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伦理学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2-08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

1658年,居住在贝加尔湖北部地区的布里亚特人因不满俄国官员毕哈普夫的残酷压迫而背井离乡,进入喀尔喀蒙古地区。他们到了1666年又与当地蒙古贵族发生矛盾,大部分布里亚特人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故土。1675年,鄂温克部首领钢特木尔背叛中国清朝投降了俄国。清政府提出的要回钢特木尔等人的要求遭到俄国人拒绝,另外还因为领土争端等原因,清朝将领萨布素于1687年领兵出征,在阿尔巴金与尼布楚附近同俄国人开战。沙俄与清王朝之间发生战争时,布里亚特人召开了氏族头人紧急会议,讨论了如何应付今后时局的问题。会上意见不统一,其中一部分人主张南下归附清朝;另一部分人要回到他们的故乡贝加尔湖附近地区,与生活在那里的布里亚特亲人们汇合;还有一部分人主张投奔到喀尔喀蒙古人那里去;以上三种意见相持不下,时局又很紧迫,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于是,最后商定各奔前程,愿意投奔哪里就投奔哪里,以后看形势的发展再采取相应的对策。由此,第一部分人南下,到了清朝境内。第二部分人迁往俄国管辖下的故土锡勒格河以北、尼布楚河、巴尔古津及贝加尔湖地区,并加入了俄国籍,成为俄国臣民,并向俄国人缴纳税金,他们被划入了1657年建立的尼布楚军管公署管辖。第三部分人迁往喀尔喀蒙古,加入了喀尔喀的达赖贝子占齐布道尔吉旗内,成为喀尔喀的属民。

1727年8月20日,在波尔河河畔举行了大清国和俄两国边界谈判,谈判决定,将布里亚特人的领土全部划给俄国。参加谈判的俄国代表是萨瓦・乌拉第恩拉维赤,清政府的代表是克什图。根据这个条约,在蒙古地区的俄罗斯、清王朝两国国界由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西,经恰克图、唐努乌梁海西北角,直至沙宾达岭。该条约历史上叫做《布连斯奇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彻底将历史上统一的蒙古地区划在了两个国家,肢解了蒙古民族的整体,这是蒙古民族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布里亚特人当时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传统的蒙古语文,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学习俄文与沙俄当局进行沟通。布里亚特知识分子逐渐掌握了俄罗斯及西方文化,在布里亚特地区建立了一些近代学校。到1880年,布里亚特成年男人中占半数的人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处理内部事务及法律文书、诉讼活动等都能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沙皇俄国政府自18世纪末叶开始向东西伯利亚地区流放政治犯,一些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对西伯利亚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革命活动也在广大布里亚特蒙古劳动者及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当时,沙俄政府在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领土上修筑铺设了西伯利亚铁路后,对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经济、文化、思想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直接造就了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第一代工人阶级队伍的产生。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俄国的革命变化,沙皇政权摇摇欲坠,革命运动更加迅猛地发展起来。

迁徙到锡尼河畔的布里亚特人

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政府从西伯利亚地区非俄罗斯民族中征用20878名民工到西部战线从事建筑堡垒和挖掘战壕等苦役。被抽去的民工中,有贝加尔省的11877人,伊尔库茨克省有9061人。其中布里亚特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在战场上服劳役,由于各种原因,死伤不少。在前线,士兵与筑垒劳工中兴起的反战运动极大地影响了布里亚特民工的思想,使不少人直接参加了俄国苏维埃革命运动。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解放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粉碎了沙俄帝国对国内各非俄罗斯民族的殖民主义统治枷锁。俄国的战争与革命运动使少数布里亚特反动官员、富户、上层人物及反动喇嘛们吓破了胆。于是,这些人采取了逃避革命、逃往喀尔喀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的阴谋活动。逃亡活动的核心人物们推举出旧官员那木德格、巴格达诺夫等人,来到了中国的呼伦贝尔会见了当时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首脑,申请了俄境内部分布里亚特人迁往呼伦贝尔事宜。副都统衙门左厅厅长成德等人一手主办了入境迁居事宜。他们主张迁入布里亚特人的主要理由是:那时大兴安岭西麓广阔的地域内人烟稀少常有盗匪为患,布里亚特人系蒙古人的一支,与呼伦贝尔的蒙古人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与,布里亚特人善于经营畜牧业,对于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能起推动作用;他们的移居对于管理和开发利用这一广大的无人区域很有益处等。由于成德等人的坚持,副都统衙门终于正式同意了布里亚特人迁居呼伦贝尔的申请。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1篇2

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神秘的福建土楼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好奇和兴趣。

似此楼形世罕有

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筑,是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几次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福建土楼分布范围以福建西南地区尤为集中,总数达3000多座,所处自然环境以丘陵谷地为主,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植被茂密;居住着汉民族的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生活方式沿袭着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农耕为主。

福建土楼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朝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期,并一直延续至今。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卫星照片上把福建西南部的土楼疑为“导弹基地”、“隐匿核力量”,引起一阵惊恐,后来实地参观才悄然大悟,发现是矗立了数个世纪的土楼。福建土楼以“天圆地方”概念作为建筑的主体造型,以满足家族聚落群居和良好的防御功能需要来安排建筑的规模,采用夯土墙与穿斗式木构架共同承重的两层以上封闭式围合型大型民居建筑,座落于山地间,依偎于溪流畔,耸立在田园里,宛如翠绿的原野上长出的朵朵蘑菇,巧似天外来客留下的神奇飞碟。一座大型的土楼,往往聚居着一个数百人的家族,被称为“热闹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国”。

环球建苑出奇葩

福建土楼异彩纷呈,有圆形、方形和府第式(也称五风楼)、交椅形、扇形、雨伞形、围裙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卦形等。圆楼为数最多,故国际上一度将土楼统称为“客家土圆楼”。圆楼造型优美,直径多在30~60米之间,楼高13~16米,一般3~5层,每层20~40个房间,内设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天井空间,可供一二百人生活。一座圆楼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以往,一个新媳妇进楼后,如果一天结识楼里一个人,结识全楼要花半年多时间。1988年,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圆土楼出现在邮票上,这枚邮票在日本展出后,被震撼了的日本人将它评为当年最佳邮票,足见圆形土楼的魅力。

方形土楼又有诸多变异形式,如殿堂式方楼等。方楼雄伟壮观,颇似古代城楼。楼墙与墙内布局和圆楼相近,楼高3~5层,每层20~40个房间,楼前中央开一个大门,楼的东西南北方向都设楼梯。

五凤楼为数不少,分布在地势平坦地带。其平面上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4~5层的主楼为主建筑,周围建有几座1~3层的侧楼和厅堂,以若干庭院进行组合。五风楼从前门开始逐步加高,整个布局,主次分明,富有韵律变化。

交椅楼分布在临河陡峭地上,呈交椅形。其前墙与房子较低,左右两边房子略高,像交椅扶手,后墙与房子最高,约4~6层,如交椅靠背。这种楼前低后高,便于眺望,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的“长源楼”,是交椅楼的典型代表。

按照建筑结构,土楼分为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类。内通廊式土楼楼内的住户垂直拥有每层一个开间的房屋,楼层设通廊连通各个房间,设公共楼梯上下,分布于福建客家民系地区,体现客家人注重家族内部团结的精神。永定客家土楼即属此类型。

单元式土楼是整座楼被平均等分成若干个单元,每单元为1户,各有独自的入口、内庭院、房间,有独用的楼梯上下,分布于福建福佬民系地区,体现福佬人在维系家族纽带的同时,注重满足各家各户居住的私密性、独立性与舒适性的要求。华安闽南土楼即属此类型。

为什么土楼会是圆的?为什么偌大世界偏偏在闽西南才出现这种奇特圆形民居?这个中国历史文化之谜,成了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据考证,方楼已有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而圆楼多为二三百年,极个别五六百年。由此可见,方楼的出现比圆楼要早,那么为何要从方楼发展到圆楼呢?因为与方楼相比,圆楼有很多优点,例如方楼的四角房问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干扰大,因此不受欢迎,而圆楼消灭了角房间;与方楼相比,圆楼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从抗震的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地震力,比方楼有更强的抗震性能。同时“风水”认为圆楼可“制煞”,科学地解释是圆楼对寒风的阻力较方楼小,因此对居室的影响也相对小。也有专家认为,闽西南先民把圆当作天体、生殖之神来崇拜,自唐宋以来,人们视圆形为“幸福”、“美满”的象征,因而建楼时大胆采用圆形方案。有一座圆土楼的一对石刻楹联写道:“团圆宝寨台星护,轩豁鸿门福祉临”,就是闽西南先民喜爱以圆形为民居建筑的一个例证。

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生活方便等优点,虽经几百年栉风沐雨,甚至战争年代炮轰火烧,至今巍然屹立,成为土楼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这是由独特的施工技术决定的。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高峰,夯土墙之所以能做到薄而坚固抗震,首先是夯土墙的用料都是选用粘性较好、含砂质较多的黄土,有的还掺上粘土。讲究的做法有的选用“三合土”,即黄土、白灰、砂子拌和夯筑,以增强其坚硬程度。其次是墙身的构造处理,墙基多为鹅卵石或块石、条石砌筑,高出地面1~2米,以防墙体被地下毛细水或地面渍水浸泡而坍塌。墙厚从底层往上渐渐减薄,外皮略有收分,内皮分层退台递收,一般每层减薄十几厘米,这样在结构上更加稳定。在墙身的处理上,土楼人家用竹片放进墙中,起牵引作用,相当于现在盖房子,水泥中加了钢筋。至于软基,则采取松木垫墙基的方法。俗语说“风吹万年杉,水浸万年松”,因此他们一般都选用直径很大的百年老松,其木质赤色,油质饱满,确保泡水不烂。

福建土楼在防御方面独具特色,一层、二层不在外墙设窗,三层以上由小到大在外墙多设置射击孔。有的土楼还在最高层墙外设置望台,用以观察敌情。大门门扇多为硬木板门,有的还包铁板以防撞击,在门框顶

部则设水槽以防火攻。

世界民居中的瑰宝

土楼作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建筑形式,是世界民居中的瑰宝。土楼文化底蕴深厚,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了土楼人家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楼内的祖堂与众多楹联、匾额,体现了敬祖重教的理念,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艺术、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土楼人家的淳朴民风。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展现了家族内部团结互助、开拓进取的精神风尚,是地方传统的宗法伦理、民俗文化的实物载体。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土楼人家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力。

深远的儒家文化

福建土楼所见的儒家文化遗风,是城市难于见到的。土楼是由家族集资营建,他们意识到当地土著及盗匪的威胁,必须依靠家族力量保卫自身的生存。因而,他们活家、处世,无不以儒家文化传统为精神支柱,披荆斩棘,创建家园,并形成族长管理制度。土楼里的权威就是族长或年长者,土楼中间的祖堂就是权力的象征。族长为了全族生存和发展,主持祭祀祖先、防御外敌、协调邻里纠纷等,使楼内居民形成团结互助的好传统。

每一座土楼大门横额,都镌刻寓意深远的楼名,两边是醒目的嵌字对联,鲜明标出全楼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其功用相当于座右铭。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勤和楼”对联;“勤与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书洋镇的“和兴楼”,两边对联是“和气发吉祥福禄均广,兴家资后进富贵绵长。”土楼人极为重视对后代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永定承启楼的一幅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是土楼人劝导人们要和睦相处。长期以来,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维护着土楼内居民团结进取,特别是上家下灶,相亲相爱,育幼尊老,有好吃的,相互馈赠。几十户人家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于一楼,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是少见的。倘若你到一家作客,全楼人都会视你为他们共同的宾客,难怪日本茂木计一郎教授在参观时说:“简直是家族的城寨。”

福建永定土楼群

驻足永定初溪北面山腰朝南俯瞰,5座圆形楼和数十座方形楼组成的舒展有致的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土楼、小桥、流水、青石板路与梯田、青山、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客家古村落的独特韵味,建筑布局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的传统格局,遗风依旧。主要类型有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圆楼、椭圆形楼、六角形楼等,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10座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集庆楼由初溪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17年,在永定现存圆楼中,既年代悠远又结构特殊。一般客家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4处楼梯,不但底层地脚相通,而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集庆楼按底层间每户从1层到4层,各自安装楼梯,各层的通道也用木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不仅房间、楼梯,连隔墙也全用杉木材料构建,靠榫头致密地衔接起来,不用一枚铁钉,竟然穿越了6个世纪的风霜雨雪,才呈现歪斜,而作为承重系统的厚达2米的生土墙却傲然地坚挺着,让人叹服!

