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栽培特点范例(12篇)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1
温室日趋大型化。大型温室设施具有投资省、土地利用率高、室内环境相对稳定、节能、便于作业和机械化生产等优点。设施农业的发展使经营农户减少,生产面积增加,设施日趋大型化、规模化,连片产业化生产成为趋势。
计算机智能化温室快速发展。工厂化农业的核心是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行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营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计算机智能化调控装置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探测头,它能准确采集设施内室温、叶温、地温、室内湿度、土壤含水量、溶液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风向、风速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并能通过数字电路转换后传回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智能化处理后显示出来,再由计算机智能系统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最佳条件发出指令,促使有关系统、装置及设备协调运作,将室内的温、光、水、肥、气等诸因素调到最佳状态,确保一切生产活动科学、有序、规范、持续地进行。采用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可节能15%~50%,提高作物抗性。在荷兰,温室的操作基本上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荷兰有5大温室制造公司,他们不仅在机械化、自动化、产品采后处理方面设备技术水平高,而且在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环境调控方面也居世界领先地位,配套温室设施出口额占世界贸易的80%。
管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日本、韩国,他们针对本国农业资源短缺、从业人员减少等现实,非常注重农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力发展省力农业栽培技术,相继研究开发了多种小型、轻便、多功能、高性能的设施园艺耕作机具、播种育苗装置、灌水施肥装置、通风窗、自动开闭温湿度调节装置、二氧化碳施肥装置和果蔬苗木自动嫁接装置等。在以色列,他们利用温室大力发展冬季蔬菜、花卉生产,不仅解决了国内自给而且大量出口创汇,享有“冬季欧洲厨房”的美称。他们生产的温室,结构先进,装有幕帘、天窗及遮阳网,可根据光照强度自动移动调节,温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施肥、灌水都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2
关键词:温室栽培;温度;光照;湿度;气体;肥力;调控技术
温室包括各类玻璃温室、PC板温室、膜温室等。国内外温室栽培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其中以荷兰、以色列、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发展最快,我国温室栽培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10多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许多栽培者在生产过程中对温室内环境因子调控技术掌握不到位[1-3],造成温室栽培没有发挥出应有效益,甚至亏本。因此,掌握温室内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是决定温室栽培成败的关键。
1温室内温度调控技术
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同化产物的运输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极端的高温与低温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使植株死亡。土壤温度对作物生育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根系吸收营养和水分,而且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采用温室的主要目的是在植物不适于露地栽培的季节进行栽培,因此温度就成为温室环境调控中的一个重要因子[4-6]。目前,对温度的控制主要有保温、加温和降温几个方面。
1.1保温技术
一是减少贯流放热和通风换气量。温室的散热有3种途径,即:经过覆盖材料的维护结构传热即贯流传热;通过缝隙露风的换气传热;与土壤热交换的地中传热。3种传热量分别占总散热量的70%~80%、10%~20%、10%以下。为了提高温室的保温能力,近年来主要采用外盖膜、内铺膜、起垄种植再加盖草席、草毡子、纸被或棉被以及建挡风墙等方法来保温。在选用覆盖物时,要注意尽量选用导热率低的材料。其保温原理为:减少向温室内表面的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减少覆盖材料自身的传导散热;减少温室外表面向大气的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减少覆盖面的露风而引起的对流传热。二是增大保温比。适当降低设施的高度,缩小夜间保护设施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设施内昼夜的气温和地温。三是增大地表热流量。通过增大保护设施的透光率、减少土壤蒸发以及设置防寒沟等,增加地表热流量。
1.2加温技术
加温的方法有酿热加温、电热加温、水暖加温、汽暖加温、暖风加温、太阳能储存系统加温等,根据作物种类和设施规模和类型选用。其中酿热加温利用的是酿热物(比如牲口粪便、稻草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太阳能加温系统是将棚内上部日照时出现的高温空气所截获的热能储存于地下以提高地温,当夜间气温低于地温时,储存于土壤中的能量可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太阳能储存系统的运用,温室内地温可提高1~2℃。
1.3降温技术
当外界气温升高时,为缓和温室内气温的继续升高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降温措施,目前温室的降温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换气降温。打开通风换气口或开启换气扇进行排气降温,在降低室温的同时,还可以排出湿气,补充二氧化碳。二是遮光降温。夏天光照太强时,可以用旧薄膜或旧薄膜加草帘、遮荫网等遮盖降温。三是屋面洒水降温。在设备顶部设有有孔管道,水分通过管道小孔喷于屋面,使得室内降温。四是屋内喷雾降温。一种是由温室侧底部向上喷雾,另一种是由大棚上部向下喷雾,应根据植物的种类来选用。
2温室内光照调控技术
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目前,温室内的光照仍以自然光照为主,但光照强度一般较弱,这是因为自然光要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7-9]。如果透明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其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的50%。因此,要尽量提高大棚内的光照,使之满足蔬菜花卉等设施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
2.1合理设计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一是合理设计。施工前选择好光照充足的建造场地;设计合理的建造方位和屋面坡(弧)度;尽量减少温室棚面龙骨的数量和表面积;选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二是保持覆盖材料表面干净。经常清扫覆盖物表面,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率,提高棚内光照强度。三是减少覆盖物内表面结露。通过通风等措施减少覆盖膜内表面结露,防止光的折射,提高透光率。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不易产生结露的无滴膜,生产时应作为首选材料。四是延长棚面光照时间。在保温前提下,尽可能早揭晚盖外保温和内保温覆盖物,增加光照时间。双层膜温室,可将内层改为能拉开的活动膜,以利光照。五是合理密植。合理安排种植行向,以减少作物间的遮荫,密度不可过大;否则,作物在设施内会因高温、弱光发生徒长。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为好,没有“死阴影”。若是东西行,则行距要加大。单屋面温室的高栽培床要南低北高,防止前后遮荫。六是选用耐弱光品种。温室栽培时应选用耐弱光品种,同时加强植株管理,对于高秧作物通过及时整枝、打杈、插架等措施以防止上下叶片互相遮荫。七是采用地膜覆盖或挂反光幕(板)。地膜覆盖有利地下反光以增加植株下层光照。在温室内悬挂反光幕可使反光幕前光照增加40%~50%,有效范围达3m。八是利用有色膜改变光质。在光照充足的前提下,采用有色薄膜,人为创造某种光质,例满足某种作物或某个发育时期对该光质的需求,获得高产优质。例如紫色薄膜对菠菜有提高产量、推迟抽薹、延长上市时间的作用;黄色薄膜对黄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蓝色薄膜能提高香莱的维生素丙的含量。
2.2遮光技术
温室遮光20%~40%能使室内温度下降2~4℃。初夏中午前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超过作物光饱和点,对生育有影响时应进行遮光。遮光材料要求有一定的透光率、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吸收率。一是覆盖各种遮荫物。覆盖物有遮阳网、苇帘、竹帘等。二是玻璃面涂白。将玻璃面涂成白色可遮光50%~55%,降低室温3.5~5.0℃。三是屋面流水。使屋面安装的管道保持有水流,可遮光25%,遮光对夏季炎热地区蔬菜及花卉栽培尤为重要。
2.3人工补光技术
补光有调节开花期的日长补光和栽培补光,日长补光是为了抑制和促进作物花芽分化,调节开花期。而栽培补光主要是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据研究,当温室内床面上光照日总量小于100W/m2时,或光照时数不足4.5h/d时,就应进行人工补光。因此,在北方冬季很需要这种补光,但因成本高,国内主要用于育种、引种和育苗。人工补光的光源是电光源。对电光源有3点要求:一是要求有一定的强度。使墙面上光强在光补偿点以上和光饱和点以下。不同作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不同,所以应用时要因作物而定。二是要求光照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三是要求有一定的光谱能量分布和太阳光的连续光谱。可以模拟自然光照或采用类似作物生理辐射的光谱。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1篇3
赤峰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赤峰市设施蔬菜栽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但是规模较小,发展较慢,至1995年设施农业面积仍不足800公顷。1996年开始,赤峰市成立了菜篮子工作办公室,主抓蔬菜生产,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2003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设施农业作为赤峰市农业生产主动防灾避灾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自2004年开始,在全市南部7个旗县区实施重点专项推进。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截至2011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基地面积达4.73万公顷,设施农业总产蔬菜45亿千克,总产值83亿元。全市农牧民增收1430元;全市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0处,市场带动农户近22万户,蔬菜瓜果经济合作组织57个,蔬菜经纪人达到6000人,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17家,蔬菜贮藏保鲜库15处,带动生产基地1667.5万平方米。蔬菜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省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预计到“十二五”末,赤峰市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6.7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年产蔬菜65亿千克,总产值130亿元,实现增加值78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4以上。
赤峰市当前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不时栽培或反季节栽培是设施蔬菜生产的最重要特点,冬春、秋季设施栽培是主要栽培形式。当前,赤峰市蔬菜设施栽培的主要应用类型是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占设施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1]。
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是北方地区独有的温室类型[2]。室内不加热,仅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赤峰地区冬季寒冷,日光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有效光照时段短,易导致蔬菜幼苗根系活动能力较弱,植株营养生长势不强。赤峰市冬季的持续低温天气或者春季的倒春寒现象还常常使设施内的蔬菜产生冷害或冻害,使蔬菜植株生长速度缓慢,落花落果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损,甚至引起植株死亡。此外,由于秋冬、冬春期间北方光照强度较弱,加上设施本身、覆盖物、灰尘等的影响,设施内光照强度不足,很多蔬菜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等都受到影响,低温弱光胁迫已经成为蔬菜反季节设施栽培中限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赤峰夏季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是大棚越夏茬栽培,大棚的结构简陋,环境可调控性差。因此,品种的耐热性和抗病性成为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因素,蔬菜越夏生产面临着热胁迫的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赤峰市设施蔬菜发展迅速,但设施逆境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适于长季节栽培,耐低温弱光或高温、可抗多种病害、耐贮运的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解决设施逆境、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设施蔬菜专用品种选育及应用概况
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在设施蔬菜产业发达的国家由来已久,如法国、保加利亚、荷兰等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多抗作为番茄设施品种的主要育种目标[3-5]。
