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例(12篇)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已发生重大转变。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健康重要的工作手段,而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成了护士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指出:医界,包括医学教育是应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防病、治病转到关注健康。高职护生作为未来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主要来源,其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应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
1健康教育的内涵
健康教育理论于本世纪20年代后开始引入我国,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高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是护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护士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解除病痛,还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患者健康。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首先应加强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只有教育者掌握全面、丰富、更新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才能通过教育手段普及到患者或社会人群中[1]。
2.2是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物医学模式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除了实施临床护理技能外,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次,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还可促进患者自我保护和降低住院率,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佳和最经济的手段[2]。
2.3是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的护士数量增长迅速,其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6%。许莉萍[3]的调查发现,刚毕业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严重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方式感到陌生。有研究者[4]发现在护士应聘者中大多数没有对患者实施过健康教育,有的虽然做过健康教育,但教育形式生硬,对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健康教育意识较差。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3护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健康教育理念不足正确、适时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对象做出健康决定的必要条件,护士则扮演着健康教育实施者的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受传统生物医学和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教学中高度重视专业和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致使学生健康教育意识淡薄,缺乏整体观念。
3.2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知识层次偏低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模式。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而受制于学制短、学时少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高职护生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也相对不足。
3.3护生健康教育能力较低吴双伟等[7]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护生对健康教育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较差。这是由于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使许多护生的人文知识面狭窄,人际沟通能力较差,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和健康教育策划设计能力都不能适应临床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4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思考
4.1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教材建设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可将健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纳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人文学科的比例,加大实践学时比例,同时可组织人员编写适合高职护生学情的教材,让护生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
4.2改革教学方法
4.2.1科学合理组织教学,充分了解学生需要,提高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学制短,学时少,而健康教育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具体课程设置的方案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知识讲授"必须、够用"并加大实践学时比例为原则设置护理健康教育学课程,根据学生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培养护生整体素质。
4.2.2探索培养高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有效教学方法PBL教学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被证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多独特的优势,能更好地满足转型的医学模式的需求,且多位研究者[5]研究表明PBL教学法能提高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袁葵、李爱夏[6]等人研究发现角色扮演教学法能使护生健康教育能力训练落到实处,能提高护生沟通能力。梁海华等人[7]应用小讲课、快速反应和角色扮演3种方法,提高了护生的技术操作水平。陈丽霞[8]的"情景教学法"自设病例,自编模拟情景,运用所学健康教育技巧进行模拟演练。
4.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对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高职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健康教育的结构、功能、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形式等,使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以促进护理教育和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蓉.运用多形式教育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1,3(4):333-334.
[2]杨姣,唐四元,吉彬彬,等.社区护士在促进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25(1):4-6.
[3]许莉萍.中医医院护士健康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0):931-934.
[4]王侃兵,张彤,贾彩娥,等.美沙酮门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2):144-145.
[5]杨俊玲,刘义兰,刘芳,等.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76-78.
[6]袁葵,李爱夏.角色扮演法训练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2,26(2):178-17.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期望;质性研究
TheQualitativeResearchonExpectationofNursingMasterGraduateStudentinClinicalPractice/MAMeng-ke,ZHANGPei-li,ZHAOJia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22):091-09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nursingpostgraduates’realexpectationsofclinicalpractice,andprovidethereferencefornursinggraduatestudenttoreviseclinicalpracticeprogram.Method:Abouttheirexpectationsofclinicalpractice,ourschool2015gradefull-timepostgraduatenursingstudentswereselectedbypurposivesampling,theywereinterviewedwithsemi-structuralconversationofphenomenologymethodofqualitativeresearch.Theconversationcontentwasrecordedandanalyzedaccordingly.ThedatawereanalyzedbyusingColaizzi’ssevenstepsofphenomeno-logicalstudies.Result:Throughreading,analysis,reflectionandclassification,weextractedfivethemesasfollows:time,teacher,thegoalandthecontent,assessmentmethodsandtreatment.Conclusion:Theclinicalpracticeprogramofnursinggraduatestudentsisguidedbythedemandsofstudents.Selectingofhighqualityteachers,settingtimeandcontentindividually,providingappropriatesubsidiesandevaluatingcomprehensivelytoimprovethequalityof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Nursing;Graduate;Clinicalpractice;Expectancy;Qualitativeresearch
First-author’saddress:NursingCollege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25
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护理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高层次护理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临床实践是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结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护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对象以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主,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随着院校扩招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校期间临床实践的必要性不言而喻[1]。临床实践方案亦应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意愿进行改进与提高。本研究通过记录和分析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的真实期望,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方案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15年
12月-2016年1月,选取本校2015级护理硕士研究生10名进行访谈,此时他们已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并在2016年3月进入临床实践阶段。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即资料饱和为标准[2]。纳入标准:(1)本校2015级统招全日制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语言表达清楚,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愿意参与本研究。此次研究将访谈对象按照A-J编号,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科学学位8名,专业学位2名;读研前有工作经验者1名,无工作经验者9名;第一学历为本科者8名,大专学历者2名。
