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例(12篇)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1篇1
一、课内关注文本,培养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每一个学生,都有过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本身就有一种渴求认识、思考发现这个世界的情感需要。教学中,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这种情感,从阅读教学的不同层面,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究文本内涵。
(一)词语品悟
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在学习“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这个句子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探究“本来”一词在句中的作用。这是理解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可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小组讨论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特点以及生态平衡的了解,再一起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懂得了水资源的再生——地表上的水蒸发的水分进入大气,又因降水回归大地;懂得了森林资源以林木资源为主,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资源。它们可以更新,如果保护得当,是一种可以不断再生的“绿色能源”;懂得了我们向大气中排放废气,排放的废气经过天然净化,又可以供我们再次使用。这时教师相机抛出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你发现这些资源受到破坏的真实情况吗?”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家乡的小河流水不再,还堆满垃圾,经常飘散出一股股臭味;有的说,从电视上看到了“碧水连天,岸芷汀兰,风帆如画”的洞庭湖美景难再现,不知收敛的竭泽而渔,严重的工业污染,让美丽的洞庭湖“湖将不湖”;有的说,离家乡不远的地方有好几家工厂,那里经常排放出来黑色浓烟,附近的空气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然后引导学生用删词法比较句子,让学生比较探究用词语的意思,从中感受到了“本来”突出了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长期供应给人类享用的特点,强调了现在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打乱生态平衡,以至现在自然资源的缺乏。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好好保护地球上的各种资源!
(二)句子品析
如教学《花钟》第一自然段中,在引导学生品读中,不仅要感受到作者留心观察,发现了各种花开放的不同时间,更要让学生发现作者观察的仔细,描述的精确。课前,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各种花的开放时间,观察各种花的颜色、形状;课中,在学生读熟文段后,教师变换句中的短语顺序,组合成新的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从梦中醒来;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在暮色中苏醒;下午三点,万寿菊含笑一现;傍晚六点,烟草花开放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欣然怒放……”学生读完大笑:“老师,你弄错了呀!”之后,让学生辨析,探究原因。因为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紫色、小喇叭”描写的是牵牛花的特点,“含笑一现”这个词是昙花的专属,烟草花才应该“在暮色中苏醒”……这样学生联系生活探究句子表达的准确,感悟到了作者观察非常认真,在描写中突出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写得非常传神。
(三)问题研究
《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学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亲人远行留给自己无尽的思念甚或失去亲人的感受,从而理解“我”的心理是多么忧伤多么着急;在探究学习“‘我’怎样与时间赛跑这一问题时,着重引导学生唤醒自己相似的生活体验,有的说:“别人几天还看不完的书我一天就看完了,我感到非常的愉快。”有的说:“周末,我总是在周五晚上或周六早上完成作业,然后玩起来特别的轻松快乐。”有的说:“妈妈教会了我‘今日事今日毕’,每天我总是赶在七点之前把事情做完,剩余的时间用来读课外书,那种感觉真舒服呀!”……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作者高兴、快乐的心情,深入理解“我”的情感变化——为什么原先是着急、忧伤的,而后来又感到快乐高兴了呢?在不断的唤醒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体会文本的内涵,感悟到了作者跑赢时间的那份惬意、做事拖拉带来的烦恼,从而悟得文本的内涵——懂得珍惜时间,同时教给了学生联系生活来揣摩品悟文本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能力。
二、课外拓展空间,提高探究能力
要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内,教师要不断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较为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
顾名思义,循环经济的本质便是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按照资源不同梯次的能量产生,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合理利用,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最大程度上对资源的物尽其用,保证资源的最小浪费。循环经济产生的依据是自然的自解能力,在大自然中,各种物品在废弃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分解又通过其他方式被利用,因此循环经济实际上也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生产、消费、分解、再利用的循环系统,从而达成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的物尽其用意味着所排解的废气、废物、废水自然相应也会减少。循环经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尽可能对资源实现综合开发,提高回收利用率(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通过技术方面的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浅层次开发利用;(3)在废弃物环节,用通过相应的回收技术,使废弃物得以再利用(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把各种废旧资源尽可能回收利用。从以上循环经济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浪费循环经济所主张的对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最少程度浪费,资源的产能得以充分利用。(2)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废弃物零排放或者尽可能少量的排放,一方面减少了资源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助于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大量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维护了自然生态的洁净,减少废弃物对生态链的损害,因此循环经济发展思想中,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最大程度上达成了一致,两者实际上是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势。(3)循环经济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大量的资源被消耗,较多的资源被浪费,相对于人类对于资源的无限度索求,自然环境中的大多数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资源的大量消耗实际上是对未来发展资源的提前开支,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的控制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从实践上减少了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同时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未来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循环经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两者在内在上是一致的。
2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
2.1加大资金投入
与其他企业不同,化工企业具有自身的运作特点,其在资源上对煤炭、石油有高度依赖性,且其三废现象相对于其他企业,更为严重,因此其在节能减排上有更大的压力。循环经济所倡导的低消耗、低排放虽然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化工企业的资源利用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但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实施也贯穿于整个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对于循环经济思想的实施,实际上是对原有传统模式的颠覆,而对每个一个环节的颠覆,自然需要付出相应资本投入,因此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其在循环经济下的节能减排实施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国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推进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化工企业可趁此机会,借助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生产流程,促进生产转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2.2推进科技创新
循环经济所倡导的“低消耗、低排放”模式也是化工企业所乐意看到的景象,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能够综合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可以减少企业资源成本,另外在“三废”的处理措施上,企业同样也是不愿意接受更多的经济惩罚或者法律制裁后果,对于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处理是企业所期望的理想的循环模式。而制约企业把这一切设想变为现实的是技术,缺乏技术,企业便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资源的使用只能是浅层次或者不充分利用,缺乏技术,企业的“三废”只能排放不能再回收循环利用。虽然当前国外在资源利用及废物处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技术,但是对于技术的引进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且因不同企业的在各个环节的技术需求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科技创新才是实施循环经济的核心举措。
2.3优化产业流程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3
我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集污排水设施差,建设(维修)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老城区发展缓慢。老城区大部分污水设施修建于上世纪,由于使用年代已久,市区大部分污水设施老化渗漏严重,排水道渗漏断裂时常造成附近建筑物裂缝,路面塌陷,损失严重。另外,现有污水管道管径偏小,加之部分街道巷无排水设施,严重影响城市防洪、排洪能力。每逢大雨、洪水延街道漫流,冲毁市政设施及建筑物的事件每年都发生几起,给行人及通行车辆带来许多不便,给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之城市排水管网不足,实施落后,实行市雨、污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大量污水难以截汇入厂,直接进入河道,城市污水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居民住宅区建设没有统一的处理设施,粪便等以栋为单位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直接排入排水道,进入河流,使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丧失自净功能。因此,对市区内的污水设施进行改造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我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水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我市有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使附近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2、城市污水工作的重要性
从上我们看出,城市生活污水正成为污染的最大“公害”之一。其防治直接关系到水体、水质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活污水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含服务产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员)由于生活利用而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用水、生活洗涤用水、厨房污水等。这些生活用水耗量大、处理费用高、成分复杂(水中含洗涤用剂、汗液与化学品成分、脂肪、米糠菜屑等),而且由于我市生活区、商业务、办公区混杂,餐饮洗浴业遍布,生活污水排泄与撑死排渍共用下水道系统,居民楼、宾馆等生活污水没有预处理,直接由城市下水道进入河流。因此我市生活污水具有源多、面广、量大、杂、散、乱的特点。这是生活污染严重的原因,也给我市现阶段生活污水防治带来了困难。