中国的设施专用蔬菜品种选育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根据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需要,将该项研究列入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选育番茄、黄瓜、甜(辣)椒适于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用的专用新品系或新组合。1991~199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12个单位共同协作攻关,育成‘中杂7号’、‘佳粉15号’、‘申粉3号’、‘9197’等9个保护地专用品种(组合),这些品种均通过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经过多年努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成功的选育出一大批适用于设施专用栽培的蔬菜品种。
番茄设施专用品种
保护地专用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耐低温弱光,抗当地保护地栽培主要病害等特性。朱为民等对耐低温弱光材料的评价指标进行多年研究,结合抗病筛选和杂交组合比较,育成早熟、抗病毒、适宜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申粉8号’[7-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大量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高抗叶霉病、兼抗TMV作为育种目标,展开了番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选育的研究,经多年努力,育成了多抗、耐贮运、较耐低温弱光、优质、丰产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浙粉202’。2000~2002年,在浙江、山东、吉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种植后,表现突出,反应极佳[9]。2004年,黄婷婷等[10]选育的保护地专用粉果番茄‘粉莎1号’通过青岛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赵统敏[11]等利用从国外引进的材料育成长势强、早熟性好、耐低温的父母本材料,选育出适宜南方大棚和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的中熟番茄一代杂种‘苏粉8号’,在江苏、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示范推广。2004~2010年,中国育种单位选育出‘美丽莎’、‘中杂101’、‘冀东216’、‘冀东218’、‘晋番茄6号’、‘东农715’等一大批保护地专用番茄品种用于生产推广,经济效益显著[12-17]。
辣椒设施专用品种
在设施辣椒专用品种的选育方面,自1992年起,安徽农业大学以早熟辣椒自交系H-90-1为母本,早熟甜椒T-88-3为父本,选育出极早熟、大果型棚室栽培专用新品种‘淮椒3号’。1998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2000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推广项目[18]。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节能日光温室专用品种‘陇椒6号’彩色甜椒,耐低温寡日照,熟性早、产量高,近年来在全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007年,青岛市科技局针对国内缺乏耐低温弱光、持续坐果能力强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等问题,先后从日本、韩国、以色列、荷兰以及中国台湾亚蔬中心等国家和地区收集了近200份辣椒材料,选育出多个具有耐高温或耐低温弱光的自交系,利用这些优良自交系育成了‘宝剑1号’和‘宝剑2号’。目前,这两个品种已在山东的平度、寿光、青州以及河北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品种优势明显[20]。此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的‘宋椒1号’、‘江蔬1号’、‘苏椒16号’、‘苏椒5号博士王’、‘津椒18’等一大批日光温室、大型连栋温室专用辣椒品种,为中国设施园艺提供了更新的发展空间[21-25]。
其他蔬菜品种
时至今日,设施栽培的种类和专用品种已经越来越多,黄瓜、茄子、西甜瓜、叶菜、中药等很多品种都实现了设施高产栽培和周年供应。黄瓜保护地专用品种如‘山农5号’、‘津优30号’、‘北京101’和‘北京102’、‘津优31号’、‘中农21号’、‘202号’等[26-31];西甜瓜保护地专用品种‘农科大5号’[32]、‘农科大4号’[33]、‘晋早蜜二号’[34]等;茄子保护地专用品种‘辽茄7号’、‘茄杂7号’、‘航茄6号’[35-37]等;苦瓜保护地专用品种‘旭升1号’[38];大白菜品种‘春抗-50’[39],茼蒿品种‘茼02-1’和‘茼02-2’[40],白萝卜品种‘天正春玉1号’和‘天正春玉2号’[41]等一系列品种均已应用于生产,保证了中国蔬菜产量和种类的平衡供应。
赤峰地区设施专用品种应用情况
目前,选育的设施品种多集中在南方及中原地区,内蒙古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起步较晚。2007年,呼和浩特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辣椒新品种‘呼椒1号’、‘呼椒2号’在设施内栽培表现为长势中等,产量高,单株结果多,品质佳,抗病能力较强,适宜在保护地内栽培,可作为保护地专用品种应用[42,43]。包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保护地番茄品种‘星宇201’、‘星宇203’[44,45],但推广面积不大。赤峰市目前设施栽培品种仍以国外进口种子为主,辣椒如‘日本长剑’、荷兰瑞克斯旺的‘37-74’、‘37-76’;番茄主要为‘普罗旺斯’、‘印第安’、‘欧盾’、‘美粉宝石’、‘西奥多’、‘汉姆一号’,这些国外品种虽然商品率高、长势强,但种子价格昂贵,且往往生育期偏长、抗病性较差。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通过20年的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适合设施栽培的‘绿将军’、‘红宝石’、‘亮剑’等3个辣椒品种应用于生产,但远未能解决设施品种单一问题。赤峰属于北方高纬度寒冷地区,在辣椒品种的栽培过程中,很多在其他地区表现极好的品种往往受品种抗逆性的影响而难于推广。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赤峰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效益。随着赤峰市设施蔬菜面积的增加,设施类型向着多元化、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对设施专用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受纬度、栽培季节、种植习惯等影响,国内很多科研单位选育的设施栽培品种市场占有份额都不多,面积偏少,因此培育出具有耐低温弱光胁迫、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设施蔬菜专用品种是赤峰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旭.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196-197.
[2]林利龙,陈志强,苏敏莉,等.内蒙古自治区丘陵山区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的建造及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313-316.
[3]杨振民,郭家珍,李佩华.保加利亚的番茄育种[J].中国蔬菜,1990,(1):50-52.
[4]陈新伟.法国番茄育种研究概况[J].中国蔬菜,1996,(2):53-55.
[5]屈冬玉,胡鸿.中国蔬菜产业展望[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6]高振华,李树德,徐悌维,等.“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番茄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7,24(1):57-62.
[7]朱为民,朱龙英,陆世钧,等.光合特性作为番茄设施专用品种选育指标的效应[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4):45-48.
[8]朱龙英,万延慧,杨志杰,等.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申粉8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1):55-58.
[9]杨悦俭,王汉荣,周国治,等.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的选育[J].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63-166.
[10]黄婷婷,刘炳禄,刘淑芹,等.保护地专用粉果番茄粉莎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6):32-33.
[11]赵统敏,余文贵,徐鹤林.保护地番茄新品种苏粉8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37-38.
[12]黄婷婷,刘炳禄,王长义,等.保护地专用番茄“美丽莎”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295-297.
[13]杜永臣,高建昌,王孝宣,等.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10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35-36.
[14]毛秀杰,王久兴,王巨媛,等.保护地栽培专用鲜食小果型番茄新品种-冀东216[J].园艺学报2007,34(1):265.
[15]毛秀杰,张慎好,武春成,等.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冀东218[J].园艺学报2009,36(1):150.
[16]王永珍,张剑国,番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晋番茄6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47-649.
[17]张贺,李景富,康立功,等.番茄新品种东农715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1(2):110-112.
[18]朱世东,王家春,宋开颍,等.棚室专用型辣椒新品种-淮椒3号[J].园艺学报2001,28(4):380.
[19]程鸿,王兰兰,陈灵芝.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陇椒6号[J].西北园艺,2003,8:32-33.
[20]设施专用鲜食辣椒新品种选育与示范[OL].青岛农业科技网.http:///ReadNews.asp?NewsID=764.
[21]宋开颖,陈玉美.超早熟大果形棚室专用型辣椒新品种─宋椒1号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1994(2):371-372.
[22]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早熟大果辣椒新品种江蔬1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03(10):45-46.
[23]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等.辣椒新品种“苏椒16号”[J].园艺学报2011,38(6):1209-1210.
[24]孙月轩,钱勤英,董莉,等.设施辣椒新品种苏椒5号博士王[J].上海蔬菜,2007(3):32-33.
[25]刘文明,王利英,石瑶,等.抗病、耐热设施甜椒新品种津椒18的选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13-115.
[26]曹辰兴,张启沛,郭红芸,等.保护地黄瓜新品种“山农5号”[J].园艺学报,2001,28(3):280.
[27]马德华,李淑菊,霍振荣,等.日光温室越冬黄瓜新品种津优30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2(2):22-24.
[28]张峰,王永健,张海英,等.温室专用黄瓜品种北京101和北京102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1(6):22-24.
[29]李加旺,张文珠,王疆.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4(5):16-18.
[30]张圣平,顾兴芳,王烨,等.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中农2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6(9):27-28.
[31]刘桂军,王秀峰,尚涛,等.越冬温室黄瓜专用品种202号的选育[J].吉林蔬菜,2007(2):59-60.
[32]马建祥.西瓜新品种农科大5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0(14):85-87.
[33]马建祥.西瓜新品种农科大4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2(14);102-104.
[34]田如霞.设施栽培小型西瓜新品种晋早蜜二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43-945.
[35]张伟春,何明山,春唐萍.茄子新品种辽茄7号[J].中国蔬菜,2008(增刊):123.
[36]潘秀清,武彦荣,高秀瑞,等.大棚茄子专用品种茄杂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增刊):46-47.
[37]李亚利,王福全,丁耀宏,等.北方地区保护地专用茄子新品种航茄6号[J].中国蔬菜,2011(8):104-106
[38]徐贱根,张天伦.苦瓜保护地专用品种旭升1号[J].农家顾问,2002(08):25.
[39]周存国,齐志文.春结球大白菜保护地专用品种―春抗50[J].蔬菜,2003(4):12.
[40]曲士松,孙晋斌,黄宝勇,等.保护地专用筒篙新品种―茼02-1、茼02-2[J].山东蔬菜,2003(2):46.
[41]徐文玲,王淑芬,郎丰庆,等.保护地萝卜专用品种―天正春玉1号、春玉2号[J],山东蔬菜,2001(3):42.
[42]吕立峰,苏利民,庞琢.辣椒新品种呼椒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3(4):30-31.
[43]吕立峰,苏利民,庞琢.辣椒新品种呼椒2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53-54.
[44]尚春明,庞琢,吕立峰,等.保护地番茄星宇20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2):39-40.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
荷花的自然花期,无论南北地区一般都在6月、7月、8月,无法在国家法定的五·一、十·一等节日开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庆祝建国十周年,上海举办“百花齐放“花展会上,科技人员曾用反季节栽培技术使之开花,此后各地应用反季节栽培技术促使荷花“五·一”开花亦获成功。但能否在严冬十二月、元旦、春节期间观赏到荷花呢?
