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调查范例(12篇)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1
关键词:体育中心;滨水绿地;植物;调查研究;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屈培源(1968―),男,河南辉县人,工程师,监理师,主要从事河渠建设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6103
1引言
城市绿地的建立,不仅是绿地覆盖率的提高与绿量的堆砌,而应该在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和景观艺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城市绿化树种的生物学多样性与生态学特性,对其进行有机的配置和组合[1],从植物群落的节奏、韵律、层次、色彩、多样性等角度出发,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这当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下面以调查实例为例,浅谈植物的配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乡市体育中心由新乡市政府投资1.5亿元,于1996年建成,融体育竞技、健身锻炼、娱乐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的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心滨水绿地始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17.1万m2。其南临金穗大道,东临人民胜利渠,新乡市体育中心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东侧以疏林草地、喷泉广场为主,广场中央的“世纪腾飞”雕塑是由6只奋飞向上的天鹅组成。西侧以自然丛林为主,配有叠水廊、卵石步道和四季花坛,叠水廊前面的“生命之源”青铜雕塑,体现了新乡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貌,寓意着新乡人民热情好客诚邀天下宾朋的精神风貌。
2新乡市体育中心滨水绿地植物调研的方法与目的
采取了实地勘测、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4种调研方法,以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观察为辅。
通过以上4种调研方法主要调查体育中心滨水绿地的树种、数量、配置及生长状况;了解市民对滨水绿地内植物数量及植物种类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滨水绿地植物的要求;了解体育中心滨水绿地在滨水空间中所起的作用,深入探讨体育中心滨水绿地内植物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新乡市体育中心绿地的调研,推广至为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中植物的配置提供些参考意见,使园林植物在街头绿地中更好地发挥人文、生态和社会等效益。
3新乡市体育中心滨水绿地植物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试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率98%。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4岁,他们之中有退休工人、工程师、房地产开发者、幼师、中学教师、学生、公司职员、工人、司机、公务员、营销人员、电脑销售人员、下岗职工、绿化工作者等等,他们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这就保证了此次调查的科学性、充分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3.1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阅和小组的深入探讨,将新乡市体育中心绿地植物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植物种类、数量单一和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植物都在千种以上。例如伦敦使用园林植物种类有3000多种。在我国气候条件最好、植物种类最多的广州市使用的植物种类有1000种左右[2],绝大多数城市包括新乡市使用的植物种类只有300~400种,而在体育中心滨水绿地中使用的植物种类仅有30余种,而且大部分的植物是新栽植的,由于配置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很多植物长势一般。此外,植物的数量严重不足,植物不但是创造适宜空间的必要材料,也是发挥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在调查中却发现,“世纪腾飞”雕塑广场和“生命之源”青铜雕塑广场周围只是“疏林”和“大片的草地”,树木数量严重不足,就“世纪腾飞”雕塑广场来说,乔木(包括小乔木)共计281棵。除此之外,植物配置很不合理,存在着乔、灌搭配不合理等非常明显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分别有50%和66%的人群认为植物数量不足和种类需要增加,而且有58.1%的被调查者认为夏季没有有足够的树荫或遮阳设施的乘凉,从中也反映出体育中心绿地植物种类的单一和数量的缺乏。
同时两个广场的南面紧邻金穗大道,西面和东面分别紧邻和平大道,而且金穗大道和和平大道在这里交汇,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噪声非常大的环境,而数量严重不足的植物根本或很难起到隔音、防尘、防噪声、防尾气的生态效益。无法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是体育中心绿地规划和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希望能引起绿地管理部门的注意。
3.1.2植物色彩单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不同季节转换的时候,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非常令人陶醉。而我国很多绿化工程中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较为单一,几乎清一色是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使人视觉感到单调乏味。这个问题在体育中心绿地中表现的也非常明显,在调查出发现仅有合欢、栾树、石楠、银杏等及少数树种能表现出一定的彩色效果,此外花卉植物也很少见。在调查问卷最后一题中也发现,很多被调查者都提到了植物的单调、缺乏彩色和花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应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
3.1.3植物功能单一
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庇荫、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3]。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在调查中发现,紧邻金穗大道的“世纪腾飞”和“生命之源”绿地内竟然没有一棵大的乔木,而在其他部位即使有些乔木,但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均为新植,这样的发展步伐太慢了。此外在“世纪腾飞”和“生命之源”雕塑广场的四周几乎看不到大的乔木,特别的“世纪腾飞”雕塑广场,即使是秋天的周末也几乎看不到人,使本来空旷的广场更显空旷,这就是在规划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和忽略生态功能的结果。
此外在“世纪腾飞”绿地中有大面积的草坪,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忽略了人们运动休息的需求,挤占了活动空间。
3.1.4空间利用单一
体育中心绿地由于缺少植物,草坪中清一色的草坪草,致使景观单一,进入后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空”,非常地缺乏私密性空间,这是很不人性的。在调查中很多市民也反映了这个情况,他们来这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步(占62.2%),也无非就是想欣赏这里的景物和人,很显然,这里的单调的景观空间根本就无法满足广大市民们的需求。
此外,由于植物的搭配不合理,比如乔、灌的搭配,落叶与常绿树种的搭配,绿叶树和彩叶树的搭配等,致使绿化没有形成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也缺少滨水绿地的特点。
3.2对策与建议
3.2.1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
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从本身来说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容易遭受病虫害的袭击。增加植物种类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养护成本与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危害。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当前却热衷于从国外引进许多植物种类,如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而我国许多乡土植物却受到忽视[4]。在新乡可以作为行道树栽培的树种就有银杏、国槐、刺槐、柳树、杜仲、栾树、白蜡、枫杨、重阳木、朴树等数十个树种,这些树种搭配种植,可以做到一街一景,并且可以避免现有的二球悬铃木病虫害多和春天飞絮污染空气环境的缺点。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新乡市体育中心滨水广场绿地适宜的树种有见表1。
3.2.2注意彩色植物的应用
在新乡市可供绿化配植的植物中,许多植物色彩是十分丰富的。例如传统栽培的鸡爪槭,红色叶片十分优美;银杏在秋天到来时,叶片变成灿烂的金黄色,在秋天的阳光下,宛如镀上一层黄金;乌桕和卫矛在秋天则变成深红色;紫叶李一年四季全株叶片紫红。更不用说那数以百计叶色各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了。只要配置得当,不同的季节,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使人们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感觉到大自然的四季转换。
3.2.3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
园林植物除了观赏功能外,还有防尘、隔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在对体育中心绿地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大型乔木对边界进行围合,并合理配置灌木、藤本等植物,以使植物充分发挥防尘、隔音、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中中,应将人类的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根据不同环境和不同需要,进行人性化设计,综合利用。
3.2.4开花植物的应用
植物的花朵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色彩各异、香味芬芳,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和美化作用。在新乡,行道树的树种中,其花果可以用来观赏的就有几十种。栾树小花繁密,其果犹如灯笼;火炬树花色艳丽,远观犹如火把。又如小乔木中,能够观花观果的有紫薇、紫荆、溲桃、梅、李、杏、樱等多种植物,至于灌木藤本植物,更是不计其数。在园林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这些开花植物,不仅可以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更可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3.2.5立体空间的利用
从植物特性看,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态位,占据不同的空间。因此,将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我国的园林规划中对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资源的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资源,例如可以用来进行墙体、坡面和走廊绿化的藤本植物有爬山虎、五叶地锦、美国凌霄、金银花、藤本月季、云实、葡萄、紫藤等多种;可以用来进行林间和坡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有蔓长春藤、红花酢浆草、迎春花、微型月季等。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乔、灌、草的综合利用,并同时结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应用。
4结语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绿色环境的重要作用,也深深感受到了市民对绿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充分考虑广大市民的需要,让我们的绿地更加充满人性,让我们的城市多一些绿色,要让绿色植物“唱响”城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2
【关键词】校园植物环境调查设计探讨
孝姑中学位于岷江河畔,校园植被丰富,广大同学和一些老师对校园植物识别很不够,到底校园中植物物种有多少,树木的生活状态怎样,怎样更好发挥校园绿化的教育功能?对此我们对校园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
以本校各区域为调查研究区域,以校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要调查和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
2007年6月-2008年6月,安排在平时一些课余时间。
研究方法
调查法、检索法、综合分析法、归类法等。
研究过程
1.校园植物生存环境调查
分区进行植物分布区域进行初步观察,并用携带相机进行植物概况拍照。
2.校园植物物种调查
2.1对校园植物进行观察和对植物特征分布、长势进行初步的记录。
2.2通过查校园网、图书馆阅览、查检索表等方法确定植物的类别或植物的名称。
2.3进行校园植物仔细观察,核对植物类别、特征和名称。
3.校园植物分类归类
3.1制作校园植物特征小卡片。
4.校园植物功能区的设计探讨
4.1对校园植物分区进行调研。
4.2对校园植物功能区的设计。
校园植物物种情况
此次调研活动以校园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要调查和研究对象。经调查统计,已知校园中共有30科53种植物。大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树种,叶混有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类型。代表物种有苏铁、蒲葵、香樟、龙爪槐、玉兰、海棠、樱花等;灌木大叶黄杨、山茶、茶梅、大花栀子、桂花、小叶黄杨、紫荆、紫薇、红继木等。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大部分植物长势良好,植物层次较为明显。
分析和讨论
(1)校园绿化总体布局较能体现整齐划一的特点。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校园绿化布局模式。以沿学校墙银杏树和罗汉松为外环线条,以沿学校主干道香樟、蒲葵等为中心线,以沿教室桂花、山茶为辅线,形成绿树线带,以为小型同类植物种群为面的点线面格局基本成型。
(2)一些树种进行组合配植,形成一定的群体效果。如在校园中部的花坛利用红继木、杜鹃、六月雪、小叶黄杨等小灌木成不同图案,给人以明快、活跃、生机勃勃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附图1、2)。
(3)校园不同植被功能区功能初步凸现。现在学校里有临近教学楼的绿化隔离区;临道的绿化护卫区;主教学区还有两个大花园,使得校园绿化功能更加多样化(附图3、4、5、6)。
(4)校园绿化中学生学习的功能还不是很强。校园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之一,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学的活标本,是学生进行生物科技活动的主要实验材料。因此,为满足这种生物教学需要,绿化规划时应考虑多设置些典型的不同科属的代表植物,这一点在校园绿化建设中还有一些缺失。
(5)由于学校扩建校,大部分得植物是通过移栽而来得。移栽树木是一项比较复杂得工程。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受的制约因素很多。因此,校园中不少树木生长不好,甚至死亡因此在引种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学校所在的地理区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本地物种。
(6)在校园绿化植被分布中也存在一些盲点。比如在校园操场有一块很大的荒地,教学区主体背墙面老化,缺乏应该有的垂直绿化,可考虑以攀缘习性的爬山虎为墙面垂直绿化景观植物。
一些建议
由调查分析和思考讨论,我们对校园植物物种选择和绿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优化校园绿化规划。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内的绿化线条不宜太多,变化不宜过繁。其次要做到整齐中富有变化,严谨中蕴含活泼,即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以有不同的线条,不同的图案。对各类绿地的植物配植,要考虑垂直方向的层次结构、与中心的水平结构。
(2)合理选择校园绿化树种。首先要强调多样性和适应性,如迎春、枫香、石楠、梅、海棠、牡丹、月季等具有形态美、色彩美的植物;松、柏、竹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树种;珙桐(鸽子树)、银杏、金钱树、香椿等我国著名的特产树种。其次要求树木生长快、耐修剪、成形早,这样能起到降低绿化苗木的管理费用,同时绿化能早见成效。比如黑松、黄连木、枫香。再次是注意种植位置的选择。如教学楼前后不宜种植冠幅大、树形高的树种,以免影响教室的光线。第三,在选择校园植物的同时应该结合本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物种。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
关键词:彩叶植物;配置多样性;景观评价;美景度评价法;城市
中图分类号:S5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8-149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8.023
AnalysisontheConfigurationDiversityandLandscapeEvaluationofColor-LeafedPlantsinThreeUrbanCities
XULi-ying,WANGLi-feng,LIYan-ping,XIAOJie,QIHong-ling,ZHANGWen-qi
(Col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MudanjiangNormalCollege,Mudanjiang157012,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Thecolor-leafedplantsconfigurationinthe3citiesofMudanjiang,QiqiharandHarbinwasinvestigatedandanalyzedbyscenicbeautyestimationmethod(SBE).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asnodirectcorrelationwiththeconfigurationandplantdiversityindexwithplantfrequency.Diversityindexof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andSyringaoblataLindl.wasthehighest,ofwhichthecollocationmodeswasthemost.Thediversityindexofcoloredplantsis2.840,2.821and2.913inMudanjiang,QiqiharandHarbin,respectively.Thesedatasuggestthatuseofcolor-leafedplantsspeciesinthethreecitiesisbasicallythesame.SBEmethodisgoodforfoliageplantslandscapeeffectevaluationwithsomeplacesneededtobeimproved.
