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概念范例(12篇)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进程管理;演示系统;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原理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进程及进程的控制原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入了解进程的概念及进程控制的原理,如何把进程的概念与程序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如何把进程管理的功能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进程的概念,理解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功能的实现原理和实现技术,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结合起来?是“操作系统”课程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进程管理演示系统主要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试图将抽象的理论与系统设计、实现的具体技术相结合,通过动态的、图形化的界面表现进程概念的本质、进程管理的过程、进程管理功能与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的关系。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实例化。帮助学生直观地、深入地理解进程的概念和进程管理功能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实现技术。
本系统主要实现进程概念、进程控制、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行为和实现原理的演示。该系统的特点是用图形化的方式把操作系统原理与程序实现结合起来。论文详细说明了该演示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技术。
2系统设计
2.1系统模块结构
本系统包括进程概念、进程控制、进程调度、进程同步四个演示模块。其中进程控制演示模块包括进程创建、进程终止、进程阻塞与唤醒三个演示子模块。进程调度演示模块包括单级队列调度和多级队列调度演示两个子模块。进程同步演示模块包括进程互斥和读者―写者问题演示两个子模块。
本系统用VC++6.0开发,采用单文档结构,所有演示过程都在视图中通过VC控件交互实现。系统使用了延时机制,每当执行一个过程使界面发生变化或执行了关键步骤后,执行一个延时函数,从而给用户足够的时间观察界面的变化。
2.2进程组织
(1)链表组织
本系统实现多个进程链表,包括总进程链表、多个优先权不同的就绪进程链表和三个对应不同阻塞事情的阻塞进程链表。
(2)进程树
系统按照进程的亲属关系,建立进程树,实现了进程树的管理和图形显示。
(3)进程标识符PID的管理
每一个进程都有唯一的内部标识符PID,本系统通过循环使用来达到有限PID资源的合理利用。当进程创建时分配可用的PID,当进程终止时,释放占用的PID。
2.3进程执行过程的模拟
本系统通过定时器和执行时间来模拟进程的执行过程。
创建进程时,给进程一个随机的执行时间。执行时间长短根据系统参数配置进行灵活控制。进程同步中对临界资源的访问过程也通过访问时间来模拟,根据进程的执行时间,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时间总是定义为一个比总执行时间小的值。
给定进程的执行时间后,通过定时器控制进程的执行。进程执行一条指令用一个定时周期来模拟,在定时处理函数中对进程控制块的相关数据进行修改并同步在界面上更新显示,从而模拟出进程的执行过程。当定时周期数等于给定的进程执行时间时(本系统在进程控制块中添加了已执行时间来记录执行进度,该值就等于定时周期数),进程正常结束。
2.4进程概念演示模块
本模块通过显示当前进程的PCB信息、CPU寄存器的变化来演示进程概念。模拟了进程实体、进程控制块、动态特征、短暂存在性、进程切换、并发执行、独立性等特点。
系统界面上显示的进程信息都直接或间接地从进程控制块中获取。
2.5进程控制演示模块
(1)进程创建演示模块
本模块实现进程创建过程的演示。用户可以输入新进程的外部标识符即进程名称,若用户没有输入,则系统自动为进程命名,每一个进程的创建都是有引发事件的,用户可以在界面上选择一个引发进程创建的事件。当用户点击“创建进程”按钮时就开始执行创建进程过程并同步显示进程创建的每一个执行步骤。
(2)进程终止演示模块
本模块实现并演示各种不同情况下进程终止的过程。用户可以通过输入PID来终止某个进程,也可以通过选择界面上进程列表中的某个进程来终止被选中的进程。执行态进程被终止后要转进程调度程序。
(3)进程阻塞与唤醒演示模块
本模块实现并演示进程阻塞与唤醒的过程。进程执行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阻塞事件并阻塞当前进程。当有阻塞态进程时,用户可以选择相关事件唤醒阻塞列表中的进程。
本模块设置了三个阻塞事件:打印机服务、I/O设备操作和无新数据输入。
2.6进程调度演示模块
本模块实现了单级队列调度和多级队列调度的演示。分别实现了抢占、非抢占、优先级、时间片等调度策略的模拟。多级队列调度的演示,模拟了Minix的三级队列(任务级、服务级和用户级)调度,定义了三个优先级不同的就绪队列。
2.7进程同步演示模块
(1)进程互斥演示模块
本模块实现并演示了多个进程互斥访问同一个临界资源的控制过程。通过该演示过程,使用户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进程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的。
本模块中,对临界资源的访问可以由用户控制,也可以系统自动控制。即在进程执行过程中,用户可以发送访问临界资源的命令,让其执行访问临界资源的过程。自动控制的设计是若某进程没有访问过临界资源,则令其在执行过程的最后时间段自动访问临界资源。
(2)读者―写者问题演示模块
本模块演示多个读进程与写进程同步访问共享数据区的管理过程。创建进程时,用户要指定新进程的类别(读者进程或写者进程)。用户可以通过进程列表选择任何进程执行,执行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让进程访问资源。
2.8系统参数配置
本系统为了灵活控制演示过程并满足用户的需要,设置了一些配置参数,如定时周期、最小或最大延时时间、最小或最大执行时间、优先级、最大进程数等。
2.9系统界面设计
演示界面设计如图1所示:
3系统实现
3.1进程控制块PCB
(1)PCB结构体定义
structPCB
{
//进程标识符信息
UINTnPID;//进程的内部标识符
CStringszName;//进程的外部标识符
PCB*pParent;//进程的父进程指针
PCB*pFirstChild;//进程的子进程指针
PCB*pNextSibling;//兄弟进程指针
//处理机状态信息
DWORDdwPC;//下一条指令地址
DWORDdwPSW;//程序状态字
DWORDdwCS;//段地址
DWORDdwPageTableAddr;//最外层页表地址,32位
//进程调度信息
UINTiState;//进程的状态
UINTiPriority;//进程的优先级
UINTiPriorUpSteps;//优先级动态提升的级数
intnTotalTime;//进程的总执行时间
intnHasExecTime;//进程已经执行的时间
intnWaitTime;//等待时间
UINTiWaitEvent;//等待事件
UINTiCritSrcSort;//进程访问的临界资源类别
intnCritSrcTotalT;
//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总时间
intnCritSrcHasExecT;
//进程已经访问临界资源的时间
UINTiCritSrcVisitPos;
//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阶段
//进程控制信息
intnKernelStackPos;//内核栈指针位置
UINTiUser;//进程的用户名
UINTiSort;//进程的类别
UINTnWaitedSema;//已经等待过信号量的标志
list_headpTasksList;//进程链表的指针
list_headpStateList;//链接状态链表的指针
RECT*aAddrSpace[3];//关联进程三部分模拟空间
};
(2)PCB结构体说明
组织进程关系的域
pParent记录每一个进程的父进程,pFirstChild记录第一个儿子,pNextSibling记录下一个兄弟,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了整个父子关系树,进程关系的管理通过这三个域实现。
记录寄存器信息的域
dwPC、dwPSW、dwCS、dwPageTableAddr分别保存了当前CPU中主要的寄存器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管理进程并发执行以及独立运行。dwPC在每一次定时处理中加1,模拟一条指令的执行,dwPSW在执行过程中随机变化,模拟指令执行对CPU标志的影响。每个进程的dwCS和dwPageTableAddr值不同且不变,在创建进程时要保证它们的唯一性。
优先级
iPriority是进程的优先级。本系统设定了六种优先级,分别为PRIO_REALTIME(实时)、PRIO_HIGHER(高)、PRIO_UPSTANDARD(高于标准)、PRIO_STANDARD(标准)、PRIO_DOWNSTANDARD(低于标准)、PRIO_LOWER(低)。该值是动态的,在某些模块中,创建进程时系统自动设为PRIO_STANDARD(标准);在某些模块中,创建进程时由用户指定。在所有模块中,每一次进程调度时根据nWaitTime(等待时间)以及系统参数m_nUpPrioSpan(优先级升级的基数,针对等待时间)对就绪进程的iPriority值进行相应的修改,但最高只能升级到PRIO_HIGHER(高)。
执行时间
nTotalTime是进程的执行时间,它决定了进程的生存期,用于控制进程的执行。系统进程(0号进程和1号进程)的PCB中,其值为-1,表示进程一直存在。
已执行时间
nHasExecTime是进程的已执行时间,用于控制进程的执行进度。进程执行时,在每一次定时处理中加该域值1,当它等于nTotalTime时,表示进程执行完毕。
等待时间
nWaitTime是进程的等待时间,用于动态修改进程的优先级,该值在每一次定时处理中加1,但执行态进程的nWaitTime始终为0,只有当执行态进程切换为其它状态时,才开始累积该值。当进程的状态发生改变而链入到其它状态链表中时,该值清0。
等待事件
iWaitEvent是进程的等待事件,本系统将此值的范围进行了扩充。对于就绪进程,该值为WAIT_CPU(等待CPU);对于执行态进程,该值为WAIT_NULL(没有等待事件);对于阻塞进程,该值表示阻塞事件,可以取值为WAIT_PRINTER(等待打印机),WAIT_IOSTREAM(等待I/O设备),WAIT_NEWDATA(等待新数据);在进程同步模块中,对于等待临界资源的进程该值为WAIT_CRITSRC(等待临界资源),等待的资源保存在iCritSrcSort中。
访问的临界资源种类
iCritSrcSort是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种类,也就是对应的信号量类别。本系统中可以取值为CRITSRC_PRINTER(打印机资源)、CRITSRC_GLOBAL(全局变量资源)、CRITSRC_READWRITE(读写资源)。对于不需要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来说该值为CRITSRC_NULL(无临界资源)。
访问临界资源的时间
nCritSrcTotalT是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总时间,用于控制进程对临界资源的访问过程,该值是在进程创建时根据nTotalTime随机产生的,总是小于nTotalTime。
已访问临界资源时间
nCritSrcHasExecT是进程已访问临界资源的时间,用于控制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进度,在定时处理中加1,当等于nCritSrcTotalT时表示访问临界资源结束,该域主要在进程同步模块中使用,在其他模块中该值一律为0。
访问临界资源的阶段