基于其重要性与难度,城市生活污水的防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一就是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另外城市、尤其缺水城市还要同时安排回用设施的建设,开展污水深度治理,提高污水回用率与资源化水平。因此,现阶段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所采用的防范主要有污水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水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诸多不便不胜枚举,一方面污水排放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就是水的浪费。尽管城市管网管理,使水质大为改观,但其设备老化,管线陈旧,跑冒滴漏,使城市本身供水紧张状况更加紧张。加之人们不重视节水。马路上跑水淹半条街屡见不鲜、在街上常能看到用自来水冲洗车辆,水龙头不管也无人问津。这样造成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污水量增大,二是水源紧张,要解决二者矛盾,还要从根本上来解决。我市的淡水资源有限,其主要供水源是湘江,虽说近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多个供水泵站可是还不能够跟上我市的供水需求。我们从管理上要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市民认清我们的形势,完善制定多种给配水的强制措施。
3、城市污水排放的特点
我市城市排水由于市内河道少,河道的河水水位较低,河水流量较小,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多,而且纯污水管道少,均为雨污河流管道。口多分散是我市污水排放的第一个特点。
我市污水排放的第二个特点是所有污水直接流入河道,没有经过污水泵站或污水处理厂抽升和处理。导致地表水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
我市污水排放的第三个特点是排水设施构成复杂:既有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排水方沟,也有近几年修建的混凝土管道。由于我市排水管道大多是合流制,而不是分流制,纯污水管线少。雨污合流管道无视截流不易彻底,特别是在管网满负荷、超负荷运转时易造成污水溢流和污水乱流。我市污水排放的第四个特点是排水设施建设比起撑死的整体发展滞后:造成近些年河河道内的污水量不断增加;清水河变成了纯粹的污水河(非雨季流的都是污水)。
4、城市污水的特点及在利用
我们已经介绍了我市排水的特点,它充分反映出我市城市排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污水经过一、二级处理后或加止其他方法适当处理的水因其介入净水和污水之间又称中水,污水、中水的再利用其潜力是很大的。对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其非常深远的意义。如利用污水充当工厂的冷却水,循环往复,考虑到政府、排水等的损失再适当补充一定量的净水或中水。工厂的用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废水回收量。这就需要人们清楚认识到,污水本身同样也是自由,必须要充分的回收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大、水质较稳定、来源较可靠、开发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经过治理运用到工农业生产中区,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资源再生产时环保产业中的一个大的行业,污水资源化又是资源再生行业中的一个大行业。采取分质供水方式,可以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多层次处理综合利用。如直接用于或用化学方法净化提高水质类别档次,分离的固体物质经过提炼可成为肥料和饲料,用于园林绿化和家畜养殖;可以开放式的将处理过的污水还原到地面水体,间接再次作为水资源利用,作为工业冷却水、绿化、消防、市政杂用,洗车、建筑、农业灌溉、渔业用水,在这里,开放式还原利用如前一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方式,而后一种主要指以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管辖范围和责任主题的一个城市功能区委单位内部进行污水再生处理,在原地和附近加以利用,即原生再处理,也称中水回用。
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作为污水集中处理的一项补充措施,适用于排水管网不健全的城市郊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投资少、资金容易筹集、可就近处理、运行费用低、不耗能、不占地、见效快等优点,可缓解用水供需矛盾、减轻供排水系统压力和集中处理的负担、减少水污染、吸引社会投资和市场化规则操作、减轻政府压力、促进水工业市场化规则操作、减轻政府压力、促进水工业市场化,适合应用于居民小区、机场、宾馆、机关、企事业单位,但也要考虑有稳定的水处理技术、水处理设施的投资符合国情、处理规模、技术工艺、用水范围、输水距离等的影响。
5、污水处理工作中的不足,排污水存在的问题。
5.1、排水设施缺乏统一设计,排水管径截面尺寸偏小,排水渠道淤塞严重排水不畅。
5.2、几乎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受纳水体,造成地表水严重污染
5.3、城市排污渠道同时担负着城市周边山地的泄洪,导致城市排水系统担负泄洪、排污和区域雨水排泄的二重职能,使排污渠道负担过重,难以承受。
6、结束语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征;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节能和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内容包含减少能源消耗、科学高效用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3个层面,其技术则包含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1]。绿色建筑节能的重点可总结为充分的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智能化遮阳系统、改善隔热保温性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几点,以下将分析绿色建筑特征及技术。
1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征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体现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①绿色化。遵循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等原则;②以人为本。节能同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性,保证人的健康;③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其地域条件;④整体设计。结合当地的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2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匾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3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是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的集成设计,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和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3.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3.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
3绿色建筑技术
3.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关键环节。绿色建筑节能首先应从建筑整体规划和设计着手。在建筑选址上应同时考虑节能和节地这两个因素来实现绿色建筑的营建[2]。恰当的建筑选址,充分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将影响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和空调能耗的大小。在建筑节能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取得建筑穿堂风效果,对于改善夏季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是不言而喻的。利用建筑布局可以优化微气候,获得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条件,这对节能有利。建筑布局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物的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来进行设计。同时应充分利用室外光环境、风环境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建筑形态设计不仅要求体形系数小,而且需要冬季辐射得热多,且能避开寒风侵袭。
3.2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是改善居住区微环境、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居住区绿化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能吸收太阳辐射热,这就起到了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绿化有遮阳防辐射作用。绿化可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消耗大量潜热,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和建筑周围的热空气对建筑的热作用。
绿化可降低噪声,绿化可减轻空气污染。植物,尤其是树木有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粉尘和细菌的作用。枝叶茂密的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因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进行绿化设计,采用足够的绿地和水面,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水泥地面,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热湿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绿化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降低噪音、遮阳隔热。
3.3节能材料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能材料从字面上来讲就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的材料。目前普遍用于建筑的节能材料主要是保温隔热材料。而建筑绝热材料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是一种极好的节能保温材料。通过开发节能材料和材料资源的利用来实现绿色建筑的营建。一方面需要开发和利用新型节能材料。另一方面,需要推动绿色施工,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清洁生产技术是指在原料采用、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利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进行了污染控制设计,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料,生产过程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副产品尽可能回收利用,最终达到资源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而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还要提高材料性能、使用高性能的材料。高性能材料,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
3.4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长期利用,总的数量不会逐渐减趋于枯竭,甚至可以不断得以补充,即不断“再生”的能量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等。由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能量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均为非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因而引发能源危机,故此,寻找替代源即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成为节能的必要手段[3]。
绿色建筑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的利用、对地热能的利用、对污水的热利用、对废弃物处理与能源的再利用等四个方面。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且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已成为当前国际能源开发利用领域中的新热点。人们用高科技手段向太阳索取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饶戎.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油田运输设备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一项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建造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由于石油资源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对于油品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
1.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综合了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再评价。