永定洪坑村有圆形、方形、府第式等各种类型土楼数十座,光裕楼、福兴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庆成楼7座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成楼,振成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成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振成楼耗资8万光洋,历时5年竣工。20世纪60年代初,洪坑土楼群开始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1985年,振成楼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同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展出,备受瞩目。这座圆楼的富丽堂皇和众多的楹联投射出的深厚文化蕴含,由诸多媒体的传播,广为人知。

永定高北的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承启楼建于明崇祯年间,占地5376平方米,距今370多年,全盛时居住80多户,800多人。站在4层走廊上俯视,只见4个同心圆圈环形建筑,外高内低,错落有致,环环相套,自然、舒展,恰似一朵绽开的玫瑰,散发着鬼斧神工的灵气。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6年,中国民居邮票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采用的就是承启楼的图案。

永定衍香楼建于清道光22年,主楼高4层,圆形,内通廊式,楼中间建祖堂,楼墙环绕,距围墙约i00米的溪畔有个后花园。衍香楼不仅风格独特,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周边风景优美,为客家人创造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见证。

永定振福楼建于1913年,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成,外环高3层,内环单层。振福楼依山傍水,西侧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是20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现代西方优秀建筑艺术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它是把生土民居建筑艺术推向高峰的杰出代表。

华安大地土楼群之二宜楼

大地土楼群的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座土楼均有明确的建造年代记录,石制匾额上刻有楼名和建造年代,这是闽南福佬民系土楼有的。

二宜楼的建筑平面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特,构造地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南阳楼的内部结构将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是闽南福佬民系土楼建筑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双环圆楼,占地9300平方米,外径73.4米,分成16单元,房间244间,底层外墙设“之”字形传声洞,通廊与各单元祖堂均开门相通,设观察、射击窗56个,枪眼23个。共存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幅,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堪称民间艺术珍品,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对于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二宜楼是第一座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建土楼,被誉为“土楼王”、“中华瑰宝”。

南靖土楼群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文昌楼组成,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大片梯田。在基址选择上,遵循中国“风水”建筑规划理论,讲究因地制宣,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5座土楼建于不同年代,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居高俯瞰,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绝景。从不同角度观察,田螺坑土楼群呈不同变化,而且5座土楼中心距呈黄金分割比例,成为世界认知福建土楼的“名片”。

南靖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方形的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的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在一个自然村有13座建于不同年代、不同形状的土楼,体现了福建土楼中最为集中的土楼群风貌。登高俯视,其中7座圆楼好像北斗七星从天上嵌入人间,两条溪流在山脚相汇,形成“丁”字形水系,反映了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独特特征,被称为“世外桃源”。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自然条件对水资源的影响

1.1气候条件

阿鲁科尔沁旗属于大兴安岭南端支脉,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阿鲁科尔沁旗春秋多风,夏季酷热且短而温热、干旱少雨,冬季寒冷且漫长。

1.2风沙侵蚀

阿鲁科尔沁旗大风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春季占全年大风日数的60%以上。冬季主要是西风和西北风,夏季为南风和东南风。在1961~2000年的四十年中,阿鲁科尔沁旗共发生大风次数703次,其中,1962年八级以上大风达23天,最大风速25m/s;1968年六级以上大风47天;1983年6月瞬间大风风速达33m/s。由于大风频繁,影响牧草返青,同时造成阿鲁科尔沁旗草场、土地风蚀沙化。

1.3降水与蒸发

阿鲁科尔沁旗境内降水除受局部地形影响外,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降水分布由南向北递增,全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8.1mm,丰水年(1985年)为550.9,mm,而枯水年(1976年)降水仅为176mm,年际变化幅度为3.13.全年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6~8月份。阿鲁科尔沁旗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40mm。

1.4水文地质

阿鲁科尔沁旗全旗地貌,西北部为中低山区,山势陡峻,沟谷发育;中南部为低山丘陵,第四纪堆积物发育;南部为冲洪积平原,沉积了大厚度的松散堆积物,形成了广阔的波状平原。不同的地貌形态决定了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本旗地下水基本分为两个含水类型区:以山间河谷平原第四纪孔隙水为主,其含水层厚度大,颗粒粗,分选性好,面积分布较广,径流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含水丰富;低山丘陵基岩裂隙水为辅,其面积较大但分布不均,富水性差异大。

山间河谷孔隙水分布广阔,除山前丘陵区外,含水层埋深大部分小于5米,厚度一般为50-100米,单井涌水量为4.2t/h~20.8t/h。

欧木伦河和黑木伦河河谷两侧一、二级阶地为北部山区最低处,成为山区地下水的汇集区南部由乌力吉木沦河与西拉木伦河作用构成的河间波状平原地势最低,为全旗地下水汇集的场所。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乌力吉木沦河以北广大地区,富水性大部分中等,单井涌水量0.4~4.2t/h,局部地区大于4.2t/h。

2水资源概况

全旗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3.4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约为2.4亿立方米,年实际用水量1.56亿立方米,为可利用量的65%。

全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60立方米/人,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55%,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2.1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9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约为0.77亿立方米,年实际利用量0.6亿立方米,为可利用量的78%。

阿鲁科尔沁旗河流属于西辽河流域的新开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木伦河、欧木伦河、乌力吉木沦河、西拉木伦河和新开河五条河流。

黑木伦河发源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侧,即罕山脚下,流经巴彦温都尔苏木、罕苏木(在罕苏木以下珠日和嘎查,又有扎鲁特旗发源的达勒林河汇入)、巴彦包勒格苏木、赛罕塔拉苏木,在左侧扎斯台镇汇入乌力吉木沦河后出境。黑木伦河干流全长212km,旗内流域面积5957.46km2,旗外面积1883.5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3200万m3,平均比降1/240。

欧木伦河发源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昆都镇苦都共文拉附近,流经巴彦花镇、新民乡、天山镇(在天山镇南又有其支流天山西河汇入)、天山口镇,在道德镇境内汇入乌力吉木沦河。欧木伦河全长120km,流域面积2304.1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110万m3,平均比降1/275。

乌力吉木沦河由巴林左旗南部流入阿鲁科尔沁旗,并有阿鲁科尔沁旗先锋河汇入。经由先锋乡、岗台乡、双胜镇、巴彦包特乡、巴拉奇如德苏木、道德镇、扎斯台镇出境流入哲盟。乌力吉木伦河全长274.4km,阿鲁科尔沁旗内流域面积1110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9510万m3,平均比降1/1000。

西拉木伦河自巴彦诺尔苏木迫力毛都入境,流经巴彦诺尔苏木、柴达木苏木至台河口,此段为阿鲁科尔沁旗与翁牛特旗界内。在台河口分为两条,难为西拉木伦河,北称新开河。新开河流经柴达木苏木、绍根镇与哲盟开鲁县边境地区,在东沙拉乌苏附近出境。西拉木伦河全长397km,阿鲁科尔沁旗内流域面积2003.8km2。

2.2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2.55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69亿立方米,年实际用量0.97亿立方米,为可开采量的57%。

阿鲁科尔沁旗地下水水质较好,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均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次之有重碳酸钙镁和重碳酸钙钠型水。南部丘陵区地下水含氟较高,大于1mg/L,不适宜饮用。初步查明,氟离子含量在潜水位以下逐步减少,当井深60-70米时,水中氟离子含量小于1mg/L。

3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旗地下水用量为9678万m3,利用量为可开采量的37%。水资源剩余较多,其中欧木伦河和乌力吉木伦河流域川区开发利用率较高为45.5%,而占农区面积较大的浅山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仅为22.5%。西拉木伦河和黑木伦河沿岸水资源十分丰富,利用量仅占可利用量的20%。

3.2问题分析

由以上分析得出:

1)阿鲁科尔沁旗现状水资源利用量为15628.46万m3/年,2010年阿鲁科尔沁旗现状人口299371人,GDP为580509万元,人均用水量为522m3/年,万元GDP耗水量269m3/年。

2)阿鲁科尔沁旗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水质随着城市开发建设逐步恶化且利用率低。

3)阿鲁科尔沁旗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旗域分布不均,导致实际开采量较低,有很大空间。

4)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调控设施较少,水资源得不到有效调节和合理配置。

5)现有水利枢纽设施比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对旗域水资源的调配造成困难。

4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4.1负载指数与承载力模型

为探讨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承载能力,有必要引入两个概念:

一是水资源的承载人口数,水资源的承载人口数是衡量(反映)一个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它揭示了人为调控下一个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保证程度。

二是负载指数,水资源负载指数可以清晰地刻画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其物理意义是区域水资源量与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水资源需求量的关系,反映了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及今后水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该模型根据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人口、GDP、水资源总量等指标计算该地区的水资源负载指数,然后根据该指数判断衡量该地区或城市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后确定在地区或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即水资源的承载人口数。

4.2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1、负债指数

水资源负载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C=K/W

式中:C―水资源负载指数;

K―与降水有关的系数;

P―人口,单位:万人;

G―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W―水资源总量,单位亿m3。

表4-1水资源负载指数分级表

由以上公式,阿鲁科尔沁旗与降水有关的系数K取与赤峰市的系数K相同,即K=0.95。

其他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准,阿鲁科尔沁旗人口:P=30万人,GDP:G=58亿元,水资源总量W=3.48亿m3。那么阿鲁科尔沁旗的水资源负载指数为:

C=K/W=0.95*/3.48=11.38

由表3-1可知,负载指数为Ⅰ级,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潜力不大;有条件时需从外流域调水。

结合上述阿鲁科尔沁旗用水现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阿鲁科尔沁旗现状生活水平不高,用水量少。若保持阿鲁科尔沁旗人口和经济协调增长,阿鲁科尔沁旗现有水资源不能满足阿鲁科尔沁旗远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水资源平衡及水资源保障

5.1水资源平衡

阿鲁科尔沁旗现状水资源可以满足当前或者5年内用水需求,但随着阿鲁科尔沁旗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而且,从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评价结果可知,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开发潜力不大。也就是说,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几乎达到利用极限。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措施,通过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平衡水资源。

5.2水资源保障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阿鲁科尔沁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土地沙化严重,近几年来干旱少雨,部分河流断流,水资源保有量有可能呈下降趋势。且由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污废水的任意倾倒等人为破坏,水资源水质遭到污染。

因此,需制定措施保障水资源能够支撑今后阿鲁科尔沁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综合以上分析,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建立水资源保障体系,来指导和合理调配水资源。当前阿鲁科尔沁旗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地下水补给迅速减少,地下水位快速下降。2)现有水利设施比较分散。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4)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缺水严重。

要从根本上解决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现状,必须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2)大力推进节水农牧业发展,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综上所述,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比较匮乏,且近年来的干旱使得阿鲁科尔沁旗的水资源保有量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用水占阿鲁科尔沁旗总用水的82.5%(不算灌溉水利用量),65%(扣除灌溉水利用量),是阿鲁科尔沁旗主要用水大户。因此,节水农业,喷灌农业,提高农牧业灌溉水的利用率是阿鲁科尔沁旗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在喷灌农业、滴灌农业上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012年2月10日,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对阿鲁科尔沁旗节水农业的大力推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要保障阿鲁科尔沁旗节水农业的顺利实施,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技术措施:1)加快技术示范推广。2)推行适应性种植方式。3)加大投入力度。4)广泛宣传培训。

(3)进行再生水回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阿鲁科尔沁旗是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一个措施,上述这些实践都给阿鲁科尔沁旗进行再生水回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再生水回用,并对再生水水源,再生水用途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再生水工艺,并根据需求确定规模,要求等。

(4)做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

阿鲁科尔沁旗近几年来连续干旱,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且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上看,阿鲁科尔沁旗地处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位置,承担着风沙下游特别是京津地区防风沙的重要任务。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高度来看,防风固沙是阿鲁科尔沁旗生态功能的主要体现。建设风沙防护带、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不仅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可以减缓土地沙化、水土保持等。

(5)强化水源保护工作,为阿鲁科尔沁旗提供可靠的饮用水源。

近年来,由于阿鲁科尔沁旗市政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污废水任意排放、垃圾的任意倾倒,使阿鲁科尔沁旗的引用水水源水质,甚至地下水水质逐渐恶化,据当地检测部门检测结果显示,只用罕山的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大多数地区的地下水水质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引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在以下方面进行保护:1)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并严格规定保护区内从事各项活动符合要求。2)沿河建设污水截留管道,切断污废水排入河道的路径。3)建立健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4)树立全民水源保护意识。5)严格管理大型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强制进行处理,并定时检测。

(6)加强大型水利设施的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

调蓄水资源是解决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缺乏的一个重要措施。水利设施一方面起到泄洪的作用,一方面为阿鲁科尔沁旗储蓄了大量的水资源,为阿鲁科尔沁旗的工农业生产乃至人民生活生产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不仅如此,还应该在管理上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和合理调配。1)建立统一监测系统,对全旗所有水利设施实施统一管理,配以高科技无线传输设备,进行统一监测,以便于相关部门实时监测水资源量和水质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2)修筑堤坝,加强安全管理。3)防止水源污染,沿堤坝周围设置防止一切污染源排入水库的设施,告示牌等提示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评价》(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水文勘测局2011.12)

《阿鲁科尔沁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2年)》(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2011.08)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2012.05)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有效途径

Abstract:thecivilengineeringinformationconstructionistheinevitablerequirementofthedevelopmentofmodernconstruction,onlybyconstantlyrealizecivilengineeringinformationmanagementandconstruction,toconstantlypromoteurbanandruralinfrastructureandcivilindustrialbuildingdevelopmen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ofcivilengineering,analyzing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zationofcivilengineeringkeyfactors,putforwardthecivilengineeringimplementationtheeffectivewayofth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soastobeabletoprovidesometheoreticalreferenceforrelevantpractice.

