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例(12篇)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家长;婴幼儿静脉留置;常见问题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99-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浅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治疗,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儿科应用最广,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但由于浅静脉留置针容易并发留置针脱落、阻塞、局部渗漏肿胀、静脉炎等并发症,导致留置失败。这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导致家长的不满,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否也会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留置针常见问题的发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2006年1~8月住院患儿,年龄1~36个月,住院时间大于7天,所用药物均为普通药液(即非化疗药物),1~4月100例为对照组,5~8月108例为实验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患儿家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2。
两组患儿及家属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留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Y静脉留置针,先剃净以穿刺点为圆心2.5cm半径的毛发(如头皮穿刺),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松动外套针与针蕊,接上输液器排尽留置针导管内空气,操作者左手压住血管上端,阻断静脉回流,以暴露血管,拇指在血管处绷紧穿刺部位皮肤,以右手拇指、食指上下夹住针翼和延长管根部与头皮成10度~20度角对准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以0度~5度方向进0.2~0.5cm,将手腕放平,食指紧贴皮肤,左手将针蕊捏住,缓慢退回针蕊1~2cm,右手将延长管跟部缓慢向前送,待外套管全部送人,观察回血良好,将针蕊全部抽出,用3M透明敷贴和胶布固定。留置后以1.25万U肝素钠稀释于500ml生理盐水中,用3~5ml封管。每24小时更换连接管及消毒贴膜1次。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留置针操作由相同的2名责任护士执行,均按上述方法操作。
1.2.2患儿入院后即遵医嘱采用浅静脉留置:实验组在接到浅静脉留置的医嘱后,召集家长开展浅静脉留置的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留置的目的、方法、留置时间、留置费用,留置时如何护理患儿,留置针的常见问题及表现等。讲座结束后发放自制的婴幼儿静脉留置健康教育处方,内容主要是静脉留置常见问题的表现、如何护理患儿,如:避免肢体过度束缚,头皮穿刺应避免压迫和按摩,洗澡时避免水溅入等。叮嘱家长如更换陪护时将教育处方交给下一位陪护人员,使每1位陪护人员均了解静脉留置的有关内容。同时采取适时、反复的原则进行宣教。反复即每次输液时均告知家长目前患儿的留置针状况和注意事项。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指导。
1.2.3统计每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时间和常见问题发生的例数。如留置7天无并发症发生,则按常规拔掉留置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2结果
2.1实验组静脉留置的时间为(6.1±1.57)天,对照组留置时间为(4.8±1.63)天。两样本均数比较,t=5.9,P<0.01。
2.2两组患儿静脉留置常见问题比较:见表3。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起到了有利于患儿康复,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在实施健康教育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
3.2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对基础护理的健康教育。在儿科治疗中,输液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有时候要花好几个小时去给一个难找静脉的患儿穿刺静脉。在临床工作中对患儿家长开展有关静脉留置的健康教育,减少留置针常见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我们工作。通过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了解留置针的有关知识,掌握生活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变被动为主动,共同参与到减少留置针常见问题的发生中。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取得家长的配合,护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有爱心、耐心、同情心,鼓励患儿家长多提问题,做到有问必答。
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有关知识和护理患儿的要点,能减轻婴幼儿浅静脉留置常见问题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10-01
产褥期是指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需6周。此期,伴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家庭经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是产妇心理恢复的一个关键时期。现将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讨论如下:
1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确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和承担母亲角色的责任两方面。其过程一般经历3期:依赖期、依赖-独立期、独立期[1]。
依赖期一般指产后前3天,此期产妇的很多需要是通过别人来满足。产妇多表现为用言语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较多地谈论自己的分娩感受。在依赖期,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帮助,医务人员的关心指导极为重要。依赖-独立期是指产后3~14天,这一时期产妇关注重心开始从自己转移到新生儿身上,由于分娩后产妇感情脆弱,太多的母亲责任感,害怕照顾不好新生儿,是产后抑郁的高发期。加倍地关心产妇并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指导并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孩子,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独立期是指产后两周至1个月。此期,多数产妇已适应新家庭的运作,接受母亲的角色。这时,产妇及丈夫往往会承受诸多矛盾和压力。
2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对策
2.1一般护理。
2.1.1环境。应给产褥期妇女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透光使空气清新。天气暖和时应常开窗换气,即使天冷,也应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床面的整洁、平坦、舒适有利于产妇良好的休息。
2.1.2休息。产褥期妇女应合理加强休息。由于分娩时体力的极度消耗及产后机体的恢复,加强产后休息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产后第一天应卧床休息,以恢复体力,2-3天后可下床稍作轻微活动。卧床休息时应改变,不应过久保持一种睡姿,最好不看书、读报,以防影响视力。
2.1.3饮食。产妇分娩后,消耗大量的体能,需要补充营养以恢复体能。最初1-2日可酌情进食流食或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忌多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在恢复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保证食物的多样化,以利于摄取全面营养。同时,泌乳及乳汁质量与母体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故乳母应增加汤类。如鸡汤、鱼汤、红枣、小米粥等,避免生冷食物及茶和咖啡类刺激性饮料。
2.1.4活动。产褥期妇女适当的早期活动能促进子宫复旧,使产妇保持健康及尽早恢复体形。产妇分娩次日可在床上翻身,半坐式与卧式交替休息。产后2W可以做膝胸卧位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积极做产褥期保健操,根据个人情况运动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练习。由于松弛的盆底组织尚未恢复,产褥期妇女不宜久立,少做蹲位,避免过重体力劳动,防止阴道壁胀出。
2.2家属支持。家属特别是丈夫应对妻子给予安慰和支持,尽最大努力关心体贴产妇,主动分担家务,照顾婴儿和产妇。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增强产妇适应角色的信心。
2.3健康教育。
2.3.1心理知识指导。安静的环境,舒适的,拥抱新生儿,享受做母亲的喜悦,家属的呵护照顾,倾听鼓励使产妇心理愉悦。产褥期妇女应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增强照顾新生儿的信心。在思想上不应过分焦虑和担忧如何照顾新生儿。也不应逃避承担照顾新生儿的义务。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迎接自己母亲角色的到来。
2.3.2育婴知识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产后应尽早哺乳,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喂哺。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以减轻劳累。学会观察和判断婴儿吸乳是否正确。双侧交替喂乳,喂乳后将婴儿抱立起轻拍其背部。以排出胃内气体,婴儿应右侧卧位,防止吐奶。注意卫生,哺乳前湿热敷和3-5分钟,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变软后再让孩子含吸,以减轻胀痛和皲裂。
2.3.3计划生育知识指导。产褥期内禁忌。产后不哺乳者一般在4-8周月经复潮。产后哺乳者,月经推迟或哺乳期不来潮,也有个别妇女按时来潮的应于产后42日起采取避孕措施。一般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可选用药物避孕。
3结论
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正确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很好地应对产褥期发生的压力事件,促进和维持了产妇的身心状态,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母婴健康及家庭的和谐。
参考文献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母乳喂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3(c)-0132-03
Researchonnursinginterventionofthepostpartumsuccessfulbreastfeeding
ZHANGHongying