Keywords:color-leafedplants;composition-diversity;landscapeassessment;scenicbeautyestimationmethod;urbancity
中对植物色彩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重视的[1],现在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园林绿化不再是单一的绿色,五彩缤纷的植物配置改善了原有的绿化景观。现在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彩叶植物的研究,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彩叶植物的变色机理与引种培育[2]、秋色叶植物的研究现状[3]等;国外研究主要在彩叶植物设计手法[4]、常用植物种类、植物景观的使用特点及营造方法[5-7]。关于植物配置模式多样性在某一城市中有过研究,针对城市之间配置模式多样性进行对比的却鲜有报道。作者通过对黑龙江省3个城市的彩叶植物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对植物配置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彩叶植物配置景观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所调查地区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生态合理的植物景观类型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面积47.3万km2,课题组选取黑龙江省的典型城市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市3个城市部分绿地中的彩叶树种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在2015年10月进行,主要调查3个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广场、街道、事业单位、居住区共计48处,具体见表1。
1.2材料
对各类型绿地中的彩叶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并对效果较好的彩叶植物搭配组合方式进行拍照,拍照时间选在晴天的10:00~14:00自然光线最好的时间段。3个城市使用的彩叶植物种类有42种,选取其中应用较多的23种进行植物配置多样性分析,23种有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山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紫叶李[P.cerasiferaEhrhartf.atropurpurea(Jacq.)Rehd.]、金山绣线菊(SpiraeajaponicaGoldMound)、复叶槭(AcernegundoL.)、茶条槭(A.ginnalaMaxim.)、白牛槭(A.mandshuricumMaxim.)、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L.)Planch.]、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红瑞木(CornusalbaL.)、花楸[Sorbuspohuashanensis(Hance.)Hedl.]、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山桃稠李[Padusmaackii(Rupr.)Kom.]、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银中杨(Populusalba×berolinensisL.)、金叶榆(UlmuspumilaL.cv.Jinye)、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ch.exLedeb)、火炬树(RhustyphinaNutt.)、卫矛(EuonymusbungeanusMaxim.)、紫叶小檗(BerberisthunbergiiDC.var.atropurpureaChenault.)、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Rupr.]、山丁子[Malusbaccata(L.)Borkh.]、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
1.3方法
1.3.1多样性分析运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所调查的绿地采用完全统计的方法调查范围内彩叶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指数H,并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公式为:
H=-ΣPilnPi
式中,Pi=Ni/N[8],Pi是某一树种的第i种组合类型出现的次数占该树种所有组合类型出现次数的比例,Ni为该区内第i个类群的组合类型数量,N为样区内所有类群的组合类型数量[9]。随着H的增加,树种组合类型的复杂性也趋于增加。
1.3.2景观评价采用风景审美评判测量中最具权威的评分方法美景度评价法(Scenicbeautyestimationmethod,SBE),SBE法多用幻灯片来进行评判测量,通过五分制或十分制的逐一评分,制定一个反映各个风景优美程度的美景度量表;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对大量风景进行评价。首先从3个城市拍摄的彩叶植物配置模式的照片中选取极具代表性的3种类型,单色型配置10张,多色型配置10张,混合型配置10张,将它们编号,做成PPT。其次寻找60位参与评价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园林专业本科学生30人,一组为非园林专业本科学生30人。评价程序依Daniel和Boster介绍的程序进行[10],评价过程中,先说明评分标准,接下来将制作好的PPT逐一放映,每张幻灯片的放映停留时间为8s,评判者将自己看到每张PPT后的评判值记录在评判反映表上,幻灯片不回放。在评判者评分时,采用十分制,评价标准有色彩丰富度、差异性、植物的层次、配置方式、与环境的协调等。在评语中,极好(8~10)表示叶彩丰富度特别丰富、差异性很明显、层次明显合理、配置方式合理,让人明显感到舒适享受、赏心悦目。良好(6~8)表示叶彩丰富度很丰富、差异性明显、层次合理、有一定的配置。一般(4~6)表示叶彩丰富度一般、有差异性、层次变化不明显。较差(2~4)表示叶彩丰富度几乎没有、差异性不明显、无层次感。极差(0~2)表示叶彩丰富度为0、差异性为0、景观效果很差。
1.4数据处理
SBE法得到有效问卷60份。大量研究表明,用照片为媒介进行风景质量评价同现场实景评价无显著差异[11],不过因景观不同、评价人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测量尺度和起点;为了消除因评价人认知不同而造成评价尺度的不同,课题组选用SBE法标准化公式[12]:
Zij=(Rij-Ri)/Sij
式中,Zij代表第j个观察者对第i个景观的标准化值;Rij为第j个观察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价值;Rj为第j个观察者所有评价值的平均值;Sij为第j个观察者所有评价值的标准差。对每张照片的评价值进行处理,得到标准化值,用同一个景观的所有标准值求平均数,得到Z值,即美景度量值(SBE值)。SBE值反映各景观美学质量和受测群体的审美特点,利用标准化得分值进行相关方差分析,可寻求不同群体的审美异同性。
2结果与分析
2.1彩叶植物配置多样性分析
3个城市彩叶植物配置多样性分析情况见表2。由表2可以发现,在牡丹江市,山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15,而紫丁香的使用频率最高,为0.162;在齐齐哈尔市,紫丁香与榆叶梅的多样性指数相近且最高,分别为1.547、1.505,而紫丁香的使用频率为0.209,远高于榆叶梅的使用频率0.078;在哈尔滨市,金叶榆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505,紫丁香其次,为1.405,但金叶榆的使用频率为0.052,与紫丁香的频率0.232相差甚远,所以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出现的频率并无直接联系,但植物出现频率越大,其种植方式的多样性越有丰富的可能性。在牡丹江市所调查的彩叶植物中,榆叶梅、山杏、红瑞木、紫叶李、金叶榆、茶条槭、紫丁香的多样性指数高,分别为1.305、1.615、1.332、1.332、1.323、1.242、1.213,使之搭配方式更丰富;其他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比较集中,说明牡丹江市彩叶植物的种植方式搭配均衡。在齐齐哈尔市所调查的彩叶植物中,榆叶梅、山杏、茶条槭、紫丁香、旱柳、复叶槭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1.505、1.386、1.242、1.547、1.213、1.055,它们的配置模式也丰富;而蒙古栎、火炬树、五叶地锦、紫叶小檗、山丁子、山桃稠李的多样性指数为0,说明它们使用少,且配置模式过于单一。在哈尔滨市所调查的彩叶植物中,榆叶梅、山杏、紫丁香、红瑞木、金叶榆、旱柳、蒙古栎的多样性指数高,分别为1.278、1.218、1.405、1.327、1.505、1.303、1.074,它们的种植形式更丰富,而紫叶小檗、火炬树、山丁子、南蛇藤、金山绣线菊、白牛槭的多样性指数为0,可能是调查存在局限性造成的,因此要结合总体数据分析哈尔滨市的彩叶植物使用情况来全面判定。
通过计算,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市3地彩叶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40、2.821、2.913。由此可知,黑龙江省彩叶植物的使用基本相同,只存在少量差异,但种植方式上有多种可能。
2.2美景度u价分析
在30张幻灯片中,1~10张为单色型,11~20张为多色型,21~30张为混合型;SBE评价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单色型植物景观中最好的为第六张,多色型植物景观中最好的为第16张,综合值最高的是第25张(图1)。第25张幻灯片取景于街边绿地,小路边是红色叶子的紫叶李,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依次是常绿的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黄色的茶条槭、红色的紫叶李,此图给人感觉最好,所以综合值最高;原因可能一是色彩表现比较明显,二是自然疏密感较好,三是景观结合较和谐。而综合值最低的是第28张(图2),此幻灯片取景地为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中间是杜松(JuniperusrigidaSieb,etZucc.),旁边是水蜡(LigustrumobtusifoliumSieb.etZucc.),变色不明显,颜色不鲜艳,虽然具有层次感,但是规律的变化没有给人带来新鲜感,显得很死板,导致其综合值最低。
3小结
3.1彩叶植物配置多样性对比
在整体调查数据中,榆叶梅、山杏、紫丁香的配置多样性指数都很高,说明这3种彩叶植物在3地的城市园林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配置模式多样。部分彩叶植物在3地中的多样性指数相近,证明3个城市的彩叶植物使用情况存在相似性,配置数量相差不大,但是具体采用的配置模式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彩叶植物的配置多样性指数存在很大差异,如山桃稠李的配置多样性指数在牡丹江市为1.069,在齐齐哈尔市为0,在哈尔滨市为0.562;不过在3个城市的出现频率相差不大,在0.039~0.053,说明山桃稠李在牡丹江市的应用配置模式较多,而在齐齐哈尔市的配置模式只有一种,有待加强。整体数据显示,灌木的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乔木,说明乔木类的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配置模式有待加强。
在植物种植方式的多样性上,哈尔滨市与牡丹江市高于齐齐哈尔市,但某些彩叶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0,所以不要过分依赖某一物种,要在有限的植物中创造多种绿化形式以弥补彩叶植物种类上的缺憾。调查结果显示,各城市彩叶植物的多样性对比数据相近,并不高;所以要敢于启用新树种,结合其生长习性,更好地运用于园林绿化中。相比较而言,在相对温暖的地区彩叶植物的应用更为广泛,应用体系也更为完善。例如延安市在彩叶植物的应用中,大多数都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培育的[12];北京市的香山红叶在露天很好地展现了群体美,此外用彩叶植物配置成的专类园也被广泛应用[13];广州市的彩叶植物应用上绝大部分在露天[14],南方多用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乌柏[Sapiumsebiferum(L.)Roxb.]、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重阳木[Bisehofiapolycarpa(Levl.)AiryShaw]、红椿(ToonaciliataRoem.)、红楠(MachilusthunbergiiSieb.etZucc.)等。相对而言北方地区在树种的选择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如果将现有树种应用得当,也可以有不输于其他地区的园林绿化效果。所以北方在彩叶植物的色彩搭配上,应充分利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邻补色调以及不同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彩叶植物的景观色彩构图。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彩叶植物的季相变化、观赏期长短等情况进行分层配置,以延长彩色观赏期。
3.2植物景观评价分析
目前,园林中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语义分析法(SD)及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PPI)等。唐东芹等[15]、张硕等[16]、王竞红等[17]都曾用AHP法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际评价。在景观因素多变、影响因素较多或园林植物景观较复杂时,多采用AHP法。但此方法最初属于逻辑分析,近几年才应用于园林景观评价分析,如果分析时需要同时评价的数据太多,则不适合用此方法。而SBE法和BIB-LCJ法则适用于尺度较大的植物景观或者要同时评价大量景观的评判。一些学者证实,用BIB-LCJ法评价园林景观是可行的[18,19],但是更适合评价一些相似植物组成的景观,如专类园,行道树绿地等。郑洲翔等[20]运用BIB-LCJ法对7种类型的棕搁科(Palmae)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分析出了棕榈科植物的最佳配置模式。在强调园林植物景观对人的影响时,可以选择SD法和PPI法。曹娟等[21]、Ozbilen等[22]曾用SD法进行过研究,但SD法多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等的景观评价。而且在中国,园林景观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
运用适宜的景观评价方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SBE法适用于较大尺度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或侧重于植物景观的美学评价,如街道、校园、公园绿地等。本次评价是对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市3个城市秋色叶植物的整体景观效果进行的,需要评价的景观量较大,因此采用SBE法。通过此次彩叶植物配置景观效果评价,发现单色型最高值的是第六张幻灯片,多色型最高的为第16张,混合型综合值最高的是第25张,所有幻灯片中综合值最低的是第28张。综合值较高的幻灯片为混合型植物配置,其数值较高可能是由于色彩、自然配置及总体景观效果都达到了评判者的标准,从而使其数值较高。通过这种专业与非专业组的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出一定的评价水平,说明此方法对于景观评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SBE评价具有排除景观评价者集体及个体间差异等主观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使得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并且更具有效价值;但是这种幻灯片展示的形式,不能够将植物群落层次清楚的反映出来,同时也不能够将植物配置季节性完全展示,这是存在的不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彭丽军.北京常见彩叶树种叶色特征值与景观配置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I大学,2012.
