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例(12篇)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患关系整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8.302
在传统的护患关系中,护理活动是主体,要求住院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活动。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所有的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活动中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护理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的短暂的人际关系,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性的[1]。
沟通技巧的应用
入院时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选择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亲切。介绍医护人员及住院制度时应真诚,热情大方,尽快打消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平等信约的护患关系。
住院期间的沟通:①住院期间的常规沟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因素,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及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并适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措施,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情况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减少护患的纠纷发生。②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后,应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所用药物进行宣教。③特殊检查治疗时的沟通: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必须围绕患者最关心,最愿意沟通的内容来进行有效交流[2],及时掌握病情动态。④住院期间的沟通技巧: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主动做出反应及时回馈信息。与患者交流时,应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刺激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适时沉默。沉默会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完全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气氛;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自身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采取多样有效的沟通方法,如:预防性沟通,书面沟通,实物对照性沟通及变换沟通者,当责任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更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生,护士长与其沟通。
出院时的沟通:出院时应适时寻找引起患者注意的话题切入。结合患者的病情,应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患者信心与希望.掌握合适的沟通时间,最好在治疗快结束时进行,做好电话追踪访视的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时刻给患者以关爱,使护患关系沟通受到影响或限制。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道德修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
护士因素:①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专业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不熟练,加之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难以得到患者的信赖,从而妨碍护患之间的良性沟通。②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情绪不稳,心理健康不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是很难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的。
讨论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因此,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①充分体现了新型护患关系中的特点:医院的所有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是护理活动的主体,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和护患纠纷的减少。②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可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以满足患者多方位的健康需要。③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构建了融洽的护患关系,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患纠纷;医患沟通
院前急救多涉及危重急症,具有病情危重多变,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急救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急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同时医患沟通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沟通不良不仅影响医患关系、医疗质量,而且会引发医疗纠纷[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院前急救的沟通技巧。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受伤原因:车祸25例,挤压伤10例,坠落伤5例,其他意外损伤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45.9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32例,多发伤1O例,四肢伤5例,腹部伤2例,其他1例。同时选择我院20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1.2沟通调查
本研究使用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两份问卷:医护人员和患者),(1)医生问卷内容: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从事医生工作时间。医患沟通认知状况: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对患者的信任程度、是否相信医患沟通的效果。(2)患者问卷内容: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医患沟通认知: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是否相信医患沟通的效果。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沟通知识水平得分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医患沟通得分
医生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医患沟通技巧维度得分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医生和患者之间各维度得分的比较(x±s)
2.2影响医疗纠纷的因素
从调查中可见,在医护人员方面,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忙(80.0%%),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5.0%)。在患者方面,最主要因素是不信任医护人员(78.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0.0%)。
3讨论。我们知道,在院前急救中,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合理应用医患沟通技巧的"一、二、三、四、五、六"即1.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2.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3.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社会心理状况。4.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5.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6.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方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严重创伤早期的正确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优良的工作质量对降低死亡率及预防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障院前急救效果的重要前提[3]。近年来医患纠纷虽大幅度增加,但医疗事故率并末同步上升,这说明目前的医患纠纷并不只是医疗技术的问题,而往往是人文性医疗服务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频发的医患纠纷中,80%都是由医患沟通不畅造成的,由于医疗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而这20%中也大都与沟通方式方法不合适有关[4]。本文结果显示,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在医护人员方面,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忙(80.0%%),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5.0%)。在患者方面,最主要因素是不信任医护人员(78.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0.0%)。
???在防范对策中,我们认为,加强医患互相沟通和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5]。医生要尊重患者,不仅要在头脑中考虑他们的病情,更要让患者知道你在为他们思考,为他们着想,主动和患者讨论病情,治疗方案等。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法、患者权利法在内的规范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医患关系的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6]。医护人员要树立起急救意识,增强救治反应能力,不断熟练自己的急救操作水平,为伤者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工作计划。工作中经常总结,分析急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开展创伤急救训练[7]。
总之,医患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9(3):191-192.
[2]张岩,魏来临,赵延英.谈医护人员的非语言性交流技巧对医患沟通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0,2(1):48-49.
[3]黄惠娟,马钦丽.严重复合伤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1):274-275.
[4]刘小红,白建萍,唐莹.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33-34.
