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例(12篇)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1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1对比中西医诊法,突出中医诊法特色,博采二者之长
中医的诊法是望、闻、问、切;西医的诊法是望、触、叩、听。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中医与西医诊断学的理论完全不同,但同用于诊断疾病,有共同之处,也各有所长与不足。中医望诊与西医望诊比较,中医望诊内容丰富,尤其望舌最具特色,对舌质、舌苔的变化研究详尽,中医望舌对推断邪气的性质、病位的浅深、邪正的盛衰、病势的进退等具有重要意义;西医望舌内容很简单,主要观察伸舌是否居中,舌体活动是否自如等。中医的另一特色是脉诊,内容丰富,历代医家著述颇丰。脉诊可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进退及邪正盛衰;西医主要是数脉搏了解搏动次数的多少,节律是否一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讲究全面地、动态地分析、诊治病证,这是西医所无法涉及的。西医诊病的客观性有其特长,如西医的听诊胜于中医的闻诊,西医的实验室检查更是中医所欠缺。可见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应该突出中医诊法特色,博采二者之长,丰富和发展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
2结合临床病例,加深学生理解
单纯地讲诊断理论,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学生普遍地对临床病例有浓厚的兴趣,故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病例,用典型的病例阐明深奥的医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真热假寒时,结合临床常见的高热病人,由于高热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常见四肢发凉,热势越高四肢血液循环障碍越重,手足越凉,此即为中医的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若治疗得当,高热得退,气血通达于四肢末端,则四肢反而转温。讲授虚实转变时,常以乙肝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为例,乙肝初期病人呕恶、腹胀、便黄,苔黄腻,脉弦数,多为湿热偏盛,属实证,病情迁延不愈,久则出现食少、乏力、脉弱,伴有湿热表现,则由实证转化为虚实夹杂证;再进一步发展则转为虚证。讲授肺病辨证时,结合常见的感冒,病人发热,微恶风寒,咽部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属风热表证;过一段时间后,邪气在表不解内传入里,病人出现发热恶热,咳嗽,吐黄稠痰,即为痰热壅肺的里证,即是由表入里。这样既讲清了证型,又进一步阐明了表里关系。
3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化教学
中医诊法的直观性强,缺乏客观指标,语言描绘往往不能准确表达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教师很难用语言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病证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学以讲授式的方法,学生听起来似懂非懂,枯燥乏味。中医诊断分析中存在许多抽象难以明了之处,如脉诊、辨证等内容,单纯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诊疗技能。故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配合幻灯投影片、录像片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及实验等多媒体组合,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素质均具有重要作用。
4循序渐进抓规律,前后呼应抓要点
随课程的讲授进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找规律,前后呼应抓要点。如病性辨证中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证,这些典型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与体征,结合某一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则可辨证为某一脏腑虚证,如气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气虚证;兼有肺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肺气虚证;兼有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脾气虚证等。血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血虚证;兼有肝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肝血虚证等。阴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阴虚证;兼有肺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肺阴虚证;兼有肝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肝阴虚证;兼有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肾阴虚证;兼有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胃阴虚证等。阳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阳虚证;兼有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脾阳虚证;兼有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肾阳虚证;兼有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胃阳虚证等。这样则把所有脏腑虚证都掌握了。
5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诊断技能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熟读其内容不如临证实际操作,强调临床实践在学习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意义。比如什么是血淤证?什么是血虚证?怎样才算是滑脉、弦脉等?这些仅凭口头上讲,书本上看,很难完全掌握,只有从具体的病人身上观察与切脉,才能体会到,才能记忆牢。所以要鼓励学生早接触临床,多参加临床实践,多接触病人,指导学生正规操作,反复练习。临床见习要选择常见病为主,如感冒、咳喘、腰腿痛等,针对具体的病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到辨证思维,再到病案书写等全过程,给学生一一演示,待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和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他们诊治疾病的过程,发现不当之处及时纠正。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锻炼了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医德。
6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肌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1.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c)-0010-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7%~5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烧灼感疼痛、足部神经功能障碍、对外伤刺激敏感性降低及感觉迟缓等,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是关键。该研究以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0~72岁,平均(57.3±4.2)岁。病程1~15年,平均(5.6±1.2)年。该组60例患者中,其中23例患者临床表现出典型的肢端疼痛、麻木、发凉及下肢踩棉垫感等,经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测定仪器采用广州尼高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NicoletVikingQuest神经电生理仪。首先,予以患者肢体表面温度升温,使其保持在20℃以上。其次,scv测定。采用逆向法测定,即刺激近端,行远端接收,机体感觉波形由机器自动平均叠加技术引出,scv测定值为刺激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最后,mcv测定。予以患者肢体近端、远端两点超强刺激,在与之相对应的远端肌肉上进行接受,mcv测定值为近端、远端两刺激点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参照汤晓芙所著的《临床肌电图学》标准判断神经传导速度的正常值[3]。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②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与临床诊断率的对比。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该组60例患者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48.33%,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38.33%,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60%。
表160例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
■
2.2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
从表2可以看出,该组23例经临床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肌电图检查均为异常;同时,该组37例经临床诊断为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中,有16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显示为异常。因此,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65%(39/60);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38.33%(2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与临床诊断率对比分析
■
3讨论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轻者出现四肢远端麻木、疼痛等症状,重者则皮肤溃烂,甚至截肢,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传统上,其诊断多以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为主。但大多数糖尿病神经病变在发现糖尿病2~3年后才出现神经症状[4],从而易导致患者发现神经病变时,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同时,马聪[5]指出2型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理生理异常往往早于临床。因此,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肌电图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神经检测系统,是记录人体神经肌肉活动过程中生物电流变化的专门诊断技术,能够对肌肉的无力和麻痹、萎缩与异常收缩以及感觉的过敏和缺失、疼痛等症状和体征提供客观的材料,以判明病变的程度,做出准确诊断。近年来,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不仅能够对常见病如单神经损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周围性面瘫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而且能为一些少见疑难病提供更确切、详细和客观的定位诊断依据。
陈坚[6]在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中,21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76.19%,电生理检诊断率为85.71%,得出电生理检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结果肌电图能够准确显示患者神经传导的异常率。且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65%,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38.33%,得出的重要结论便是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与文献报道一致。
同时,陆强彬[7]在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单纤维肌电图(SFEMG),其应用SFEMG检测129例DPN患者的优势侧指总伸肌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按常规方法行神经传导速度(NCS)检测。比较了SFEMG和NCS的异常检出率。结果SFEMG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NCS,得出SFEMG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意义较NCS更为显著。而该研究采用的则是NCS检测,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逐步向这一方向开展以更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
另外,连军[8]探讨下肢感觉神经SCV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发现全部患者检测腓浅神经SCV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NCV的异常率。得出下肢感觉神经SCV检测更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该研究中,胫浅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略低于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与文献报道略有差异,可能与本体检测对象及样本量少的因素有关。
综上,肌电图检测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华.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检测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17):229-231.