[2]徐华金.几种彩叶植物的引种栽培及适应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3]何晓燕.秋色叶树种资源与配置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4
关键词:长沙生态园;水生植物;出现频率;适应性
长沙园林生态园即原长沙市苗圃,是属于市园林局的一个原生态的公园。所在的位置是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罗汉庄村的捞刀河畔,园内山势连绵起伏,土地肥沃,植被良好,迤俪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捞刀河历史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园林生态园总体规划定位于长沙百里花卉走廊的龙头,植物的大观园,是集园林科研、花卉苗木生产、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在长沙生态园内种植着大量的水生植物,现把其内的水生植物出现频率和适应性情况论述如下。
1出现频率调查
从2008年4月份开始,陆续从浙江、上海等地引进花菖蒲、黄菖蒲、花叶水葱、水葱、再力花、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旱伞草、香菇草、泽泻、宽叶泽苔、轮叶狐尾藻、荇菜等20个品种,约40000株(芽)。从种植来看,上述品种大多能适应长沙气候条件,生长势良好。长沙生态园水景应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38种,分别隶属于20科。所用水生植物中禾本科(3种)、莎草科(3种)和睡莲科(4种),其余10个科分布也非常均匀。在主要的38种水生植物中,挺水型植物占59.1%;浮水型植物占31.8%;沉水型植物占9.1%。按应用频度,挺水植物以荷花(80%)、千屈菜(80%)、菖蒲(80%)、水葱(70%)为多;浮水和沉水植物包括睡莲(90%)、浮萍(60%)、金鱼藻(60%)等,其中睡莲的应用频度最大,分布最广。调查数据表明,挺水型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水景绿化中占主导地位,浮水型植物仅起到点缀搭配作用,而沉水型植物则有待于进一步收集、开发和推广利用。
2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将长沙生态园水生植物的生长适应性按4个等级进行评定:1级(优),生长发育非常好,枝叶挺拔,花色艳丽,无病虫害;2级(良),能够较好适应当地水体,稍有枯叶,但无明显病虫害;3级(中),基本能适应水体,有病虫害和花枝枯萎现象,但能存活不至死亡;4级(差),植物死亡或濒死。根据实地调查,对各样地水生植物进行等级评定,以不同等级植物数量占调查植物总数的比例得出各种植物适应性等级比例(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长沙生态园应用水生植物具有较好的管护能力,绝大多数水生植物生长良好,适应性较强。其中花叶芦竹、再力花、芦苇等应用较为广泛,生长较好,其适应能力可以达到1级,存活率可达100%;;睡莲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其中的55%生长态势良好,12%基本能适应水体,有病虫害和花枝枯萎现象,但能存活不至死亡。
表调查样地水生植物适应性等级及比例
3结语
一直以来,水生植物在园林领域中的应用甚广,但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场地、成本、气候等等,或多或少的会走进滥用或杜绝使用的两极分化的误区。为了在长沙生态园合理应用水生植物营造景观,设计前应该先做充分调研,再根据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创作出符合公众需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孙丽娟,武文婷.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4)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5
材料与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与统计2009年6月~7月,在三圣乡“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和成都市北湖公园3个地方随机选择60个典型农家乐作为调查对象,三圣乡“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和成都市北湖公园分别选择了28、20和12个农家乐,调查样方面积为100m2,草本调查样方为5个1m×1m。调查时记录种类及其乔、灌丰富度。计算每个农家乐中乔木种类的重要值,建立以农家乐样地-乔木种类(重要值)的二维矩阵数据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C-ORD对上述数据集进行数量生态学分析。选用欧氏距离系数,用组平均法对二元数据矩阵中的各行进行聚类,输出树状图。乔木种的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高度)/300,式中各参数用下列(1-1)、(1-2)、(1-3)式计算:相对密度=(某种植物种群的个体总数同一生活农家乐旅游问卷调查(1)问卷设计问卷调查于2009年6月、10月和2010年3月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客体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等;第二部分为调查客体对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感知调查,依据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元素为标准,结合成都农家乐旅游多为“一日游”的特点,本问卷共选择6个影响因素,依次为: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娱乐活动、植物景观环境、餐饮和服务。将6个因素两两比较,采用9级重要性标度并赋值。本次问卷调查通过实地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三圣乡“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和成都市北湖公园3个农家乐旅游地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采用“一对一”模式,即一个问卷调查员对应一个游客,并采用自填问卷和当面访问两种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确保问卷调查质量。共收回有效问卷445份,其中三圣乡“五朵金花”180份,郫县农科村170份,成都市北湖公园95份。(2)问卷数据统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由此得出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在此不作介绍。1.3数据处理方法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7、Spss17.0和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c-Ord5.0(McCuneandMefford,1999)进行处理。
结果与分析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
关键词:观花植物;安康市;香溪洞景区
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5)24-39-04
野生观花植物是野生观赏植物中极具观赏价值的一类,充分挖掘观赏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野生种类并将其引入城市的园林绿化中,是发挥野生观赏植物的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本文选择对香溪洞景区内的野生观花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调查,以明确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种类、花期、花形、芳香性、分布情况和生长环境。为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调查地点及调查方法
1.1调查地点以香溪洞景区内各个景点为主要路线,分别沿香溪洞景区山脊、山沟、景区道路3个路线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1.2.1制定计划从2014年6月8日开始到2015年6月8日结束,在2014年6月8日到2015年2月28日,每15d对景区的野生观花植物按计划进行一次调查;在2015年3月1日到6月8日,每7d对景区的野生观花植物按计划进行一次调查。
1.2.2种类调查、识别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叶、枝干等方式识别野生观花植物的种类,记录其数量分布情况。对不能识别的野生观花植物,采集标本,现场拍照,再通过书上的形态特征进行识别并记录。
1.2.3花期、颜色对野生观花植物的开花期、花朵颜色及其观赏特性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
1.3调查指标在野外调查时,依照登记表,记录野生观花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开花期、花朵颜色及其他观赏特性,并用相机对野生观花植物形状进行记录。
2调查结果分析与观赏性评价
通过对安康市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调查,安康市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共有20科36属42种(如表1)[2]。总结出目前安康市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开花期、花朵颜色、其他观赏特性等[3]。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2.1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得知,香溪洞景区的野生观花植物资源中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有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G.Don)、毛樱桃(Cerasustomentosa(Thunb.)Wall.)、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deVosexHenry)、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茅莓(RubuscorchorifoliusL.f.)等共13种。
分布广泛,并有连片分布的植物共有5种,占总数的11.9%,它们分别是野蔷薇、木香、金樱子、板栗、麻栎;分布较多,有连片分布的植物共有11种,占总数的26.2%,主要有山桃、枇杷、紫穗槐、云实、马桑、盐肤木、忍冬、枫杨、木通、小叶女贞、菝葜;分布较多的植物共有21种,占总数的50%,主要有樱桃、火棘、茅莓、山莓、悬钩子、蛇莓、栓皮栎、紫藤、石楠、胡枝子、锦鸡儿、柚子、枳、栝楼、金丝桃、野山茶、糙叶树、青檀、勾儿茶、紫牵牛、君迁子;分布较少的植物共有3种,占总数的7.2%,分别是毛樱桃、棱叶海桐、蚊母;零星分布的植物有2种,占总数的4.7%,分别是朴树、喜树。
2.2花期、花色及观赏特性由表2可知,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花期主要集中在4~5月,共有24种,占总数的57.2%;花期在2~3月有6种,占总数的14.2%;花期在6~7月有7种,占总数的16.7%;花期在7~12月有5种,占总数的11.9%。花序就包括有头状花序、柔荑花序、总状花序、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花冠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花冠漏斗形、蝶形花冠、唇形花冠等。这些优雅多样、千姿百态的花形,让人们见识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香溪洞野生观花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3.1保护野生观花植物资源香溪洞景区野生观花植物资源丰富,花色艳丽、五彩缤纷,花形优雅多样,花期适宜,但人类活动占用了大量土地,缩小了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分布,环境污染也破坏了野生观花植物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种类逐渐减少。因而,要保护野生观花植物资源、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应从保护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做起。另外,应坚决杜绝掠夺式的野外挖掘,宜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来扩大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
3.2选出具有开发价值野生观花植物资源,进行驯化试验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野蔷薇、木香、紫藤、野山茶、山桃、金丝桃、菝葜、云实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通过驯化试验。为安康城市的绿化、美化提供素材。
参考文献
[1]林夏珍,赵建强.中国野生花卉种植资源调查综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67-70.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46-48.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7
关键字:黄河湿地;植被;3S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6-2
1研究区域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2°48′-114°14′,北纬34°48′-35°00′,之间。属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其中巩义、荥阳段属黄河中游地区,惠济、金水、中牟段属黄河下游地区。保护区长158.5km,跨度23km,总面积38007hm2。
2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采取线路概查与样方详查相结合的途径。并以地面调查作为训练样本区,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判读解译,对整个保护区植被进行系统分类,最终在arcgis下形成植被分布数据库。
2.1.1线路踏察法对流经郑州黄河的主要滩区进行踏察,进行植被整体调查;同时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样方调查选点。
2.1.2样方调查法由于是在8月份调查,同时结合黄河湿地滩区乔木层分布少且结构单一的特点,本次调查主要以灌、草为主,设计32处1×1m的样方调查灌、草丛群落。
2.2数据处理
将调查的32处样方数据整理,归纳出各样方优势群落类型,通过GPS测量的经纬度(X,Y值)导入到arcmap中,将调查样方在arcgis的arcmap模块矢量化后作为精度检验点。
2.3监督分类
利用erdas软件下的监督分类模块对2007年7月的spot5多光谱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将根据野外样方的相对应位置点的光谱特性在SignatureEditor下建立30处解译标志。并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算法采用最大似然法。利用32处样方点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经过AccuracyAssessment模块验证解译精度达到75%。
3分析与结论
3.1结果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但由于长期垦殖和黄河历次决口泛滥,原生自然植物群落已所剩无几,存留的大多为新生的疏密不一的沙生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
表1郑州黄河湿地样方调查基本信息
样方序号经度(东)纬度(北)群落类型
第1样方113.5586534.952583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2样方113.5586534.952583野大豆群落
第3样方113.5586534.952583芦苇群落
第4样方113.5586534.952583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5样方113.553734.95435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6样方113.55391734.955567柽柳.加拿大蓬+无芒稗灌丛
第7样方113.57653334.939417酸模叶蓼.莎草群落
第8样方113.57653334.939417短裂苦苣菜+金狗尾草.狗牙根群落
第9样方113.57653334.939417金狗尾草群落
第10样方114.05118334.95075莎草群落.Cyerusspp.