[5]孙益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319-320.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3
【关键词】沟通;护患;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1-02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所交流的内容是与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对护士来说,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有关病人的全面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患者从入院开始到患者出院这一全过程绝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交谈进行,在交谈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尤甚重要,大多数纠纷是医患或护患缺乏沟通,现将这几年工作来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总结如下:
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及注意第一印象
沟通场所要求安静.明亮利于患者的视觉感受。护士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整洁的衣着,得体的打扮以及和蔼的语言,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节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病人曾说“从护士的微笑中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尊重病人,选择合适的称呼,选择恰当的称呼往往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起点,记住病人的名字,更能使病人感到护士的关注,利于一切治疗的顺利进行,消除紧张心理。
2沟通的环节
2.1门诊沟通:门诊设立服务台,健康知识质询台,投诉台,导诊人员负责患者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行分诊,导诊等。
2.2住院沟通:使患者对住院环境,住院规则的了解,引导患者选择医生、护士,使患者了解自已的病情和诊疗情况。让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等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治疗沟通: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积极配合完成相关的治疗
2.4检查沟通: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了解相关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2.5操作沟通:患者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6出院沟通:使患者了解自已出院时的状况,出院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休息、饮食、功能锻炼、服药、病情观察、复查、及注意事项。
3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3.1沟通技巧的培训:护士在交流技巧方面进行专业强化训。根据交流的内容选择交流距离,视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选择触摸等交流技巧。如听力或视力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手势或摸的方法来引导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明确交流目的,根据患者的反应及后期同行为判断交流的目的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2护患沟通中对护士的基本要求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尊重、信赖、坦诚、同情、理解及关怀。
3.3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作用,如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就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帮助。反之,护士的不良语言则可产生消极作用,可扰乱患者的心理平衡,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活动,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学会这种沟通技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这是病人主动交谈的基础。(2)要进行“开放式”谈话,使谈话继续下去,而问话是打破谈话僵局的最好办法。(3)重视反馈信息。病人和护士谈话时,护士对所理解的内容及听话的兴趣等要及时反馈给病人。如适时地答“嗯”、“对”、“是”等,表示护士在仔细听。(4)听病人谈话时,不要似听非听、随便中断病人谈话。(5)与病人交谈时,要能打破谈话中的沉默。(6)谈话时,当病人说出指责护士的话时,不可激动辩解,要经得起委屈。
3.4非语言沟通系指以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的沟通。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不同;如“我给你提点意见”这句话,如果声音低一些,语气亲切,就会被人理解为诚恳的帮助;如果声音很高,语气又急又粗,就会被人理解为情绪发泄。目光表情沟通的重要,不言而喻,因为我们在平时就有这种生活体验。身段表情如扬眉、挥手、点头等也至关重要。在表情中,“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工作中做到微笑服务,真诚面对病人。对病人,缩短交往距离更有利于感情沟通。接触也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它是指身体接触,对儿童患儿的搂抱、抚摸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和治疗效果,这些被称为非语言沟通又称体态语言。占65%【1】.主要形式有体语,空间效应,反应时间,类语言等。
3.4.1体语包括人的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等。护士整洁的仪表、镇静的神态、热情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稳重的动作能使患者在心理上,情感上距离接近。反之,不信任护士,使沟通障碍。
3.4.2空间效应是指沟通两方如何去理解和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
3.4.3反应时间沟通的时间选择、沟通次数的多少常可以反映了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认真程度。及时的反应可以鼓励沟通的进行。
3.4.4类语言是指伴随语言沟通所产生的声音,包括音质、音量、音色、音速、语速、节奏等不同种类,这些都可以影响人们对沟通过程的兴趣和注意力。类语言的表达,也反应了人们的情绪、情感。如焦虑、悲痛时说话低沉慢,愤怒时高声吼叫,恐惧时手足无措,护士可以从非语言信息中获取得有关情绪状态的信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4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对病人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实施治疗、护理评价等几乎所有环节中都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
日常护理中,护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4.1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生病及住院后病人及家属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当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时,甚至是一种很恐怖的经历。病人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易激动,对周围的一切也很敏感,也常从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等方面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因此护士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病人度过这段痛苦的经历。如果护士能理解病人的感受,会减少病人的焦虑及恐惧。反之,如护士对病人漠不关心,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敌意。
4.2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利。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将病人看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自尊及人格,对病人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病人或粗暴地训斥病人。
4.3对病人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护患沟通都传递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需要及信息。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使病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4.4随时向病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应在护理实践中,随时发现机会,向病人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病人即将面临痛苦的检查或治疗,会出现焦虑、恐惧及不安的感觉,护士应仔细观察病人的表现,及时向病人提供信息及指导。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病人,容易灰心,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并经常出现如角色强化、角色缺如等角色障碍。护士应经常与此类病人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情感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应的社会、心理学原理为病人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或尽量做到生活自理,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使病人在有残障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4.5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的需要,病人将一些有关个人的隐私告诉护士。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对病人的隐私保密。除非某些特殊的原因要将病人的隐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如果病人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绝不应向其他人扩散或泄露病人的秘密。
5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以利于深入沟通:
护士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自已的专业,掌握心理学知识,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从患者的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敞开心扉,解除顾虑,主动地谈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护士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给患者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恢复健康。这样,就规范了护士要以精湛的技术,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运用“沟通”这一特殊药物,医治人类精神上的创伤【2】