Keywords:civilengineering;Informationconstruction;Thekeyfactors;Effectiveway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各领域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竞争实力。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关系到国家重点项目的全面、高效建设。建筑业也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所以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概述

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是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和手段进行改造,同时提升土木工程的施工方式,不断完善对土木工程各项管理,达到完善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土木工程实行信息化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也会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必定会给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增添新的内容,也给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带来深刻变革,从而推动施工团队的人员重组,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流程。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高科技信息产业的支撑,土木工程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也是土木工程建设的高级阶段。

二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关键

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现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仅土木工程行业就可以分为十多个门类,诸如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屋建筑业、设备管线安装业、勘察设计业等等,而信息化技术也涉及很多方面,诸如系统全面网络化、工程项目数字化、动态化管理等,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关键因素有以下两点:

1.施工技术化

高科技的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是非常普遍和重要的,尤其是土木工程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与土木工程的发展水平联系密切。土木工程施工中广泛运用高科技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还有助于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科学技术给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多种途径,也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2.管理网络化

信息化与网络化是形影不离的,通过网络的传播,信息的共享速速更快,规模更大,在土木工程管理方式上实行信息化建设就要做好土木工程行业的网络化建设,方便管理人员的交流与管理。例如通过电子邮件、企业论坛加强建筑项目的管理,实现与工程相关各方的有效沟通,这样还能很好地克服在土木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争取实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网络化管理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实现土木工程管理人才招聘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这就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土木工程有效实施及发展的途径

土木工程有效实现信息化并取得长足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土木工程设计和准备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准备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优良的设计才能保证工程的最终实现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集合了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上,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出当代工程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成果,设计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大胆创造,完全可以突破传统土木工程设计的窠臼,绽放出时代气息,达到无与伦比的设计境界。如很多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将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三维立体设计模型,共享集成化的工作模式,信息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是加强土木工程施工和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的施工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很多高难度的施工项目在传统的工程控制方式下无法进行,却能够通过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顺利完成。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也保证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还可以采用同步提升技术对大型的构件和设备进行整体吊装和安装,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有效控制,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还广泛应用在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等方面,在对大型的工业设施管线布局进行计算机三维立体数据模拟等方面,也体现了土木工程设计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将会越来越高,这不仅有利于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创新设计,还有利于施工过程的高效化,也有助于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是加强土木工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项普遍应用于各行业的高新技术,土木工程的管理过程也要充分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推动土木工程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土木工程管理的标准,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我们要制定有效的土木工程的行业管理机制以及工程管理机制,众所周知,土木工程的门类众多,如果管理体系不完善,将很难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高效发展。传统的土木工程管理方式和信息处理手段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工程管理,所以必须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和工程管理体系。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土木工程的管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有助于土木工程逐渐过渡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工程阶段,这就使土木工程的各项管理也进入了数字化的高效管理阶段,同时还有助于拓宽土木工程项目的融资渠道,不断优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策划。土木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开阔管理者的眼界,拓宽管理思维,有助于在更宽的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工程项目的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设计到土木工程技术设计和工程施工方面的信息化,还涉及到管理方式和企业运营体系方面的信息化,只有不断完善土木工程各领域的信息化,并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知识,丰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才能切实将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兵.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J].土木工程学报,2003(9)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5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原因;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林业是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市经济建设、财政收入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分析该市林业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途径,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走出低谷。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的影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林地面积727万hm2(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有林地面积的83.7%,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85亿m3,占自治区的93.7%,占全国的9.5%。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后备原始森林,有林地722万hm2。该市森林资源丰富,“中东铁路”修通后,沿滨洲铁路线西段横跨大兴安岭的两侧遭受了严重破坏,使原始森林演变为天然次生林。近几十年来,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很大阻力。

1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原因分析

(1)近50年来,各森林企业以采伐原始森林为主,出售采伐后的圆木及原料木材,没有很好地将育造林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采伐数量大于育林数量。新育林生长周期长,没有生长成材,导致能够被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生产采伐任务不足,使森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

(2)随着林区人口的增大,林业企业职工人数增多,致使职工人数大于生产劳动任务,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青年劳力就业难,特别是随林区劳动工具的技术革新,使森林企业劳动力大量剩余。由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导致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难以保证,企业负担过重。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替代木材产品的不断产生和在社会各方面的运用,普通木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减少,特别是在建筑建设中的运用不多,使普通木材产品销售难。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生活对木材产品需求量减少,这使森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呼伦贝尔市森林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企业科技含量低,普遍以简单加工木材为主,企业产品单一,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规模,企业自身没有发展和提高的潜力。各森工企业总是以木材为基础,进行原料加工,出售木产品,没有其他替代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原料越来越少,企业生产受限,使企业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动力[1-2]。

(5)企业社会负担重。森工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办社会是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林业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都要有独立的学校、医院、托儿所、保卫、城镇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机关、社会生活体系。对于国家森林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明确指出:“森工企业办社会,是越办越办不起,越服务越服务不起,照这样下去,只能把企业逼到没有希望的死角”。一个规模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局所在地就是镇级政府所在地,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办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发展。

(6)森工企业经营管理是系统工程,其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都有其客观规律。但是多年以来,森工企业在意识转变中,经营者对经营战略的提出始终在松散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徘徊,缺少结构调整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的力度,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上,常常顾此失彼。优化组织和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只在理论上强调宏观的“以营林为基础,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措施,以解决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采伐与育林的关系,存在漫长的林木生长期与不断增加的林业人口、新增因素对资源砍伐的过分依赖等矛盾。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6

关键词:美国建筑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080-02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和与世界市场的初步接轨,中国建筑行业也在经历着一场“走出去、引进来”的中外交流与碰撞,在这种全方面的沟通中凸显出建筑设计思想、设计方式、设计体制的借鉴与冲突。现时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令人晕眩的机遇,面对飞速增长的市场、日益繁重的设计任务以及趋于白热的行业竞争,中国建筑行业人员要么来不及咀嚼本来就不太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要么沉迷于物质利益的现实追逐中,以至于因某种程度上缺乏整体上公认的职业道德准则而导致道德虚无主义的众神狂欢乱象。返观中国现时的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发展现状,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也许能为我国建筑行业职业道德的良性建设提供一种镜鉴性的参考框架。

所谓职业,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专门化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而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核心即是职业责任和社会认可,因此,职业道德以职业为平台必然融合了普适性道德准则、个体道德经验以及职业团体要约等道德话语因素,职业道德关注特定职业团体的应然性规则,以普适性道德规约职业的基本价值走向,以个体经验推进职业的展开,这三者奠基于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建筑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建筑系统工作人员(包括建筑师、规划师等)在规划、设计、生产和施工实践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建筑职业道德的健康培育既需要建筑职业者的个体道德的建设,更需要职业团体的伦理法则的建构,而后者在实践上更为有效。

美国建筑界普遍重视建筑职业道德,许多建筑职业团体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伦理准则,以此来引导和约束成员的行为。美国的建筑职业道德追求内在道德追求和外在伦理规制的结合,一定意义上发挥了职业团体内部“法”的功能,对美国建筑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概而言之,美国建筑职业道德主要集中在为公众利益服务、促进职业发展、完成委托任务三方面。

1为公众利益服务

建筑职业道德的基础在于职业责任,在现代祛魅社会中责任伦理可以视为职业道德的精髓之所在,建筑职业道德的建构应当围绕责任理念展开层次性的可操作性要求。责任可理解为特定主体根据某种规则针对特定客体的行为集合的归责认定,责任既可以体现为行为主体对其职业角色应尽的特殊任务或义务的一种服从、敬重、恪尽职守的情感态度与道德诉求,也可以体现为对行为本身负责,尤其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必须承担的过失责任。

建筑的广泛关联性决定了建筑是社会化建筑,必然影响到相关民众。建筑师职业者担负着十分重大的方方面面的社会责任,如何平衡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是建筑职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

(1)首先要确立对公众的职责。建筑行业专家的专业视野容易隔离己身与公众的知识鸿沟和利益失焦关系,所以建筑行业专家应摒弃职业傲慢,把为公众利益负责作为指向标,尽量实现与公众在利益博弈、知识融合和远景追求的和解共生。如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提出的“职业道德守则”中第一句就明确指出“向公共利益负责是规划师的首要职责”,其中第三条提到“规划师必须就有关规划问题向市民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尽可能充分、清楚和准确的信息”,第五条提到“规划师必须尽力扩大所有人的选择范围和机会,并有职责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个体的需求。”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提出的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规范,特别强调工程师对社会公众和环境的责任,其基本准则第一条指出:“工程师应该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要位置,并在履行他们的职责时,努力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美国建筑师学会2004年新颁布的伦理准则同样强调对公众的义务。

(2)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责任。现代建筑工程通过人造环境的营建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建筑和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如国际建协的《建筑教育》中提到的:“我们,建筑师,关心正迅速发展中的建筑学的前途,相信凡是与人工环境的建造、使用、改善、美化及维护相关的一切,均属于建筑师的领域。”建筑需要对环境问题作出回应,建筑师在强调环境中的建筑时,更应设计好建筑中的环境。建筑师不仅必须把建筑设计看作一种技术能力或艺术创造,而且也应当将生态情怀和社会需求放在与形式秩序、专业至上这些传统准则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逐渐将环境伦理规范融入其职业准则与实践之中。

一些专业的建筑职业组织也在制定的职业规则中凸显对环境伦理议题的重视,如1977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对其伦理规范进行了修正,增加了工程师的环境责任;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编写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核心目标就是要转变建筑行业的习惯和企业的设计、建造、操作等的方法,使其对环境和社会更负有责任感,使建筑更健康、更繁荣,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的“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第六条、第七条也提到“规划师必须尽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规划师必须努力完善环境设计,保护人文环境遗产”。美国建筑师学会环境委员会已连续17年评选年度“十大绿色建筑”以引领绿色风潮。

2促进职业发展

一般认为,职业建筑师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建筑师的资格认证和职业道德的确保是建筑职业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是有共通心态的职业聚集体,有责任促进本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本行业的职业信誉。

2.1建立自治同业制度

职业道德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规划师的个体行为和个体素质,而是社会整体环境和体制约束影响下的结果。职业道德规则是行业规则,行业组织既是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和促进者,也是会员的职业保护者。通过建立自治同业组织,可以很好地组织推进行业资格认证以及会员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出现了许多建筑职业团体,对规范建筑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建筑师法,各州均依据本州的建筑师法制定建筑师制度,由各州的建筑注册(许可)委员会行使管理职能,但要由全美建筑师注册委员会协会协调。美国建筑师学会成立的最初宗旨是“促进会员更科学、更务实”、“提升行业地位”,学会主要活动之一就是促进建筑实践,制订职业道德准则。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内建立有“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职业道德规则,出来违反职业道德事件并提供职业道德的建议。

2.2制定职业道德规范

建筑团体作为建筑职业道德的机构,通过制定针对成员行为的伦理准则来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价值评判和道德制约,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棋式。

2004年美国建筑师学会公布了《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为成员追求“专业、正直和能力的最高水准”提供行动指南。《准则》的叙述分三个层次:原则、伦理标准和行为法则,内容包含五个方面,分别评述建筑师对学科的义务,对公众的义务,对委托人的义务对职业的义务和对同事的义务。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要求规划师以签字形式承诺忠诚于学会,提出的“职业道德规则”包括四个方面:规划师对公众的职责、规划师对客户和雇主的职责、规划师对行业和同行的职责以及规划师的自我职责。美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颁布的行为准则包括5个部分:能力、利益冲突、完全告知、服从法律和执业行为,这些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官方控制力和约束力。