第11样方114.04793334.940217芦苇.香蒲群落
第12样方113.95608334.892117狗牙根群落
第13样方114.11838334.94505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14样方114.11838334.94505假苇拂子茅群落
第15样方114.1379534.944033加拿大蓬.毛马唐群落
第16样方113.7661534.907917金狗尾.苜蓿群落
第17样方113.7661534.907917野大豆群落
第18样方113.71816734.909717荻群落
第19样方113.71816734.909717丝茅群落
第20样方113.64558334.912817野大豆群落
第21样方113.64558334.912817丝茅群落
第22样方113.64558334.912817丝茅.香蒲群落
第23样方113.30406734.937417芦苇群落
第24样方113.30358334.93895假苇拂子茅群落
第25样方113.24286734.902983无芒稗群落
第26样方113.4461534.96925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27样方112.82088334.8164莎草群落.Cyerusspp.
第28样方112.82088334.8164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
第29样方112.983734.846967加拿大蓬群落
第30样方113.048534.835狗牙根群落
第31样方113.048534.835金狗尾草.野大豆群落
第32样方113.14611734.830867双穗雀稗群落
保护区的自然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有灌木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主要有:(1)柽柳、假苇拂子茅灌草丛群落,以柽柳灌木、假苇拂子茅草本为建群种的群落;(2)柽柳、加拿大蓬+无芒稗灌草丛群落,以柽柳灌木为建群种、加拿大蓬与无芒稗为优势种的灌草群落;(3)芦苇群落,以芦苇为建群种的单优草本植物群落;(4)芦苇、香蒲植物群落,芦苇占群落上层、香蒲伴生的草本植物群落;(5)假苇拂子茅群落,以假苇拂子茅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6)野大豆群落,以野大豆为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7)酸模叶蓼、莎草群落,以酸模叶蓼、莎草群落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8)金狗尾草群落,以金狗尾草为优势种的草植物群落;(9)短裂苦苣菜、金狗尾草、狗牙根群落;(10)莎草群落,多种莎草(如旋鳞莎草、褐穗莎草、聚穗莎草等)共同形成的草本群落;(11)狗牙根群落,以狗牙根占绝对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12)加拿大蓬、毛马唐群落,主要在河滩农田弃耕后形成;(13)加拿大蓬群落,以加拿大蓬为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主要是在农田弃耕后形成;(14)金色狗尾草、紫苜蓿群落;(15)荻群落,以荻为单优的草本植物群落;(16)丝茅群落,以丝茅为单优的草本植物群落;(17)丝茅、香蒲群落,以丝茅、香蒲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18)无芒稗群落群落,弃耕地形成的草本植物群落;(19)双穗雀稗群落,主要在弃耕地形成的草本植物群落。
3.2讨论
3S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应用领域广阔。但存在一下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1)此次外业调查采用手持GPS进行样方定位,GPS精度可导致样方点位置的偏差;(2)郑州黄河湿地东西跨度较大,虽然样方在布置包含了主要的群落类型,但应在典型地区均匀布置并增加样方数量。
参考文献
[1]刘宗才,曹振强.河南植物区系分区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
[2]王荷声.中国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各成分的关系[J].云南植物所研究,2000,22(2):119-126.
[3]汤国安,陈正江,赵牡丹,刘万青,刘咏梅.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M].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1篇8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城市公园是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而兴起的。它为公众游览、观光、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提供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1],是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全而规划的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们通常将公园比喻成城市的“绿肺”,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抵御无序的灾害[3]。而植物作为构成城市公园的基础材料,它占地比例最大,为公园陆地总面积的70%左右,是影响公园环境和面貌的主要因素之一[4]。人为创造的植物景观不但能给人们提供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创造出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5]。随着生态园林理论的提出和大众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植物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6]。郑州市公园数量多,种类丰富,既有综合性的公园,也有专类园。前人对郑州市的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张娜娜等对郑州市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和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7],时颂等对人民公园的木本植物配置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8]。郑州市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作为郑州市三大著名公园,是城区内面积大、人流量多、历史悠久的三个公园,对郑州市的文化传播及市民的休闲娱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景观效果也代表了郑州市城区的审美、设计水平,因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尤为重要。我们对三个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公园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中部中心大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4°13′,北纬34°16′~34°58′,处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4℃~14.3℃。郑州海拔为110.4m,这样的地理环境形成该地区夏秋季节炎热多雨、冬春季节干冷多风的气候特点。郑州城市绿化率处于中国城市前列,有“中原绿城”的美称。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研究内容
以郑州市内3个公园为实地调查对象,分别是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针对公园内的植物配置特点和应用形式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2015年4~5月,对调查区内植物配置特点和应用形式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拍照的方式,记录树木的种类及应用方式。同时查阅各个公园的人文历史、植物物种资源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
3结果及分析
观赏植物作为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园林中四大造园要素之一[9]。三个公园种植设计的共同特点是:以自然种植为主,配以规则的树池种植手法,运用多种种植方式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创造出步移景异、四面皆景的观赏效果。每个公园又有其独特之处。人民公园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总体布局为自然式,以遮阳大乔木为基调树种,配以小乔木、灌木、地被等,由牡丹园、欧风园、碧桃园、樱花园、竹园、盆景园等几个专类园以及莲花广场、彭公祠和游乐场等共同组成。紫荆山公园分为东、西、南三个园区,小巧精致,东园依水而建,东湖驳岸以柳树、碧桃为基调树种软化水岸岩石线条,两侧山体植物配置因地形起伏而变化,而南园中的梦溪园则颇具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亭台水榭,盆景园石,美不胜收。碧沙岗公园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公园,总体布局为规则式,以纪念碑、烈士祠堂为南北中轴线,两侧由海棠园、木兰园、牡丹园、沉香园等构成,由于是以烈士陵园改建而成,因而公园内多植松柏类。
3.1植物种类丰富
三个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同属植物有多个不同种,同种植物亦有多个不同品种,如碧沙岗公园的海棠品种已达50余种。基调树种主要有雪松、侧柏、女贞、石楠、悬铃木、垂柳、海棠、碧桃、玉兰等,花灌木主要有海棠、碧桃、玉兰、紫荆、紫薇、樱花、牡丹、连翘、迎春等,地被植物主要有玉簪、八角金盘、洒金珊瑚、二月兰、红花酢酱草等,时令花卉主要有郁金香、矮牵牛、三色堇、万寿菊等,绿篱植物主要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小叶女贞、紫叶小檗、海桐、红叶石楠等。
3.2色彩搭配合理
在色彩搭配方面,主要利用彩叶植物,如紫叶李、紫叶桃、红枫等多以丛植方式种植,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则主要以绿篱方式种植。同时,根据季相变化选择秋色叶树种,如柿树、元宝枫、银杏等。除此之外,利用乔、灌、草多重植物群落式种植,亦可以搭配出协调的色彩。
3.3应用形式多样
公园中不仅植物种类丰富多彩,植物的应用形式也灵活多样。下面就几种应用形式进行介绍。3.3.1树木的应用形式树木常见的应用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1)孤植。显示树木的个体美,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或山石相互成景之处。树木要求姿态优美、色彩鲜明、形体较大、寿命长而有特色,或者花果观赏效果显著[10]。如人民公园中孤植的麻栎,树形优美,树冠开阔,既有美化景观的效果,又可以为游客提供荫蔽的环境。(2)对植。对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如紫荆山公园东山景区入口处桥两侧对植的小叶女贞和大叶黄杨球,小叶女贞纤细优美,大叶黄杨球圆润可爱,虽为不同树种,造型各异,但是在整个景观构图中存在一种均衡感。(3)丛植。二、三株至十几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的不等距离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之角点上,在园林中普遍应用,可作主景或配景,也可作背景或隔离。丛植宜自然配置,既表现植物群体美,又能突出树种的个体美。如紫荆山公园中水岸边的红枫,每一株都树姿美观,叶形优美,枝序整齐。丛植在一起又展现出一种群体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4)列植。将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形成整齐、单一、气势大的景观,如果是两行以上,可以采用正方形整齐排列或三角形交错排列的栽植形式。列植在规则式园林中运用较多,如道路、广场、工矿区、居住区、建筑物前的基础栽植等,常以行道树、绿篱、林带或水边列植形式出现在绿地中。在自然式园林中也可布置一些列植式,构成整形局部,如建筑物前作基础栽植或林带等。如碧沙岗公园中列植的栾树,树姿挺拔整齐,春季嫩叶红色,夏季黄花满树,入秋叶色变黄,果实紫红,形似灯笼,四季皆有景可观,非常适合列植作为行道树及园景树。(5)群植。由20~30株及数百株乔灌木成群配置,多树种群植常用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等复层种植,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园景。群植多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敞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阔水面的水滨,小山的山坡、土丘等地方。群植与丛植的不同之处在于群植则不必一一挑选各树木的单株,而是力图使他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整体,表现出群体的美。如人民公园一角群植的几十株白玉兰,树形高大挺拔,构成的整体结构密实,加之八角金盘作为地被植物的衬托,更加突出群植的景观效果。3.3.2花卉的应用形式花卉常见的应用形式有花坛、花带、花海、花钵、花境等。(1)花坛: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花卉群体装饰效果。花坛分类形式多样,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盛花花坛和模纹花坛。盛花花坛通常以中央高、边缘低的花丛组成色块图案,以表现花卉的色彩美。模纹花坛则主要观赏其精致复杂的图案纹样,植物本身的个体或群体美居于次位。通常以低矮观叶或花叶兼美的植物材料组成,故不受花期的限制。如紫荆山公园西山景区的模纹花坛,由一串红构成中间的五角星,以草坪作铺垫,以大叶黄杨四面围合,突出模纹花坛的规整性。(2)花带:以花卉为主的观赏植物呈带状种植。花带的宽度一般在1m左右,长度大于宽度的三倍以上。常设于道路中央或两侧、沿水景岸边、建筑物的墙基或草坪的边缘等处,形成色彩鲜艳、装饰性较强的连续构图的景观。如紫荆山公园中,以粉色、紫红色、白色矮牵牛和万寿菊共同构成的花带,周围以大片草坪衬托,再配以帆船形状的园林小品,使得整个画面鲜活明艳。再如碧沙岗公园的海棠筱苑中园路两侧的花带,紫黑色的三色堇镶边,黄色的三色堇作为主调,最里侧以稍高的紫色羽衣甘蓝作背景,色彩鲜明,错落有致。(3)花海。由大面积花卉构成,宛如海洋。花海通常出现在广袤的草原、森林或河流边,或者是在大面积的庄园或者专类园中,如著名的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保加利亚的玫瑰谷等。人民公园中的欧风园栽植了不同品种的郁金香十万株,配以油菜花和二月兰,构成了一片小的花海,尽管面积不大,但景观也十分吸引人。(4)花钵。花钵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石雕的,也有陶盆等其他种类,花钵内通常种植一二年生草花,如矮牵牛、万寿菊、一串红、三色堇等,用来代替传统花坛,既简单又新颖,应用广泛。如人民公园莲花池广场周围的矮牵牛花钵。3.3.3其他应用形式(1)绿篱。绿篱通常由乔木或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可应用于庭院、建筑物四周形成独立空间,亦可作为雕像、小型园林设施的背景,还可以结合园景主题将绿篱修建成各种形状。如人民公园中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共同构成的矮篱,既整齐美观又起到了围合空间的作用;紫荆山公园南园中修剪成各种形状的龙柏、黄杨、小叶女贞共同构成的整体绿篱景观,形式新颖,动感活泼。(2)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通过栽植低矮、株丛密集的园林植物覆盖于地面,从而形成一定的植物景观。地被植物一般选择多年生植物,通常为常绿或者绿色期较长,或者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应用不同种类的植物。空旷地常用一些喜光的地被植物,如孔雀草、石竹、三叶草等,林下一般选用耐阴的地被植物,如玉簪、八角金盘等。如人民公园中林下种植的二月兰,花期早,蓝色花朵小巧朴素,与乔木形成层次感,构成春景特色。(3)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种植在岸边,或大面积覆盖水面,或种植在木栈道围合的空间。如紫荆山公园东湖景区大面积种植的睡莲,盛花时期整个水面一片娇艳妩媚,雨中赏莲更具意境。(4)攀援植物。攀援植物是垂直绿化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墙面、棚架、绿廊、凉亭、篱垣、阳台、屋顶等处,形成垂直景观。既有观叶类,如爬山虎、五叶地锦等,也有观花类,如紫藤、茑萝等。紫荆山公园中梦溪园墙垣栽植的五叶地锦,白墙灰瓦在绿叶的掩映下,更加凸显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