6护士应该有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快捷、高超的技术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赢得患者的信赖。严谨的工作态度,过强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踏实地,尽职尽责,严守患者的秘密,当患者信任护士对他们的关心是真诚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护患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互利中的良性人际关系,是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护士应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
关键词:沟通技巧培训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48-02
为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的现状,探讨培训对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作用,对参加《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培训班》的32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医院开展人文主义护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护理人员共32名。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6±27)岁,学历:本科3名占9%;大专25名占78%;中专4名占13%。职称:护士16名占50%;护师14名占44%;主管护师2名占6%。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在培训前后发放沟通知识调查表。发放问卷32份,有效率100%。1.2.2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比x2检验分析受训者培训前后的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变化。
2结果
2.1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培训前后对沟通的认知情况见表1~4。
3讨论
3.1沟通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对沟通的概念模糊,对沟通的方法、程序、评估方法知之甚少,更无法按照人文主义护理的要求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护生在校仅侧重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导致沟通知识的欠缺,沟通能力的缺乏。(2)护士参加工作的时间短,临床经验积累的不够丰富,工作中表现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信心不足。(3)受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在家里娇生惯养,涉足社会后难改脾气性格,工作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4)受医院用人制度的影响。目前医院招收护理人员,对沟通的能力无具体的要求,且科室培训侧重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急救知识,护士无时间和精力与患者及家属做全面细致的沟通。
3.2培训对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重要作用
患者住院期间希望获知自身的疾病资料,了解与病情、治疗相关的问题,获取有关心理卫生与心理治疗的知识,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尽可能地发挥自身潜能,早日得到康复。目前有研究[1]表明:护理人员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是看书自学、短期学习班、脱产学习班、脱产进修、院内讲课等,但由于看书自学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前沿性欠缺,护理人员更能够接受短期学习班、脱产学习班等形式的培训。本次调查显示,加强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对沟通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
3.3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知、信、行模式认为[2]: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是提高沟通水平、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护理人员工作性质以及作息时间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学习的方法、途径及锻炼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各种方法均存在弊端,护理人员缺乏自学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又很少,而且有的医院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的认知水平无法提高,因而无法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无法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的需要。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要不断思考,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4重视沟通的效果
医院应该把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上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相关的知识、培训及时间保证,避免无效沟通带来的护患纠纷,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医院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整体护理;沟通技巧
本文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手术患者114例,将其按单双号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用护患沟通技巧。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将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手术患者114例,将其按单双号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男66例,女48例;年龄在27-62岁,平均年龄为41.8±12.6岁。疾病种类分为:腹部外科161例;头颈乳腺科27例;胸外科25例;骨科手术127例;泌尿外科8例;妇科手术193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单双号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用护患沟通技巧,具体方法为:①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内查阅患者的病例,了解其一般的情况,如:身高;生命体征;体质量;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是否存在传染病与合并症等。同病房的责任护士至病床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前与术中要注意的事项及患者配合的要点,消除患者与家属术前的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说话的语调、语气,要以真诚的态度,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让患者及其家属感觉到安慰与希望。②患者进入至手术室时,面对陌生环境,均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紧张、恐惧心理。所以,术前给予访视是十分必要的。当患者看到熟悉面孔,会感到安心与安全,术中,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在对手术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告知患者手术的进展情况,同时给予鼓励与安慰。让患者能够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中完成手术。
1.3评价指标患者治疗结束后,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每个项目下有满意与不满意两个小项。
3讨论
手术室通过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的整体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起互相依赖与合作的关系。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紧张心理,从而使其得到安全感与满足感,使患者能够以平静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从另一方面讲,术前访视也可以让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有详细了解,为术中的配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前访视,护理人员选用沟通的技巧,能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正确及时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调整患者身心的状态,还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术后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根据场合的不同,进入至不同角色中,让关心从手术转化为整体人,使患者术前得到心理、生理、精神、文化、社会多方面护理,从而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了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融洽护患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6
在医学模式转变及患者被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的现代医疗市场,护理人员只有很好的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真心为患者服务,才能让患者满意。尤其是门诊护理人员,更应注重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因为门诊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医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服务形象。因此,门诊护士在拥有过硬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服务态度和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想做好通畅的护患沟通,大致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技巧。
门诊秩序的维持
门诊患者多,轻重缓急各不相同,都想最早看医生,如果没人维持秩序,其混乱程度就可想而知。在混乱的环境下,患者容易滋生急躁和不满情绪,护患关系就很难协调,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因此,要做好门诊护患关系,首先要维持好就诊秩序,最好能严格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就医。个别特殊情况例外,如病情较重,急需就诊处理者等,但应向其他患者详细阐明原因。严格限制熟人加塞现象,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让所有患者都能安心的按顺序等待,还可加强患者对维持秩序的护士的信任,为下一步更好的护患沟通打好基础。
