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低的危害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4-21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1

作者:熊凯范雪云吴冬

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经费落实情况此次调查的个体企业中,64.7%和62.2%的个体企业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专项经费,但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不同行业落实情况见(表略)。粉尘危害申报与监测情况分析发现,个体企业粉尘危害申报率为47.4%,其中轻工企业的申报率最高,达到71.4%。机械企业的粉尘监测制度和专人负责监测的落实情况较差,。2010年473家有粉尘危害的个体企业粉尘监测点数为985个,合格点数为374个(38.0%)。矿山行业粉尘监测点合格率为58.6%,其他分别为:轻工行业26.5%,危化行业22.4%,建材行业33.9%,机械行业23.6%,冶金行业36.1%。职业健康检查落实情况分析表明,50%的个体企业落实了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离岗时有职业健康检查的占24.3%。在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的占42.3%。不同行业企业职业健康检查落实情况(表略)。职业病危害告知及培训情况调查表明,个体企业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警示标识和落实粉尘危害告知的比率分别为34.4%、28.1%和37.8%。其中冶金行业接近60.0%的企业落实了危害告知及设置警示标识和公告栏,轻工行业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和警示标识的企业比率分别为21.4%和22.9%。个体企业管理人员接受过职业危害培训的仅占28.7%。对从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培训情况较差,不同行业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表略)粉尘危害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本次调查的个体企业粉尘危害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达到75.7%,但按规定发放防护用品情况落实较差(28.5%),且防护用品的使用率较低(21.1%),个体防护用品采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占81.7%,

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个体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但是大量涌现出的个体企业存在涵盖行业种类多、分布广泛、工艺流程简单等特点,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粉尘危害最为严重[3]。此次调查针对唐山市目前存在粉尘危害的个体企业的特点和管理现状等职业卫生问题,旨在为职业卫生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依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是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相关法律也明确要求: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4]。该调查结果显示,矿山、危化及冶金企业管理机构落实较好,建材、轻工、机械企业落实较差,仅有64.7%的企业设置了职业健康管理机构;70.0%以上的个体企业没有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这给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调查的个体企业中有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仅占20.9%,其中机械行业只占7.3%。落实了职业危害告知、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和警示标识的企业不到40%。由于缺乏管理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使其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且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不能及时监督、检测和控制职业危害。

粉尘的日常检测数据是了解工作场所粉尘危害程度和评价防尘措施效果的依据。此次调查发现,接近90%的个体企业对粉尘危害没有进行日常监测,其中危化行业的企业监测情况较好(30.8%),矿山和机械行业有日常监测的企业不足10%。2010年473家有粉尘危害的个体企业粉尘监测合格率仅为38.0%,其中危化行业最低,仅22.4%。作业人员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粉尘不但可能患尘肺病,还可能发生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必须做好粉尘的日常监测,建立、健全粉尘监测档案,为评价粉尘危害控制效果和预测粉尘对健康影响提供可靠数据。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是减少和消除粉尘危害的关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个体企业有防尘设施,但是对设施的定期维护率并不高。这样不能保证除尘和降尘效果。良好的防护用品对接尘工人健康的保护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一级防尘口罩阻尘率能达到99%以上[5]。

本次调查发现,经常使用防护用品仅有21.1%。可能由于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佩戴不舒服、不方便,工人对粉尘危害认识不足以及企业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和发放不足。因此,采用舒适、高效、经济的防尘用品是提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个人防护用品应用发展的趋势[6]。另外,加强宣传教育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也不失为提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的一个好方法。健康监护是发现职业禁忌证和及早发现粉尘危害的必要手段。此次调查企业中,落实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企业的比率分别为54.3%和49.3%,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企业仅占24.3%。用人单位应该按要求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这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而且也给工人离岗后出现的职业病纠纷提供参考数据。做好职业健康教育,让从业人员充分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及如何防护,也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调查发现,大部分个体企业忽视对工人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有完整健康教育培训档案的企业占20.7%。只有提高了工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程度,增加了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有效减少各类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1篇2