[2]王枫,钱雪梅,赵玉武.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临床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5(4):117-119.
[3]蒋秀娟,蒋红,王灵.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4(5):303-305.
[4]王国凤,徐宁,尹冬,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1(15):432-434.
[5]马聪,盛宏光.神经肌电图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1,8(34):138-140.
[6]陈坚.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J].青岛医药卫生,2012,8(4):226-227.
[7]陆强彬,朱祖福,彭岚,等.单纤维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12(1):116-117.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1篇3
1.1主诉:是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要原因,好的主诉应满足3点要求:(1)能导致第一诊断;(2)简明精炼,一般1~2句话,20字左右;(3)避免应用诊断名称。病历考核中主诉问题最多的是对主诉的提炼不够准确。如1例神经科患者主诉“双下肢无力半月,加重致不能行走5d”,而在现病史的描述中有“大小便失禁2d”,如果主诉写成“双下肢无力半月,不能行走5d,伴大小便失禁2d”就更加准确;还有患者主诉“腹痛16h”,主诉中没有具体描述腹痛的性质、部位、特点;还有1例主诉为“发现腹部包块2个月”,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慢性肾炎;腹部包块待查;间质瘤可能性大,根据主诉并不能引导做出第一诊断。
1.2现病史:现病史是住院病历书写的难点。实习生病历现病史部分表现的主要问题是现病史不能围绕主诉写,如1例主诉“头痛6d”,现病史中却未描述头痛情况,通篇描述的是头晕及其伴随表现;1例主诉为“转移性右下腹痛10h”,现病史中并没有描述腹痛向右下腹痛转移的过程;其次是记录不规范,如1例现病史中描述“体重下降6斤”,不详细记录在多长时间内体重下降,规范的记录方法应为“在××时间内体重下降3kg”。现病史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用词(语)模糊、不准确,如常出现“大、小便基本正常、呼吸感觉费力、疼痛程度不重”等模糊的用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也是现病史中常见的问题,如1例头痛的患者,在现病史中记录“头痛时无视物模糊,肢体无力及麻木”,从字面上理解该患者头痛时无视物模糊,但伴随有肢体无力及麻木,而实际情况是头痛时不伴肢体无力及麻木。正确写法为“头痛时无视物模糊、肢体无力及麻木”,实习生将该使用顿号的地方错用为逗号,这样的误用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既往史(包括系统回顾):既往史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对既往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记录不详细。如只记录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而不详细记录高血压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系统回顾是对患者既往健康及疾病状况的回顾,训练的目的是让医学生熟悉各系统常见、多发的症状。从实习生病历书写情况看,主要问题是系统回顾与现病史及既往史不符。如既往有高血压20年、有肝炎病史多年、有脑梗死病史6年、曾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等,在相应的系统回顾中却未提及;另一常见的问题是记录不符合逻辑,如在1例6岁的儿童的神经系统回顾中记录“无记忆力减退”。
体格检查(包括专科检查)体格检查是住院病历的主要内容之一,住院病历考核中反映出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漏项。如头部检查未写眉毛、睫毛、角膜等情况,胸部检查没有描述乳腺情况及胸壁皮肤情况,心脏及血管系统检查不描述周围血管征,腹部检查不写脐部情况、未描述腹壁情况等。另外体格检查中描述不准确或用词不当情况也比较严重。如记录“呼吸略微困难”(胸部视诊)、“肝肋下1cm”、“肝、脾未及”、“全身淋巴结未及”等,这样的描述既不符合文法,也不符合医理,准确的描述胸部视诊应写出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腹部检查应描述为“肝下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1cm”及“右侧肋缘下未触及肝脏,左侧肋缘下未触及脾脏”,“全身浅表淋巴结为触及”。
诊断住院病历的诊断名称应确切,主次分明,主要疾病在前,次要疾病在后,并发症列于有关主病之后,并应尽可能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部位和功能诊断。此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诊断不完整,如诊断“高血压病”,但不具体诊断出高血压病的分级;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却无心功能分级或心衰分级。诊断无依据的情况也常见到,如1例“发作性左耳后疼痛6d,伴左侧口角下垂、左眼闭合不全2d”的患者,诊断①脑梗死,②左侧面神经炎,在整个病历中找不到诊断脑梗死的依据。
2实习生病历书写训练的指导策略
带教医师应高度重视住院病历书写训练的重要性,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必须认真修改,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住院病历是一切医疗活动的载体,是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全面而客观的记录和总结,既是确定诊断及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又是临床科研的重要资料,更是检验诊疗活动的是否合法的法律文件,常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医生除严格训练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外,必须十分重视医疗文书的书写教学,其中住院病历的书写是关键所在。对学生书写的住院病历,带教医生应严格把关,及时审阅、修改,并教授学生正确的书写内容和规范的书写方法,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加强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提高学生临床基本能力。住院病历是临床医师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所获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而写成的,是最完整的病历模式,是每个医学生、实习生、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完整、规范和高质量的病历是将诊断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的结晶,可以清晰地反应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因此,要想写好住院病历,仅知道其书写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扎实、全面、系统的诊断学和临床各科理论知识才是基础。带教老师应在带教工作中,结合临床实际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临床教学,启发学生的主动临床思维,使学生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得到乐趣、体验成就感,以利于学生对问诊及体格检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懂得病史、体格检查及诊断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住院病历的书写水平。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4
[Abstract]LCTandCCTarecurrentlytwocommonmethodsusedtoconductcytopathologicdiagnosis.Thispaperaimstocomparethediagnosisratesofthesetwomethodsasscreeningtechniquesforcervicalprecancerdisease.Thestudyisbasedon4907females,whoa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forcervicalcytopathologicdiagnosis.Onegrouphas2400casesbyLCT,andtheother2507casesbyCCT.LCTtotallydetects396abnormalcases,amongwhichare354casesofASCUSand42casesofLSIL.CCTdetects233casesofASCUSand28casesofLSILinits261abnormalcases.ThediagnosisrateofLCTis16.5%,which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CT,10.4%.Therefore,onecanconcludethatLCTcandiagnosecervicalprecancerdiseasemoreefficiently,andiscurrentlythebestscreeningtechniqueforcervicalcancer.