2.3自觉维护职业信誉

建筑行业人员应维护职业的尊严和品质,要通过行动提高职业尊严和品质;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不吸收被公认的建筑组织除名者为合伙人。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基本准则第五条是:“工程师应该以他们的服务价值建立起他们的职业声誉,并且不应该与其他工程师进行不公平竞争”。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提出规划师对行业和同行的职责,认为规划师必须公正地对待其他职业规划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专业观点,必须保护和加强规划行业的信誉,并且有责任对行业内的问题提出批评。

3完成委托任务

建筑职业者以自身的专业化知识为客户和雇主提供所委托的职业产品,所以能完成所托任务,获得委托人的认可即成为建筑职业道德的立足点。为了获得认可,建筑职业者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操作规则。

3.1领受赏罚有节的职业规制

建筑职业者既要自觉遵守国家法规,也要遵守各种职业规则,尤其是职业道德准则。作为职业团体内部的制度规章,职业道德准则仍是美国建筑职业团体普遍采用的约束手段之一。建筑职业道德既要契合现行法律,又要约束建筑职业者,从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全美建筑师注册委员会协会根据学会规则认定何为犯法,并对此作出相应惩罚措施。美国建筑师学会指定的伦理标准是强制性的,建筑师学会将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

3.2坚执敬业守信的契约精神

现代职业建筑师应恪守职业人和专业监理人的职业本分,借助自律的行业协会和严格的准入制度,以维护职业诚信。

建筑职业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业主利益的人,须为客户和雇主的利益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规定:“工程师应该作为诚信的人或托管人以敬业的态度为每一个雇主或客户服务,应该避免利益冲突。”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要求会员必须代表客户或者雇主独立做出职业判断,接受他们有关其专业服务目标和性质的一切决定。美国建筑师学会认定敬业的建筑师应做到三重法律身份的职业要求:作为独立的合同执行者具有独立性,作为业主的方具有服务性,作为准司法性的官员具有公正性。

3.3培育真才实学的职业技能

建筑职业者对社会的责任心首先体现在为社会服务时应具有的素质上,不仅要打造职业道德的“软实力”,还要培育执业技能的“硬实力”。建筑职业者应当恪守职业精神、品质和能力的标准,培育真才实学的职业技能。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原因;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林业是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市经济建设、财政收入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分析该市林业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途径,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走出低谷。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的影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林地面积727万hm2(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有林地面积的83.7%,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85亿m3,占自治区的93.7%,占全国的9.5%。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后备原始森林,有林地722万hm2。该市森林资源丰富,“中东铁路”修通后,沿滨洲铁路线西段横跨大兴安岭的两侧遭受了严重破坏,使原始森林演变为天然次生林。近几十年来,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很大阻力。

1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原因分析

(1)近50年来,各森林企业以采伐原始森林为主,出售采伐后的圆木及原料木材,没有很好地将育造林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采伐数量大于育林数量。新育林生长周期长,没有生长成材,导致能够被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生产采伐任务不足,使森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

(2)随着林区人口的增大,林业企业职工人数增多,致使职工人数大于生产劳动任务,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青年劳力就业难,特别是随林区劳动工具的技术革新,使森林企业劳动力大量剩余。由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导致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难以保证,企业负担过重。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替代木材产品的不断产生和在社会各方面的运用,普通木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减少,特别是在建筑建设中的运用不多,使普通木材产品销售难。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生活对木材产品需求量减少,这使森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呼伦贝尔市森林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企业科技含量低,普遍以简单加工木材为主,企业产品单一,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规模,企业自身没有发展和提高的潜力。各森工企业总是以木材为基础,进行原料加工,出售木产品,没有其他替代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原料越来越少,企业生产受限,使企业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动力[1-2]。

(5)企业社会负担重。森工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办社会是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林业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都要有独立的学校、医院、托儿所、保卫、城镇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机关、社会生活体系。对于国家森林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明确指出:“森工企业办社会,是越办越办不起,越服务越服务不起,照这样下去,只能把企业逼到没有希望的死角”。一个规模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局所在地就是镇级政府所在地,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办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发展。

(6)森工企业经营管理是系统工程,其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都有其客观规律。但是多年以来,森工企业在意识转变中,经营者对经营战略的提出始终在松散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徘徊,缺少结构调整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的力度,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上,常常顾此失彼。优化组织和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只在理论上强调宏观的“以营林为基础,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措施,以解决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采伐与育林的关系,存在漫长的林木生长期与不断增加的林业人口、新增因素对资源砍伐的过分依赖等矛盾。

2提高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呼伦贝尔市森工企业都具有一定管理和生产经营经验,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在采伐育造林方面进行重大调整,采伐与育造林同步进行,新育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合资企业,安置剩余劳动人员、下岗人员和城镇待业青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很大提升。

(2)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该市森工企业,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主体开发林业资源,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3)该市森工企业首先要从提高工人技术水平上入手。任何管理经验、科学技术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人只有掌握更多的技术,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劳动中,才能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3-4]。应该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只有广大林业职工有技术、有文化,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要大力加强林业职工的群众文化、技术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才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4)森工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以伐木、售木材、简单加工木材等表资源利用为基础产业,观念上不能以林产业自居。以卖资源为代价换取观念上的转变,符合森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持续发展壮大。

(5)森工企业要解决资源的有续利用问题,呼伦贝尔市原始森林资源已不能再大面积采伐,森林资源蓄积量已下降到最低点。如果盲目采伐,再过几十年将会达到无林可伐的程度。该市森林主伐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不足1.0万hm2,到90年代近1.8万hm2。而全市森林资源又以幼、中龄林为主,可采伐林木资源已枯竭,森林更新面积远远跟不上采伐面积的增加。要加大森林育林更新工作,主要通过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林,使森林面积不断增长,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得到有续利用,使森工企业得到长期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3参考文献

[1]孙玉军,刘志.伊春林区林业企业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5):21-28.

[2]许文兴,陈建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性分析: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二)[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4):210-213.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1篇8

站在观景台上,记者顺着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神华新村党支部书记王朝的指点眺望,不远处即是新建的数排黄墙蓝顶别墅。焕然一新的村貌,见证了该村利用创新的“四权四制”村民自治模式迈出的每一步。

“四权四制”,是指新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按照党支部履行组织权、村民(代表)会议履行决策表达权、村委会履行实施权、村民履行监督权的体制框架进行依法科学配置,同时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决策启动机制、民主表决机制、组织实施机制、监督评议机制对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权进行民主管理。“四权四制”的核心是村民代表大会常设制。村里的事,村民自己作主,充分按照村民意愿处理村务。当地人形象地称村民代表会议为村里的“小人大”。

逼出新机制

新村的前身是乌兰木伦新村。为了妥善解决旧村的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2006年,当地政府开始着手修建乌兰木伦新村。2009年6月,神华集团注入4亿元资金拓展建设乌兰木伦新村,并将乌兰木伦新村正式更名为乌兰木伦神华新村。新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1297口人。村属范围内煤炭资源丰富,有大小煤矿11个。截至2010年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里接连开了11个煤矿,经济发展了,利益分配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告诉记者。

“过去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时,总是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有少数村民不同意,问题就解决不了,村民意见根本无法统一。而村两委拍板后,常引发村民的猜疑、误解和不满情绪,解决不了,矛盾就会激化,带来上访问题。”乌兰木伦神华新村村委主任王学仁向记者描述了当时村里混乱的状况。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2008年4月开始,新村开始尝试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四权四制”运行机制,着手解决村里的疑难问题。

村民代表议村事

村民代表会议是“四权四制”机制的核心,这个核心的首要任务就是推选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能否被村民信服,能否踊跃参与村务管理,是当时许多村民关心的问题。

新村在398户1297人中,根据血缘关系、人际关系、居住地域等推选村民代表,按照村民自治章程,每5~15户产生1名代表,共推选出村民代表34人。其中党员占代表总数的40%,35岁以下的青年占30%,致富带头人占30%。代表任期3年,期间如没有村民提出罢免,可以连任。

推选村民代表,受益最大的是村民。早在1998年,乌兰木伦新村本着好管理的初衷,将草牧场分到农户手中。经济发展后,围绕着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农户的不满情绪逐渐凸显,村内矛盾由此增多。实行“四权四制”后,这个问题当即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表决,代表们一致同意将草牧场和荒山全部收回集体,并按照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成功化解了因草牧场分配不均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在几年的实际运行中,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发现,新村最难解决的就是土地分配和征地补偿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其中有地无户和有户无地现象产生的矛盾最具代表性。“借助村民代表大会,大家坐下来研究,通过协商和村民代表表决,最后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矛盾一下子就解决了。”

自2008年以来,新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共调解矛盾纠纷105起,分配征地等各类补偿累计1.26亿元。全村矛盾化解率得到有效提高,量不断下降,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已经当了3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朝感触颇深:“实行‘四权四制’后,一些矛盾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在村里就被化解,村里变得和谐了,村干部工作量减少了,负担轻了,也能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

决策大权归村民

“四权四制”让乌兰木伦神华新村村民不再是过去单纯的被管理者、被教育者,而是成为了主人。

2008年,高海林成了8户28名村民推选出的村民代表。这28人和高海林同属新村三组,既有他的亲属,又有他的邻居。之所以被推选为村民代表,高海林坦言:“是因为我被村民信任,办事公道,能为他们说话。”村里有什么大事,高海林就代表这28人去参与表决。28人中如果少数人有不同意见,高海林会与他们沟通,做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谁对村里的工作不满,高海林也会代表他们同村干部交涉。

三组的张美云嫁到了外村,她和孩子的户口都没有迁走,村里动迁后,她没有分到安置房。实行“四权四制”后,张美云向高海林反映了这一问题。高海林认为既然户口在村里,就应该分到房子。于是,在2009年村民代表表决会议上,高海林提出了这个问题,后来张美云的心愿得到满足。

但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话题并非都能通过。不久前,神华集团的神东煤矿向村里提出,需要一块土地用于企业发展,村委会组织部分村民代表讨论后认为,村里现在水源紧张,神东煤矿扩大采矿范围可能会影响村里的水源,最终否决了这个事项。

几年来,新村的村务决策权由村干部行使变成由村民集体行使,一些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民行使自己的民利,对村务工作清楚了,怨气少了,理解多了。全村矛盾化解率不断提高,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度由2006年的67%提高到现在的98%。同时,从源头上预防了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全旗推广新制度

根据乌兰木伦神华新村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召集,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下有1/3以上代表提议,也可临时召开。

村民代表在3年的任期里,要依据村务监督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代表质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履行职责。村民代表的选举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同步进行。遇到大事,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初步意见,经村党支部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初步议题,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一般情况下,提前5天将讨论事宜的相关资料和背景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公告。决议时,采取举手、无记名投票等多种方式进行表决,2/3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方可生效。决议事项由村民代表向所代表的村民作出解释说明。决议生效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进度和结果及时公开,实施过程、结果接受村民代表的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

事实证明,“四权四制”的组织机制改变了过去村两委班子“议行合一”的体制,将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土地的承包、征用,公益事业的发展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既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又防止了决策失误,使权利配置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现在,乌兰木伦神华新村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章可循,村民全程参与,结果公开透明,权力完全在阳光下运作。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

1990年,由西藏历史档案馆、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农牧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合作编译,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西藏地方历史档案丛书《灾异志──雹霜虫灾篇》,其中“虫灾”部分收录了反映藏族地区虫灾的清代与民国时代西藏档案40件,内有不少涉及到当时蝗灾的发生、危害、防治思想与方法等内容。在其他史书记载匮乏的情况下,这些历经浩劫幸存下来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弥为珍贵。下面,我们试就利用所见档案资料并参考其他文献,对清代和民国时期西藏地区的蝗灾发生情况、治蝗思想与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此的重视和更深入的研究。

一、清代民国西藏蝗灾及其危害

西藏地方历史档案历经天灾人祸,多有佚失,其中涉及蝗灾内容的档案也未可幸免。然而经政府和学者们抢救和编译,这些幸存下来部分成为我们了解西藏蝗灾的重要片段,不过有些档案需经考订才能断定蝗灾年份和区域。在补充其它文献所载同时,现将有关西藏蝗灾史料整理如下,从中窥见西藏历史上蝗灾发生和危害:

年份|地点|灾情|资料来源

土鼠年(1828)|古朗(今朗县之古如朗杰区)|“古朗地区准达根布属下之庄稼,于土鼠年遭受严重蝗灾,因而减免收入之三分之一”|《噶厦就补具蝗灾减免证明事给杰地与古朗地区之批示》,《灾异志──雹霜虫灾篇》(下简称《志》)第81页