[关键词]下乡义诊;教育;血压防治

[中图分类号]11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6019一(2010)Os-0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城市人群中,由于文化水平层次较高,自我防护意识较强,高血压控制相对较理想;相反,在大部分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低,对高血压知晓率较低,血压控制差,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我院在2007年4月-2008年4月通过下乡巡回医疗义诊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进行了建档管理,随访,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4月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巡回医疗义诊中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和高血压分级标准进行入选,包括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接受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6岁,高血压1级20例,2级58例,3级22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通过下乡义诊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让患者了解预防、控制高血压的益处,坚持终身服药治疗的重要性。

1.2.1.1一级预防

通过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节血脂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和健康教育。

1.2.1.2药物治疗中服药的依从性

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要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控制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农村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影响用药依从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医师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应尽量服用每日1次的药物,提高服药依从性;(2)文化水平层次不齐,影响用药依从性。农村大部分老人患有高血压病,但文化水平低,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对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按时服药,应讲明用药后能使血压处于24h平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更多经济花费;(3)经济收入影响用药依从性。农村贫困人群多,经济收入少,而药品价格日益升高,同时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长效降压药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承受,从而无法按时服药,所以医生应结合患者经济情况和病情开药,才能更好地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1.2.2自我监测

高血压的长期监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预防和发现各种并发症,全面控制好病情,并根据监测血压结果随时调整方案。因此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我们在村指定的医疗所对其进行血压监测,并把监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义诊随访时根据结果以全面了解血压变化和指导治疗。

1.2.3建立健康档案和随访

我们对巡回医疗义诊中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与村医疗卫生所联合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随访,帮助和指导用药,调整治疗方案。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根据其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每月随访一次,血压平稳后每2―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情况,并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相关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村卫生所医师用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2结果

从患者建立档案时填写的情况与健康管理1年后填写的情况对比,可以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吸烟、酗酒、肥胖、摄盐量多、血脂高的危害及服药依从性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血压控制情况也有明显差异。

3讨论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

一、影响运动场馆照明质量的最大因素是:球场灯光的眩光能量及危害

(一)、民用室内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网球等,体育运动场馆照明设计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场地水平照度值和垂直照度值以及均匀度。第二、球场专用灯光的光色质量品质。

场馆照明设计质量,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没有眩光危害:场地灯光不刺眼、不晃眼、不耀眼。对空中飞行的球体,没有眩目危害效应,看得见、看得清、看的真实。

2、没有频闪效应危害:球场灯光不波动,平滑稳定。羽毛球等球体在空中飞行轨迹真实,空中定位准确。球看得准,打得准。

3、太阳光色:场馆照明光色纯白明亮,相当于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左右的太阳光。可见光能量高,视觉亮度高,视觉物像明亮、清晰。

4、显示性能高:场馆照明球场灯光,光色纯正,不偏青色,不偏红色。场馆空间及物体颜色纯正真实。视觉物像色彩真实、舒适。

5、照度高且均匀度高:场地水平照度和垂直照度,达到场馆照明设计的勒克斯数值,并且照度均匀。场馆照明无阴影,没有斑马线效应,地面和空间明亮。

(二)、体育运动场馆照明设计质量的五个指标中。场地照度及均匀度为纯物理量,是有布光设计方案与布灯模式决定。只要采用矩阵式均匀布灯设计方案,灯间距合理,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照度及均匀度。

(三)、场馆照明四个光色品质内容,则着重体现了场馆照明设计,以人为本的视觉感知因素。球场照明,视觉感受舒适的光与色,才是真正品质优秀的照明质量。

(四)、品质优秀的光色,是决定球场照明质量和效果高低的主导因素。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对场馆照明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球场专用灯光的眩光能量及眩光危害程度。

