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3-20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工频变化量”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在各种保护装置中的实际应用,并总结了这些保护装置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工频变化量;原理;微机保护

Abstract: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dtheorybasisofDPFC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inallkindsofprotectiondevices,andthensummeduptheuniqueadvantagesofthesedevices.

Keywords:deviationofpowerfrequencycomponent;principle;microcomputerprotection

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南瑞继保公司无疑是占尽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领头羊。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是与南瑞继保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先生和他创立的“工频变化量”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于这种原理的保护装置在安全性、快速性、灵敏性和选择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传统的教科书中并没有具体的理论讲述,厂家的说明书也很不详细。下面将从原理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1工频变化量DeviationofPowerFrequencyComponent(DPFC)原理分析

工频变化量的理论基础为叠加原理,即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经过渡电阻短路,可认为是过渡电阻下面的一点金属性短路,即该点对系统中性点电压为零,可认为该点与中性点之间串联2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电压源,依然保持该点与中性点间电压为零,见图1。

“叠加”有2个含义:①短路后任一点的电压,如保护安装处M母线的电压(即M点到中性点电压,是我们关心的,箭头向上表示电位为升,M母线为正,中性点为负,),等于2个图中相应点的电压之和(二种状态)。②短路后某个支路的电流,如流过保护的电流,等于2图中相应支路的电流之和。从重叠原理本身来说,对UF没有要求,可以任意取值,但在保护装置里UF取短路点短路以前的电压,Es、ER为电源电势,在短路前后不变,因此,图1称为正常负荷状态,图2称短路附加状态,目的就是凑出这二种状态。

与常规的稳态量保护装置不同,基于工频变化量原理的保护装置只是“考虑”短路附加状态的各种电气量,而不考虑正常负荷状态的各种电气量。在附加状态中,只有短路点有一个电压源,电气量全部为变化量用符号表示。微机保护中正在采样的U、I减去“历史”上采样出来的U、I,即为加在继电器上的U、I。Zs为保护背后电源的等值阻抗,ZR为保护正方向的所有阻抗,S为保护背后中性点,由下图4、图5可得出2个基本关系式:

2变压器的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

变压器有70%左右的故障是匝间短路,为了提高小匝间短路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常规的比率制动特性差动保护中的起动电流往往整定得较小,例如整定成0.3~0.5倍的额定电流,而且初始部份没有制动特性,见下图6。

但运行实践证明这样的差动保护往往在区外短路或短路切除的恢复过程中由于各侧电流互感器暂态或稳态特性不一致或者2次回路时间常数的差异或者电流互感器饱和造成保护误动。南瑞继保公司RCS978系列保护装置在传统的差动保护基础上另外又增加了工频变化量差动继电器,提高了变压器小匝数的匝间短路时的灵敏度,由于制动系数取得较高,在发生区外各种故障、功率倒方向、区外故障中出现TA饱和与TA暂态特性不一致等状态下也不会误动作。使得保护的安全性与灵敏度同时得到了兼顾。

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方程为:

理论上,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制动系数可取较高的数值,这样有利于防止区外故障时电流互感器饱和等因素所造成的差动保护误动。

变压器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特性见图7所示,阴影部分为动作区。

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继电器的特点:

(1)负荷电流对它没有影响。对于稳态量的比率差动继电器,负荷电流是一个制动量,会影响内部短路的灵敏度。随着内部故障严重程度的增大,其灵敏度会下降。

(2)受过渡电阻影响小。

(3)由于上述原因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继电器比较灵敏。提高了小匝数的匝间短路时的灵敏度。由于制动系数取得较高,在发生区外各种故障、功率倒方向、区外故障中出现TA饱和与TA暂态特性不一致等状态下也不会误动作。使得保护的安全性与灵敏度同时得到了兼顾。

图8为变压器发生小匝间短路时的实际波形图,可以看出,当变压器C相发生1.5%的匝间短路故障时,常规差动保护(图中直线2)不会动作,而工频变化量差动保护(图中曲线1)要灵敏得多,会正确动作。

(4)不必输入定值。从工频变化量的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方程式中可以看出,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中不必输入定值,其固定门槛与浮动门槛由其他公式得出,是公司的专利技术,在此不作讨论。

3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中的工频变化量差动继电器和阻抗继电器

3.1输电线路电流纵差保护的主要问题

当重负荷情况下线路内部经高电阻接地短路时,常规保护的灵敏度可能不够。由于负荷电流是穿越性的电流,它只产生制动电流而不产生动作电流,而此时经高电阻短路,短路电流小而制动电流大,因此保护装置的灵敏度会下降。采用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继电器可以有效地解决输电线路的这个老大难问题。

工频变化量分相差动继电器的构成:

工频变化量分相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特性见下图9。

工频变化量差动继电器的特点:①不受负荷电流的影响。因此负荷电流不会产生制动电流;②受过渡电阻的影响也较小;③在单侧电源线路上发生短路,只要短路前有负荷电流,短路后无电源侧的工频变化量电流也会形成动作电流;

由于上述原因该继电器很灵敏。提高了重负荷线路上发生经高电阻短路时的灵敏度。

3.2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构成:

用于构成快速的距离Ⅰ段

其动作方程为: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特点:①保护过渡电阻的能力很强,该能力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②由于?驻?砖∑与?驻?砖相位相同,所以过渡电阻附加阻抗是纯阻性的。因此区外短路不会超越。③正向出口短路没有死区。④正向出口短路动作速度很快。保护背后运行方式越大,本线路越长,动作速度越快。⑤系统振荡时不会误动,不必经振荡闭锁控制。⑥适用于串补线路。

南瑞继保公司的RCS931系列保护装置中采用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自适应能力的浮动门槛,对系统不平衡和干扰具有极强的预防能力,因而测量元件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达到特高速,起动元件有很高的灵敏度而不会频繁起动。由于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动作速度非常快,现场曾有3ms动作出口的记录,因而工频变化量距离I段与纵联电流差保护一起构成线路的主保护。

4结论

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先进、构成简单,便于在微机保护中实现,而且不受负荷电流、非全相运行等方式影响,抗干扰性能非常突出、自适应能力极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动作灵敏可靠而速度非常快,在继电保护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是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继电保护的独特风格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学安.继电保护原理的重大突破综论工频变化量继电器.新技术新产品,1995

[2]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7(1).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2

【关键词】非电量保护;单重化;双重化;三取二

1.引言

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除了设置电量保护作为保护,同时还设备了数量众多的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保护作为换流变和平抗的重要保护,可直接出口跳闸,其可靠性尤为重要,处理非电量保护的优化设置问题有利于提高保护系统的可靠性[1]。

为了提高换流站非电量保护的可靠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要求,湖北电力公司在2012年对江陵换流站实施了非电量保护的三取二改造。通过对已有的几种非电量保护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江陵换流站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完全双重化的功能三取二保护方案,实现了江陵站换流变和平抗设备的瓦斯、油流等非电量继电器的三取二改造。实现“三取二”保护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换流站非计划停电的几率。

2.现有的几种非电量保护配置方案

(1)非电量保护单重化方案

在早期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对设备非电量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的非电量保护主要是采用单重化的保护设计。图1为单重化保护的原理图。

图1单重化保护的原理图

单重化保护配置方案中,从设备非电量继电器(如换流变本体瓦斯继电器)接点来的信号进入非电量保护装置,经过保护装置重动后出口跳闸及报警信号。

单重化保护配置存在明显的缺点:

1)非电量继电器单一接点的误动将导致跳闸出口,引起直流系统非计划停运。

2)任意单一保护元件(如继电器、非电量保护装置、信号电缆等)的故障,将导致直流系统的拒动或误动。

国家电网公司统计了2002年以来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因换流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误动导致直流系统非计划停运的情况,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换流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电量保护逻辑设计不合理,缺乏防止误动的措施[2]。

(2)非电量保护双重化方案

由于单重化保护配置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般采用非电量保护双重化配置方案。非电量保护双重化方案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双重化保护的原理图

双重化保护配置方案中,利用扩展继电器对设备非电量继电器的接点信号进行扩展,分别送至两套独立的非电量保护装置,两套独立的非电量保护装置对继电器接点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并出口跳闸和报警信号。

双重化保护配置比单重化保护装置增加了一套保护装置,使得保护防拒动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非电量三取二保护方案