DeliveryRoom,theFourthPeople'sHospitalofPingdingshanCity,MaternityandChildHealthHospitalofPingdingshanCityinHe'nanProvince,Pingdingshan46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uccessfulfactorsofpostpartumbreastmilk-fed.Methods400naturalchildbirthlying-inwomen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0toDecember2010,who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had200cases.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comprehensivesystematicnursinginterference,whilethecontrolgroupwasgivenregularobstetricsnursing.ResultsThepercentageofsufficientbreastmilkintheobservationgroupwas87%andthepercentageofpurebreastmilk-fedwas91%;thepercentageofsufficientbreastmilkinthecontrolgroupwas55%andthepercentageofpurebreastmilk-fedwas63%.Thereweresiagnificantdifferencesonthecomparisonoftheconditionsofsufficientbreastmilkandexclusivebreastfeedingintwogroups(allP<0.01).ConclusionPropernursinginterferencecanincreaseefficientlythequantityofbreastmilklactationandtherateofpurebreastmilk-fedmeanwhile.[Keywords]Nursinginterference;Breastmilk-fed;Research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等优点[1]。母乳喂养在孩子生命中是一个最好的开端。一部分孩子由于没有适当的母乳喂养而死于腹泻、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疾病;更多的孩子由于没有母乳喂养而患有不应有的疾病,所以母乳喂养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促进产妇的早期泌乳,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对如何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纯母乳喂养率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12月4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31.5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Apgar评分为7~10分;新生儿体重2400~4200g。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0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新生儿体重2450~4150g;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评分、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介绍产后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方法;观察组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经验丰富的护师对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全方位的母乳喂养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2.1重视产前宣教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中所含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生物利用率高[2];母乳能提高婴儿免疫功能,抵御疾病;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纤维结合蛋白、双歧因子等;母乳喂养能明显降低婴儿腹泻、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率;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母婴间情感联系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母乳喂养有利于防治产后出血,吸吮刺激催乳激素产生的同时,促进缩宫素的产生,缩宫素使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哺乳者的月经复潮及排卵较不哺乳者延迟,利于产后恢复,利于延长生育间隔;母乳喂养能降低产妇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通过科教宣传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使孕妇与其家属能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孕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1.2.2做好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各自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通;护士应在谈话的态度、方式、语音、语调上下功夫,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告诉产妇母乳喂养不仅不会影响体型,还有利于恢复体型[3];克服产妇焦虑、不安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产妇迅速从分娩不适和疲劳中恢复,提供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知识;对产妇的积极行为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保持心情愉快,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母乳喂养一定会成功。
1.2.3舒适的环境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通风,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保证产妇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每天睡眠保持在7~8h以上,充足的睡眠以利于乳汁的分泌和产后康复;指导产妇做肢体舒展、按摩和深呼吸,使其心情和肌肉放松,进入舒适、放松的睡眠状态。
1.2.4饮食护理指导产妇产后1h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指导产妇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多汤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大麦及其制品;母乳不足者,猪蹄炖烂吃肉喝汤。
1.2.5正确的喂奶哺乳前,母亲应清洗双手并用温开水清洁及;母亲喂哺婴儿时要舒适,肌肉要放松;可取坐位或侧卧位;取坐位时两肩放松,坐椅要有靠背,不宜过高;孩子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孩子的脸对着,鼻子对着,抱着孩子贴近自己;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
1.2.6正确的婴儿含接姿势教会母亲诱发婴儿觅食反射,让婴儿嘴张得很大,将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婴儿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下颏紧贴,面颊鼓起呈圆形;有节奏的吸吮,并有“咕咕”的咽吞声,母亲有下奶的感觉,婴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另一侧。
1.2.7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乳汁分泌的早晚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有密切的关系[4];早吸吮可促进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使早下奶;早吸吮可强化婴儿吸吮能力,分娩后婴儿的觅食反射最强,是婴儿练习吸吮的好时机;哺乳前不要给婴儿喂母乳以外的食物或奶瓶、橡皮作安慰物,以免婴儿产生错觉。
1.2.8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建立,便于按需哺乳,早开奶;母亲是婴儿最细心、最好的护理者,可向责任护士学到婴儿的护理知识;鼓励产妇按需哺乳,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和婴儿24h在一起,吸吮和按需哺乳;废弃定时哺乳,哺乳量减少,不能及时排空内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和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5];坚持夜间哺乳,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哺乳的时间及频率取决于新生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时。
1.2.9皲裂的处理哺乳前湿热敷3~5min,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新生儿含吮和大部晕;哺乳时先吸吮皲裂程度轻的一侧,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哺乳结束时,用示指轻压婴儿下颌,等婴儿放下后再把婴儿抱离,切忌强行拉出;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
1.2.10扁平或凹陷的处理采用伸展练习法,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两侧,慢慢由向两侧方向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向外突出,再用示指和拇指捏住轻轻向外牵拉数次;确实无法将牵拉外出者,应使用人工,将人工内空气挤出,吸于乳晕上,产妇的中心对准人工中心,婴儿以正确吸母乳方法吸吮即可。
1.2.11乳胀的处理哺乳前湿热敷3~5min,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哺乳时先喂奶胀明显的一侧,因为饥饿时婴儿的吸吮力最强;当婴儿不能有效吸吮或婴儿一点都不肯吸奶时,要帮助产妇将乳汁挤出。正确的挤奶方法: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上下方,用大拇指和食指的内侧向胸壁处挤,必须挤压后方,这样就能挤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有节奏地挤压及放松并在乳晕周围反复转动手指位置,以便挤空每根乳腺管内的乳汁,双侧交替挤压,挤出的奶用小勺喂婴儿;如果很胀痛,可用吸奶器吸引乳汁,使舒适至肿胀消失为止。
1.2.12乳腺炎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哺乳前后及时清洁;凹陷者,及时矫正;每次喂哺时尽量将乳汁吸空,并注意口腔卫生。发生乳腺炎时,如感染不重,全身反应轻微,一般不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喂奶,勤吸吮,尽量把里的乳汁吃干净;当乳腺炎局部化脓时,患侧应停止哺乳,并以手法挤奶或吸引器将乳汁排净,保持乳腺管通畅,用小勺喂婴儿。
1.3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72h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标准[6],乳汁充足:喂奶时听到孩子的咽奶声,小儿24h排尿6次或6次以上,并有少量多次或大量1次质软大便,两次喂奶之间婴儿很满足,很快乐。喂奶前丰满,喂奶后柔软,喂奶时母亲有下奶的感觉。乳汁不足:在母乳喂养后婴儿仍哭闹不安,给予配方奶粉后有满足感,大便较少,较柔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产妇中乳汁分泌充足,占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纯母乳喂养率。见表1。
3讨论
3.1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孕产妇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产前健康教育,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好处,使孕产妇下决心实施纯母乳喂养,并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产后半小时内母亲与婴儿皮肤接触,半小时内早吸吮;实行24h母婴同室,促进乳汁分泌;产后早开奶,按需哺乳,想吃就喂,勤吸吮,促进乳汁分泌[7]。
3.2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
通过对产妇热情、关怀、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哺乳技巧指导,提高了产妇对产褥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母乳价廉卫生,营养丰富,对家庭来说经济、方便,同时也省力、省时,又使产妇身体恢复较快,使产妇和家属更放心,更满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8]。
3.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连续性护理的优质服务要求护理人员自身必须具有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母乳喂养的观察与护理,从而提高了自己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易于接受和坚持纯母乳喂养;消除影响母乳喂养和乳汁分泌的不利因素,消除顾虑,变被动为主动,家属也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中获得了知识,并能够给产妇提供正确协助,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增强了新生儿的免疫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融洽了护患关系,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好处。因此,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解丽丽.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33-34.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82.