非语言沟通
门诊患者多且流动性大,护士不可能对每个患者都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沟通。因此,非语言沟通对门诊和谐护患关系的维持非常重要。非语言沟通手段有很多,如举止仪表、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镇静的神态及肢体语言等。
举止仪表:一个着装整洁、仪态端庄、装束恰当、稳重大方的护士,不但能给患者一种外表美的形象,更让患者看到了一个举止专业可以信赖的护士。从第一眼起,就让患者产生了美感和高度的信任。
恰当的面部表情:一个简单的微笑,可以换来想象不到的价值。门诊护士的微笑也很重要,可以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缩短相互间的距离,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但对一些比较痛苦的急重患者,不应微笑,应给予慈祥、温和、镇静、轻松的面部表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增加对护士的信任。
目光接触和肢体语言:注视患者,使患者感到你对他的重视,知道你在认真听其讲述。目光的接触还应保持平视,可体现护患平等关系,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对一些焦躁不安的患者,可轻拍肩部,使其安静下来,协助一些重患者拍背、翻身等都会给患者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专业技能素质
做为一名门诊护士,拥有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专业基本功,对护患关系的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才能帮患者解答一些常见的医学方面的疑问、准确观察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过硬的护理专业基本功,可以帮助护士有效解除患者的身心病痛,增快门诊患者的处理速度,赢得患者的尊重。因此,门诊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素质可极大促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7
【关键词】护患关系;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2-01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的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基本模式包括主动一被动,指导一合作型,共同参与型。在护患关系中,护士与患者共同抗击疾病,应当是最好的朋友,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对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因素导致医疗护理纠纷不断上升,护患矛盾已成为阻碍构建和谐社会和医院发展的不和谐音符。在各种因素中,沟通不良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把“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更新服务理念,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工作。
1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方面因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心护理行为是否规范,以及护士沟通技巧的掌握等,言谈举止、道德修养,护士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等。
1.2患者及家属方面患者及家属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的要求合理与否,患者的自增强等。
1.3医院及社会方面医院对护患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以及社会影响力。
2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策略
2.1创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接待的重视,运用好文明语言,理解和同情病人,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提高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给病人以温暖,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护士不仅需要娴熟的操作技巧,而且需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应热爱护理专业,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工作热忱,积极主动,热心为患者服务,关心患者疾苦,牢固树立人道主义观念。加强礼仪培训,提升沟通技能。
2.3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信任感的建立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
2.4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合理把握护患沟通时间,知晓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注意沟通技巧的应用。
2.5.1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人乡随俗、摆正位置、以对方为中心。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
2.5.2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护患之间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一旦尊严受损护患间就产生矛盾冲突。
2.5.3不容忽视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作用和稳定情绪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必须注意语言的通俗性、针对性、礼貌性、安慰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更有效地促进心理沟通。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处理好护患关系。
2.6避免偏见和鄙视,端正服务态度,避免对患者生、冷、硬、撞的现象,维护单位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2.7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促进患者身心舒适,耐心、细心、贴心地为患者提供周全的护理服务。
3结论: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护患关系已从主动一被动型发展成为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沟通只有从心开始,护患纠纷才会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得到化解,共同构建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和谐发展。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沟通技巧;护患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7.1.0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1-0073-03
儿科患者年龄小,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进展困难,护患纠纷较为突出,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解决那些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护患信息不足、技术不够专业、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等原因而带来的护患误解或引起的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1-3]。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科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规沟通和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下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6.4±1.7)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6.7±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沟通方式,在日常巡视中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感受;观察组患者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1)预防性沟通,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对患者病情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发展及诊断结果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告知其医院采取的检查项目及后期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避免出现误解;仔细聆听患者和家属的想法和心声,耐心解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在治疗中,对每日的医疗费用清单逐一讲解,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费用了解并认同,在费用较高的检查及用药时及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避免误解的发生;(2)集体沟通,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的治疗,可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认真听取家属的意见,提升患者和家属对科室工作的满意度;(3)书面沟通,对于儿科经常出现的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等进行整理,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升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4)统一沟通,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促使患者及家属适应角色转换,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了解其病情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对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探究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通过调查问卷来评测,评分分值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8例,发生率26.67%,观察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仅发生1例,发生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1,P