直流系统的重要性要求保护具有极高的防误动和拒动的能力[3],而“三取二”保护逻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在目前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非电量保护更多地使用“三取二”配置方案。在“三取二”保护配置方案中,设备的非电量继电器至少提供三副独立的跳闸接点,保护装置对接点信号进行判断,三副接点中至少有两副接点动作,才出口跳闸。

采用“三取二”保护方案,当一副接点误动作时,保护并不出口跳闸,因此能有效防止保护误动。当其中一副接点因故障而不动作,此时如果另外两副接点正常动作,保护仍能正确出口跳闸,因此能有效地防止保护拒动。

目前工程中采用的典型的“三取二”保护方案分为出口三取二和功能三取二两类。

1)出口三取二

出口三取二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在出口三取二保护配置方案中,设备的每一个非电量继电器(如换流变的本体瓦斯继电器和有载调压瓦斯继电器等)提供三副跳闸接点,每副接点信号分别上送至三套同样的非电量保护装置中,每一台保护装置对每个继电器发送的一副接点信号进行开入处理并出口保护。在三台保护装置的出口配置有“三取二”模块,对三台保护装置的出口信号进行逻辑判断,若同时有两台保护装置出口跳闸,则出口跳闸。

图3出口三取二保护的原理图

2)功能三取二

功能三取二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在功能三取二保护配置方案中,设备的每一个非电量继电器提供三副跳闸接点,设备所有继电器的三副跳闸接点同时上送至“三取二”非电量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对开入的接点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只有当同一个非电量信号的三副接点中至少有两副接点动作时,保护装置才出口跳闸。

图4功能三取二保护的原理图

与出口三取二方案相比,功能三取二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可靠性更高。两种方案均能有效防止同一继电器其中一副接点误动作而导致的保护误动作。但是当设备两台不同的继电器同时有一副接点因故障而误动作时,出口三取二会发生保护误动作,而功能三取二不会因此而误动作,因此放误动的可靠性更高。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普遍采用功能三取二方案。

实际工程中,为体现换流变压器非电量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可维护性和高可靠性,一般采用完全双重化的“三取二”逻辑保护配置方案。基于功能三取二的完全双重化三取二方案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

图4电源三重化保护的原理图

使用完全双重化三取二方案,非电量保护的三副接点同时分别送入两套相同的三取二非电量保护装置,两套保护装置独立进行三取二判断,并出口保护信号。当其中一套三取二非电量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拒动,另一套保护装置仍能正确出口保护,能有效防止保护拒动。

3.工程应用

江陵换流站非电量三取二改造方案:

进行非电量保护改造前,江陵换流站的换流变、平波电抗器等设备的非电量保护存在瓦斯继电器可靠性差、油流继电器存在误动隐患等问题。另外换流变、平抗非电量继电器仅有两副跳闸接点,继电器的任一跳闸接点动作均使会直接出口,继电器和装置故障导致单极闭锁风险较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要求,湖北电力公司在2012年换流站年度大修期间,实施江陵换流站非电量保护改造。

图5改造前非电量保护图

图6改造后非电量保护图

为提高瓦斯和油流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江陵换流站计划更换为具有三副独立跳闸接点的瓦斯和油流继电器,采用三取二出口模式,从源头及保护逻辑两方面彻底消除非电量保护继电器单一接点故障误动隐患。

改造中计划对原有的继电器进行更换,对非电量保护逻辑进行改造,包括回路改造、增加板卡、更改程序实现三取二功能。

改造前的非电量保护原理图如图5所示。改造前设备非电量继电器有两副跳闸接点,上送ETCS(ElectronicTransformerControlSystem),经保护逻辑判断后,上送极控制保护屏PCP,出口跳闸和报警。其中任何一副接点动作,保护都将出口跳闸。

改造后的非电量保护原理图如图6所示。改造后设备非电量继电器有三副跳闸接点,接点信号上送ETCS,在ETCS内经过三取二逻辑判断,只有当继电器的至少两副接点动作,才上送跳闸信号至PCP,出口跳闸和报警。继电器仅一副接点动作,保护不出口跳闸。

4.总结

高压直流输电中换流变和平抗等设备的非电量保护“三取二”方案,能有效降低非电量保护误动、拒动的概率,是现阶段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电量保护冗余方式的较好选择。

通过对已有的几种非电量保护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江陵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江陵已有的非电量保护进行了三取二改造,大大降低了换流站非电量保护非计划停运概率,增加了直流系统运行可靠性,确保了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曹志辉,彭春燕.变压器非电量问题分析[J].变压器,2010,

47(8):51-54.

[2]杨振东,宁波,谭静.换流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华中电力,2010,23(5):52-55.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3

【关键词】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解决措施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但由于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经常出现故障,所以加强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继电保护工作技术性非常强,操作过程中必须心思缜密,在故障分析和处理上要求能力较强,为了有效解决110kV继电保护故障,必须进一步了解110kV继电保护故障的原因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迅速将故障处理后才能减少因电力系统出现故障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1110kV继电保护故障分析

1.1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回路出现故障较为常见的问题,电压互感器是110kV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开端,对于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来说,电压互感器是至关重要的。二次电压回路出现的故障主要表现在:①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运行不稳定,其主要由电力机械存在问题所造成的;②电压叠加而导致电压的相位变化,其电压主要是因地网与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相联系而产生,由接触电阻和不平衡的电压而决定,导致了方向元件和阻抗元件产生误差[1]。

1.2电流互感器故障问题

在110kV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下,电流互感器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流互感器的故障主要体现在:①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这种状态下会导致传变特性输出为零,最终使断路器保护为拒动状态,会使110kV继电保护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引起变压器越级跳闸;②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失真,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较大的情况下,电流速度会增加几十倍或上百倍,便导致了二次电流失真。

1.3110kV继电保护装置故障问题

与过去的继电设备相比,110kV继电保护装置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110kV继电保护装置仍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其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干扰和绝缘问题,在110kV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中,干扰和绝缘是导致故障的重要原因[2]。由于一些逻辑元件会因设备绝缘性和计算机保护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强的原因而出现运行错误,从而使继电保护工作受到影响;②电源问题,该问题是导致110kV继电保护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③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运行使大量的静电尘埃堆积在插件的接线的焊接点四周,最终形成了导电通道。

211OkV继电保护故障的解决措施

2.1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对继电保护的故障问题直接进行测试。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故障无法用电子仪器进行测试的情况下;②插件出现故障时没有更换的备用产品时。直观法最重要处理方法是110kV开关拒分和拒合,如电气回路在合闸接触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属于正常,说明电力系统内部存在故障,若观察到110kV继电器有烧焦的气味或出现黄色,说明可能是内部元件出现问题,需及时对元件进行更换。

2.2电路依次拆除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拆除电路来排除110kV继电保护故障。首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逐项解开,这样一来就能很清楚的找到故障原因。其次,可以通过从小分路入手查找故障的方法,一般在检查直流接地问题上常用这种方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通过接路的方法将直流负荷回路接开,便于找出回路中的故障原因。如果将某一个回路切除时故障消失,表明故障存在于此处,待确认故障后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处理。

2.3检修更新元件法

对于110kV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检修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间更新元件。在电站的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工程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对变电系统中的电力元件进行检修,尤其是对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一些老旧或者故障元件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以通过替换品质较高的元件,也可以有选择性采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对老旧装置进行整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使用效率,还能够确保装置能够正常运行,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此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实现稳定运行[3]。

总之,随着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在继电保护方面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要提高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尽快找出其中存在故障的原因,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排除故障,才能够确保继电保护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存强.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及改进措施探析[J].民营科技,2008,(12).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4

[关键词]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67-02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电网建设日渐成熟,我国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不仅在变电站客户机信息搜集、保护、网络信息传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EMS系统数据共享、稳定计算分析以及故障处理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由于系统继电保护、方式、调度、通信、运动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相关技术,需要大量专业人员配合,在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讲,难以实现继电保护自相适应。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在增强继电保护正确运作效率的同时,不断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图纸、规程相关要求,在正确分析电路硬件构成的同时,实现软件逻辑功能;根据保护规律、原理,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找出实际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一、继电保护系统构成以及测距原理

(一)继电保护系统构成

从电力系统电网角度来看,电网继电保护综合系统是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电网参数结构通过调度中心获取;输送潮流以及设备运行状态,通过EMS获得,由于必须经过调度下令,在保护装置信息投递中由现场执行。因此,在实际调度系统管理中,投递信息可以根据继电保护系统特点,从变电站监控体系获得;通过微机保护装置特点,获得系统构成保护装置异常以及故障状况;通过了解故障录波器以及微机保护系统,获得电力系统网络故障信息。