土牛年(1829)|杰地(在今朗县)古朗|“杰地、古朗百姓之庄稼受蝗灾,减免收成中需支付之马饲粮、青稞与草料”|《噶厦就补具蝗灾减免证明事给杰地与古朗地区之批示》,《志》第81页

木龙年(1844)|萨拉|“卑等缴纳力役差与财物税所依靠之庄稼,虽遭蝗灾已逾五年”|《萨拉地区僧侣为庄稼遭受严重虫灾请求减轻差税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85页

火羊年起(1847)|澎达地区|“自火羊年以来,连遭旱灾蝗灾,几年颗粒无收。特别是今年,上、中、下地区青稞、麦子荡然无存,豌豆亦有被虫吃之危险……澎达地区多年遭受虫灾,特别是地域辽阔,虫巢荒地面积较大,蝗虫特多,不堪忍受”|《隆子宗宗堆及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批准治虫喇嘛前来治虫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2页

土猴年(1848)|林宗(今属拉萨市)|“从火羊年起,连遭灾荒……去年以前,上下地区及附近均遭受严重虫灾,生活无着”|《林周宗政府差民为遭受虫灾请求减免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3页

土鸡年(1849)|萨拉|“今年收割、打场如遭雹灾一样,份地所种麦子、青稞都遭严重虫灾”|《萨拉地区僧侣为庄稼遭受严重虫灾请求减轻差税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85页

土鸡年(1849)|卡孜|“土鸡年卑等地区复遭受严重蝗灾。正值对消除蝗灾抱极大希望之时,去年庄稼又遭霜、雹、蝗灾,秋收愈差……然今年四月份,蝗虫遍及整个地区,其危害重于往昔,秋收毫无指望”|《卡孜噶谿顿差民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赋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6页

土鸡年(1849)|纽谿|“今年纽谿整个地区遭受严重蝗灾……秋收无望”|《纽谿堆孜仲释迦金巴就遭受严重蝗灾请求蠲免差赋事呈摄政暨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3-84页

土鸡年(1849)|萨当|“土鸡年以来所有庄稼被蝗虫啃吃一空。今年更不同于他地,小麦、青稞和豌豆均被啃吃殆尽”|《萨当地区政府差民为连年遭蝗灾请求减免差赋事呈摄政暨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4页

土鸡年(1849)|澎达|“据呈,该区去年遭受严重蝗虫灾害,今年因虫卵繁殖,可能又将受灾”|《噶厦就澎达地区遭受严重蝗虫灾害请求赏赐佛事报酬粮事给澎达宗之批示稿》,《志》第87页

铁狗年(1850)|澎波|“据呈,今年澎波地区庄稼遭受严重虫灾”|《噶厦就澎波地区遭受虫灾林周宗所属丁达春噶二人请求蠲免赋税事之批复稿》,《志》第87页

铁狗年(1850)至水牛年(1853)|林周|“自铁狗年起……此地时运乖蹇,连年遭受蝗灾。迄今为上……已历经四年……今年蝗灾,小麦、青稞无收”|《林周宗孜准格旦为庄稼遭受蝗灾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89页

铁猪年(1851)|澎波|“今年四月底又出现蝗灾。受灾者主要有政府自营地什一税上等农田约一百朵尔;青饲草基地之雄扎亚草场、杰玛卡草场,寸草未收。原抱希望于洼地所种少量豌豆,亦为蝗虫吃光,连种子、草秆都已无望”|《澎波朗塘谿堆为该地遭受蝗灾请求眷顾事呈诸噶伦文》,《志》第88页

铁猪年(1851)水鼠年(1852)|墨工谿堆|“铁猪、水鼠两年蝗灾严重,收成不佳……今年各村又出现大量蝗虫”|《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1页

水鼠年(1852)|澎波、达孜、墨竹工卡、德庆|“去年澎波、达孜、墨竹工卡及德庆等地区庄稼,连遭严重蝗虫灾害。”|《噶厦就澎波达孜墨竹工卡等地遭受蝗虫寻访治虫喇嘛事给聂拉木关卡官员等之指令稿》,《志》第89页

水牛年(1853)|江谿(今拉萨曲水县)|“去年所种庄稼遭受蝗灾,全无收成,今年只好废置”|《噶厦就江谿宗宗堆根布等因庄稼遭受虫灾请求借贷事之盖印批复稿》(附原呈),《志》第93页

木虎年(1854)、木兔年(1855)|尼木|“尼木地区自木虎年起出现蝗虫……所种庄稼遭受虫灾严重,青稞、小麦只能收回种子……直至今年,先后不断出现蝗虫”|《尼木地区多滚巴与玛朗巴为蝗灾请求赏赐粮食事呈噶伦文》,《志》第94页

木兔年(1855)|曲水|“诅咒人畜共同安乐果实之魑魅蝗虫,今年在该区内大量出现”|《噶厦就防止虫灾蔓延事给曲水宗宗堆之批复稿》,《志》第93页

木兔年(1855)、火龙年(1856)|江孜、白朗、日喀则|“去年即对江孜、白朗、日喀则等地下过指令,不知是宗堆未曾传达命令,抑或属下各地撒手不管,反正今年又发现蝗虫”,“现今蝗虫正在尔地区左右,如乌云飞腾”|《噶厦对卫藏各宗谿下达驱赶蝗虫彻底铲除虫卵事之指令稿》,《志》第96页

火龙年(1856)、火蛇年(1857)|乃东|“去年又连遭蝗灾,颗粒无收”|《噶厦就乃东地区遭受虫灾等事给乃东宗宗堆及颇章辖区政府差民之批复稿》,《志》第97页

火龙年(1856)、火蛇年(1857)|尼木|“于去年连遭蝗虫危害,收成无望……由于去年蝗虫孳生,繁殖迅速,以致今年灾害严重”|《噶厦就消灭蝗虫事复尼木门卡尔谿指令稿》,《志》第97页

19世纪50年代|蔡谿|“去年六月,蔡地出现蝗虫,秋季庄稼损失严重……今年收成,豌豆连二百克亦难保证,其他作物连根带枝全被啃吃精光”|《蔡谿堆诺杰囊巴为庄稼连续两年遭受虫灾支付项目无法完成请求减免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98页

19世纪50年代|江孜|“该区个别村落据称出现吃庄稼之蝗虫”|《江孜宗宗堆就消灭蝗虫事呈噶厦文》,《志》第99页

19世纪50年代|朗杰|“危害庄稼之蝗虫仅在今年囗月十日左右,在本区出现过。但现今不断增多,麦子、青稞穗秆被折成两段”|《朗杰冈谿百姓为庄稼遭受虫灾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100页

19世纪50年代|柳吾谿|“今年卑地区上下各地遭受严重虫灾,卑等福薄命浅,所受灾害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麦子、青稞尽毁,豌豆秆亦被折断,连禾秆亦难以收到”|《柳吾谿所属桑达百姓为遭受虫灾请求豁免差税赏赐种子事呈噶厦文》,《志》第101页

约1879年||“锡金有蝗虫至,损害一大部分之玉蜀黍、禾苗与玛尔哇(Mar-wa为一种黍)”|〔英〕柏尔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第59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约1890年||“蝗虫又复经此地,时玛尔哇适将成熟,竟为所害。高地玉蜀黍尚未熟亦受损失。此等蝗蝻,向北飞去,最后坠死于山峡上。最后来者,死于乔岗(Gyau-gang)与喀木巴庄(Kam-paDzong)间之西布(Si-po)峡上,积尸成堆”|〔英〕柏尔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第59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水龙年(1892)|达孜|“据称,尔地玉昂维地界江孜牙玛地边发现蝗虫幼蝻,立即予以彻底扑灭,甚好”|《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达孜宗堆之批复》,《志》第102页

水龙年(1892)|朗塘|“据称,遵照内府指令精神,正在作经忏佛事,并对发现之少量蝗虫设法驱除,甚好”|《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朗塘谿堆之批复》,《志》第103页

水龙年(1892)|墨竹工卡|“据称,遵照内府指令精神,正在作经忏佛事,并对发现之少量蝗虫,正设法驱除中等情,甚好”|《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墨竹工卡谿堆之批复》,《志》第103页

水龙年(1892)|色谿堆|“据称,尔等地区发现之蝗虫,已设法予以彻底消灭等情,甚好”|《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色谿堆之批复》,《志》第103页

水龙年(1892)|林周|“据称,遵照内府指令精神,切实做经忏佛事,并近日在斋地之擦巴塘等地出现蝗虫,正在竭力扑灭中等情,甚好”|《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林周宗之批复》,《志》第104页

水龙年(1892)|柳吾|“现尔等就得各守各地,就地灭虫”|《噶厦就虫灾应自行消灭事给柳吾谿堆之批复》,《志》第104页

水龙年(1892)|拉布|“据称,尔等采取土埋治蝗之办法,及遵照命令作经忏佛事,甚好”|《噶厦就消灭蝗虫事给拉布谿堆之批复》,《志》第104页

铁兔年(1891)及木马年(1894)|宗嘎|“铁兔年出现蝗虫,去年天暖时出现于地面,冬天产卵于地下……今年天气开始转暖,经调查,发现无论山地平原皆有虫卵”|《诸噶伦为宗嘎出现蝗虫事请求乃穷大法王问卜文》,《志》第105页

铁牛年(1901)|森牧|“该宗属下森孜地区于四月间突然出现大量蝗虫,迄今已使三十朵尔耕地面积之庄稼颗粒无收”|《噶伦及基恰堪布为日喀则宗所属森孜地区蝗灾事呈达赖喇嘛请愿书》(附批复),《志》第106页

铁猪年(1911)水鼠年(1912)|卡孜|“水鼠年遭受蝗虫灾害,不得不割青苗……加之去年庄稼遭受严重蝗灾,别说收成,连饲草麦秆也难以收到”|《卡孜噶顿差民为遭受蝗灾请求借粮事呈诸噶伦文》,《志》第107-108页

木免年(1915)|春碑谷|“一九一五年七月,余在春碑谷,其时蝻蝗成群,日日自空中飞过,如是者约有两星期之久。蝗虫为南风吹来”|〔英〕柏尔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第58-59页,

土马年(1918)|贡嘎|“贡嘎地区甲日谿附近,突然出现类似蝗虫之害甚多一事”|《加措谿堆之及百姓为庄稼遭受霜雪等灾请求发放粮食事呈噶厦文》,《志》第73页

土龙年(1928)|撤拉|“据呈,撤拉地区求瓦附近之后山上发现蝗虫”|《噶厦就灭蝗事给撤拉谿堆之批复》,《志》第108页

20世纪30年代|扎希|“现在庄稼还未成熟,却遭受蝗虫灾害,不仅麦秆全被咬断,而且叶子亦被吃得一天比一天短,难望收到粮食、饲草”|《扎希谿堆等为遭受虫灾秋收无望事呈噶厦文》,《志》第108-109页

20世纪40年代|温达|“今年六月间,温达地区沿藏布江一带上下村庄,出现较多蝗虫,且不断增加”|《温谿堆为温达地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事呈诸噶伦文》,《志》第109页

20世纪40年代|亚东、帕里|“近期下亚东阿桑一带突然出现大量蝗虫,铺天盖地而降,亚东地区庄稼损失较大,蝗虫沿河道已蔓延至帕里,且正沿路朝卫藏方向推移”|《噶厦为下亚东阿桑一带遭受虫灾做何经忏佛事呈摄政达札问卜文》(附复示),《志》第110页

20世纪40年代|贡噶、羌塘|“去今两年,法事基金之寺庙谿卡、羌塘地区加普庄园之庄稼根穗,皆被虫吃,僧众之粮饷产地及唯一法事基金谿卡已全部被毁”|《贡噶宗堆为普巴札仓却谿庄稼遭受虫灾事呈噶厦文》,《志》第111页

从胪列的上述材料来看,清民国时期,西藏地区的蝗灾发生还是触目惊心,并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西藏地区蝗灾发生较为频繁。在有档案文献记载的120年左右,西藏至少有25年发生蝗灾,平均不足5年一次,发生频率与同时期的华南某些省接近,如广西,在1831年至1949年间,共有23年发生蝗灾。但低于广东,根据地方志统计,1830年至1948年,广东则有41年发生蝗灾[3]。西藏介于两者之间。同时,西藏蝗灾发生呈现连续性和周期性,如1847年至1857年,西藏地区连续11年发生蝗灾,尽管它们是散布在西藏各地,但此起彼伏反映西藏此时进入蝗灾多发期。有的地方甚至连续几年发生蝗灾,如古朗在1828年、1829年连续发生蝗灾;卡孜在1849年发生严重蝗灾之后,又连续二年发生;墨工谿堆于1851年、1852年、1853年连续出现严重蝗灾;尼木在1854年至1857年连续四年发生蝗灾。