1.2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1)按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其中新建企业投资指的是为了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2)按照对企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所谓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景或对企业前景影响甚小的投资。所谓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的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投资。
(3)按照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分成两大类:相关性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非相关性投资是指: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一项目并不显著地影响另一项目的投资,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不相关的;相反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可以显著地影响到另外一个投资项目,那么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则是相关的。
1.3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以及投资次数相对较少等特点。
1.4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其财务上的可行性之外,还应当考虑市场因素,比如当前的市场周期、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后的管理、成本等。总的来说即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报酬。
2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
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在石油资源的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损失甚至灭绝性的危险。正是由于托运物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油田运输设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必须选用防爆型的运输设备。②必须具有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的防腐性能。环境中腐蚀性物质不仅会影响石油的质量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防爆隐患。③必须满足相应的户外等环境条件要求。④必须具有满足较长周期的免维护或少维护的高可靠性要求。⑤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对油田运输设备还提出了高电压、大容量、高效率、节能源和环保型的要求。
3油田运输设备投资决策与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油田运输也开始从设备老化、包袱重、经营困难等的落后形态向现代物流发展。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运输投入受资金限制较小;个体、集体、合资、外资等运输公司为油田运输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油田运输业的竞争。与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一样,油田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也需要考虑该项投资的可行性、风险与报酬因素。只是不同的是,为了能够保证运输质量,在油田运输设备的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维修检测。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转贴于
假设考虑投入一辆新款运油车,吨位12.9吨、容量18立方米,原值28.55万元、折旧年限(油田)6年、年折旧额(按无残值)4.76万元,五年内分别可带来现金流入为20万元、20万元、18万元、15万元、10万元、8万元。年利率按6%。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不考虑每年维修报检情况下(单位:万元)
(2)考虑到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维修报检费用(单位:万元)
在这个简单的假设前提下,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与不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两种情况下的净现值相差很大。事实上,基于石油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考虑到维修报检费用。另外,在实务中我们还应当考虑折现率的影响。
油田运输设备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油田物流的角度来考虑,主要以运油车辆为例,对于油田物流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全员规范化维修活动。在工作中,司机作为车辆的操作者和直接的设备管理员,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的最好途径。开展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活动就是要达到以设备为手段、创造技术服务的最佳效益。其做法主要有: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工段岗位的工人每天对工作场地进行整理、清洁;司机对所驾驶的车辆在执行出车前、行车中的检查中也要及时进行整理、清洁工作。
(2)对运输设备认真进行回场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工作。对于油田运输设备实行公司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的预防手段:通过驾驶员、公司专职人员对车辆的日常维修、点检等预防手段对车辆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预防和防止设备发生技术故障。对于检查出的大问题及时反馈到公司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再根据车辆具体问题来制定车辆修复方案和设备管理措施以督促实施部门(保养工段和外协修理单位)及时修复解决。
(3)规范化修理,提高工段修理质量。通过对车辆的强制进检,并采取外部督导队检查,极大地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
(4)完善车辆手续办理。①新车入户手续。在决定了对一项运输设备的投资以后,为了使车辆及早地投入使用,应当积极办理新车入户等手续。②办理市政部门运输管理处的资质检查和办理企业资质申请。③办理车辆报废手续。随着新车的增加,原有车辆必然会到报废年限,对于通过检测显示车辆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应当予以停用、报废。④及时、合理的部署车辆审验工作。⑤办理车辆保险。对于车辆保险的办理,应当结合历次投保的经验和车辆索赔的结果,提前对车辆保险进行预算管理,并多次与保险公司协商,结合车辆的运行、性质、车状等特点在投保统一的前提下再购买特殊险,以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历来是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随着企业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又加之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对于油田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也相应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特殊问题进行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江超群,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6
一、开发潜在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是校园特有的文化。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学校举行的六一文艺演出、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献爱心见款等活动都是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来积累创作素材,如安排学生装点舞台、设计运动会吉祥物、为表演者制作头饰道具等。在亲身经历中,学生渐渐地能成为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比如针对校园里个别学生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孩子们很有创意,他们设计了一个校园公益广告:“还我一个整洁美丽的校园”,以此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又如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的阳光体育中,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都积极投入到了训练活动之中,大课间那极富朝气的景象着实能让人感叹一番。于是,笔者萌生了围绕阳光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办手抄报的念头,让小记者课间去采访那些参与训练的师生,记录下他们参加健身的感受,好多学生的手抄报办得非常精致,绘制的插图别出心裁,让人赏心悦目……
二、盘活校外资源
开发和利用好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对美术教育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学校之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均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以及丰富的地方自然资源都可视为校外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盘活有利于美术教育广泛、高效地实施。如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把玉米秸杆这一自然材料作了一次开发对象。孩子们随处可见这些材料,于是让它们走进课堂,再赋予它们艺术的加工创造,为孩子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之前,学校美术组老师已经深入挖掘了玉米根及玉米衣的利用价值,效果非常好。秋季到来时,我们便安排了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去农民收完玉米的地里刨挖玉米根,通过一番整理将其带回课堂,组织学生采用玉米根进行根雕造型,这一举动给孩子们留下艺术创作空间是相当大的。笔者发现,孩子们吸收了根雕的某些艺术特色,把玉米的根、茎、叶、皮等各个部分都合理充分地利用了起来,运用切、劈、削、弯曲、组合等方法制作出的造型质朴生动、情趣盎然,极富自然美和野趣。通过这个实例,证明了美术资源其实在每个地方都并不匮乏,只要我们能仔细剖析地域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三、再开发再创造
生活中的美并不缺乏,而是缺少发现。现代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废弃物品,透过这些废品,我们如能投以艺术的眼光,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给其以艺术的再生,也不失为一条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如用煤精、废砖头等进行工艺作品创作;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再如,利用身边常见的防真插花和田边的干花组织学生制作工艺插花作品。在笔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研究制作出的插花作品千姿百态,形态迥异,他们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一枝独秀”“争奇斗艳”等,细细欣赏着自己的大作,好似闻到花的清香一般。这一系列对资源的再开发再创造,不仅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双翼,而且,通过对常见的废弃物品的艺术再创造,环保意识树立并增强,学生在其中也深刻地体验到“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四、利用好信息化资源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7
一、《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是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是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有其特定的背景。一是日益紧迫的废弃物处置问题。近十年来,日本一般废弃物(从一般家庭排放的垃圾)大约增加了20%,产业废弃物(产业活动发生的废弃物)大约增加了30%。尽管做了大量减排处置方面的努力,但每年的最终填埋量还是达到6000万吨,同时填埋处置场的使用年限逐年减少。随着近年来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变化,且不易自然分解、加工处置中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对环境构成极大的危害。二是资源的约束。目前,日本每年资源的投入总量约为20亿吨,其中占资源投入总量30%多的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天然资源,几乎完全依靠进口,而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占总量60%的岩石、砂砾等土木和建筑的资源由国内供应,但国内生产这些资材,要消耗约达3亿吨能源以及排放4亿吨的废弃物。每年建设使用的公路、桥梁、港口和建筑等,经过几十年以后,也将变成需要处置的产业废弃物,如果能够开辟出一条有效再利用的路子,就会使其成为重要的资源供应源。三是全球性的环境共识和对策。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日本承诺削减6%的二氧化碳。因此,面临以上形势,日本经济社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二)日本已构建起完整的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根据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及需要向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1999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产业结构审议会地球环境部会和废弃物再生利用部会提出了“构筑资源循环型社会(循环经济展望)”报告书。根据此建议,经济产业省立即开始着手彻底修改1991年制定的《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将此法律改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并于2000年6月通过,自2001年4月实施。与此同时,相关的政令省令也开始完善,逐步形成以《资源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法》为框架法(2000年6月颁布)、《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基本法,《家电再生利用法》(1998年颁布)、《汽车回收再生利用法》(2002年7月颁布)、《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等相关子法和政令省令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