1999年,广东三水荷花世界为庆祝澳门回归,有过让荷花在12月成功开花的栽培经验。对荷花进行反季节栽培,应根据荷花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荷花是盛夏开花的花卉,一般从分栽到开花需50天左右,90天左右新藕成熟,成熟的新藕随时可翻出作反季节栽培的种藕。荷花喜温、喜光、喜湿、喜通风良好,最适宜的温度为22℃~32℃,日照为10小时~12小时,平均相对湿度为75%~85%。有效积温为1200℃~1500℃,日照总时数为600小时~800小时。因此,为使荷花12月下旬开花而迎合澳门回归庆典的需要,除选择合适的品种外,还必备相应的设施,以满足它对温、光、湿、通风的需求。回顾在三水荷花世界荷花反季节促成开花栽培过程,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温室条件。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应在玻璃温室进行。温室大小按所需培养的盆荷数量而定。温室内修水泥池若干个,各长10m,宽1.3m~1.5m,深0.3m~0.4m,有调节气温、水温、光照、湿度的设备。华南地区建塑料大棚即可。
2.选择适合盆栽、开花多的中小型品种。多选重瓣型的品种,因其单朵花期较单瓣型品种多一到两天,相应的群体花期较长。可选品种有“艳阳天”、“濠江月”、“一捧雪”、“蝶恋花”、“鸳鸯锦”、“春晓”、“火炬”、“胭脂露”、“红牡丹”、“桃红宿雨”、“红衫翠袖”、“红玲珑”、“祝福”、“丹绣球”、“秋声”、“东方明珠”、“红颜滴翠”、“睡美人”、“樱红”、“冰心玉洁”、“瑞雪”、“霸王袍”、“人面桃花”等。
3.分批栽植。如计划栽种1200盆,为确保12月下旬至少有200盆开花,可分六批种植。第一批9月6日种植、最后一批10月28日种植。第一至第四批在露地栽植,10月下旬移至大棚水池;第五、六批在大棚内种植,种好后,按缸盆的大小直接分别置于池中,让池水淹没盆口。以第五、第六批成功率最高,这是因为早分栽的荷花只长叶不着花,地下茎过早生成新藕。
4.容器选择。栽培选用的容器有多种,最小的是陶盆,口径21cm、深15cm;最大的黄釉缸,口径45cm、深30cm。结果表明,容器大小对开花率无明显影响。
5.管理要点。荷花反季节栽培的设定温度为25℃~35℃,每日光照10小时-15小时,平均湿度为75%~85%。
(1)温度管理。10月30日将露地盆栽荷花,移至大棚内水池中。根据三水市气象资料,9月份日均气温27.1℃,10月为25.70℃。荷花进棚后,棚内日均温度达29.4℃,故9、10两月未加温。11月1日寒潮南下,室外温度降至20.1℃,而棚内气温降至25℃以下,夜间降至20℃以下。故而从11月1日起开始加水温,每天晚上加一次,直到温度升至35℃。夜间水温虽逐步降低,到次日清晨水温仍可保持在25℃。
(2)光照管理。荷花生长季节,自然光照达10小时~12小时,三水11月~12月日均光照仅9小时左右,而且光质较弱,故需补光,一般在下午5时至晚上10时开灯补光,阴雨天上午8时至下午18时也需开灯补光。
(3)湿度管理。室外11月、12月,日均相对湿度60%左右,室内通过喷雾,湿度增至80%左右。后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不喷雾只要棚内湿度维持50%~70%,荷花同样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后期未喷雾补湿。
(4)通风。中午前后,室内温度过高,常超过35℃,同时湿度也过大,需开排风扇和门窗通风。
(5)水、肥管理和除杂、病虫防治。这些栽培管理措施与常规荷花栽培相同。
三水荷花世界的反季节栽培试种中,我们选择了各色、各型的荷花品种88个,其中能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期间开花的达72个品种。这些反季节栽培成功的60个品种、300余盆荷花参加了99年澳门回归庆典,有180盆春节开了花,深受游园群众喜爱:还有100余盆参加了2000年3月香港花卉展览会,获得港澳各界人士的好评。10年后,我们再次做冬季荷花反季栽培,结果有4个热带型荷花品种(俗称“冬荷”)的50余盆荷花开花,有幸被选中参加了2009年澳门回归十周年庆祝活动。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5
目前的现代温室蔬菜超高产只有无土栽培1年生(含1年)以上的蔬菜(番茄、黄瓜、甜椒等)可实现。根据无土栽培科学施肥作用的启迪,以创新装备和工程引入应用改变有土栽培传统施肥和耕作方式,探讨普通设施有土栽培蔬菜(1年及以上生)种植实现超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可能性。2009年我国设施面积达到335万hm2,设施蔬菜种植绝大多数为有土栽培,播种面积占2009年度蔬菜总播种面积(1841万hm2)的30%以上,实现超高产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2年)中有关农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发展思路(4)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1发展设施农业技术意义重大
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从前瞻的战略高度审视设施农业的发展。所谓现展理念的前瞻性,就是从未来发展考虑问题。要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提高,同时应对我国人口逐年增加的形式,就必须提高现有各种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耕地资源又不像其他资源可以通过进口或替代等措施弥补,所以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十分重要。当前现代温室的无土栽培技术能实现超高产,以荷兰无土栽培番茄种植为例,年均产量为52.5万~67.5万kghm2,是我国大田番茄种植产量的8~10倍,是一般温室有土栽培番茄种植年产量(两茬产量)的3倍左右。因此,超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设施蔬菜超高产高效有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有着巨大作用,它是一个国家现代化、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2现代温室无土栽培技术
现代温室无土栽培具有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益,劳动条件和环境好的优势,它是现代农业的典范。设施有土栽培蔬菜种植距现代农业目标有多大差距,通过与现代温室无土栽培对比,分析无土栽培高产出、高品质和高效益生产模式的机理,可探索出设施有土栽培蔬菜超高产高效的生产方法。荷兰无土栽培番茄超高产的根本原因,是对水肥、温光(光合作用和温度影响)、时间、土地和空气各类资源利用率高。利用率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资源利用多,也就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多,它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具体体现是番茄在1个(或以上)生长期(定植—拉秧)内,结果生产期(首次上市起始)占整个生长期的80%以上,让更多各类资源(含人为调控资源)转化为番茄果实。为了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多,无土栽培把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装备和工程尽可能多地引入应用,建立4大保证措施,即科学施肥、合理温度控制、适当增加光照和现代农艺管理。
(1)无土栽培科学施肥。无土栽培是把具有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液放到槽或池子内,作物根系置于营养液中,根系从营养液里吸取水和营养元素。营养液的营养元素按作物需要进行配制,营养液按需可定期补充。由于营养元素全面,水和营养元素保证及时供给;番茄秧苗可养活更多枝杈,保证番茄1年或更长生长期的正常生长,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2)合理温度控制。番茄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白天25~32℃,夜间15~20℃。番茄果实成熟一般50~60d,在最适温度下50d内成熟,温度不适宜时需60d以上,甚至100d成熟。总有效积温高和零度以上无效积温利用率高。荷兰现代温室无土栽培一年中适宜番茄开花结果的连续总积温可达8000℃左右;据测算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实施合理温度控制,在340d的番茄种植中,总有效连续积温达7500℃以上(最适宜的温度),其中有2500℃左右的零度以上无效积温调整为有效积温,它占总有效积温的30%以上。有效积温不连续,番茄果实成熟时停时长,果实成熟时间加长,从停到长总有起动过程,使有效积温利用效率降低。总有效积温连续,提高有效积温和其他资源利用率,可使番茄成熟期不超过50d,使结果批次大大增加,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适当增加光照。荷兰在北纬49°~53°,冬季太阳照射高度低,强度弱,阴天多,日照1484h年,光照不足,必需适当增加光照,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才会高,不致影响产量。
(4)现代农艺管理。有了科学施肥和开花结果最适宜的温度环境等,没有好的管理,番茄只疯长,同样不能高产。所以加强管理,合理换头,使结果批次达到合理数值,才会取得超高产。这说明现代农艺管理是番茄超高产不可缺的重要条件之一。4大措施中,有一项不足就影响各类资源利用率,各类资源转化为果实的程度降低,就没有超高产而言。就是说只靠大自然恩赐的资源不可能取得超高产的。
3现代温室无土栽培在我国的应用启示
现代温室无土栽培番茄等超高产和类似工厂工作环境的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范,是学习榜样。设施有土栽培蔬菜要实现超高产,也必须建立4大保证措施。实际上无土栽培超高产并不是深不可测,关键是它用4大措施保证了番茄各生长阶段的生理机能最适宜需求,从而实现超高产。4大措施中的温度控制、增加光照和现代农艺管理水平,我国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最大差距是有土栽培施肥不科学———营养不能及时供给,营养元素不全面。施肥不科学严重影响各类资源利用率。只要在科学施肥上另辟新路,建立与无土栽培科学作用相同的有土栽培新的施肥方法,并使投入处于较低水平,普通设施有土栽培蔬菜超高产高效就能实现。
4普通设施有土蔬菜栽培
4.1种植模式
有土栽培大多为畦(台)田种植模式,它包括种(栽)前土地准备、种(栽)、管理和收获4大环节。在4大环节中,种前土地准备农活量最大、最重。有土栽培蔬菜种植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准备环节全部机械化显得十分重要。
4.2种前土地准备机械化状况
传统机械作业必须通过转弯完成,而传统机械体积大,转弯半径大,即使小型微耕机作业转弯半径通常也在3~4m,机械作业时经常与设施擦碰,这就是传统机械与设施之间存在的作业障碍,这种障碍使设施边角地带不能翻耕,造成边角漏耕;传统机械作业,存在入土行程和出土行程,造成地头漏耕;传统机械作业地面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故不能为工程应用提供支撑。因此地头、地角、做畦和畦面土壤细化平整全部人工完成。据测算土地准备环节,用传统微耕机翻地,人工挖翻地头地角,人工做畦和畦面土壤细化平整等,人工成本占87%。虽然也用机械,因机械作业项目少,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工资逐年提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还要高。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研发新型机械装备势在必行。
4.3有土栽培蔬菜施肥状况
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不仅决定蔬菜产量,而且影响产品质量,这说明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传统有土栽培蔬菜作物的施肥存在以下问题。4.3.1不能按需供肥,肥料利用率低一般是在种前一次性施入一定量有机底肥和适当化肥做底肥,底肥与土壤混合储存在土壤耕作层内,此时土壤的肥力达到峰值。作物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营养元素的量也不同,作物幼苗生长期所需营养量并不大,但此时土壤肥力处于峰值,幼苗仍按自己需要量吸取部分营养,土壤储存的剩余部分将随着灌溉等因素流失一部分,特别是土壤中的化肥流失比例会高一些。
4.3.2追肥受限不能做到及时提供营养
作物生长到中后期需要营养元素最多时,土壤的肥力已经下降,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旺盛需求,因而人们常给作物实施追肥,这种追肥大多为无机化肥。特别追肥时畦面秧苗较高,设施内气温高,在根附近挖坑,投入化肥,再掩埋,作业条件差,十分繁锁,费工、费时、费力;追肥次数多,用工多,劳动成本提高,因而追肥次数受到限制,所以不能做到及时提供营养给作物。
4.3.3营养元素不全面
追肥大多为化肥,只补充N、P、K元素,微量元素无法补充,营养元素不全面。
4.3.4施肥不科学使番茄生长期缩短
番茄虽然是多年生作物,但因有土栽培下传统施肥方式不能满足其更长生长期的需要,造成番茄一般只有几个月生长期。若在营养保证的情况下,采收期(生产期)增加2个月,就意味着番茄产量增加1倍。
5设施蔬菜超高产有土栽培技术内容及作用
设施蔬菜超高产高效有土栽培技术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通过引入新型耕作机械和工程手段,取得两个方面突破:①机械装备与设施内畦田种植模式之间相适应,并建立全新的有固定畦埂的耕作模式;②按照无土栽培科学施肥作用的启迪,建立相应的有土栽培科学施肥方法,并使其固定资产投入降低到较低水平。
5.1纵横行走微耕机为核心的机械化
纵横行走微耕机前面装有平碎土机具,后面装有旋转深耕机,两轮纵向走于两畦埂。作业从日光温室后墙处畦端开始,平碎土机具抬起,旋转深耕机落下,进行畦面翻耕作业,到畦的另一端,返回时旋转深耕机抬起,平碎机具落下进行畦面碎土和平土作业,直到后墙处畦端,然后轮子在横向畦埂行走,使机组到下一畦作业,如此返复实现不转弯的翻整地作业。使用效果如下:
(1)土地准备环节全部机械化作业。机组作业不用转弯,没有入土行程和出土行程,翻耕时无地头地角漏耕,不用做畦,土地准备环节可全部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2)为各项工程应用提供支承点。传统机械翻耕土地,地面不允许存在任何永久性固定物体。纵横行走微耕机作业畦埂不翻耕,因此畦埂就可以改为永久性畦埂,如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做成予制件,然后组装成固定畦埂。这种固定畦埂相比于传统土堆积的畦埂有许多优势:①它为工业工程应用提供了固定支承点;②为探索和深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持。
(3)节能减排。纵横行走微耕机动力为低压直流电动机,蓄电池提供能源,特别是设施内空气流动差,没有尾气排放有利于环保;蓄电池可以在电网负荷最低时充电,在大环境内有利于节能。传统微耕机由于驱动轴分配质量有一定限制,没有条件使用低压直流电动机,所以传统微耕机只能使用汽油机或柴油机,因有尾气排放造成污染,在设施内应用不利于人的健康。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6
一、品种特征特性
卡姆罗莎草莓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大,呈深绿色有光泽,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果实为圆锥形或楔形,果面红色,有光泽,果实甜酸适度,果实硬度大,耐贮运。果实第1级序果大果率占70%以上,平均单果质量22.6g,最大单果质量95g。该品种休眠期中等,属中熟品种,在同一温室内栽培较全明星品种早熟12~17d,较丰香品种晚熟15~20d,每667m2产量2800kg以上,产值逾2万元。
该品种抗白粉病,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可连续结果采收4~5个月,产量及抗病性明显优于丰香。进行苗木繁育,其匍匐茎抽生能力强。果实甜度优于土特拉,硬度好、耐运输,是一个鲜食和深加工兼用品种,适合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种植。
二、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1连用草莓壮苗
选用生长健壮,须根多,幼苗具有4片以上功能叶,茎粗0,8~1cm以上的壮苗进行定植。
2施足底肥,整地做畦
每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6000kg,氮磷钾复合肥40~50kg农家肥要捣细捣碎,深翻30cm,结合深翻施多菌灵2.5kg、辛硫磷2kg,和土壤混合均匀,耙细、耙平,南北向起垄,垄面宽55~60cm,垄高20~25cm,垄沟宽25~30cm。
3适时栽植
于9月上旬定植较好。起垄栽植,每垄栽2行,行距20~25cm,株距15~18cm左右,每667m2栽苗数9000~10000株。定植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栽植时三角定植,掌握“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草莓秧苗弓背朝向垄的外侧,便于通风、透光,提高果品的质量。
4栽后的管理
栽植后立即顺畦沟浇透水,并连浇3~4水,确保苗木成活,浇水后及时中耕,利于草莓幼苗扎根。草莓缓苗后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促进草莓生长,以后根据墒情及时灌水,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kg或氨基酸肥料顺畦面浇施。
5适期扣棚保温
卡姆罗莎草莓品种休眠中等,
5℃以下低温需要350h以上,保温适期在10月中下旬,用0.08~0.1mm厚的无滴膜覆盖保温。
6覆盖地膜
扣棚保温后10d,覆盖黑色地膜于畦面,并及时把苗子从地膜下提出。
7温度调节
11月中下旬,随气温下降要加盖棉被。现蕾后白天温度25~28℃,夜间不低于8℃,开花期白天20~25℃,果实膨大期20℃左右,夜间不低于5℃为宜。
8喷赤霉素
于12月上旬喷1次GA,在30%植株显蕾时再喷1次,浓度5~6mg/kg,重点喷在苗心部位。
9肥水管理
覆盖黑色地膜前每667m2追施复合肥20~25kg,果实膨大期,要加大肥水量,每次每667m2施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kg,结合浇水一起施人。每次追肥浇水后,要加大放风量,降低棚内湿度。总之,在草莓全生育期,要加强水分管理,除花芽分化期、开花期需适当控水外,其余时间都要保持土壤湿润,不能过干或过湿。
10其他管理
为了减少草莓的畸形果,解决温室草莓授粉问题,提高产量,进行棚内放蜂是一项关键而有效的措施。一般在植株显蕾后开花前将蜂箱放入棚内,将蜂箱放在大棚的东墙边或西墙边,每栋温室放1箱蜜蜂。放蜂前10d棚内停止用药,当温度高于30℃时,应适当通风降温,确保蜜蜂在温室内正常活动。在大棚草莓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随时擗掉老叶、病虫叶、匍匐茎及多余的侧芽,及时摘除结完果的花序。
11适时防治病虫害
加强栽培技术管理,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温室草莓易遭受红蜘蛛的危害,扣棚保温后或发现草莓植株上有幼螨时及时喷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主要喷叶片背面,能够有效地防治红蜘蛛。对于草莓灰霉病除加强土壤消毒,合理密植,注意浇水控制湿度,高垄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管理外,还可兼用药剂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每667m2用350g速克灵烟雾剂熏烟进行防治。注意放入蜂箱前10d应停止用药。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7
关键词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栽培技术
滑菇(Pholiotanamekio)又称滑子蘑、光帽鳞伞、光帽黄伞、滑子菇等,因菌盖表面有粘滑物质而得其名。滑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原产于日本,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随着其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滑菇生产会有较大的发展,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滑菇玉米芯代料小袋堆放式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极具推广价值。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滑菇属中低温型菌类。栽培周期较长。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不同年份及各地的小气候特点,栽培时间可提前或延后。吉林省的栽培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此时日平均温度较低,利用低温季节的特点,减少杂菌污染。
2菌种选择及原材料准备
根据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应选择菌丝生长健壮、吃料快、抗逆性强、度夏不退菌、出菇温度广、现蕾早、转潮快、菇形好、产量高的优质早熟品种,一般选用西羽、C31、滑菇9号、丰菇7号等。采用玉米芯、锯木屑必须注意选择无霉烂变质的原料。玉米芯需用10~12目筛底粉碎备用。称料前最好把玉米芯筛1遍,筛出其中的杂质,有利于装袋,并可防止因混入大块玉米芯而导致灭菌不彻底引起杂菌感染。配方为木屑20%,玉米芯60%,稻糠16%,豆粉2%,玉米面1%,白灰0.3%,石膏0.7%。含水量55%~60%。pH值5.5~6.5。
3装袋灭菌
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搅拌均匀,加水量可根据原料的干湿情况适当增减,使含水量达55%~60%,堆闷30min。装袋。栽培袋采用18cm×36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袋,可用人工或机械装袋,要求装料松紧适度,中间打孔。装袋后及时进行灭菌,一般常压下100℃灭菌,维持6~8h。
4接种
接种采用低温季节开放式接种,利用培养室接种,接种前要对培养室进行灭菌处理,一般采用白灰水喷洒培养室地面的方法,也可用火碱1kg对水200kg喷洒地面。操作者应按操作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5%来苏尔喷洒培养袋和搬运、接种工具。栽培菌种要求菌丝体浓白、粗壮、整齐,无杂菌,没有萎缩,不渗出黄水,无害虫,封口处无破损。菌种袋表面用75%酒精或0.1%克霉灵或0.25%新洁尔灭等擦洗消毒。待袋温降到25℃以下即可接种,接种室的温度在5℃以下。如果室温在10~15℃,可采用接种帐接种。袋栽滑菇大多温度超过15℃就不进行生产,否则污染率会超过10%。具体操作一般是采用中心接菌,菌种封口[1-2]。
5养菌及越夏管理
5.1养菌前期管理
从接种到菌丝长满整个菌块为养菌前期,此期的管理是使菌丝尽快萌发生长,在低温条件下迅速长满整个菌袋。接菌后的菌袋通常是垛放在菌棚内或集中垛放室外空地上,也可垛放在空置的空房内,菌袋每6个叠垛在一起,用草帘等盖好,保持菌袋温度在10℃以下,防止菌袋受冻,此阶段除了维持菌袋的低温,还要注意通风。接种后7d左右,菌种开始萌发变白,表面菌丝开始恢复正常生长。在4~10℃条件下,经过15d左右,培养基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并向培养基内延伸,这时应倒1次垛,把垛上层的菌袋放在最低层,底层的倒至上层,进行上下内外倒垛,倒垛时要拍打菌袋,使袋内气体逸出,进入新鲜空气,有利于菌丝生长。随着自然温度逐渐升高,定植后的菌丝开始向培养基深处生长,而且生长速度加快,这时菌丝体自身产生呼吸热,可能使垛内菌块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15℃时,一定要加强通风,及时倒垛。一般经过50d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菌袋。
5.2养菌后期管理
养菌后期是指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至培养基表面,安全度过夏季的时期。当菌丝吃透整个培养基,这时气温逐渐升高,就应将菌袋运到菇棚堆放,堆放要沿棚两侧垛放,中间留作业道1m,每侧横向分排垛放,排间留60cm的作业道。要改善棚内环境条件,把菇棚四周底部打开,增加通风条件,并使棚内有散射光,促使菌块表面蜡质膜的形成。当夏季温度过高时,即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保持菇棚经常通风,加大遮荫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进菇棚,特别是加强夜间通风,并向菇棚内喷雾状水降温,使菌块成功度夏[3-4]。
6出菇期管理
立秋后的天气渐冷,滑菇的菌丝已发育成熟,进入出菇期。养好菌的菌袋应是白色菌丝,将料包紧成块,洁白,不松散,表面形成淡黄色菌膜。这些都表明菌块已具备了出菇的内在因素,此时如气温、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适宜时即可出菇。
6.1开袋划菌
到7月初气温降到20℃时应立即整理菇棚的菌袋,将污染的淘汰,清除杂物,用500倍的克霉灵杀菌,喷洒菇虫净杀虫。地面用河沙或山沙垫好,喷水调节棚内湿度,保持
(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50页)
在85%以上,1~2d后,对已形成菌膜的菌袋,进行开袋划菌。即划破菌膜,便于水分和空气渗入。划菌后如气温稍高,短时间内不能出菇时,划口处又被新长的菌丝封住,此时要重新划口。方法是:取宽、厚各2cm,长随意的长方形木棍,在一头的两侧各安上1个1mm厚的刀片,刀片露出0.5cm,稍有角度,将菌块划成2cm×2cm的小方块。
6.2催菇
划菌2~3d后,除地面多洒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外,还要向菌袋喷重水1次。控制棚内温度在20℃以下,湿度为85%~95%。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利用温差,促使菇蕾出现,催菇期约15d。浇水的原则是:前期少喷、勤喷,后期多喷。菇棚地面、四壁、顶棚都要喷,使子实体充分吸收水分。
6.3分化期的管理
开袋20d左右,若昼夜温差较大,管理得当,则开始逐渐显蕾。当菇蕾像米粒般出现时,进入水的敏感期,水大水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如培养基不干、不缺水,此时应减少甚至不往菌袋上喷水,更不要使菌袋上积水,以免死菇。保持其他部位多喷水,使相对湿度在90%左右。随着菇的生长,需氧量增加,要注意通风换气(夜间将四周棚膜及草帘掀起,阴雨天全天掀起通风)。
6.4长菇期管理
菇盖长到0.5cm,可往菌块上喷水。但要轻喷,水不可过热过冷,要在10℃以上。随着滑菇长大,要逐步多喷水。每天至少喷2~3次,风大干燥时要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最好夜间喷1次。出菇期棚内温度保持15~18℃,湿度90%以上,此期的技术要点是避风、降温、保湿、增光。
6.5第2与第3潮菇管理
第1潮菇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菌袋,清除棚内残菇废料。挑拣出被杂菌污染的菌袋,刮除病斑,用药剂处理后,单独摆放。此时应停止向菌袋喷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70%~80%,使菌块休养生息积累营养。同时还要喷洒杀剂和杀菌剂。5~7d后即可进行催菇管理(方法同上)。第2潮菇采收后,进入10月下旬,此时已进入深秋,天气渐冷,滑菇生长非常缓慢。此时如增加加温设备,可采收至元旦前后,形成反季节栽培。
7参考文献
[1]郑明顺,龚振杰,律凤霞,等.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2):27.