(二)继电保护故障准确度以及测距

在变电站自动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保护装置故障测距中,由于500kv电站行波测距装置主要采用xc-21输电线路装置,当继电保护装置出现电流暂态行波信号时,通过系统特点进行测量。在当代微电子技术研制中,继电保护系统装置采用A型、D型以及E型测距法进行测量。A型测距法,又称单端电气量法,主要测量发生在故障点以及母线反射的故障行波脉冲时间测距,具有无需两段通信联络、投资低等优点,由于系统母线受末端反射影响,在系统测距结果时,时常有结果不稳定的现象。D型测距又称两端电气量法,主要测量系统故障行波脉冲与两端母线的测距,具有测距结果可靠、原理简单等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自身特点影响,必须在系统两侧进行通信联络。E型测距主要是记录系统故障重合闸的滋生的各种暂态行波测距。

1、单端电气量行波测距原理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一旦监视线路发生故障,继电保护电流会直接在母线以及故障点之间进行来回反射。在高通模拟滤波中,根据行波波头脉冲,将母线测距装置直接接人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行波信号中;通过系统故障点反射的行波脉冲与母线初始行波脉冲时间差,进行测距以及暂态电流行波波形记录。

2、两端电气量行波测距原理

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特点,在线路两端装置测距时,记录母线到下行波波头时间,得到系统故障距离。在两端测距法中,根据行波波头分量特点,不仅减少了投射行波和后续反射等程序,并且具有测距结果可靠、原理简单等特点。由于系统两端测距必须在GPS时钟同步以及两端装设测距装置中进行,通过交换记录通讯故障初始行相关信息,获得系统故障距离。在电流互感器行波信号暂态电流中,由于不需要耦合信号设备,一般使用独立于CPU的采集单元超高速数据,抵消CPU速度慢带来的影响,缓存记录暂态行波信号。在装置可存储4次故障波形以及10次测距故障结果时,根据变电站特点,确保装置记录数据完整性;当故障信息越多时,系统故障位置、故障性质、故障距离检测越准确;在系统数据库调度中,由于已经存储了所有的平行线路距离、参数设备以及互感情况信息,当EMS数据系统共享时,得到系统故障一次设备运行状态。继电保护故障发生后,通过线路两端故障录波器收集以及客户机保护,获得故障报告,上传服务器;调度端通过综合利用信息,在简单计算系统故障的同时,明确系统故障性质以及定位情况。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功能

(一)继电保护事故分析以及辅助决策

当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出现事故时,由于通常会伴随保护误动作,传统事故主要由人进行分析,受水平、经验影响,经常出现偏差。在电网继电保护中,变电站通过综合搜集故障运行状态以及变电站保护情况,在综合线路两端保护的同时,对同一端保护信息进行模拟探究;通过“故录”取样以及保护依靠,进行数据计算,从而准确使用最佳的继电保护辅助决策。

(二)保护装置状态检修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由于数据统计分析存在二次回路养护不佳、缺陷以及厂商制造不达标等现象,导致变电站继电保护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动作现象。因此,在继电保护系统中,加强继电器变为倾斜、脱轴、烧伤、外壳、整定值位置、继电器圆盘转动、压板转换开关、信号以及气味检查,根据微机型保护装置存储故障报告以及自检特点,综合使用自动化系统,保障继电保护装置顺利检修。

变电站自动化开关跳闸后,首先应该明确动作情况,在恢复送电的同时,将掉牌信号进行保护,在计入保护动作以及值班记录的同时,对相关工作进行检修。当检修工作涉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保护装置时,通过和供电部门及时联系,切换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保险卸装以及开关转换工作。

(三)变电站系统可靠性分析以及综合化展望

在变电站自动化装置可靠性分析中,通过继电保护系统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情况、服役周期以及异常率交换情况,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分析。当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保护信号传输位置出现偏差时,由于暂时无法解决,不仅降低了保护系统依赖性,同时对系统可靠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远程定值调整中,为了系统运行效率,通过系统保护配合的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保护拒动造成事故扩展。

为了保障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在充分考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同时,根据传统继电保护系统实时动作、事先整定等特点,确保继电保护始终符合运行方式变化。为了保障事先整定定值始终符合运行方式变化,根据动作延时状况、零序电流保护特点、运行方式失去配合以及一次系统限制等具体情况,依靠变电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设备力量,进行数据收集;在两端线路电流、电压审核中,保障系统在线监测。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大力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水平不断增强,各种变电站智能设备开关量、模拟量、设备状态不断增加,在电力系统运行时,通过设备运行特点,获得一、二次设备相关信息。目前由于微机型二次设备主要利用功能设备的特点,在大量设备信息流失的同时,很多信息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必须根据电网整体特性,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同时,增强继电保护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益。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1篇5

关键词:二次设计,继电保护,变压器,母线配置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substationconfigurationoftherelayprotectionprinciple,thepanelconfigurationschemeofdifferences,tooperation,maintenanceandmanagementofbringinconvenience.Thisarticleexpoundsmainlyinthedesignoftwotypicalofrelayprotection,thebasisoftheanalysisandrelayprotectionconfigurationandprincipleofscreen,andputsforwardtheproblemsshouldpayattentionto,theaimistoraisesubstationdesigntwotimeslevelandkeepthesafeoperationofelectricpowerequipmentanduse.

Keywords:seconddesign,protection,transformer,bus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继电保护的编制依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应用中不同厂家保护装置的输入输出量、压板、端子、报告和定值等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南方电网调度中心组织编制了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设备的2个企业标准:Q/SCG-2011《南方电网220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继电保护及有关二次回路验收规范》。

二次典型设计继电保护部分是在满足国标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基础上,以这2个企业标准为依托编制的。典型设计中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技术要求及组屏方案等与这2个企业标准是一致的,只是二者各有侧重。二次典型设计更适用于设计院在工程设计和设备招标采购时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统一规定,而企业标准更注重对保护厂家的保护装置进行统一规范。

2继电保护配置及组屏方法

继电保护的详细配置方法、技术要求及组屏方案可参见已出版的《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2006版),这里仅对220kV变电站中继电保护差别较大的个别功能、配置及组屏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2.1220kV母线保护及断路器失灵保护

历年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情况统计分析》表明,失灵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是误碰启动失灵保护开入回路,其根本原因是失灵电流判别由独立配置的失灵启动装置实现,不是由最终完成跳闸功能的失灵保护实现。当存在误启动失灵保护开入回路时,失灵保护极容易误动作。遵循“失灵最终跳闸应判电流”的原则,失灵电流判别宜由失灵保护实现,可显著提高失灵保护的可靠性。

因此,二次典型设计要求:1)双母线配置双套失灵保护,双套失灵保护功能宜分别含在双套母差保护中;2)失灵保护双重化配置后,每套线路(或主变压器)与失灵保护采用“一对一”启动方式,以简化失灵启动回路;3)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由母线保护实现,取消220kV各间隔独立配置的失灵启动装置;4)对于主变压器单元,无论是主变压器故障还是220kV母线故障导致的变压器中压侧断路器失灵其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和延时均由母线保护实现。

2.2220kV线路重合闸

220kV断路器的失灵保护及失灵电流判别功能含在母线保护中后,二次典型设计规定不再配置独立的断路器辅助保护装置,要求每一套220kV线路保护均应含重合闸功能。此外,为简化回路,保持2套保护的独立性,典型设计要求2套重合闸应采用一对一线路保护起动和断路器控制状态与位置不对应起动方式,不采用2套重合闸相互起动和相互闭锁方式。因此每套线路保护和其重合闸必须同时运行、同时退出,若仅要求一套重合闸合闸时,另一套重合闸的合闸压板断开或控制字置“禁止重合闸”。

2.3重合闸沟通三跳回路

对“双母线接线”二次典型设计要求2套线路保护自带重合闸功能,重合闸直接沟通线路保护三跳,且仅沟通合用的线路保护进行三跳,2套保护装置之间不相互沟通三跳。

2.4电压切换箱的接线

对于电压切换箱,采用双位置接点可以防止接点接触不良时保护不失去电压,但是在检修时,如措施不到位,易发生反送电。因此基于电压切换箱和保护双重化配置,二次典型设计要求隔离刀闸辅助接点采用单位置输入方式,当刀闸辅助接点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切换回路异常,保护失去电压时,可允许短时退出一套。