3讨论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6]。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观念不断转变,现代护理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儿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年龄较小,沟通困难,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比其他科室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儿科护理工作重视患儿及家属的认可度,对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7]。儿科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与家属沟通中,恰当运用友好的语言、热情的服务态度及丰富的专业知识,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健康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8]。
对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采取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及统一沟通多种方式结合,在患者入院后,对医院及病房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适应医院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9]。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沟通,能够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同时,对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费用进行沟通,避免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解,影响护患关系;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主要通过集体沟通的方式,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减轻护理工作人T的工作强度,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0];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11]。
在沟通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要给予尊重和理解,对患儿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耐心,尽可能的满足患儿的需求,在与患儿交谈时要尊重其兴趣爱好,多鼓励和表扬,对患儿恐惧、焦虑和哭闹等不良情绪要耐心对待,并以友好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同时,对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与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增强信任度,有助于积极配合治疗[12-13]。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儿科护患沟通较好,仅发生了1例护患纠纷,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33%,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为患者家属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导致误解,在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后化解,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融洽,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儿科护患沟通不佳,共发生护患纠纷11例,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6.67%,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双方均有责任,由于护理人员态度不佳、责任心不足及家属对治疗了解不足、对治疗不良反应不能接受等导致护患纠纷,在医院与家属多次沟通后予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矛盾较多,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6.67%。结果证实通过多种沟通方式结合沟通技巧进行儿科护理沟通,护理效果较好,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沟通技巧,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雅荣,刘雪利.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改善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J].心理医生,2015,21(17):144-145.
[2]戚玲玲.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87.
[3]郭美英.沟通技巧的运用对儿科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9):714.
[4]何惠英.浅谈护患关系和护患情感交流[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93.
[5]王梦华.护患如何巧妙沟通技巧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39-140.
[6]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5.
[7]徐美.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78-79.
[8]年红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165.
[9]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10]崔妮,闫秀梅,赵晓虹.浅儿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81-282.
[11]冯琬淇,陈全景.儿科常见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17-118.
[12]郝冰,修雪莲,程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44-2045.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1篇9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与方法,充分展示护患沟通的艺术魅力,可以缓解护患关系的紧张局面、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利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沟通的意识
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对患者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随着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因素的日渐增多,涉及到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理念、服务的可及性和反应的及时性、尊重和鼓励患者的参与等多方面因素,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强烈的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恢复健康的目的。
2沟通的方法
2.1护士与患者之间运用正确、有效的沟通方法会取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对护理治疗的顺应性、主动性,不仅有利于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利于隔阂的清除、分歧的化解。
2.2护患沟通方法可分为三种:即语言沟通法、行为沟通法和语言行为联合沟通法。语言沟通法就是通过语言的交流,通过交流信息了解患者的内心思维及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护理。例如患者提出:“我已经输液3d了,效果不十分明显,是不是药没给全部加进去?”护士:您提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把医德看的很重,知道您们的钱也是汗水换来的,非常不容易。我们在操作加药时,连一滴药都不愿意浪费掉,都加进液体瓶里了,至于您提到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的问题,一个是用药才三天,疾病的发生、发展要有个过程,再观察看看,我也会把你提的问题向主管医生反映一下,查找一下效果不好的原因。另外,我们的治疗室的窗户玻璃都是透明的,每天护士在里边操作是两名护士查对后再加药,并签护士名字,也欢迎你到窗外监督我们的工作,这样你会更放心些。行为沟通法,即用实际行动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联合应用法,就是在护理过程中两种方法并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的护理方法。这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及灵活的思维,否则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3沟通的技巧
由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状态、性别、年龄等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因此,护士必须学习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水平,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3.1沟通过程中注重护士自身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在沟通过程中护士应注重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方面要注重思想素质教育,增进护士角色意识,明确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注重护士专业素质教育,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护士的文化修养是护患沟通的有力保证,因此护士在学习护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还应学习法律、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
3.2沟通过程中把握交流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护患之间的沟通方式以语言沟通为主,要想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应把握语言沟通的技巧性和适应性。如使用鼓励性语言,可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如使用安慰性语言,可安抚患者,稳定情绪;如使用询问性语言,可了解患者的病情转归、心理感受。例如:经过这几天的治疗您感觉好些了吗?晚上睡眠好吗?等等。并且要注意和患者或其家属沟通时,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口语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行为沟通中要注重体势语言的表达。体势语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能力和技巧,更是护患沟通中的行为艺术,使用点头、微笑、眼神、手势等体态的反应,向患者传递信息。如:患者高热时,用手摸额头、在寒冷的冬天帮助患者掖一下被角等,一个细微的动作,均可以体现护士对患者的关怀,却能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温暖,也为护患沟通架起桥梁,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3.3沟通过程中善于体察患者的心境,使患者感受到关爱护患沟通的过程中要热情、真诚、坦率、友好、通过关切的目光、同情的态度、治疗性触摸、认真地倾听、主动适宜地提问以及对患者使用合适、尊敬的称呼等来体现对患者的关爱,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如:当发现患者表情异常时,主动俯下身体询问患者“您哪里不舒服吗?”,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护士的情绪直接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护士应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护士的不良情绪带不但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同时影响患者的情绪。