[Keywords]LCT;CCT;cytopathologicdiagnosis;precancerdisease;cervicalcarcinoma
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是在改变传统涂片方式基础上采用液体保存液保存细胞,通过比重离心后收集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13mm超薄单层薄片,并在全自动制片过程中同时完成细胞染色,是制片技术的重大革新。于1999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于20世纪40年代诞生,该技术于1992年开始初步用于临床,1995年9月CCT被美国FDA批准正式用于临床,1996年经FDA获准进行质量控制,1998年获准进行普检。CCT运用人工智能“脑神经网络模拟”技术,擅长发现各种异常细胞,尤其能够发现传统检查易于漏检的异常细胞,特别是对异常细胞数量很少的涂片,可以避免因视觉疲劳而造成注意力分散及漏诊,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现将4907例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3年6月~2005年6月妇科门诊4907例,患者年龄18~75岁,检测指征为性交后阴道出血、宫颈糜烂、白带中带血丝、阴道炎等。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标本制作
1.2.1LCT标本制作暴露宫颈后用特制毛刷在颈管及宫颈表面环刷5周后,将刷头保留于特制固定液中,经离心后将富集细胞常规巴氏染色,封片并干燥处理。
1.2.2CCT标本制作暴露宫颈后用特制刮板在包括子宫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部分环刮一周,并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覆盖面积在90%以上,用95%的乙醇固定15min,常规巴氏染色,封片并干燥处理。
1.3检查方法(1)LCT检查系将所制涂片由病理科医生阅片检查。(2)CCT检查将所有涂片均先由CCT系统进行分析扫描分析。每张涂片选出128个最有可能的异常细胞,这些视野的异常细胞经数字化处理后,在监视器上依次显示,供细胞学检测人员复验。遇有可疑细胞可以定位,放大便于进一步观察。其速度是肉眼检测的3倍,适合大规模的防癌普查。(3)细胞学检查报告依据TBS分类法[1,2]。
2结果
2.1各类异常涂片的检出率见表1。表14907例子宫涂片检查结果注:T=5.8919,P
3讨论
3.1LCT检查法较之CCT检查法的优点本医院使用LCT与CCT检查的基本一致率为91.0%,91.0%的一致率主要为无异常发现的涂片,而不一致的9.0%之中主要为异常细胞的涂片,这才是诊断的关键所在。由表一结论可知LCT较CCT筛查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CCT检查法易造成较高的假阴性率可能系涂片中细胞重叠;取样不足;或因异常细胞分散在大量炎性细胞和血细胞中,常因异常细胞数量少或其形态小而不易被识别,而一旦出现对细胞学的错误识别(包括诊断不足及诊断过度)时,即可导致误诊或漏诊,而LCT的优势在于对以上缺陷的弥补和异常信息的准确提供[3],而且对疑诊患者,病理科医师可以根据经验选择进行复查或活检,进一步减少了漏诊率,因此对于较少数量的门诊病例筛查意义尤为明显。一般来讲诊断不足对患者更为不利,特别是漏诊所带来的误诊,因为拿到“阴性”结果的患者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复诊,再次检查时可能已到病变晚期;而诊断过度多会由病理活检检查来纠正,这虽然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痛苦,但一般不易造成病变的漏诊。
3.2TBS细胞学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随着临床医学、病理学(包括细胞学)的发展,临床常用的巴氏细胞学分级诊断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细胞学的发展。1990年美国TheBethesdaSystem(TBS)描述性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公开发表。这种报告内容直观、具体而易懂,更方便于临床医师决定对患者的进一步处理[3]。CCT及LCT检测使用TBS分类法诊断,在此分类法中会存在“ASCUS”概念,即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定义为“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恶性改变”[4],包括炎症、HPV感染、不同级别的CIN,甚至癌。作者在另组资料[5]研究中也发现,在ASCUS诊断中经病理检查证实约1/3为慢性宫颈炎,约1/3可疑HPV感染,约1/3为CIN。在澄清此概念后,再探讨CCT及L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问题就比较客观了。卞美璐等[6]报道62例对比研究后认为CCT诊断与病理检查两者符合率为77.42%,而传统光镜与病理检查两者符合率仅为51.72%。另有文献报道[7]认为两者符合率为83.6%或85.37%。甚至有文献报道[8]认为两者符合率为97.8%。在此还要说明,以上对比数字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要得到客观而准确的数据又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其一是取材应该达到“满意”或“基本满意”(要排除“不满意”标本所做出的“阴性”报告);其二病理检查每个单位也未能做到连续多片量检查,所以也不能简单以病理检查作为标准答案。基于这种考虑,当遇到CCT或LCT检查发现癌细胞或癌前病变而病理检查首次未发现时,就应该采取复检方法再诊断;当病理检查发现癌而CCT及LCT检查未发现时,也应该想到细胞学检查更宜于早期发现异常细胞,而一旦发展到癌时,可能仅刮取了坏死细胞反而未能取到癌细胞。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评价新技术,同时结合阴道镜、病理活检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准确诊断病情发展情况。TBS分类法直观、具体、易懂,更便利临床医师决定对患者的治疗。开展LCT检查并运用TBS分类法,将会进一步促进宫颈病变治疗走向规范化,明显提高医疗质量。
3.3LCT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宫颈癌治愈率及生存率的关键。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据报道[7]传统的巴氏宫颈涂片检查有10%~15%的漏诊率,虽然LCT在提高宫颈细胞学的敏感度及降低假阴性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2],但由于脱落细胞的特征与活体细胞的特征不完全相同,无组织结构,故脱落细胞不能作为最后诊断依据。文献报道LCT与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对诊断CIN的敏感度、准确度较高,但由于受取材、制片、细胞蜕变等影响,尤其是对于表面组织坏死、出血、渗血的宫颈浸润癌,其细胞学涂片不易取得有诊断意义的恶性上皮细胞,容易漏诊。LCT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参考指标有很大优势,但在临床上不能完全依赖LCT,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活检,结合医生对宫颈疾病的认识深度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KossLG,LinE,SchreiberK,etal.EvaluationofthePAPNETcytologicscreeningsystemforqualitycontrolofcervicalsmears,AmJClinPath,1994,101:220.