1.2方法
1.2.1收集资料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查阅文献[3-8]后列出访谈提纲,提出问题: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有什么样的期望?访谈前进行自我介绍并告知受访者此次访谈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访谈时长,研究过程中为保证个人隐私将用编码代替受访者姓名,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开始访谈。访谈时间与地点以方便被访者为原则,访谈时长约为30min[9]。遵循自愿保密原则对访谈进行纸笔记录和录音,并记录受访者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访谈者态度平和真诚,认真倾听,不发表个人意见以防干扰受访者,充分运用Minichiello等[10]提出的引导式有效沟通法,鼓励受访者说出真实想法,并对细节进行澄清与重复,待受访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再有新内容出现时访谈结束。
1.2.2分析与整理资料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将录音转为文字材料并结合记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11]。认真反复阅读谈话记录,将含义相近的词归类并结合当时语气、表情、动作等提炼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与标注,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主题概念,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2]。
1.3质量控制为保证此次研究质量,每位访谈者进行1~2次访谈,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确认与澄清细节问题。资料收集、分析时采用合众法,让研究对象参与到资料分析过程中。请另一位研究者核对主题、编码与原始资料反复进行对比,将得出的研究结果回馈给受访者,核实资料的真实性。
2结果
2.1主题一: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实践时间要因人而异,根据导师和个人情况设定实践时间并选择集中或分散的实践方式。学生H:“作为科硕,我觉得临床实践3个月就够了,我们主要是要培养科研能力。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刚好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也能为下一步的科研选题和实施提供启发。”学生D:“我觉得3个月只能转3个科室,时间太短,转的科室太少起不到多大作用,用1年或1年半时间,分散到每个学期去,到毕业时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都不会差。”学生E:“我是专升本考上来的,比其他同学实践时间长,经验稍多一点,我觉得专升本或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就可以缩短实习时间,半年就行。”学生F:“目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不少研究生毕业以后会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尤其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此将临床实践安排在临毕业时,那样更有利于应聘找工作。”学生A:“我想集中时间实践,因为每个学期都有一段时间要去医院实习的话感觉容易分心影响课题研究。”学生J:“学校定的时间太死板,不灵活。”
2.2主题二:临床实践带教师资学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与个人素质均有要求,但对工作经验与个人素质要求高于对学历与职称的要求。学生A:“根据我工作和实习的经验,希望跟上有工作经验又年轻的护士学习基本技术,年轻的护士好交流,年龄大的老师多从事行政工作这不是目前我想要学习的。”学生B:“可以由高年资护士带教,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其实这些条件也不是必须的,只要有经验,对学生认真负责就行。”学生D:“对职称没有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最好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学生F:“至少得工作5年以上吧,工作1、2年的护士或许还在转科,他们自己病情观察能力就不强,能教的也不多,毕竟就半年时间去实习所以想跟老护士多学学如何观察病情。”学生I:“建立临床实践教师指导小组,跟临床大夫学习,加深对疾病诊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实施护理”。
2.3主题三:临床实践目标与内容临床实践目标不清,实践内容守旧。学生A:“找课题,练练手,混混也就结束了,最多了解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病,我觉得应该跟本科实同小异。”学生B:“分管患者,锻炼操作能力,参加科室组织的小讲课、知识讲座等,为了找工作对自己的目标定位应是1名护士而不是1名实习生。”学生C:“学习各科室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根据个人喜好着重培养能力,不能强制要求完成某些项目与作业,我比较喜欢学习护理管理的内容以及临床操作技术。”学生F:“学会观察病情和沟通,基本技能和操作肯定要学,可以通过参加医疗查房,护理查房和临床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H:“在临床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提高,打针输液要再练练,但不能跟本科一样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让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缺乏主观能动性,每天只是重复性干活。”学生I:“预期目标应该就是学校的意思吧,学校想让我们通过临床工作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课题,我们又不能自主选择实践内容和科室。”
2.4主题四:临床实践考评方法采用多样全面的考评方式,将考评融入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学生A:“可以通过小讲课的方式将自己在本科室学到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进行汇报,将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考察我们的表达能力、教育能力。”学生B:“实践效果不一定非要通过试卷体现出来,小讲课也不要限制范围和内容,只要和专业相关的都行,患者满意度和分管患者的护理效果就算考评结果。”学生D:“操作技术和个人能力考评可以融入到我们平时管理患者的细节上,全面真实且有效。”学生J:“我觉得科里的理论考试能帮我巩固理论知识,轻松应对各种考试,出科时严格考核操作技术能规范我们的护理行为,也要考虑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
2.5主题五:临床实践待遇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就是去做免费劳动力,对临床实践产生抵触情绪。适当的补助会调动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减轻研究生生活压力。学生A:“我们就是免费劳动力。”学生B:“就算有餐补也行。”学生C:“研究生创造出来的价值应该够一顿饭吧,什么都没有的话大家肯定不想去实习。”学生F:“不用补助太多,一个月几十块或给工作餐都行。”学生J:“有时候跟老师干一样的工作却不能享受一样的待遇。”
3讨论
3.1临床实践时间和内容要个体化对于护理硕士研究生而言,临床实践关系到科研选题、毕业、就业、个人成长等方面,如何妥善安排临床实践的时间及内容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护理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硕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生源不同,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及专业方向不同等现状,临床实践的时间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以能力为检验标尺,个体化设定实践时间,摆脱教学计划的限制,充分发挥临床实践对课题研究和就业的积极作用。另外学生要明确实践目标,有目的的自主选择临床实践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深化对护理的认知。护理管理者要开拓思维,鼓励学生组织护理查房,参加医疗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倡导学生关注护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并积极动手探索新事物;临床实践除了轮转内外妇儿科室外,允许学生依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轮转科室,引导他们走进门诊、手术室、医技等科室拓宽视野,积累工作经验,健全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单一的床旁式教学,引进师生互动教学、问题导向教学(PBL)、案例教学(CBL)等教育方式[13-14]。亦可借鉴新护士入职培训大纲内容,逐步实现护理研究生培养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衔接[15]。
3.2临床实践带教师资选拔经验重于学历优质的带教师资是研究生临床实践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带教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够完善[16]。因此临床实践带教老师的学历与职称可以视为选拔条件,但应以其工作年限及经验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带教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教育能力,为更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提供教学相长的机会;建立临床带教反馈机制与奖惩补贴机制,督促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通过对带教老师及学生的双重考评,保留或取消教师带教资格;建立临床实践教师指导小组,选拔临床医师带教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医疗轮转拓宽知识,增进医护了解[17-20]。
3.3考评方式多样化、综合化、日常化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综合考量护理人才知识、技能与素养[21]。采用教学查房考核护理研究生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亦可借鉴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评方法,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OSCE多站式综合技能考核、模拟标准化患者(SP)、360°全方位反馈评价(多源反馈评价)等方式[22]。出科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出科考核由科室组织,将考核内容融入到日常实习中,而终期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同时考核师生的教学质量。
3.4临床实践期间适当给予补贴全面实施研究生自费制度后,使研究生面临着经济和学业两大突出压力源[23]。而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要参加临床实践,经济和学业压力更为突出。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和学校应联合建立临床实践补贴机制,减轻学生部分压力,调动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医院和学校也要积极开导研究生进行心理调适,发现临床实践的真正价值,临床实践并不是无偿劳动。
综上所述,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是护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创新改进固有模式,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的临床实践方案,选择优质的带教师资,重视基础并不断丰富实践内容,通过综合性常态化的考评促进师生的双向提高,从而培养出高层次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
[2]BrittenN.Qualitativeinterviewsinmedicalresearch[J].BMJ,1995,311(6999):251-253.
[3]李璐良,赵琳琳,王成林,等.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98-101.
[4]王彩芳,闫肖卿.应用德尔菲法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71-74.
[5]薛秀梅,王海燕,丁红华.护士轮训规范化管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68-69.
[6]王友刚,杜娟,柳韦华.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4):1057-1058.
[7]范宇莹,赵士斌,郭盈.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09,26(07):2-5.
[8]杨巾夏,陈翠萍,段霞,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就业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7):6-8.
[9]曲成毅,社会心理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24.
[10]MinichielloV,AroniR,TimeWellEY,etal.In-depthinterviewing:principles,techniques,analysis[M].2nd.Melboume:Longman,1995:138-152.