iCritSrcVisitPos是进程对临界资源的访问阶段,可以取值为CRITSRC_VISIT_NULL(没有访问),CRITSRC_VISIT_ENTEY(进入区)、CRITSRC_VISIT_CRITICAL(临界区)、CRITSRC_VISIT_EXIT(退出区)、CRITSRC_VISIT_FINISH(完成访问),该域用于标识和记录进程访问资源阶段,在进程同步模块中使用。
内核栈栈顶位置
nKernelStackPos模拟进程的内核栈指针位置,即栈顶位置,创建进程时置为0,模拟进程执行过程中内核栈的变化,该域主要在进程概念演示模块中使用。
进程用户名
iUser是进程的用户名,可以取值为SYSTEM(系统)和USER(用户)。本系统中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模拟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设置了0号系统进程和1号系统进程。
进程类别
iSort是进程的类别,可以取值为NORMALTASK(一般进程)、READTASK(读者进程)、WRITETASK(写者进程),该域主要用于区分进程同步模块中的读写进程,在其他模块中,该值为NORMALTASK(一般进程)。
等待信号量标志
nWaitedSema用于进程同步模块,用来标识进程访问临界资源过程中,是否执行过wait(s)原语,因为当进程申请信号量失败被阻塞后,它已经对信号量值进行减一操作了,当再次被唤醒时,是从被阻塞的位置往下执行的,即不会再检查信号量值了,由于本系统是模拟这一过程,需要一个标志来做判断,而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多个信号量,所以将nWaitedSema定义为UINT类型,否则会使信号量值发生错误。
链表链接域
pTasksList和pStateList用于链接进程链表,它们都是list_head类型的通用双向循环链表。list_head结构的定义:
structlist_head
{
structlist_head*pPre;
structlist_head*pNext;
PCB*pThisPcb;
};
模拟内存空间
aAddrSpace是一个具有三个元素的数组,用来模拟进程的逻辑内存空间,是RECT类型的。本系统用三个矩形模拟进程三部分(正文段、用户数据段和系统数据段)在内存中的分布,在界面上显示出来,直观地表示出进程实体。在进程创建演示中,由于要演示资源分配的过程,所以在进程创建时对该数组进程赋值(根据显示区域合理的产生随机值),而其它模块中,在需要显示进程实体的分布时才给该数组赋值。
3.2信号量
在进程同步演示模块中,用到了记录型信号量。
(1)信号量结构体定义
structSEMAPHORE
{
intnValue;//资源数量
CProcessLink*pBlockLink;//阻塞链表
};
(2)结构体说明
每一个信号量都有一个标识临界资源数量的值,即结构体中的nValue。在本系统的进程同步模块中,用到的都是互斥信号量,所以nValue初值都是1。当该值小于0时,nValue的绝对值表示阻塞链表中的等待进程数。
因等待临界资源而不能继续执行的进程阻塞相应信号量的阻塞链表中,该链表就是结构体中的pBlockLink,当进程释放临界资源访问权时,若判断得出还有等待该资源的进程,就从该链表中唤醒第一个进程。
3.3模块类
模块类是本系统中实现进程管理系统演示的核心类。由于本系统有多个模块,且各个模块具有一些共同特性,所以定义了一个基类CDlgPage,并定义了继承类CDlgPage的各个模块或子模块类,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都有一些重要的成员,说明如下:
m_pCurRunPcb指向当前将要执行的进程或当前正在执行的进程。
m_nCurTimerEvent记录定时器定时标志。
m_pTasksLink指向总进程链表。
m_pSysIdleTask是0号系统进程,m_pSysInitTask是1号系统进程,每个模块中都有这两个模拟的系统进程,这两个进程在第一次演示当前模块时创建,一直存在。
m_nProNum是当前模块中的进程数。
m_pSysInitTask是1号系统进程。
m_nProNum是当前模块中的进程数。
virtualvoidInitPage()该函数的功能是在用户切换到当前模块时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即控件创建、信息显示、等操作。
virtualvoidClearPage()该函数的功能是对当前演示模块进行相关清除操作,即删除界面控件、清除其它界面显示、清除模块对象与标志记录等操作。
用户在切换演示模块时先调用被切换模块对象的ClearPage()函数,再调用切换到的模块对象的InitPage()函数,从而实现演示模块的切换。
4总结
本系统结合多种控件以及延时、同步刷新界面和突出显示变化效果等实现了图形化的进程管理模拟系统,达到了较好的演示效果。进程管理中各个模块独立实现,能较好地辅助操作系统原理的课堂教学。系统代码结构清晰,功能丰富,方案设计合理,扩展性强,有良好的交互性,有助于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进程管理原理。
参考文献:
[1]汤子瀛,哲凤评,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修订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6-79.
[2]陈莉君.深入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97-138.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1篇2
一、引言
狭义上的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广义的区块链技术则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KavanaghD,2015)。区块链的概念首次由SatoshiNakamoto(2009)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O’Dwyer(2014)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个人隐私等。KishigamiJ(2015)等提出将区块链应用到数字内容版权的保护上,改变传统的CAS和DRM模式。R.Dennis(2015)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声誉系统。国内对区块链技术研究刚刚起步,相关著作较少。从实际应用来看,除个别应用开始小范围推广外,绝大部分运用仍未走出实验室。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账单、可靠安全以及透明公开等特点,使其在数字加密货币、金融和社会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多国央行、国际金融巨头、交易所及IT行业巨头纷纷涌入区块链领域,其投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对探索我国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前景
区块链作为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技术,必将给全球金融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如何在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中发挥用武之地,全球金融界正以各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探索(见表1、表2)。
三、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潜在影响
(一)冲击现有支付机构的平台功能,改变支付体系和架构
区块链技术具有灵活的架构,可能重塑信用形成机制,尤其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即第三方支付的资金监管功能可由“智能合约”自动替代,将冲击第三方支付的根基,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侯本旗和赵飞,2015)。区块链会使第三方支付逐步被边缘化,目前已涌现了Ripple和Circle等多种支付清算类应用,特别是像R3CEV联盟机构,冲击现有机构如支付宝的平台功能,并将可能改变现有金融体系中的交易、清算和结算流程(见图1)。据麦肯锡预测,如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则其每笔交易成本可将从约26美元降至15美元。
(二)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弥补现有金融服务功能的不足
区块链系统通过公钥和私钥的加密、解密对交易进行处理,交易的主体及交易内容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交易都可被追踪和查询,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借鉴区块链和加密技术,核查外部数据源、确认满足特定触发条件后激活并执行合约,促进不同系统间的协调,提升数据交换效率(见图2)。2015年末,纳斯达克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和记录了一项私人证券交易,从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的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交易时间从股权交易市场标准时间3天缩短至10分钟、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
(三)优化共识机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可编程,实现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数据,接受、储存和发送价值,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智能资产等功能,即区块链使用散列算法加时间戳(Timestamping),既可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独立性和保密性,又为交易提供时间上的证明。如供应链金融借助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功能自动进行支付,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并减少因人工交易造成失误的可能性,极大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据麦肯锡测算,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广泛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可使银行一年风险成本缩减11―16亿美元。
(四)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具有广泛金融业务创新的潜力
区块链技术是使用全新的加密认证技术和去中心化的机制,通过新的信用创造方式,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交易风险与成本,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特性来看,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为涉及数据库应用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两者的有机结合必将产生强大的融合效应,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在主数据管理、复杂资产交易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开发的潜力。
(五)降低金融监管的难度与成本,规范市场行为与秩序
