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范例(3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初二历史。
2、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识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时间、意义。
理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危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四、教材分析: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
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社会矛盾地位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中华
民族的首要敌人。抗日救亡正在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
合作抗日。
五、学生分析:
影视作品、书籍、文章,包括电脑网络、新闻报道的普及,使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了解
日本侵华的史实及中国人民抗争的相关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分析日本侵华原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意义等知识点时,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逻辑思维
和分析判断能力需要加强培养,所以教师应重视引导。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珍惜美好
幸福生活的思想品德方面教育。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
动不断高涨。当年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
东北的愤懑。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系统学习一下令我们铭记耻辱的一段历史——中华民
族的抗日战争。
(二)、整体感知——生成目标:
1、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2、推荐资料视频:《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歌曲《松花江上》
(三)前置学习——达成目标:
寄语: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做好自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注意书写认真)
1、九一八事变:(背景:日本早就制定侵犯中国的国策;日本急于发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
爆发: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城。
蒋介石的态度:;结果:日军占领,随后侵
占。
中国东北军民局部抗战: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领导抗日游击队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开始。
2、西安事变:(背景:日军进犯华北,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爆发:为了(目的),年12月12日,,扣
押了,实行“兵谏”,提出,的主张。
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等到
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基本结束,初步形成。
3、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交流探究: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和中国人民各是什么态度?各产生什么影响?
2、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这是为什么?
(五)深化拓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之后组内交流答案)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逝世,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上半期,张学良将军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作为一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七、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进一步巩固落实目标。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2.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香港岛B.广州C.台湾D.库页岛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他是中国历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4.一家外国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甲午中日战争后5.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丑条约》的签订B.中国人民不再反抗外来侵略C.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A.创办军事工业B.发展民用工业C.筹建新式陆海军D.派遣留学生7.“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国民革命运动8.“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朕”应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同治帝D.光绪帝9.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10.2007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A.李鸿章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11.“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12.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A.导演的创作手记B.历史学家的访谈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13.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东京B.广州C.武昌D.南京1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D.民主与科学已在中国实现15.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A.民国十二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16.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A.《申报》B.《万国公报》C.《民报》D.《新青年》17.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18.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民主和科学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传统儒家思想19.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20.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D.十月革命的鼓舞21.“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黄埔军校的特点是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D.培养将军的摇篮22.图2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抗日战争的爆发C.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D.解放战争的胜利2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24.“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辱……”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A.华东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东北地区2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逼蒋抗日B.联蒋抗日C.反蒋抗日D.杀蒋抗日26.“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27.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28.自古以来,状元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他不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回乡办企业。此人是A.张謇B.林则徐C.魏源D.老舍29.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30.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被废除是在A.“太平天国”时B.戊戌变法时C.辛亥革命时D.清朝晚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马关条约》签订图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材料二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材料三:2012年,日本政府不顾历史史实,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活动。中国一些网民在网络上发表了以下观点: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次战争?(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这次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次战争?(2分)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3)材料三是一些中国网民的观点。请你就这些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在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于是他们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就这样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请回答:(1)材料中清朝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展的运动叫什么?(2分)(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战争?(2分)具体说明“骨肉分离”的含义。(2分)(3)“再次分离的骨肉”国家领土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2分)(4)依据材料,评价这次运动。(4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材料二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材料三1937年9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八年级初中历史教材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2分)(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3)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初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D4D5A6B7C8D9A10B11C12D13C14B15C16D17B18A19B20C21B22C23B24D25A26D27D28A29B30D二、非选择题(不必拘泥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如有其他它答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1.(1)甲午中日战争。原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及日本;清朝统治者腐朽无能,妥协投降;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学生答案如果超出上述范围,言之有理即可。)(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原因:这是一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战争;国共两党团结合协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国的支援。(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学生答案如果超出上述范围,言之有理即可。)(3)此说法不正确。(2分)我们今天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等于利用战争来解决历史问题;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以上5点的任何2点即可得2分。学生答案如果超出上述范围,言之有理即可。)32.(1)洋务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3)抗日战争胜利(其他类似表述也给分)。(4)以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为目的,值得肯定;以镇压人民起义、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有局限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没有达到抵御侵略的目的。(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33.(1)从合作到分裂,从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2)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大革命的兴起,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篇3
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国家演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国家是有一个过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指出:"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也永远不能"。中国人民的百年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
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国之所以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加之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矛盾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霸中国"。
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慢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悲惨的演变历程
2.1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年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运动。时间1840年-1842年,结果:清政府战败(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朽),被迫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贸易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年-1860年,经过: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进步加深,具体表现为丧失了大片领土,受到严重的侵害。
2.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年,太平军逼近上海,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在青浦重创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战斗中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2.4收复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逐步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19世纪80年代初通过谈判中国从俄国手中收复了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2.5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制定了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时间:1894年-1895年;经过:黄海大战――民族英雄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牺牲。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程度。
2.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帝国主义借镇压义和团运动,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内容为: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阅读――巩固――提高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1)请你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三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并说出他们的影响。
(2)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三例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和三位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3)在这些战争中你体会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试着用一句口号来表达这种精神。
(4)北京是近代中国发展的缩影,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哪一件历史大事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写出该事件的名称,并结合其内容和影响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
对外贸易体系范例(12篇)
对外贸易体系范文篇1特征。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利于把握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
-
茶的有关知识范例(12篇)
茶的有关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普洱茶;专利;创新;茶具包装1研究背景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一般茶类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普洱茶被称为“养生之..
-
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例(3篇)
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口腔疾病;预防;保健【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5-02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的具体实施及方法1加强口腔..
-
口腔专业前景及趋势范例(3篇)
口腔专业前景及趋势范文篇1一、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尽管目前高职学校校企合..
-
环境意识的重要性范例(12篇)
环境意识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意识;重要性;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71-021引言伴随全球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例(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篇1关键词:建筑管理;施工控制;管理模式0前言伴随新世纪技术革命的到来,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在新世纪下,我..
-
流体静力学工程案例范例(12篇)
流体静力学工程案例范文篇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2006年10月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病史、体征、乙肝标志物、B超、CT及胃镜等检查确诊。男35例,女10例,年龄2..
-
管理世界论文范例(3篇)
管理世界论文范文篇1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报告同时指出,受周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