[11]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8-267.
[12]教育部.护理硕士设置方案[EB/OL].[2013-10-23].http:///xwyyjsjyxx/gjjl/szfa/hlss/265010.shtml.
[13]康艳玲,刘迎春.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845-847.
[14]KimM,ParkSY.Factorsaffectingtheself-directedlearningofstudentsatclinicalpracticecourseforadvancedpracticenurse[J].AsianNursRes,2011,5(1):48-5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解读[EB/OL].[2007-06-12].http:///yzygj/s3594/201602/b90cabf3478f4761b142819228f5cf68.shtml
[16]张岚,宋婷婷.我国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28-330.
[17]芦山,马玉萍.以德尔菲法构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框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34-136.
[18]任王丽,商临萍,宋丽萍.导师制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60-61.
[19]赵小凤.关于医师指导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思考[J].中国医南,2015,13(19):293.
[20]曾兢,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学位及临床实践培养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10):884-886.
[21]曾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4.
[22]骆金铠,陈静,谷水,等.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29-132.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专业型;护理研究生;护理核心能力;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R4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51-04
护理研究生教育在护理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为国家和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且大部分为科研型人才,其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经验相对欠缺。随着护理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实现由科研型人才转向培养能够把护理理论和实践操作完美结合,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全面技能的临床护理专家,这使得临床核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单导师制”容易导致研究生知识面局限,能力锻炼不足。为培养以临床核心能力为中心的综合型护理人才,由1名导师主导,2~3名来自实习科室、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临床导师及1名临床医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培养方案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贵州省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1200余张,护理单位30余个,每年接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实习生、进修护士200多人。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1、2012级护理临床型研究生15名为对照组,2013、2014级护理临床型研究生16名为实验组。两组于2015年1~12月进入临床实习,对照组分别为内科、外科、ICU、急诊科室、手术室、妇产科(6个科室,每科室实习2个月)进行轮转,实验组实习科室由导师及研究生根据个人发展方向协商制定(6个科室,每科室实习2个月)。两组实习研究生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由研究生院负责学生理论及护理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考试合格后进人临床实习。采取传统护理临床实习带教方式,根据护理研究生培养计划及科室计划安排教学内容。
1.2.2实验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校接受常规研究生课程教育,进入临床后在科室中继续学习理论、操作课程。由导师及研究生商定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及实习科室。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临床教学效果好、临床护理科研意识强、临床护理管理能力强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护理研究生临床导师;由临床导师和高年资医生共同组成教学小组,研究生导师总负责研究生的培养。每周实习研究生要参加一次临床技能培训,针对不同护理操作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老师完成授课后给学生练习时间并考核。
1.2.2.1准备阶段实验组研究生导师带领“教学团队”召开小组会议,全方位分析该研究生的情况。在“以临床能力为中心”的目标宗旨下,由导师团队和研究生针对专科性掌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培养方法、评价方法共同制定详细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制定详细教学计划进度表。对临床导师进行统一培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研究生带教方法改革,了解该研究生的重点培养方向,要求临床导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教学及独立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为学生建立临床带教教案,记录研究生日常表现及考核成绩,定期与研究生导师沟通。
1.2.2.2实施阶段在研究生入科实习时,向研究生详细介绍在该科室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实习护理研究生清楚自己该科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最终目标及所需掌握的重要操作技能。临床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并逐步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协助研究生完成实践目标,教授研究生专科临床实用操作技巧及中医特色护理操作。培养研究生善于发现临床操作中可以创新、改造之处的能力。
第一周:初步认识阶段由“导师团队”高年资护士负责带教,带领参观、了解本科室基础设施,熟悉相关规章制度。认识本科室医护人员,对在该科室就诊的患者及其所患疾病有初步认识,熟悉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相关流程。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及三查七对意识,清楚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
第二、三周:医师带教阶段由“导师团队”中的临床医师向实习研究生讲解本科室常见疾病的表现症状、治疗方法、常规用药知识以及出现突发状况的应急办法,树立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意识。跟随带教医师查房,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在交流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全方位了解疾病诊断、治疗、预后情况,能正确理解实验室检要指标的意义。
第四、五周:护理操作阶段研究生本科(或专科)实习阶段大多是在西医院,具有一定西医护理操作基础,因此带教护士应重点教授学生本科室中医特色操作,如中药熏洗、艾灸、穴位贴敷等,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医嘱及书写护理文书,并逐步实现学生独立处理医嘱,使护理研究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
第六周:护士长带教阶段实习研究生辅助护士长进行日常行政工作,了解医院护士管理制度、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等相关制度和方法,让他们熟悉护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及标准,学习统筹排班及与护士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使研究生参与进本科(或专科)生带教过程,为研究生安排4~8课时理论课授课时间,锻炼研究生教学能力。在第六周末对研究生进行测试和评价。
1.2.3评价方法各科室实习结束当天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考核,90分以上为优,80~89分评定为良,60~79分则为中,60分以下为差;出科前2~3d向研究生发放对临床导师满意度调查表。出科前,对护理研究生进行该专科常用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对两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分析
将两组实习研究生出科成绩进行整理分析,按优、良、中、差四等级分类汇总(见表1),采用统计学分析,故可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不同,即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32
2.2技能操作能力比较
如表2所示,由两组实习研究生技能操作考核结果可知,实验组教学方案在技能操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
2.3实习生满意度比较
调查两组实习生对其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3),可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其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同,即实验组研究生对其带教方案满意度高(P=0.023
3讨论
3.1护理研究生专科理论知识的培养
护理研究生经历本科或专科阶段的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基础,但往往欠缺应用性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研究生临床实习应当是把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内容紧密结合的过程。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准确、及时、有效护理措施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及中医护理操作,具有整体护理和辩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观念。
3.2护理研究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护理基础技能方面采取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课下自行学习相关护理操作之后进行操作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临床导师进行点评并指出不足后学生进行练习;对于专科领域护理操作技能及中医特色护理操作,我们则采用精讲点拨教学,学生在学习操作前了解相关知识,在观摩临床导师为患者进行过该项护理操作后,学生医院护理操作实验室进行回示,临床导师评估合格后该实习研究生可对患者进行此项护理操作。通过临床实习强化、规范研究生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3护理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护理管理需要拥有思想、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护理研究生将是护理行业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培养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的任务。安排护理研究生在护理部进行实习,参与全院的护理管理,参加业务行政大查房,熟悉了解宏观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病历质控、绩效考核、目标责任等内容;同时还应安排在每个科室实习时跟随护士长参加科室具体工作的管理,了解人员排班、物资管理等,让他们知晓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及标准,培养研究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发现医院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4规范各种护理文书书写及记录
正确掌握各种护理文书书写、护理病历书写是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护理文书及护理病历书写可以使护理研究生掌握主要护理文件书写格式和规范,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3.5护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护理研究生教学能力,研究生每轮转到一个科室,要按计划举行面向本科生、大专生的理论知识讲座(4~8课时);承担科室部分基础及专科护理技能的教授任务和科室的小讲座、教学查房并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全院实习本科生的大讲座等。研究生授课期间临床导师旁听,课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使研究生在本科生、大专生带教及科室讲座过程中的到锻炼,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各专科实习最后1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本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进行授课展示,授课后由临床导师及护士长从授课内容、课件、授课仪态等方面进行点评。
