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化学总结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1-31

初三下学期化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粤东农村地区学业不良生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在粤东农村地区参加支教活动三年的数学老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地区的初中数学学业不良情况严重,故就所执教的粤东农村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其成因,为进行转化对策探究提供参考。

一、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粤东地区四个市中随机选取汕尾、揭阳两市,两市共有五个县,再从中各选取三个县的三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所调查的三间农村初中学校,包括汕尾市陆河县新某中学、揭阳市揭西县京某园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沙某中学,都是普通初级中学,面向农村乡镇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至两千五百人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上述三所学校的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封闭型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章建跃、刘先进、叶立军等关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研究时所用问卷,明确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正常生在基本家庭情况,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有何异同,并对调查目的进行逐级分解,二级指标为学生基本资料、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外部因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六个指标,再接着对六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30个题项,由此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通过问卷预测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34,表明此量表信度颇佳。

将所抽样的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计分法输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包括两类分组,一为对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二为初一和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两种分组各自所得的两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且样本数n30,可看作满足正态分布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资料分析。

在对封闭型调查问卷中学生基本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数学学业不良生中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67.6%,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占59.2%,小学及文盲占23%。而非数学学业不良生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则为52.5%,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占52.3%,小学及文盲占18.3%。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相比,父母在外务工比例高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也就使得其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缺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缺少对孩子学业的期望与支持。据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教养方式也是以粗暴型、放任型及娇惯型为主。这也与日本北尾伦彦的关于放任型家庭多的地方不良学生发生率高的结论相符。

在农村父母的教育期待中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父母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期待十分低,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及当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所致。这种低期待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业成绩。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认识。

封闭型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的,分为五个部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可能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造成数学学业不良主要影响因素。

1、非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数学喜欢程度、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对数学作用的认知及课堂的参与积极度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以上四个方面,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的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学生坚持度更高,课堂参与更积极。数学学业不良生表现为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同时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对于思维锻炼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降低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最新的研究中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作用场,对智力活动的范围、强弱、持续性产生影响。在杜玉祥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占总人数的57%。笔者在自身的执教经历中,和与多数数学教师的交流中也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

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在问卷中关于外部因素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其中一些具体因素的感受,包括教材适用性、对教师的喜爱、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考试压力这五个内容。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对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方面差异都极为显著,这说明正常生对于现在新课标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这一方面表现为接受度不高,理解有限,且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方面比较吃力。而且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跟上教师进度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所学数学课程难度与知识点数量的增加,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使得学业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上,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表现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受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在考试压力与父母、教师的期望上,两者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这与粤东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待不高相符,因而由于考试压力而导致的考试焦虑也是表现为一般水平。而初一与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父母、教师期望上表现极为显著,这与其年龄特征有关,父母及教师的期望更能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3、知识结构。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往往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先前所学知识存在漏洞,定然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故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础知识、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数学思想与规律掌握情况、知识的联系应用情况,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这方面的异同。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在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四个方面都表现极显著。数学学习不良生比起正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能自如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对于数学思想及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故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实现问题的转化就更加不可能了。而且由初一与初三的学业不良生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难度与容量的增加,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运用度会进一步降低。

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粤东农村地区学生的小学升初中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有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的知识量少,难度较低,教学进度也慢,学习主要采取重复讲练法。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量大增,难度也逐年提高,学习更需要主动性,且需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映普遍事实的规律,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很多,节奏紧凑,对于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讲练。同时数学学业不良生自身对于数学概念、性质、数学思想及规律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把握住本质,更多处在机械记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能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了。

4、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完善的智能结构为保证,现阶段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智能结构的研究一般是从其认知能力特征着手的。故在调查中笔者通过11个问题来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情况,这些问题包括代数几何难易辨析、一题多解的方法比较、证明题计算题喜欢程度、弄清题意的能力、利用画图解题、表征能力差异、知识迁移、计算速度、题目验证、知识总结归纳、追究错题原因习惯。从分析数据可得,除了对代数几何难易程度认识无差异外,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其他几个方面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生,这些都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认知水平偏低,其符号化表征能力弱,缺乏范畴化认知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弱,问题解决能力差。