根据《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2001年4月,经济产业省对10个行业、69种产品(基本覆盖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种类的50%)的“3R”出台了省令规定。
(三)《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是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是《日本特定家用电器回收和再商品化法》的通称,是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四种废家电进行有效再生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特定法律,1998年颁布,2001年4月1日起全面强制实施。
1.《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的主要规定:消费者处置废旧家用电器,必须交给零售商,并按要求支付回收利用的费用,包括收集、运输和再商品化的费用;零售商有责任回收特定的四种废旧家电,并交付给制造商再商品化;制造商有责任回收特定的四种废旧家电;应在指定的场所回收;回收场所必须具备再商品化的条件,以利于零售商和市镇村顺利交付废旧家电;对回收的废旧家电应按标准实施再商品化;市镇村可将收集的废旧家电交给制造商,也可以自己再商品化。
零售商、制造商必须预先公布特定家用电器回收再利用的费用,费用额度不得超出有效实施再商品化的标准成本,不得妨碍消费者交付废旧家电。目前日本每台空调的回收费为3500日元,电视2700日元,冰箱4600日元,洗衣机2400日元。
国家应加强国民对特定家用电器回收和再商品化的认识,采取要求国民共同努力的必要措施;都、道、府、县及市镇村必须以国家实施的政策为依据,采取措施,促进废旧家电的回收和再商品化。为确保制造商、零售商履行义务,主管事务大臣可采用劝告、命令、处罚、干预、检查等措施实施监督。
废旧家电资源循环工厂的建立与运行需由经济产业大臣和环境大臣共同认定。
2.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费用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按照法律规定,日本目前实行的是消费者废弃时付费制度。
征收:消费者必须向零售店或回收点废弃这四种家电,且同时向零售店或通过邮局交纳回收再利用费用和相关的运输费。
使用:征收的回收再利用费用用于废弃家电回收点、从回收点到处理工厂的运输、处理工厂的费用补助,总费用的5%用于费用的运营管理。消费者到零售店、零售店到回收点的运输费由消费者按照零售店自行确定的标准,另行交纳。
费用管理和管理券制度:为实施法律对家电生产商的责任要求,日本家电制品协会内成立了一个家电再生利用券管理中心(RKC),负责家电再生利用费用的运营管理,并按法律的要求,发行家电再生利用管理券,管理券记载废弃家电排出者,家电的生产厂家、规格,零售店,接收运输业者、费用等相关信息的五联单,管理券在消费者废弃家电,交给回收者(零售店、回收点等)时,贴在废弃家电本体上,管理券相关页联随废弃家电回收、运输、处理等环节,分别交由相关单位和个人,资金最后汇集到RKC。RKC根据管理券的信息将资金补助发放相关回收点、处理厂。管理券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由零售店接收再生利用费,另一种是通过邮局邮寄再生利用费。
(四)电脑的再循环利用。在日本,电脑、复印机的回收处理未纳入2001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特种家电回收法》的规定范围,而是按《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的规定,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处理。一般情况,办公电脑由排出单位与再生资源化工厂直接联系,双方以报价形式协商确定资源化费用,费用由排出单位直接交给处理企业;家用电脑由制造商负责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由消费者在废弃时交纳各厂家设定的回收再资源化费用。
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家用电脑回收再资源化费用的征收改为销售环节负担方式,即在家用电脑销售时,由销售商代为征收,并粘贴上PC循环利用标志,粘贴有标志的电脑在返还厂家时,各厂家必须无偿取货。家用电脑的回收再资源化的实施由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电脑3R推进中心组织相关企业,并与日本邮政公社合作,通过设定邮局为指定回收场所(全日本约有网点2万个),以“邮包”的形式从各家各户回收旧电脑。
二、《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实施近五年,废弃家电回收再利用已经形成产业化。
(一)日本已建设成覆盖全日本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和资源循环处理工厂。《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规定,为避免垄断,全日本国内回收处理体系必须是两个以上,而且设置指定回收场所时,制造商等必须考虑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自己制造的特定家用器具的销售情况以及其他条件,进行适宜的配置,以确保对特定家用器具废弃物再商品化等采取有效的措施。东京、大阪等大都市,在半径30公里的范围内要考虑设一个回收点,乡镇半径50公里考虑设一个回收点。
为此,日本家电生产企业根据自愿组合的方式,成立了由松下、东芝组成的A组,索尼、日立、夏普等其它电器生产企业组成的B组,两组各自负责承担本组别产品的回收处理,进口的产品,由家电制品协会确定其回收再利用费用金额和回收处理组别。回收点由有关物流公司等与A组、B组签订合作协议,处理工厂与相关组别确定合作关系。A组的处理工厂是家电生产企业新建,以联合股份制方式运营,B组大部分是依托现有的资源循环企业。目前,A组有24个处理工厂、B组有16个处理工厂,分别拥有190个回收点,日本全国境内有近7.5万家零售店和上万家邮局可接受废弃家电。可以说,日本废弃家电的回收处理网络已有序建设起来。
(二)《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的实施准备充分。日本1998年颁布了《家电再生利用法》,2001年4月正式实施,期间有3年的准备期,在3年的准备期内政府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该法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准备期内政府的主要工作有,指定回收和再商品化的家电品种,定义再商品化率,以及确定责任分担,征收费用,管理票制度,与废弃物处理法的关系,罚规等。经济产业省与环境省配合,分别召开了对制造业以及地方政府的说明会,分别介绍法律概要,用了3个月时间,召开对零售业者的说明会,分别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举办,除了法律的概要外,还介绍了家电再生利用券系统,要求零售商履行义务,作好准备,促使零售商加入家电再生利用券中心,并向零售商颁发运作手册。制造商的主要工作有,建设废家电处理工厂,完善指定的回收场所,在法律正式实施前一年在报纸上公布指定的回收场所和再生利用费用;零售商的主要工作有,许可收集搬运业,公布收集搬运费用;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有,宣传和让居民了解该法律;家电制品协会的主要工作有,建立家电再生利用券系统及信息管理等工作。
(三)《日本家电再生利用法》实施近五年,全日本的废弃家电的回收处理得以稳步发展,回收及再利用成效显著,并已成为资源循环产业的重要内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测算,日本一年销售的四种家电近2200万台,每年报废的四种家电近1800万台,其中近1100万台得到了妥善处理,700-800万台作为二手产品出口到海外,每年环境省查获的非法丢弃废弃家电15万台左右,不到废弃家电量的1%,相对于每年回收处理上千万台的量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据了解,日本明年拟修改家电法,有可能增加品种(与欧盟要求的一致),另外考虑由现在废弃时付费的方式转变为从新品销售时加收回收处理费,预期会有效地解决非法丢弃的问题。
三、体会与建议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8
关键词:再生资源;战略分析;战略目标;战略发展重点
本文为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7KR91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城市的快速发展给陕西各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再生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仅西安地区再生资源行业年回收废钢材40万吨,废铜20万吨,废铝2.4万吨,废纸17万吨,废不锈钢约2万吨。其他废旧物资,如报废汽车、废电机、废变压器、废塑料等8,000多万元,总价值近30亿元。
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陕西再生资源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已经瘫痪,目前自发形成的市场体系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经营环境脏、乱、差,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有效确定再生资源的发展阶段、实施步骤和发展重点就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行业发展目标的层次结构模型
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打造规范、高效、有序的产业链及共生园区。经过对产业环境及行业运行特征的分析,影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企业竞争力、技术水平、渠道建设、产业配套能力、行业管理、政策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七个因素决定了措施层工作的重点,即网络体系建设、技术创新、行业规范化管理,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三、行业发展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陕西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基础回收网络,在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交易中心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建设和发展综合回收利用市场的同时,重视专业回收利用市场的管理。首先在大中城市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建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基地及氟利昂制冷剂回收储备中心,逐步实现专业回收利用市场与综合回收利用市场的良好融合。
四、行业发展建议
针对陕西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策支持。陕西省政府应在国家再生资源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尽快制定符合陕西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特点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以促进再生资源的有效处理、加工利用和销售;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再生资源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再生资源企业开发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
落实有利于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根据陕西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实力,从资源永续、保护环境、促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对再生资源行业实行优惠政策。如再生资源企业免征增值税;由产生废弃物的企业给予收废企业一定的补偿,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金制度;对再生资源企业改进工艺、降低能耗、消除污染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给予提供低息贷款和部分资金的扶持等,给企业向前发展注入动力。
将新建社区回收亭纳入开发建设规划,已建社区回收亭建设因地制宜,免予规划报批。优先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的废旧物资集散市场及再生加工园用地指标。加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土地、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试点单位优惠政策。
(二)规范管理,把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地方政府的年度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保证这项事业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再生资源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数量不断增长,种类不断扩大。提高对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把再生资源利用工作纳入到政府社会发展计划中,实现全社会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通力支持和合作。各组织机构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切实履行相关职能。