[3]王桂云.对238例产褥期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9(4):85-86.
[4]谷聚爱,秦爱华,王志芹.母乳喂养与产前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最佳时间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7):81.
[5]朱丽萍,董秀萍.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6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M].北京:新闻出版局,1999:12.
[7]刘辉,刘爱玲,段春英.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4-35.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4
关键词羊水量;异常;护理
1羊水过多的护理
1.1护理评估
病因:羊水过多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胎儿畸形;②多胎妊娠;③孕妇和胎儿的各种疾病,如糖尿病、ABO或Rh血型不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④胎盘脐带病变。
症状:羊水量超过3000ml时常出现症状,孕妇表现为:腹部增大迅速、胀痛;心跳快、气促、呼吸困难而不能平卧;食少便秘、行走不便等。
体征:腹部皮肤高度紧张、发亮、变薄,宫高腹围均大于孕周,产检时胎位扪及不清,胎心音听诊遥远或听不到胎心音。
辅助检查:①B超检查见羊水最大暗区>7cm,或羊水指数>18cm,约有20%~50%的胎儿有畸形。②羊膜囊造影或胎儿造影;③神经管缺陷胎儿的检测。
1.2护理问题
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腹部过度膨胀、膈肌上升、胸腔体积减小有关。
焦虑:与担心胎儿有出生缺陷有关。
便秘:与腹胀痛、进食减少有关。
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发育异常有关。
1.3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专科护理: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建议作引产处理。配合医生作好术前准备,如经腹羊膜腔穿刺放羊水手术过程中测血压、脉搏,放羊水后腹部放置砂袋或加腹带包扎,并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羊水过多合并正常胎儿:症状严重需放羊水,以减低宫腔内压力。症状较轻者,注意休息,低盐饮食,定期测宫高、腹围了解羊水量变化。按医嘱应用镇静剂,或口服吲哚美辛,期望抑制胎儿排尿治疗羊水过多。如妊娠已足月,在确定胎儿已成熟的情况下,行人工破膜,终止妊娠,无论选用何种方式放羊水,均应从腹部固定胎儿为纵产式,严密观察宫缩,注意胎盘早剥症状与脐带脱垂的发生,并预防产后出血。
心理护理:羊水过多的孕妇常常感到不安,认为是自己健康因素导致胎儿受累,担心胎儿是否畸形,能否妊娠到足月,能否安全分娩,医护人员应针对孕妇的具体情况,说明处理的方式与效果,让孕妇及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1.4健康教育
未分娩的孕妇应注意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定期作产前检查,严密观察羊水量的变化。
行穿刺放羊水术者注意观察宫缩、胎心、胎动及阴道流血情况,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若新生儿不健康或死亡,协助产妇及家属以平常心态接受事实,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身体情况,考虑再孕。
合并有胎儿畸形者,更应查明致畸因素,避孕半年以上再妊娠,妊娠前在医院检查并遵循医生指导,以防再次发生畸形儿。
积极就医,寻找引起羊水过多的原因,如母亲有疾病应及时治疗。
2羊水过少的护理
2.1护理评估
病因:临床常见于:①胎儿畸形,主要为泌尿系畸形;②过期妊娠;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④羊膜病变。
症状:孕妇于胎动时常感腹痛,腹部增大不明显,有时胎动异常。
体征:宫高、腹围均小于妊娠月份,子宫敏感性高,宫内胎体呈"实感",羊水振荡感不明显。
辅助检查:B超检查,测量羊水深度≤2cm为羊水过少,≤1cm为严重过少。羊水指数≤8cm为临界值,≤5cm为绝对值。部分胎儿有肾脏发育异常,或膀胱无尿。
2.2护理问题
焦虑:与担心胎儿先天发育异常或疾病对胎儿不利影响有关。
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发育异常和胎儿缺氧有关。
2.3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孕期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不能自行服药。
专科护理:①妊娠未足月者,左侧卧位,多饮水,严密观察胎动,记录胎动次数及胎心率,每日吸氧3次,每次30分钟,每周测宫高、腹围或B型超声检查以了解羊水变化。如果需要羊膜腔输液者,协助医生具体执行。②足月妊娠或过期妊娠者,作好终止妊娠准备,临产后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率变化,同时作好剖宫产和抢救新生儿窒息准备。如合并有胎动减少,胎心率异常者应剖宫产分娩为宜。
心理护理:羊水过少的孕妇及家属大多会担心胎儿是否畸形,医护人员应向其讲解目前情形,说明将采取的治疗和护理的方式与效果,让孕妇及家属有充分心理准备,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2.4健康教育
未分娩的孕妇应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严密观察羊水量的变化,注意观察宫缩、胎心、胎动情况。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5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调查我院早产儿中心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从护理角度对59例NEC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寻找护理观察与干预要点。结果早产儿NEC的临床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护理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结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实施正确喂养方案,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婴儿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Themonitoringandinterveninginnursingofpreterminfants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significancesofearlyinterveninginnursingagainstnecrotizingenterocolitisinprematureneonates.MethodsTheclinicalnursingdataof59preterminfantswithnecrotizingenterocolitiswereanalysedbyinvestigatingtheincidenceofpreterminfantsnecrotizingenterocolitisinourhospital.ResultsTheclinicalclassificationofNECinpreterminfantscloselycorrelatedwiththeprognosis.Nursingfactorsaffected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nthedisease.ConclusionOurresultsindicatedthatstrengtheningnursing,implementingthecorrectfeedingschedulesandcontrollingbacteriainfectionwerenecessaryinpreventingprematureneonatesfromNEC.