护患沟通中应充分理解、接纳和尊重患者,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诚换诚的心态和行为来与患者相处,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真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护理服务,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赖,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本途径。
3.4沟通过程维护患者利益和尊重患者隐私
维护患者利益尊重患者隐私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且微妙的,既想得到必要的帮助,又不愿把自己的隐私公开;既想向护士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信任护士。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首先要把为患者保密是医务工作者重要的医德规范的信息传递给患者,无条件地为患者保守隐私,赢得患者的信任。
4结论
本文着重探讨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意识、方式、技巧,目的是建立一个护理人员与患者彼此平等、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和人际环境,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1篇10
关键词:护患沟通;肿瘤科;护理
护理学的本质是“人学”,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是最直接体现护理学本质的要求,因此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护患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2]。由于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得知身患绝症后心理产生的不良情绪,加上昂贵的治疗费,身心遭受巨大折磨,因此护患沟通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会给患者带来安慰作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可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近年来我科对50例肿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收到的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食管癌22例,肺癌8例,乳腺癌8例,结肠癌12例。
1.2护理方法
1.2.1加强新入院患者的沟通交流结合肿瘤患者实际情况,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忍受病痛的折磨,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担心疾病达不到很好地治疗效果,又担心花费巨额医疗费用,加之对住院环境感到陌生,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因此,肿瘤患者刚入院时,护士要热情地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生、护士等,切实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入院须知和健康教育力争及时、全面到位,为患者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同时要尊重患者,切身体会的换位思考,真诚地与患者交谈,同情、理解、安慰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感,尽早适应医院的环境,配合有效的治疗[3]。
1.2.2化疗期间的沟通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之一,但由于患者担心化疗副反应较多,效果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高昂的化疗费用,使得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在化疗之前应向患者讲解化疗的基本情况,让患者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语言通俗易懂,亲切热情,要求充分理解、同情患者,增强其与疾病抗争的勇气,使患者积极接受化疗。对于化疗所用药物要告知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中,护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能力,保证无痛有效的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痛苦,这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十分的重要。所以,在给药过程总要由由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在输液过程中积极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当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要求或意见时要从患者角度心理出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虚心积极面对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化疗后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呕吐、便秘、腹泻、骨髓抑制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患者安慰工作。
1.2.3放疗期间的沟通放射治疗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射线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杀灭肿瘤散在的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组织亦有较大的损害,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更为重要。放疗前详细向患者讲解放疗的原理及过程,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的重要性,宜穿宽松柔软的纯棉内衣,照射野可用温水及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药物。外出时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给予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劝导患者戒烟忌酒,以便保持耐受放疗的良好状况。提供一些针对疾病治疗的食谱,注意食品的色香味,指导其多饮水。放疗中及时处理患者不适,告知其不适是暂时的,要保持心情舒畅,正确面对,并教会其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等。定期监测血常规(1~2次/w)。放疗后进行常见副反应及自我护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地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采取积极地态度面对。放疗后的患者需长期随访,并注意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1.2.4癌症晚期患者的沟通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沟通技巧,癌症临终患者身心备受摧残,可能出现恐惧、孤寂、绝望等负面心理,心理极其复杂,表现为先是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最后接受,因此患者很需要得到护士的精心照顾和关怀,使自己能够平静、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因此,护士应及时地配合医生针对不同的症状为患者制定切实有效的个体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疼痛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止痛护理,运用有效科学的三阶梯止痛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临终期的生活质量。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疏导工作,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正确地看待生死问题。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和鼓励家属参与一些护理患者的工作,可减轻家属的悲伤情绪,也有利于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得到最大慰藉[4]。
1.2.5出院患者的沟通大多数肿瘤患者病程长,易复发,虽经过长期的住院治疗和护理病情得以缓解,但仍不是治愈。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根据每一位出院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得到一个专属的“出院计划”,告知患者出院后在家时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及来院复查时间,强调进一步强化治疗的重要性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保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与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建立定期电话随访制度,通过电话与患者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有效指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恢复,加快疾病的转归[5],并为下一个疗程治疗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结果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病情得以缓解,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
3讨论
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心与心的交流,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心与心的交流,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必备技巧,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显得尤为重要。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护士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护士更好的地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并减少矛盾的发生;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患者舒心,满意,对改善健康状况有所帮助;总之,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医疗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清.浅谈肿瘤科护患沟通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270-27.