4结论与讨论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三个公园中植物种类丰富,色彩搭配合理,造景形式多样,创造出了良好的景观效果,颇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群落种植方式略显单薄。公园中植物种植形式多样,但是乔、灌、草复层种植形式应用较少,大部分种植形式为乔木+地被/绿篱或是灌木+地被/草坪,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尺度上层次感不强。可适当增加群落种植方式,使立面构图更丰富,景观效果更突出。第二,花卉应用较少,尤其是花坛,且花卉种类单一,如碧沙岗公园中一处盛花花坛,仅有矮牵牛一种草花,显得单调没有生气。花坛中花卉种类应丰富,有层次感,才会更加光彩夺目。草本花卉花期比较集中,大部分在春季,且以一二年生花卉为主,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种类稀少。可在适当地方增加花境,突出花卉自然随意的景观。第三,调查中发现,部分群落植物选择和搭配较好,但是由于后期缺乏合理的养护管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因此为了保证有可持续性的植物景观观赏效果,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种植,更应该加强后期的栽培养护管理力度,如及时修剪、做好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重视水肥管理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T48-199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汪菊源.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2,8(1):17-25.
[3]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世界景观设计•城市公园[M].百通集团,2004.
[4]封云,林磊.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5]张娜娜,刘雅莉.郑州市公园植物应用现状及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4(1):97-98.
[6]吴桂萍,孟伟庆,马春,等.城市生态公园及其评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8):134-137.
[7]张娜娜.郑州市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与景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8]时颂,王雪,李青.郑州市人民公园木本植物配置及多样性调查[J].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786-791.
[9]宋平,罗乐,张启翔.浅析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植物配植[J].现代园林,2008(11):15-17.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9
【关键词】普洱学院;校园植物;园林植物;植物配置
一、引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场所,既要满足学生对自然和交往的需要,还要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优美的校园环境在舒缓压力、增进身心的同时还能起到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促进思考、陶冶情操的作用[1]。校园绿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才环境意识的形成,而校园植物的配置往往可以形成一个高校的特色;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加强高校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校园生态系统的协调。通过对校园绿地的研究及植物配置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科学地研究校园绿地的结构布局,有效充分地利用植物进行景植物校园绿地在大学建设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对普洱学院现有校园植物展开了全面调查,此次调查为普洱学院有关植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对外交流提供参考,也可为今后校园绿化、新种引进、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校园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概况与调查研究方法
1、研究概况
普洱学院前身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是云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四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一,2012年升格为普洱学院,学校占地2126亩,其中建设用地626亩,总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校园地处普洱市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2。27′~23。06′,东经100。19′~101。27′,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517.8mm,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87/3%的降水集中在5~10月,年均气温17.7℃,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21.7℃,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11.4℃,极端最高温39.4℃,极端最低温-3.4℃,≥10℃的年活动积温为6130·0℃,无霜期315d,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赤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等土类。气候及土壤极其适合植物生长,校园内园林植物丰富,搭配各异,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风格。
2、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调查,并对植物进行摄影,根据《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云南植物志》对植物进行鉴定,统计出现的乔、灌、藤、草及地被等各类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等特征。同时,为了向广大师生员工普及植物学知识和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调查小组还制作了植物简介牌挂在对应的植物上。
三、结果与分析
1、校园植物的种类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校园林植物的调查和鉴定,确定校园内有园林植物64科117属15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58科110属143种。按习性统计,常绿植物有122种,占本校区植物的81%,落叶植物有28种,占本校区植物的19%;乔木69种,占本校区植物的46%;灌木41种,占本校区植物的28%;草本32种,占本校区植物的21%;藤本7种,占本校区植物的5%;四者比例约为7:4:3:1。
总体上,普洱学院校园植物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常绿植物占了绝大部分,而落叶植物所占比例较小,树种的选择与其生长环境基本协调,符合当地生态条件,比例适当,营造出较好的校园景观。但是其构成以常绿木本植物为主体,藤本植物有少量应用,落叶灌木、水生植物种类较少,造成景观单调和雷同,也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在今后校园植物配中,应充分挖掘乡土树种的潜力,增加园林植物的品种,丰富校园景观,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1)校园内行道树
行道树以美化、遮阴、防护和减少噪音等为目的,在道路旁栽植。行道树需要选择对不良条件有抗性,且树冠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落叶延续期短的树木,多以耐修剪、病虫害少、生长较快、寿命较长的落叶或常绿阔叶乔木为主[2-3]。普洱学院校园区主干道绿化以遮阴为主,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目前使用较多的行道树以常绿乔木为主,如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pedunculatum、火焰木Spathodeacampanulata、大叶杜英Elaeocarpusbalansae、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桃花心木Swieteniamahagoni、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垂叶榕Ficusbenjamina、锦叶榄仁Terminaliamantalycv.Tricolor、小叶榄仁Terminaliamantaly、、董棕Caryotaurens等,也有落叶乔木,但种类比较少,如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鸡冠刺桐Erythrinavariegata、雨树Samaneasaman、白兰Micheliax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黄花风铃木Tabebuiachrysantha等。校园主干道两侧行道树种以香樟、天竺桂、人面子、重阳木、大叶杜英等为主,可以吸附部分有毒气体及尘埃,保持空气清新,并起到遮蔽作用。教学楼及行政楼附近以桃花心木、黄花风铃木、火焰木、人面子等作为行道树种,树形美观、叶形美丽、且花型花色独特,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效果较好。西区学生宿舍区的行道树则以垂叶榕、白兰花、桂花等为主,垂叶榕树形美观,而白兰花和桂花作为香花植物配置在学生宿舍区效果较好。
(2)校园绿篱
绿篱因其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并能相互组合,从而提高观赏效果。绿篱还有遮盖不良视点、隔离防护、防尘防噪的作用。随着校园环境建设标准的提高,普洱学院校园区中常用的绿篱除了有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等萌芽力强、耐修剪、病虫害少的常绿植物外,还大量栽植了红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红花檵木Lorpetalumchindensevar.rubrum、千层金Melaleucabracteata、金边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cv.Aureo-ma、黄叶假连翘Durantarepenscv.DwarfYellow、金叶假连翘Durantarepens、金叶榕Ficusmicrocabacv.GoldenLeave、红桑Acalyphawikesiana等彩色植物,达到了美化校园的效果。同时,部分灌木状耐荫树种在绿化应用中种植在高层建筑背后及阳性树种下等光照条件严重缺乏的荫蔽处,发挥了其独特的生理优势,丰富了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提高了环境生态效益。
2、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的应用情况
在观叶、观花、观果植物中,以观叶植物种类较多,有85种,占校园园林植物的56.0%,其中常绿乔木35种,占观叶植物的41.18%,如竹柏Podocarpusnagi、大叶杜英、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红木Bixaorellana、红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金钱榕Ficuselastica、金叶榕Ficusmicrocabacv.GoldenLeave、菩提树Ficusreligiosa、斑叶垂榕Ficusbenjaminacv.Variegata、柳叶榕Ficusbenjamina、印度橡胶榕Ficuselastica、锦叶榄仁Terminaliamantalycv.Tricolor、小叶榄仁Terminaliamantaly等;常绿灌木18种,占观叶植物的21.18%,如苏铁Cycasrevoluta、红桑Acalyphawikesiana、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黄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金边假连翘、红枝蒲桃Syzygiumrehderianum、金边大叶黄杨、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花叶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cv.variegata、棕竹Rhapisexcelsa、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红刺露兜Pandanusutilis、旅人蕉Ravenalamadagascariensis等;落叶乔木7种,占观叶植物的8.24%,如银杏Ginkgobiloba、重阳木、雨树Samaneasaman、菜豆树Radermacherasinica、黄葛榕FicusvirensAitonvar.sublanceolata等、落叶灌木1种,占观叶植物的1.18%、草本及地被植物14种,占观叶植物的16.47%,如肾蕨Nephrolepiscordifolia、血苋Iresineherbstii、紫鹃苋lresineherbsii、狭叶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银边沿阶草Ophiopogonintermediuscv.Argenteo、狭叶银边剑麻Agaveangustifoliavar.marginata、丝兰Yuccafilamentosa、虎尾兰Sansevieriatrifasciata、春羽Philodenronselloum、合果芋Syngoniumpodophyllum等;藤本植物7种,占观叶植物的8.24%,如马蹄金Dichondrarepens、中华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var.sinensis、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爬树龙Rhaphidophoradecursiva、绿萝Scindapsusaureun、绿宝石喜林芋Philodendronerubescenscv.GreenEmerald、红宝石喜林芋Philodendronerubescenscv.Wend-imbe等;水生植物3种,占观叶植物的3.53%,如纸莎草Cyperuspapyrus、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红鞘水竹芋Thaliageniculata。