2AshfagR,Saliger,SolaresB,etal.EvaluationofthePAPNETsystemforprescreeningtriageofcervicovaginalsmears.ActaCytol,1997,41(4):1058.
3郎景和.子宫颈癌及其普查.现代妇产科进展,1994,3(3):275~278.
4姚宇琪,孙维纳.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的TBS报告方式及临床应用意义.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62-63.
5CollinsRJ,PunTC.Conservativetreatmentoflow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s(LSIL)ofthecervix.IntGynecolObstet,1998,60(1):35.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1篇5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乳腺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6(b)-0107-02
Applicationvalueofultrasoundelastographyinthediagnosisofbreastdisease
LIYa-shaZHANGNing
DepartmentofUltrasound,MaternityandChildCareCenterofPuyangCityinHenanProvince,Puyang45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ultrasoundelastographyinthediagnosisofbreastdisease.MethodsInrecentyears,60casesofpatientswithbreastdiseaseinourhospitalwereexaminedbyusingultrasoundelastography,thedatawereanalysed.Themethodofelasticityimagingscore5pointswasusedtoanalyzeboththeelasticityimagingdiagnosisresultandsurgicalpathologyresult.ResultsThepathologyresultshowedbenign43cases(55nodules),malignant17cases(20nodules).Thediagnosticsensitivityofmalignantlesionbyusingultrasoundelastographywas85.0%,specificitywas89.1%andaccuracyratewas88.0%.ConclusionUltrasoundelastographyhasuniqueadvantageindifferentiatingbenignandmalignantbreasttumor.Itcouldimprovethediagnosisofbreastcancerandis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Ultrasound;Elastography;Breastdisease;Diagnosis
据统计,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初期临床指征多以发现肿块为主诉。由于超声检查简便、价廉、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超声弹性成像为近年发展的一项新的超声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肿块硬度的色彩成像,获得应变率比值,拓展了常规超声空间[1],提高了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0月因乳腺胀痛、肿块、溢液的60例来本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个病灶,均为女性,年龄25~66岁,平均38岁,均经弹性成像超声检查及住院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
1.2仪器
采用具有弹性技术的HivisionPreirus(二郎神)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30MHz。
1.3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病灶后,确定病变形态、位置、数量,观察肿块边界、内部回声等声像图表现,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切换至弹性成像/常规超声实时双幅模式,分别显示灰阶图和弹性图,调节感兴趣区大小合适,取肿块周围足够正常组织作为参考,探头垂直向下加压,频率为2次/s,力度指示2~4,获得弹性图像后,测量肿块及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获得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1.4诊断标准
采用日本学者Itoh[2]提出的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及罗葆明等[3]的改良5分评分法进行评分。1分:肿块区域整体变形明显,周围组织与肿块区域显示为均匀绿色;2分:肿块区域大部变形扭曲,肿块表现为蓝绿相间的网格状;3分:肿块区域边缘变形扭曲,中心部分没有变形,中心部分表现为蓝色,边缘部位表现为绿色;4分:肿块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形,肿块均表现为蓝色;5分:肿块区域及周边未发生明显变形,肿块区域及周边组织全部表现为蓝色。参照诊断标准,1~3分为良性病变,4~5分为恶性病变。常规超声检查结果采用两级分类法判断乳腺病灶[4],符合以下一项征象即认为恶性(无以下征象为良性):病灶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病灶内发生钙化,病灶周边有高回声,血流信号>2级,血流阻力指数>70%。
2结果
2.1良恶性病变的病理结果及弹性成像分级情况
病理结果:共切除75个乳腺肿块,病理诊断采用石蜡快速切片法检验[5],结果为良性55个,其中纤维囊性乳腺病21个,导管内状瘤7个、乳腺组织化脓性炎5个、乳管上皮状增生3个、纤维腺瘤14个、纤维脂肪瘤2个、乳腺错构瘤1个、乳腺囊肿2个;恶性20个,其中浸润性乳管癌13个、黏液腺癌2个、髓样癌1个、浸润性小叶癌2个、原位癌1个、浸润性状癌1个。弹性成像分级:55个良性病灶中49个评分为1~3分诊断为良性,有6个病灶误诊为恶性;20个恶性病灶中17个评分为≥4分诊断为恶性,有3个病灶误诊为良性。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的敏感性为85.0%(17/20),特异性为89.1%(49/55),准确性为88.0%(66/75)(表1)。
表1良恶性病变的病理结果及弹性成像分级情况(个)
2.2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符合率的比较
常规超声的良性诊断符合43个,恶性诊断符合14个,符合率为76%;弹性超声的良性诊断符合49个,恶性诊断符合17个,符合率为88%;弹性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表2)。
表2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符合率的比较(个)
3讨论
乳腺肿块是妇女临床常见疾病,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6]。乳腺癌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其危害不容轻视,同时,乳腺癌又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其预后与治疗时期的早晚有很大关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7]。常规超声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临床检查,但在诊断乳腺肿块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根据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及后方回声、血流分布来对乳腺肿块进行分析诊断,一般认为,良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回声均匀,边界清晰;恶性形态不规则,边界毛糙,内回声可见穿支状血流信号[9],但上述图像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较大重叠,给常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因此仅靠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作出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10]。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根据组织的质地、弹性系数来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由于乳腺各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在外力压迫后应变程度也不同,通过收集受压前后反射的回波信号,鉴别病变部位组织的弹性大小,以彩色编码自动成像,根据成像特点,对图像加以分析得出结论,来推断可能的病变,但由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弹性系数间有部分重叠[11],因此,仍需综合评价判断,以减少误诊。
综上所述,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进一步提高,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降低患者的痛苦,有效减少乳腺恶性肿瘤的漏诊率,从而提高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弹性应变率在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7):591-598.
[2]ItohA.Breast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ofUSelastographyfordiagnosis[J].Radiology,2006,239(2):341-350.
[3]罗葆明,欧冰,智慧,等.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5):396-398.
[4]LazarusE.BI-RADSlexiconforUSandmammography:interobservervariabilityandpositivepredictivevalue[J].Radiology,2006,239(2):385-391.
[5]王小燕,贺榜福,梁中骁.乳腺癌的高频图像特征及彩色多勒与病理学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262-263.
[6]姜玉新.乳腺超声诊断的研究方向[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1):8-9.
[7]张建兴.乳腺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8]骆峰,刘雪玲,成平,等.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0,32(10):1226-1227.