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具有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等特性,可做到实时平账,避免事后审计,降低企业成本,降低结算与支付的出错率,实时监控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适用于合规、审计和风控领域,从而为审计和监管单位提供数据透明性。银行业基于区块链技术可监测分析、识别异常交易,及时发现并能有效防止欺诈、洗钱等犯罪行为。近?啄昀矗?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为应对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要求,不断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根据高盛测算,区块链可以驱动全行业因减少人力开支和反洗钱监管罚款而实现30―5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见表4)。
四、我国区块链金融业务创新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冲击了现行的国家监管体制,对现有业务监管体系形成挑战。将该技术整合至银行现有制度的成本较高,当数据规模增大时,低效的查询和挖掘分析将使其数据透明性的优势形同虚设,链状的数据结构和大量内容的直接记录将使得拥有反洗钱职能的监管机构也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解读。二是区块链相关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主体相关活动风险无形中被放大。如智能合约涉及的法律责任界定不明确。智能合约利用计算机代码在合约方之间阐述、验证和执行合同,是用代码来表述,而典型合同是用自然语言起草。当智能合约执行和典型合同之间出现相应纠纷时,涉及法律责任界定就不明确。同时,成熟资本市场和传统交易所,任何一个金融创新产品上线都有业务所有权人(owner),而智能合约一旦有漏洞,归属智能合约开发者负责还是由运行智能合约的平台来负责,难以界定。
(二)绝大部分运用仍未走出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区块链应用仍面临众多技术挑战
从区块链实践进展来看,大部分仍处于构想与测试进程中,要获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认可还面临不少的困难。一是大规模交易与区块链膨胀处置能力问题。由于区块链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占用存储的巨大空间,且去中心化的确认机制,交易时间延迟较长,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交易量低、对存储空间膨胀的抗压能力差。二是智能合约的循环执行与灵活性差。智能合约具有自我循环执行特性,与高频交易类似,导致显著放大价格波动;且区块链数据信息一旦写入,不可篡改,交易后无法退回,灵活性较差,需事先设置例外追索机制。三是竞争性技术挑战。如在通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强。量子技术也可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同样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很可能与区块链技术形成竞争态势。
(三)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生态体系较为脆弱
1.区块链缺乏生态体系。目前区块链的各种技术方案五花八门,超级账本、以太坊等大项目也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均处于“各自为政、群雄争霸”的状态,甚至与区块链相关的去中心化存储协议管理、网络安全性管理等也均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方案,许多项目缺乏可靠的实践数据测试,整个区块链生态体系较为脆弱,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2.区块链开发技术、监管标准不统一。由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共同组成的R3区块链联盟试图制定适合全球金融业使用的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统一标准,强化在全球金融业中的领先地位。如2016年5月区块链技术提供商Chain和第一资本、花旗集团等金融机构了区块链方面的开放标准,在智能合约框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然而,在全球层面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技术开发标准,智能合约使用的兼容性等方面将受限制,目前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标准促进在区块链上的创新。而我国金融业中针对区块链的标准研究和制订基本还没有真正起步,与国际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风险防范机制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设计
1.以天河二号目前的算力来说,产生比特币SHA256哈希算法的一个哈希碰撞大约需要248年,但随着量子等新计算技术和各类反匿名身份甄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因而需要研究并设计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共识机制。
2.我国大量在实际中应用的密码学产品都来自欧美国家。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若关乎国家命脉的核心系统构筑在区块链技术之上,则存在着潜在安全风险。如去中心化的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政府对金融的控制,有可能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由于区块链的运行节点位于公开网络上,面向所有参与者,传统防范网络攻击的物理隔离策略已不再适用,对网络安全防范也必将提出更高的技术处理要求。如2016年6月DAO遭遇黑客攻击,黑客正常解读DAO智能合约代码,利用其中一个递归调用函数盗取用户资金,累计损失360万个以太币,近6000万美元。
(五)颠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
1.颠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区块链技术应用初期,将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平台用于现代金融领域,其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尚处于未知;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且与现有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还有一段摩擦的过程。如区块链网络作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其各节点在交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
2.智能合约代码向所有参与方公开,影响参与方利益。就许多金融交易形式而言,网络中非参与方可能会利用智能合约,在其金融交易中囤积或出售智能资产,进而损害参与方的利益。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共识机制,提高系统内非理性行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击和威胁,是区块链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跨界人才匮乏。从全球来看,既懂区块链又懂金融、法律的跨界人才极度匮乏,均制约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李钧和孔华威,2014)。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同业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前瞻性创新和国际标准制定
1.积极参与,制定标准。区块链技术仍属新生事物,需要监管部门牵头,加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研究,并允许个别技术条件较为成熟的金融企业联合开展实验性应用,做好相关技术研究储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区块链组织的研究交流和标准规则讨论,力争参与研究制定区块链的行业标准,探索应用场景,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块链应用标准。
2.抓住机遇,投资合作。高度关注国际区块链发展与创新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力争加入国际区块链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⒓恿?盟制定标准的同时,成立相对独立的区块链创新实验室,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研究区块链的运用;并可选择与较为成熟的区块链公司强强联手,积极推进金融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交流和合作。
(二)?c时俱进,改进金融业监管方式与手段
一是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立法研究。应加强新技术与金融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操作规范,鼓励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和金融交易所联合开展区块链相关技术合作研究,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制定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行业标准。二是避免监管过度。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引导与跟进,充分利用区块链金融技术,改进金融业监管方式与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实现市场各方共存和共赢。
(三)探索和完善区块链技术方案,推进金融业务创新
密切关注并评估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安全性、时效性等,协同开发区块链应用架构,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推动票据、股票等的应用场景模拟实验,提升票据交易和证券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种技术方案、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创新业务应用场景,选择交易关联简洁、业务成熟度高、技术应用提升效果明显的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尽快打造适合我国金融体系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重点在跨行结算、跨境支付、证券发行和数字票据等方面加强研发,构筑若干通用型的应用服务平台,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相应的应用支持。
(四)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可靠的支撑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3
跟上脚步与我同行!把握市场瞬息万变,在每一次低吸与高抛之间抓住市场命脉,在每一次高抛之时都是市场恐慌爆发之前,来吧!一起扬帆起航!我们的交易策略很简单,在震荡时入场,在拉升时持股,在放量时了结!听话照做跟着走!勿听知信之,与我一起泛舟股海乘风而行!!!
今日坐诊我当班,欢迎大家来提问。免费诊股为大家,心系丰谷共今日坐诊我当班,欢迎大家来提问。个人建议供参考,希望帮助出阴霾。对于当下的共商策,服务股民踊跃留言。深套多来问。
重大利好》2月初启动20w实战共进退示范如何回避风险创造复利的奇迹,再多的广告都不如实战来得真实!敬请关住!