3.6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过程中,其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懈怠。要求学生每月至少听取一次学术报告,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研意识。鼓励研究生跟随导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听取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科研理念、研究方法以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与外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内涵。
3.7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加强护理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及影响力。护理综合能力包括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度责任感,注重护理礼仪,熟悉承上启下沟通原则、技巧、方法及应对能力;掌握计算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等,可通过要求护理研究生用双语进行床旁交接班,锻炼学生运用专业外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护理;科研;高职院校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其实只有短短30多年。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的创办,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高职院校护理学科学研究,由于学校层面的科研资源匮乏和专业的限制,科研水平目前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力量薄弱,问题颇多。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探讨问题与思考对策,以求更多同行对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工作的更多关注。
1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现状
1.1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本科医学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作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对护士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动力,科研意识淡薄。
1.2学校缺乏足够重视,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
高职院校,包括医学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第一要务,以教学质量求生存,无可厚非。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因此完全屏弃了学术研究,甚至忽略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导致教师包括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平台、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有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也重视科学研究,但仅只关注与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偶而有些学术研究,也停留在模仿其他专业或者基础医学的实验研究,仍未涌现大量的体现护理临床专业需求特点的应用型研究、产品开发研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在结构上亟需完善。
1.3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素质低下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时间短,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发展先天不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学的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力量主要来自院校的专任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以大专教育为主体[1],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不高,重实践,清理论,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无法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科虽然从业人员数目庞大,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大多长期从事大中专教学工作,或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参与教学,她们是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力量。由于高职护理教育长期以来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实践,在科研上更无太高要求,所以老师大多重教学而忽视科研,及其缺少科研经验的积累。
2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1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
2.1.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护理科研的动力与兴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护理的专业老师,他们应该是从事护理学理论、内涵及人文护理等研究内容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应想方设法调动护理专业老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培训增强科研素质与能力。鼓励教师自学,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把老师送到国外或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去进修护理科研,以提高现有师资的科研能力。
2.1.2增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素养。护理专业教师,作为护理专业教学能手的同时,应该也是从事临床操作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的主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护理自学考试、夜大、函授、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其次,更加注重护理教师科研设计、选题能力的培养,统计学、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三,开阔视野,激活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养。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研究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技术,发展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使护理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2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高度重视护理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领导必须从护理专业生存高度重视其学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护理科研的激励机制,努力把护理学术研究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等地位,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护理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临床护理需要,重点研究开发能满足护理工作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在重视一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同时,更加开拓思路,竭力研发技术改造成果。
2.3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护理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回到临床护理工作一线,对各种护理活动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编排与保存。此外,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如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现状和动态。同时,不断地增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科研的能力,挖掘护理科研的各种资源,尽快缩短高职院校护理科研与本科院校的距离。
2.4积极主动,努力申报各级各类基金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重视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认真填写标书等;其次,可以与有科研基础的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形成联合攻关小组,以高标准积极参与竞争;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唤起全社会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对起步较晚的护理科研给予扶持,设立专门的护理科研基金或单独的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渠道,提高课题申报中标率。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5
护理健康教育程序:①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②诊断:对病人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③计划: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安排。④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的过程。⑤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要评估。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扫纳为以下20种:讲授法、谈活法、演示法、读书指、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座谈法、劝服法、传单法、展鉴法、标语法、墙报法、美术摄影法、广播录音法、幻灯投影法、影视法。
护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①对教育需求的研究。②对教育内容的研究。③对教育形式的研究。④对教育方法的研究。⑤对护士作用的研究。护士在医院健康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具有哪些权力,承担什么责任,与医生应有哪些分工和协作,如何提高护士教育能力。⑥对教育效果的研究。在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上应建立哪些评价指标,怎样实现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⑦对教育体制的研究。
护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分析
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对“坏消息”的传递,要遵循因人而异、渐进原则――变压力为动力,同时,要鼓励病人消除恐惧,面对现实――实现精神解脱。
聊天也是一种治疗和护理手段吗?是的。护士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聊天可以获得病人的许多信息和资料,也可以通过聊天给病人一些治疗和护理的建议。也就是说,在聊天可以获得病人的许多信息和资料,也可以通过聊天给病人一些治疗和护理的建议。也就是说,在聊天过程中,医护人员已经把治疗和护理的建议和方法传递给了病人,从而获得应有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怎样解释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技巧是一个护知识和艺术的综合表现。而这些知识和艺术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关键看你去怎样解释这些客观事实。
教育对象不配合教育怎么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准备充分,是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而这种准备都需要护士来操心。即使护士都准备好了,教育过程也不见得一帆风顺。这时请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
为什么要重视与病人家属的交流?病人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可能是护士最好的帮手。因此,护士要特别注重与他们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应贯穿病人就医的始终,包括病人痊愈离开医院后。