[9]俞清,王文平,李超伦,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5):408-410.
[10]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疾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9):662-664.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急腹症;诊断方法;诊断效果
妇产科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妇科急腹症发病率占1.3%,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这种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有: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结石、急性胆囊炎以及急性阑尾炎等,这些疾病临床症状类似,医学界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1-2]。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治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探讨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其诊断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断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5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5-43岁,平均年龄为29.51.5岁。实验中,患者均符合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标准,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妇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率也比较高,主要根据患者症状、B超等方法检查。使用B超诊断仪进行检查时让患者保持膀胱充盈,让后对患者下腹部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要认真注意患者的子宫与宫腔情况,分析其盆腔与双侧附件区等是否存在包括等,对于疑似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分析包块位置、大小、形状等。对于检查过程中盆腔存在积液患者则应该进一步诊断,如:经腹及盆腔穿刺抽取积液进行送检。此外,患者在进行诊断时要根据患者病史、B超、生化指标等进行综合诊断。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儿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本次研究中,16例患者被确诊为异位妊娠;11例黄体破裂,9例盆腔炎;临床妇科急腹症总确诊率为84%,见表1。
3.讨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这种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异位妊娠确诊率达到93.75%。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多数患者发病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停经等[3-5]。因此,临床上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时要善于根据患者症状,如:停经史、阴道不规则出血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症状不明显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应该加强患者常规检查、B超检查等,对于确诊患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
而黄体破裂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发病时临床上和异位妊娠症状十分相似,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6]。本次研究中,黄体破裂误诊率高达9%,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腹痛,宫颈举痛等。为了帮助患者确诊应该根据患者症状、B超等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卵巢囊肿蒂扭转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发病时多数患者伴有卵巢囊肿疾病史,也属于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剧烈腹痛,并且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病情严重患者甚至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主要以B超检查为主,结果过程中能够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明显包块现象。此外,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被诊断为盆腔炎,确诊率为77.8%。急性盆腔炎发病率较高,且在25-38岁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主要以病原体感染为主,且在产后以及妇产科手术后发病率高,这可能和患者自身免疫较低等关系密切,能够为病原菌的生长等创造有利的环境,患者发病后主要以:持续性发热,下腹部疼痛等。
然而,对于妇科急腹症的治疗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如果患者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临床患者发病后要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并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本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不严重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妇产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加强患者诊断能力,帮助患者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贺冰.妇产科急腹症41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
[2]胡永平.妇产科急腹症41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
[3]苏晖,陈方华,彭秀兰.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01)
[4]刘清波,刘春花,王波.超声波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06)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放射影像技术;口腔疾病;诊疗;应用效果
口腔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牙周病、颌骨疾患、颌关节疾患、牙体病等,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比较类似,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从而延误患者最近治疗时间,使得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疾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病程在1-6周,平均病程为3.5±2.4周;对照组有40例,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病程在1.2-6.5周,平均病程为4.2±3.1周。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疗,实验组采用放射影像技术诊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数字化曲面断层、三维小视野照射CT、锥束CT等影像技术进行诊疗,其操作方法根据影像技术相关注意事项及步骤进行诊疗,采用影像技术时尽可能让操作技术娴熟医师进行操作,并且在检查前告知患者相关事项,提高临床确诊率等[1]。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确诊率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1例确诊为牙周病,8例确诊为颌骨疾患,6例颌关节疾患,13例牙体病,确诊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
组别例数牙周病颌骨疾患颌关节疾患牙体病
实验组40118613
对照组4087136
/5.785.5512.314.39
P值/
2.2两组疗效对比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有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满意人数满意率(%)
实验组4035(87.5)3(7.5)2(5)953895
对照组4031(77.5)3(7.5)6(15)852665
/6.325.785.5512.314.3911.82
P值/
3.讨论
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类型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异物感、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由于这种疾病发病时并没有特异临床症状,从而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
近年来,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常用的放射影像技术有:数字化曲面断层、三维小视野照射CT、锥束CT等,这些方法在口腔疾病诊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化曲面断层这种技术通过一次曝光就能够将全口牙齿、牙周组织等组织投照在胶片上,这种疾病显示范围比较广,十分适用于颌骨多发病变,颌骨外伤,牙周疾患等中的诊疗。这种技术和传统方法相比更能反映细小的病变,使人们观察到牙槽骨的细微变化,从而提高了口腔疾病诊疗的准确性和灵敏度[3-5]。三维小视野照射CT也是口腔疾病诊疗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对病变轴进行扫描,得到水平、矢状、冠状(x、y、z)等三位影像,能够从多方位观察患者口腔病变特征,能够发现口腔内科治疗中一些相对较小的病变特征,能够为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等提供依据,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了解病灶部位、大小、来源等情况。锥束CT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诊疗方法,在牙槽外科手术中采用锥束CT进行扫描具有速度快,避免了患者由于诊断不当而造成治疗方案错误,增加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等。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确诊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类型也比较多,采用放射影像技术诊疗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患者确诊,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咸红红,刘洪,马德东,刘东旭.基于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05)
[2]郭艳莉,张卫平,张静涛.CBCT在正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医药.2012(07)
[3]陈伟,王德忠,李传琛.PET-CT技术发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9)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胆囊疾病;超声检查;诊断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5-01
胆囊疾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影响,需要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否则会演变成胆囊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超声检查是一种能够向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方便、直观、诊断速度快的优势,对于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对其应用超声检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1例胆囊疾病患者,其中,男性35例,年龄在2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岁,女性26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岁。对所有患者实行超声检查,并对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
1.2方法对患者主要采用ALOKAα10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诊断仪的探头频率定为3.5MHz,在进行检查前,应当确保患者的饮食清淡,在检查当天要确保患者空腹,而且禁食在8个小时以上,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胆囊部位实行多、全方面的扫查,在必要时还可以对患者采用脂餐试验或者复诊等,对胆囊的形态、大小囊壁厚度及胆囊内部出现回声的情况和周边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于得到的数据及结果进行记录[2]。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于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患者在诊断前后的病理判断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的有14例,主要表现为胆囊增大,囊壁较厚,而且不光滑,其中4例患者还合并有胆结石。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有18例,主要表现为胆囊大小缩小或者呈正常状态,囊壁明显增厚,大于4mm,回声较强,而胆汁的透声无异常。诊断为胆囊息肉样变的有15例,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上出现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突起,最小的在2-3mm之间,最大的可达12mm,不会随着的移动而移动,而且后方没有声影出现,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有胆结石。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有4例,主要表现为胆囊息肉表现为椭圆形、圆形或者是半月形。诊断为胆囊癌的有1例,通过病理分析后证实患者属于胆囊癌。诊断为胆囊继发性肝病改变的有9例。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出现明显增厚现象,厚度可达5-11mm,同时还发现患者出现腹水声像及肝硬化病变。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检查逐步成为临床上用于诊断疾病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对于胆囊疾病的诊断,正确率非常高,对于胆囊的病变判断非常敏感,不仅能够确定胆囊炎症的发病程度,同时还能够对胆囊息肉及结石大小、数量和形态进行直观检查,虽然还不能够对胆囊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分辨,但能够对胆囊息肉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3]。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经过诊断发现患者的病理类型,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其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超声检查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此外,超声检查所表现出的无创、简单、直接等优点也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诊断痛苦,但在检查过程中,应当保持仔细和认真,在诊断前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如果不能确定则要采取复查措施,以确保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从而降低胆囊疾病诊断的漏诊率,并有效实现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计兰,李俊文.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84(05):87-88.