菜鸟与天猫携手启用区块链技术,进口商品将拥有“***”
区块链+追溯概念股:信息发展(300469)、九州通(600998)
美国加州允许无人驾驶车辆上路测试,商用迈进一步
无人驾驶概念股:路畅科技(002813)、万安科技(002590)、亚太股份(002284)、索菱股份(002766)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在福州举行,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数字中国概念股:榕基软件(002474)、蓝盾股份(300297)、数字政通(300075)、数字认证(300579)
无线充电已成MWC新发机标配,行业有望加速爆发
无线充电概念股:联创电子(002036)、田中精机(300461)、京华泉(002885)、硕贝德(300322)
行业供需偏紧导致有机硅价格大幅跳涨,创下多年来新高
有机硅概念股:润禾材料(300727)、合盛硅业(603260)、新安股份(600596)、宏达新材(002211)
天然橡胶主产国筹划暂停割胶,相关公司受关注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4
无处不在的云计算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曹建华、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国际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教授、CNNIC首席安全官胡安磊、中科院信息安全研究所翟起滨教授等嘉宾应邀出席了该论坛并发表致辞。世纪互联副总裁、云CTO沈寓实博士发表了题为“混合IT开启云时代创新融合之旅”的主题演讲,并代表世纪互联签署了三大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世纪互联混合IT战略。
云计算作为国家产业的基础,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云计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已取得很大的进展,逐步发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信息化市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曹建华表示:“随着‘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云计算与各领域将不断融合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纪互联通过其最新的混合IT战略,实现从传统互联网产业向云计算产业的转型。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纪互联及其生态伙伴在促进云计算及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能发挥企业家精神,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承担重要的任务。”
同时,石现升也表示:“云计算正在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在一些交叉领域产生技术融合与创新,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颠覆性的创新,给整个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云计算相关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在技术和业务层面有效推进云计算与相关领域的融合创新,让消费者和企业越来越多地享受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因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空间已进入云时代,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当中,云计算是重要核心,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他认为,伴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云计算在各行各业中的推动力越来越重要,政务云、工业云、教育云、交通云等不胜枚举,云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云计算的本质决定了它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架构,云计算对网络空间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伴随着技术融合,云计算正在向各行业、各领域延伸,其中必将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创新,除了技术方面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也不能忽视。
各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论坛上,世纪互联与京东云、中国软件园联盟和中央财经大学达成了基于混合云、创新创业和区块链的战略合作。在工信部、互联网协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领导的见证下,世纪互联副总裁沈寓实分别与京东云首席构架师杨海明、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韩英、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朱建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世纪互联和京东云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云服务、智慧城市、双创园区建设、传统互联网产业升级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抢占云计算的市场空间,扩大行业影响力,建立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并完善云生态体系,使双方客户群关系更加紧密。世纪互联将与中国软件园联盟共同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惠民建设,以联盟下软件园的试点园区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互换及项目合作,不断优化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双方社会影响力。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共同推动国家金融信用安全体系的建设,世纪互联还将与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共同创建国内第一家区块链校企联合实验室,并在今年9月开设国内第一个区块链相关课程,该合作将促进双方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市场运营。
混合IT。混合IT,开启云时代的融合创新之履。沈寓实博士展开了以“混合IT是开启世纪互联新未来的核心战略”为主题的演讲。相信与京东云的合作将促进世纪互联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世纪互联传统数据中心业务的转型发展,推进混合IT战略落地,助力双方进一步完善云生态系统。与中国软件园联盟的合作将加快世纪互联在智慧园区、数字产城、智能城市领域的产业布局,为世纪互联精品机房、云服务、CDN等业务的实施提供重要载体。
随着区块链逐渐融入主流云计算厂商战略布局,作为区块链领域的先行者,世纪互联将积极打造集“产、学、研”为一体区块链生态系统,通过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连接产业端,通过与中央财经大学共建的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提升中国区块链学术水平,提高世纪互联区块链研发能力,实现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块链技术。中央财经大学与世纪互联达成了战略合作,世纪互联是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创新服务提供商,也是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近年来世纪互联在区块链技术方面有很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区块链底层协议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展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为什么我们会关注区块链技术?因为区块链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理论和金融的一个结合,是长期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优势。朱建明认为:“联合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中央财大在区块链科研领域的研究发展,提升学院在区块链领域的学术地位,同时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质区块链专业人才。基于该合作,世纪互联也可以尝试区块链的应用实践,储备区块链专业人才,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朱建设明讲到了合作的主要三个目标:1.中央财大要共同开设出国内高校第一门区块链的课程,中央财大目前已经在做准备。9月份将中央财大正式给研究生开设这样一个课程。并且中央财大要将这一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为区块链的教学和培训提供服务。
2.中央财大要建立一个区块链的实验平台,为区块链的研究提供基础环境,这是双方共同合作的第二个目标。
3.开展区块链项目的研究,以世纪互联先进技术和中央财大的研究团队优势互补、共享成果,重点针对财经管理领域开展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目前,中央财大已经拟定了几个研究的项目,在7月开始正式启动。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JL066)
作者简介:
杜龙政(1975-),山东潍坊人,管理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师。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刘友金(1963-),湖南浏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摘要:针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从中小企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互动的视角,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为市场式、模块式、关系式和集群创新式四种类型;进一步的。对于集群式创新的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企业集团通过集群式创新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企业集团;企业集群;集群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94(2007)12-0055-05收稿日期:2007-09-26
一、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
尽管多数理论集中于产业集群对竞争力产生的正效应,然而,集群也可能变成孤立内向的系统,正如西欧的很多老工业区那样。集聚导致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和锁定(Lock-in)正是造成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德国学者格拉伯赫(Grabher,1993)提出了功能性锁定(FuncfionalLOck-ins)、认知锁定(CognitiveLock-ins)和政治锁定(PoliticalLock-ins)等三种锁定,因此这也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这个命题。
当今地方产业集群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价值链分析从对单个企业研究扩充到对整个集群的研究。沃勒斯坦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commodifychains,GCC)的概念,Gereffi(1994)进一步提出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ain)的概念,即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直至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包括所有参与者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迪肯(Dieken)等人也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认为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生产网络的简化形式;Gereffi(1999)进一步将产业升级概念引入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分析模式。
Humphrey和Schmitz(2000,2003)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将产业的升级分为四种类型: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即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产品复杂化、单位价值提高;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占据更多附加值的环节,如从OEM向ODM、0BM的跨越;跨行业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利用在原行业某种优势进入新行业。利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全球价值链,识别了四种治理模式:市场式(Arm’s-lengthMarketRelations)、网络式(Network)、准等级制(Quasi-hierarchv)、等级制(Hierarchy)。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等根据市场交易的复杂程度又提出市场式(Market)、模块式(Modular)、关系式(Relational)、俘获式(Captive)和等级制五种治理模式的分类方法,认为网络式具体包括模块式、关系式;俘获式则与准等级制类似。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
区块链的逆袭
比特币诞生后,它的爱好者和拥护者越来越多。即使不受任何法律的保护,他们也愿意用持有的比特币进行彼此间的交易、结算。2014年以后,比特币爱好者的阵营有了新的变化,一部分人发现了一直默默无闻的区块链技术。当然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新的“点金术”。于是他们不再耽于挖矿或比特币交易,而是成为真正的极客和创客。
起初区块链技术从币圈向美国硅谷的初创公司慢慢扩散。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冯冲告诉《经济》记者,国内的学术界是后知后觉的。比特币、区块链与其他科技发展的轨迹不同。以往的模式是从科研人员先研发出实验室成果,再进一步产业化,再由产业界逐步应用到各个生活领域。“区块链在发展流程上是倒推的。”
比特币和区块链本身是野蛮生长出来的,OnChainCEO、小蚁创始人达鸿飞认为,当前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该项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本身或国家政策,而是时间。“一种技术若想在某项工程上更加完善,需要很多的时间去打磨,不断地去做解决方案。”
外界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度超出了达鸿飞等区块链创业者的预期,“全球不少主流的金融机构在做区块链的概念验证,足以证明它的影响力。”
区块链“惹火”了ICO
如果痴迷于某种事物,往往会去追根溯源。
新事物看似是偶然发生的,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眼见的实物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又符合逻辑的联系,这其实也是资产的一部分,需要数理环境加以描述。清华大学iCenter导师、DACA区块链协会秘书长韩锋认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如果从深层次的角度可看到它们的共生性。抛开技术本身,区块链对我们有另一种启发,即人类的世界观及认知系统在升级的过程中,而你对未来世界的看法应该彻底改变。
随着比特币、区块链相继走入人们的视线,与之相关的衍生物也正在加速进入我们的眼帘,ICO便是其中之一。
ICO是InitialCoinOffering的缩写,目前没有官方定义,行业人士认为它模仿了证券市场的IPO(InitialPubilcOffering)。ICO也是一种公开发行,只是将所发行的标的物由证券变为Coin,如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加密货币。
据资料显示,2013年7月Bitcointalk(比特币社区论坛)发起Mastercoin(万事达币)项目,是首个ICO项目。当时共募集了5000多个比特币,参与者获得了相应比例的万事达币。此后,未来币(NXT)、比特股、以太坊等也是通过ICO诞生的。北美区块链协会主席兰波告诉《经济》记者,在币圈或极客圈,ICO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近两年,国内小蚁、领萌宝等也发起了ICO,引起了国内对ICO的关注。ICO与众筹有相似之处,但众筹的流动性和效率无法与ICO相媲美,“如果ICO是高铁,众筹则是拖拉机”,韩锋形象地告诉记者。今年5月,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起的TheDAO项目,共筹集了约等值1.62亿美元的以太币,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众筹项目。韩锋认为,区块链颠覆了传统的产业模式,而ICO是首次资本(Coin),比技术、创业跑得更快。
拒绝恶意ICO及代币
纵然ICO有多个优点,时髦的事物若剑走偏锋,也是业内人担忧之事。
达鸿飞认为,ICO最经典的案例是以太坊,通过募集比特币的方式,获得约等值1亿人民币的开发经费,进行技术、产品研发,也构建了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底层系统。很多金融机构、企业在以太坊上开发了超过200多个区块链应用。
判断某个ICO项目是否靠谱,韩锋认为,首先要看区块链平台是否开源,很多平台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却做不到开源,只是一个黑盒子。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铭告诉《经济》记者,没有强大的技术知识,普通人不具备判断能力。ICO项目在募集期如果以人民币、美元等法币来募集,很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达鸿飞表示,用法币募集ICO有很大的风险,参与者可能并不清楚项目的目的。募集代币的好处在于,参与者以持有高风险的数字资产与初创企业正在进行的高风险研发进行交换,参与者更能承受这一风险。而持有法币的参与者可能不具备高风险的承受能力。此外,要警惕回报承诺,国内一些认购币采用ICO模式,并向参与者承诺高收益、分红等,其实它离击鼓传花的非法集资不远了。“避免受骗的方法是普通人远离ICO和各种代币”,孙铭告诉记者。