同时,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表征能力、知识迁移、知识总结归纳方面都比初一数学学业不良生差,这可能与随着年级增加数学学习的的难度、知识内容量随之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也随之增加有关。

5、元认知水平。

本调查主要从数学学习的监控方面、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数学学习的能力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可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成功体验、回顾与反思、数学能力评价、讲解后明白五个方面都比正常生得分少,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数学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中成功体验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评价偏低,在学习策略上更无制定学习计划、回顾反思的行动、对于所学知识在解题中不能运用策略对其进行运用。这与格瑞尼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解题时生成策略数量、整合策略的使用方面明显差于非学业不良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方面日益减少,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则表现不显著,与一般情况下元认知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相符。说明大多数数学学业不良生可能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与内容的增加,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对自身数学能力评价越来越低,故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对于数学学习采取一直消极应当措施。总体来说,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元认知上呈现低水平状态。

三、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分析

经过对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情况的了解,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归结如下:

1、粤东农村地区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当地经商文化及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低下;

2、粤东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十分高,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生活上缺失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缺失父母的指导与监督,亲情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

3、粤东农村地区人口失衡严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多为大班制教学;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分班制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日益严重;

4、粤东农村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偏低,元认知水平低下。

(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应用系)

参考文献:

[1]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

初三下学期化学总结范文篇2

本学期以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信誉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突显“生本”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五查二十看”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孝敬教育为突破口;以加强班主任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情况做以总结。

一、养成教育

1、以“五查二十看”竞赛评比活动为载体,狠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晨读、自习时间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讨论,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并在开学第二周开展了“我爱新北方”常规知识竞赛,初二二班、初三二班、初二一班、初二三班、初一二班、高二二班、高二一班、高一五班、高一四班、高三三班分别获得初、高中部前五名。常规知识的学习为接下来的学期生活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本学期在各班级还开展了班级层面的“五查二十看”竞赛,班级结合五查二十看评分细则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由班主任牵头,班级自律委员会具体操作,做到日记录、周小节、月大结、学期总结,并将结果记入学生“品行考核卡”,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班级层面“五查二十看”竞赛的开展极大地锻练班级自律委员会成员的组织及管理能力并且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本学期仍继续坚持学校层面“五查二十看”竞赛的流动红旗及小红旗的摘挂制度,以此推动各班级比、学、赶、超的局面。下表为本学期各班级获得流动红旗、摘小红旗、五查二十看竞赛总分、平均分及名次情况:

初中高中

名次班级流动

红旗摘小

红旗总分平

分名次班级流动

红旗摘小

红旗总分平

11.2121723101.415.2172176893.1

23.2101503100.224.5153175192.2

32.2102169999.934.186167187.9

43.19146199.445.182164786.7

51.55166597.955.424155281.7

61.163165397.2464.246154281.2

72.142165297.275.318149878.8

82.387164096.586.213100977.6

92.483160794.594.4213145176.4

103.334141694.4106.3695773.6

113.431140593.7114.312131769.3

123.616136991.3126.111179661.2

133.5110131387.5136.41957244

141.417143584.4

151.315134579.1

经过一学期的评比考核,现在绝大多数同学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品行习惯。校园内出现了“五少五多”的可喜局面。即:课间班级、走廊大声喧哗打闹的人少了,课堂听讲积极发言的人多了;无语就餐扣分的人少了,班级值日认真劳动的人多了;留怪异发型、佩戴手机的人少了,主动佩戴校徽和名签的人多了;随处乱扔杂物的人少了,爱校护树的人多了;打架、上网吧的人少了,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人多了。