[2]翟暖锋.胆囊疾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98(08):89-90.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DiscussionontheultrasoundandhysteroscopyinthediagnosisofendometrialpolypWANGXuan,XIAOQun,WANAnxia.Department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XuanwuHospital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analyzethevalueofhysteroscopyandtransvaginal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endometrialpolyp.Methods:Atotalof355patientswithabnormalmetrorrhagiaorinfertilityweretestedbyultrasoundandhysteroscopy,followedbybiopsyduringhysteroscopy.Thediagnoseaccordancerate,sensitivity,specificity,falsenegativerateandfalsepositiveratewerecalculatedandcomparedbetweenthetwoapproachesagainstthepathologicalstandard.Results:Thediagnoseaccordancerate,sensitivity,specificity,falsenegativerateandfalsepositiverateofultrasoundwithpathologicalexaminationindiagnosingEPwas62.50%,77.92%,87.05%,12.95%,22.08%respectively.Thediagnoseaccordancerate,sensitivity,specificity,falsenegativerateandfalsepositiverateofhysteroscopywithpathologicalexaminationindiagnosingEPwas89.41%,92.68%,96.70%,330%and7.32%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coincidencerateofultrasoundislowerthanhysteroscopybypathologicalstandard.Asanon-invaded,convenientandshortcutmethod,ultrasoundcanbeusedinpreoperativescreeningandpostoperativefollow-upvisiting.HysteroscopycanbeusedasafirstselectedmethodinEPdiagnosingbecauseofitshighercoincidencerate,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
【Keywords】Hysteroscopy;Diagnosis;Endometrialpolyp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EP)是妇女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其发病率约为25%[1]。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常为单发,也有多发。传统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很难确诊,宫腔镜的广泛应用使其诊断率提高。本文对我院行B超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判断两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因阴道异常出血、月经量过多或不孕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人355例,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41±13岁。
12方法
355例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和B超检查,检查后经诊断为EP的患者,行刮宫送病理检查,最后确诊依据以病理诊断为准。比较宫腔镜和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程度。
13诊断标准
(1)B超:凡有子宫内膜增厚、不均质、宫腔内占位或强回声光团及见星点状血管者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2)宫腔镜下见子宫内膜表面突出良性结节,外表呈细长的卵圆型或圆锥形,表面平滑,有光泽呈鲜红色,大小不等,可单发或多发,多数有蒂,若息肉体积较大,其顶部可见溃疡出血甚至坏死[2]。(3)病理:目检:表面灰红,直径约2~3cm,顶端常见糜烂及出血。镜检:子宫内膜息肉的三面包被子宫内膜上皮,间质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以及大的厚壁血管组成[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355例患者中B超诊断为EP者96例,病理诊断EP者60例,36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8例为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5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例为子宫平滑肌瘤,4例为子宫内膜腺癌,有4例为腺纤维瘤。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为EP的符合率为625%(60/96),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率分别为7792%、8705%、1295%、2208%。见表1。
3讨论
EP常导致不孕症和异常子宫出血,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报道因EP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仅次于子宫内膜增殖症[4]。EP的确诊较难,B超和诊断性刮宫是检查的传统方法。诊刮时易损伤破坏息肉结构,使病理诊断受到影响[5]。B超检查是根据超声波回波的反射来确定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形态等情况[6]。本研究中,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为EP的符合率是6250%。尽管超声诊断准确率较低,但应用超声检查诊断EP具有方便、无创伤、逆行感染机会少及无出血等优点,临床上应用较多。但是由于EP通常比较小,行腹部超声检查时显影不是很清晰,经阴道超声的时候探头较腹部超声距离子宫及附件位置近,显影清晰;不同的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不相同,如为功能肉及单纯性增生息肉则与子宫内膜自身不容易分辨,如观察到蜂窝状回声则以复杂性增生多见,如为致密性的细小网络状回声则以腺瘤样息肉多见,而且部分子宫内膜息肉也可表现为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此时需要进行鉴别诊断[7,8];子宫内膜息肉直径
子宫内膜病变在宫腔镜检查下可观察到病灶的部位、大小、外观及范围,能够准确获取病变组织,能明确宫腔内的病变,故是诊断宫腔病变的金标准[7,10]。以往较重的宫腔病变病例会采用腹腔镜监护下进行宫腔镜手术,腹腔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子宫浆膜面的变化,如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等在宫腔镜下均可呈息肉样表现[11,12];由于检查时经验不足,加之宫腔内膜形态复杂多变而造成漏诊,但也不排除由于组织破碎等所致的病理学漏诊和误诊。有研究显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诊断率、阴性诊断率分别高达954%、953%、817%、989%[13];本研究中,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41%(76/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68%和9670%,与文献报道相符;而且,在本研究中,在临床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宫腔镜远高于B超检查。宫腔镜的优点为可直视,操作直接、彻底,较少漏诊,准确率高[14,15]。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时,超声是操作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但漏诊率较高,可作为术前筛查与术后随访的方法;而宫腔镜检查定位准确,观察直接,对EP的大小、部位、数目均能准确判断,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故建议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孕症的患者可先行超声筛查,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张明,李明勋,朴锦丹.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中国性科学,2008,17(12):23-24.
[2]董建春,夏恩兰.临床妇产科内窥镜技术.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5:41
[3]陈乐,雷道平.妇产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
[4]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28.