[2]滕倩倩.临床护理中的护患沟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
[3]锗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11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中医院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它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及方法,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起点,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1]。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2]。同样,护患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在19世纪,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就提出“护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在其著作“NotesonNursing”中以整章节专论论述了护患关系沟通的重要性[3]。通过有效护患沟通,能减少很多纠纷与误解,从而能增进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妇科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平均住院时间短,患者要求高,多数患者脆弱而多疑,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在当今医疗环境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
2.1语言沟通的技巧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好的语言能让患者心情愉悦,让病祛一半。相反,生硬的语言让患者产生误解,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1.1学会倾听技巧倾听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信息的过程。沟通时提倡让患者先说,护士要全身心地投入,注意抓住你所需要的信息并记在脑海里,了解患者的需求、患者的心理状况,这会为你后来的护理和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帮助。同时注意用“啊”、“说得对”等语言不时的给予回应,让患者知道你一直在专心倾听。
2.1.2学会聊天技巧护患沟通的技巧要求护理人员摒弃过去的“哑巴”护理模式[4]。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5]。作为责任护士要不适时机地与患者沟通闲聊。通过闲聊,对所分管的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患者的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社会背景、所从事的职业、心理动态、爱好等。只有做好全面的了解,才能给患者更恰当的心理护理,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能为医生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能及时发现科里的负值患者。常言道:做任何事情,抓住重点,事半功倍。管理患者也是这样。人上一百,形形,患者有通情达理的,也有胡搅蛮缠的。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与每位患者沟通起来也就有所差别。我时常告诫护士姐妹们,对于那些比较难沟通、有不满情绪的患者,私下要做好交接班,引起每位医护人员的重视,尤其要及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大家共同积极地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地去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直至患者满意。患者的事无小事,患者满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能与患者沟通好,让患者信任你,需要掌握以下技巧:①护士应该能够及时洞察他人情绪,包括自己的负面情绪。②有能力去了解患者乃至护士本人负面情绪里的弦外之音。③倾听患者的诉说,更要体会背后的真实含义。④解读肢体语言。⑤学会接受来自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意见。
2.1.3学会沉默技巧护患沟通中,并不是夸夸奇谈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往往应用沉默技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当的沉默能让患者有个充分表达的空间。有时患者需要有个倾诉的对象,作为护士你只需要拿出你真诚的态度去听其倾诉,不要妄加打断就行了。只有让患者充分地宣泄出来,才会减轻她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非语言沟通的技巧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仪表、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非语言沟通往往是最有力、最真实的沟通方式[6]。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7]。由此可见,要想与患者做充分有效沟通,首先要注重仪表。据报道84%的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基于她的外表[8]。作为一个护士,你的衣容仪表必须符合你的身份,衣帽整齐,整洁大方,淡妆上岗,给人以清新干练的感觉。切不可衣冠不整或浓妆艳抹,给患者以不安全感,得不到患者的信任,你的工作将会遇到重重阻力。同时要注重首次印象,做好患者入院时的接诊工作。当患者来到病区时,我们的接诊人员要立即上前接待,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好接诊工作,让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感觉到温暖。然后我们给她安排床位,进行入院宣教,告知患者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并在健康教育处方上写上科主任、护师长的名字,并及时通知责任护士尽快去与患者见面做自我介绍、更进一步做好全面的宣教工作,让患者一入院就感觉到自己有人管了,有事不仅可以找管床医生,而且有自己的责任护士一直守候着自己,从而增加了安全感,减少焦燥情绪。同时也为以后的有效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1要注意面部表情和目光沟通你的面部表情直接反映你的喜怒哀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工作以外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尤其是你在护理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充满自信的目光去与患者交流,让患者从你的从容淡定中得到信任,增加安全感。
2.2.2要注意身体姿态和身体接触沟通如见面时诚恳、友善地点头、出院时与患者挥手道别等,让患者感到倍受关注,倍受尊重。当行动不便的患者下床时,护士及时上前搀扶;给手术后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双下肢;给妊娠剧吐的孕妇擦嘴、送上嗽口水等等。所有这些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比你用华丽的词语更实在、更能打动人。
2.2.3要注意调节人际距离沟通人际距离是人际交往双方之间的距离。一般有三种:亲密距离(18英寸)、个人距离(1.5~4英尺)和社会距离(4~12英尺)。而个人距离是护患沟通的最佳距离,能让患者感到亲切但又不会感到过分亲密,让彼此感到轻松自在。
3小结
护理是最富有人情味,最具有人文精神的职业[9]。护士应学习和掌握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充分了解患者真正需求,运用有效地沟通技巧,化解护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用我们最真诚的服务去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
[2]史瑞芬,唐戈,曾丽芬.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杂志,2003,18(4):301302.