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五查二十看”竞赛达标情况是这样的:①“满分率”全校1075人中(不含初三、高三年组),满分人数482人,占44.8%,超出计划29.8个百分点。②“优秀率”全校1075人中,90分以上人数913人,占84.9%,超出计划14.9个百分点。③“合格率”全校1075人中,80分以上人数1042人,占96.9%,超出计划6.9个百分点,④“班级优胜率”全校28个班级中,学期”五查二十看”竞赛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有14个班,占50%,另外在“五查二十看”竞赛评比中,全学期出满勤的学生有322人,占29.9%。⑤“潜能生转化率”开学初35人中,已撤消处分19人,占54.3%,超出计划4.3个百分点。

初三下学期化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师生关系调查分析年级性别差异

师生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学生的适应和发展,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过程、行为发展以及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通过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双边互动的关系系统,它不仅是师生互动的结果,还包括师生关系形成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和反应性这四个因素构成了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内在结构,每个因素具有特定的意义。

亲密性是指师生之间在思想上相互认同、在行为和态度上相互接纳,表现出亲密和谐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关爱和理解是师生之间产生亲密感的主要来源。

冲突性是指师生之间在情感或行为上的不和谐、不一致。它包含了学生因对教师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态度以及言行举止上不满而表现出的反感情绪或冲突行为。

回避性是指学生不愿意接触教师,回避与教师交往的思想和行为。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素,学生通常把教师当作领导者和权威,因害怕出错受到批评而拒绝接近教师。同时由于年龄的差距,同伴与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师生关系回避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反应性是指学生在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认知和情感上的主动性。师生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关注、评价和理解是师生关系质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1、被试。采取整群取样法。在校初一至初三各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级,共12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91份,回收有效问卷359份,问卷有效率91.8%。其中初一年级为88人,初二年级130人,初三年级141人。男生166人,女生193人。

2、工具。选用自编的《初中生师生关系问卷》实施测查。问卷将师生关系分为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和反应性四个维度。问卷项目42项,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N=415),重测信度(N=71)(间隔两周)。表明各项目信度指标良好,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对初中生师生关系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问卷部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问卷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

3、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考察年级和性别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和反应性四个维度的主效应。结果发现,在冲突性和反应性维度上年级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他维度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详见下表。

不同性别、年级变量在师生关系各维度的方差分析摘要

来源因变量df均方FSig.

性别亲密性1947.8718.578.004

冲突性1315.93118.316.000

回避性192.1173.494.062

反应性1104.6567.929.005

年级亲密性21804.49416.330.000

冲突性2315.32218.280.000

回避性2160.4836.087.002

反应性2126.5169.585.000

性别*年级亲密性2263.9752.389.093

冲突性2118.0756.845.001

回避性229.6441.124.326

反应性240.5783.074.047

Error亲密性428110.503

冲突性42817.249

回避性42826.367

反应性42813.199

Total亲密性434

冲突性434

回避性434

反应性434

CorrectedTotal亲密性433

冲突性433

回避性433

反应性433

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发展特点

本研究发现,我校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年级特征。不同年级学生在师生关系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初一得分高于初二和初三,初三最低。说明初一的师生关系最好,最亲密。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逐渐下降,初三降至最低。在亲密性和回避性维度上,各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亲密性维度上初一与初二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三,初二与初三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性维度上,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存在显著差异,初二与初三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与反应性维度上,年级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在这两个维度上,男生各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检验结果表明初一与初二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三,初二与初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各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探讨其原因,我认为:

1)青少年期,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社会接触面以及社会交往日益丰富、频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更为复杂、深刻,这种主客关条件的变化不仅为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其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初中生体现出独特的认知发展特点。这一时期,青少年思维特质的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青少年由于逐步掌握了系统知识,开始能够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逐渐进入一个喜欢怀疑、争论的时期。不轻易相信“权威”。经常要求独立、批判的对待一切,并同时能够比较自觉的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能够有意识的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

2)从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初中生在自评价、自体验、自控制等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自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上升而不不断提高,自评价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转化稳定性增强;自体验的发展中,成人感、闭锁性和自尊感的发展使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努力摆脱成人的束缚;在自控制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自控制的能力增强。