[5]白明春.子宫内膜异位症152例临床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9):35-36.
[6]MellLK,KochanskiJD,RoeskeJC,etal.Dosimetricpredictorsofacutehematologictoxicityincervicalcancerpatientstreatedwithconcurrentcisplatinandintensity-modulatedpelvicradiotherapy.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6(66):1356-1365.
[7]沈晓萍,曹作增,王梅.阴道B超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152-153.
[8]于云英,冷金花.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1):60.
[9]vandeBuntL,vanderHeideUA,KetelaarsM,etal.Conventional,conformal,and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treatmentplanningofexternalbeamradiotherapyforcervicalcancer.Theimpactoftumorregression.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6(64):189-196.
[10]唐丽芹.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影像技术,2012(2):5-6.
[11]刘红.宫腔镜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中、重度宫腔粘连中的应用.中国性科学,2012,21(4):7-10.
[12]VerrottiC,BenassiG,CaforioE,etal.Targetedandtailoreddiagnosticstrategiesinwomenwithperimenopausalbleeding:advantagesofthesonohysterographicapproach.ActaBiomed,2008(79):133-136.
[13]TherasseP,ArbuckSG,EisenhauerEA,etal.Newguidelinestoevaluatetheresponsetotreatmentinsolidtumors.JNatlCancerInst,2000,92(3):205-216.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子宫颈癌;MRI;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21-02
子宫颈癌是当前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临床死亡率高,且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威胁更多女性的健康和生命[1]。及早对子宫颈癌诊断并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MRI是当前临床诊断子宫颈癌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比较高,且图像成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在诊断子宫颈癌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2]。本文即以我院采用MRI诊断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例,对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子宫颈癌患者47例,年龄均在34―76岁,平均(51.6±4.7)岁。临床表现:47例患者中,17例出现接触行出血症状,22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6例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3例月经情况出现明显的异常。另外,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后显示,3例为腺癌患者,44例为鳞癌患者。在征得同意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CT以及MRI检查。
1.2检查诊断方式
1.2.1CT检查使用GE公司(美国)生产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扫描,准确记录相关的扫描情况。
1.2.2MRI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型号的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均取平卧姿势,先进行平扫,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STIR以及矢状位T2WI、STIR;扫描参数:SE-T1WI为TR600ms,TE16ms,FSE-T2WI为TR3800ms,TE90ms,矢状位STIR为TR4500ms,TE56ms;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静注使用0.2ml/kg的欧乃影,扫描层厚为6mm,间距为1.6mm,矩阵为320×256,FOV为32×32cm。
1.3评价指标(1)统计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分别与临床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诊断方式的临床符合率以及误漏诊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2)根据FIGO的分期诊断标准,对MRI诊断后分期情况与结合病理学诊断后的分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1.0软件对本文相关数据统计并作分析,计数资料均用X?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临床结合病理学最终确诊的47例子宫颈癌患者中,CT共诊断出37例,符合率为78.7%;误漏诊10例,误漏诊率为21.3%;MRI共诊断出45例,符合率为95.7%;误漏诊2例,误漏诊率为4.3%;MRI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
2.2MRI与病理学诊断分期情况对比47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情况为:Ⅰa期患者1例,Ⅰb期患者18例,Ⅱa期患者14例,Ⅱb期患者4例,Ⅲa期患者1例,Ⅲb期患者2例,Ⅳa期患者2例,Ⅳb期患者1例。MRI诊断情况为:Ⅰb期患者19例,Ⅱa期患者15例,Ⅱb期患者3例,Ⅲa期患者2例,Ⅲb期患者2例,Ⅳa期患者2例,Ⅳb期患者1例。与病理学诊断后分期情况相比,MRI诊断后分期中,共出现4例误分期患者,分期符合率为91.5%,准确率比较高。
3讨论
子宫颈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在近年出现年轻化趋势。对疑似发生子宫颈癌的患者及早采用合理方式诊断和确诊,可尽早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改善预后效果,降低发生死亡的几率。
MRI在当前临床诊断子宫颈癌中具有优势性的诊断价值。MRI诊断操作方便,且对肿瘤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子宫颈的情况显示全面且准确,并可对病灶组织的位置以及大小等清楚显示,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高,可快速对是否出现恶性肿瘤做出较准确的判断。正常情况下,在T1WI上子宫颈呈现为比较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上则且显示为三层结构。外层信号中等,中层信号比较低,内层则为比较明显的高信号;而子宫颈上一旦出现肿瘤病变后,在T2WI上的表现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一般呈现为高信号,与正常情况下中间层的低信号可形成明显的对比,较容易即可对肿瘤病变做出判断[3];同时,采用MRI诊断,还可同时较准确地对子宫颈癌进行分期,为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照。
另外,CT在子宫颈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CT对肿瘤病变的分辨率较低,特异性低,且对病灶对子宫颈的浸润情况等较难做出判断,总体诊断准确率相对要低[4]。
本文47例患者均同时行CT与MRI检查,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存在显著差别。MRI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7%;CT诊断符合率仅为78.7%;MRI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
参考文献:
[1]李宁,王晓宏,徐志巧.子宫颈癌的MRI诊断(附45例病例)[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01):42-44.