怎样理解操作与教育统一性?在与病人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向病人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其感到放心并得到安慰。因此,与病人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机会。
病人及家属提问你不知道的问题怎么办?对不懂的东西,首先应尽量弄懂,或负责任地告诉病人应该向谁了解情况。事后还要问病人及家属:“清楚了吗?”这样,病人及家属永远不会对你有意见。
在教育过程中怎样与医生或其他人合作?护士应该对病人、家属以及医嘱、特殊检查、用药等等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并注意教育内容要尽量与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的目标一致,否则容易造成教育内容或口经不一致,把好事办得不好。
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要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实践,护士必须涉及范围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领域。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会给我们的临床护理教育实践以有力的支持制定出适宜的健康教育计划。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360名师生为研究对象,护理专业学生均是五年制高考统招生。其中大二200名,大四100名,专业青年教师60名。2.方法:⑴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为对考研赞同与否,并分别列出原因。问卷于我院召开师生座谈会时发放,当场填写,统一收回,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100%。⑵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行X2检验及关联性分析。
二、结果
大二学生中,赞同考研比率低,大四学生和青年教师赞同考研比率高。被调查的360名师生中,赞同考研比率为45.28%。大二、大四学生和青年教师考研比率不完全相同,大二、大四学生和青年教师赞同考研率比较,见表1。
三、讨论
近几年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进切增加,考研已成为高校多数大学生及某些在职人员所迫切向往。面对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社会需要临床专业服务、教育科研、管理、教育方面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适应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求知进取、向研究生行列迈进。因国护理专业硕士起步较晚,现有本科学历不能适应性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限制了她们的拓展空间,护生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护理科研能力,反映了护生积极向上、进取学习的良好心态,有利护理教育事业近一步发展。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肖海涛博士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研究生教育大众化是必然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学历社会”,证书是对人的一种表征方式、代表人在某方面的水平或素质。社会通常在对一个人认识时,首先会把学历纳入其视域。追求学术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是研究生的真正含义。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可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考研是为了获得高学历,便于就业。现在就业对学历的要求较高,高职高薪的工作岗位一般都要高学历,甚至连公务员招考也越来越多地把拥有硕士学历作为必要条件。因此,面临就业的大四护生把考研作为今后就业的筹码,希望通过硕博士学历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及更合适的居住环境等,这些都是消极的考研思想。
美国学者布鲁姆在探讨大学教育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曾指出,硕士学位本身已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而仅仅意味着能过上一种收益可观的生活。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的退化和悲哀,因此,研究生教育所固有的理念和初衷也遭到了破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和挑战,无法担当研究和创新的重任。因此,社会和各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护理专业学生要首先引导到专业兴趣上,以一个健康的心态进人考研队伍中。
高校是高学历人才汇集的地方,许多高校对学历要求非常苛刻,对于中青年教师。只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可带博士、硕士研究生,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允许给本科生讲课,本科学历的教师可为实验员或辅导员,不安排讲课。在这种教学机制引导下,广大青年教师为了能在高校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高学历,因此纷纷踏上了考研、考博的行列。通过考硕、考博,一方面广大青年教师提高了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出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素质。但一些青年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考研上,出现备课不认真,准备不充分,讲课枯燥乏味,这些需要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引以为戒。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摘要这年来护理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护理研究人员在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不仅仅只是护士,还是学者,是研究人员,早在2000年鲍德温和NEIL就指出,护士研究人员是临床研究当中最有资格的研究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及研究机构开始认识到护理研究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本文将重点回顾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分析护理研究的范畴,预测将来的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帮助国内护理研究人员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及重要的推动因素,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的现况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预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护理科研;发展史;护理研究范畴;发展趋势;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9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护理的科学性越来越被重视。护理研究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护理科学性实践的主要途径。除了临床实践以外,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运用她们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知识走上了研究的舞台,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促进和保健等领域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活动。护理研究活动的开展不仅科学地指导护理实践,改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而且大力推动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本文将重点回顾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分析护理研究的范畴,预测将来的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帮助国内护理研究人员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及重要因素,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的现况,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研究的兴起
第一位从事护理研究的学者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英国护士,统计学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年~1910年)[1]。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南丁格尔从小就显示出对数学的天份。在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上,英军伤员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除了率领40名护士赴战地开展救护工作以外,还通过分析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对士兵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2]并指出在克里米亞战役中,真正死亡的原因并不是战伤死亡,而是战场外感染疾病,军营医院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受伤后没有收到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在对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南丁格尔首次使用了圆形图,也称南丁格尔玫瑰图[1],相当于现代的圆形直方图(circularhistogram),来直观地阐明1854年到1856年“东部军队死亡原因统计图”。蓝色表示非战争死亡,红色表示在战争死亡,黑色表示其它死亡原因。从这个图上很明显看出,当时非战争死亡是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1856年她在其著名的“护理日志(NoteofNursing[2])”中提出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南丁格尔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作为改善护理工作的依据,这就是护理研究的开始。由于图表的运用她也被称之为视觉表现和统计图形的先驱。1859年南丁格尔被选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第一个女成员,并成为美国统计协会的名誉会员。
2护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南丁格尔最初的研究工作之后,相继有许多医学专家和护理学者进行护理研究,促进护理研究快速的发展。国际护理研究历史较长,已经形成独特的护理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与其它学科一样,护理研究的重点根据社会和护理需求的不同进行调整,各个时期的成就也不相同。护理研究发展史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3-4]:
2.1早期护理研究发展阶段(从南丁格尔到40年代)在南丁格尔之后,有一段时间护理文章和文献很少有护理研究的报道,一直到1990年才出现转机。从1990到1940年护理研究的重点以护理教育为主,侧重于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素质,培育护理研究人才等等。例如1948年Brown[5]在他的“护理的未来(NursingfortheFuture)”一文中指出了当时护理教育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护理教育应该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研究成果促成1923年第一个独立设置护理学士学位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的成立[4]和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博士教育的开始[3].同时1900年美国护理期刊(AmericanNursingJournal)的创办也为护理及护理研究提供了一个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250年代是护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护士具有高等学历。由于护理研究被纳入护理高等教育课程当中,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快速上升。在此期间,各种护理研究中心或机构的成立,研究经费上的支持以及专业护理研究杂志的创刊等等都大大地促进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和成果传播。比如195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创办的“护理教育研究所”,1955年美国护士协会成立的美国护士基金会专门为护理研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以及1952年美国“专业护理研究杂志护理研究”(NursingResearch)等。大家开始讨论护士是什么?护理是什么?理想的护士特性是什么等问题。但是当时的护理研究仍然局限于护理领域当中,缺乏与别的学科交叉。
2.360年代由于护理领导者意识到临床护理研究的缺乏,护理研究转入以护理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同时护理理论,护理模式等护理理论相关性研究开始萌芽。国际护理学习(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和加拿大护理研究(CanadianJournalofNursingResearch)等期刊的创办把护理研究推向国际舞台,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在这个时期护理理论和知识得到快速扩展和延伸。
