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02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综合保温措施;婴幼儿;低体温;护理

婴幼儿具有体表面积大、血管丰富、易散热等特点,并且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体温变化快,在进行腹部手术时,腹腔脏器的大量暴露及冲洗散热增加,更容易导致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体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2~88.7d,平均(44.5±3.0)d,术前体温正常,体温36.90-37.61℃,平均(37.12±0.41)℃,所有患儿均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无凝血功能障碍。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术前护理

1.2.1.1环境温度管理一般临床上将21℃作为手术室的临界环境温度,只有保证手术室内温度高于21℃才能确保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婴幼儿在低于21℃的环境中散热更快[3]。因此,在术前我们应保持手术室内温度维持在22~25℃,相对湿度50%~60%,消毒皮肤铺巾时,稍调高温度至25℃~28℃,手术开始时再将室温调到24℃~26℃,新生儿及早产儿宜将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

1.2.1.2手术床准备在婴幼儿进入手术室前应对手术床加温,给患儿手术全程提供温暖的环境。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循环水毯,即在患儿入室前在手术床上放置循环水毯,温度在35~38℃范围内,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提前预热。部分基层医院使用电热毯加热,为了安全起见,须在冲洗腹腔前关闭电热毯电源。

1.2.2术中护理

1.2.2.1呼吸器加温:行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用空气进行通气时,可通过呼吸道带走约10%左右的代谢热量[4],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热化气体,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

1.2.2.2液体、库血液加温输入:相关研究显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1U4℃库存血,会导致患者中心温度约降低0.25℃[5],因此,对于手术中需要输入体内的液体,都应加温预热到37℃~38℃。

1.2.2.3患儿消毒时除必须暴露的部位外,其他部位都应做保温措施,如用单层敷料遮盖或用手术薄膜包裹;手术进腹后除了尽量避免脏器的暴露,还要用温盐水巾将脏器覆盖,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进行腹腔冲洗时,冲洗液要采用恒温箱加热保证温度控制在60℃,再进行冲洗,患儿切口消毒时使用加温的消毒液,消毒后尽量擦干皮肤[6]。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情况,随时监测患儿肢体皮肤温度,体温下降及时查找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马上将被腹腔冲洗液、血液、患儿排出物等打湿的敷料和衣物撤除,并用辐射加热过的被褥保温,手术结束前1h提早通知ICU,将其室温调节至合适温度,加热保温毯,护送时将患儿置于温热的被子中,新生儿则需用温度为37℃的暖箱护送[7],同时应密切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在预防低体温的同时应防止患儿发生体温过高。

2结果

110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维持在36.5℃以上,未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围手术期体温变化范围(0.52±0.16)℃。

3护理体会

由于婴幼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加之其相对较弱的温度调节能力,导致患儿容易出现术中的低体温,特别是开展腹部一些复杂的手术时,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为此,手术室护士必须要熟悉婴幼儿体温过低的影响因素,提高防范意识。本文通过给予婴幼儿环境温度管理、手术床准备、呼吸器加温、体、库血液加温输入、术中冲洗液加热、脏器保温、监测患儿肢体皮肤温度、术后护理等全方位保温措施来预防患儿腹部手术发生低体温,本研究结果显示,110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维持在36.5℃以上,未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围手术期体温变化范围(0.52±0.16)℃。

参考文献:

[1]谢小玲,祝妍华,黄小珊.术中低体温对婴幼儿患者腹部手术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1,11(8):805-806.

[2]李风玲,吴洪霞,潘庆华.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6-3378.

[3]钱文静,钱倩健.浅谈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防护[J].家庭护士,2007,5(4C):55.

[4]朱瑞芬,宋敬珍,肖向莉,等.婴幼儿全麻术中低体温的护理[J].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49-150.