(三)完善行业发展体系。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的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交易基地和规范化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利用基地,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
重点建设经济规模适度、管理手段先进、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废旧家电、废金属、废塑料、报废汽车等重要品种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处理中心。扶持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先进、有一定专业规模、回收率高、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无污染的大型再生企业。
(四)加大技术研发与科研投入。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综合回收资源的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专业回收资源的回收拆解、极端废弃物处理等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中给予支持。优先立项、优先发展、大力推广,设立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开发基金,通过项目的完成和推广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五)充分发挥协会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协调、服务功能,使其担负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政府职能转向加强宏观调控、调查研究、制定市场规则、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工作上来,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自律、协调、监管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逐步显现。通过开展再生资源产生和地域分布统计调查;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制订和修改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政策;组织行业内的资格认证和咨询论证,开展全行业产品展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回收网络体系的建设可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国内兄弟城市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建设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北京结合“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在社区内有规划地建立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计量工具、统一价格、统一封闭运输车辆的固定收购点和流动收购点;天津在政府支持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建设废旧物资市场和先行社区回收网站试点;武汉开展“绿色文明回收工程”,建立和规范绿色文明回收站点442个;石家庄在建起9个废旧物资市场、一个旧货市场、8个废钢铁集散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全市建起了879个绿色社区回收服务站,初步形成了集社区回收、市场集散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网络;上海在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的同时,还推出“网上收废”新办法。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油田运输设备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一项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建造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由于石油资源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对于油品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
1.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综合了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再评价。
1.2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1)按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其中新建企业投资指的是为了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2)按照对企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所谓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景或对企业前景影响甚小的投资。所谓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的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投资。
(3)按照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分成两大类:相关性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非相关性投资是指: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一项目并不显著地影响另一项目的投资,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不相关的;相反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可以显著地影响到另外一个投资项目,那么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则是相关的。
1.3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以及投资次数相对较少等特点。
1.4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其财务上的可行性之外,还应当考虑市场因素,比如当前的市场周期、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后的管理、成本等。总的来说即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报酬。
2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
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在石油资源的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损失甚至灭绝性的危险。正是由于托运物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油田运输设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必须选用防爆型的运输设备。②必须具有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的防腐性能。环境中腐蚀性物质不仅会影响石油的质量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防爆隐患。③必须满足相应的户外等环境条件要求。④必须具有满足较长周期的免维护或少维护的高可靠性要求。⑤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对油田运输设备还提出了高电压、大容量、高效率、节能源和环保型的要求。
3油田运输设备投资决策与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油田运输也开始从设备老化、包袱重、经营困难等的落后形态向现代物流发展。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运输投入受资金限制较小;个体、集体、合资、外资等运输公司为油田运输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油田运输业的竞争。与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一样,油田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也需要考虑该项投资的可行性、风险与报酬因素。只是不同的是,为了能够保证运输质量,在油田运输设备的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维修检测。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假设考虑投入一辆新款运油车,吨位12.9吨、容量18立方米,原值28.55万元、折旧年限(油田)6年、年折旧额(按无残值)4.76万元,五年内分别可带来现金流入为20万元、20万元、18万元、15万元、10万元、8万元。年利率按6%。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不考虑每年维修报检情况下(单位:万元)
(2)考虑到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维修报检费用(单位:万元)
在这个简单的假设前提下,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与不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两种情况下的净现值相差很大。事实上,基于石油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考虑到维修报检费用。另外,在实务中我们还应当考虑折现率的影响。
[1][2]
油田运输设备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油田物流的角度来考虑,主要以运油车辆为例,对于油田物流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开展全员规范化维修活动。在工作中,司机作为车辆的操作者和直接的设备管理员,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的最好途径。开展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活动就是要达到以设备为手段、创造技术服务的最佳效益。其做法主要有: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工段岗位的工人每天对工作场地进行整理、清洁;司机对所驾驶的车辆在执行出车前、行车中的检查中也要及时进行整理、清洁工作。
()对运输设备认真进行回场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工作。对于油田运输设备实行公司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的预防手段:通过驾驶员、公司专职人员对车辆的日常维修、点检等预防手段对车辆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预防和防止设备发生技术故障。对于检查出的大问题及时反馈到公司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再根据车辆具体问题来制定车辆修复方案和设备管理措施以督促实施部门(保养工段和外协修理单位)及时修复解决。
()规范化修理,提高工段修理质量。通过对车辆的强制进检,并采取外部督导队检查,极大地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
()完善车辆手续办理。①新车入户手续。在决定了对一项运输设备的投资以后,为了使车辆及早地投入使用,应当积极办理新车入户等手续。②办理市政部门运输管理处的资质检查和办理企业资质申请。③办理车辆报废手续。随着新车的增加,原有车辆必然会到报废年限,对于通过检测显示车辆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应当予以停用、报废。④及时、合理的部署车辆审验工作。⑤办理车辆保险。对于车辆保险的办理,应当结合历次投保的经验和车辆索赔的结果,提前对车辆保险进行预算管理,并多次与保险公司协商,结合车辆的运行、性质、车状等特点在投保统一的前提下再购买特殊险,以降低风险。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就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经过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的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三、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了。
四、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1.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容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2.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3.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4.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1篇11