其次,种群独特,是发生在世界海拔最高地区的蝗灾。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也使生存于高原上的蝗虫有所不同其它亚种,我国昆虫学家陈永林1963年定名其为飞蝗新亚种──西藏飞蝗(L.migratoriatibetensis),[4]它与东亚飞蝗十分相似,但体型明显小于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大于缅甸飞蝗。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沿岸、阿里的河谷地区、横断山谷以及波密、察隅、吉降、普兰等地区;青海南部的玉树、囊谦也有少量分布成虫及若虫主要取食玉米、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茎叶,也取食芦苇等禾本科杂草。活动于海拔1130米─4600米的地方,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蝗虫亚种。

第三,灾区主要出现在河谷地带,并循河谷迁飞。青藏高原周边和内部的高大山脉,不仅阻挡着印度洋上的湿冷空气,也影响到高原上蝗虫的发生与迁飞;加之河谷地带多为农业种植地区,这样,就使蝗虫的发生基本在河谷地带。这在档案中多有反映,20世纪40年代,温达地区“今年六月间,温达地区沿藏布江一带上下村庄,出现较多蝗虫,且不断增加”[5]。同期“下亚东阿桑一带突然出现大量蝗虫,铺天盖地而降,亚东地区庄稼损失较大,蝗虫沿河道已蔓延至帕里,且正沿路朝卫藏方向推移”[6]。使拉萨面临着威胁。不过,描写最为生动的还是柏尔,“一九一五年七月,余在春碑谷,其时蝻蝗成群,日日自空中飞过,如是者约有两星期之久。蝗虫为南风吹来”[7]。从档案和文献记载来看:锡金、亚东、帕里是当时蝗虫自南而北的一个重要迁飞线路。时至今日,蝗灾发生地更延伸到雅鲁藏布江上下的地方,地域更广。

第四,蝗灾发生多在春夏季,可能与气候相对暖和有关。档案中一些有确切月份的资料,记载蝗灾多发生于四、六、七月,如卡孜“今年四月份,蝗虫遍及整个地区”[8];澎波“今年四月底又出现蝗灾”[9];森孜“四月间以来,突然出现大量蝗虫”[10];蔡谿“去年六月,蔡地出现蝗虫”[11];温达“今年六月间……出现较多蝗虫”[12];春碑谷“七月……蝻蝗成群,日日自空中飞过”[13]。温度上升,自然有利于昆虫的繁殖,特别是年度气候温暖更易酿成灾害。这一点当时藏人就意识到,“铁兔年出现蝗虫,去年天暖时出现于地面,冬天产卵于地下……今年天气开始转暖,经调查,发现无论山地平原皆有虫卵”[14]。

相对西藏地区存在的白灾(雪灾)、黑灾(霜灾)、红灾(战乱)、花灾(瘟疫)等多种自然和人为灾害,黄灾(蝗灾)也许不是最为突出的,但它的规模并不小,危害不可低估。如档案描述尼木地区自1854年以来“先后不断出现蝗虫,多如水波”[15];下亚东阿桑一带“突然出现大量蝗虫,铺天盖地而降”[16];至于柏尔所见“蝻蝗成群,日日自空中飞过,如是者约有两星期之久”,就是描述内地蝗灾的汉文资料中也罕见有此规模者。如果是年内几个灾害不期而至,为害更烈,卡孜“去年庄稼又遭霜、雹、蝗灾,秋收愈差”[17]

从档案记载来看,蝗灾对西藏粮食作物生产影响较大。这是因为西藏农业区多在河谷地带,而这又是蝗虫滋生和主要活动地区。如澎达“自火羊年以来,连遭旱灾蝗灾,几年颗粒无收。特别是今年,上、中、下地区青稞、麦子荡然无存,豌豆亦有被虫吃之危险”[18];森孜地区“于四月间突然出现大量蝗虫,迄今已使三十朵尔耕地面积之庄稼颗粒无收”[19];朵尔,藏语为一对耕牛之意,这里指一对耕牛一天所耕土地面积。澎波,1851年,“四月底又出现蝗灾。受灾者主要有政府自营地什一税上等农田约一百朵尔……原抱希望于洼地所种少量豌豆,亦为蝗虫吃光,连种子、草秆都已无望”[20]。

蝗灾还危害到牧草的生长并由此影响到畜牧生产。如澎波1851年蝗灾还使“青饲草基地之雄扎亚草场、杰玛卡草场,寸草未收”[21];墨工谿堆的报告亦说:“此番蝗虫危害庄稼,不用说粮食,就是草也难收”[22];甚至因此制约到汉藏交通,“今年各村又出现大量蝗虫,将使驿站百姓寸草不收,人畜难以忍受,汉藏驿站往来受到威胁”[23]。

蝗灾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灾民流离失所。如江谿,1853年“所种庄稼遭受蝗灾,全无收成。全部农田,今年只好废置……老人、儿童难以生存,能走者即将逃往他地”[24]。一些档案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此类蝗虫一入农田,大小农户便有沦为乞丐之厄运”[25]。

二、治蝗认识与技术

1、对蝗虫的认识

西藏是个宗教氛围浓厚的社会,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对蝗虫的认识方面也充满了神秘感和有神论。据活动于西藏地区的英国人柏尔(CharlesBell)记载,藏人认为:蝗虫“为叶达(Yi-da)之替身。叶达乃一种人类,居于六界中之最下层(佛经所谓饿鬼道)。除地狱外,当以此界为最卑下。叶达身体魁伟,惟口喉俱狭小,每次仅能咽一小块,因此,饥渴燥于内,至不可耐。此辈生前,率皆贪财贪食,为富不仁,孽报既满,则转生人世为蝗虫。而蝗蝻食欲,从未有能满足者,可谓前生作孽,罚当其罪矣。”[26]在他们看来,蝗虫为恶人转生。这档案中也有片段资料反映,“前世因缘之黑品,即佛教敌对者及鬼神,心怀毁灭邪念,以叛逆之愤恨,变成有翅会飞之蝗虫,对善品,民众生幸福之财富,肆行暴虐”。[27]是佛教敌对者心怀不满的产物。有时西藏统治者还把蝗灾看成是坏人所施的法术。如噶厦因下亚东阿桑一带遭受虫灾而怀疑此灾“是否由外人施法术”[28]。

2、除蝗思想与方法

面对凶猛而来的蝗虫,当时西藏主要采取禳与治并举的方针,一方面举行祈福禳灾法事,希望禳除蝗灾;另一方面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灾害,捕杀蝗蝻。手法与当时内地并无差异。

在蝗灾发生之际,西藏地方政府常常派出僧侣分赴各地蝗区举办祈福禳灾法事。如1850年,“为眷念百姓之安乐,政府将从速特派卡儿多佛到各地举办禳佛事”[29]连遭蝗灾的隆子宗,“上官大人大发慈悲,派一治虫喇嘛前来此地”[30]政府也训令各地,“为防范蝗虫灾害,各地需作祈福禳灾法事”[31]又有载“地方政府为仰制虫害,使其自行消解,曾大做佛事,并下令各地亦做佛事”[32]个别治虫有效验的喇嘛成为各地争相礼聘的对象,如隆子宗宗堆呈诸噶伦之禀帖就要求到,“卑等近闻有一治虫喇嘛赴蔡公塘治虫甚有效验。为使卑地治虫有效,祈请恩准,令该治虫喇嘛于本月十五日前来卑地隆宗治虫”[33]西藏地方政府也非常注重发现这方面的能人,如1852年噶厦给聂拉木关卡官员和曲科杰寺涅堆噶恰巴的指令,其中前者云:“据说樟木贡萨寺有一领诵师,咒法灵验。对彻底禳解虫害是否灵验可靠,需找他本人认真了解,讯报真情。若漫不经心,搁置不理,造成延误,决不允许。切记。”后者云:“听说尔塔拉岗布有根治蝗虫之喇嘛,是否属实,由尔彻底查询。如果属实,从速如实呈报,若漫不经心,随意搁置不理,则决不允许。切记。”[34]

根据档案文书所载,祈福禳灾法事内容各地略有不同,如1901年,达赖喇嘛答复日喀则森孜地区遭受蝗灾应做何种法事时指出:“切实完成除邪佛事,诵大云经全文,奉献十万孽债食子供,诵读万遍灭惠经,敬神香,诵读百遍莲花生遗教”。[35]而噶厦给下亚东阿桑一带请示的复示为,“做以下经忏佛事:在后山之各要地尽量多诵药师佛经及其仪轨,诵一亿次皈依经和玛尼经,孽债食子十万,顺遂息护摩、五部传记,齐诵甘珠尔经,顺遂禅心,广挂经幡,一再燔香,冼礼三宝与地方”。[36]朗杰冈谿地区,“针对蝗虫进行孽债食子、息灭护摩、常规、增额之甘珠尔、般若十万颂等佛事”[37]。其中“孽债食子”是共同的诵经。民国人梅心如在《西康》一书中曾介绍旧时藏民除蝗法事形式。文曰:“西康各地气候虽寒,有时也发生虫蝗之灾。康人防御之法,多请喇嘛为之诅咒。巴塘一带,每于青稞长成之时,取河沙一盆,送请喇嘛念经,经其念经加持后,人民持归,遍撒地内。即可免灾;甘孜一带,将喇嘛加持之净水,及念经焚烧之灰烬,浇撒地内。”所云虽为西康之俗,但西藏应与此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与档案资料对应,可以使我们对禳灾法事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又据《佛祖历代通载胆巴传》载:“凡水旱蝗疫,民祷响应。”说明这一传统有较长的历史。

祈福禳灾费用由社会各界平摊。如档案记载:“按照饬示:所做各项法事,由本区大小寺庙及山间各村落平均承担费用”[38];“平摊之禳解佛事之费用,应尽力支应”[39]。这从某种程度上更加重了灾民的负担,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祈福禳灾法事毕竟是一相情愿、消积的除灾措施,除去某些偶然的巧合,并不能真正驱除蝗虫,这在当时灾民心中已有所认识,“效果不佳”,[40]“均无显著效应”,[41]“仍未制服此类邪恶势力”。“因此,只能采取彻底根治之法”[42],而这根治之法就是捕杀蝗虫。档案中“根治”之词的出现,说明藏民已认识到捕杀是真正的除蝗,是治本而不是治标的行为。

鉴于蝗虫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危害,西藏地方政府对蝗虫十分关注,要求各地在祈福禳灾的同时积极、主动捕杀蝗虫。这从1892年噶厦给地方上报蝗情的多份批复中可以深深体会到。如《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达孜宗堆之批复》载:“呈文知悉。据称,尔地玉昂维地界江孜牙玛地边发现蝗虫幼蝻,立即予以彻底扑灭,甚好。还应对尔地政府、贵族及寺庙各自所辖山川、树林等偏僻地带,进行巡查。若有发现,为不使其孳生蔓延,需坚持指挥,予以彻底扑灭。若对西藏之康乐基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致出现蝗虫,即将对尔谿堆及该区佐扎、根布等人,当众惩治,决不宽贷。若不想陷入此境,即应以康乐基业为重,切实照办。”类似的批复又见给朗塘、墨竹工卡、色、林周、柳吾、拉布等谿厦灾情。又《噶厦就虫灾应自行消灭事给柳吾谿堆之批复》载:“呈文知悉,批复如下:往年出现蝗灾时,确无从尔处派人去玛林灭虫之惯例。虫害到处无异,不应让别人承担,或依靠别人。任意强迫,更为不妥。既然已往出现虫害时,未曾派过灭虫人员,现尔等就得各守各地,就地灭虫,不得互派灭虫人员。此事应如此议决,切记。”

从这些批复可见西藏统治者在灭蝗中有几点强调:一,巡查蝗虫。要求对“政府、贵族、寺庙各自所辖山川、树林等偏僻地带,有无蝗虫,进行巡查”[43];二,就地灭虫。江孜地方政府“令所有大小各户,就地灭除蝗虫,不使向各区蔓延”[44]。“现尔等就得各守各地,就地灭虫”[45];三、强调除净。如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噶厦要求江孜宗宗堆,“对该区各地凡有蝗虫之处,予以根除,在秋季来临时,坚决设法不让一只虫卵残留于地下”[46];又对卫藏各宗要求“宗谿头人以及属下根布头人等,负责在各地彻底驱赶蝗虫,务必尽心尽职,想尽一切办法,不使一只蝗虫孳生”[47]。四、追究失责。规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致出现蝗虫,即将对尔谿堆及该区佐根、根布等人,当众惩治,决不宽贷”[48]。