观花植物所占比例次之,占校园园林植物的32.67%,花期多集中于夏、秋二季,春、冬季开花的植物相对较少,如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ia、红花檵木Lorpetalumchindensevar.rubrum、龙船花Ixorachinensis、栀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semidecandra、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勋章菊Gazaniarigens、一串红Salviasplendens、蟛蜞菊Wedeliachinensis、梳黄菊Euryopschrysanthemoides等。但总体来看校园内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可以达到美化校园的效果。
相对于观叶和观花植物来说,校园内观果植物种类较少,仅为9种,占校园园林植物的6.0%,而且缺乏色彩的多样性,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可适当增加观果植物种类,以丰富校园景观。校园内常见观果植物如聚果榕Ficusracemosa、木瓜榕Ficusauriculata、杨梅Myricarubra、桃Amygdaluspersica;、李Prunussalicina、樱桃Prunuspseudocerasus等。
四、讨论
普洱学院地处云南省普洱市,具有夏无盛暑、冬无霜雪、四季不明、树木常青、花开四季等气候特点,因此校园内植物资源较丰富,可以保持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校园景观。根据本次对该校园林植物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植物多样性有待加强
由于建成时间相对较短,校园绿化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绿化植物种类较少,仅限于100余种,尤其是落叶植物、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较少。建议适当增加彩叶植物植物、观果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引种与栽植,以丰富校园植物种类,构建美丽的校园环境。
2、优化植物群落结构配置
实现乔、灌、花、藤、草复层栽培,形成结构合理的复合群落结构,使之能更好地发挥校园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还可作为学生教学实习场所[4-5]。
3、加大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
营造富地域特色的植物景现在学校那些使用频率高、视觉观赏性强的绿地,可采用观赏性、艺术性高,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园林植物引进种来形成景观群落,而在其它地方则可更多考虑采用乡土植物,甚至野生植物来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趋于自然的植物群落空间,以构筑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大学校园多样性景观格局。推广应用一些适应性强且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如杨梅、重阳木、榕属植物等。
五、结语
高校植物绿化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气候、环境、地理位置以及高校特色的影响,充分发挥植物的外观以及特殊属性,适时适地种植来发挥植物的最大作用[6]。从调查结果来看,普洱学院校园植物已在校园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为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作为理想追求的生态型校园其将会进一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海斌.杭州市高校绿地植物多样性及景观评价研究.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李竹英,李沁哲.玉溪大学校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61-63.
[3]方绍正,邓静.论高校校园绿化过程中树种的合理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114.
[4]倪穗,周乐斌,黄左安等.宁波市高校校园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22(1)138-142.
[5]黄久香,胡翠云,胡炜等.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240-245.
[6]王琳,刘萍,李敬伟等.南京仙林大学城高校新校区绿化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272-276.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10
关键词:森林多资源调查产生
森林资源除了林木资源外,还应包括森林地域空间内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游憩资源和地下资源等。在我国,多源调查是指对野生动植物、游憩、水资源、放牧和地下资源等进行的调查。森林中的各种资源,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即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繁多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林木资源与其他资源互为环境、相互影响。
一、多资源调査的产生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需求息息相关。在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森林经营战略提出之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木材及木材产品的利用。因此,所进行的森林调查最主要的目标,是林木资源的状况和如何对林木进行合理的收获利用,对于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放在次要地位。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需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准和森林的数量、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效益)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全球或某些区域内,在森林大量减少,其效能的减弱已明显影响到人们生活时更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务局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开始推行多资源调查体系。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多资源调查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森林植被的生态结构调查、生物量调查、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游憩地调查、土壤和水文调查、牧地调查等。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逐渐开展了多资源的调查。我国的森林多资源调查在近2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多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森林内资源种类很多,每次二类调查都将所有资源进行调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多资源调查应该根据森林经营的要求进行必要项目的调查。现就主要的多资源调查项目分述如下。
1.景观资源调査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到自然景区旅游,特别是到森林中旅游度假的趋势日益高涨,森林游憩逐渐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领域。
林区景观资源除包括林木植被景观外,还应包括林区内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例如林区内的地理景观、古建筑和民风民俗景观等。
2.经济植物资源调査
经济植物资源是指在森林中,野生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或是那些除可提供主要林产品外,还可提供其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附产品的植物资源。此类资源的调查,在我国一般采用标准地、样地、样方、样木、标准枝等方法,调查其种类、数量、质量等因子。此外还应调查经济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利用价值、最适采收期、合理收获量等因子。应该指出的是,森林资源中除了木材资源外,其他资源如果经营管理合理,也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多资源的经济效益有时远远超过木材产品的经济效益,如将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综合累计数量会更高。
3.水资源调査
森林资源与水资源关系密切,许多森林又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源头,对水资源的总量、稳定流量和质量至关重荬。水资源不仅对林区重要,它增加了林区景观和游憩场所的吸引力,还可用于发展渔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对地处下游的农村和城市的作用更为重大,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我国现有城市600多个,其中50%的城市缺水,遇到干旱之年,缺水城市达到60%,因此发挥森林保持水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
水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水量和水质。
3.1水量调查
影响水量的气候及气象因子:气候和气象因子是林区河流水量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太阳辐射、气温等。降水量是测定水资源的基础,降水主要有2种形式:雨和雪。降水量中除了部分渗入地下和#植物吸收蒸腾外,大部分都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流出林区。
3.2水质调查
水质抽样:本项工作主要确定:取水样的位置,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点位抽取或用抽样方法确定;取水样的时间,一般以周或月为单位;水样一经取得应立即处理,以防其成分分解。沉积物分为2种,悬浮物和底积物。悬浮物主要是随河水流动而悬浮在水中的泥土、砂粒等,悬浮物的浓度一般水面较小,浓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
测定化学质量的内容主要是植物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和人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其中氧含量、pH值、氯、钾、磷、氮等物质。测定生物学质量的主要内容,是水样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如大肠肝菌等的数量。本项测定中另一重要指标是生化需氧量,它是水中可分解物质总量的称谓。
4、放牧资源调査
在许多林区都有放牧资源,主要是草本植物,此外还有一些灌木的叶、小枝和果实,也包括部分乔木的果实,例如橡子、坚果和种子等。
可作放牧资源的草本植物,在林区中分布于草地、低湿地、灌丛、造林未成林地、河流两岸和部分类型的林地中。放牧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种类名称和生长季;地域分布及数量;适用的牧畜;放牧资源的承载力。
放牧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抻样可在航片或地形图上布样点,也可结合在一起使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放牧资源较多的草地、湿地、灌丛、开阔的河岸等为一类,放牧资源较少的林地为一类。
样地可用圆形或矩形,其大小应视变动系数而定。变动系数大时,如果样地面积小,为保证精度则样点数会大量增加,调查效率下降。
确定牧草数量可用割取样地牧草、目测法等方式。应该注意的是,牧草资源可能由多种植物构成,它们的生长季长度和产量高峰时间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多数植物而言,最佳调查时间通常是接近生长季节高峰的末期。因为此时植物品种最容易辨认,而且草饲料总量接近最大。
5、野生动物资源调査
在林区进行野生动物调查,其主要内容有: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地域分布、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种群消长变化规律,以及动物的性别、年龄等。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11
关键词:无锡市公园绿地;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S71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013-04
1引言
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起到的生态效应越来越大,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群落的营建和保护修复。城市绿地植被类型和自然植被在生境条件、特征及性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属与人工植被类群[1],城市公园绿地群落受人工干扰强烈,除大型城市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外,多数城市绿地类型规模较小,类型丰富。城市绿地建设的基础是其中的植物组成种类以及组合形成的植物群落。植物景观设计应重点关注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及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2,3]。本文选择无锡主要公园绿地进行现场勘查,重点针对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已期为无锡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出本底资料和优化建议。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地概况