理性看待智能合约
今年6月,黑客攻击TheDAO项目中智能合约的漏洞事件,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个中性概念,孙铭认为,若按当事方的特定性来分类,普通合同分为公共契约(至少一方当事人在事先并不特定)和私人契约(双方当事人均事先特定化)。智能合约也一样,一对一交易的私人间智能合约产生的法律问题较少。而TheDAO项目属于公共契约范畴,它在实际运作时更像一个公募基金,参与人数众多且不特定,整个“基金”的募集和管理的过程均由计算机程序执行,基金的募集、管理、赎回等流程都包含在一个被编程的智能合约之中。“这样复杂的流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漏洞”,智能合约仍属于一项新技术,需要懂代码的审核者不断进行审核校验,“看过代码后能够预见出一旦程序执行会产生哪些后果。”
孙铭指出,类似TheDAO项目这种类似于公募基金的智能合约可能会引发很多法律和监管问题,比如非法集资的隐患。另外,如果ICO的发起团队在海外,国内的监管机构很难监管,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也难以保证等。
币圈流行一句话:“代码即法律”。但达鸿飞认为,平民(非程序员)无法看懂的法律(代码),会是一部糟糕的法律。智能合约可以完成大部分客观性较强的商业流程,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具备较大自由裁量度的文字合同。智能合约技术尚未成熟,仍需理性对待,不要期望过高。
用新技术解决痛点的好时机
金融创新就是要盯住别人没做过的事,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去解决痛点和难点。
据麦肯锡报告《2016全球支付:尽管时局动荡,基石强劲不变》显示,跨境支付交易量占不到全球支付的20%,但是它所带来的交易费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费的40%,2015年跨境支付的收入规模为3000亿美元。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区块链技术公司引以为责的事。今年10月21日,Visa和区块链技术初创公司ChainVisaB2B支付平台预览,试图实现实时的大额跨境支付。Visa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是利用新的支付技术改善一些最基础流程的最好时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曾撰文指出,“利用传统银行账户跨境汇款可通过SWIFT,或接入国际卡组织,这两种方式的手续费都在2%以上,大致需3天时间。”小额跨境汇款时间长、费用高是身在境外务工、留学等群体的痛点。近期区块链技术公司OKCoin币行宣称区块链金融网络OKLink已连接了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的中小汇款公司,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手机钱包DOKU,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全球小额汇款。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初创公司用新技术来解决痛点。
区块链技术落地难
除了在结算、清算、审计等领域的探索,区块链技术也在向金融领域外扩展。达鸿飞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有可能率先大规模展开的是电子数据存证业务。因为电子合同、电子病历、版权、客服中心的录音等不容许篡改,有很强的存证需求,未来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然而,资深区块链研究专家申屠青春曾公开表示,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落地难。冯冲表示赞同,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登记制度为核心,正在面临两大挑战。随着知识产权的生产过程日渐复杂,呈现出产业化的特点。而原有的管理体系属于静态的管理方式,很难动态地体现出知识产权复杂的形成过程。此外,在后期管理和流通的环节也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现有的登记制度较难适应这两种趋势。“若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顺畅地应对这两个难题”,冯冲认为,但区块链技术本身也有瓶颈,比如如何设计共识机制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重要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何解决区块膨胀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决办法。此外,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真正落地,仍需重新布局,如何与现有的管理体制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现有的平台做得远远不够。
区块链不会是独行侠。Mine公司的MediaChain项目正在使用区块链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知识产权数据库,同时使用了机器学习的技术对数字图像识别,从而对互联网上图片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冯冲告诉记者,MediaChain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未来将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或许会有意外之喜。
数字资产的困惑
孙铭认为,比特币的交易者早已进入了数字资产时代。比特币采用了工作量证明的激励机制,维持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韩锋认为,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里,这种激励一般都是以币的形式,即用数字资产作为达成某种共识的剂,否则就难以形成一个区块链网络。当网络不断扩展,影响力不断扩大,区块链中的代币会升值。“它重新定义了人类资产”,在区块链时代,经济革命最根本的意义是人类资产被数字化了。Coin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世界。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周子衡认为,目前人类正在从权益资产时代向数字资产时代过渡,而区块链技术为未来财富增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
韩锋告诉记者,当前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无法作为资产是因为传统技术无法为它确权或者确权的成本过高。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字资产确权。20年后人类的主要资产是由数字构成的,而不再是实物。
孙铭表示,未来央行会发行法定的数字货币也是一种数字资产。资产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法律对之进行正面认可。事实上,数字化的人民币和数字化的比特币在法律角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法定货币,并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保护。包括其他数字资产,一旦变成合法的,它的所有权是受法律所确立并保护的。而目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比特币和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是一种财产或财产权利,只有非立法层面的政府部门通知认为它们是虚拟商品。因而用比特币交易时,只是基于交易当事方之间达成的共识,但无法直接用法律来保护这类交易被执行。
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议案中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孙铭告诉记者,目前虚拟财产只是一种笼统的概念,暂无具体定义,而此概念是否包含数字货币或数字资产仍有很大争议,因而不能过于乐观。
孙铭指出,虚拟财产和传统财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无形的,不存在唯一性。实物财产具有物理上的唯一性,且不可凭空复制,一旦确立所有权则产生了排他性。相比之下,虚拟财产比如游戏道具是可以任意复制的,不具有唯一性。虽然对于玩家而言,它似乎具有唯一性,但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则没有唯一性。因而,所有的虚拟财产权利必须进行单独特别立法才能享有法律保护。商标权、知识产权等无形的财产权利,在法律上可以确权,就是因为有专门的立法来保护,而不是依赖于物权法中的一般性财产权利的规定。而尚有其他大量的无形资产未被法律进行专门的确权。
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从这一角度来看,比特币似乎和实体财产一样具有唯一性。但必须看到,一旦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受到攻击,尽管篡改账本的成本高昂,但并非绝对不能篡改,因而它仍有被复制的可能性,从而否定其“唯一性”。孙铭认为,未来至少需要十年,法律才会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归类或定义。因此,数字资产的法律保障道阻且长。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7
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互联网金融
一、“区块链”的产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此后的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基于金融会计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定义为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实现持续满足各种数据录入需要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block)是一个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2.0模式的初期,股权众筹和P2P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相继涌现,发展前景广阔。
二、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1、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2、开源、去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全性非常高,同时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形成智能合约。
4、高效率,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价值交换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
5、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不绑定到个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础都是通过纯数学背书而非交易对象的身份背书,从而实现了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参与者个人隐私的匿名特点。
三、“区块链”应用前景展望
“区块链数据”带有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因此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使得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公证和审计场景:区块链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储由政府机构核发的各类许可证、登记表、执照、证明、认证和记录等,并可在任意时间点方便地证明某项数据的存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市场应用有很高的契合度,R3CEV、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券商及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地产生信用,从而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脱媒”,这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存在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证券和银行业务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即时到帐特点使银行实现比SWIFT代码体系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的跨境转账。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能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基于时间戳技术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域名管理、积分管理等领域;而对有形资产来说,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为资产设计唯一标识并部署到区块链上,能够形成“数字智能资产”,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资产授权和控制。
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已经演化出三种应用模式,即公共链(Public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公共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私有链则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等负面情形的困扰,但是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便捷生活的通用技术。
参考文献:
[1]SwanM.Blockchain:BlueprintforaNewEconomy.USA:OReillyMediaInc.,2015;
[2]TechnicalreportbytheUKgovernmentchiefscientificadviser[Online],available: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data/file/492972/gs-16-1-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pdf,February21,2016;
[3]穆启国,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解析和应用场景畅想[J]川财研究,2016(1);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实务;区块链;应用
目前会计监督体系之下,我国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依然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或者是偷税漏税等现象。针对于当前会计工作当中的突出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要进行良好梳理,区块链本身是一种相对较为现代化的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以及去中心化等诸多的特征。对于当前的会计监督实务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忽视重要作用,有利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会计监督实务当中诸多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之下,会计实务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当前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讲,需要加强自身的转型和发展,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及综合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对于当前的管理人员来讲,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运用,虽然区块链技术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但是区块链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有着重大的优势。其次,在会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以及构建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会计人员来讲,还需要实现自我转型,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的会计思想观念,深入的理解区块链技术,同时加强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广泛应用,进而促使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会计监督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会计实务信息失真针对于目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大多数信息缺乏原始凭证或者是凭证过于错乱,这样就无法针对于会计信息真假进行有效的辨别和监督管理,特别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今,信息失真问题逐渐的演变成了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内部缺乏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以及有效会计监督工作,甚至依然存在着一部分的企业伪造原始凭证的方式获取不当的利益,这样就导致在经济活动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而且也对于市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严重的违背了市场诚信原则,同时对于市场上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二)会计责任不明确问题对于当前的企业负责人来讲,需要对于会计实务工作重要作用加以明确,甚至依然存在着某些企业管理者为了逃税漏税等行为滥用职权,强迫会计人员采用非法违规的操作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由于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为领导威慑,常常有着诸多顾忌,而只能违规的进行操作,影响到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对于会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仅会直接的影响到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且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阻碍。