[2]张凤翔,原兰,张芳,卢东霞,刘磊.子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分期[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05):322-324.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现在动物疾病研究、治疗与控制的常用技术,不仅在动物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解决动物医疗纠纷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病理学诊断技术检验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为动物疾病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病理学诊断技术具有经济适用的特点,技术较易掌握,在实际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病理诊断技术以及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诊治中的作用做简单介绍。
1病理诊断技术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利用病理学原理与技术,对动物疾病组织或是患有疾病的动物尸体进行病理学检查,再依据形态学的观察与判断得出疾病诊断的技术。因为病理学诊断技术是通过宏观的病变观察配合微观的疾病特征,做出的诊断结论,因此相比于通过动物疾病临床症状与疾病时动物生理体征分析得到的临床诊断结论,更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对于动物疾病的成因,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只有将病理学诊断与疾病的临床特征等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出最终的、科学的、较为准确的确诊结果,因而,病理诊断又时常被称作最终诊断。
2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诊治中的作用
2.1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通过用眼睛直观的对动物体征病变观测,可依据动物器官、组织与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外在体征变化判断出动物患病的类型与性质。例如:当鸡患法氏囊病时,会造成法氏囊内黏膜出血,胸肌、腿肌弥散性出血,排黄白色粪便等,这些都是法氏囊病的特征性病变,当患脑脊髓炎时,会出现点头、后退等外在体征表现,这就属于特征性中的行为特征,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动物的大多疾病都有此类典型的特征病变行为,通过对这些疾病体征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大致确诊动物疾病的类型。病理诊断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特点是具有较快的诊断速度、技术易于了解掌握、极少会受到场地的限制等,病理诊断技术在目前是兽医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的主要手段。
2.2为动物疾病的诊断与研究指明方向
动物疾病的类型非常多,当动物患病时,较为常规的做法一般为先做流行病学调查,之后在对临床症状观察,最后做病理解剖,通过此三项,初步诊断动物患有疾病的种类,从而制定大概的诊疗与研究方向,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这两项工作,会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病理解剖技术可通过动物已经发生病变的观察进行初步的诊断,在有典型病理变化时就可以确诊,如果没有典型特征病变,只能根据已经表现出来的病变,列出可能的患病类型,在根据更详细的因素或是其他资料,进行仔细的排查,从而缩小疾病种类的范围,为研究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
2.3为动物医疗纠纷的医学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篇12
【关键词】基因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98-01
1前言
单基因遗传病是导致患者出生缺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近几年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对于该中遗传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当前多以基因诊断判断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的取材非常的方便,诊断的准确性也非常的高,将其应用与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基因诊断概述及特点分析
基因诊断在医学界中又被定义为分子诊断、DNA诊断。基因诊断主要是采取基因检测的方法,对从患者的体内提取到的样本直接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基因结构与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具体情况,检测出患者所带病原体的基因类型,以此作为判断患者的体内是否携带着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者是基因出现异常情况。基因诊断的相关技术在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临床诊断中,并取得了一定的功效,对我国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与传统的单基因遗传病诊断方法不同,基因诊断的技术具有其非常鲜明的特点:首先,基因诊断主要是从患者的基因水平层面对疾病的发病原理、发病原因进行彻底的揭示。其次,基因诊断还可以用作于症状前的分析和诊断,使产前的诊断时间得以有效的缩短[1]。再次,基因诊断还具有来源非常广且取材非常少的特点,只要有微量的标准,就可以对其进行科学的诊断。最后,由于艾滋病和肝炎等遗传病的病原体既不能够在体外进行培植,也不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安全培植,给这类病原体的检测工作带来影响。但是基因诊断的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对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3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具体应用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B型血友病、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等遗传疾病中。第一,基因诊断应用于B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是一种隐性的、出血性的遗传疾病,主要发病于男性人群中,而且发病率和散发率都非常的高。B型血友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危害的遗传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儿童期就出现了严重的出血倾向,直到青春期之后出血会自发的减轻。针对这种遗传病,目前在临床医学中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因此针对高危胎儿与病原携带者,给予他们科学有效的基因诊断显得非常的关键[2]。同时,B型血友病患者基因缺陷的类型也是非常的繁多,不但包括插入和缺失,还包括点突变,而其中又以单个碱基突变为最多的一种类型。
近几年,常用来连锁分析B型血友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短串联的重复序列和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多态性等,然而中国人的酶切位点大多都没有多态性。连锁分析的方法具有实验操作简单和分析结果的过程也简单的特点,而且该诊断方式的有效性与快速性能很高,对于那些携带着B型血友病或具有家族遗传性B型血友病患者的进行产前诊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第二,将基因诊断的技术应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诊断工作中。苯丙酮尿症已经成为儿科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氨基酸病,主要是因为苯丙氨酸在代谢的过程中出现酶缺陷,影响了苯丙氨酸顺利转变为酪氨酸,而使苯丙氨酸和酮酸的蓄积,最终从患者的尿液中排出。苯丙酮尿症对于患儿的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使患儿发生继发性的癫痫病与智能障碍的几率增加。对于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基因诊断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功效,该方法可以从患儿的DNA水平层面去了解病因,诊断率非常的高,并且能够在患儿的任何发育阶段对其有核细胞实施诊断,并成为产前诊断研究的依据。
第三,将基因诊断的技术应用于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地中海贫血主要是因为珠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阻碍了其生物合成,且生物合成的产量也不足,导致地中海贫血的发生。地中海贫血即为珠蛋白突变而生成的具有障碍性特征的贫血,是一组具有遗产性和溶血性的隐性贫血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主要包括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这两种疾病类型。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大多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失α珠蛋白基因而生成的,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基因点发生突变而造成的。这种遗传性疾病多见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即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方。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业内人士大多采取基因诊断的方法进行,并且具有诊断率高的特点。而发生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病理非常的复杂,医学界通常认为是由于基因点突变而生成,也有少部分患者是由于基因缺失而造成[3]。对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工作,业内人士大多采用多重突变基因的特异性扩增系统诊断法,该诊断方法具有简便和可靠的特点,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中,对于那些非缺失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产前诊断或者是基因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功效。
4结束语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遗传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将基因诊断的相关技术应用于多基因遗传疾病中的日子已经是指日可待。而基因诊断相关技术作为基因治疗的基础环节,必然会成为治疗人们基因疾病的重要的、主流的技术,对于提升我国卫生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春.简述基因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9,34(03):58-59.
-
气候变化相关的基础知识范例(12篇)
气候变化相关的基础知识范文关键词:地理学学科体系学科定位1.地理学学科划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
-
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范例(12篇)
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范文篇1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凝心聚力打造****》,**位于****,全村区域面积这一路探索发展,总结如下:主要成效与经验1、明确村庄定位、科学编制规划从实..
-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报告范例(1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报告范文篇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切实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并为开发区扩区..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础范例(12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础范文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自升塔式起重机悬挑式钢管扣件脚手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必然有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所谓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
-
孤独人生范例(3篇)
孤独人生范文2、孤街浪徒3、星空下的忧伤4、雪飘残落5、不哭不哭6、我们最终还是败给了距离7、浮伤年华8、一文不值9、好像地狱10、一生无味11、白天不懂夜的黑12、回不去..
-
孤独之旅教案范例(3篇)
孤独之旅教案范文篇1关键词:压花;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10731概述1.1压花艺术与压花旅游压花艺术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植物材料处理成..
-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例(12篇)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篇11影响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疾病、就诊、住院、治疗和康复等会使人的应对机制及人格特征发生改变,甚至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导致心理问题..
-
组织人事工作履职报告范例(3篇)
组织人事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二条: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定期向局党组述职制度,每年6月、12月各举行一次。第三条:述职内容1.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