无锡位于长三角平原腹地,北纬31°07′~32°02′、东经119°31′~120°36′,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21.7mm,年平均气温16.2℃。该地区为冲击湖平原,隶属江南地层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丘陵,土壤主要以潮土类、水稻土类、黄棕壤类为主。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地带性植被,植物种类丰富[4~7]。
2.2研究方法
在全面踏查无锡市各类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本次研究重点调查全市性公园(G111)、区域性公园(G112)、历史名园(G134)和风景名胜区(G135)等公园绿地类型,具体包括:鼋头渚风景区、锡惠公园、吟苑、梅园、蠡园等。本次调查公园植物群落样地44个,样地大小400m2。植物样地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有稳定性、多样性和代表性(表1)。
群落样地调查运用“每木调查方法”,对样地群落拉尺定桩进行边界确定,针对样地中乔木(胸径>5cm)进行每木测定,主要指标有胸径(D)、高度(H)、冠幅(L)、种名、数量及长势;灌草层主要测定指标有盖度(G)、均高(H)及种名及生长状态等。同时对每样地的位置、土壤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和群落面貌结构等因子进行相应记录,对所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科属归纳[8,9]。
3结果与分析
3.1植物组成
3.1.1植物数量特征分析
在样地数据处理分析基础上,统计出本次调查共有维管束植物318种,隶属于103科234属,其中蕨类植物为10科11属11种,裸子植物为6科12属17种,被子植物87科212属291种。样地植物种类数量占无锡区域现有植物科、属、种的56.2%、27.3%、15.9%,占江苏地区现有植物科、种的52.28%、13.57%(表2)。无锡公园绿地植物种类丰富,占比全省植物资源比例较高,为无锡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充分的植物材料。
3.1.2维管束植物科、种的组成分析
组成无锡公园绿地319种维管束植物中,含8种以上的科有蔷薇科(Rosaceae)(14属28种)、菊科(Asteraceae)(14属16种)、禾本科(Gramineae)(12属14种)、豆科(Leguminosae)(8属11种)、蓼科(Polygonaceae)(3属9种)、樟科(Lauraceae)(5属9种)、百合科(Liliaceae)(8属9种)、木樨科(Oleaceae)(5属8种)、漆树科(Anacardiaceae)(1属8种)。含有5种以上的科有:壳斗科(Fagaceae)(4属7种)、榆科(Ulmaceae)(4属6种)、木兰科(Magnoliaceae)(3属6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6属6种)、山茶科(Theaceae)(2属6种)、忍冬科(Caprifoliaceae)(4属6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5属6种)、松科(Pinaceae)(2属5种)、杉科(Taxodiaceae)(4属5种)、桑科(Moraceae)(4属5种)、小檗科(Berberidaceae)(3属5种)。可见无锡公园绿地植物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等,本地植物区系较丰富,单科、单属中少。
3.1.3植物分布特征
在318种维管束植物中,江苏乡土植物202种,占比63.5%。其中乔木共81种,乡土种45种,栽培植物及外来引种36种,占比44.4%;灌木共102种,乡土植物为48种,外来引种及栽培植物为57种,占比56.9%;草本134种,栽培植物及外来引种21种;草本和藤本类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占比83.7%(表3)。可见本地区在乔木层和草本层应用中地带性乡土植物占了较大的优势,而在灌木层中外来及栽培植物占有比例超过了地带性植物。
3.2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分析
根据植物群落中各植物类型(针叶、落叶、常绿、落叶树种)所占建群种比例和重要值差异,将44个调研样地群落进行归类分为:落叶阔叶型16个,占比36.4%;常绿针叶型7个,占比15.9%;常G阔叶型8个,占比18.2%;常绿落叶混交型7个,占比15.9%;针阔混交型4个,占比9.1%;常绿落叶针叶混交型1个,占比2.2%。可见,在调查的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中落叶阔叶型的群落数量比例最高,其次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群落出现比例总和与落叶阔叶型相当,由此可见无锡城市公园绿地现有植被外观主体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
3.3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3.3.1乔木层密度分析
对样地群落乔木层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占比进行分析,得出在植物群落中乔木层全为落叶树种的样地有8个,常绿落叶比为0。乔木层全部为常绿树种的群落有2个,乔木层为纯常绿种或纯落叶种的群落占比22%。落叶树种比例大于常绿树种比例的样地有8个,常绿树种比例大于落叶树种的样地共24个。因此,调查44个样地群落中总体乔木层常绿树种比例大。
3.3.2灌木层重要值分析
考虑灌木层植物数量特征,不宜用密度作为主要测度指标。用各物种重要值代替密度和个体数,按中位数值把多盖度数值进行转换,然后计算其重要值[10]。本次分析群落中灌木密度按照各个灌木在群落中的重要值综合指标计算[11]。根据表4对灌木层中常绿与落叶树种重要值比可以看出,有1个植物群落样地(锡惠公园1#样地)灌木层缺失,有2个植物群落中出现灌木层全为常绿树种,占地总调查样地的4.44%。在其他42个样地中,有18个样地中落叶灌木占优势,有23个样地中常绿灌木占优势。
3.3.3乔木层树种组成
44个样地乔木树种81种,其中裸子植物15种,包括常绿裸子植物12种,落叶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66种,其中常绿被子植物18种,落叶被子植物48种。植物群落建群种种类丰富,共28种,其中落叶树种18种,常绿树种10种(常绿阔叶5种)(表4),但建群种样地出现频率较低,仅有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和黑松(Pinusthunbergii)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建群种的构成及数量特征较好的反映无锡地区地带性植被和栽培植被特征,对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对于骨架树种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3.4灌木层树种组成
样地中共有灌木104种,由表5可见,44个样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灌木种是海桐(Pittosporumtobira),出现了15次,频度33%;其次是毛鹃(Rhododendronpulchrum)出现了13次,频度29%;有23种植物在样地中出现了2次,占样地出现的灌木物种总数23%;在样地中仅出现1次的种有51种,占比49%。由此可见,样地林下灌木层虽然物种丰富度较高,但运用频率很低多为点栽型或自然演替分布,频率较高的灌木种均为常规绿化运用灌木苗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乔木层树种更新现象,灌木层出现一定频度的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朴树(Celtissinensis)、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幼苗等。
3.3.5草本层植物组成
在45个样地中共有草本植物134种,对草本层植物出现频度分析可以看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和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频度分别为42%、31%和26%。其次吉祥草(Reineckiacarnea)和荩草(Arthraxonhispidus)分别出现了9次和8次,频度分别为20%和17%,其他草本植物频度相对较低,在样方中出现次数一般低于5次(表6)。可见,草本层中麦冬、红花酢浆草和络石出现频度很高,地带性乡土植被种类丰富,但出现频度较低。
4小结与讨论
4.1乡土树种与栽培引种植物的比例控制
调查得出,无锡公园绿地乡土植物运用比例较高,超过60%,区域地带性植被丰富,乡土植物的运用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乡土草本植物资源可以进一步的挖掘应用,如紫楠(Phoebesheareri)、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japonica)、山胡椒(Linderaglauca)、红蓼(Polygonumorientale)、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等。同时注意引种外来新优品种,推广适应性强、观赏特型好的栽植植物,如北美红栎(Quercusrubra)、欧洲鹅耳枥(Carpinusbetulus)蓝剑柏(Sabinascop‘bluearrow’)、灌丛石蚕(Teucriumfruticans)等,来丰富无锡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充分考虑地带性植被特征,遵循群落演替和植被发育规律,同时注意新优品种引进,才能推进城市绿地建设中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升[12,13]。
4.2植物材料均衡运用
从乔、灌层树种组成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公园绿地树种种类丰富、观赏特性多样,完全可以构建出景观丰富、生态功能完备的城市植被系统。但是在部分公园中存在常规种运用数量和频率过高等问题,新优种和乡土原生树种运用相对较少。如果样地中乔木层女贞、广玉兰、香樟等树种运用广泛,而北美红栎、色叶槭、栓皮栎、浙江楠等新优及乡土种运用较少。灌木、草本层中也存在常规种运用过多的情况。建议在日后的公园建设中,提高对新优种的运用,特别是一些观赏效果好、生长适应性佳的乡土树种和野生种。注重公园绿地中局部景观节点中对草本植物的运用,通过增加一些观赏特性好的草花植物种类,如蒲苇(Cortaderiaselloana)、花叶芒(Miscanthussinensis‘Variegatus’)、天蓝鼠尾草(Saiviaofficinalis)、香彩雀(Angeloniasalicariifolia)、波斯菊(Cosmosbipinnatus)、银叶菊(Seneciocineraria)等,来丰富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
4.3天然次生林保护
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具有较丰富的树种、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调研样地中,鼋头渚景区和锡惠景区分布着一定面积的天然此生林,如在鼋头渚景区广福寺周边分布有“栓皮栎―三角枫―荩草”群丛,群落高度约15m,郁闭度>85%,乔木层优势种为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伴生有白栎(Quercusfabri)、茅栗(Castaneaseguinii)、盐肤木(Rhuschinensis)等,灌木层有三角枫(Acerbuergerianum)、白檀、荚o(Viburnumdilatatum)、糯米条(Abeliachinensis)、红脉钓樟(Linderarubronervia)等,草本有荩草(Arthraxonhispidus)、爵床(Rostellulariaprocumbens)、贯众(RhizomaCyrtomii)、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等,此类群物种丰富度高,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较高。笔者建议,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要加强对此类天然次生林的保护,避免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森林的破坏,必要时对部分天然次生林条件合适可以采取封育保护措施,避免人为干扰。
参考文献:
[1]王伯荪.植物群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3):36~38.
[3]严玲璋.略论21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1998,14(2):44~46.
[4]江苏省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2年).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编,2004.
[5]黄宝龙.江苏森林[M].无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刘P勋,黄致远.江苏省植被区划[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7,11(3):226~233.
[7]邬嘉颖,邬秉左.绿化建设对次生林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无锡三山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1,9(3):34~36.
[8]谢春平,方彦,袁永全,等.南京城市边缘次生林主要乔木种群生态位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30(1):7~11.
[9]莫治新.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325~327.
[10]宋永昌.植被生B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W.J.Sutherland.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1篇12
关键词:无棣县;园林地被植物;种类和应用;对策
Abstract:plantsasanimportantpartofthelandscapeplants,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theplantlandscapedesign.ThispaperselectsWudiCountyoftypicalsample(CityRoad,residentialarea,CentralPlaza,Park)weresampledbyfieldsurvey,investigationandfiling,adetailedrecordofWudiCountybythetypesandapplicationofplant;andaccordingtothecurrentsituationoflandscapeareappliedandtheproblemsput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WudiCountyplantlandscape.