当时,采取的治蝗方式主要是驱赶,“采取土埋治蝗之办法”[49]。西藏民族还注意到几种减轻蝗灾损失的方法。一,田中灌水防虫。如“现今各村对无蝗虫之农田进行灌水防虫,希望能有少量收获”[50]。这种方法似不见于古人的认识。二,是不得不提前收割,以求有所获。如卡孜,“水鼠年遭受蝗虫灾害,不得不割青苗,只收少许劣质青稞与饲草”[51]。

十九世纪中叶,藏人懂得铲除蝗蝻是预防蝗灾发生的重要手段,认为“此类蝗虫,若有卵存留,则定然孳生繁衍,严重危害禾稼”。[52]为此,噶厦的灭蝗指令强调,“各宗谿、各根布属下及各乡镇,负责铲除去年所孵之虫卵,不使一只留存”。[53]而对执行有力者,噶厦则予以肯定和表扬,“据称,尔地玉昂维地界江孜牙玛地边发现蝗虫幼蝻,立即予以彻底扑灭,甚好”[54]。“现尔等就得各守各地,就地灭虫”[55]。

注释

[1]《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国立暨南大学丛书之一,1939年;《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农业出版社,1997年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著的《西藏农业地理》第20-21页,科学出版社,1984年

[3]广西、广东蝗灾统计数字分见广东省文史馆编《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第703-706页和第628-636页,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4]陈永林《飞蝗新亚种──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tibetensissubsp.n》,《昆虫学报》1963年12卷第4期

[5]《温谿堆为温达地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事呈诸噶伦文》,《志》第109页

[6]《噶厦为下亚东阿桑一带遭受虫灾做何经忏佛事呈摄政达札问卜文》(附复示),《志》第110页

[7]〔英〕柏尔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第58-59页,

[8]《卡孜噶谿顿差民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赋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6页

[9]《澎波朗塘谿堆为该地遭受蝗灾请求眷顾事呈诸噶伦文》,《志》第88页

[10]《噶伦及基恰堪布为日喀则宗所属森孜地区蝗灾事请求普觉强巴等护法问卜文,《志》第107页

[11]《蔡谿堆诺杰囊巴为庄稼连续两年遭受虫灾支付项目无法完成请求减免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98页

[12]《温谿堆为温达地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事呈诸噶伦文》,《志》第109页

[13]〔英〕柏尔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第58-59页,

[14]《诸噶伦为宗嘎出现蝗虫事请求乃穷大法王问卜文》,《志》第105页

[15]《尼木地区多滚巴与玛朗巴为蝗灾请求赏赐粮食事呈噶伦文》,《志》第94页

[16]《噶厦为下亚东阿桑一带遭受虫灾做何经忏佛事呈摄政达札问卜文》(附复示),《志》第110页

[17]《卡孜噶谿顿差民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赋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6页

[18]《隆子宗宗堆及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批准治虫喇嘛前来治虫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2页

[19]《噶伦及基恰堪布为日喀则宗所属森孜地区蝗灾事呈达赖喇嘛请愿书》(附批复),《志》第106页

[20]《澎波朗塘谿堆为该地遭受蝗灾请求眷顾事呈诸噶伦文》,《志》第88页

[21]《澎波朗塘谿堆为该地遭受蝗灾请求眷顾事呈诸噶伦文》,《志》第88页

[22]《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1页

[23]《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1页

[24]《噶厦就江谿宗宗堆根布等因庄稼遭受虫灾请求借贷事之盖印批复稿》(附原呈),《志》第93页

[25]《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2页

[26]〔英〕柏尔著,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第59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27]《噶厦就消灭蝗虫事复尼木门卡尔谿指令稿》,《志》第97页

[28]《噶厦为下亚东阿桑一带遭受虫灾做何经忏佛事呈摄政达札问卜文》(附复示),《志》第110页

[29]《噶厦就澎达地区遭受严重蝗虫灾害请求赏赐佛事报酬粮事给澎达宗之批示稿》,《志》第87页

[30]《隆子宗宗堆及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批准治虫喇嘛前来治虫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2页

[31]《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1页

[32]《噶厦就消灭蝗虫事复尼木门卡尔谿指令稿》,《志》第97页

[33]《隆子宗宗堆及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批准治虫喇嘛前来治虫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2页

[34]《噶厦就澎波达孜墨竹工卡等地遭受蝗虫寻访治虫喇嘛事给聂拉木关卡官员等之指令稿》,《志》第89页

[35]《噶伦及基恰堪布为日喀则宗所属森孜地区蝗灾事呈达赖喇嘛请愿书》(附批复),《志》第106页

[36]《噶厦为下亚东阿桑一带遭受虫灾做何经忏佛事呈摄政达札问卜文》(附复示),《志》第110页

[37]《朗杰冈谿百姓为庄稼遭受虫灾事呈摄政暨诸噶伦文》,《志》第100页

[38]《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1页

[39]《噶厦就乃东地区遭受虫灾等事给乃东宗宗堆及颇章辖区政府差民之批复稿》,《志》第97页

[40]《隆子宗宗堆及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批准治虫喇嘛前来治虫事呈诸噶伦之禀帖》,《志》第82页

[41]《诸噶伦为宗嘎出现蝗虫事请求乃穷大法王问卜文》,《志》第105页

[42]《噶厦就消灭蝗虫事复尼木门卡尔谿指令稿》,《志》第97页

[43]《噶厦就消灭蝗虫事给拉布谿堆之批复》。

[44]《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达孜宗堆之批复》,《志》第102页

[45]《噶厦就虫灾应自行消灭事给柳吾谿堆之批复》,《志》第104页

[46]《江孜宗宗堆就消灭蝗虫事呈噶厦文》,《志》第99页

[47]《噶厦对卫藏各宗谿下达驱赶蝗虫彻底铲除虫卵事之指令稿》

[48]《噶厦就防治蝗虫事给达孜宗堆之批复》,《志》第102页

[49]《噶厦就消灭蝗虫事给拉布谿堆之批复》,《志》第104页

[50]《墨工谿堆暨所辖僧俗百姓为遭受蝗灾请求减免差税并予赏赐事呈诸噶伦文》,《志》第91

[51]《卡孜噶顿差民为遭受蝗灾请求借粮事呈诸噶伦文》,《志》第107页

[52]《噶厦就灭蝗事给撤拉谿堆之批复》,《志》第108页

[53]《噶厦对卫藏各宗谿下达驱赶蝗虫彻底铲除虫卵事之指令稿》,《志》第96页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屋顶景观绿化;园林景观;空中花园

在城市环境备受重视的今天,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绿化方式来换取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屋顶景观绿化已成为众多城市环境规划者眼中的“宠儿”。屋顶景观绿化又可称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或“空中绿洲”,是在屋顶、露台、天台或阳台上广植花木,铺植绿草,建造园林景观。

1屋顶花园的历史及现状

屋顶花园并不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UR城所建的大庙塔,就是屋顶花园的发源地。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伦德・伍利爵士发现该塔3层台面上有种植过大树的痕迹,真正的屋顶花园是在亚述古庙塔以后1500余年才发现的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它被世人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04~562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皇家贵族的享受,它反映古代帝王所追求的奢侈生活。自此之后2500多年来,除了个别地区屋顶上绿化和城市中心商业区地下车库顶绿化外,并没有建造真正的屋顶花园。

2屋顶景观绿化特征

在屋顶上造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一切造园要素都受到支承它的屋顶结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造园因素――挖湖堆山、改造地形进行营造。但是,屋顶花园毕竟是人们将地面上的“园”升到屋顶上来的,它具有本身的特征。从造园手法运用上,可运用一般的园林造园构景手法,创造优美的绿色环境;同时,亦受到所处居高临下、场地狭小、四周围绕建筑墙壁所限。首先,屋顶花园是完全建在人工“地基”――屋顶楼板上,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受限于屋顶花园下的梁板柱和基础、地基的承重力。由于建筑结构承载力直接影响房屋造价的高低。因此,屋顶上允许的单位荷载受到限制,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种植土的厚度。而屋顶花园的种植土形成的栽植环境,对树木花卉生长发育所需的理想条件相差甚远。

3屋顶花园的类型

屋顶花园的类型和形式按使用要求的不同而不一样,按使用要求区分为3类。

3.1公共游息性屋顶花园

这种形式的屋顶花园除具有绿化效益外,还是一种集活动、游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在设计上应考虑到它的公共性。在出入口、园路、布局、植物配植、小品设置等方面,要注意符合人们在屋顶上活动、休息等需要。应以草坪、小灌木花卉为主,设置少量坐椅及小型园林小品点缀,园路宜宽,便于人们活动。

3.2家庭式屋顶小花园

目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多层式阶梯式住宅公寓的出现,使这类屋顶小花园走入了家庭。这类花园面积较小,主要是植物配置,一般不设置小品,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作垂直绿化,还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性种植。另一类家庭式屋顶小花园为公司写字楼的楼顶,这类小花园主要作为接待客人、洽谈业务、员工休息的场所,可种植一些名贵花草,布设一些精美的小品,如水景、藤架、凉亭等。

3.3科研、生产用的屋顶花园

以科研、生产为目的的屋顶花园,可以设置小型温室,用于培育珍奇花卉品种,引种观赏植物、盆栽瓜果的培育。既有绿化效益,又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这类花园的设置,一般应有必要的设施,如种植池和人行道规则布局,形成闭合的、整体地毯式种植区。

4屋顶景观建造

4.1植物的选择

屋顶花园一般应选用比较低矮、根系较浅的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草本花卉:天竺葵、球根秋海棠、风信子、郁金香、菊仡、金盏菊、石竹、一串红、全鱼草、雏菊、含羞草、紫茉莉、虞美人、美人蕉、萱草、鸢尾、芍药、葱兰等;②草坪与地被植物:天鹅绒草、酢浆草、虎耳草等;③灌木和小乔木:红枫、小檗、南天竹、紫薇、木槿、贴梗海棠、腊梅、月季、玫瑰、八角金盘、金钟花、栀子、金丝桃、八仙花、迎春花、棣棠、拍杞、石榴、六月雪、荚迷等;④藤本植物:洋常春藤、茑萝、牵牛花、紫藤、、蔓蔷薇、金银花、常绿油麻藤等;⑤果蔬:金桔、葡萄、猕猴桃、草霉、黄瓜、丝瓜、番茄、青椒、香葱等。

4.2基质的选择

屋顶景观绿化所用的基质与其它绿化的基质有很大的区别,要求肥效充足而又轻质。为了充分减轻荷载,土层厚度应控制在最低限度。有以下几种:①泡沫有机树脂制品(容重30kg/m3)加入体积50%的腐殖土;②海绵状开孔泡沫塑料(容重23kg/m3)加入体积70%~80%的腐殖土;③膨涨珍珠岩(容重60~100kg/m3,吸水后重3~4倍)加入体积50%的腐殖土;④蛭石、煤渣、谷壳(容重300kg/m3);⑤空心小塑料颗粒加腐殖土;⑥木屑腐殖土是目前应用较大,且又经济的一种基质。一般为7份木屑加3份普通土或腐殖土。

4.3假山

屋顶上空间有限,又受到结构承重能力的限制,不宜在屋顶上兴建大型可观可游的以土石为主要材料的假山工程,仅宜设置以观赏为主、体量较小而分散的精美置石。

4.4水体

各种水体工程是屋顶花园重要组成部分,形体各异的水池、叠水、喷泉以及观赏鱼池和水生种植池等为屋顶有限空间提供观赏景物。但应做好防渗漏措施。

4.5园路

屋顶园路铺装是做在屋顶楼板、隔热保温层和防水层之上的面层。面层下的结构和构造做法一般由建筑设计确定,屋顶花园的园路铺装应在不破坏原屋顶防水排水体系的前提下,结合屋顶花园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4.6雕塑

屋顶花园中设置少量人物、动物、植物、山石形象以及抽象的几何形象雕塑,可以陶冶游人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比一般园林小品更有意义。

4.7花架

用刚性材料构成一定形状的骨架供攀援植物攀附的园林设施,又称棚架、绿廊。花架可以供人休息和欣赏风景,并可以点缀园景。花架设计要了解所配植物的原产地和生长习性,以创造适宜于植物生长条件和造型要求。