二、场馆照明六种球场专用灯光的眩光危害简析。

场地灯光眩光危害,是场馆照明的负面视觉效应。表现为体育灯光晃眼、刺眼、耀眼。打球的人只看到一个眩目的光幕,看不到空中飞行的球体。

球场灯光产生眩光危害,一个原因是球场灯光有眩光能量。眩光能量越大,眩光危害程度越严重。第二个原因是球场灯光辐射特性与灯罩反光特性的匹配度低。匹配度越低,眩光危害程度越大。

下文简要地对400W金卤灯、T5节能灯场馆排灯、高频无极灯、LED大功率节能灯、U型螺旋型大功率节能灯、6U-60W高频率节能灯。六种球场灯具的眩光能量大小和眩光危害程度,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供设计体育运动场馆照明方案时,选择球场灯光与灯具参考。

(一)、400W金属卤化物灯眩光能量大、危害大。金卤灯是在高压汞灯的基础上,添加金属卤化物制成的气体放电灯。主要分有美标系列和欧标系列,美标系列的金卤灯内填充的是钪和钠金属卤化物。欧标系列金卤灯主要填充钠和铊、铟等稀土元素。

1、金卤灯内金属原子在电场激发下,弧光放电发出金属原子的特征谱线。金卤灯的标称色温不高,一般在4500K左右。但是,光谱分布却偏离太阳光可见光谱的能量结构。光色偏青,含有较多的蓝光。可见光比例低。眩光能量大,眩光危害程度大。

2、用于场馆照明其光色品质较差.400W金卤灯用做球场灯,眩光能量大,是场馆照明六种体育灯中较为严重的。光线刺眼、耀眼、晃眼睛、眩目,产生眩光危害。其眩光危害程度,是场馆照明经常使用的六种球场专用灯中较为严重的。

3、打球的运动员,经常在多个角度、多个位置,只看到一个晃眼的光幕,看不到空中飞行的羽毛球、乒乓球等球体,而没有办法打球。

4、因为400W金卤灯眩光能量较大,打球运动员的视野,既是在离开刺眼的光幕后,还会有短暂的视觉黑现象存在。并且视觉恢复时间较长。

(二)、LED大功率节能灯眩光能量严重、危害严重。LED大功率节能灯因追求高亮度,导致色温过高,光强过高,蓝光等短波能量大。眩光能量严重。

LED大功率节能灯用于场馆照明,场地灯光刺眼、耀眼、晃眼,眩目危害严重。打球的人不慎看一眼LED大功率节能灯的发光面,会感到光线刺的眼睛有痛痛感。既是在眼睛离开了LED大功率节能灯刺眼的光线后,眼睛仍会有较长时间的视觉黑。视觉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运动打球。

LED大功率节能灯,眩光能量危害角度大、范围大。场馆照明有眩光危害的位置多、视角大、区域宽。眩光危害程度,在六种球场专用灯中最为严重。

(三)、T5节能灯球场排灯、U型螺旋型大功率节能灯、高频无极灯,眩光能量大小不一,危害大小不同。

这三种体育灯发光原理相同,都是气体放电光致发光球场专用灯。发光机理都是三基色荧光粉,吸收汞放电激发光谱,转换发出红、绿、蓝三基色光,合成白色光。

这三种场地灯,眩光能量大小不都是一样的,眩光危害程度也不同。其眩光能量大小和危害程度,都由其自身的光谱能量分布结构决定。

1、光谱结构决定眩光能量。这三种球场灯的光谱分布,如果能够接近于太阳光可见光谱的结构,光色品质就优秀。可见光能量高,眩光能量小,眩光危害小,或者是无眩光危害。

如果光谱结构偏离太阳光可见光谱的分布结构,并且是偏向于短波蓝光方向。直观的表现为高色温,光色偏青,蓝光多。可见光能量比例必然会减少,眩光能量就会提高,场地灯光就会产生眩光危害。