【Keywords】infantsprematurity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ursing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长期以来一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也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及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的上升,NEC更视为早产儿医疗护理中须高度重视和预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早产儿中心10年间发生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例做一护理学总结分析,旨在指导临床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防治,进一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对1993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并收住NICU的1869例早产儿进行调查[1],男987例,女882例。其中发生NEC59例,占3.16%,男32例,女27例;胎龄<32周18例,32~35周31例,>35周10例;出生体重<1500g15例,1500~2000g34例,>2000g10例。出生1minApgar评分正常(8~10分)46例,轻度窒息(4~7分)7例,重度窒息(0~3分)6例。
1.2喂养方式早产儿配方奶(出生体重<1500g母乳喂养)鼻饲或口喂;出生体重<2000g2h喂养;>2000g3h喂养。每日增加奶量:鼻饲者20ml,口喂者30~40ml。
1.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腹部X线平片诊断[2]。采用修正的Bell分级对患儿进行分级[3]。其中Ⅰ级36例,Ⅱ级9例,Ⅲ级14例。
1.4治疗方法患儿发现有宿奶和腹胀立即禁食,给予全静脉营养。胃肠减压是治疗NEC的首要方法,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发肠穿孔则转外科手术治疗。
1.5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患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与疾病程度的关系见表1。
表1NEC严重程度与患儿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x±s)
由表1可知,重度NEC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小于轻、中度患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早产儿基本状况见表2。
表2早产儿相关因素与NEC的关系
2.3临床特点本病全年1~12月份均有发病,1~4季度分别为11例(18.64%)、9例(15.25%)、22例(37.29%)、17例(28.81%)。发病时间在生后1~25天,平均(8.74±599)天。所有患儿起病时均有宿奶和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43例(72.88%),46例(77.97%)胃内抽出黄绿色液体,明确感染者28例(47.46%),大便潜血阳性者27例(45.76%),血便8例(13.56%)。
2.4预后情况见表3。轻度NEC患儿多数获痊愈。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全身状况急剧恶化,酸中毒难以纠正,多发生腹膜炎、肠穿孔,病死率高。本组资料6例患儿有反复禁食,5例2次,1例3次。初次发病常规禁食1~2周,开始喂养后2~24天再发。其中2例并发肠穿孔。
表3临床分度与预后(例)
转贴于
3护理观察与干预
3.1早产儿喂养研究表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的差异,使早产儿易患NEC。目前认为,肠黏膜损伤、肠道内细菌作用、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4]。调查显示[1],随着本地区早产儿配方奶广泛应用和NEC的预防意识,临床已不存在高渗奶方喂养因素,但仍须避免快速增加奶量,以降低发生NEC的危险。因此,选择早产儿配方奶和母乳、严格遵从医嘱标准计量喂哺婴儿是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预防NEC的关键一步。我们体会,早产儿喂养前后的护理观察与医生的及时沟通、灵活处理对NEC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即便常规加奶喂养,也会有婴儿发生宿奶、呕吐、腹胀、胃液颜色及大便性状改变等情况。护理观察结果往往成为诊断疾病的第一手资料。
3.2感染因素从本组资料看出,感染仍然是发生NEC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临床特征典型,全身状况差,病程进展快,易发生败血症、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预后差。因此,如何监测和防止早产儿肠道内外的感染,及时有效的选用敏感抗生素,提高NEC的救治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护理工作的消毒隔离措施仍然是不可松懈并须进一步加强的关键环节[5]。目前,手部卫生预防院内感染已引起医学专家们的重视,这也是对感染影响最大、又易被忽略的细节。加强早产儿中心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严格管理和监测,杜绝早产儿NEC肠道内外的外源性感染,为今后护理工作特别强调的重点。
3.3胃肠减压绝对禁食、胃肠减压是治疗NEC的首要方法,胃肠减压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患儿预后。放置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时间根据病情决定),压力不宜过高,一般用5ml注射器抽净胃内容物(残胃液)。每班更换注射器,每天更换胃管。严重者采用持续胃肠减压,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每班认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做好出入量的精确统计。勤观察、勤巡视患儿腹胀情况。如胃肠减压不理想,须及时寻找原因,切勿等待,并与医生商讨下一步治疗的调整。但何时恢复喂养尚缺乏直接的组织学客观依据。本组NEC痊愈者平均禁食、胃肠减压时间(10.72±3.79)天(5~21天)。我们体会,需因人而异,根据临床体征,结合腹部X线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慎重判断,不必局限于常规。通常是待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性,出现觅食反射,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开始恢复喂养。先试喂生理盐水,再试喂5%糖水,根据体重每次1~5ml不等,无异常时改喂乳汁,最好以母乳开始。增加奶量需谨慎,防止复发。
3.4早产儿基础护理本组均为早产患儿,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基础护理质量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要。首先,制订护理计划,选派临床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多年资护士全面护理。作好生命体征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吸氧的患儿随时调整吸入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避免引起缺氧或氧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清洁护理。让呕吐的患儿取侧卧位,上身抬高30°~40°,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体温正常,监测体温变化。每日了解体重情况。确保患儿皮肤黏膜的清洁和完整性,勤换床单、衣物,每日予温水擦拭或洗浴,做好红臀、脓疱疹、脐炎等的防治。加强室内空气、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暖箱、辐射台的清洁、消毒。
NEC患儿禁食中完全依赖全静脉营养,每天根据补液总量合理安排补液顺序、速度,同时兼顾抗生素的滴入,以保证抗生素达到有效浓度。使其既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将全部液体均匀输入。营养液,包括抗生素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熟练穿刺技术,防止药液外渗,控制好输液泵速度。输液时定时巡视进液情况,密切观察输液后反应,有情况及时处理。注意随访血气分析、微量血糖、生化指标、腹部X线平片等。
4小结
早产儿NEC的临床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患儿存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莉,陈豪,徐秋玲,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新生儿科杂志,2004,19(2):58-61.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7-473.
3WalshMC,KliegmanRM.Necrotizingenterocolitis:Treatmentbasedonstagingcriteria.PediatrClinNorthAm,1986,33:179-182.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治疗不当会导致病人数日或数周内死亡。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常见于未成熟儿,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道充气、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我院及花都区人民医院1995年9月~2007年1月共手术治疗nec患儿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31天,平均8天。发病前没有明确病因,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时间为2~5天。
2.临床表现
多见于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常有窒息史。最早出现反应差、拒食、呕吐(6例,占86%)、腹胀(5例,占71%)、腹泻(6例,占86%)和便血(7例,占100%)等症状。早期出现频繁呕吐,多为胃内容物及胆汁,可吐出咖啡样物(3例,占43%)。轻症仅有中度腹胀,可无呕吐,大便2~3次/d,稀薄,颜色深或带血,潜血试验阳性。重症腹胀明显,可见肠型,粪便如果酱样或柏油样,或带鲜血有腥臭味。若不积极治疗,病情急剧恶化,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发凉、高热或体温不升、代谢性酸中毒、黄疸加深、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2例出现休克、dic,2例出现肠穿孔、腹膜炎。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核左移,部分呈现毒性颗粒;大便检查呈肉眼血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6例b超检查均有程度不同的腹水,腹腔穿刺有血性液;x线检查肠道充气,有多个液平面,2例具有特征性的肠壁囊样积气,可见多个小气泡或线状气体阴影沿肠管排列。肠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形成气腹。
4.治疗及结果
本组均经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血性腹水,肠管普遍扩张积气,肠腔积血,肠管呈节段性暗红和水肿,伴有淤斑,病变累及部分肠段肠壁出血,呈紫黑色,肠系膜多伴有炎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坏死肠管与正常的肠管有明显的分界线,术中将坏死肠段切除并行端端吻合。其中2例结肠切除(长度分别为升结肠20cm和升横结肠35cm),4例小肠切除(长度分别为回肠25cm、回肠30cm、空回肠40cm、空回肠50cm),1例回肠和结肠各部分切除(长度分别为40cm、35cm)。术后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除2例(切除空回肠50cm者和回结肠一起切除者)因中毒性休克死亡外,其余病例均达临床治愈。
讨论
1.病理特点
nec病变主要累及小肠和结肠,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直肠很少受侵犯。其临床病理学特点[1]:肠管坏死出血为其特征性表现,病变常呈节段性,严重者融合成片,肠黏膜水肿、糜烂、出血,可有溃疡形成,甚至发生坏死及穿孔。肠腔内充满血性液及坏死物,病变从肠黏膜开始,迅速累及肠系膜及腹膜,腹腔常有血性积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发生肠梗阻,病变肠段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循环障碍。
2.发病原因