2.5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系统

目前针对WINDOWS系统的恶意代码很多,采用PC硬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子站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对较弱。而LINUX系统安全性高,针对该系统的恶意代码较少;UNIX系统也具有增强的系统安全机制、稳定的系统核心及完善的备份功能。此外,由于嵌入式装置化产品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嵌入式装置多为无硬盘、无风扇的装置,系统不会出现因为硬盘等存储设备因震动而导致故障。

鉴于调度对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二次典型设计对子站系统宜采用嵌入式装置化的产品,主机应采用基于UNIX或LINUX的安全操作系统。

3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3.1220kV及以下变压器保护设置

220kV变压器多为三相式三卷变压器,按技术规程要求,一般装设瓦斯保护、差动保护,同时在其高、中压侧均装设了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及零序方向过电流保护与间隙保护,低压侧装设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各侧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及零序方向过电流保护综合,可以反应变压器内部、各侧母线及母线邻近的电气设备的接地与相间故障,作为变压器自身主保护及各侧母线及母线邻近的电气设备的后备保护。110kV及以下变压器一般装设瓦斯保护(对油浸式变压器)、差动保护,110kV侧零序过电流保护、间隙保护及各侧过流保护或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这些保护的作用与220kV变压器的作用相似。

3.2与通信专业的协调

在系统保护对通信设备的要求上2个专业的相关规定往往有些不太一致,本次对二次设计进行了协调统一,在系统继电保护和系统通信的相关章节均进行了明确一致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50km以下短线路,有条件时,优先采用双光缆;对于没有迂回光缆路由的同塔双回线路宜架设双光缆。

(2)1回线路的2套纵联保护均复用通信专业光端机时,应通过2套独立的光通信设备传输,每套光通信设备可按最多传送8套线路保护信息考虑。

(3)保护采用专用光纤芯通道时,保护光纤应直接从通信光配线架引接。

3.3对一次设备的要求

(1)对断路器的要求:为简化二次回路,避免长电缆开入导致保护误动,二次典型设计规定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断路器防跳、跳合闸压力闭锁等功能宜由断路器本体机构箱实现。

(2)对双母线接线线路电压互感器的要求:为简化电压切换回路,提高保护装置运行可靠性,对双母线接线,二次典型设计规定每个间隔宜配置三相线路电压互感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的配置和组屏原则要优先按照典型设计考虑,适当可兼顾各地区习惯;在设备招标采购阶段,设计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国网继电保护企业标准及国家电网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系统保护招标文件范本的关系,从而提高电力技术的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Q/GDW161—2007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S].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处理;建议;方法

0.前言

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但继电保护故障会影响电力设备安全生产,这就要求继电保护工作者必须熟知继电保护的作用,平时既要注重用正确的方法维护继电保护装置,也要熟练的掌握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工厂企业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等,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主变保护、电容器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对于不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仅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投入,合闸后自动解除。另外,还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对于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则可不装设保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

1.1主变保护

主变保护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主保护一般为重瓦斯保护、差动保护,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

1.2电容器保护

对电容器的保护包括过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

1.3母联保护

需同时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1.4线路保护

一般采用二段式或三段式电流保护,其中一段为电流速断保护。二段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为过电流保护。

2.继电保护发生故障原因

2.1软件版本问题

由于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因此,继电保护人员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

2.2插件绝缘问题

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在外界条件允许时,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

2.3抗干扰问题

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的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现场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2.4电源问题

(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

(2)直流熔丝的配置问题。

(3)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2.5高频收发信机问题

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属于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造成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是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差等,出问题的收发信机基本上都包括了目前各制造厂生产的收发信机。

2.6TA饱和问题

作为继电保护测量TA对二次系统的运行起关键作用,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在中低压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

2.7保护性能问题

保护性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装置的功能和特性缺陷。有些保护装置在投入直流电源时出现误动;高频闭所保护存在频拍现象时会误动;有些微机保护的动态特性偏离静态特性很远也会导致动作结果的错误。

2.8定值问题

(1)整定计算的误差。

(2)人为整定错误。

(3)装置定值的漂移。

3.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建议

3.1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

3.1.1顺序检查法

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

3.1.2运用整组试验法

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并判明问题的根源。如出现异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3.1.3逆序检查法

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级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

3.2充分利用微机提供的故障信息,应按正确的步骤进行

(1)充分利用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根据有用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有些继电保护事故发生后,按照现场的信号指示无法找到故障原因,或者断路器跳闸后没有信号指示,无法(界定)是人为事故或是设备事故,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与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等原因造成。人为事故必须如实反映,以便分析和避免浪费时间。

4.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4.1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

4.2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时,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

4.3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

4.4短接法

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4.5参照法

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7

关键词:热继电器电动机保护选择

在电动机的各种控制中,主要是用熔断器对电动机进行短路保护,但对电动机因长期过载、频繁换向旋转、欠压运行等产生的过热,熔断器则无法提供保护。目前我们广泛采用热继电器进行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原理制成的一种保护用继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电流继电器。热继电器是由流入热元件的电流产生热量,使不同膨胀系数的双金属片发生形变,当形变达到一定距离时,就推动连杆动作,使控制电路断开,从而使交流接触器失电,主电路断开,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根据热元件数目可分为两极型和三极型热继电器,三极型又分为带断相保护和不带断相保护结构两种,常见型号有JR0、JR9、JR14、JR16等系列产品。热继电器的安秒特性常具有与电动机容许过载特性一致的反时限动作特性:过载电流倍数越大,热继电器的动作时间越短;反之,过载电流倍数越小,热继电器的动作时间越长。若选择合理,就能在电动机未达到其容许过载极限之前动作,切断电机电源。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电机的过载能力,又能使其免遭损坏。

热继电器作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元件,以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热继电器对电动机的保护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不同接法,其过载和断相时的电流决定其使用何种极型的热继电器。

1.电动机定子绕组星形接法。

由于电动机线电流等于相电流,故电动机过载时,一般三相电流都会增大。当三相交流电压对称,三相电动机各相电流也对称时,两极型结构热继电器就能够对三相电动机的过载进行保护;但如果三相电压严重不对称而引起三相电流不平衡时,例如三相电压不平衡仅为4%,就会引起线电流不平衡达25%;或电机发生单相短路而短路电流又不流过热元件时,则该热继电器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为此需要使用三极型热继电器。

2.电动机定子绕组三角形接法。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I=0.58,I=0.58I(I为电动机额定电流)。当发生电源一相断线(如熔断器一相熔断)缺相运行时(见图1),以B相电源断开为例,由于各绕组相同,故Ic=I+I=1.5I,I=2/3Ic,从数值关系可看出,这就造成了线电流不能正确反映相电流,用线电流大小来采集信号不能有效反映电机绕组是否真正过载。

当在额定负载下断相运行时,I=0.58I,I=1.16I,一般三极型热继电器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当在额定负载的64%下断相运行时,I=0.37I,I=0.75I,因断相造成的过电流没有超过20%,一般三极型热继电器不可能动作,但因有一相电流已超过58%Ie运行而易使电动机烧毁。因此,三角形接法电动机在三相上串接一般三极型热继电器得不到有效保护,应采用带断相保护的热继电器。

当定子绕组一相断线,如绕组引出线与接线端子间一相松脱时,以AB间绕组断开为例分析(见图2),则有I=I=I,I=I,可以看出有一相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同正常运行时一样。此种情况下,带断相保护的热继电器也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以电源一相断线为采用信号的各种形式的断相保护器将不起保护作用。

二、热继电器的选择

如何合理地选择与使用热继电器是一个老话题,但目前很多单位因不合理选择与使用热继电器而造成电动机烧毁的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我提醒初接触者,对于热继电器的选择与使用除了遵守一般的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热继电器所要保护的电动机的型号、规格与特性。

2.类型选择。农村地区经常出现三相电压不平衡,对于星形连接的电动机,选用普通三极型热继电器;对于三角形连接的电动机,选用带断相保护装置的热继电器。

3.根据被保护电动机的额定电流选择热继电器的额定电流,然后再选择热元件的额定电流。热继电器的热元件整定电流的调节范围可根据热继电器的型号和热元件的额定电流查表得出。当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6倍左右及起动时间不超过5秒时,热元件的整定电流可调节到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当电动机的起动时间较长,拖运冲击性负荷或不允许停机者整定电流应调节到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1―1.15倍。