(三)审计所职业质量较差在当前的会计监督工作当中,注册会计师是主要的人员。在当前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之下,会计审计人员在检查被检对象的过程当中经常无法避免会向委托方利益所倾倒,甚至很多的事务所一味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罔顾职业道德,在制作会计报表的过程当中,往往制作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这样的虚假报告行为会对于会计师的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直接的影响了会计师社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对于社会和谐稳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二、加强区块链应用,解决会计实务痼疾
(一)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水平和质量,需要保障信息精准性、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其中,利用区块链进行账本记录不会容易被轻易篡改,同时也可以实现永久化的保存。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会计分布式记账,而且还能够让会计信息被篡改概率大幅度的降低,除此之外,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加中间节点个人造假的难度,有利于促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提升。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降低记账的错误概率,同时也可以切实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二)提升会计监督职能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促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显著提升。当前开展会计实务工作的过程当中,特别是需要重视财务数据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当前会计工作人员端正好工作态度同时要具备责任心。比如,报销的过程之中,为了切实的保障发票准确、业务真实,通常都需要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数据进行反复审查。另外,在会计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会计监督的职能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促使所有交易数据可以被实时监督控制,同时保障数据的透明性,还可以对数据实时的进行审核,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虚报业务、虚开发票或者是购销不一致的问题的产生,有利于促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降低投入以及提高效率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投入,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资产的采购管理、内部调拨的过程当中,企业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比如,会计资产登记以及转移需经人工操作同时需要支付员工费用项目,这就可以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完成,不仅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保证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在当前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在报销差旅费的过程当中可以快速将数据记录到凭证当中,有效的减少了中间传递快递资料时间,同时也不需要快递的费用,在报销差旅费的过程当中显著的提高了效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以及现实意义。
(四)促使财务业务数据一体化在当前企业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财务核算系统以及企业业务系统相互的对接,有利于对于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提取,同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会计凭证的审核确认等工作,在账务处理的过程当中能够自动化的生成报表,切实的保障审计全覆盖,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促使财务信息由传统纸质管理转变成为电子档管理,能够促使业务模式得到快速有效优化调整。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区块链技术首先,在目前基础之上进一步促使区域链容量得到扩大是当务之急,只有促使当前区域链的容量瓶颈得以突破。其次,还需要对于共识机制加以升级,促使共识边界得以扩大,还需要对于密钥保管机制加以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于公司要设置相关的监控和保管的程序,这样才能够促使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切实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及真实性。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对于当前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讲,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和步伐,要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区块链技术,要由传统会计人员转变成为价值管理人才以及决策分析人才。对于社会上任何一大行业来讲,人才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推动性力量。当前的人才应当深入的了解区块链技术,同时在会计业务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好的运用区块链技术,这样才能够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要求当前的会计人才转变传统思想理念,要具备现代化思维方式,紧跟时展潮流,不仅仅应当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同时也可以展开咨询服务等诸多的业务,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保障区块链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
(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当前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相应的监管措施的保护,进而会对于大量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的企业也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法分子通过利用监管漏洞或者是失误实施经济犯罪行为。目前由于互联网上,监管难度比较大,少有企业愿意将自己的信息和他人进行共享,或者是在网上将所有信息公开。对此就需要对于法律法规进行改良和完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同时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就需要对于法律法规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加强实时的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交易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严厉的打击黑客的犯罪行为。
(四)建立区块链标准虽然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还是缺乏标准化体系。目前各大国家都在实现区块链的标准化,对于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来讲,也需要在行业内部逐渐统一区块链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实现会计行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未来也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在会计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当前会计工作当中的诸多的难题,同时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春.大数据助推审计基本理论问题发展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J].经济体制改革,2018,03:85-90.
[2]谢晓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或将发展复式记账法[J].财务与金融,2018,04:38-41.
[3]王刚,叶明,郑天娇.信息质量视角下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会计领域的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02:67-69.
[4]张夏恒.我国区块链能量分布与前沿热点趋势——基于核心文献样本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9,02:81-95.
[5]邢恩泉,宋睿,苏蕊,曹蕾娜.基于区块链视角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02:77-78.
[6]谢晓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或将发展复式记账法[J].中国农业会计,2019,01:79-81.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9
摘要:区块链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应用模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探索的一大热点,其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朔以及智能合约等特性,可以解决会计领域所面临的信任难题。本文主要从区块链的本质、工作原理和特性出发,探讨区块链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当前实现“区块链+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领域;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诸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已经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上述几项学科结合的产物。区块链技术不单单是指一种分布式记账的账本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贸易方式——例如用于ICO招募,用于医保、社保等领域以减少骗保现象,用于金融行业以减少金融违规犯罪等现象,以及用于管理公众档案等等。此外,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交易几乎都受制于“信用模式”,即人们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来确保电子交易的安全性;但区块链不同,它是一项基于密码学而非信任的基础技术,这让所有已达成协议的双方可以免去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来直接进行交易支付。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说不仅是一项数据革命,更是一场信任革命,指导着未来一些领域发展的大方向。会计的发展历史,“技术发展”是推动其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企业、事务所以及相关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关信任的问题,比如: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执业质量较差、会计责任不明确、重复监督等等。而理论上讲,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区块链的出现给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日裔美国人中本聪提出,之后迅速得到了全球的认同和研究。技术派观点(Yli-Huumo,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整合应用,它有效结合了哈希算法、加密解密技术及开源等多项重要知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Huckle,2016)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去中心化(Mansfield-Devine,2017)以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为基础,去信任以密码学为基础。应用派的学者(Pilkington,2016)认为,区块链可以在企业内部使用,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隐私信息不外流;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Yermack,2017),即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披露自身的财务信息,企业利息相关者也能因此迅速获得企业的有关信息,大大方便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在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等,2016)将对审计、会计信息、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商业活动等信息数据记录与交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高廷帆、陈甬军,2019)是审计行业演化的重要动力。从会计记账的角度(樊斌、李银,2018)出发,指出区块链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总账账簿,每个区块都代表一个账页,区块的内容则代表账页中的会计信息;区块链技术与财务业务相结合(康霞,2019),未来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应用模型,该模型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于一体,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使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使用加密技术来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自动脚本代码来编程和操作数据。(一)区块链的工作原理。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基本数据块、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相关的基础数据与算法;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由网络节点的各种共识算法构成;激励层将经济因素整合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主要有经济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封装了各种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编程;应用程序层包含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各种场景和案例。(二)区块链的特征。区块链主要用于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项特征。1.分布式记账。与传统记账模式(图1)相比,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模式(图2)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每个节点上都储存着完整的数据,而传统方法下数据则是被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开存储;二是去中心化的记账模式,区块链每个节点的存储是独立且相同的,节点之间依靠共识机制来确保存储的一致性,传统记账方法则是通过中心节点向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即区块链为了保护账户身份信息而采用的加密技术,只有得到账户所有者的同意才能获取账户相关的身份信息,可以有效保护公司或个人的隐私。3.共识机制。即如何在所有记账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以确定记录的有效性,它既是一种识别手段,又是防篡改的手段。在区块链系统中如果想要信息造假,就必须使50%以上的节点同意,但在区块链节点足够多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4.智能合约。即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提前设定好规则和条款,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满足相关要求,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结果。就好比自动贩卖机,只需要满足预设要求(投币并输入货物编码),它就会自动完成交易义务。