nec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肠道缺血和缺氧:新生儿窒息、缺氧、呼吸窘迫、先天性心脏病、低温、换血、严重感染、腹泻、血液浓缩以及呼吸衰竭等引起低氧血症或低血容量休克,血压下降,心搏出量减少,机体为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体内血液重新分配,致肠道、皮肤、肾脏供血减少。由于肠道缺血,肠道分泌保护性黏液减少而引起肠黏膜损伤,使肠道内细菌侵入而坏死。②喂养因素:本病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由于免疫球蛋白a(1ga)主要来自母乳,人工喂养儿肠道黏膜缺乏iga的保护,利于病菌生长与繁殖。另一方面,人工喂养儿奶晶配方若其渗透压过高时,大量的液体必由血循环转入肠腔,影响血容量和肠系膜的灌注,导致肠道缺血,引起肠黏膜损伤。③感染:坏死性肠炎与感染有关,病原多为细菌,其中常见于革兰阴性杆菌,以产气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链球菌、某种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等为主。临床也有部分病例在患流行性腹泻时或无任何诱因下发生本病。
3.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及腹部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但必须与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出血症、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及功能性肠麻痹(以腹胀为主,无便血,x线无肠壁积气)相鉴别。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首要因素,本病早期常出现呕吐、腹泻及不典型的血便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常因表现为肠梗阻而误诊。临床检查发现腹壁水肿、发亮,男孩还可合并阴囊水肿,此时多已出现消化道穿孔、腹膜炎。
4.内科及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包括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抗感染等。有下列情况发生时均应积极实施外科治疗:①有腹部体征加剧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肠道反复多次出血不能控制者;②腹膜炎症状加重考虑有肠坏死或肠穿孔者;③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或脓血性渗液者;④出现中毒症状及休克倾向者。术前要改善血液循环、纠正代谢障碍。术中肠管尚无明确的坏死表现,不伴有大量出血或穿孔可不作处理;若肠管生机尚不能确定时,宜行局部热敷,加大经鼻吸入氧气量或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并将肠管纳入腹腔观察10~15分钟后再检查决定处理方式。如果病变肠管已坏死或穿孔或伴大量出血,病情允许则切除坏死肠段,尽量一期吻合[2],如肠管端端吻合术。由于肠坏死是由黏膜下层开始的,实际肠黏膜的坏死往往超过肠管表面所见到的范围,因此,切除时要注意辨认清楚病变大小及范围,切除肠管的长度应超过所见到坏死的肠浆膜面,并注意保留健康肠管,防止肠系膜血管损伤,以利于吻合,否则如断端血循环障碍势必导致肠瘘。对病变广泛者,可切除主要病变或行肠造瘘[3,4],对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术中休克严重者可行肠管切除后外置造瘘,日后再行二次手术闭瘘[5]。本组死亡2例,均为中毒性休克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应指出的是手术切除坏死病灶是治疗该病中毒性休克的基本措施,积极有效地扶持心肺肾功能是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孙喜龙.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35例病理分析[j].辽宁中级医刊,1981,6(1):20-21.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6.
[3]lessinms,schwartzdl,wesselhoetfcw.mutilplespontaneoussmallbowelanastomosisinprematureinfantswithmultisegmen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j].jpediatrsurg,2000,35:170-172.
[4]warnerbw,falconera.imagesinchinicalmedicine:pneumatosisintestinalis[j].jpediatr,2003,143:543.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1篇7
早产儿又称为未成熟儿,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一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其中喂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产儿喂养质量是早产儿存活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1]。早产儿有着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胃肠道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如何使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断成熟和完善,不出现喂养不耐受,满足他们在营养方面的特殊要求,减少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的智力发育。早产儿的成活率、治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现就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判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标准
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是否耐受的诊断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观察胃残余量: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24小时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小时的量;(2)观察腹胀:判断腹胀,可以用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24小时腹围增加﹥1.5cm,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频繁呕吐(每天大于3次);(4)胃残余含有未消化的奶块,色黄胆汁样或咖啡样;(5)血便或大便潜血;(6)大便性状及量:黄色稀便或软便、大便次数增加,呈蛋花样、稀水样或未消化的奶块;(7)尿量少于每日每千克体重30毫升,比重比正常尿比重增加;(8)呼吸每分钟大于60次,有时暂停,心动过缓,皮肤花斑现象;(9)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
2.1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
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妊娠35周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道不耐受表现。资料显示,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34.8%,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13.5%;而体重≤1500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11.73%。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4]。
2.2外部因素
2.2.1围生期围生期对于胎儿是最危险的时期,尤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更为明显。围生期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体温等情况,可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黄郦等[5]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65.2%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2.2.2喂养时间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过早肠内营养往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喂养不当造成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人们恐惧过早喂养[6],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机能的启动、激素的形成、消化酶的分泌。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不耐受的危险性越大。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7]。
2.2.3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和吞咽不协调不能经口喂养,而管饲无论患儿是否有吸吮都有奶汁流入,剥夺了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降低了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8],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过幽门喂养(经鼻十二指肠或经鼻空肠)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肠道喂养方式,解决了早产儿胃排空差、返流、误吸等问题[9]。但是McGuire等[10]报道,过幽门喂养可引起十二指肠穿孔或狭窄、腹泻、营养素吸收障碍等。对于肠道喂养有困难的早产儿通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有报道[11],出生6d仅接受静脉输液的高危早产儿,由于肠道内缺乏营养物质的刺激,失去经胃肠道喂养的机会,其血中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水平明显低下,易发生胃肠黏膜的萎缩和胃肠功能紊乱。
2.2.4疾病与治疗的因素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且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胎龄、体重相关。胎龄小、体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刘芳报道[4],感染也会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而在医源性因素中,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使用激素均导致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12]。
2.2.5窒息缺氧窒息缺氧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得几率高达35.37%,这与窒息造成肠黏膜缺血缺氧,甚至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失有关[4]。杨勇等[13]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胃电活动的监测后,结合临床上常见的中、重度HIE新生儿易出现腹胀、呕吐、拒乳、胃潴留等症状,提示中、重度HIE后,由于胃电节律紊乱造成新生儿胃动力下降,容易发生对喂养不耐受。
2.2.6环境及其他因素早产儿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与母体宫腔内差异明显,外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声音、光线等)的刺激,均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如光线的刺激,早产儿处于强光刺激下,造成其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改变、耗氧量增加、哭闹、躁动等,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3.1选择合适的乳类早产母乳中的成份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的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14-15],选用对应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如果喂牛奶或奶粉则需要从稀到稠,早期喂养早产儿,可采用2:1或3:1的奶喂养,随着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