例如有一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30.3安,起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6倍,起动时间较短,无冲击负载,查表可以选用JR0-40,JR0-60,JR16-60型。现在用JR16-60。热继电器的额定电流为60安,三极型。热元件的额定电流选用32安。热元件的电流可调节在30.3安左右。

4.连接导线的选择。热继电器的连接导线过粗或过细也会影响热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因为连接导线的粗细不同使散热量不同,会影响热继电器的电流热效应。各种规格热继电器的连接导线的选用可按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查阅电工手册。

5.对于过载能力较差且散热比较困难的电动机,取热继电器的额定电流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60%―80%。

6.复位形式。热继电器一般都具有手动复位和自动复位两种形式,这两种复位形式的转换,可借助复位螺钉的调节来完成。热继电器出厂时,生产厂家一般设定成自动复位状态。在使用时,热继电器应设定成手动复位状态还是自动复位状态要根据控制回路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遵循热继电器保护动作后即使热继电器自动复位,被保护的电动机都不应自动再起动的原则,否则应将热继电器整定为手动复位状态。这是为了防止电动机在故障未被消除而多次重复再起动损坏设备。例如:一般采用按钮控制的手动起动和手动停止的控制电路,热继电器可设定成自动复位形式;采用自动元件控制的自动起动电路应将热继电器设定为手动复位形式。

三、热继电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为了延长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热继电器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热继电器出现端的连接导线截面应严格按规定选择。

2.热继电器不能作为线路的短路保护装置,电气控制线路中必须另装熔断器,电动机起动时间特别长(或操作频繁)及反复短时间工作时,不能使用热继电器。

3.热继电器与其它电器安装在一起时,应将其安装在其它电器的下方,以免其它电器发热影响其动作特性,使用中应定期去除尘污。

4.热继电器动作后,自动复位时间在5s内,手动复位要在2min后按下复位按钮。

5.发生短路故障后,应检查热元件是否良好,双金属是否变形(绝不能弯曲双金属片),但不能将元件拆下。

6.更换热继电器时,新热继电器必须符合原来规格。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选用热继电器,而且正确连接,才能有效地对电动机实现过载保护。

参考文献:

[1]郑凤翼.电工应用识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阮友德.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事故方法

0引言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以后出现了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电子型静态继电器以至应用计算机的数字式继电保护。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模、模糊逻辑等相继在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已广泛运用于线路保护,主变差动保护,励磁控制等各个领域。正因为微机继电保护在工业尤其是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才需要我们对其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和问题进行预先的了解。

1继电保护事故种类

1.1定值问题。①整定计算误差②人为整定错误③装置定值漂移,a元器件老化及损坏b温度与湿度c定值漂移问题。

1.2电源问题。①逆变稳压电源问题,a纹波系数过高b输出功率或稳定性差②直流熔丝配置问题③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1.3ta饱和问题。继电保护测量对二次系统运行起关键作用,系统短路电流在中低压系统中急剧饱和时,因为电流互感器已经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当中,现场的因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难以启动,这时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而常用的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左右,数据采集电平范围也仅有10v左右,电流互感器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危害将更大。

1.4插件绝缘问题。微机保护装置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会使得插件接线焊点周围聚集静电尘埃,在外界条件允许时两焊点之间出现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

1.5高频收发信机问题。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属于收发信机问题。各厂家生产的收发信机质量不一,在使用前应严格审核,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设备问题而引起高频保护收发信机不工作。高频保护不工作的原因包括:收发信机元件损坏,收发信机起动发信信号产生缺口,高频通道受强干扰误发信,收发信机内连线错误,收发信机闭锁,作用区外故障时误动等。

2继电保护事故思路

2.1微机故障信息经常发生、技术简单的事故容易排除,但对故障有时仅凭经验难以解决,所以这时要讲故障特征严格记录下来,再按照严格的技术手册造作以查清事故原因,排除故障。

2.1.1屏背面展开图—以屏的结构在安装接线图上展开为平面图来表示。屏背面部分装设仪表、控制开关、信号设备和继电器;屏侧面装设端子排;屏顶的背面或侧面装设小母线、熔断器、附加电阻、小刀开关、警铃、蜂鸣器等。

2.1.2屏上设备布置的一般规定—最上为继电器,中为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下部为经常需要调试的继电器(方向、差动、重合闸等),最下面为信号继电器,连接片以及光字牌,信号灯,按钮,控制开关等。

2.1.3保护和控制屏面图上的二次设备,均按照由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号,并标出文字符号;文字符号与展开图、原理图上的符号一致;在屏面图的旁边列出屏上的设备表(设备表中注明该设备的顺序编号、符号、名称、型号、技术参数、数量等);如设备装在屏后(如电阻、熔断器等),在设备表的备注栏内注明。

2.1.4在安装接线图上表示二次设备—屏背面接线图中,设备的左右方向正好与屏面布置图相反(背视图);屏后看不见的二次设备轮廓线用虚线画出;稍复杂的设备内部接线(如各种继电器)也画出,电流表、功率表则不画;各设备的内部引出端子(螺钉),用一小圆圈画出并注明端子的编号。

2.1.5接线端子—连接同一屏(除特殊信号联络外)上不同设备电路。

2.2用检查方法①将二次回路的设备展开表示,分成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回路,直流回路,信号回路。②将不同的设备按电路要求连接,形成各自独立的电路。③同一设备(电器元件)的线圈、触点,采用相同的文字符号表示,同类设备较多时,采用数字序号。④展开图的右侧以文字说明回路的用途。⑤展开图中所有元器件的触点都以常态表示,即没有发生动作。

2.3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2.3.1对试验电源要求。在微机保护试验中,要求使用单独供电电源并核实用电试验电源否三相电源为正序和对称电压,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3.2对仪器仪表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仪器选用高输入阻抗者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如何掌握继电保护技术

要掌握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类型以及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发生的条件,要下述几个问题:

3.1足够必要理论知识

3.1.1电子技术知识。电网中微机保护使用越来越多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者学好电子技术及微机保护知识当务之急

3.1.2微机保护原理和组成。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及自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要能迅速分析出产生故障或事故的原因以及故障部位,这就要求电力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微机保护知识,熟悉保护原理和装置性能,熟记微机保护逻辑框图,熟悉电路原理和元件功能。

3.2具备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微机继电保护事故的处理离不开诸如检修规程、装置使用与技术说明书、调试大纲和调试记录、定值通知单、整组调试记录二次回路接线图等资料,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3.3运用检查方法一般的继电保护事故往往凭借简单的检查手段就能够被查出。如果用常规检查仍未发现元件故障,则说明该故障较为隐蔽,应当引起重视。此时可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即从故障暴露点入手去分析原因,由故障原因判别故障范围,查找到故障原因以后就可以采用顺序检查法对装置检查。

4小结

本文从微机继电保护的自身特点和本人长期从事继电保护事故和故障经验和方法出发,对微机保护事故或故障共性原因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并在技术范围内总结了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思路及方法,介绍了提高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和故障能力途径。实践表明,上述思路和方法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电力系统;电路问题;电火原因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588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90-02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92

近几年来,大部分火灾都是由电路问题产生,例如2015年内哈尔滨相继发生的几场火灾,都是由于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疏忽所造成。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就是为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性、稳定性。隐性故障顾名思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隐藏的安全问题。在系统进行正常运转时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少之又少,但也是造成隐性事故的因素之一。各位对用电知识及造成电火原因缺乏理解,虽然当今科学技术发达,但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存在的隐性故障仍存有严重的隐患问题,必将对经济建设产生影响。

1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理解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两道防线,首先要明确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是否能够对保护元件的故障进行功能性的判断,这是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定义概念。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它是由输入、输出、通信、测量、故障判别、控制策略等部分组成,能够在出现大波动干扰时对内置的控制设备起到稳定作用,它具有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无论是疏忽了对继电保护,还是在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环节中出现纰漏都会引发隐性故障。

1.2忽视继电保护相互间联系引发的隐性故障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之间并不是单独的个体,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它们相互存在一定逻辑关系,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并且在各装置间距离设置也常常出现纰漏,定值间配合不合理,如距离2段或3段定值不满足选择性,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上下级保护间配合不协调,也是导致隐性故障的重要原因。而当今趋势对继电保护间的配合意识不强,面对复杂的电网故障突发时,不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所在,这也是隐性故障产生原因之一,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3多个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配合不协调出现的隐性故障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架的形成,加大了电网区域间的强电气产生,这对各区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架的发展关系着区域电网的安全,如忽略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将会造成隐性故障发生,例如,2013年6月4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鸡场发生的火灾,就是因为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配合的不重视酿成的大祸。