[2]朱妍梅,石强.滑菇的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05(11):22.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8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栽培要点
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的质量要求也相应地提高。蔬菜是人类重要的食物,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提高,以及蔬菜需求量的增多,采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可以保证蔬菜的供应,还可以保证蔬菜种类的多样化,特别是反季节蔬菜的供应更加充足。
1设施农业蔬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1温室大棚建设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步伐加快,设施农业覆盖面越来越广,但是一些温室大棚的规模较小,特别是采用了简易装置的大棚,其自身的技术性不强,在不良环境中很容易损坏,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特别是一些大棚的规模小,采用蔬菜种植技术只能简单化,不能将相关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在建设大棚时,虽然资金到位,但是前期没有做好调研工作,出现选择蔬菜不当的问题,导致蔬菜的质量和产量都无法保证。另外,大棚建设中所选择的材料不符合当地环境,也会影响蔬菜大棚的使用价值。
1.2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设施农业蔬菜种植技术是先进技术,掌握这项技术的专业人员较少。如果在大棚中采用传统技术种植蔬菜,技术创新性不能发挥,就会造成蔬菜品质低、供应量不足[2]。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土壤和土质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也会影响蔬菜大棚的生产效益。
2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孝义市大孝堡乡将设施蔬菜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现在的黄瓜、西葫芦、生菜等蔬菜品质优良,受到高端市场的青睐。目前,大孝堡乡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得当地设施蔬菜高效发展。例如,西葫芦每年在2—3月上市,售价可达5元/kg以上。该乡年产优质蔬菜超过100万t,实现41亿元产值,带动当地的贫困户稳定脱贫。现将孝义市大孝堡乡应用的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具体介绍如下。
2.1科学选择温室棚膜
采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对温室棚膜要合理选择。通常温室大棚的夜间温度要维持在9℃以上,一般为12~16℃。孝义市大孝堡乡冬季受冷高压的控制,多偏北和西北气流,气候寒冷少雪,需要根据需要选择棚膜。较为普遍应用的温室棚膜有3种:第一种温室棚膜是醋酸乙烯薄膜,这种薄膜有良好的透光性、吸尘性低,低温环境也可以使用。其质地坚韧,韧性很好,伸长力和抗拉力都非常强,在寒冷的冬季使用效果良好。第二种温室棚膜是聚酯长纤维不织布,其有很强的拉伸度,几乎不会被损害,使用时间长,通常持续使用3~4年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薄膜的透气性、透水性好,有良好的抗污染性,保温性能也好。第三种温室棚膜是铝箔复合聚乙烯薄膜,其保温效果好,是良好的绝热保温材料[3]。选择耐寒性比较强的材料,棚体为1/4圆型,棚内的宽度以6~10m为宜,棚的高度和宽度比例为1∶(1.5~2)。种植时,9月份和10月份定植,11月至次年6月收获;如果是8月定植,9—10月收获;如果是1月定植,2—5月收获。
2.2合理地控制光照和温度
蔬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光照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光照和温度的控制,需要考虑大棚内所种植的蔬菜,使得温度和光照条件都能满足蔬菜生长要求[4]。冬季种植大棚蔬菜,通常由于光照不足影响蔬菜质量,特别是喜欢阳光且对温度要求较高的蔬菜,就要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对于一些耐阴的蔬菜,可以在弱光环境中种植。在大棚中种植蔬菜,用高矮搭配的方式比较好,合理安排蔬菜种植位置,提高大棚空间利用率。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
观光休闲农业是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可以综合体现现代农业的实力和水平,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蔬菜是观光农业景观资源中的重要构成内容,蔬菜家族品种多、色彩丰富、生长期长,不仅具有食用功能,而且具有观赏功能。为了拓展蔬菜产业的休闲观光功能,丰富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观光采摘型蔬菜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2008年起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土沟村京承碧园合作社实施了京承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工程”项目中的蔬菜四季观光采摘园”项目,为京郊观光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普通日光温室的合理改造提升了观光效果
传统的观光蔬菜栽培是在现代化大型连栋日光温室中进行的,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维护成本也较高。巨额的投入使许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和菜农难以承受,使蔬菜观光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普通日光温室结构又不适宜观光蔬菜的景观化种植,现有蔬菜观光园还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针对这种现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创性地在普通日光温室中进行观光蔬菜景观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普通日光温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适当改造,即将温室南端下沉,做出一条甬道供游人行走,在把温室北边垫高的同时,将植株栽培在培养箱内而引蔓上架,营造蔬菜树式景观,使日光温室能够适宜观光蔬菜的生长。另外,还在温室后墙种植绿色植物,以降低夏季温室中的温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观光蔬菜品种与技术集成配套提升了观光内涵
观光园区采用蔬菜树式栽培、无土栽培、盆景蔬菜造型栽培、嫁接、品种选择、播期调整、花色搭配等栽培技术与措施,涉及茄果类、叶菜类、水生蔬菜、药用蔬菜等209个品种,建成了春意盎然踏青园、姹紫嫣红瓜果园、金秋十月赏菊园、寒冬保健药菜园为主题的四季园”观光区,实现了园区的周年景观更替,为游人展示了植物四季变化的无穷魅力。
2.1春意盎然踏青园
主要采用品种选择、色彩搭配、播期调节、艺术造型等技术,采用栽培床下沉倾斜(栽培床南高北低,倾斜30°,形成立体效果)等措施,建成了包含奥运五环、奥运单项运动标志、红旗飘飘、吉祥彩虹、月亮弯弯等景观的奥运主题景区和美丽的祖国景区。
2.2姹紫嫣红瓜果园
采用多种栽培技术和观光道下沉(下沉80cm)等措施,突出设施蔬菜现代栽培技术,扩展温室空间,提升景观效果。建成了芳香蔬菜坛、阳台菜园、百瓜飘香、番茄树林、绿色世界等景观。
2.3金秋十月赏菊园
主要采用不同品种色彩搭配、播期调节、艺术造型等技术,以及栽培床下沉、倾斜,南高北低倾斜30°,提高了观光效果。设计了曲线和对角线种植方式,并配合盆栽彩色蔬菜造型,衬托出金龙腾飞”、彩虹飞舞”的景观效果。
2.4寒冬保健药菜园
选用板蓝根、黄芩、叶用枸杞、珍珠花菜、藤三七等22个药用保健蔬菜品种,采用不同图案,结合盆栽,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艺术化栽培景观效果。同时,用科普展板介绍每种保健蔬菜的特点、保健功能及烹调方法,突出菜药”同源,寓保健于美食的理念。
3拓展日光温室功能的技术与经验
3.1日光温室改造技术
根据普通日光温室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使改造后的温室既有利于作物种植,又有利于提高观光效果。为了实施树式栽培技术,吸引游人眼球,将温室南端下沉,做出甬道供游人行走,将温室北边垫高,同时将植株栽培在培养箱内而引蔓上架,营造蔬菜树式景观。这样的日光温室结构适宜观光蔬菜的生长;将其他观光栽培作物的通道设计成曲曲弯弯,并将温室另一端开一个门,作为出口,形成循环观光路线,游客在园区既不走回头路,又能欣赏温室之间的不同特色景观,有步移景新、曲径通幽”的感觉。
3.2温室间的景观设计
利用各温室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椭圆形、云彩形等不同形状小区,种植各具特色的蔬菜及其他农作物,形成不同特色的观光景观。如建成不同形状水池,采用棚膜衬底等防渗漏措施,种植了莲藕、慈姑、荸荠、茭白等6种水生蔬菜,建成了荷花影翠”等水生蔬菜观赏景观;种植芋头、生姜、萝卜、芥菜等作物,形成根茎类蔬菜观赏区;种植谷子、高粱、黍子、大豆等,形成五谷杂粮观赏区;种植穿心莲、藿香、珍珠花菜等,形成药用蔬菜观赏区;采用不同花式、不同高度的5种插架方式,形成各种蔬菜架林”观赏区等6个观光区,不仅充分利用了温室之间的空地,而且建成了反映农户庭院蔬菜种植的瓜田月下景观,使游人在观赏景观的同时,学到了科普知识,起到科普宣传的效果。
3.3日光温室观光蔬菜树栽培技术
利用蔬菜多分枝、无限生长的性状,人工调控适宜的环境,使之充分生长,并利用棚式支架等方式,让其众多分枝放射而形成扩展生长,使果实从枝叶中垂下,给人以硕果满树”的感觉。将番茄、茄子、彩椒、砍瓜、大葫芦、小葫芦、南瓜、冬瓜、香丝瓜、蛇型丝瓜、苦瓜、佛手瓜、瓠瓜、一串铃冬瓜、蛇瓜等15种蔬菜作物培育成树”。日光温室有土栽培番茄树的成本仅需860元/株,而连栋智能温室番茄树的栽培成本需2840元/株。日光温室栽培成本是连栋智能温室的30.3%。
3.4竹艺廊架与观赏瓜类种植相结合
研究了以竹艺廊架为衬托的109种形状各异的观赏瓜类种植技术,采用葫芦门、瓜趣桥、休闲廊架、奇瓜异果屏风等7个景观,使麦克风”、金童”、玉女”、子孙满堂”等稀奇百怪的观赏瓜类与竹艺廊架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观光效果,增加了游客的观光兴趣。
3.5家庭阳台种植蔬菜
针对居民阳台养花和种植其他植物只能看、不能吃的现实,研究开发了家庭阳台种植蔬菜简易设施和配套种植技术,为城镇居民家庭阳台种植蔬菜提供了4种种菜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产品安全等特点,使居民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3.6独特的文化创意及科普宣传
在打造蔬菜景观的同时,利用展板等形式,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变化的物候特征、蔬菜科技知识(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等农业知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向游人普及养生保健、蔬菜选择、蔬菜烹调、食物搭配、时令节气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了观光采摘园区的品味。#p#分页标题#e#
3.7茄果类蔬菜全季节采摘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采用遮阳覆盖、人工授粉、搭架落蔓等技术,及时调整温室温度、光照强弱,优化温室内的温、光环境,使成串番茄、彩椒等茄果类蔬菜长势健壮、生长期延长,营造出游人在棚内能看到硕果累累的景观效果。这些蔬菜在12月份育苗,2月份定植,从5月份开始采摘,直至12月拉秧,采摘期长达7个月,有效延长了采收期和适游期。成串番茄每株结果28穗,单株结果数达300多个,彩椒每株结果达到36个,既调动了游人的采摘兴趣,又提高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3.8盆景蔬菜造型技术
选用矮生樱桃番茄、藤三七、落葵、羽衣甘蓝、观赏茄子、叶牡丹等15种蔬菜,采用品种的选择、嫁接、整枝、搭架,以及药剂处理等技术措施,开展盆景造型(拱形、小树形、螺旋形)、盆栽营养液肥料配方等技术试验,形成了家庭盆栽蔬菜景观特色,使游人既可观赏,又可买回在家种植。
3.9新型鲜用药草茶生产技术
通过颜色搭配、造型、不同冲泡水温、辅料配比等技术措施,开展了藿香、薄荷等5种药用蔬菜的鲜用药菜茶配置技术试验,开发出不同口味、不同保健效果的药草茶配方。
3.10观光、采摘型蔬菜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普通蔬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依据是适应性、高产性、抗病性等,而观光蔬菜种植品种的选择标准是新奇特、功能性强,能吸引游客眼球,其具体标准又分为2种:①适合观光的蔬菜品种要有外形奇特、攀附性强、色彩丰富等特点;②适合采摘的蔬菜应具有可鲜食、口感好、安全、产品供期长、便于游人携带等特点。根据以上标准,从国内外引进特色蔬菜品种226个,通过引种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在京郊种植的观光采摘蔬菜品种94个,其中水果苤蓝、黑珍珠番茄等42个品种适合采摘;砍瓜、五角茄子、地肤等52个品种适宜观光。在这94个品种中,蛇形丝瓜、金丝瓜、五角茄子等12个品种是北京地区以前没有的品种;黑珍珠番茄、利蒲水果型苤蓝等6个品种为全国以前没有的品种;另外拓展了砍瓜、芝麻菜、地肤等11个蔬菜品种的观赏功能,为北京市观光园区增添了新靓点。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1篇10
一、项目概述
露地果树栽培是在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一种栽培方式,由于完全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支配,其生长和收获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比如桃较早的成热期在6月上旬,葡萄在7月底,杏要在5月中旬,樱桃最早也要在5月初。加之早熟品种多不耐贮运,市场供应期较短,不能随人所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消费要求也日趋高档化、多样化,在时间上也逐渐由季节性转为周年性。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采用设施栽培果树,使果品上市供应时间提前或延后,成为一种发展趋向。
设施果树栽培,是人工利用保护设施,如塑料拱棚、日光温室等,在不能生产或生产量很低的季节里创造适合果树生长、发育的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组分),从而实现优质果品生产。我国的设施果树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设施栽培适应了果树集约化的发展,它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在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河南、上海、浙江等地相继掀起了设施果树栽培热潮,目前全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60多万亩。我镇现有日光温室64座,具备发展小型林果反季节设施栽培的设施条件,加上我市属典型的城市大,农村小的式业型城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对珍稀果品的需求较大,具有发展设施栽培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设施栽培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利用保护设施,可以克服不利于果树生长的环境条件,扩大栽培范围。