3.2合理的开奶时间由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其喂养方法应视早产儿的情况而定。体重低于1500g、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并时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16],对一般情况好,无并发症的极低体重儿最好生后4小时开奶,低出生体重儿开奶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尽早开奶,有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禁食1-3d后开奶,禁食的早产儿生后24h可静脉补充爱米特,72h补充脂肪乳,以保证热卡的提供。开奶的奶液为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开奶量为2-3ml/次,每2h1次。发生喂养不耐受立即停胃[17]。
3.3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奶量从0.1-24ml/(kg.d)开始。Terrin等[18]对喂养时胃残余量﹥40%的早产儿分别采用禁食和微量喂养6-12ml/(kg.d),发现微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较禁食患儿明显缩短,认为早期微量喂养适宜在早产儿中使用。王金秀等[11]通过对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研究,也证明了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让其吸吮未开孔的橡胶乳头称为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分泌有一定促进作用。林名勤等[19]研究表明,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能促进早产儿胰岛素的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道营养耐受性,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促进吸收的营养调节物质的贮存,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完全经口喂养,增强其生存能力。
3.4刺激排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排便不畅也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之一,刺激排便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GAS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总之,刺激排便结合NNS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营养的时间,较单纯使用NNS疗效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20]。
3.5加强环境管理
3.5.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早产儿容易出现低体温,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7℃,相对温度在55%~65%。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保暖措施,使其体温维持在36℃-37℃。
3.5.2减少噪音的刺激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压饱和度的急剧波动。导致早产儿交感神经受影响,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走动时碰触物品时的噪声,科室里的仪器设备也应调小音量等。
3.5.3减少关线的刺激光线对早产儿发育有很大影响,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黑暗环境使早产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胃肠激素如促胃动素、胃泌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肠胃活动和胃肠黏膜生长等作用[21],有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从而进奶量增加,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14]。临床上正大力推广使用暖箱遮光罩和配戴眼罩,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3.6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早产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若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及早隔离,严防交叉感染。对于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窒息、硬肿症、心肺疾病、使用过呼吸机,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4喂养指导
指导患儿母亲在给早产儿喂奶时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早发现早处理,不仅可以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还可以防止胃肠道的严重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嘱母亲喂奶时使早产儿右侧卧喂,头肩部抬高30°,喂养时间≤15~20min,以防止过于疲劳。每次喂食后15~20min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也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减少误吸的危险。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的喂养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使早产儿能尽早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健康的成长[22]。
参考文献
[1]邓靖怡,周志玉.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M].现代临床护理,2004,3(5).
[2]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41.
[3]玛莎.为什么早产儿会喂养不耐受[J/OL,].puhuachina.com/daifumd/bbs/thread55241.0.html,2007-02-25.
[4]刘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765-766.
[5]黄鹂,李昭娣,路中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2):23.
[6]高妹花,马改翠,刘翠霞,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J].河北医学,2008,36(5):59.
[7]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8]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80.
[9]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4):255.
[10]McGuireW,McEwamP.Systematicreviewoftranspyloricversusgastrictubefeedingforpreterminfants[J].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04,89(3):245-248.
[11]王金秀,蒋曙红,周红,等.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6,29(12):882.
[12]李秀云,石玉梅,王迪杉.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7(13):2291.
[13]杨勇,陈宝芳,姜冬升,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胃电活动的监测[J].临床护理杂志,2004,22(1):54-55.
[14]ClohertyJP,EichenwaldEC,StarkAR.Manualofneonatalcare[M].Sthed.Philade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Co,2004:115-137.
[15]LauC.Oralfeedinginthepreterminfant[J].Neore-views,2006,7(1):19-27.
[16]杨萍,孙亚梅,陈娟.早产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DL],2008-04-09.
[17]吴育萍,苏绍玉.84例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532.
[18]TerrinG,PassarielloA,DeSantoG,etal.Beneficaleffectsofminimalenteralnutritiononfeedingintolerantverylowbrithweightinfants[J].JPediatrGastroenterolNutr,2005,40(5):660-661.
[19]林名勤,江少虎,邓见玲,等.菲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清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88.
[20]廉伟林.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44-566.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8
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与异物种类、形状、大小,及异物的停留部位、时间和患者的体质、年龄均有密切关系。常见症状有吞咽困难、吞咽疼痛,部分患者可能有呼吸困难、多涎、发热、胸骨后疼痛等。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患者128例,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患者128例,年龄0.5~84岁,在发生年龄上有两个高峰,10岁以下51例,占40%,70岁以上者38例,占30%,为预防食管异物发生提供了年龄方面的依据。
2术前护理
2.1术前病情观察通过对食管异物患者的密切观察,可以及早发现新情况及并发症,对患者的任何一个新的主诉均应重视。食管有三个自然狭窄部位,异物多存留在这三个部位[1],其中第一狭窄部位最多。对第一狭窄及以上异物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异物呕出;对第二狭窄的异物应注意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对第二狭窄、第三狭窄的食管异物,可能在肌内注射阿托品后能自行入胃,这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做出相应对的处理。对食管黏膜肿胀、食管内损伤较重影响进食或合并感染者,应注意观察其摄水量及尿量,术前应补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术前心理护理食管异物患者多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以老年人为多,所以应热情接待,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和抑郁心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儿童应做到认真、耐心、仔细、稳定情绪。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语言和蔼亲切,操作要轻柔熟练,在家长的协同下稳定患儿情绪。
2.3抢救物品的准备我科内腔镜室有配套的硬质食管镜和气管镜及附件,还应备有吸引器、氧气、气管切开包、气管套管、胃管、直达喉镜和系列急救药品。
2.4术前患者准备患者入院后协助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了解异物的大小、形态、特点和存留部位。依据不同种类、大小、形态及异物停留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前4~6h禁食水,以免术中发生呕吐。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儿童及特殊患者应遵医嘱。
3术中护理
配合医生在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及口唇颜色,如出现口唇发绀应立即停止手术,给予氧气吸入,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术中患者如发生呕吐应立即吸引,并使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对有心脏病的患者,可在心电监护下手术。
4术后护理
4.1术后一般可取自由,如有特殊需要可遵医嘱。
4.2术后观察无论是否取出异物术后均需密切观察[2]。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颈胸部肿胀、疼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特别应注意多发性异物的可能,以防细小异物刺入食管壁内或黏膜擦伤继发感染致食管穿孔形成纵隔感染。术后如出现阻塞性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气管内插管给氧,缓解呼吸困难。如为腐蚀性异物,术后突然出现呕吐鲜血或便血,可能是大动脉食管瘘形成或大动脉破裂先兆,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3术后饮食护理食管异物取出顺利患者,无食管黏膜损伤及炎性反应,一般可术后4~6h,吞咽反射恢复后进食冷流质食物,流质3d后可改为普食。如果有黏膜损伤或炎性反应,应对患者说明过早进食易引起穿孔、感染,至少应禁食24~48h后方可进饮食对术中发生食管黏膜损伤者,术后应禁食,同时补液,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鼻饲并延长禁食时间。