1.4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缺乏协调产生的隐性故障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之间配合不协调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在电网参数设置不合理。另外,在当今科技日益更新的时代,新能源开发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也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失去作用,引发隐性故障,给国家利益带来影响。

2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的策略

2.1排查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稳定系统隐性故障原因

2.1.1电流过热。根据定理公式,电压一定时时,电阻越小,其过电流越大(参考表1),如电流发生短路,电线所产生的巨大电流将超出电线所承受的负荷范围。

2.1.2空气湿度。空气湿度也是产生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稳定系统引发隐性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空气中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近,导电越大,继电保护装置绝缘性低,漏电保护器质量差,都会引发隐性故障。这与电力系统电压功率都有一定关系(参考表2),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2.1.3电路过流。电路当中包括并联和串联,这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电路体系,也是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前提,但无论是并联还是串联,都会有电流产生,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都存有额定电流,当电压过大时,超过额定电流,电压产生负荷就会产生短路现象(如2015年1月2日哈尔滨市太古头道街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因使用电暖气超负荷而引起的火灾),不同线路组织有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参考表3),这就是电路过流,而电路过流也是引发隐性故障的原因。

2.2加强继电保护相互间协调

对继电保护逐一进行筛查,通过查找可靠数据进行分析,对每一环节进行优化整顿,降低隐性故障发生,此外在继电保护工作开展前进行多次实验磨合,从实验中寻求不足继而减少在实践中隐性故障发生。

2.3协调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关系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就是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区域进行安全性、稳定性的控制,它的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对多个区域进行控制也可运用于个体当中,当在多个区域运用时,就要多个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间相互配合。随着国家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进行改革更新,对每一区域的安全进行安全分析与安排,注重过程细小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隐性故障发生,为电力系统排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患。

2.4增强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之间协调性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为电力系统提供有利的安全防线。在系统进行正常运转之前,通过对两者装置进行数据方面对比、查找,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来增进两者g协调性,从而减轻隐性故障发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有效的工作,降低经济损失,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2.5进行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知识科普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厂发生隐性故障,人们疏忽也是一个因素,应提高人们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认识。通过网络手段、书籍查阅等不同方法了解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的概念。当隐性故障发生时,及时区别所发生事故的程度性,提高自我对电力系统安全防范意识。

3结语

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两道防线,也是引发隐性故障的重要原因。本文虽从不同角度对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解决隐性故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系统等多个方面预防,并全面提升相互之间协调性,电力系统才能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网正常运转,稳定社会秩序,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丽莉,李雪明,倪明,程雅梦.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3(22).

[2]吴智杰.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技展望,2015,11(36).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1篇10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电磁故障;保护;交流

引言

电动机的故障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机械的原因,比如轴承和风机的磨损或损坏;二是电磁故障,二者互有关连。比如因轴承损坏引起电动机的过载,甚至堵转,导致风叶损坏,电动机绕组散热困难,温升提高,绝缘物老化。电磁故障的原因很多,电动机的过载、断相、欠电压、单相接地和短路都足以使电动机受损和毁坏。电动机保护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我国电动机保护装置大约经历了:热继电器、熔断器和电磁式电流继电器;模拟电子式电动机保护器;数字电子式电动机保护器这几个发展过程。

1.电动机的保护与控制关系

电动机的保护与其控制方式有一定关系,互为协调。如电动机直接起动时,在启动时约产生(单鼠笼电机5.5―7倍In、双鼠笼电机3.5―4倍In、绕线式电机2―2.5倍In)的起动电流。若由接触器或断路器来控制,则电器触头应能承受起动电流的接通和分断考验,即使是可频繁操作的接触器也会引起触头磨损加剧,以致损坏电器;对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即使是不频繁操作,也很难达到要求。因此,使用中常与起动器串联在主回路中一起使用,此时由起动器中的接触器来承载接通起动电流的考验,而其他电器只承载通常运转中出现的电动机过载电流分断的考验,至于保护功能,由配套的保护装置来完成。此外,对电动机的控制还可以采用软起动控制系统,电动机主回路由晶闸管来接通。为了避免在这些元件上的持续损耗,正常运行中采用真空接触器承载主回路(并联在晶闸管上电机启动)负载(比如矿山输送矿石的皮带电机)。这种控制有程控或非程控;慢速起动或快速起动等多种方式。另外,依赖电子元器件,很容易实现各种保护功能。

2.电动机保护装置

电动机的损坏主要是绕组过热或绝缘性能降低引起的,而绕组的过热往往是流经绕组的电流过大引起的。对电动机的保护主要有电流、温度检测两大类型。

2.1.电流检测型保护装置

2.1.1.热继电器利用负载电流流过经校准的电阻元件,使双金属热元件加热后产生弯曲,从而使继电器的触点在电动机绕组烧坏以前动作。其动作特性与电动机绕组的允许过载特性接近。热继电器虽则动作时间准确性一般,但对电动机可以实现有效的过载保护。随着结构设计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除有温度补偿外,它还具有断相保护及负载不平衡保护功能等。其动作电流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1-1.25倍选择。

2.1.2.带有热―磁脱扣的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热式作过载保护用,结构及动作原理同热继电器,其双金属热元件弯曲后有的直接顶脱扣装置,有的使触点接通,最后导致断路器断开。电磁铁的整定值较高,仅在短路时动作。其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动作特性符合现行标准、保护可靠,故目前仍被大量采用.特别是小容量断路器尤为显著。

2.1.3.电子式过电流继电器通过内部各相电流互感器检测故障电流信号,经电子电路处理后执行相应的动作。电子电路变化灵活,动作功能多样,能广泛满足各种类型的电动机的保护。其特点是:①多种保护功能。主要有三种:过载保护,过载保护+断相保护,过载保护十断相保护+反相保护。②动作时间可选择(符合GBl4048.4―93标准)。标准型(10级):7.2In(In为电动机额定电流),4―1Os动作,用于标准电动机过载保护,速动型(10A级):7.2In时,2―1Os动作,用于潜水电动机或压缩电动机过载保护。慢动型(30级):7.2In时,9―30s动作,用于如鼓风机电机等起动时间长的电动机过载保护。③电流整定范围广。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一般可达3―4倍,甚至更大倍数(热继电器为1.56倍),特别适用于电动机容量经常变动的场合(例如建筑施工现场等)。④有故障显示,便于检修。

2.1.4.固态继电器它是一种从完成继电器功能的简单电子式装置发展到具有各种功能的微处理器装置。其成本和价格随功能而异,最复杂的继电器实际上只能用于较大型、较昂贵的电动机或重要场合。它监视、测量和保护的主要功能有:①最大的起动冲击电流和时间;②热记忆;⑤大惯性负载的长时间加速;④断相或不平衡相电流;⑤相序;⑥欠电压或过电压;⑦过电流(过载)运行;⑧堵转;⑨失载(机轴断裂,传送带断开或泵空吸造成工作电流下跌);⑩电动机绕组温度和负载的轴承温度;⑩超速或失速。上述每一种信息均可编程输入微处理器,主要是加上需要的时限,以确保在电动机起动或运转过程中产生损坏之前,将电源切断。还可用发光二极管或数字显示故障类别和原因,也可以对外向计算机输出数据。

2.1.5.带有电子式脱扣的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其动作原理类同上述电子式过电流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功能主要有:电路参量显示(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负载监控(按规定切除或投入负载),多种保护特性(指数曲线反时限、I2t曲线反时限、定时限或其组合),故障报警,试验功能,自诊断功能,通信功能等。

2.1.6.软起动器软起动器的主电路采用晶闸管,控制其分断或接通的保护装置一般做成故障检测模块,用来完成对电动机起动前后的异常故障检测,如断相、过热、短路、漏电和不平衡负载等故障,并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其特点是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单片机即可完成,适用于工业控制。

2.2.温度检测型保护装置

2.2.1.双金属片温度继电器直接埋入电动机绕组中。当电动机过载使绕组温升度高至接近极限值时,带有一触头的双金属片受热产生弯曲,使触点断开而切断电路。

2.2.2.热保护器是装在电动机本体上使用的热动式过载保护继电器。与温度继电器不同的是带2个触头的碗形双金属片作为触桥串在电动机回路,既有流过的过载电流使其发热,又有电动机温度使其升温,达到一定值时,双金属片瞬间反跳动作,触点断开,分断电动机电流。它可作小型三相电动机的温度、过载和断相保护。