2.470年代在60年代护理研究的基础上,70年代护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以护理理论研究和如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核心,大幅度地增长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实验性研究。同时,由于护理研究硕士和博士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护理研究人员的研究技巧也成为当时的研究重点。
2.580年代计算机的运用促使护理研究在80年代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护理研究机构也激剧地增加。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以研究本身相关的课题,比如研究问题,数据分析与收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研究结果的传播与应用等。值得一提的是1983创办的护理研究年度回顾报告[6](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其总结每年特定领域的护理研究成果以供研究人员参考。至2014年已经创刊32期,是护理研究的宝贵资源。
2.690年代护理学研究进入成熟期,国家性护理研究机构开始成立,如1993年成立的美国国家护理研究中心(NationalInstituteofNursingResearch,NINR).同时护理研究开始走出单一的研究领域,开始与其它学科开始合作,进行跨学科或学科交叉性研究。同期,社区护理研究开始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3中国护理研究的发展及现况
我国护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尽管1953年《护理杂志》的创刊以及1964年中华护理学会的正式更名成立为我国的护理人员,特别是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的平台[7],但真正得到重视是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护理高等教育恢复以后[8],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我国护理前辈们和护理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护理科研也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首先护理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护理研究课程已经纳入了教学目标,为我国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从教育到实践,临床到社区,疾病护理和健康保健,传统技术到护理技术革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烧伤、显微外科、心血管外科以及断肢再植方面受到国际护理同仁的关注[7]。同时护理专业期刊的增加和发行为护理科研的开展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公开发行的的护理专业期刊数量达到22种,其中中文核心2本,科技核心11本,普通期刊9本[8]。但是,在护理教育、护理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领域我们离国际护理研究还有一段距离,在研究设计的严谨性、研究成果转换、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使得我国护理科研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4护理研究的范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正由“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转变。这一转变使护理职能不断扩展,由单一的疾病护理扩展到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因此,护理研究范围也相对拓宽。与人的健康、疾病护理、护理专业有关的问题都成为护理研究的范畴。(1)护理理论。护理理论,护理学发展,护理管理,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护理方法学等。(2)护理技能护理基本技术,护理新技术等。(3)护士方面。护理教育,护理评价,护理行为,护士的角色和功能等。(4)病人方面。专科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临终护理等。(5)环境因素。卫生政策,社会因素,护理经济学等。(6)行为因素。心理学,病人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健康学等。(7)健康领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
5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护理研究仍然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并根据社会和健康需求的特点研究的发展方向也不断地调整更新。21世纪护理研究的发展方向会在过去护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包括以下几个趋势[3,9]:
5.1加强护理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准确性,注重生物生理的研究,进入临床护理试验性研究阶段,为护理科研活动提供科学的基础,提高护理研究的价值。
5.2促进循证护理研究,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具体而有实证的依据。
5.3加强护理评价研究,强调护理活动或者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到达最满意的健康服务效果。
5.4注重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研究,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
5.5走出单一的护理研究领域,开展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的合作性研究。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是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除了节约资源和人员外,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从各个角度理解研究目标,并突出护理研究人员在健康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5.6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护理研究成果的传播及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为护理研究人员的互相交流和借鉴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群体和人种之间开展研究。
5.7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单一的量性研究扩展到质性研究或混合法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信息对研究目标有个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减少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实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齐头并进,提高护理研究的价值。
不同国家,不同的护理研究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都设有自己的研究重点。美国护理研究机构2011年提出的研究方向包括[10]: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高生命质量:疾病的症状管理;临终护理;护理技术革新;护理科学及研究人员的培养。
6结论
从国际护理研究发展史来看,护理研究经历了从护理教育,临床研究到护理理论本身的研究重点的偏移,从单一的护理领域扩展到跨学科合作的研究过程,以及从传统统计到现代化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分析过程。在护理研究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国家性护理研究中心的设立及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办为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提高护理人员教育水平,培养护理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部分。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教育水平,培养护理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不仅仅是护理研究,仍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部分。从国际护理科研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近50年的时期研究的核心都是与护理教育有关。首先是人才的培养,再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及专业研究人才培养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护理科研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护理高等教育,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缺乏,以及繁多的课目导致护理教育成为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而不是一种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另外,专业护理研究型教育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国内研究生教育以临床专业型为主,但国外护理院校研究生教育分专业型(CourseWork)和研究型(ResearchWork),以及博士阶段的研究型博士和专家型博士,将临床型护理专家和护理研究专家区别开。这种专设的护理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保证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急需加强护理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以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缩短与国际上差距。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临床大批的护理精英是护理研究的潜在优质人才资源。她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实践经,临床大量的研究资源,丰富的病种,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成本低等,这些因素都为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研究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以及工作中往往身兼数职,分工不够明确,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研究的绊脚石。如果能够有组织有系统地提供研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给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临床型研究护理专家出现,为护理研究的开展,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维护以及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对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的回顾,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及护理研究的现况,发挥我们现有的护理资源优势,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使护理研究的成果更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和护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NightingaleF.en.wikipedia.org/wiki/Florence_Nightingale.
[2]Nightingale,F."NotesonNursing:WhatNursingIs,WhatNursingisNot".Philadelphia,London,Montreal:J.B.LippincottCo,1859.
[3]PolitDF,BeckCT.Nursingresearch:Principlesandmethods: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4.
[4]Varney.H.HistoryandcontributionsoftheYaleuniversityschoolofnursing,1998.doc.med.yale.edu/nursing/historical/.
[5]Brown,E.NursingfortheFuture.NewYork,NY:RussellSageFoundation,1948.
[6]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springerpub.com/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html.
[7]於丽红,田艳君.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99-2300.
[8]程金莲,柴永萍.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9,10(23):2539-2541.
[9]护理期刊.baike.baidu.com/view/10490791.htm?fr=aladdin.