5出院健康教育
食管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教育儿童不要口含玩具及硬币,如发现儿童口内含有细小物品时,应耐心劝其自动吐出,绝不能强行取出,改除儿童将细小物品含在口中的不良习惯。儿童进食时应保持安静,禁止逗笑。老人进餐时一定要细嚼慢咽,有义齿时进食要当心,不要进粘性强的食物,牙齿有损坏时及时修整,睡觉前取下。一旦出现食管异物应及时就医,决不能用食团压下异物,以免加重食管损伤出现并发症,增加手术难度。
参考文献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9
产妇分娩三天后,乳汁清淡稀少或全无,叫做产后缺乳。产后缺乳不可怕,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分娩时消耗大量的体力,加上一定的失血而致。中医认为妇女产后气血亏虚、肝郁气滞、精神紧张、劳逸失常均可影响乳汁分泌,如郁久化火,还可导致乳痈,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乳腺炎。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第一,看婴儿的尿量。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应该有6次以上的小便,如果正常,就说明婴儿每天吃了足够的奶量,但是要提醒年轻妈妈的是,纯母乳喂养是指除了母乳不给孩子添加任何的其他食品,如水、牛奶等;第二,看婴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婴儿出生7~10天后,每周体重增加≥150克,或满月体重增加≥600克,就表示母乳量足够婴儿的营养需要。
乳量的多少与产后的营养、身体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加强营养调理,多吃催乳的食品。具体可如下调理:
1.饮食应以气血双补、下乳通经、舒肝解郁为原则。可多食黄芪、
母鸡、瘦肉、桂圆红枣红豆汤,以增强补气养血之功。
2.宜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鱼类、河虾、海参、牛奶、猪肝、鸡蛋、豆制
品等都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E能使末梢乳腺扩张,使血液供应充足,从而使乳汁分泌增加。植物油、蔬菜、水果、花生仁等富含维生素E,要注意补充。
3.宜吃催乳食品,如猪蹄、赤豆、豌豆、南瓜子、丝瓜子、芝麻、生花生、猪骨汤等,还
可常食花生青鱼汤、煨鸡汤、清炒虾仁等。
4.常食糯米甜酒煮鸡蛋有促使乳汁分泌的作用。
母亲所摄取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素愈多,母乳中的营养含量也愈高。所以,乳母所吃的每一种食物都应该有益健康。
母乳分泌是否通畅,是否充足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宝宝的早吸吮、勤吸吮。一旦这项工作没做好,乳汁就会郁积在乳腺管中,胀痛,发烧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在这里给新妈妈们推荐一个中医妙方专治乳胀。取蒲公英50克、赤芍10克、甘草20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腮腺炎;中医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78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76-01
腮腺炎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痄腮”,中医学认为,它是由风热时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疼痛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易于流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9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儿童由于病情严重,可见昏迷、抽搐变证。青春期后,患本病虽不多见,但感染后,往往出现兼证,男性易并发肿痛,女性易并发少腹疼痛。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以来,共收治4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实施了中医辩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无一列并发症出现。
1临床资料
47例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4岁~6岁14例,7岁~10岁23例,8岁~14岁10例,均表现腮部肿胀,摸有热感,疼痛,咀嚼不利或伴有咽红,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2中医护理
2.1一般护理: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感受风湿邪毒所致。邪毒从口鼻而入,侵犯少阳胆经,热毒蕴结经脉,郁结不散,气滞血瘀。病机为:风热上攻,阻遏少阳;胆热犯胃,气血奎滞;温毒炽盛,涉及心肝;。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疗护理康复期间环境起居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以50%~60%为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30分钟,避免吹对流风,勤换内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衣着适度。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2.2饮食调护: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饮食:如猪肉瘦肉汤、新鲜蔬菜、果汁、软面条。多饮温开水、保证充足水分。应避免多咀嚼食物。
忌食油腻厚味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吃鱼、虾、蟹等发物。特别应该注意禁食酸味食物,酸味食品刺激腺体分泌,会使腮腺肿得更大。
2.3情志护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模仿小朋友的语言,增加亲和力。保持患儿情绪稳定。对患儿及家长宣教有关本病的知识,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康复
2.4预防并发症:腮腺炎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脉象、神志,有无高热,头痛、呕吐、痉厥、昏谵、肢强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护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症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
3.1温毒袭表证:症见轻微发热、恶寒,或无发热,1-2天后一侧腮部肿胀,疼痛,继则另一侧腮肿,也可见同时两侧腮肿,腮肿部位边缘不清,表皮不红,摸有热感,疼痛,咀嚼不利或伴有咽红,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嘱患儿多饮水。也可金银花、板兰根各30克,代茶饮。青黛散贴腮腺肿胀处。针刺合谷、外关、风池。咽红肿痛者,配少商、商阳。以达到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中药汤剂宜温服。
3.2热毒蕴结证:症见壮热烦渴,腮肿拒按,心烦恶心,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应注意卧床休息。室温不宜过高,宜多进食清凉饮品,适当饮用淡盐水。忌食肥甘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出现高热不退。可行中药保留灌肠,或遵医嘱用三棱针耳尖放血3-5滴,或点刺大椎和曲池穴,以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活血。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同时应做好隔离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尽可能避免同腮腺炎患者的接触。隔离患者至肿胀完全消失。
4结论
本病是由感受风湿邪毒所致,侵犯少阳胆经,热毒蕴结经脉,郁结不散,气滞血瘀。。青黛散贴腮部。其主要作用散风清热,解毒消肿,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的作用,以调节脏腑的气,扶正祛邪。耳尖放血的作用主要是清热泻火,镇肝潜阳,中药灌肠降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以通腑泄热之功效而达到降温。既能保留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又能避免因味苦引起呕吐难以口服之弊。此法具有给药方便,无大汗淋漓,完全退热时间短,体温反跳现象少,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病结果提示,中医辩证施护可使腮腺炎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1篇11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小儿头皮静脉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呈网状分布且互相沟通,表浅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便于保暖,不影响其他诊疗活动,最适宜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先找额正中静脉,如不明显,再找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如果患儿较胖,无明显可见血管,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枕后静脉等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有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1]。
1.2动静脉鉴别小儿头皮静脉分支与头皮动脉交织在一起,故必须善于鉴别。静脉外观呈蓝色、无搏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易固定,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液体流动顺畅。动脉外观呈皮肤颜色或淡红色,有搏动,管壁厚,不易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多呈离心方向流动。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立即变白,滴入需较大压力。
1.3头皮针的选择一般选用五号半钟头比较适宜。
1.4固定患儿的方法患儿平卧于治疗床上,助手站立于患儿一侧。固定其头部及上肢,家长站立于患儿足端固定膝盖。
1.5穿刺手法操作者坐于患儿头端,选择静脉,如静脉在发际内应剃净局部毛发,常规消毒皮肤,以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0.3cm处将针头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头皮,沿血管方向慢慢进针,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后不宜再进针,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挤压输液器软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2]。
1.6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不要用手指按压固定针柄,婴幼儿头皮静脉较细而且脆弱。按压针柄,针尖上翘,血管会被针尖挑破,引起药液外渗,穿刺失败。应固定头部,将长方形3M输液贴贴于针尖处,用右手将头皮针软管逆时针方向盘在输液贴上,再用3M胶带固定输液贴及软管,并绕头一周,可以防止患儿哭闹、头部晃动、出汗引起的输液贴脱落,还要在针柄下方垫一个棉球,以防止头皮针滑出血管外,另外可使针尖不贴血管壁,液体输入更加顺畅。
2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制度。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不要从血管中段开始,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淤血而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在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有无发绀等情况,切不可因忽略了病情向发生意外。
2.3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位、脱出,固定胶布有无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顺利进行。