[5]陈云超,张晖,温秀芬,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819-820.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范文篇2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于患儿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在患儿体温不低于39℃时发生惊厥,临床主要表现为双眼球凝视、斜视、上翻以及意识丧失等,对患儿影响较大。目前治疗高热惊厥主要以降温、控制惊厥以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一般预后情况良好。有研究文献指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后再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就此展开了对比性研究分析,探讨了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总结了护理对策,现对其作如下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7例高热惊厥患儿,患儿中年龄最大为5岁,年龄最小为4个月,平均(2.7±0.8)岁,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39例,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儿中年龄最大为岁5,最小者为9个月,平均(2.9±0.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1例、22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最大为5岁,最小者为4个月,平均(2.4±0.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7例、1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本次研究无影响(P>0.05)。87例高热惊厥患儿中,34例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26例患儿为肺部感染,20例患儿为感染性腹泻,另有7例患儿为其他原因引起发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降温、控制惊厥、合理用药以及确保呼吸通畅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的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患儿,对患儿的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对患儿的具体病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持续降温措施;在惊厥发作时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将衣领解开,去枕平卧,并给予大流量吸氧,纠正机体缺氧状况,直至呼吸平稳后调节为小流量吸氧。发作期间需注意口鼻分泌物的及时清除,并在口腔上下齿之间置入纱布包裹的压舌板。②对惊厥中易出汗及嗜睡的患儿,护理时加强对患儿呼吸情况的护理,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并及时将汗液擦拭干净或将被汗液浸湿的衣物换下,保持患儿皮肤干燥;③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保持对患儿的降温护理,若患儿体温高于39℃,则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利用洁净的被浸润的纱布在患儿额头贴敷,必要时可进行全身贴敷;④保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提前做好应对患儿病情变化的预案并采取急救措施,按照医嘱为患儿使用抗惊厥药物或是进行地西泮静脉注射;⑤保持病房空气良好流通,病房温度控制良好,及时调整患儿睡姿并对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避免堵塞呼吸道;指导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食物,在发热和大量出汗后需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⑥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家属的担忧、害怕以及焦虑等情绪,向患儿家属讲解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及预防知识,告知家俑呷染厥可治愈且不会留有后遗症,避免患儿家属过度担心。年龄小的患儿加强非语言沟通,通过抚触、眼神、微笑等安抚患儿情绪,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通过采用亲切的态度跟患儿交流,表达鼓励和关心,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安慰,获得其理解和配合。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若(P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87例患儿均成功退热并治愈出院。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分别为(26.6±4.4)min、(4.0±1.5)次、2.3%;对照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分别为(37.1±6.5)min、(5.7±1.8)次、9.1%。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常跟急性感染所致体温急剧升高相关,在高热惊厥发作情况下患儿可能出现神志不清病状,多数患儿治愈后无后遗症,但也有部分可能反复发作,需加强护理。有关研究文献指出,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致使患儿出现癫痫,甚至对部分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故需要及时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治疗措施,降低高热、控制惊厥并予以药物治疗感染,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本次研究中,87例患儿中仅有7例患儿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高热惊厥,大多数患儿均由感染性疾病引发高热惊厥,其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在患儿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再行对症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该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惊厥反复、持续高热等症状,对患儿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行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平均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并降低癫痫发生率。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中,一方面需注重患儿惊厥发作期的护理,一方面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反复,加强对家长的知识宣教。综合护理是一种整体化护理措施,其通过心理疏导增加患儿安全感,减轻家长心理顾虑;通过惊厥发作护理、降温护理迅速改善患儿病情;通过饮食指导加速患儿机体康复,补充机体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视,积极预防复发,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高热惊厥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机体血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范文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现就中医护理人员在运用护理程序的临床实践中,应如何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简要论述如下,以供进一步探讨研究。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字(精选4篇)
    上一篇:文化建设设计范例(12篇)
    相关文章
    1. 文化建设设计范例(12篇)

      文化建设设计范文篇1一、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1.会计专业理念停留在表层的问题。多数设置了会计专业的五年制高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理念的引入并不完善,只是在..

      daniel 0 2024-03-02 01:44:12

    2.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例(3篇)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篇1一、利率期货的基本特征1.利率期货价格表现形式独特。利率期货的交易价格,一般以整倍数的债券、票据、存单等交易时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的期货价格为成交..

      daniel 0 2024-03-02 01:12:12

    3. 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范例(3篇)

      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范文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中对资产评估做了如下定义“资产评估是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

      daniel 0 2024-03-01 22:32:12

    4. 资产价值提升范例(3篇)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关键词】全球产业价值链提升新优势综观国际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长期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各国经济纷纷进入重新调整时期,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

      daniel 0 2024-03-01 22:00:13

    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范例(1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范文篇1【摘要】新课改不断推进,名著阅读意识植根于语文教师心中。但一直以来,名著阅读教学在实践中遇到诸多尴尬,使得名著阅读处于边缘地带。学生阅..

      daniel 0 2024-03-01 21:28:13

    6. 环境经济学研究课题范例(12篇)

      环境经济学研究课题范文篇1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介绍和发展方向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

      daniel 0 2024-03-01 20:56:12

    7. 有机化学心得范例(12篇)

      有机化学心得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机制建设[作者简介]程聪(1971-),女,河南沁阳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管理及建设。(北京100042)[中图分类号]G71..

      daniel 0 2024-03-01 20:24:12

    8. 土壤基本特点范例(12篇)

      土壤基本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一、土壤污染的现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壤环境破环严重,土壤污染持续恶化。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超标率已经..

      daniel 0 2024-03-01 19: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