为分散,难以管理到位;而超市销售的蔬菜一般均由特定的经纪人负责承包,其蔬菜来源较为复杂。因此加强对蔬菜产地的溯源控制,才能实现监管职能到位。

3建议对策

综上可见,随着对农产品监管力度的增大和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实施,蔬菜农药残留的合格率呈稳中有升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3.1加大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知识,特别是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加强田头检测,提倡生产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提高市民对农产品安全的认知程度,促进社会力量对农产品质量的自发监督。

3.2加强源头监管工作,控制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通过多渠道对基层植保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既要使生产者自觉地科学用药,又使消费者能及时充分了解产品信息。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可追溯制度,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生产及流通环节可能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 下一篇: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范例(3篇)
    上一篇:长绳活动方案(精选6篇)
    相关文章
    1. 现代系统理论范例(12篇)

      现代系统理论范文1篇1【摘要】论述中药现代化的三个阶段和目标,提出应注重单味药的基础研究,建立单味药化学成分库,采用生物计算机的算法概念以及生物信息学理论进行复方拟合,..

      daniel 0 2024-01-05 12:24:12

    2. 资源共享制度范例(12篇)

      资源共享制度范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2007年,宁连举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博弈分析》中依托博弈论重点剖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daniel 0 2024-01-05 11:52:12

    3. 资源中心室日常工作计划范例(3篇)

      资源中心室日常工作计划范文负责本部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协助总经理搞好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落实公司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促和检查,沟通内外联系,保证上情下达和下..

      daniel 0 2024-01-05 11:20:12

    4.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例(12篇)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篇1关键词:电大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1引言“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教育..

      daniel 0 2024-01-05 10:48:12

    5. 水产养殖专业技术范例(3篇)

      水产养殖专业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

      daniel 0 2024-01-05 10:16:12

    6. 水产人才范例(3篇)

      水产人才范文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人才战略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33-02长吉图先导区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东北亚经..

      daniel 0 2024-01-05 09:44:12

    7. 水产养殖技术知识范例(12篇)

      水产养殖技术知识范文篇1环境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以及经济学的各个方面,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影响..

      daniel 0 2024-01-05 09:12:12

    8. 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范例(12篇)

      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篇11、结合实例,说出遥感技术的特点,说明其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于功能。2、初步学会利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

      daniel 0 2024-01-05 08: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