四、区块链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一)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方面。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完全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这通常会导致诸如信息不对称、审计滞后、信息失真和财务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区块链技术可以从自主管理的概念开始,优化会计记账模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减少人为干预并实现自主管理。1.分布记账模式。在分布式记账模式中,记账工作主要是由区块链的各节点于业务发生时自动实时完成。任何一项交易或业务的子环节,必须经全部节点确认、在事实信息载入区块链后,再向全节点广播并由核算主体节点记账;之后其他节点可结合公开的事实信息进行判断与认证,各节点基于相应的权责共识开展复核工作。如今“线性”数据结构已朝着“块”和“链”的方向发展,使得财务报表创建者和用户可以准确地查询所需的数据信息。2.高安全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赋予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会将所有交易数据公开给参与网络交易的每个节点,从而使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数据公开透明。就隐私保护而言,传统的记账系统将隐私数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这种集中式存储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中央节点受到攻击或被盗取信息,则交易双方的隐私都会受到损害。而区块链技术却可以依靠匿名交易来保护交易双方的隐私,使用了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3.定制化财务报告。传统财务报告定期披露,而且以标准化格式呈现,无法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而区块链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提出自己的信息披露需求,需求被核准后将接入区块链的互动平台,触发按需报告程序,系统将根据区块链上的相应信息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财务报告。这种企业与节点的“申请-核准-报告”机制表明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重心将由供给侧转移至需求侧,从被动披露转为互动披露,从定期披露转为实时披露,从单向运输转变为交互式披露。(二)管理运营方面。1.低信任成本。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交易的具体数据,这使得每一笔交易数据都做到了绝对的公开透明;而且区块链的时间戳记是不可逆的,故而交易的数据和记录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即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交易参与者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2.低人工成本。第一个方面是无需再雇佣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普通会计人员。因为在区块链技术下,企业及其他的经济组织不需要再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诸如逐项填制、审核报表与凭证之类的手工工作,他们只需要将自身的原始凭证上传到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就可以智能化完成接下来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则是节约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管成本。第三方审计机构便是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而产生的,是基于“信任缺乏”而存在的。而区块链增加了篡改涂抹原始交易记录、故意删除真实交易、交易内容作假等会计舞弊行为的技术难度,这会使得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次数大幅度减少,既降低审计成本也提高审计效率。3.低时间成本。区块链记账平台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连,就可以自动完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省去了多个人工审核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另外,审计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跟踪公司账目、有效地获取审计的完整证据链、实施远程审计或自动审计,以此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时间成本。4.低维护成本。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使用平行记账方法,每个节点的账目也完全独立。如果节点遇到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只需要修复有问题的节点——因为其他节点的副本数据仍然可以支持区块链系统的运行,并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五、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安全风险。首先,区块链系统的实际应用软件做不到完全安全。区块链上的各个区块通过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链”,大量的数据信息在链条上进行传播。任何应用软件或平台的极小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区块链的存储运输的容量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各个节点建立数据副本且有极强的纠错能力,但是如何将获取、备份的会计信息进行有序的排列储存以保证区块链的稳定运行是企业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后,黑客攻击区块链系统等犯罪行为、政府对区块链采用何种监管方式以及通过区块链交易是否需要纳税、如何纳税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二)技术人才稀缺。区块链技术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区块链+会计”的实现不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职业素养,还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据2022年3月的《2022年中国区块链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持续上涨,从2015年的2156涨至2019年的36224,这意味着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需求虽大,人才供应却不足。据统计(图3),区块链从业者的主力军是本科及研究生,但是截止2019年,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仅仅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而从事会计且具备区块链操作知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由2018-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职务分布图(图4)所示,目前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中技术类占比遥遥领先,但技术人才在市场上一直都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区块链人才很多都是从其他领域人才流入的。(三)会计准则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可比性差。区块链是一项面向全世界的技术,不会拘泥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国家间会计准则不同的问题。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但是各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使用的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而区块链却要求数据一致,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准则来保证区块链上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区块链系统能稳定运行。
六、对策研究
(一)持续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区块链技术。研发较为复杂的验证机制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相结合,保持区块链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用这种方式来防止黑客和病毒的入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其次是进行安全测试,严格的检测区块链应用层的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加固系统,让用户使用更高版本的软件。最后是我国需要尽快完善有关区块链的法律制度,使区块链的监管工作变得有法可依,给区块链提供更为安全的法律环境和足够的技术进步空间。(二)重视培养重视培养“区块链+会计会计”人才。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人员的稀缺主要是由于技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对已经参加会计工作的从业者,企事业单位应对其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培训,还可以从中挑出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为单位储备会计方面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对于会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高校的会计学院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引进区块链课程,增强学生未来在会计领域工作的长久竞争力。(三)促进会计准则的趋同世界会计准则。委员会自成立起便一直致力于世界会计准则的编制,如今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开始使用世界会计准则,然而其在各国之间的普及程度则大有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各有特色,故而每个国家对世界会计准则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以及方便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趋同难以避免。各国都使用相同的世界会计准则,能促使会计质量的优化获取,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将向前迈动一大步。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到成熟,总是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是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将会给全世界的会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Yli-Huumo,J.Ko,D.Choi,S.Park,S.Smolan⁃der,K.WhereIsCurrentResearchonBlockchainTechnology?——ASystematicReview[J].PLoSOne,2016(10).
[2]Huckle,S.Bhattacharya,R.White,M.Beloff,N.Internet-of-Things:BlockchainandSharedEcono⁃my[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6(98).
[3]Mansfield-Devine,M.BeyondBitcoin.UsingBlockchainTechnologytoProvideAssuranceintheCommercialWorld[J].ComputerFraud&Security,2017(05).
[4]Yermack,D.Corporategovernanceandblock⁃chains[J].ReviewofFinance,2017(21).
[5]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从“区块链热”到金融交易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16(07).
[6]高廷帆,陈甬军.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审计的未来——一个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J].审计研究,2019(02).
[7]樊斌,李银.区块链与会计、审计[J].财会月刊,2018(02).
[8]康霞.区块链技术环境下财务业务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1篇10
一、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一)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
2015年《民诉解释》第116条第二款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第1条规定:“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将电子数据分为四类信息和电子文件:
1.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的信息;
2.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3.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4.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由此,作为证据类型的电子数据,可以归结为以电子、电磁、光学等形式或类似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资料,既包括计算机程序及其所处理的信息,也包括其他应用专门技术设备检测得到的信息资料。
(二)电子数据证据的特征
电子数据证据不同于传统的证据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具有形式的无形性、真伪的脆弱性、传递的技术性、极强的可复制性和互相的印证性等特征。
(三)电子数据证据的表现形式
根据2015年《民诉解释》关于电子数据证据的规定,可以将民事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1、在电子通讯当中的电子数据证据,比如手机短信、电话录音、手机拍摄的照片等,虽然这类电子数据证据有一定传统证据的影子,但是因这类型证据的存在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所以上述类型的证据应当被认为是电子数据证据。
2、根据计算机技术生成的电子数据证据,这类型的证据是通过数据图片、数据文档、数据库等形式表现的。
3、依靠计算机网络而生成的电子数据证据,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聊天记录、电子签章等形式表现的。
(四)电子数据证据的固定
由于电子数据的易被篡改属性,因此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固定、公证保全与司法鉴定等等都有专门的操作指引。
《规定》的第五条,对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应当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法保护电子数据的完整性:
1.扣押、封存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
2.计算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
3.制作、封存电子数据备份;
4.冻结电子数据;
5.对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相关活动进行录像;
6.其他保护电子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因此,法院对于电子证据效力的审查依据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完整性、提取过程的合法性上,除上述侦查机关采取的手段外,对于民事案件的电子证据的固定和提取主要通过公证的方式进行。
笔者通过以“电子数据”、“公证”为关键词,对涉及电子数据证据的87起民事案件裁判文书进行了梳理,发现法院对于公证真实性的认证主要有如下几项要求:
1.公证书内容需证明同案件存在关联性;
2.公证操作步骤不能存在瑕疵,如无公证人员监督的情况下,通过个人操作计算机获取电子数据;
3.所用计算机操作环境及网络环境取证前需要事先进行标准化清洁性检查,即在操作之初已进行了消除缓存、格式化等操作;
4.通过可靠技术手段证明待验证的电子数据未被修改,具备内容的完整性;
5.通过可靠技术手段证明待验证的电子数据形成时间的准确性。
综上可以看出,上述公证的法律效力的认定要求主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综合考虑:
1.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
2.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二、首例区块链电子存证分析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的上述案件中,原告通过自动调用谷歌开源程序puppeteer对侵权网页进行图片抓取,同时通过调用curl获取目标网页源码。
Puppeteer系谷歌官方出品的通过Devtools协议控制headressChrome的Node库,可通过其提供的API作为爬虫访问页面来收集数据。Curl命令系利用URL规则在命令行下工作的文件传输工具,通过模拟HTTP请求,获取页面内容、版本等信息。该种固证系统对所有人都平等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其操作过程是按照取证系统事先设定好的程序由机器自动完成的,取证、固证全过程被人为改相关链接的可能性较小,故该电子数据来源可信性较高;同时,千麦鉴定所对使用puppeteer和curl程序进行网页截图和源码调取的技术性进行了鉴别并确认。因此,在没有相反证据推翻的情况下,认定该电子数据生成、存储可靠。
网页截图、源代码和调用信息打包压缩计算出SHA256值后上传至FACTOM区块链、比特币区块链中,由于区块链网络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法院因此认为该种保存电子数据内容完整性的方法可靠。
三、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从首例区块链电子存证案中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保证电子数据内容完整性上是可靠的,但这是否意味着以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都具有法律效力呢?