关键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云模型;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9-0048-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9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是指某一流域或区域水环境,在现有或近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能力支撑下,通过水自然循环与社会营造,循环利用水资源的能力[1]。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评价是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的依据。黄河流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属资源性缺水区域。近年来,随着区域国民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及沿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全面紧张,生态环境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频繁,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面临严重的挑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评判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黄河流域及其所辖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大小,发现影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制约因素,以便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当地水资源情势,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由于影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因素众多,评价指标间关系复杂,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往往不相容,因而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评价是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许多学者应用各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如沈珍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研究[2];杨晓华分别提出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方法、遗传加权物元模型等[3];陈守煜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型[4]。模糊综合评判相对完善成熟,但是隶属函数一旦为精确数值表达后,就不在有丝毫模糊性了;投影寻踪法需要结合某种非线性优化方法求解模型参数,计算较为复杂。特别地,这些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考虑评价指标的定量描述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等级判定的不确定性时,未有考虑这些描述本身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针对上述不足,将定性与定量相互转换的云模型引入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研究中,将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黄河流域为实例,实现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不确定性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1云模型理论
1.1云概念及其数字特征
云模型是我国李德毅院士提出的,是在传统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确定性定性与定量互换模型。它把不确定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不确定语言值与定量数值之间自然转化[5-6]。云的定义如下:
定义1设U是一个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C是U上的定性概念,若定量值x∈u,且x是定性概念C的一次随机实现,x对C的确定度μ(x)∈[0,1]是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
μ∶U[0,1]Ax∈Uxμ(x)
则x在论域U上的分布称为云,每一个x称为一个云滴[7-8]。
从云的定义可以看出,云理论研究定性概念的量化方法。定性概念转换成一个个定量值,是个离散的转换过程,具有偶然性。每一个特定的点的选取是个随机事件,可以用其概率分布函数描述。云滴的确定度反映了模糊性,这个值自身也是个随机值,也可以用其概率分布函数描述。在论域空间中,大量云滴构成的云,可表征某一定性概念。
云用期望Ex、熵En和超熵He三个数字特征来整体表征一个概念。
期望Ex:云滴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通俗地说,就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或者说是这个概念量化的最典型样本。
熵En:定性概念的不确定性度量,由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一方面En是定性概念随机性的度量,反映了能够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另一方面又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性的度量,反映了论域空间中可被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用同一个数字特征来反映随机性和模糊性,也必然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超熵He:是熵的不确定性度量,即熵的熵。超熵用来度量云滴的隶属度的随机性,由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
1.2基于正态云的定性与定量转化模型
正态分布是概率理论中最重要的分布之一,通常用均值和方差两个数字特征;钟形隶属函数是模糊集合中使用最多的隶属函数。正态云模型是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模型。正态云具有普适性,可以它为基础进行定性概念的量化。
定义2设U是一个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C是U上的定性概念。若定量值x∈U,且x是定性概念C的一次随机实现,若x满足:x~N(Ex,En2),其中,En~N(En,He)2,且x对C的确定度满足
μ=e(x-Ex)22(En′)2
则x在论域U上的分布称为正态云。
一个定性概念可由正向正态云发生器产生,具体算法为:
(1)生成以En为期望值,He2为方差的一个正态随机数En′i=NORM(En,He2);
(2)生成以Ex为期望值,En′i2为方差的一个正态随机数xi=NORM(Ex,En′i2);
(3)计算μi=e-(xi-Ex)22(En′i)2;
(4)具有确定度μi的xi成为数域中的一个云滴;
(5)重复步骤(1)到(4)n次,产生要求的n个云滴。
所有的云滴组成了云,即为定性概念的表征。其中NORM为产生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函数。
通常在生成正态随机数时,方差是不允许等于0的,因此在云发生器算法中通常要求En和He都大于0。极端地说,如果He=0,算法步骤(1)总是生成一个确定的值En,x就成为正态分布。更极端地说,如果He=0,En=0,那么算法生成的x就成为同一个精确值Ex,且μ恒等于1。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定性是不确定性的特例。
当某一定性概念经云模型量化后,即利用期望、熵和超熵三个数字特征来描述概念,此时如果给定论域U1中的一个特定点a,通过云发生器可以生成这个特定点a属于概念C1的确定度。这样可以实现定量数值属于某一定性概念的程度,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熵En和He超熵生成正态分布的随机数En′=NORM(En,He2);
(2)根据期望值Ex和特定输入值a计算确定度μ=exp[-(a-Ex)22(En′)2]。
贾?琦等: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云模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9期2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判模型
本文以云理论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基于云的综合评价模型。设因素集为U={u1,u2,…,un},评价集为V={v1,v2,…,vm},因素权重集W={w1,w2,…,wn},它们均为有限集合。根据单因素的评价标准确定用云模型表示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即(Ex,En,He)。设因素i,i=1,2,…,n对应的等级j,j=1,2,…,m的上、下边界值为x1i,j,x2i,j,则因素i对应的等级j这一定性概念可以用云模型表示,其中:
Exi,j=(x1i,j+x2i,j)/2(1)
由于边界值是从一种级别到另一种级别的过渡值,是一种模糊边界,应同时属于对应两种级别,即两种级别的隶属度相等,因此有
exp[-(x1i,j-x2i,j)28(Eni,j)2]≈0.5
Eni,j=x1i,j-x2i,j2.355(2)
超熵Hei,j表示对熵的不确定性度量,反映出云滴的凝聚程度,可以根据熵Eni,j值的大小,通过经验及试验取值,超熵值越小,云的厚度越小,反之亦然。
确定出各个指标对应的每个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后,就可以根据待评价项目的各个指标值,利用前件云发生器计算得出隶属度矩阵R
R=r11r21…r1n
r21r22…r2n
…………
rn1rn2…rnm
值得注意的是,由云模型得出的隶属度矩阵不同于传统模糊数学中的隶属矩阵,它是随机矩阵。隶属度矩阵反映出了因素集U与评价集V存在的相关关系。权重集W是因素集U上的模糊子集,利用权重集与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转换得出评价集V上的模糊子集B。
B=WR(3)
式中:B=(b1,b2,…,bm)表示评价项目隶属于等级的程度;代表一种运算。
传统模糊数学方法多采用(×+)或(∧∨)运算,然后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决策。这种方法容易得出较为武断的结果,不能反映事物本身界限的模糊性,损失的信息太多,有效度不高。特别是等级的隶属度相等情况下,最大隶属度原则会失效。因此,本文将利用模糊可变识别模型[9]计算综合评判等级。具体计算如下列各式所示:
u′j=1/[1+(djgdjb)a](4)
其中
djg=[∑ni=1[wi(1-rij)]p]1/p(5)
djb=[∑ni=1[wi(rij)]p]1/p(6)
式中,u′j为样本关于级别j的非归一化综合相对隶属度;p为距离参数,本文取p=2;a为优化准则参数,本文取a=1。则待评项目的等级可由下式计算:
j=∑mj=1j•u′j∑mj=1u′j(7)
式中:j为评价的等级程度。
3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
3.1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资料的可获取性,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研究指标体系以及制定评价标准[2]。表1和表2分别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及评
表1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1Evaluationindicatorsystemofwaterresourcesreproducibleability
类别Projects评价指标Indexes序号No.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m2.a))1单位面积地表水资源量(m3/(m2.a))2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量(m3/(m2.a))3水资源条件丰水年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m2.a))4枯水年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m2.a))5干旱指数(倍比)6降水量(mm)7社会经济条件GDP增长率(%)8农业总产值增长率(%)9用水条件万元工业产值耗水率(m3/万元)10牲畜用水定额(m3/头)11
表2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Tab.2Indexesfordifferentwaterresourcesreproducibleability
指标序号No.1级Grade12级Grade23级Grade34级Grade45级Grade510.85-1.250.45-0.850.17-0.450.05-0.170.00-0.0520.85-1.250.45-0.850.15-0.450.05-0.150.00-0.0530.20-0.270.13-0.200.08-0.130.04-0.080.00-0.0441.50-2.001.00-1.500.40-1.000.15-0.400.00-0.1550.50-0.700.30-0.500.10-0.300.03-0.100.00-0.0360.00-0.500.50-3.003.00-15.0015.00-20.0020.00-25.0071500-20001000-1500500-1000100-5000-10088.25-8.757.75-8.257.25-7.756.75-7.256.25-6.75910.00-12.008.00-10.006.00-8.004.00-6.002.00-4.001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5499111.50-3.503.50-5.505.50-7.507.50-9.509.50-11.50注:等级越小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越强,等级越大说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越弱
价标准。
各指标的权重利用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获得[9],如下所示:
(0.122,0.122,0.122,0.122,0.122,0.080,0.149,0.026,0.037,0.050,0.050)
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指标值如表3所示:
3.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计算
根据建立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标准,利用公式(1)-(2)将各个指标所对应的等级用相应的云模型表示,超熵取0.01,对于1级和5级这种边缘级别采用半云模型,如第1个指标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第5个等级范围为0-0.05,则:Ex=0.000
En=0.05-0-2ln0.5=0.051.177=0.042根据各个区域对应的指标值,利用正向发生器算法产生隶属度矩阵,并利用(4)-(7)进行变换,计算得出不同区域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云模型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较,云模型的评价结果是随机的,表4中的结果是一次随机实现,但是其评价的结果必然在某一可接受的范围内,如对青海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多次评价结果为3.52,3.52,3.45,3.47,3.46,这体现出了评价的不确定性;云评价与其他评判模型的评价结果相比较来看,评价结果大体上是其他方法评价结果的综合,如对青海地区的评价,模糊可变集合、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4级,而投影寻踪评价结果为3.3级(近似3级),云模型评价结果为3.45-3.52,处于3-4级之间。对山西、陕西、全流域等的评价情况与对青海的评价情况类似,因此,综合比较各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本文建立的云综合评判模型是可行的。