2、节能荧光灯管和电子镇流器决定光谱结构。这三种场地灯的光谱能量分布结构,由节能荧光灯管技术品质和电子镇流器驱动性能共同决定。

3、对于节能荧光灯管来说,荧光粉品质和配比决定光谱结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荧光粉技术品质及配比,决定光谱分布结构。主要体现在,单色荧光粉的性能品质和三基色混合荧光粉的配比结构。

如果是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并且配比结构科学合理。节能荧光灯管的光谱分布结构就会合理,就会接近于太阳光可见光谱的能量分布结构。球场灯光眩光能量小,眩光危害程度小或没有眩光危害。

如果荧光粉不是三基色粉;或者是三基色荧光粉,但是品质低;或者是三基色荧光粉配比不合理。节能荧光灯管的光谱能量,就一定会偏离太阳光可见光谱的分布结构。如果偏离的方向是指向短波能量,就一定会有眩光能量和眩光危害。光谱结构偏离越是严重,眩光能量就会越是严重,眩光危害程度就会越是严重。

4、对于电子镇流器来说,输出特性影响光谱结构。影响节能荧光灯管光色品质的因素,是电子镇流器的输出特性。本质是电子镇流器,对荧光灯管等离子体的激发特性和能量输运特性。集中体现在,电子镇流器输出特性与荧光灯管阴极特性之间是否匹配。

如果两者特性能够匹配,球场专用灯光谱,有利于趋近太阳光可见光的分布结构。匹配度越好,接近度越高。

如果不能匹配,光谱结构就会发生偏离,就会产生眩光能量。匹配度越低,偏离越大,眩光能量越大。

市场正在销售和正在使用的这三种球场灯,其电子镇流器输出特性与荧光灯管阴极特性之间,并不都是相互匹配的。能够匹配的占少数,匹配度高的更少。

说明:高频无极灯没有电极.其匹配度是磁耦合度。

5、三种球场灯眩光能量大小及危害不同,应该慎重鉴别选择。当前,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和正在使用的这三种球场灯。因其节能荧光灯管的荧光粉品质和配比差距较大。场地灯光的眩光能量大小与眩光危害程度,都有较大的差距。在场馆照明设计时应该认真地鉴别选择。

6、三种球场灯眩光能量大小的鉴别方法。光谱理论研究成果表明:球场专用灯的光谱结构,决定眩光能量大小,也决定场地灯的光色。因此,球场灯的眩光能量大小,就会通过场地灯光的光色表现出来。同时,体育灯光的光色又使用色温来描述。因此,球场灯光的眩光能量大小,又通过灯光色温来表现。

以此原理,我们就可以通过球场专用灯的色温高低和场地灯光颜色,来鉴别球场灯眩光能量的大小。

第一、先说一下眩光能量小,没有眩光危害的球场灯光的颜色及视觉感。眩光能量小,表明光谱结构接近于太阳光可见光能量分布。可见光比例高,光色纯白。灯体表面有一种玻璃即将融化的视觉感,灯体表面亮而柔和,光视觉有温暖感。像太阳光一样明亮、不刺眼。即是眼睛直视灯体表面,也没有光线刺痛感。眼睛离开灯体表面,视觉感立刻正常,没有眼睛视觉黑现象。

这种球场专用灯,光色相当于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这一段时间的太阳光。其灯光表面色温在6000K附近。用于场馆照明,没有眩光危害。视觉明亮、清晰、舒适。对空中飞行的各类球体,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球打得准。能够提升体育运动场馆规格档次,提高场馆经济效益。

第二、再说眩光能量大,有眩光危害的球场灯光的颜色及视觉感。眩光能量大的球场灯光,直观的表现为,色温高,蓝光多,光色偏青。

当:灯体色温在6500K时:可见光比例就会降低,眩光能量就会偏大,灯表面的光色就是冷白光。灯光虽白亮,但视觉有冷硬感,没有视觉暖意感。眼睛直视灯体表面时,光线没有明显的刺痛感,但是明显的感觉不舒适。在眼睛离开灯体表面,视觉虽没有明显的视觉黑现象,但是有瞬间的“视觉花”现象,之后视觉感就可正常。