2.2.3.检测线圈测温电动机定子每相绕组中埋入1―2个检测线圈,由自动平衡式温度计来监视绕组温度。

2.2.4.热敏电阻温度继电器它直接埋入电动机绕组中,一旦超过规定温度,其电阻值急剧增大10―1000倍。使用时,配以电子电路检测,然后使继电器动作。

3.电动机保护的种类

3.1.相间短路设电流保护和差动保护。对1000V电压以下的电动机:容量大的使用自动空气开关,设专用保护;容量小的用熔断器保护。

3.2.防止过载,设电流保护和热力保护

3.3.防止发生单相接地装设零序电流保护

3.4.欠电压保护

4.电动机保护的配置及计算公式

4.1.对2000KW及以上的高压电动机相间短路(如发电厂的送风、引风机等),或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不符合要求的2000KW以下高压电动机,应装设纵差保护,动作于跳闸。整定计算:Idz=Kk*Ie其中Kk:可靠系数,再根据电流互感器折算。

4.2.2000KW以下高压电动机,宜采用电流速断保护。

a.反时限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Idz.j=(Kk*Kjx/nLH)1.8Iqd

Iqd电动机起动电流周期分量的最大值其中Kk:可靠系数1.3Kjx=继电器接线系数

b.定时限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Idz.j=(Kk*Kjx/nLH)Iqd其中Kk:可靠系数1.5

4.3.对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过负荷的电动机,应装设过负荷保护。过载保护动作电流整定:按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整定

Idz.j=(Kk*Kjx/Kf)(Ie/nLH)其中Kk:可靠系数1.05-1.2Kf=继电器返回系数0.85

4.4.当接地电流大于5A时,才在电动机上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当接地电流大于5A时动作于跳闸。计算Idz=Kk*IcIc-该线路的电容电流其中Kk:可靠系数,只要是为了躲过弧光接地故障所产生的不稳定过程电流而设的。不带时限Kk:取4-5,带0.5S时限Kk:取1.5-2。

4.5.保证重要电动机的自启动。对于电压短时降低或中断情况,根据自起动条件,必须切除部分不重要的电动机。保证工艺技术条件,在电压长时降低或中断情况下,切除不允许自起动的电动机。具体如下:

4.5.1.按保证电动机自起动的条件整定:Udz=Umin/KkKf≈(0.45-0.55)Ue(Kk:可靠系数Umin-母线允许最低电压(0.55-0.65)UeKf=继电器返回系数)整定值均取0.5S动作时限,以躲过速断保护动作及电压回路断线引起的误动作。

4.5.2.按切除不允许自启动条件整定(0.6-0.7)Ue整定值均取0.5S动作时限,以躲过速断保护动作及电压回路断线引起的误动作。

4.5.3.根据保安条件,在电压长时间消失后不允许自起动的电机,电压保护动作值一般取(0.25-0.4)Ue,失压保护时限取6-10S。

4.5.4.有备用电源而断开的电动机,失压保护整定为(0.25-0.4)Ue,保护时限取0.5S。

4.6.低压电动机保护,一般主要保护它的短路,通常用自动空气开关和熔丝来保护。

4.6.1.对起动次数不频繁且在轻工作条件下起动的鼠笼电动机(起动时间为2-5秒),熔丝的额定电流可选为Iers≥Iqdq/2.5

4.6.2.对在重载条件下起动(起动时间为5-10秒)或虽然轻载但频繁起动电动机,熔丝的额定电流可选为Iers≥Iqdq/1.6~2

4.6.3.对绕线式电动机(起动时间为2-5秒),熔丝的额定电流可选为Iers≥(1-1.25)Ied

5.高、低压异步电动机的继电保护

5.1.低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

5.1.1.低压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缺相运行保护和低电压保护,对同步电动机还应装设失步保护,失磁保护等,作用于断路器跳闸,具有时限性。

5.1.2.低压直流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和失磁保护,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装设起速保护,过负荷或堵转保护,作用于断路器跳闸,且有时限性。

5.2.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对于高压异步电动机应对其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装设相应的装置。

5.2.1.定子绕组相间短路:装设高压电动机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中、小容量高压电动机,一般采用电流速断保护作为相间短路的主保护。对不易过电流的高压电动机,通常采用电磁型(如DL―11型)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电流速断保护。对于可能会产生过电流的高压电动机,可采用感应型(如GL型)过电流继电器构成的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其反时限部分作用于过电流保护并作用于信号,一般时限为15~20S,其速断部分作用于相间短路保护并作用于跳闸。

5.2.2.定子绕组单相接地:装设电动机的单相接地保护,高压电动机单相接地电流大于5A时,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小于10A时,作用于信号或跳闸,大于10A时,作用于跳闸。

5.2.3.定子绕组过负载、定子绕组低电压:装设电动机的低电压保护,当电动机电源短时显著降低或暂短中断后又恢复时,为保证电动机不自起动而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应装低电压保护装置,其整定值为额定低压的-15%。

5.2.4.高压异步电动机综合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作用于跳闸;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跳闸和信号;有系统故障保护,作用于跳闸。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11

【关键词】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发展

前言

基于微处理器来构成的数字电路,则为计算机保护装置,一般情况下会把计算机保护装置称之为微机保护。近年来,微机保护装置会应用在100kV左右的变电站中,然而220kV以上的变电站一般通过对不同原理的微机保护装置的应用,来实现微机保护的运行。并且,微机型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和监控系统构成完善的网络体系,控制室的保护装置会把微机监控系统中所具备的运行情况,合理的传递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利用远程操作手段,对投切保护装置进行详细的查看,以此来切换保护定值。微机保护强有力的改善了传统继电保护中存在的硬件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便于操作微机软件,使得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无可限量。

一、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

微机继电保护包含:高压电容电抗器保护、高压电动机保护、厂用变压器保护、母联备自投保护、母联分段保护等。微机继电保护和传统继电保护相比较,在保护性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布线逻辑上所显现出的复杂结构特点,传统继电保护的各个功能都是利用相关的连线和硬件设备构成,然而微机继电保护,是通过有效运行微机系统中所具备的不同程序来达成的。微机继电保护和传统继电保护的差异显著的体现出,微机继电保护的优越特性:

1.1较强的经济型。

1.2大幅度提升了保护的可靠性及保护性能。

1.3提升多种保护动作的正确率。

1.4简化了定期的校验流程,并实现运行维护的便捷、灵活的目的。

1.5更加便捷的获取到不同形式下的附加功能。

可是,微机继电保护也会造成一些局限性的阻碍因素,例如:无法移植微机装置中的软件,无法更新微机装置中长期使用的硬件。需要通过对微机装置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引入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的研究,才能够改善这一系列阻碍到继电保护的因素。

二、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研究

微机继电保护和传统模拟式继电保护相比较,最大的区别为:传统模拟式继电保护使用的是软件,而微机继电保护使用的是数字继电器来实现保护功能。继电保护有较多的种类,根据保护对象来分类,包含线路保护和原件保护等。根据保护原理进行分类,包含: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而无论哪种保护在算法的应用上,都是为了计算出保护对象运行特点的各个物理量,例如:电流、电压等有效值。广泛应用在微机继电保护中的算法分别为:微积分算法、傅里叶算法,在后备保护方面,具体采用的是微积分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达到每周波12点的高精度目的[1]。

微机继电保护软件的程序包含三个类别:其一,主程序。自检循环和初始化两部分构成了主程序,能够完成工作过程中对工作状态的确认、对定值的调用等工作。其二,采样中断程序。由三项内容构成了采样中断程序,分别为:电压自检、电流自检、采样电流实变量元件。其三,故障处理程序。该程序能够完成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保护功能,装置在复位或上电之后,需保护主程序的运行,并要每隔5/3ms才能执行一次采样中断服务程序,同时可以断定电流突变量气动元件能否正常动作。如果无法正常动作,需要中断执行程序,并转入到主程序中。如果正常动作,中断执行程序之后,需及时返回到故障程序中,达到保护功能的目的,指导主控程序能够在正常运行时停止[2]。图1为微机继电保护软件程序的结构:

微机继电保护软件共包含两部分,分别为:接口软件、保护软件。保护软件中的配置主要是中断服务程序和主程序。而接口处负责的是人机接口软件,所具备的程序包含:监控程序和运行程序,在运行模式下才能够执行运行程序,在调试模式下主要执行的是监控程序。保护软件工作状态包含:不对应、调试、运行三种。工作状态不同的情况下,所对应的程度也会有所异同。

2.1运行状态的工作原理

运行状态下的“工作”位置上需设置开关,在“禁止”的位置需设置定值固化开关,而定值拨轮开关需设置在运行定值区域,在“巡检”位置设置接口插件巡检开关,若保护运行灯亮起,要投入相应的保护功能,以此来促进运行工作的顺畅开展。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共四个步骤,分别为:显示与打印保护定值、修改与显示运行时钟、显示与打印故障报告、显示与打印采样报告。

2.2不对应状态的工作原理

在运行状态下,才能够展开不对应状态工作,对于不对应状态来说,需要将随意一个保护插件中的工作方式开关从“工作”位转移到“调试”位,插件无需复位。在不对应状态下,保护插件只具备运行一些中断服务程序的采集数据功能。不对应状态可以用在精度采样、调试数据采集系统等情况下。

2.3调试状态的工作原理

调试的过程是将CPU插件开关从“工作”位转移到“调试”位,同时将CPU插件复位。若在这种调试状态下,保护插件运行中的OP灯灭,保护功能和数据采集都将退出。调试状态下的工作共三个步骤,分别为:输入定制、保护版本显示、CRC码检验、试验。

三、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研究

对于国内与国外的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需求来说,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上,能够归结为:人工智能化、通信数据一体化、网络共享化和计算机一体化等。安全指标得到控制,才能够保证检验工作的顺畅性,即提升安全性就说明已经提升了生产率。继电保护装置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网络是较为实用的智能终端。能够从网络信息中获得设备运行所必需的数据资料,并有效的传递到网络控制中心。因此,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不单能够将达到继电保护功能有效性的目的,还能够达成控制、收集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已充分实现测量、控制、保护一体化。

结语:在不断研究微机保护装置的过程中,保护软件、微机保护算法等得到了显著的成就。智能化保护方案成为了提升继电保护性能的主要原理。使得微机继电保护朝向智能化、灵活性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各种安全技术方案,从而使设备运行达到了安全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王文彬.微机继电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1(08):152-158.

[2]丁刚.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10(07):123-131.

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范文篇12

【关键词】农村配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引言

电力产业是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家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电网配电系统由于其覆盖的地域极其辽阔、而且地形也非常复杂,运行环境复杂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本文主要从农村配电网的现状,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类型,农村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措施,继电保护的维护措施和加强继电保护的技术改造这几部分,简单介绍了对农村配电网继电保护的简单介绍。使读者对农村配电网有简单的了解。

一、农村配电网的现状

在农村配电网中,大多数负荷是感性负载,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日光灯等设备占据主要地位。农村电网主要以中低压电网为主,一般都采用35KV以下的电压,电压等级的电网在网络结构、整定原则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和城市有较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农村较少有工厂及商场等耗电较大的单位,农村的用电设备主要是农田耕作时需要的设备和家用电器较多,并且农村地广人稀,居住较分散。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村用电距离分布广,且需求电压不大,而且季节性很强。在农耕和收获时节,电量需求较大,农闲时则需求较少。

二、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类型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供电系统中用来对一次系统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自动装置。它主要包括互感器及变换器、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电网的接地保护、电网的距离保护、电网的差动保护、电动机保护和电力电容器保护等。

三、农村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措施

继电保护是任何一个配电系统中最基本的继电保护类。首先是电流速断保护对于反应于短路电流幅值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就是电流速断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具有简单可靠,动作迅速的优点,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缺点是不可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并且保护范围直接受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很多,或者被保护线路的长度很短时,速断保护就可能没有保护范围,因而不能采用。但在个别情况下,有选择性的电流速断也可以保护线路的全长。其次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由于有选择性的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因此可考虑增加一段带时限动作的保护,用来切除本线路上速断保护范围以外的故障,同时也能作为速断保护的后备,这就是现实电流速断保护。对这个保护的要求,首先是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并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其次是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具有最小的动作时限;在下级线路短路时,保证下级保护优先切出故障,满足选择性要求。再次,定时限过流保护,作为下级线路主保护拒动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护,同时作为本线路主保护拒动时的近后备保护,也作为过负荷时的保护,一般采用过电流保护。四、继电保护的维护措施

继电保护装置作为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检修与维护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供电安全和供电质量。而广西电网公司继电保护事故措施也为我们的工作敲响了警钟。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确保继电保护的验收和日常操作能够合理进行。

继电保护调试完毕,应做好全面的验收工作,然后提交验收单由相关生产管理单位组织检修、运行、生产等部门进行保护整组实验、开关合跳试验,合格并确认拆动的标志,接线、压板已恢复正常现场文明卫生清洁干净之后,在验收单上签字。进行整定值或保护回路与有关注意事项的核对,并在更改簿上记录保护装置变动的具体情况更改负责人,值班负责人签名。保护主设备的改造还要进行试运行或试运行试验,如:差动保护更换,就应作六角图实验合格,方可投运。

四、加强继电保护的技术改造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能源,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起重要作用。继电保护是建立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它的构成原则和作用必须符合电力系统的内在规律。继电保护自身在电力系统中也构成一个有严密配合关系的整体,从而形成了继电保护的系统性。

针对直流系统中,直流电压脉动系数大,多次发生晶体管及微机保护等工作不正常的现象,将原硅整流装置改造为整流输出交流分量小、可靠性高的集成电路硅整流充电装置。针对雨季及潮湿天气经常发生直流失电现象,首先将其升压站户外端子箱中的易老化端子排更换为陶瓷端子,提高二次绝缘水平。其次,核对整改二次回路,使其控制、保护、信号、合闸及热工回路逐步分开。在开关室加装熔断器分路开关箱,便于直流失电的查找与处理,也避免直流失电时引起的保护误动作。对缺陷多、超期服役且功能不满足电网要求的35KV以下线路保护的要求时应时更换微机线路保护。从而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达到提高系统稳定的作用。技术改造中,对保护进行重新选型、配置时,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及快速性,其次考虑运行维护、调试方便,且便于统一管理。

结束语

由于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猛,农村渐渐出现了一些小型的工厂,而且国家扶持农村,发展农村的力度也不断增强。国家政策的不断要求和企业对自身企业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要求,使得电网公司在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双重促进下,电力系统的发展已经将农村的电网建设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对电压及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电网安全运行对继电保护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如何保障农村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农村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农村电网部门应根据不同的条件与环境进行完善的电网继电保护工作,为人民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 下一篇:教育工作者的秋季活动总结(整理13篇)
    上一篇:夏日星空作文(好作文推荐)(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直接投资方式范例(3篇)

      直接投资方式范文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利益;弊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指中国大陆的政府,企业机构或个人以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daniel 0 2024-03-20 15:36:13

    2. 商业盈利的模式范例(12篇)

      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1篇1关键词:盈余质量O2O概念股因子分析法一、引言O2O(OnlineToOffline)商业模式自2010年底进入我国,给各行业的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带来新的契机。利用互联网去..

      daniel 0 2024-03-20 15:34:01

    3.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例(3篇)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3-01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

      daniel 0 2024-03-20 14:34:21

    4. 铁道安全论文范例(3篇)

      铁道安全论文范文[论文摘要]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和客户双方的利益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

      daniel 0 2024-03-20 13:28:16

    5. 铁道桥梁隧道工程范例(12篇)

      铁道桥梁隧道工程范文(1)工程建设环境。汾江路延长线工程在中心组团核心区内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双向六车道。地铁1号线延长线沿汾江路敷设,汾江路延长线过东平水道..

      daniel 0 2024-03-20 12:56:12

    6. 溺水隐患排查情况汇报范例(3篇)

      溺水隐患排查情况汇报范文篇1进入汛期以来,**镇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及防汛指挥部有关工作要求,扎实开展防汛减灾各项工作。根据督查组对我市防汛工作进行专..

      daniel 0 2024-03-20 12:46:29

    7.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范例(12篇)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范文关键词:家电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实训课;学生;探索能力目前,各类教育院校的家电维修专业都应该加大对实训课教学的力度。实践出真知,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

      daniel 0 2024-03-20 11:52:13

    8. 教学实践方式范例(12篇)

      教学实践方式范文1篇1初中英语是正式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不管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这个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daniel 0 2024-03-20 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