2、通过保护设施,可以在不适宜的季节里促使果树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获得反季节果品。
3、保护设施为果树生长提供了一个封闭环境,减少了很多来自自然界的有害污染,有利于实现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
4、保护设施为人工控制果树生长环境条件创造了物质基础,相对地实现了果树生产工厂化管理,通过人为调节温、光、水、气等,使果树的萌芽、开花、结果、采收诸生产环节实现了人为控制。
5、由于人为控制因素的存在,设施栽培的果品完全可以做到抓空档、抢淡季上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使果树设施栽培健康发展,在发展时应着重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l、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
项目以促早栽培为主,并适当发展延迟栽培,栽培模式采用塑料大棚。
2、选择适宜品种
在侧重选择特早熟品种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果个大、品质优的品种。特早熟品种一般果个小,风味淡。而果实发育期在65天以上的品种大多数为大果,品质好,产量高,经促早栽培虽不能最早上市,但在市场上仍有较好的竞争能力。
3、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设施果树栽培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高效益农业生产,适宜集中连片发展,走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4、着重堤高果品质量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设施栽培的果实与露地相比,品质普遍下降,突出表现在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降低,风味变淡,果个较小等,成为制约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索,须引起高度重视。项目将力争从品种选择、设施环境因子调控、土肥水管理、合理负载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设施果树栽培的果实品质。
四、设施果树棚室设计与规划
(一)日光温室的设计类型
项目采用斜平面与拱圆形钢竹混合结构日光温室。斜平面钢竹混合结构日光温室骨架由钢筋或钢管作形焊接而成。屋面中上部为斜平面,前部到底脚弯成拱状。钢架用?14——16钢筋作上下弦。用?8―10钢筋作腹杆(拉花),焊接成断面为三角形的三弦桁架;或用3。3厘米左右粗度钢管作上弦。用?16钢筋作下弦焊成二弦桁架,并按屋面要求作形。屋脊处设中柱,东西搭横梁(可用粗钢管、角铁等),桁架后部固定在横梁上,前部固定在水泥墩预埋件上。东西向每隔3米左右设一个钢桁架,桁架间东西向用西?14钢筋作拉杆,设2——3道,焊在桁架下弦上面,把各个桁架连成一体。桁架上顺屋面隔30——40厘米东西向拉一道8#镀铬冷拔丝,冷拔丝上顺坡面南北向每隔0。7米左右绑一根竹片或竹竿,每隔2米左右设一道压槽固定棚膜即可。这种温室顶柱少,光照好,牢固耐用。
(二)日光温室场地选择
项目选址为新城四组,主要考虑到该组靠近居民区公路,便于管理和运输,并且该组还有较好的水电及排灌设施,经过改造,可以温室内实现双排滴灌。栽培用温室座北朝南东西延长,单座棚长120米,宽7。8米。
(三)示范内容及规模
项目共规划示范温室6座,共种植桃、杏等优质小型林果2200株。其中栽培桃4亩,1600株,品种分别为春雪、油桃王子、早熟蟠桃等早熟品种;栽培杏2亩,540株,品种为金太阳、凯特。
五、投资预算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11。8万元,其中温室租金1。8万元(每座棚租金按3000元/年计算),旧棚改造3万元,苗木费3。5万元,管护费2万元,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1万元,其他费用0。5万元。另外,如新修大棚,每座大棚投资概算为5。1万元(规格:长120m,宽7。8m)。
资金来源:申请补助6万元,自筹5。8万元。
六、经济效益分析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11
关键词:秋葵;生物学特征;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且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蔬菜越来越重视。秋葵作为功能性蔬菜的重要品种之一,由于栽培适应性广,嫩果脆嫩、滑润不腻、香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秋葵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秋葵商业化栽培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及与品种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栽培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就秋葵主要品种的不同特点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生物学特征
秋葵,学名HibiscusesulentusL.,别名羊角豆、补肾菜、洋辣椒、美人指等,属锦葵科秋葵属,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地区,目前全球从热带到温带的大部分国家都有栽培。
秋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直根性;主茎直立,高1~2.5m,赤色或绿色,圆柱形,基部节间距较短,有侧枝,自着花节位起不发生侧枝;叶掌状5裂,互生,叶身有茸毛或刚毛,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叶柄细长,中空;多数品种花大而黄,部分品种开红花,果荚着生于叶腋;果为蒴果,先端细尖,略有弯曲,形似羊角,果长3~25cm不等,横径0.6~3.0cm,嫩果有绿色和红色两种,果面覆有细密的白色绒毛,绝大多数品种果实成熟后木质化,不可食;种子球形,黄豆大小,灰黑色,外皮粗硬,被细毛,千粒质量约55g。
秋葵喜温暖、光照的环境条件,耐热、耐旱、耐湿,但怕寒、不耐涝。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1]。
2?常用栽培品种及特性
秋葵可以按照形状、颜色和大小进行分类,按形状可分为五角秋葵、圆形秋葵;按颜色可分为绿色(包括浓绿、绿色和淡绿)秋葵和紫红秋葵;按大小可分为长果种(果长10~25cm)、中果种(果长5~10cm)和短果种(果长3cm左右)3类。五角秋葵果荚的横切面呈五角形,是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品种。不同种类的秋葵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栽培中要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优良品种有:
2.1?早熟五角
①特点:极早生,荚色浓绿,五角分明,很少出现残果、曲果,良果率高;矮株,节间距短,中小叶,主枝着荚,低节位着荚数量多;抗倒伏,宜密植,产量高,易采收,极其适宜温室栽培。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温室栽培于9月播种,12月至翌年6月收获;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智能温室栽培于7月播种,10月至翌年1月收获。
2.2?绿宝石
①特点:圆形品种,果荚长15cm,翠绿色;果荚质地软,食味极佳,即便采期延后,也不会木质化;植株长势和吸肥力中强,产量较高。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种,6-10月收获。
2.3?深红无毛多角秋葵
①特点:六角或八角品种,是五角品种的变异种,栽培适应性强,产量高;果荚长8cm,肥大,淡绿色;荚果质地好,食味佳;株高较高,为早中生品种。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栽培于4月末播种,7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
2.4?绿盐
①特点:五角品种,棱角分明,商品性极好;果荚深绿色,荚果质地柔软,食味极佳;很少出现残果、曲果,果实极少出现花青色,良果率极高;耐暑、耐寒性强,植株长势和吸肥力一般,分枝少,叶小,易栽培,适宜温室栽培。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栽培于5月初播种,7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温室栽培于2月中旬播种,5-8月收获。
2.5?绿箭
①特点:极早生品种,产量高,果荚浓绿色;很少出现残果、曲果,良果率高;株高中等,节间距一般,中叶;植株长势和吸肥力较强,分枝较多。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温室栽培于9月播种,12月至翌年6月收获;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智能温室栽培于7月播种,10月至翌年1月收获。
2.6?优质五角
①特点:极早生品种,产量高;果荚棱角分明,翠绿;株矮,叶小,最适合温室密植栽培;分枝力旺盛,剪枝后侧枝发生力强。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温室栽培于9月播种,12月至翌年6月收获;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智能温室栽培于7月播种,10月至翌年1月收获。
2.7?殷红秋葵
①特点:红色秋葵品种,果荚殷红色,宜生食,加热后颜色变绿;果荚长约8cm,横断面呈五角形,果荚质地柔软,极少出现残果;茎、叶、花均为殷红色,极具观赏价值;植株长势旺盛,易栽培,最适合家庭庭院种植。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于3月中旬播种,6-10月收获[2]。
3?栽培技术
3.1?地块的选择与准备
秋葵是直根性植物,吸肥能力强,因此秋季后要将充足的掺入大量粉碎秸秆等有机物的堆肥施入田中,并进行深耕,基肥用量应控制在总肥量的2/3左右。另外,在连作地块进行栽培时易发生疫病和病毒病,必须在播种前1个月进行土壤消毒。
3.2?播种时期与方法
秋葵种子比较坚硬,发芽适温为25~30℃,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详见表1)。为了确保较高的发芽率,一方面要在播种前夜用温水浸泡种子;另一方面要在播种后覆盖秸秆等覆盖物保持地温。为了预防立枯病,可用种子质量0.2%~0.4%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播种时,每穴播3~5粒种子,覆土1cm厚,播后3~5d即可发芽。当幼苗长出2~3片叶后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当幼苗长出4片叶时,保留1株长势最好的幼苗即可。缺苗会影响产量,因此在播种时一定要确保不缺苗。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但要求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后再定植,以确保成活率[3]。
3.3?培肥管理
在秋葵生育中期,即开花、着荚期(每株出现2~3个荚时)开始追肥,每平方米每次追施复合肥150g,根据植株长势决定追肥次数,一般以2~3个月追肥1次为宜。
3.4?长势控制
秋葵长势太强或太弱都会影响果实产量,可通过摘叶、追肥、灌水等措施对秋葵长势加以控制。当植株长势太强时,可在果荚下方留2~3片叶后,将其余叶片摘除,以减弱株势,增加光照和通风;当植株长势太弱时,可通过灌水、追肥等措施强化株势,避免荚质变硬,影响品质和产量。
4?收获时期与方法
当秋葵开花7d后,注意观察荚长的变化,当荚长达到6~7cm时(不同品种会略有区别),即可采摘。采摘时以用果树剪刀剪摘为宜,尽可能不用手直接掰下,以避免出现残果。达到采收标准的果荚要及时收获,以免果质变硬,无法食用。收获后,留下果荚下方的1~2片叶,将其余叶片全部摘除,可促进着果,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同时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
5?常见病虫害及生理障碍的防治
5.1?病害的防治
5.1.1?黑斑病
春季开始到梅雨季节是此病的多发时期,弱小植物易发生,收获期很少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尽可能使用发酵熟透的有机肥,以减少病菌的数量;二是使用链霉素、代森锰锌、福美锌及二硫氰基甲烷(俗称7012)等药剂进行防治。
5.1.2?煤污病
栽培中除了应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浇水,避免其他水流混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外,还应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发病时,可喷施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或50%农利灵800~1000倍液防治,每隔10~15d喷1次,连喷2~3次。
5.1.3?凋萎病
选用无病种苗;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发现病株立即挖除并彻底烧毁,严格防止病害继续传播;防治传病媒介昆虫。
5.1.4?立枯病
严格选用无病菌的新土配制育苗营养土;将40%二氯硝基苯和41%聚砹·嘧霉胺按1∶1的比例混合或用38%恶霜嘧铜菌酯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667m2用药量为25~50mL;实行轮作;出苗后及时拔除病株;雨后中耕,破除土壤板结,以提高地温,使土质松疏透气,增强瓜苗抗病力;使用药剂拌种,常用药剂有拌种双、敌克松、苗病净、利克菌等,用药量与种子质量之比为1∶25或按说明使用。发病初期,可喷施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喷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5.1.5?黑根病
用种子质量0.4%的50%DT杀菌剂和50%福美双拌种,或用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h,进行种子消毒;在翻地前或起垄后喷洒多菌灵、或百菌清、或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用多菌灵、福美双各10g拌细土10~15kg配成药土,播种时先放药土,后播种,再覆药土,用药土包住种子,以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5.2?虫害的防治
5.2.1?蚜虫
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洗叶片灭蚜;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病株,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①按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h后喷洒;②将洗衣粉、尿素和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喷洒;③用1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
5.2.2?斜纹夜蛾
如发现卵块或初龄幼虫,要及时摘除并销毁;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减少雌蛾交尾机会;采收期为害较重时,可用10%除尽1500倍液、或52.5%农地乐1500倍液、或2.5%菜喜1200倍液、或阿维菌素+功夫5000倍液喷雾防治。
5.2.3?美洲斑潜蝇
可用1.8%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52.5%农地乐1000倍液、或48%乐斯本1000倍液、或5%锐劲特800倍液喷雾防治。