这种球场灯光,眩光能量不是很大,有眩光危害,危害不严重。但是,眩光危害程度是不能忽略的。用于场馆照明,打球的人对其眩光危害程度.有可能会忍受,但是会产生视觉不舒适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运动场馆经营效益。

当:灯体色温在6800K时:有的公司为了追求球场灯光的表面亮度,将色温进一步提高,超过6500K以上,达到6700K--6800K。高色温场地灯光,可见光能量明显降低,眩光能量比例明显提高,灯光眩光能量大。灯体光色不是白亮,而是光色偏青。眼睛直视灯表面,光线刺眼,视觉刺痛感明显。眼睛离开灯体表面,有明显的视觉黑现象,视觉恢复正常感的时间也比较长。

这种球场灯,眩光能量大,眩光危害大。如果用于场馆照明,打球的人对其眩光危害程度,通常是不能够接受和忍受的。会严重影响体育运动场馆经营。

当:灯体色温在7000K时: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灯光表面高亮度。将球场灯光色温进一步提高,达到7000K。这种超高色温的场地灯,光色是显著地青白光,眩光能量很大,人眼不敢直视灯体表面。如不慎眼睛直视灯体表面,光线刺眼厉害,眼睛视觉感痛痛。在眼睛离开灯体后,视觉黑感现象厉害,视觉恢复正常状态时间长。

这种球场灯,眩光能量严重,眩光危害严重。不能用于场馆照明。

(四)、6U-60W高频率节能灯。是青岛法兰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设计生产,专业用于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篮球与网球场馆照明的场馆专用灯。

青岛法兰克高频率节能灯设计工程师韩俭荣,专注等离子体物理和光谱能量分布结构基本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发。重点理解把握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机理。

1、较好地把握了球场专用灯,其节能荧光灯管内等离子体频率、阴极阻抗和电子镇流器驱动能量特性三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球场灯冷态与热态两种状态和启辉与点燃两个动态过程中,实现了优化匹配并且达到自适应功能。

2、深度理解红、绿、蓝单色稀土荧光粉,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的匹配函数关系。

3、深度理解红、绿、蓝单色稀土荧光粉,发光光谱能量分布特性,及与激发光谱之间的响应函数。

4、深度理解红、绿、蓝三基色稀土荧光粉混合配比,与发光光谱能量分布结构特性的物理含义。

5、在深度理解把握上述四个方面的技术机理的基础上,青岛法兰克6U-60W无眩光危害,高频率场馆照明球场专用节能灯。发光光谱能量,接近于太阳光可见光谱分布结构。并且发光光谱能量分布结构特性,趋近于明视觉状态下人眼视觉函数曲线。可见光能量高,眩光能量小,没有眩光效应危害。

6、灯光表面光色纯白,相当于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这一时间段的太阳光色。灯光色温6000K左右,U型灯管表面白亮,有一种玻璃融化视觉感。光色白亮,纯正柔和,视觉温煦、暖意感好。有效视觉亮度高、清晰度高,视觉舒适度好。

7、即是眼睛直视灯体表面,光线不刺眼、不耀眼,眼睛没有光线刺痛感,没有视觉不适感。在眼睛离开灯体表面后,没有短暂的视觉黑现象,也没有短暂的视觉花现象。视觉感正常、自然、舒适。

8、历经近十年,在多个发达城市,多家高端体育运动场馆照明节能工程中广泛应用证明。在场地任何方位、任何角度,在人眼正常仰视视野内,场馆照明球场灯光不刺眼、不耀眼、不晃眼、不眩目,没有眩光危害。对空中飞行的各类球体,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打得准。长时间运动打球,视觉舒适、不疲劳,心情愉悦。