根据评价的结果看出,黄河流域整体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上较弱,属3-4等级,主要原因为该区域本身属水资源较短缺地区,目前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不足,而且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流域内的宁夏和内蒙古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最弱,属4等级。从其指标值中可以看到宁夏和内蒙古的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极少,宁夏仅为0019m3/(m2.a),仅仅略高于山东省,在黄河流域所辖行政区中排倒数第二位,这是导致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弱的客观因素,但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影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与山东省相比,宁夏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率为5499m3/万元,是黄河流域所辖行政区中用水效率最低的区域,山东省只有404m3/万元。综上分析,黄河流域特别是宁夏和内蒙古地区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目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一是进一步节流、开源,合理实施跨
表3各区域指标值
Tab.3Indicatortableofdistricts
指标
Indexes青海
Qinghai四川
Sichuan甘肃
Gansu宁夏
Ningxia内蒙
Neimeng山西
Shanxi陕西
Shanxi河南
Henan山东
Shandong黄河流域
YellowRiverBasin10.1370.2780.0910.0190.0340.0850.0960.1680.1850.09420.1370.2780.0910.0170.0150.0690.0800.1320.1720.08330.0610.1270.0360.0320.0320.0540.0560.0950.0610.05140.1580.3230.1110.0240.0370.1030.1140.2100.1930.10750.1170.2390.0710.0150.0290.0670.0780.1250.1770.08162.30.52.15.07.01.91.92.01.82.17443.3712.6496.7313.2286.9549549.9660.5714.7465.788.38.08.17.96.57.37.46.87.47.393.986.756.756.7510.133.886.756.7510.726.7510190615490454994341943100713414041554114.903.944.334.984.906.097.227.245.775.61表4不同区域的评价结果
Tab.4Evaluationresultsunderdifferentdistricts
行政分区
Districs青海
Qinghai四川
Sichuan甘肃
Gansu宁夏
Ningxia内蒙
Neimeng山西
Shanxi陕西
Shanxi河南
Henan山东
Shandong流域
Basin云评判3.522.823.544.033.923.623.593.303.173.65模糊可变[4]4344-54-544334灰色关联[4]4345543334模糊综合[4]4345544434投影寻踪[2]3.32.33.04.84.63.03.13.02.63.2流域调水,重视雨洪资源的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二是急需提高用水效率,特别是降低提高农牧业的用水效率,大力推行节水灌溉,降低第一产业的灌溉定额,同时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耗水量。
4结论
本文在总结目前水资源再生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定性与定量转化的云模型引入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研究中,并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较弱。
云模型不仅考虑到概念的模糊性,而且充分考虑到评判的随机性。将云综合评判模型与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投影寻踪、模糊可变集合等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方便、结果可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88-197.[ShenZhenyao,YangZhifeng.IndexSystemandMethodforAssessingWaterResourcesRenewAbilityoftheYellowRiverBasin[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02,17(2):188-197.]
[2]杨晓华,杨志峰,沈珍瑶,等.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方法[J].水科学进展,2004,15(1):73-76.[YangXiaohua,YangZhifeng,ShenZhenyao,etal.GeneticProjectionPursuitMethodforEvaluatingWaterResourcesReproducibleAbility[J].AdvancesinWaterScience,2004,15(1):73-76.]
[3]杨晓华,杨志峰,沈珍瑶,等.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的遗传加权物元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15(1):73-76.[YangXiaohua,YangZhifeng,ShenZhenyao,etal.AGeneticMatterElementModelwithWeightsfor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WaterResourcesProducibleAbility[J].MathematicsinPracticeandTheory,2004,15(1):73-76.]
[4]陈守煜,李敏.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评价模型[J].水利学报,2006,37(4):431-435.[ChenShouyu,LiMin.AssessmentModelofWaterResourcesReproducibleAbilityBasedonVariableFuzzySetTheory[J].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2006,37(4):431-435.]
[5]李德毅,邸凯昌,李德仁,等.用语言云模型挖掘关联规则[J].软件学报,2000,11(2):143-158.[LiDeyi,DiKaichang,LiDeren,etal.MiningofRelationRuleswithCloudModel[J].JournalofSoftware,2000,11(2):143-158.]
[6]宋远俊,杨孝宗,李德毅.多机多任务实时系统云调度策略[J].计算机学报,2000,23(10):1107-1113.[SongYuanjun,YangXiaozong,LiDeyi.TheCloudSchedulePoliticsofMultiprocessorMultitaskRealTimeSystems[J].ChineseJournalofComputers,2000,23(10):1107-1113.]
[7]LiDeyi,HanJiawei,ShiXuemei.KnowledgeRepresentationandDiscoveryBasedonLinguisticAtoms[J].KnowledgebasedSystems,1998,15(10):431-440.
[8]LiDeyi.KnowledgeRepresentationinKDDBasedonLinguisticAtoms[J].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1997,12(6):481-496.
CloudModelofWaterResourcesReproducibleAbilityintheYellowRiverBasin
JIAQi1DUANChunqing2CHENXiaonan3
(1.WuhanUniversity,InstituteofEconomyandManagement,WuhanHubei430072,China;
2.CollegeofWaterSciences,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3.Administrationofthe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MiddleRouteProject,Beijing100038,China)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范文篇12
财政预算反映着国家重大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走向,决定着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度,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国防、文化、教育各个部门和行业。财政预算编制得合理、真实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节约与浪费,而且会引起资源和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以,财政预算的改革是做实节约型社会的财政基础。
我国财政预算在部门预算改革之前,是粗放式的编制模式,只抓框架,却忽略了各个部门和项目的细部环节,而这些环节往往存在着空间和水分,长期以来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现在实行了部门预算,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制,其特点是细化,它反映了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一个萝卜一个坑,夯实了细部环节。但部门预算作为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如专项支出预算原来的做法是先由财政切块分配资金,再由各部门将资金分解到具体项目或执行单位,很多项目未经专家审定和招投标,成为财政资金和资源能源浪费的重要环节。部门预算实行后,仍然没有建立完整的科学评审机制,项目预算编制有较大的随意性。出现了项目过多,“多立项多要钱”,小项目高报、甚至虚报等现象。又如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部门预算下虽然实行列收列支的办法,由于“收支两条线”不能全面落实,预算外资金仍有很大部分游离在部门预算之外,这些都是出现资源浪费的重要区域。所以,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要从大处着眼,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改革,重点解决好基本支出预算规范化、项目支出预算科学化、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细化、建立项目论证评审机制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从生产、建设、消费各个领域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浪费。
通过部门预算制度的完善,首先保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节约型的项目投资,不让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入围。其次,禁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继续发生。再次,杜绝利用虚假手段套取国家财政资金,严禁预算外资金的大量浪费,把我国节约型社会的财政基础做细做实。
二、利用国债资金,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重要的一步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之所以出现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建国以来,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发展重化工产业,绿色产业太少,高耗能产业过多。直到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8大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品耗能都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到2022年,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将达到25—33亿吨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铁矿石绝大部分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远距离进口,价格很高,消耗居高不下。由于石化产业的扩大,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是最大的节约,必须建立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相反,线性经济是一次性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其特点是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循环经济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在循环经济反馈式流程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得到合理与持久的利用。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中的资源量,尽可能多方式地使用产品,再把已用的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省资源和能源,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属于绿色产业。除发展循环经济外,还要发展开发再生资源、能源的企业和产业(如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对企业的自身改造和增加其新鲜血液,达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不论是发展循环经济,还是开发再生能源等新型产业,国家财政都要给予大力支持。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符合公共财政理论的,在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的力度是很大的。如美国不仅拨款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科研项目,还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抵税优惠。日本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不仅运用税收政策,而且还进行资金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共9100亿元,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国债投向需要转变,应及时转向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支持的渠道和方法应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二是把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列入财政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领域,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予以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三是安排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四是对现有的各级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林业生态效益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安排重点节约型项目。