如上述分析,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需综合考虑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是生成阶段的法律效力。即存储在区块链中的电子数据应当是完整的、真实的。
二是存储阶段的法律效力。即作为存储媒介的区块链技术本身被验证为不易被篡改,并且存储稳定。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篇11
[关键词]区块链;大数据;医疗保健;人工智能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充当存储和管理事务的“开放式分类账”。它可以创建数字化的交易块,而无须集中控制。区块链有三个关键部分: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和共识机制。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会记录分类账的副本,并且所做的任何更改都必须通过算法检查以确保建议的更改显示有效。通过网络节点授权批准后,新交易块将添加到数据链中。区块链技术相对现有的市场商业体系,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首先,区块链消除了对第三方交易清算的需求,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其次,增加了网络的责任性和安全性,因为所有参与者都是已知和可信的。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宠儿,现在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处理有关个人的私密数据,区块链可帮助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准确性。
1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安全性
2019年是区块链诞生10周年,以物联网(IoT)、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将极大地拓展智能商业的边界,成为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力。区块链带来的最大价值则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用技术重构信任机制。这将对未来的金融和商业产生深刻影响。由于区块链上文件系统中固有的加密技术,区块链上的数据本质上是高度安全的。这意味着区块链非常适合存储高度敏感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经过精心处理后,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的价值和便利。日常生活中,如果使用淘宝或亚马逊网站搜索引擎,它们会推荐我们想要购买的东西。当然,输入这些系统的数据是私密的。通常处理这些私人数据的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满足数据安全方面的标准。即便如此,大规模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越来越常见。区块链数据库以加密状态保存,这意味着只要私钥安全,链上的所有数据就安全。AI在安全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领域。众所周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任何一部分暴露了未加密数据,就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存在。AI的发展使其网络算法能够在数据仍处于加密状态时进行处理或操作。
2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日益紧密,使得各个国家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健康医疗健康大数据和AI发展。组织专家认证数据融合安全计算的技术可行性。各地政府明确机制,支持地方医院促进医疗AI发展。这些都为医疗AI数据创新提供了发展机遇。在互联网后时代,互联网价值的显著体现就是区块链技术。有了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定义所有的资产,并且创建各式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其中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保险以及银行等。由于区块链具有每个单个事务的数据库记录,因此它为机构提供了一种数据实时挖掘模式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分析的透明度。与以前的算法不同,区块链的设计拒绝任何无法验证且被认为可疑的输入。因此,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大数据分析算法只需处理完全透明的数据。这样意味着数据质量的优化,提高了AI分析计算的效率。
3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
自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医疗行业一直在大量涌入数据。随着临床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块链商业智能已成为巨大的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AI技术简化某些过程,而无须人为干预来实现预期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医疗保健领域,AI技术可以融入广泛的治疗保健流程中,从而减少管理工作量,消除资金浪费,增强信息交换,并能提供实时数据分析以及患者监控。医疗健康数据AI技术,除了能减少医疗保健组织必须处理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外,还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人员成本。区块链技术与AI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将会使医疗健康机构获得巨大的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3.1改善医疗机构治疗水平
医疗保健组织依靠数字工具和技术来支持他们的日常运营,最终目标是改善医疗水平。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区块链技术,提供完善的区块链商业智能服务,与医疗保健数据AI相结合。通过使用AI工具引入预测分析元素,确定患者生命安全、检查等待时间、满意度评估、疾病和复发风险、潜在治疗成本、再入院可能性等参数,从而系统自动给出患者护理方案,计算平均住院时间,帮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对患者诊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3.2更好分配资源
目前医疗机构以电子方式存储患者记录几乎已成为常态。医疗工作者可以从集中存储的患者数据库中精准挑选出相关的信息,以促进更好地预测和可操作的诊断方案。将医疗保健数据AI与区块链商业智能相结合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通过跨部门分配基于需求的精确数据来更好地管理资源,从而减少浪费。例如,由于预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患者何时准备好出院,因此它还有助于更好地分配病床、药品和员工等资源,以帮助减少浪费。区块链商业智能工具能够从健康应用程序以及可穿戴设备(如计步器和健身带)访问可下载数据。这使医疗保健专家能够利用互联网准确跟踪健康指标和信息。这些数据对于医疗保健从业者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病史非常有用。
3.3促进数据挖掘技术广泛使用
大数据技术工具变得越来越便宜,不断增长的吸引力促使各种医疗健康机构有足够的驱动力去购买相应的技术。区块链商业智能非常适合这种模式,它提供经济而全面的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营质量。通过与AI技术的融合,区块链技术能够分析实验室结果和测试报告等临床数据,它可以协助护理人员,帮助他们制定更有效的患者护理计划,更多地关注需要额外关注和护理的患者。区块链商业智能工具的数据挖掘能力可以帮助医疗保健从业者更精确地评估治疗计划,确定选择的治疗方案。这些工具还可用于预测任何给定治疗程序的确切结果,通过帮助组织了解医疗方案的缺陷并采取纠正措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4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机构的应用
互联网之所以发展迅速,同互联网一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场景有关,无论是E-mail还是Web都是互联网信息交流非常自然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应用场景的缺失,缺少能具体承载区块链技术的舞台和场景。目前,利用区块链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有效利用数据分析的资源,无法对分析性能进行基准测试,以及难以将分析结果引入可操作的决策中。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正在快速转变为分布式数据存储库,这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安全和隐私在医疗保健中至关重要。黑客对医疗健康数据的任何攻击都可能对医疗机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因为它们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而且自身声誉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最重要的是,在任何违反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是患者个人的私人信息,从付款的信用卡详细信息到医疗诊断的结果,隐私没有得到足够保护。医疗机构产生的数据由于需要长期保留而难以管理,这意味着医疗保健机构需要一种有远见的方法来确定数据的存储、访问和使用方式。此外,医学领域的数据管理软件通常具有建立定期访问权限的范围,该权限根据需要为来自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人员提供临时查看功能。这些因素使医疗机构更加迫切需要定期审查其数据,以便删除、修改或匿名化信息。同样,输入任何医疗健康机构记录的数据也需要格式化,描述特征和检查结果数据必须准确,然后才能为机构内的不同用户访问,以用于医疗、管理和计费目的。这种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在医疗保健领域管理数据的难度。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医疗保健部门正在寻求在四个关键领域:临床、运营、管理和财务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增强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工具。区块链技术将协助医疗组织设置中的最高领导者建立正确的部署策略,通过引入数据可视化和智能化,促进医疗技术人员技能升级,建立大数据AI分析技术等新概念,使员工熟悉使用区块链商业智能工具,从机构数据库中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区块链技术针对医疗保健系统大数据进行精心设计,全面规划,通过最少的处理算法,精简数据输入和输出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智能高效、面向未来的大数据系统。
区块链技术概念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机遇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也正如火如荼发展着,但其与物流业、电商平台等的融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区块链以其特点与优势在金融行业掀起一片热潮。虽然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简化操作流程、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率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区块链技术有望突破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推动供应链金融继续向前发展。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利用密码学技术将各个区块数据连接起来,每个区块都拥有全网所有信息的副本,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总账技术。具体而言,区块链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中心节点和核心机构,每一个节点拥有所有的交易信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个别节点受到攻击,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去除了中心化的概念,既维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又降低了维护中心处理器的成本。
公开可查性。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公开透明,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每个节点的交易信息公开可查,新记录也将迅速复制到整个网络中。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欺骗。
可追溯性。在区块链中,每一笔交易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交易的时间、交易对象及数量以及交易方等,因此只需回溯历史区块,就可以查找到当前记录的来龙去脉。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为核心,主要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上节点资金短缺问题,缓解供应链失衡状态,维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稳固运行和供应链的平稳发展。但由于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制约。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特点和密码学原理,将为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1.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性发展环境
区块链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为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政府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发展高新区等引导区块链的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环境。第二,适时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特色产品、提升行业标准。第三,防范区块链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与风险,加强安全监管。
2.加强技术建设,促进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发展
目前,业界对于区块链的争论多是因为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区块链技术建设,形成成熟的应用研发平台。针对区块链与金融产业的高度融合性,需要建设区块链对于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及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3.重视和培育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复合性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复合性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互联网功底,又需要经济发展态势具有极度敏感性,擅长利用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性,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效应。学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性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经济时代。
三、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较为成熟,开始逐渐向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服务于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包含在线支付、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其向线上供应链金融过渡和转型。
区块链技术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在安全监管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将区块链应用至供应链金融需要建设全新的应用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发成本高昂。最后,区块链技术复杂,涉及到密码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和技术前沿问题,开发难度大。
-
气象灾害预警范例(12篇)
气象灾害预警范文1篇11.1气象信息管理平台气象信息平台由内容服务器、分发服务器、Web服务器、管理终端等构成。气象信息管理平台与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连接,能够自动采集..
-
保护非遗的重要性范例(12篇)
保护非遗的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文化;权利主体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48-032012年,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
医养结合调查报告范例(12篇)
医养结合调查报告范文医务人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在领导的培养与关怀下,我被任命为医务科科长。担负着医务科的管理工作。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和临床科室的配合下,通过自身努..
-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区别范例(12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区别范文1篇11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能力建设,为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可靠决策依据赣州市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做好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足点..
-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范例(12篇)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礼俗;消费经济;小传统;桂东南;经济人类学【作者】杨天保,玉林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历史学博士、教授。广西玉林,537000;袁丽红,广西民族问..
-
媒介融合的定义范例(12篇)
媒介融合的定义范文篇1媒介融合加速了视觉文化转向和景观社会的形成,并带来诸如视像霸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中,需要加强视觉共同体的打造,加强关键视像的处理..
-
西方经济学的缺点范例(12篇)
西方经济学的缺点范文篇1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金融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92-02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效..
-
毕业典礼主持人开场词范例(整理8篇
毕业典礼主持人开场词范例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合:大家好!男:我们带着满怀的希望。女: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男:我们带着相聚的欣喜。女:我们带着离别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