[10]NationalInstituteofNursingResearch.ImplementingNINR’sStrategicPlan:KeyThemes.ninr.nih.gov/aboutninr/keythemes#.VGSwhoci6eE.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8
1评判性思维的课程设置
鉴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护理教育者必须评估护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换句话说,在设置与评判性思维相关的护理课程时,护理教育者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组织方式以及学生如何吸收及评价这些知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理论知识或短时间的临床实践,学生应主动参与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例如,老师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易行的护理操作,并让他们分析操作中包含的护理知识和关键的概念,逐渐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情感倾向。通过练习,护理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辨证分析的思考能力,并且使评判性思维变成一种日常的思维习惯。正因如此,美国护理联盟要求所有的护理课程都应包含和注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将评判性思维设置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融合了有效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的护理课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考能力。正如Conger等所说,学习知识不止是获取事实,更是一个通过主动审慎的思考和理解以获得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的过程。
2评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教学困境。第一是教育工作者本身评判性思维知识的缺乏。如果老师不能评判性的思考,他也无法培养和传授学生高水平的评判性思维;反之,如果老师不固守陈规,信任和重视学生的观点与想法,愿意接受学生的质疑和挑战,则他的学生更容易学习和领会评判性思维的技巧和倾向。Facione等认为,角色示范对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倾向十分有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然而,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多维的概念,护理教师应认识到评判性思维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思考的策略和技巧、相关知识和使用评判性思维的倾向。护理教育者应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研究证明,死记硬背,课堂教学和老师的绝对权威不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的技巧和能力。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国内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提出问题,质疑老师的观点。很多学生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犯错或是太专注于正确答案。因此,我国的护理教育者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Mangena等研究指出,参加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比上课或记笔记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他们提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因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评判性思维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向学习法,概念图、询问法、反思写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3.1问题导向学习法(PBL)问题导向学习法是目前在护理教育中最被广泛研究和运用的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国外许多护理和医学课程都已运用问题导向学习法,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演绎推理、独立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Tiwari等纵向研究表明,采纳PBL学习法的护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明显高于普通课堂教学的学生(P<0.01)。PBL组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经历是非常愉悦的,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而普通课堂教学的学生认为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极度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Ozturk等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的确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卓有成效。
3.2反思性写作指的是学生将其参与过的活动,例如课堂阅读、临床实践、小组讨论等内容记录下来,并反思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反思性写作可以给予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以供他们不断地总结和回顾所学知识,纠正学习中的误区和偏差,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护理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内容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建议。国外学者认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反思性写作对于评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因而推荐护理院校应在护理课程中加入反思性写作的内容。Naber等研究表明,观察组学生在完成6次反思性写作的作业之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比对照组学生有了显著提高(P<0.05)。因此,研究者们建议,反思性写作可用于培养或评估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方法,从而弥补传统考核方式不能衡量学生评判性思维的缺陷。Fonteyn等研究也显示,相比于写普通的护理计划,学生更愿意完成反思性写作的作业,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作业能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3.3概念图是一种应用于护理或其他学科中的评估学生思维过程的学习方法。概念图是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从而达到对这些知识的长期记忆。简单来说,概念图是一个促进学生将新接触的知识与以往所学组织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种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实现从记忆知识到自我思考的转化。除此之外,概念图能够减少实践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差距。研究表明,使用概念图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评判性思维的水平。
4小结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护理;压力;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6-03
在护理工作中,压力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已有研究证明,护理工作是一项压力非常大的职业[1-4]。而有研究结果[5]指出,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并非开始于护士工作以后,而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接受护理教育时就已经很明显了。另有文章[6]指出,作为护理队伍后备力量的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虽然适度的压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去应对日常生活的挑战,但过高的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从而间接影响学生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及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甚至有研究指出,压力会动摇她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7]。因此,本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探讨护理学生的压力与其心理教育的研究现状,希望从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去降低护理学生的压力水平或消除其压力源。
1压力的相关概念
压力指在某种情景下,人感受到的环境需求已超出了自身可以应付的能力,使个体感到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而Selye[8]定义压力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紧张性、非特异性的反应。压力源则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心理教育则是通过提供有关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使护理人员、护理学生或被护理对象的压力感受降低,从而限制及控制压力对个体身心的不良影响,以维持生活质量与活力[9]。
2护理学生的压力源与心理教育
有关国内护理学生的压力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调查了护理学生在学校和实习期间的压力源,以及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压力水平。在国外护理学生的压力源研究中,学生的压力源可归纳为3方面:压力来自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临床实践、个人性格和社会因素。
2.1在学校期间的压力源
曹颖等[10]对86名1~4年级本科生的压力源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理学生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而其压力源也不同,4个年级护理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准备及参加考试;面对学业失败的可能性;对就业前景的担忧;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学习任务重;家庭经济情况及老师的评价。通过文献查阅,国外护理学生其压力主要来自3方面。其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有:过多考试和考核;对考试成绩关注和害怕考试不及格;理论课程多且课时长。此外,还有缺乏自由支配时间,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等[11-13]。因此,准备及参加考试、学习任务重而缺乏自由支配时间是国内外护理学生共有的压力源。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是国内护理学生特有的压力源。当然,随着国内护理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及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偏见已不再明显。还有相关研究探讨了护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源,如汪涛等[14]探讨了120名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源,刘军等[15]对359名军校护理学生的压力进行了调查,这些研究是以护士的工作压力源问卷调查护理学生的压力,由于其研究工具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特异性。采用定性研究或结合定性研究的方式可弥补单一问卷调查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研究结果。
2.2临床实习阶段的压力源
冯卫红等[16]对210名护理学生实习期间压力源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压力来自个人和环境两方面,个人方面有担心出差错、临床经验不足而产生紧张、缺乏沟通技能和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等;环境方面的压力有工作强度大且节奏快、经常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上夜班、学习时间减少等。朱秀勤等[7]对定向实习护生进行压力源调查时发现,护士长的评价、实习结束能否留在本医院及自己喜欢的科室工作是她们特有的压力源。另外,马丽等[17]调查了56名护理本科临毕业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由于测量工具是运用护士的工作压力源问卷,且样本量偏少而影响研究结果。国外护理学生与临床实习有关的压力包括:在早期实习期间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恐惧、害怕在实习中犯错误、经常处理应急情况、要护理或面对濒死的病人,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11,13,18]。通过比较,国内外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存在相似的压力源。与学生的个人及社会因素相关的压力源有:经济压力、担忧将来的职业生涯、适应新的工作日程,以及很多年轻的学生要承担的责任与实际年龄不符[12,18]。综上所述,国内外护理学生经历着来自个人、社会、学习和临床实习等方面的压力。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1篇10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
为了解我院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现况,发现目前学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我院于2014年4月对22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了人文素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4年4月,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某护理学院在校本科护生220人。纳入标准:(1)在校护理本科学生;(2)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匿名填写。调查问卷由作者本人亲自发放和整理。本次研究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2.调查内容。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护生个人一般资料、护生对人文课程的态度、护生对人文知识的态度和一道开放性问题。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WindowsProgram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一般资料用率、构成比描述。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列表)
参与本研究的护生共有210名,年龄在17~23岁,平均年龄19.94±1.291岁。其中男生35名(占16.7%),女生175名(占83.3%)。大一护生94人(占44.8%),大二护生59人(占28.1%),大三护生57人(占27.1%)。党员3人(占1.4%),预备党员11人(占5.2%),团员193人(占91.9%),其他3人(占1.4%)。独生子女39人(占18.6%),非独生子女171人(占81.4%)。来自城市37人(占17.6%),来自农村173人(占82.4%)。
(二)我院护理本科生对人文知识的态度见表1
我院护理本科生对人文知识的态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我院护理本科生对人文知识的态度(人数)
对人文知识的态度2014级
(n=94)2013级
(n=59)2012级
(n=57)X2P
你是否渴望获取人文知识
是925354
否2634.7230.094
你自己是否会主动涉猎人文知识
是593634