三、调整税收政策,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税收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杠杆,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抑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扩张,扶持节约型行业的发展,要重视税收政策的合理运用。
1.调整资源税,减少资源浪费。我国的矿产等资源在计划经济下长期无偿开采和使用,直到1984年才开始制定资源税条例在全国试行。当时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开发资源的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而利润相差悬殊,造成了分配上的不合理。由于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是当时制定和实施资源税的主要目的,所以存在着征税范围小、税率低、计税依据不合理、等级划分随意性大等问题。出现弃劣开优、弃小开大、弃难开易、滥开滥采甚至掠夺性的开采。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从目前节约型社会来审视,实施十年之久的资源税亟待改革:一是扩大征收范围。现有的7种资源范围太小,7种之外的资源处于纳税的空白环节。资源税不仅限于矿产和盐,应对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征税。二是提高资源税税率。现在资源越来越短缺,资源价格在国际市场呈攀升趋势,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和稀缺资源更是如此。按照价值规律,资源税税率与其价值是不相符的,税率应上调,特别是对稀缺的、不可代替的、不可再生的或再生成本高的资源应课以重税。三是改进计税依据。原有资源税以产品的销售量为主要依据,以量定额征收,与市场规律有距离。资源税税率应以量和价为依据,这样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四是地方政府决定资源税的权力空间应适当压缩,而且要有统一规定,不可自行掌握,随意放宽资源开采的限制。五是健全资源税体系,将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也纳入资源税体系之内。通过改革资源税,禁止对矿产资源的滥开滥挖和企业对资源的大量耗费,使资源走上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轨道。
2.开征燃油税,减少能源消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消费成为消耗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中国的汽车消费还停留在“重大轻小”的阶段,轻视小排量汽车,青睐高排放豪华车,致使高耗油的SUV车超常增长,大排量顶级豪华汽车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加速了能源的消耗,中国燃油经济性状况以每升燃料行驶里程计算,竟高出日本2010年目标的46.7%。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开征燃油税及其配套税种,可以促使汽车生产厂家积极采纳节油技术,使技术先进、耗油量少的车主导市场;有助于理性消费理念的形成,在燃油税杠杆下会有更多的人购买和使用节能型、小排量汽车,改用柴油车,还能促使各地进一步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主力军作用。从而有效减少汽车对能源的大量消耗,缓解我国能源紧缺问题。
开征燃油税提出已经好久了,但一直未能出台。其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航空、水运、航海、铁路、建设、农业等不使用公路的部门的返还问题,同时还牵涉到打破部门垄断利益的难题。燃油税不一定以使用公路为标准,航空、航海虽不在公路运行,但总是要用汽油为燃料,即使建设、铁路、农业等部门,也少不了车辆、机器设备使用油类能源。关键问题是打破部门垄断,现在油价上涨基本都转为石油公司的利润,国家财政从中得到的税收很小。当时我国设计燃油税时,国际油价超过了15美元就算很高了,现在已经超过了66美元,如果再托延下去,对燃油税的制定更加不利。有必要把油品提价和养路费改革通盘考虑,改征燃油税。
3.新设生态建设税,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也是一种资源,生态恶化社会经济就无法维持。我国生态资源形势严峻,而且资源产品定价长期偏低,没有将资源使用或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及对后代产生的资源基础不完整因素考虑在内。资源价格的扭曲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为扭转这种局面的扩展,开征生态建设税是完全有必要的。20世纪70年代生态税在国外就受到普遍关注,到80—9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付诸实践。美国和瑞典开征二氧化硫税,德国开征水污染税,同时还对电力消费者征收生态税。我国生态建设税主要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和枯竭,使自然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征税对象是所有享受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除对生产行为征税外,还可以对产品、消费行为征税。征收的原则是对生态受益者或环境资源的消费者,而不特指生态破坏者。由于生态资源存在着外部性,产权难以界定,必须政府介入,采取征税的措施,使损害生态资源者将其活动的社会成本考虑进去,纳入私人成本中。生态建设税作为中央税,征收形式可对所有从事生产经营行为缴纳流转税的企业按一定比例来征收,征收比例以3%为宜。
4.调整汽车消费税。汽车耗油主要是大排量轿车和高油耗的SUV车辆,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了减少汽车对能源的消耗,欧洲、日本等国政府对小排量车的消费税给予降低,甚至给予减免,对大排量轿车课以重税,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发达国家汽车消费税的调节经验,我国也应对汽车消费税进行调整,大幅度降低小排量汽车税率,将大排量车的消费税大幅度上调,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实施后,到2022年,当年有望节油4000—6000万吨,可见汽车消费税调整的成效将会是很明显的。
5.加快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我国从1983年以来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由于现在总产值是干部考核、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社会各界对政府官员政绩评定的一个主要标准,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要税种的财政制度,常常会激励各级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价高利大的重化工业上,从而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耗费。同时,对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低价政策和无偿乱拨,又造成了成本扭曲和社会稀缺资源的滥用。从资源和能源角度来看,应尽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在通过税收政策对高耗能行业、产业进行限制的同时,还应该对节能环保的新行业和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进行鼓励支持。另外,根据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对不符合节约能源和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取消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发改委和商业部决定对氧化铝及铁合金加工贸易终止其8%的出口退税,免除17%增值税的优惠待遇是非常正确的。对一次性产品不仅不能有任何优惠,而且还要运用税收手段迫使其停产转产。
四、加强财政监督,严守节约型社会的闸门
监督管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预算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止国家资源浪费的话,那么监督管理就是从生产、消费的过程中防止资源的浪费。监督管理抓得紧,管得严,就会防止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税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各种制度日趋完善,措施日见成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市场经济下,追求效益最大化已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财政监督管理的难度在加大。同时,我国的财政监督本身也还存在着问题,如只重视财政资金的分配而不大关心财政资金的使用,只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后果而不大重视使用的过程,只重视问题暴露后的调查处理而不大注意防范于未然。这些不足之处也会给国家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浪费,仅就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来看,造成资源、能源、资金大量浪费的现象就是非常惊人的。
财政监督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监督机制上采取多层联办方式,发挥财政专员办主力军的作用,发挥审计署特派办、纪检委的作用,并由政法部门进行配合,把监督、审计、检查、法制四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监督网络。在监督方法上采用全程监督的做法,从事情的源头开始监督,然后在事情的过程中分期进行监督,最后在事情结束后进行总监督,不给违法行为得逞的机会。在追踪问效上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搞秋后算账,否则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在监督环节上要主次分明,把监督的重点放在预防财政预算和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即使监管得再严也是无益的。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财政监督一定要强化和改进,为节约资源守好门把好关。
-
当前网络环境现状范例(12篇)
当前网络环境现状范文篇1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课题主持人薛海兵摘要:基于目前的语文..
-
节约资源措施范例(12篇)
节约资源措施范文关键词:矛盾协调关系结构调整保障措施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低于..
-
生物学的价值和意义范例(12篇)
生物学的价值和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动物特殊价值;动物精神价值;动物生态价值;动物伦理价值[中图分类号]d950.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4.015随着环境..
-
品牌策划的重点范例(12篇)
品牌策划的重点范文特点一:大多扮演超级业务员角色在白酒界,通常大家所说的职业经理人,主要意指营销执行总经理、营销副总、营销总监、市场总监等等,可能具体的称谓略有不..
-
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例(12篇)
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篇1全球贸易量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同期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六倍。相对廉价的能源助长了这一现象,而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则被放到了次..
-
减少碳排放措施范例(12篇)
减少碳排放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隐含碳;气候贸易措施;多边贸易体制;挑战;未来策略中图分类号:D9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04(2015)01―0026―08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
-
城市规划未来发展趋势范例(12篇)
城市规划未来发展趋势范文1篇1[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环境;综合化;集群化;城市一体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
-
道德与法治核心概念范例(12篇)
道德与法治核心概念范文篇1关键词: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1关于课程与内容的定义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所谓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