5屋顶景观绿化养护

屋顶花园建成后的养护,主要是指花园主体景物的各类地被、花卉和树木的养护管理。当然,还有屋顶上的水电设施和屋顶防水、排水等管理工作。这项工作一般应有园林绿化种植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来承担。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注意不得任意在屋顶花园中增设超出原设计范围的大型景物,以免造成屋顶超载。在更改原暗装水电设备和系统时,应特别注意不得破坏原屋顶防水层和构造处理,更不得改变屋顶的排水系统和坡向,并应保持屋顶园路及环境的清洁,防止枝叶等杂物堵塞排水通道及下水口,造成屋面积水,最后导致屋顶漏水。植物养护主要有日常浇水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季节植物的更换、松土除草等措施。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更多绿色的生活空间。屋顶花园这一形式,既可以提高园林绿化面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供新的休息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为顶层住户免去一些冬冷夏热的影响。对促进生态平衡,优化人居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节约用地,控制成本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卫.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11

关键词:软土地基堆载预压固结度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对于深厚软黏土,主要是加入竖向或者水平增强体形成复合地基,同时进行排水固结。本文所分析的堆料场地便是利用砂石桩法复合地基并且利用堆料预压排水方式,处理后的地基工程特性良好。拟建的堆料场地西北侧紧邻长江,位于长江河漫滩一级阶地上,勘察场地内的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赋存于人工填土(Qml)层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层上部松软土层中;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冲积(Q4al)层下部粉细砂层中。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在0.10-5.20m之间,相当于标高9.86-5.69m。堆料。地基最大负荷为320kPa。

1.地层及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现场钻探、现场取样鉴定、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结果及搜集到的已有资料,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人工填土(Qml)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层及侏罗系(J)沉积岩,物理力学参数。

2.固结度分析

料场场地地基采用砂石桩与堆载预压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砂石桩和桩顶砂石垫层共同形成超孔隙水排泄途径,借助于堆料自重加速地基土排水固结使地基土强度逐渐达到最终堆高要求。

2.1计算理论

在进行地基的固结度计算时,我们将砂石桩的排水近似看成砂井地基的排水来进行计算,它是建立在三维比奥渗透固结理论的基础上。【1】砂井地基既有竖向排水固结,又有径向排水固结,图1所示,整个渗流是一个轴对称的三维渗流。

砂井地基固结度的计算是基于太沙基固结理论和巴伦固结理论。计算时采用改进的高木俊介法和改进的太沙基法。

当砂井地基在竖向和径向(水平向)的渗透性不同时,应该采用三维比奥渗透固结理论来求解。该问题可以用固结偏微分方程表示为:

式中:ch、cv—径向(水平向)固结系数;

r—径向半径

采用分离变量法将上面的固结偏微分方程分解为竖向固结和径向固结两部分:

竖向固结:式中uz为竖向孔隙水应力。

径向固结:式中ur为径向孔隙水应力。

砂井地基的总平均固结度urz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Urv=1-(1-Uv)(1-Ur)

2.1.2改进的高木俊介法

可以将堆放过程看成是等速堆放的,考虑使用改进的高木俊介法进行分级加荷作用下固结度的计算方法【2】。该法是根据巴伦理论,考虑变速加荷使砂井地基在辐射向和垂直向排水条件下推导出砂井地基的总平均固结度,其特点是不需要求得瞬时加荷条件下的地基固结度,而是可以直接求得修正后的平均固结度,其固结度的计算式为:

2.1.3改进的太沙基法

对于分级加荷的情况,太沙基的修正方法是假定:

据《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第二版)P214,修正后的太沙基法总平均固结度为:

根据改进的高木俊介法和太沙基法计算的固结度,其结果见表3。各料条在30天达到堆载高度,固结计算时间为自堆载开始240天。

固结度计算结果

3.固结度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改进的高木俊介法和太沙基法计算的固结度结果可以看出,高木俊介法计算的结果偏大,A、B和C料条中每层土的平均固结度均达到了70%以上。太沙基法计算的固结度相对较小,三个料条中每层土的平均固结度也达到了62%以上。可见,采用砂石桩与矿粉堆载预压的联合方法加固料场的软土地基是可行的。且就第一级荷载而言,地基排水固结的效果较好,料条中每层土的平均固结度均大于60%,从而导致地基强度的逐步增长。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伦理学范文篇12

[关键词]樟子松;落叶松;种子园;营建

中图分类号:S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08-01

错海林木良种基地是由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龙江县错海林场共同营建的以樟子松、落叶松种子园和各种试验林为主体的国家重点良种生产、试验和示范基地。始建于1973年,1984年实行部省联营。1988年通过工程验收,评为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开始进行为期七年的第二期工程建设。已选择优树657株,其中樟子松四个产地244株,长白落叶松两个产地145株,兴安落叶松两个产地268株。营建初级种子园66.7hm2,其中樟子松43.2hm2,长白落叶松13.4hm2,兴安落叶松10.1hm2。营建樟子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20.0hm2,优树子代测定林24.3hm2,种子园子代测定林16.7hm2,单系示范林25.3hm2,优收区26.7hm2。收集樟子松238个无性系,长白落叶松151个无性系,兴安落叶松72个无性系。本文是错海林木良种基地营建和管理技术的总结。

1园址选择与规划

园址位于雅鲁河南岸,在场部北侧、西侧和回民沟共三个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光照和隔离条件好,土壤为栗钙土和少量风沙土,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等,PH值6.9,适宜樟子松、落叶松生长。

错海林木良种基地的主要任务,是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人工更新造林提供遗传品质优良的樟子松、落叶松种子。据此,我们规划设计樟子松、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和樟子松实生种子园66.7hm2,分设林北、林西两大育种区。面积各为33.3hm2。两大区规划是采用8~10m宽的主道和6~8米宽的付道垂直相交,形成125m长,80m宽的长方形小班60个。无性系第一代种子园20.0hm2,设在林中区,分48个小班,小班面积1.0hm2。

2优树的选择

优树是建立林木种子园的物质基础,在建园之前必须做好优树选择工作。建园使用的樟子松、落叶松优树是由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科技人员和错海林场的工人历经13年时间,先后在内蒙红花尔基林业局罕达盖林场、爱珲县卡伦山林场、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塔尔根林场和古莲林业局前哨林场等天然林中选择樟子松优树244株。在大兴安岭古莲、内蒙柴河林业局等天然林中选择兴安落叶松优树268株。在吉林汪清林业局六道林场等天然林中选择长白落叶松优树40株,使用宁安小北湖林场长白落叶松优树105个无性系。

选优的林分状况:供选优树的林分均为天然林,中壮林龄,Ⅰ、Ⅱ地位级。一般是40~80年,未经过择伐,郁闭度在0.6以上。

优树选择方法:绝大部分采用“三株大树法”,少数采用“基准线法”。

优树标准:“三株大树法”的数量指标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突出,树高为周围三株大树平均值的105%以上;胸径110%以上;材积为150%以上。形质指标,树干通直,形率在0.6以上,自然整枝良好,树冠窄而匀称,呈尖塔或园锥形,没有感染病虫害和没有扭纹、畸形、冻裂、树瘤、树洞、折顶、枯稍等缺陷,具有一定结实能力。“基准线法”是按不同立地条件和年龄分别规定优树的最低树高和胸径。确定的办法是,利用《森林生长过程表》,取表中高于令级20年的平均树高和胸径,作为本令级优树的最低标准,优树的形质指标与三株大树法相同。

优树的选择结果:樟子松优树,树高为周围三株大树平均值的106~108%;胸径114~119%;材积为154~158%。长白落叶松优树树高为周围三株大树平均值109%,胸径为109%,材积为151%。兴安落叶松优树树高为平均值116%,胸径为119%,材积为152%。

优树的入选率:樟子松为2/10000;长白落叶松2.5/10000;兴安落叶松4/10000。

3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的建立

无性繁殖能稳定地保持优树的遗传品质,且结实早。本良种基地以建立无性系种子园为主。

建园采用先在苗圃培育嫁接苗,后在园内定植,或先在园内定砧,然后按无性系配置图嫁接两种方法。

密度为3m×5m、4m×4m、4m×5m、5m×5m、6m×5m、7m×5m、6m×6m。

定植砧木:选择针叶茁壮、苗径通直,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感染和机械损伤优良苗木作砧木。落叶松选择2年生换床苗,樟子松2年生留床苗。定植在苗圃砧木区或种子园中。圃内采用大垅定植,株距40cm~50cm。园内按密度穴状定植,每穴三株,呈等边三角形,间距为20cm,待苗木达4~5年生时开始嫁接。

采集优树接穗:每年3月中下旬去山里采集优树接穗。接穗采自优树树冠中部以上的,叶色正常,顶芽饱满的枝条,长度30cm―50cm,采集的接穗按系号分别捆绑成捆,系上标牌装入塑料袋内或塑料薄膜包好再装箱(或筐),运回后入窖贮藏,窖内温度保持0℃以下,接穗基部埋在湿沙中,并经常检查,防止干枯或霉烂。

嫁接时间和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嫁接在五月上中旬,即立夏到小满进行。

樟子松新枝木质化比较早,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嫁接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种子园补嫁时采用秋接。

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和“劈接”两种。

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保证嫁接质量,根据我们实际体会,在嫁接操作中严格要求嫁接人员掌握“平、准、紧、严、快、洁”六字要领。

嫁接苗的抚育管理:对于嫁接苗必须精心管理,接后及时灌水,适时除草、松土,以利于接穗成活。接穗成活,顶芽伸展后就剪去砧木顶枝和伸延过长的侧枝。一般在嫁接后30~40天进行。对于嫁接苗适时解带,由于落叶松、樟子松接口的愈合快慢不同,解带时间也不同。落叶松接口愈合快,在嫁接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截顶的同时解带。樟子松接口愈合慢,接后第二年春天开始生长前解带。

种子园的无性系数及配置方式:种子园内总无性系数487个,其中樟子松237个,长白落叶松142个,兴安落叶108个。每个小班无系数21―31个。配置方式:大部分采用顺序阶梯错位法。每个无性系相互错开4位顺序排列,少部分采用相同系号不相邻的随机排列。

4实生种子园的建立

实生种子园是用樟子松优树的优良家系的超级苗营建。超级苗的标准是树高平均值加二个标准差。春季将选择二年生留床的超级苗装袋培育成容器苗,雨季进行定植,共63个家系,其中卡伦山产地为37个家系,罕达盖为26个家系,采用同系号不相邻了有机排列配置方式,株行距为3m×5m。

5樟子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

选择二年生留床优良苗在园内和砧木区同时定植砧木。园内密度5m×5m,砧木区为大垅定植,株距为0.5m。砧木达4~5年生时,根据子代测定结果,从错海林北种子园选出的塔尔根、古莲、卡伦山、罕达盖四个产地32个优良无性系接穗在园内和砧木区同时嫁接,砧木区的嫁接苗以备补植使用。无性系配置方式,采用同一系号不相邻随机排列。现已建成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20.hm2,嫁接植株2年生。无性系选择率为19.3%,遗传增益为28.0%。

  • 下一篇:中学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精选3篇)
    上一篇: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病理学认识范例(12篇)

      病理学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63-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

      daniel 0 2024-02-08 14:29:39

    2. 绿茶文化知识范例(12篇)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篇1茶会,一种备有茶点的聚会。宋代朱《萍洲可谈》卷一曰:“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於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巴金在《家》里写到:“这一次十几..

      daniel 0 2024-02-08 12:47:56

    3. 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范例(3篇)

      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范文【关键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61-02文化传承人,也就是非物质文化..

      daniel 0 2024-02-08 11:12:25

    4.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范例(3篇)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范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职能作用[DOI]10.13939/ki.zgsc.2016.24.200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的“两会”上,中央新的五年计划,简称“十三五”规划。主..

      daniel 0 2024-02-08 09:16:37

    5. 循环农业论文范例(3篇)

      循环农业论文范文(一)倡导绿色生产,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要将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纳入到农业发展中,就要从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管理。要想进行..

      daniel 0 2024-02-08 07:25:58

    6. 循环利用的好处和意义范例(12篇)

      循环利用的好处和意义范文1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理解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过程与方法:通..

      daniel 0 2024-02-08 05:04:11

    7. 循环经济发展趋势范例(12篇)

      循环经济发展趋势范文1篇1【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

      daniel 0 2024-02-08 03:03:03

    8. 庭院景观设计方案范例(3篇)

      庭院景观设计方案范文篇1庭园设计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庭园大小,不在于造价高低,而是取决于这个庭园是否能和主人的心灵进行对话,能否让园中的树木花草让主人体验到一种比别人更多..

      daniel 0 2024-02-08 01: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