[3]王欣然,李淑迦,韩斌如.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护理研究,2006,20(7):1788.
[4]鲁礼琼.对护患沟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18(5):288.
[5]王玉琼,常清娟,孙金英.护患间语言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与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0,6(1):7879.
[6]李小寒.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58.
[7]史瑞芬.医疗沟通技能.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7159.
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范文篇12
[关键词]护理;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皮肤科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9-149-01
1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非言语信息传递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1]。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更有助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1.1通过面部表情沟通护士应善于表达与病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有的护士言语并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说多少话都起作用。因为微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情绪的语言,它可以和有声语言及行为结合,起“互补”作用,沟通人们的心灵[1]。
1.2通过身体姿态首先要求护士统一着装,整洁、合体的工作服,体现了护士群体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给病人一种美好庄重的感觉[2]。工作中工作中应保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步态优雅,给人以热情、干练,充满活力的形象,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及可信赖,这些在沟通中极为重要。
1.3通过调节人际距离人际交往中主要有3种距离:亲密距离(18英寸)、个人距离(18英寸-4英尺)和社会距离(4-12英尺)[3]。个人距离是护患沟通的最理想距离,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
1.4倾听例如: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病情迁延反复,导致患者长期精神刺激,这类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我们应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的内心感受,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另一基础,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可使患者倍感温暖,亲切可信,使护患之间距离贴近,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2.1情感性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皮肤科病人,大多数病情迁延反复。多数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亲切自然的语言主动和病人沟通,使病人精神放松下来,既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又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保密性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对于患者及家属比较敏感的话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准备地与病人沟通,语言要委婉、含蓄,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3通俗性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的认识有偏差,因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恰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
2.4准确性针对皮肤病的特点,使用具体准确的语言,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融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合作,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3特殊情况的沟通技巧
除了上述情况,在皮肤科临床护理中我们极易遇见下述病人:
3.1愤怒的病人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动,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与之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3.2对悲哀的病人皮肤科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病人,对于身上的皮损尤其是脸部的皮损或多或少都有较大的心理打击时,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护士可以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
4小结
通过护患沟通技巧学习,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而且护理的专业知识也有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个体化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史瑞芬.医疗沟通技能[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7-159.
-
财政与税收的知识点范例(3篇)
财政与税收的知识点范文篇1总结去年财税工作,这次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和开发区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各..
-
财政一体化会计核算范例(3篇)
财政一体化会计核算范文(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1、思想认识偏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过去“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事业单位支..
-
关于继电保护原理范例(12篇)
关于继电保护原理范文篇1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电保护的“安全卫士”,当电力系..
-
推理的逻辑形式范例(12篇)
推理的逻辑形式范文1篇1关键词:墨家逻辑;逻辑应用;逻辑理论中图分类号:B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6―0153―05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有,有些人..
-
沟通技巧法则范例(12篇)
沟通技巧法则范文篇1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1-831-02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1.035在系统化整体护理广泛开展的今天,护理管理已走..
-
家校沟通策略和技巧范例(12篇)
家校沟通策略和技巧范文1篇1关键词:聋生社会适应行为影响因素教育对策社会适应行为又称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了适应外在社会环境、文化的要求和内在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在..
-
工地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例(12篇)
工地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措施;对策Abstract:asChina'seconomycontinuestogrowandadvance,asoneoftheimportantpillarsofthenational..
-
财务监督职能范例(12篇)
财务监督职能范文篇1[关键词]财务总监委派制、监督职能、维护集团整体利益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母公司为维护集团整体利益,强化对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控制与监督,由母公司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