3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3.1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操作时告知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四肢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取喂奶姿势抱患儿,并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3.2在输液过程中告知家长穿刺部位应保持固定不要加盖任何物品。有以下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与医生、护士联系,如输液管中有气泡时,输液速度改变或液体不滴时,穿刺部位发红、肿胀、疼痛明显时,另外,还有高热不退、精神不好、恶心呕吐、突然出现皮疹、胸闷、憋气、面色苍白、冷汗等药物过敏症状时。
3.3液体输完,针头拔出后,告知家长按压针眼处3~5min,切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处再次出血,而发生皮下淤血。
4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一项最基本但又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就能尽量避免液体外渗,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并且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篇12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宣教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由于都市化、女性职业化的缘故,母亲在生产完后不久就回到工作岗位,使婴儿缺乏母乳的喂哺,这种状况对母婴无益。有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明显减少了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组儿童的患龋齿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儿童,并且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一项《母婴同室对新生儿常见病发病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能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益于新生儿健康。对于母亲而言,早期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子宫复旧,减少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可有效改善后期母乳喂养质量。因此,西方国家的妇女在近十年来开始重新回归母乳喂养。为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针对产妇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辅以适宜的心理辅导,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102例在我院实施剖腹产的产妇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年龄23~40岁;初产妇96例,经产妇6例;其中头盆不称52例,胎儿宫内窘迫17例,社会因素10例,其他因素23例。无妊娠合并症,均为母婴同室。2013年9月~2014年7月52例为实验组,2012年9月~2013年8月50例为对照组。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方式,责任护士经过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及沟通技巧的学习,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内容分别在产前宣教、术前宣教、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系统地讲述和操作演示,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让每一位产妇在手术分娩前后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并坚持母乳喂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护士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或产妇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
1.3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产前宣教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册,在孕期母乳喂养宣教中评估孕妇的情况,如有凹陷和平坦,告知孕妇及时有效地纠正。
1.3.2术前宣教产妇入院分娩,责任护士及时评估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知晓情况,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宣教。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剖腹产会给母乳喂养带来一些不便,术后因麻醉原因需平卧6h、禁食6h、留置导尿24h,术后切口疼痛和下腹子宫收缩痛,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护士要让产妇及家属坚定母乳喂养信念,告知产妇及家属术后只要坚持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喂养。
1.3.3术中术后健康教育术中婴儿出生断脐、穿衣保暖,抱与母亲面部相贴30min,手术结束母婴同步入病房。产妇取平卧位6h,安置导尿管、输液管,观测生命体征,询问产妇有无不适。若无不适,责任护士可向产妇及家属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的必要性。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的兴奋点最高,觅乳反应亦最灵敏。责任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完整协助一次哺乳,护士在一旁扶住婴儿,协助哺乳,并指导家属如何配合产妇哺乳。第一次吸吮30min,以后每隔2h吸吮15~20min。告知产妇及家属,不能使用奶瓶喂哺婴儿,不能给婴儿喂糖水及其他食物,因为使用奶瓶喂哺或喂糖水及其他食物会使婴儿产生错觉,降低婴儿觅乳反应。产妇术后6h可用开塞露20mL纳肛,促进排气,避免术后腹胀。术后6h产妇可少量进食流质,但不要食用奶制品、蛋类及含糖高的食物以免腹胀。排气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少量多餐,多饮汤类,排便后方可进普食,但要禁食含有麦芽及神曲的食物或药物,以防退乳。术后24h可取床下坐位哺乳,产妇可根据自己习惯来选择舒适的,让婴儿和产妇都舒适就行。术后责任护士向产妇讲解切口疼痛是在物作用消失后出现,下腹疼痛是因为注射缩宫素和婴儿吸吮刺激子宫而引起下腹阵痛。指导产妇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聊天、做深呼吸,并让婴儿睡在产妇的身旁,产妇随时可看看自己的小宝宝,这样可分散产妇的注意力缓解疼痛。
1.3.4出院指导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后逐渐增加辅食以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产妇需要合理膳食,每日蛋类2~3两,豆制品1~2两,鱼禽猪牛肉类3~4两,牛奶200~440mL,蔬菜1斤(绿叶蔬菜占一半以勺,水果2~4两,食糖20g,食盐应适当限制。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合理膳食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和提高母乳质量,利于婴儿生长发育,使产妇及家属改变禁口观念。产妇要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预防感冒,多休息,与婴儿同步休息,有利于乳汁分泌。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哺乳期可能无月经但需长期避孕。产后42d来院复查。如母乳喂养有困难及时拨打医院母乳喂养热线并告知电话号码。
2结果
产后6d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评估,结果如表1.
表1两组产妇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
组别
n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
奶胀发生
纯母乳喂养
护理满意
实验组
52
50
51
52
对照组
50
40
6
40
4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系统健康教育是护士与产妇及家属面对面地接触,积极教育产妇及家属树立健康意识,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转变旧的喂养观念,正确选择母乳喂养这种健康方式来喂养自己的宝宝。有利于提高剖腹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随着剖腹产率的升高,提高剖腹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是产科病房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赖于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医护人员群体意识的增强,系统健康教育能使剖腹产产妇及家属全面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及婴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周杏仙,张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孕期母乳喂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1(7):624-625
-
智慧医疗研发进程范例(12篇)
智慧医疗研发进程范文篇1“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它是从智能医疗出发,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高科技医疗设备、云平台等优势资源整合,实现精准、高度、有效的医..
-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范例(12篇)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范文篇1一、复习中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复习是掌握知识的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学习心理、学习意志锻炼成熟的过程。有的学生在..
-
时事论文范例(3篇)
时事论文范文摘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是组织的重大变革。文章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知识,探讨在新时代..
-
苏州糖果乐园范例(3篇)
苏州糖果乐园范文篇1这是我对姑苏第一感觉,也是自己的实心话。苏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确有与众不同的风味。苏州不产名酒,姑苏味却似酒般的醉人。你先看大街上的华楼美厦,大都是近..
-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决策范例(12篇)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决策范文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市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残疾人..
-
电气照明的特点范例(12篇)
电气照明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字:市政道路照明电气节能设计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一、市政道路照明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措施(一)合理选择照明标准在进行市政道路照明设计时,应..
-
对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例(3篇)
对电气自动化的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改革;电工职业技能当前,应用型人才被许多高校列为培养目标。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过程中..
-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范例(3篇)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范文Abstract:SuzhouIndustrialParkishighlyopeningupintheeconomicfield.Theobviousadvantagesisthequalityofthelaborforceandagoodbasistoundertakei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