5.3?生理障碍的防治
5.3.1?磷缺乏症
磷缺乏症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迟缓,枝叶下垂,下部叶片出现斑点、黄化现象。此种现象一旦出现,要注意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5.3.2?钾缺乏症
钾缺乏症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叶面粗糙,叶脉间出现斑点,绿色变淡,并很快变黄。此种现象一旦出现,要适当增施钾肥。
5.3.3?镁缺乏症
镁缺乏症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沿叶脉出现黄化现象,如果缺镁状况得不到改善,黄化现象将会向上部叶片转移。此种现象一旦出现,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的含量低于正常指标,要适当增施镁肥。
5.3.4?铁缺乏症
铁缺乏症表现为植株新叶不鲜艳,并出现黄白色,如果经化验土壤盐碱度过高,则表明土壤中铁含量不足。此时要适当增施含铁的有机质,以补充土壤中铁的不足;如果施用铁肥,注意应少量多次施加,否则会造成土壤中铁含量过剩[5]。
参考文献
[1]MadhusoodananKJ,NazeerMA.Originof‘Guineen’typeofokra(Abelmoschus)anditsnatureofresistancetoyellowveinmosaicvirusdisease[J].Cytologia,1986,51(4):753-756.
[2]VanderKloetSP.ThegenusvacciniuminNorthAmerica(PartI)[R].CanadianGovernmentPublishingCentre.1988:121-123.
[3]SaranpuettiC,TanakaM,SoneT,etal.DeterminationofenzymesfromColletotrichumsp.AHU9748essentialforlepidimoideproductionfromokrapolysaccharide[J].JournalofBioscienceandBioengineering,2006,102(5):452-453.
温室栽培特点范文篇12
关键词:农业设施,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发展
Abstract:Thispaperweresummarizedtheoriginationand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offacilitiesSystem,substrategenotypes,andcharactersofeco-organicsoilessculture,andputforwardthedirectionandprospectofEco-organicSoillessCultureSysteminthefuture.
目前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1,2>。由于其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经营和技术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逐渐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用营养液灌溉的无土栽培不能生产出合格的AA级绿色食品,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出现80%以上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3>。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蔬菜等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技术,能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也是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因此,了解和认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途径和方向对于设施园艺工作者有很重要的意义。
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定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4>。这种绿色环保型有机农业生产系统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其物质的投入与产出,循环与积累均从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对推动我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有机生态型无上栽培的由来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人为活动对土壤影响之深、强度之大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设施栽培是一种人为作用十分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于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栽培方式以及偏施重施化肥,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设施中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现象日趋严重,大大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部把无土栽培列为重点攻关课题,组织全国攻关<5,6,7>。“七五”(1985~1990)期间我国无土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进和比较各种无土栽培系统的优劣,至“七五”末期我国基本形成了北方以基质栽培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以薄层营养液膜法(NFT)栽培为主,华南热带地区以深液流水(DFT)栽培为主的无土栽培发展格局。但无论是北方的基质栽培,还是东南沿海的NFT栽培和华南的DFT栽培,均用营养液灌溉作物根系<8>。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生产的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不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无土栽培在我国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应用<8>。那么能否找出其它方法来代替这种要求严格的无土栽培方法,同时又能获得相似结果呢<9>?因此研究简单易行有效的基质栽培技术,是加速我国推广应用无土栽培的关键。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至“八五”末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无土栽培组成功地研究开发出一种以高温消毒鸡粪为主,添加适量无机肥料的配方施肥来代替用化肥配制营养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8>。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用有机固态肥取代了化学营养液,用廉价易得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菇渣等农产品废弃物取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可连续使用3-5年,操作起来简单,易被广大的农民所接受。所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便逐步产生、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3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设施系统构造
3.1槽式栽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多采用基质槽培的形式。在无标准规格的成品槽供应时可选用当地易得的材料建槽,如用木板、木条、竹竿、砖块等,槽框能保持基质不散落到走道上即可。槽框建好后在槽底部铺1层0.1mm厚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防止土壤病虫传染。槽边框高15-20cm,槽宽依不同栽培作物而定,黄瓜、甜瓜等蔓茎作物或植株高大需有支架的番茄等作物的栽培槽标准宽度定为48cm,可供栽培2行作物,栽培槽距0.6-lm。生菜、油菜、草毒等植株较矮小的作物,栽培槽宽度可定为72-96cm,栽培槽距0.5-0.8m。槽长依保护地棚室建筑状况而定,一般为5-30m。在有自来水设施或水位差1m以上储水池的条件下,单个棚室建成独立的供水系统。宽48cm,外径72厘米,高度l8-20厘米的栽培槽,可铺设滴灌管1-2根。
3.2袋式栽培
基质中选一种或几种按不同比例混装入长90-100cm,宽30cm,高15cm的塑料袋,塑料袋宜选用黑色耐老化不透光筒状薄膜袋,厚度0.15-0.2mm,直径30-35cm。制成筒状开口栽培袋,内可装基质10-15L,可栽培一株番茄或黄瓜;也可剪制成70cm长的长方形枕头袋,内装基质20-30L,平置地面,开两个洞栽培两株作物。营养基质袋顺序排列置于温室内,每株苗设一个滴灌喷头,在袋的底部和两侧各开0.5-1cm的孔洞2-3个,排出积存的水分或营养液,防止沤根。
3.3立体垂直栽培
它分为柱状或长袋状栽培,可生产结球生菜,草莓及多种叶菜。柱状有基质无土栽培可用石棉水泥管或硬质塑料管,内充满基质,在其四周开口,作物定植在孔内的基质上;长袋状栽培可用粗15cm,厚0.15-0.2mm,长2m米,内充满基质的塑料薄膜袋,下端结扎,悬吊在温室内,在袋的四周开直径为2.5-5.0cm的定植孔,孔内定植作物。有基质栽培柱或长袋摆放密度,行距可为1.2m,柱(袋)距0.8m,从袋或柱的顶端灌水。
4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特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一般无土栽培的特点,如: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减少农药用量、产品洁净卫生、节水节肥省工、利用非可耕地生产蔬菜等。此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4.1大幅度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节省生产费用,降低成本
营养液灌溉的无土基质栽培实际上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这种高投入也表现在水和肥料的使用上。目前,国内外的基质栽培大部分尚未实行水分养分的封闭式循环利用,过量灌溉的营养液和灌溉水排入温室外的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低于露地土壤栽培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10>。由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不使用营养液,从而可全部取消配制营养液所需的设备、测试系统、定时器、循环泵,各种大量和微量元素等,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它主要施用消毒有机肥,而由于基质中有大量的有机肥,故追肥次数和数量很少,与使用营养液相比,其肥料成本降低60%-80%,从而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4.2对环境无污染
在营养液栽培的条件下,灌溉过程中20%左右的水或营养液排到系统外是正常现象,但排出液中盐浓度过高,对地下水有严重污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排出液中硝酸盐的含量只有l-4mg.L-1,由此可见,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生产蔬菜,不但产品洁净卫生,而且对环境也无污染。
4.3可达“绿色食品”施肥标准
从栽培基质到所施用的肥料,均以有机物质为主,所用有机肥经过高温和厌氧发酵处理后,在其分解逐步释放养分过程中,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极低,使产品达到了A级绿色食品标准如果少使用化肥,还可以达到AA级绿色食品标准。例如,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机固态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增加单果重,还可以明显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的还原糖、降低有机酸和提高糖酸比<11,12>。因此如何使属于纯无机农业的无土栽培纳入有机农业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以多种无机盐,尤其是硝态氮要占施氮总量达90%,所配成营养液的无土栽培,其农产品均够不上“绿色食品”档次,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出现80%以上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3>。为了与国际上扩展有机食品的生产方法接轨,应尽快研究有机生态型基质培或采取有机营养液全部代替无机营养液的办法。适宜用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基质很多,如草炭、椰子壳、棉籽壳、树皮、锯末、葵花秆、蔗渣、炉渣、河沙、珍珠岩,锯木屑、菌糠、沼渣、酒糟、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各种畜禽类肥等<13,14,15>。这些基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供给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有机生态型基质是一个稳定的、缓冲性较强、具有良好根系生长环境的系统<16>。其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一般不必考虑添加。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证实了有机生态型基质培确实能生产出无污染、产品品质和风味好等优点<17,18,19,20>.通过研究还获得了一些实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中<8>。
4.4操作简便,简单易学,用工少
传统无土栽培是以各种无机化肥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且需要定期配制,所用元素和使用浓度要求十分严格.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才能完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则是以各种有机肥或无机肥的固体形态直接混施于基质中,可以就地取材,操作方便,人们一学就会。它采用有机基质和有机肥,不仅各种营养元素齐全,其中微量元素丰富。因此,管理上只需要着重考虑氮、磷、钾、三要素的供应量及其平衡状况,无需严格考虑各种元素在施肥时的配制比例,大大简化了操作管理过程,一般的人员就可完成<21>。
4.5原料资源丰富,处理加工简便
有机生态基质的原料在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就地取材,如玉米,向日葵,秸秆,椰壳,锯末,树皮等。都可以按一定配比混合后作为基质使用。为了调整基质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物质。如蛭石,珍珠岩,炉渣,沙子等.无土栽培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就地取材,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基质.