三、场馆照明六种球场灯光眩光能量及眩光危害程度列表。

四、球场专用灯光眩光能量及眩光危害程度分析结论。

多家高端室内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场馆照明设计经验表明:球场灯光是太阳光色,光色纯白、明亮清晰、颜色纯正。可见光能量比例就会高,无眩光能量就会小,才能没有眩光危害。

运动场地灯光,才会不晃眼、不耀眼、不刺眼、不眩目。打球的运动员,才能对空中飞行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和网球等球体,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才能打得准、打得稳。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及处理东北三省共86个气象台站(黑龙江省31个站点,吉林省28个站点,辽宁省27个站点)的1961-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农气观测站1991-2012年水稻生长发育期资料由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提供。单季稻实际总产及播种面积资料来自各省历年统计年鉴。研究区范围及气象站点分布如图1所示。

1.2东北水稻冷害指标及其辨别东北三省1961-2012年水稻冷害的辨别主要依据气象行业标准《水稻、玉米冷害等级》(QX/T101-2009)。表1和表2分别列出东北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等级指标。逐年逐站点将日平均气温按月份合成月平均气温,再累加成5-9月月平均气温总和∑T5-9。计算∑T5-9与距平基准年T5-9(1981-2010年∑T5-9平均值)之差,得到各站点1961-2012各年5-9月月平均气温总和距平ΔT5-9,并根据指标表判断每个站点发生一般和严重延迟型冷害的年份,并统计各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对农气站观测的水稻生长发育期资料进行统计,得出东北三省水稻普遍孕穗期范围和普遍抽穗开花期范围分别在儒略日(DOY)189-207(7月中旬至下旬)和DOY209-227(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分生育期范围按障碍型冷害指标,逐年逐站点地分析DOY189-207和DOY209-227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判别每个站点水稻孕穗期、抽穗开花期轻度、中度及中度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年份,并统计各类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

1.3产量分离作物产量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生产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把长时序产量数据分解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及随机“噪声”3部分,一般情况下可假设忽略“噪声”的影响。趋势产量可由多种方法进行模拟和预报[13],本文选择不损失样本且模拟效果较好的直线滑动平均法,设滑动步长为11,具体步骤参见文献[14]。按QX/T101-2009行业标准,定义水稻减产率为实际产量与其趋势产量的差值占趋势产量的百分比(即相对气象产量)的负值。

1.4综合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在GIS平台下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nversedistanceweighting,IDW)对各单项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化表达。采用熵值法(entropymethod,EM)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weightedcomprehensiveanalysis,WCA)构建水稻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对空间分布的单项风险要素评价指标叠加计算,并利用Arc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NaturalBreaks(Jenks)对综合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区划。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及操作步骤可参见文献[12]。

2东北三省水稻低温冷害综合评估指标的构建

2.1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是以农业气象灾害的自然属性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分析致灾因子历史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来确定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大小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选择从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异系数、延迟型冷害气候风险概率、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及冷害气候风险指数4方面来综合体现致灾因子危险性。

2.1.1∑T5-9的变异系数有研究表明5-9月的热量条件与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15],且年际间热量条件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风险大小[3]。因此本文通过计算∑T5-9的变异系数CVh来表明各地水稻生长季内热量条件稳定程度大小,即评估致灾因子风险强度大小。

2.1.2冷害气候风险概率同冷害发生频率相比,当统计样本足够大时,冷害概率值不随统计年份的增加而改变,更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计算概率前,需采用偏度-峰度检验法对气候样本序列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不满足检验的序列需要进行偏态分布正态化处理[14]。经检验,东北地区所有站点∑T5-9和ΔT5-9历年序列分布曲线均满足正态性。因此,可以引入冷害气候风险概率的概念,用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揭示各地发生延迟型冷害的风险性大小。概率密度函数公式为:式中,一般冷害指标ΔT1和严重冷害指标ΔT2可参见表1。分别计算各站点的一般冷害和严重冷害的风险概率(F1和F2),其值越大,表明发生延迟型冷害的风险性越大;反之,发生低温冷害的风险越小。