Keywords:WudiCounty;landscapeplantsspeciesandapplic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S68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关于地被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始终处于一种领先的地位。国外的研究者们不仅对某些地被植物进行栽培品种的生理、生态、生物学特性、命名、系统分类和育种基因等资源开发价值方面的研究,并对地被植物的观赏特性(大小、形状、姿态、颜色、质感)和园林用途进行了研究。
无棣县虽然在2011年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但过去由于认识程度和历史经济水平的原因,人们忽视了地被植物的应用,致使绿地系统层次单一、品种单调、黄土、尘土飞扬,不仅景观失衡,而且也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把地被植物合理的推广应用于无棣县园林建设中进一步改善无棣县生态环境将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1地被植物相关概念
地被植物(GroundCovers)又称地被,是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设计的一种应用要素,铺设于空地、树下、林间空隙或坡面上比树木规格小的植物,一般在靠近地面处长出枝,或具有覆盖能力、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高度控制在一米以下,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观叶草坪植物,低矮灌木及藤本植物等。
园林地被植物分为:1、草本地被植物类,其中又以草坪、多年生宿根、球根类草本最受人们欢迎。麦冬、玉簪、书带草、鸢尾、石蒜、酢酱草、白花三叶草、地肤、马蹄金等;观花类有:虞美人、玉簪、鸢尾、石蒜、红花酢酱草、矮牵牛、紫茉莉、半支莲。2、蕨类地被植物类,但目前鉴于无棣县盐碱的自然条件,应用还很少。3、藤本地被植物类,藤本地被植物类,此类植物在实际设计中一般多作垂直绿化用,在实际应用中,其中有不少木质藤本或草质藤本,也常被用来覆盖地表栽植,主要依靠分枝的藤蔓来覆盖地面,形成厚厚的富有弹性的地被层,效果甚佳。如常春藤、五叶地锦、山葡萄等。这些植物中多数具有耐荫的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4、矮竹地被植物类,在千姿百态的竹类资源中茎秆较低矮,养护管理粗放的矮竹,种类较多,其中有少数品种类型已开始在绿地、假山园、岩石园中作地被植物利用,如箬竹、菲黄竹等。5,矮灌木地被植物类在矮性灌木中,尤其是一些枝叶特别茂密、丛生性强,还有一些呈匍匐状、铺地速度快的植物,都不失为优良的地被材料。如平枝荀子、爬行卫茅、铺地龙柏等。另一些是极耐修剪的构骨等,只要能控制其高度,也可作为地被应用。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所调查的地域范围
本文主要对无棣县城区地被植物景观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范围选取县城区主要是新城区和老城区及在建古城区为基本点,对无棣县城区的主要街道中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及与各街道相连的游园和街头绿地的地被种类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2.2无棣县自然条件背景
2.2.1地形
无棣县地处华北平原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
2.2.2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多风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而干寒。年平均气温12.6℃。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2.2.3土壤
全县表层(耕作层)土壤质地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高地多为轻壤土、壤土分布;洼地多为重壤土、粘土分布;坡地多为砂质壤土分布;在沿海多为盐碱地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质地由轻到重明显提高。
2.2.4植被
植被以栽培植物为主,自然植被较少。栽培植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棉花、蔬菜以及枣树、柳树、杨树、白腊、柽柳等。自然植被主要是杂草和野菜。
2.3调查的方法
对无棣县的地被植物通过资料引证和实际应用调查进行研究和分析。资料来源于《草坪、地被植物、观赏草》、《山东植物志》、《山东花卉志》、《中国树木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研究方法:于2013年五月至2013年七月上旬对无棣重要道路、街头绿地、公园等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对典型地段进行取样分析,详细记录了无棣县园林地被植物种类、位置、应用状况,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常见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在景观中的应用做出了研究和评价。
3.研究的内容
本文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无棣县园林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的选择、应用以及配置模式。
4.地被植物在无棣县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情况
无棣县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
4.1整形地被、模纹
无棣县的道路分隔带以及两边的绿化带多采用种植模纹地被的模式。选用萌生性强、枝叶浓密的灌木类地被植物,经整形修剪后,覆盖地面形成各种几何图案,意在营造简洁明快、热烈的气氛。常见的植物有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宜于平面造型的小灌木,以及一串红、万寿菊、矮牵牛、细叶美女樱、三色堇、金盏菊等观花地被,形成优美的图案和修剪整齐的模纹花坛,或成丛的点缀在草坪上(或三叶草)。
这种配置也常见于无棣县的公园和一些街头绿地。从植物配置的角度看,街头绿地很少有高大的乔、灌木,大多是低矮的草坪和地被植物。常常会利用草本花卉布置花坛,通过不同花色的搭配,形成一些图案和文字。草花也可进行盆栽,摆放在特制的器设上,构成花柱、花球、花伞等模型,达到立体绿化的效果。常用的植物有金盏菊、雏菊、矮牵牛、三色堇、香雪球、虞美人、美女樱、万寿菊、一串红、彩叶草、月季等供不同季节使用。
4.2空旷地被
在阳光充足的场地上栽培喜光向阳的地被植物。绝大多数的一、二年草花类和大部分宿根、球根植物、矮生灌木类都可作为空旷地地被。如:金盏菊、细叶女樱、三色堇、孔雀草、石竹、郁金香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草花,可利用它们增加色彩变化和季相变化来。可根据选景的需要,适当选用不同观赏特性的植物,用鲜艳的草花与草坪镶嵌组合,形成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地被景观。
4.3林缘、疏林地被
在林缘地带或稀疏树丛下栽培的地被植物,意在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物群落,要求具有一定的荫蔽性,同时在阳光充足时也能生长良好,覆盖地面能力强,观赏效果佳的灌木及草本植物,如常春藤、扶芳藤、铺地柏、小叶黄杨等。例如在林缘处种植砂地柏,使乔木与草地之间交接自然,起到过渡作用,增加景观深度感。鸢尾、络石、马蹄金、白花三叶草、紫花地丁、蛇莓、红花酢浆草、五叶地锦、小旋花等都是优良的疏林地被。
4.4林下地被
在乔、灌木层基本郁闭的树丛或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要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在林下增加地被植物,不仅能够保持水土,利于林木生长,同时也能突出自然群落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无棣地区林下常用的地被植物有麦冬类、玉簪、爬山虎、扶芳藤等。
4.5岩山地被
即假山置石地被,覆盖于山石表面或配置于山石、墙面等缝隙间的地被植物,要求植物喜旱或耐旱、耐瘠薄、植株低矮、生长期缓慢、抗性强的多年生植物;在生长期中能保持低矮而优美的姿态。通常利用的有苔鲜植物、藤类植物、爬山虎、凌霄、垂盆草、半支莲、著草类等地被植物。利用地被植物点缀假山置石,应当考虑植物与山石纹理、色彩的对比统一。若主要表现山石的优美,可稀疏点缀络石、蔓长春花、小叶扶芳藤等枝叶细小的种类,让山石最优美的部分充分显露出来。若表现假山植物茂盛的状况,可选择枝叶茂密的种类,如五叶地锦、紫藤、山葡萄等。
4.6立体绿化地被
无棣立体绿化主要是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指在建筑立面、坡地、堤岸种植地被植物,不仅能保持水土,防止雨水冲刷,而且可以丰富景观。所选用的地被植物,要求根系发达、枝叶严密、观赏性强,如:五叶地锦、爬山虎、迎春、蔓性月季、鸢尾、萱草等。
4.7临水地被植物
在河岸、石涧、溪边、池塘边、驳岸种植的地被植物。耐水湿、观赏性强如连翘、迎春、桧柏、紫叶小檗、蔓生蔷薇、千屈菜等。
4.8路径地被
在城市道路旁的基础绿带及各类绿地的园路旁栽植的地被植物。如运用耐修剪的乔、灌木进行整形地被造景,能给人整齐、明朗、匀称之感;在连续的道路旁用不同色彩的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按一定间距进行基础地被栽植,能形成优美的韵律效果;对选用的草花,要求色彩明快、单纯,茎干的高矮一致,花期长,形成良好的色块效果,如万寿菊、孔雀草、一串红、金盏菊、草石竹、细叶美女樱、地被菊等;在园路两旁可选用黄杨、绣线菊等体形大者单植或丛植,成为点,以形成的流线型地被为线,以色彩单纯、低矮者群植或片植成为面,点、线、面结合,使整个绿地环境层次丰富,景观变化多姿。
5.无棣县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无棣县园林绿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园林的被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应用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2012年春季无棣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造“蔷薇花都”行动,在镜湖公园、人民广场等绿地中,在新老城区主要路段,都加大了月季、玫瑰、蔷薇等地被植物的应用;绿地边缘成块成片栽植的草本花卉如玉簪、鸢尾、万寿菊、矮牵牛等,花坛内栽植的月季、丰花月季、鸡冠花等,鲜花盛开,花色艳丽,景色迷人。但从整体现状看来,也存在有不足之处。
5.1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种类不丰富
在无棣县公园绿地中,仅常见以下五种地被植物:小龙柏、月季、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和白三叶草。显然,仅有的五种地被植物难以适应多样的园林绿地的立地条件,更不可能形成丰富的园林绿地地面景观;进一步又影响园林植物群落结构的完整性、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5.2地面绿化覆盖配植不合理
无棣县在规划绿化布局时盲目追求大尺度、大色块,过分强调栽种大规格树木,重视绿化美化的装饰作用,忽视植物具备的生态效应。应用中很多绿化忽视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合理搭配有机种植,忽略了植物景观的多层次的营造,从而导致了园林景观功能单一性。总结得出,造成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城市绿化使用的植物材料品种太过集中,导致绿化景观很难形成个性化。二是植物色彩单一,大多时候都是绿色。第三是植物功能单一。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人们往往只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忽略了其他功能。第四是空间利用率低,如单纯地铺设草坪,街道两侧只栽种行道树等。
5.3绿地中的土质不好养护管理跟不上
大多数地被植物具浅根性的须根系或为宿根植物,要求疏松且水肥特性较好的自然土壤。但无棣除了本身的自然条件,目前的极大部分绿地,由于土建施工和地形改造,使原有土地中熟化的表土层不复存在;而对于绿地土壤未进行有效的改良,在这样瘠薄的土壤上栽植的地被植物,难以快速生长形成覆盖;特别是在夏季,由于土壤持水性差,久旱时地表蒸发强烈,土壤水份供不应求,如人工浇灌不及时,易使大片地被植物由于缺水和地表高温灼烤导致枯萎。
5.4地被植物的市场未形成规模
无棣地区地被植物缺少专业的地被植物生产基地。从网上搜索地被植物市场看来北方地区园林苗木生产行业主体的花农,由于知识水平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原因,一般只了解和重视木本苗木的生产;部分花农附带栽培萱草、鸢尾、红花酢浆草等种类不多的地被植物,未有专业栽培地被植物的专业户,从而形成了地被植物可供种类及数量有限的现状。
6建议
本课题通过对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与景观设计的实例应用加以说明。地被植物的应用不仅仅具有生态效益,以艺术配置原则进行多形式的应用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我们以后利用地被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探索:
6.1野生地被的推广及应用
无棣县野生地被资源丰富,亟待开发。我们可以在一些抗逆性强的乡土地被或野花中寻找资源,如野、紫花地丁、车前草、千屈菜、荆条等。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体现地方特色,适应盐碱地,富有野趣,配置适当还能保持长期稳定性。
6.2地被植物品种应多样化
无棣县过去对地被植物的应用往往停留在一些传统品种上,如连翘、榆叶梅、黄刺玫、绣线菊、红瑞木、黄杨、紫叶小聚、女贞、地被菊、矮牵牛等少数品种,而大量的、优良的地被品种还未应用或仅零星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可以预见,今后地被植物将逐步取代单一的草坪种植模式。
6.3加强合作推进地被植物的应用
地被植物的生产基地、科研院所与无棣园林部门、设计单位和工程公司等相关单位间要保持良好的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地被植物的应用,同时加强地被植物相关科研院所和苗木生产基地与景观设计师们的联系,保证优良地被品种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广泛的应用于景观设计。
6.4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应趋于多样化
调查研究表明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多为整形地被,岩山地被的方式很少应用于景观设计,我们应提倡多形式的运用,以期望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环境。
6.5进行地被植物生态配置与美学原则相结合的研究
地被植物与乔木一样起调节气候、净化环境、降低噪音等作用,而它的固土、滞尘作用是乔木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城市景观的设计者应重视对各种高度的乔、灌、草的适当比例,对于如何配比才能发挥它们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取得最佳视觉效果,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北京林业大学树木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芦建国.花卉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包满珠.花卉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汪劲武.常见野花.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5魏士贤.山东树木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6卓丽环.园林树木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樊金武范国强.山东花卉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李法曾.山东植物精要.科学出版社,2004
9傅新生.观花植物.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刘建秀等.草坪·地被植物·观赏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范例(12篇)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范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勘察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城市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地质形态方面:主要有无法探明的地下物体..
-
开发区办公室工作总结范例(3篇)
开发区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立足区情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确保..
-
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分析范例(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篇1当前,大部分学生党员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熟悉党的基本理论,也都能按照的要求去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立场坚定。大学生党员总体上坚..
-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例(12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篇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例(3篇)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关键词]创建积极企业文化价值观自“企业文化”概念出现以来,对如何界定企业文化及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
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范例(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范文篇11.思想政治课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很快就会步入社会,他们是未来国家的管理者、建设者,在大学里所受的生态道..
-
新能源开发现状范例(12篇)
新能源开发现状范文篇11钻探机械设备发展现状通常来讲,钻探机械设备主要应用于土地资源与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而言,一些土地资源开发条件较为恶劣,需要..
-
工业产业调研范例(3篇)
工业产业调研范文篇1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BPO人才需求1调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1指导思想。在充分了解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概况及特征基础上,基于为行业培养技能应用人才,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