否3523230.1510.927
你摄取人文知识的途径最常用的有哪些
自己看书222511
网络591828
课堂121518
学校讲座11021.608<0.05
你觉得护理人文重要吗
重要905552
一般445
不重要0001.2960.523
(三)我院护理本科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态度见表2
我院护理本科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态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2我院护理本科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态度(人数)
对人文课程的态度2014级
(n=94)2013级
(n=59)2012级
(n=57)X2P
你觉得学校目前开设的人文课程能否满足你的需要
完全可以满足1174
基本满足644012
满足不了191282.4670.651
老师上专业课时是否融入人文知识
经常会342337
部分老师会,但不普遍433118
偶尔会1752
从来没有00017.438<0.05
三、讨论
(一)我院护理本科生对人文知识的认知情况良好,但培养手段较为单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护理人文教育重要的占93.8%,渴望获取人文知识的学生占94.8%,且其差异在各年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目前我院学生已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对其在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此结果与袁霞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已达成共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将会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效的运用人文、心理、人际沟通、美学、法律、社会学等知识服务患者,真正地达到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目的。本研究显示,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主动涉猎人文知识的同学占61.4%,说明护生目前仍有部分学生依赖接受被动的人文教育,这与王元松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在摄取人文知识的途径上,通过自己看书获得占27.6%,通过网络获得占50.0%,通过课堂获得占21.4%,通过学校举办人文讲座获得人文知识的占1.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护理本科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人文知识的比例最大,网络已成为护生获取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与王雪琴的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模式而言,网络自主学习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较灵活,更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王元松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54.6%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其原因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人文底蕴薄弱及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相关。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学生选择网络学习方式的原因。因此,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构建合理教师梯队,充分利用利用网络媒介和工具对护生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院护理本科生对人文课程的满意度较好,但课程设置仍需完善
在对学校目前开设的人文课程评价上,有10.5%的同学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人文课程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71.0%的同学人文基本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有18.6%的同学认为目前开设的人文课程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仅有44.8%的同学认为老师在医学专业课的讲授中经常融入人文教育。说明我校部分教师已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在专业课上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忽视了人文教育,欠缺人文素养。因此,虽然对本科护理学生开设人文课程是提高护生护理软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具有设计周密、专业导向且内容丰富的课堂和灵活教学方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护生人文教育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人文知识,更要将人文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我院护生的人文素质基本乐观,但在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上仍需加强。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袁霞.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D].南京医科大学,2012.
[2]穆荣红,李琼,李娜娜.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
[3]王元松,李云芳,刘成玉,等.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4).
[4]王雪琴,杨积芳.护理专业本科生阅读习惯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1).
[5]吴杰,谢舟,李雨霞.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7).
[6]龙启成,朱立光,王前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9).
[7]林珍,刘萍.在护理学专业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4,3194.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篇11
【关键词】妇科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传统护理方法
由于来院就诊的妇科患者病情和心理素质都不同,所以在利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时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不容忽视的是,很多的妇科患者都在某一层面上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方案则主要侧重于缓解患者的各方面压力,所以在个性化健康教育中核心方法就是要制定一套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因此,选取了我院2010年6月――8月收治的30例妇科疾病患者,探讨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把我院在2010年6月――8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她们的平均年龄在21-49岁之间。利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与传统的护理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
1.2诊断方法
1.2.1个体化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教育是根据个体化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单独的心理咨询指导,并制定针对单个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及人性化护理的方案。[1]这种方法放在了研究组中。
1.2.2传统护理方法传统的妇科护理方法是指笼统地根据病情的大致种类而进行的通用的护理方法。并没有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相对应的方案,这种方法放在对照组中。
1.3护理方法
1.3.1入院后护理由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沟通,介绍医院的环境、主治医师的情况和病房内各项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多讲一些针对于妇科疾病的基本常识,缓解患者的思想压力和紧张的精神状态。让患者时刻感受到医院像家一样的温暖。
1.3.2手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到细心耐心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外部调整;手术前合理安排患者的各项检查。
1.3.3手术后护理及时交待给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要进行一些适量的锻炼、合理补充营养、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一旦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胀腹、腹痛等并发症时,要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生。
1.3.4出院前的护理在患者要出院前,主治医生和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营养补充、药物服用方法、性生活注意事项等。并提供给患者用药的具体明细记录,便于患者康复。
1.4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和传统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和临床治愈效果的差异度评价。满意度有三个选项,分值为10分、6分、2分,选项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
1.5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3.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比对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治愈率结果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要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妇科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它与传统的护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以往意义上传统的护理只是大概根据病情的各类而划分的,不是非常的细致。由于不同的妇科病患者由于个体的差异化非常大[2],所以,单纯的依靠传统意义上的护理会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而影响术后的恢复效果,而使手术大打折扣。另外,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没有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如治疗细节、用药事宜、术后的营养补充及术后的恢复方法等。这样,患者在不熟知以上情况时必然会产生心理压力,而使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也逐渐被重视,而妇科护理中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则恰恰是对这项内容的弥补。因人而异制定相关合理的护理方案是重要的手段[3]。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所思所想,打消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顾虑,并用亲情化的语言来化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在术前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准备及所有的注意事项,既让患者知晓所有的流程,也让患者能够安心、放心地接受手术的治疗。在术后要将患者的饮食、观察伤口及康复作为重点的告知内容,如,可以将合理的饮食搭配表提供给患者作为参考,也可以将观察伤口出现感染的所有情况细致、耐心的与患者进行讲解,要将易发生的特殊紧急情况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另外,对于术后回家后的用药指导要做成相关的笔记留给患者,还要将性生活的相关事宜及时告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患者对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满意,这种方法也使疾病的治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见,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是优越于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方法的。这种方法是适合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的有效的科学方法,它使医生与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信任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也使得在手术前后,医患间的关系融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4]。因此,此方法是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吴桂华,蒋志会.妇科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6):49-50.
[2]丁玉梅.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300-301.
护理教育研究方法范文1篇12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例(12篇)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篇1这本名著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虽然他的教育观念在..
-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范例(12篇)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范文篇1李景峰是养鸭能手,由于带动全村民兵家庭养鸭致富,被当地百姓称为“鸭司令”。2003年,李景峰听说正阳县畜牧局派家畜专家到乡里举办家畜养殖培训班,就兴..
-
低碳生活的理念范例(12篇)
低碳生活的理念范文篇1【关键词】低碳生活;文明建设;生活方式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低碳生活被人们所重视。低碳经济也被国际..
-
种植合同范例(3篇)
种植合同范文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
-
种植义齿范例(3篇)
种植义齿范文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我们对就诊于我院的126例患者应用种植义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
-
种植会议总结范例(3篇)
种植会议总结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的原则,对农民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和棉花进行良种补贴,鼓励..
-
保护植物的建议范例(12篇)
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篇1[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双语教学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升级与农产品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植物化学保护理念与技术..
-
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范例(12篇)
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范文1篇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都给原本趋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巨大压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