4.6避免土壤的连作障碍和土传性病害的蔓延
我国的设施蔬菜的栽培进行周年性生产,大量的矿物质滞留在土壤中,雨水的淋溶作用减少,棚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使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作物蒸腾量大,导致土壤表面积累很多的盐分。而产生的化感物质主要是通过植物地上部的淋洗和挥发<22>、根的分泌<23>以及植物残体的分解等途径向农业系统中释放,从而影响周围或后茬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连作还会产生自毒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王倩<24>已证实了西瓜自毒作用的存在。土传病害也是土培的难点,土壤消毒很难杀菌彻底。有时土壤残留的农药成分危害植株的生长、污染环境、影响人类的健康。
5设施有机生态型基质研制的发展方向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自推广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为无土栽培整个环节一部分的栽培基质的研制与生产也将受其影响而在中国有较大的发展<25>,因此应加强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的研制,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5.1基质栽培是中国近期无土栽培发展的主要方向
要加强对使用效果好成本低的基质进行研究各地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研究与发展长江以南稻壳多可以研究稻壳炭化后的合理使用。华北应加强炉渣并配合草炭、蛭石、锯末等基质混合实用的研究,东北草炭资源多的地方可以加强对草炭、锯末等廉价基质的研究,大西北则应加强对沙培技术的研究<26,27>。
5.2向经济环保型基质的研究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除稻壳、砂、珍珠岩、纤维素、岩棉、泥炭、蛭石、泡沫塑料外"各种有机废弃物"如椰子壳等已成为主要的无土栽培基质材料,利用废弃物生产多样化,无害化无土栽培基质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是无土栽培基质选材的方向,利用工业生产的废弃物作基质是今后无土栽培的一个主要方向。目前在这些方面已从事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王利英等<28>在温室中进行有机生态型和无机耗能型两种无土栽培基质的比较实验;李国景等<29>研究也表明椰子壳基质比海棉基质和岩棉基质棉基质根际环境中EC和pH值更稳定。栽培的番茄的每株采果数、平均单果重、果实总重和果实质量无明显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岩棉基质,海棉基质对番茄产量和质量无不良影响;刘洪凤<30>介绍的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秸杆型非织造布,是利用现代非织造生产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秸秆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一种蔬菜无土栽培基质。这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加强与深化。
5.3向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向发展
对设施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可减少或杜绝下一茬病虫害的发生,从经济、无害化方面考虑,急需研究应用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法。
6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枝术的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日光温室发展迅猛,目前已超过20万hm2,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一般温室、大棚连续使用3年以后,土壤都会产生次生盐渍化,出现连作障碍,影响作物生长,经济效益下降,而无土栽培在克服土壤泛盐、土传病虫害、连作障碍、减少农药用量、节约用水和提高单产等方面均较土壤栽培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未来农业的理想模式。基质培和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基质培具有性能稳定、一次性投资少、管理容易、不易传染根系疾病等优点被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有机基质栽培得到重视,从而使无土栽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克服温室连作障碍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彻底的办法<7,3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自推广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为无土栽培整个环节一部分的栽培基质的研制与生产也将受其影响而在中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应加强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的研制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对蔬菜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可减少或杜绝下一茬病虫害的发生,从经济无害化方面考虑,急需研究应用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法。探索出就地取材的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及其简易管理方法。有机、无机复混基质是将来基质培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复混基质中有机废弃物的合理使用是关键<32>。。
近年来,我国无土栽培面积只有200hm2,仅占我国温室面积的1%,而日本无土栽培面积则占温室面积的20%,荷兰等国则占温室面积的90%以上,所以无土栽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3>。总之,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运行成本底、节水节肥,一次投资建造,可多年受益;操作管理简单,水肥可以及时控制或补充.基本能达到精细管理目的;节省劳力.尤其节水节肥效果显著;能对栽培基质进行彻底消毒.从根本上解决温室生产中最突出的重茬障碍问题;能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显著特点。栽培产品属绿色食品,商品性好,市场价格高,因而增产增收效果更为显著<34,35,36,37>。由于地上病害发生少,非常适合我国现代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得发展。目前已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辽宁、新疆、甘肃、广东、海南等获得了较大面积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一项前景非常广阔的高新技术,应用它必将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蔬菜生产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发展持续农业的当务之急。无土栽培是世界设施农业中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具有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以及生产的可控性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可靠途径<38>。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蔬菜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由于能够生产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绿色食品”必将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成为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的主要方式。<39,40>为我国蔬菜产品与环境安全以及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陆东娇,夏董霞,李国锦.室内无土栽培介质简介.园林,1987(5):91.
<2>郑光华,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与发展前景.农业工程学报,1988(1):65-70.
<3>白瑛,常建松,等,蔬菜硝酸盐的积累与调控.1995年国际无公害蔬菜及绿色食品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4>蒋卫杰,余宏军,刘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中国蔬菜,2000,(增刊):35-39.
<5>李海云,孟凡珍,张复君,齐辉,张敏.北方园艺2004(1):7~8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研究
<6>柴晓芹.无土栽培及其发展趋势.甘肃农业科技,1999,(1):4-5.
<7>蒋卫杰.我国无土栽培的现状与展望.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7):2.
<8>蒋卫杰,刘伟,余宏军,郑光华.我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生态农业研究,2000,8(3)17-21.
<9>徐前杰.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混合无上栽培法.龙岩师专学报1999,17(3).70-72
<10>田吉林,奚振邦,陈春宏.设施蔬菜无土栽培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效果.上海农业学报,2003,19(3):73-75.
<11>郝金元,张德健,范丰盛.日光温室嫁接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79—80
<12>王玉江,翟乃军,蒋卫杰,孙东文,田学,耿波.日光温室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山东农业科学,2006,(5):89-91
<13>赵晓梅,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致富之友,2000(5):8-91
<14>蒋卫杰,余宏军,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营养生理研究进展,中国蔬菜,2005(增刊):27-31
<15>张治良,栗均平,任军荣,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06(1):143。
<16>郭世荣,李式军,程斐,马娜娜,有机基质培在蔬菜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89-92.
<17>陈丽平,赵方贵,邹志荣,潘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的研究初报.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20(2):122-124
<18>李元文,夏志兰,缪武,张琪,彩色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辣椒杂志2005,(4):35-37
<19>李东林,朱世东,赵国荣,钱慧,大棚甜椒基质栽培生理生态效应.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71-1573.
<20>任志谋,司鹏飞,日光温室厚皮甜瓜一年三茬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06(5):83—84
<21>杨波有机生态无土栽培.中国花卉园艺,2002,(7):25.
<22>Agelopoulos,N.G.,Chamberlain,K.andPickett,J.A.Factorsaffectingvolatileemissionsofintactpotatoplants,Solanumtuberosum:variabilityofquantitiesandstabilityofratios.J.Chem.Ecol.,2000,26:297-512.
<23>Yu,J.Q.andKomada,H.Hinoki(Chamaecyparisobtusa)bark,asubstratewithanti-pathogenpropertiesthatsuppresssomerootdiseaseoftomato.ScientiaHort.,1999,81:13-24.
<24>王倩.西瓜连作障碍中自毒作用及酚酸类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2.
<25>袁四清.改进型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长江蔬菜,2000,10(7):23-24
<26>杨家书.无土栽培实用技术.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3-48
<27>顾卫兵,余德琴,徐秀银,张跃群,陈学祥,唐义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二).上海蔬菜,2003,(1):20-21.
<28>王利英,郭雪梅,两种无土栽培基质在韭菜生产上的应用.天津农业科学,2001,7(1):43-45
<29>李国景,徐志豪,环保型可重复利用的海绵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应用..浙江农业学报,2001,13(2):61-66
<30>刘洪凤,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秸杆型非织造布..非织造布,2001,9(2):27-29
<31>李海云,孟凡珍,张复君,齐辉,张敏,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研究.北方园艺2004(1):7-8
<32>徐永艳,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的动态研究,云南林业科技.2002,100(3):90-94.
<33>蒋卫杰,刘伟,余宏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71-75
<34>蒋卫杰,刘伟,郑光华,余宏军,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作物杂志,
2001(5):23-25
<35>蒲兴秀,林存峰,温室茄子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中国蔬菜,2005(12):32-33
<36>张治良,栗均平,任军荣,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06(1):143
<37>左士平,小西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中国瓜菜,2006(5):36-37
<38>谢小玉,邹志荣,江雪飞,妙晓莉,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6):280-283.
-
碳减排的重要性范例(12篇)
碳减排的重要性范文1篇1国人误读的“低碳饮食”在国内有人误将前些年在美国流行的阿特金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diet)翻译为我们现在推崇的低碳饮食(lowcarbon..
-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范例(3篇)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境外媒介素养理论实践AbstractThepaperanalyzesthetheoryandpracticeofoverseasmediaeducation,soastoprovidingsomesuggestionsforthecons..
-
媒介工作经验总结范例(3篇)
媒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媒介素养教育;媒介价值观;思维分类;有效举措;责任分解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时代特征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
-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例(12篇)
植物多样性调查范文篇1关键词:体育中心;滨水绿地;植物;调查研究;问题;对策收稿日期:20131210作者简介:屈培源(1968―),男,河南辉县人,工程师,监理师,主要从事河渠建设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
-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范例(12篇)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范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勘察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城市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地质形态方面:主要有无法探明的地下物体..
-
开发区办公室工作总结范例(3篇)
开发区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立足区情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确保..
-
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分析范例(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篇1当前,大部分学生党员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熟悉党的基本理论,也都能按照的要求去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立场坚定。大学生党员总体上坚..
-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例(12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篇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