3)课业负担的逐渐加重也可能是造成师生关系下降的原因。初中阶段面临中考的压力,尤其初三的学生。从访谈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学生升入初三以后就进入相对封闭的时期,从学校教师到家长都给予他们较大的压力,学业成为他们生活中倍受关注的中心,而学生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在初三阶段,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减少,从而使学生与教师间的隔阂难以解除,初中生与老师之间的冲突、回避的成分相对初一、初二有所增加,师生关系质量受到影响。

4)多重检验的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各维度的变化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初二总是变化的转折点。初二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从初二开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开始由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转化。初中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点”,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这一转变过程使初二学生学业成绩和品德分化比较明显,初二成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困难。

5)、教师教龄和经验的不同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因素。关于教师经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师生关系中影响与接近两个目标的追求方面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基本稳定,但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会随着教师工龄的延长(尤其前6年)而越来越感受到教师对该种关系的影响。从接近性维度看,教师职业生涯的前20年中,学生所体验到的教师接近性的帮助、理解等行为却在逐渐下降。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教龄的增加,师生之间亲密性成分的减少使师生关系质量有所下降。

二、我校初中生师生关系发展的性别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师生关系总的趋势上看女生比男生具有较好的师生关系。在亲密性维度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和反应性上,初三男女生具有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及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探讨其原因,我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进行自我同一性整合时期,性别角色建立。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所认为的适于男性和女性的一整套行为特征。在西方社会,一般认为男性应该是自控制的、有竞争力的和理智的,而女性是温和的、自然的、情绪化的。在东方社会,尤其在日本、朝鲜和中国,男性应该是坚强的、有事业心的、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应该是温柔贤惠的、容忍的专注于家庭的。这种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特征使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寄予不同的期待,以不同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

建议: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格发展、自我概念形成、学习动机、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产生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帮助老师提高职业幸福感。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融洽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另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热爱学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了解学生。2.尊重、信任学生。3.既要体贴入微,又要严格要求。4.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5.平等待人,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以赢得学生的信服。

四、严格要求,严中有度。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严格要求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讲究说话的艺术,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

五、互相交流,教学相长。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在融洽的气氛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1、主动交往是一切交往的前提。2、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4、原谅老师的错误。

学校可举办团体讲座,向学生宣讲主动沟通的益处与技巧。同时,要为学生搭建与教师沟通的平台,如定期组织师生恳谈会、设立学生心语邮箱等。学生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良好品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

[2]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的构建[J]

  • 下一篇:初三下学期学习计划范例(3篇)
    上一篇:优秀范文可爱的熊猫作文(精选3篇)
    相关文章
    1. 初三上学期班级总结范例(3篇)

      初三上学期班级总结范文篇1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

      daniel 0 2024-01-31 13:28:12

    2.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例(3篇)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关键词】艺术学院课程改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02-02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

      daniel 0 2024-01-31 12:56:12

    3.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例(3篇)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1显然,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获取学士学位的重要凭证,以及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与培养服务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daniel 0 2024-01-31 12:24:12

    4. 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例(3篇)

      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篇1为了贯彻落实好4月30日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5月12日上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仲生同志在市科技局五楼会议室牵头召开了由市..

      daniel 0 2024-01-31 11:52:12

    5. 精品小班范例(3篇)

      精品小班范文【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

      daniel 0 2024-01-31 11:20:12

    6. 校园总务工作总结范例(12篇)

      校园总务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活动形式“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主要是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安置就业的用人单位为服务对象,集..

      daniel 0 2024-01-31 10:48:12

    7. 电话培训总结范例(3篇)

      电话培训总结范文篇1cpe电话部伴随cpe共同度过了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回首走过的365个日日夜夜,我心中感慨颇多。现电话部将2012年cpe蓬达度假之旅简单总结如下:电话部的岗位职..

      daniel 0 2024-01-31 10:16:12

    8. 电话营销的沟通技巧范例(12篇)

      电话营销的沟通技巧范文1篇1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沟通沟通是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将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从新的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带领学生把握文中人物..

      daniel 0 2024-01-31 09: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