2.1.3冷害气候风险指数冷害气候风险指数是冷害强度和冷害发生频率的综合指标[16],能较客观地反映冷害的风险程度。将每个台站出现冷害的年份按一般冷害和严重冷害分为两组,求出每组达到相应冷害等级的ΔT5-9的频数Di和组中值Hi,再按式(5)计算冷害气候风险指数RI,其中n为总年数:

2.1.4障碍型冷害频率以上3类指标都只能反映延迟型冷害风险大小。但用于判断障碍型冷害发生与否的数据序列是非连贯的,因此无法利用概率密度函数求解风险概率。由于本研究数据属大样本时序(超过30),故可用历史发生频率反映障碍型冷害风险程度。分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分别统计不同等级障碍型冷害频率,即发生相应冷害的年份总频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同时发生不同程度同种障碍型冷害时不重复统计)。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水稻障碍型冷害综合频率由相应的轻度、中度和重度障碍型冷害分别赋予0.2,0.3和0.5权重加权平均求和得到,分别记为scdf1和scdf2。

2.2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某地区水稻对低温冷害反应的脆弱性不仅取决于当地水稻生产布局,还与当地水稻生产水平占整个研究区水平的比例有关。因此本文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模型从承灾体物理暴露性和区域抗灾性能两指标来构建。

2.2.1水稻物理暴露性(Ve)物理暴露性的评估指标可分数量型和价值量型两种[8]。本文采用相对水稻面积作为承灾体物理暴露性指标,定义相对水稻面积为各县(市)水稻种植面积与其行政范围国土面积之比。水稻种植密度越大,暴露性越大,一旦遭遇生育期的低温,则水稻产量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2.2抗灾性能指数(Vd)抗灾性能反映的是区域人类社会为保障承灾体免受、少受某种灾害威胁而采取的基础的及专项的防备措施力度大小[8]。目前对抗灾性能指数的定义多以产量为基础,有的用实际单产与理论极大单产的比值(K)来表示,其中理论极大单产可用历史最高单产或光温产量替代[17-19];有的是为作物历年趋势产量序列随时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即生产趋势指数(PT)[20];有的为区域单产占全研究区单产总和的平均值所代表的区域农业水平指数(AL)[21];还有利用歉年受灾率与相对波动产量样本序列的相关性来比较各地区间抗灾性能的强弱[22],其中受灾率与受灾面积与作物播种面积有关。由于单独的水稻冷害受灾面积资料相对缺乏,本文仅对比计算了K,PT和AL这3种指数与各地区多年平均单产的相关系数,结果分别为0.597,0.899和0.138。AL能代表某一地区相对于全区域的生产实力,当发生全域性严重气象灾害导致普遍减产时,区域农业水平越高表明当地防灾抗灾能力越强。因此本研究选择AL作为区域抗灾性能指数。

2.3承灾体灾损度评估指标

作物产量受到光、温、水等气象要素及其他生态环境影响。对于农业气象风险损失度的评估方法,国内多以建立作物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为主。以前人研究为基础,本文选择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不同减产率范围出现的概率和灾损减产风险指数四方面指标综合评估水稻灾损度风险大小。

2.3.1平均减产率灾年的水稻减产率可以反映某地区水稻受灾导致的产量损失的平均水平。参照表1,定义减产率大于5%的年份为灾年,减产率5%~15%的为一般减产年,减产率大于15%的为严重减产率。按式(6)-(7)计算研究区各县(市)不同减产程度的平均减产率。

2.3.2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率变异系数大的地区说明水稻轻度减产或重度减产的年份均很多,生长环境相对脆弱,受到外界条件影响而减产的风险更大。本文定义减产率大于5%的年份为灾年,按式(1)计算灾年水稻减产率变异系数CVl,以描述灾年中历年水稻产量损失的波动程度。

2.3.3减产风险概率作物产量形成过程的不确定部分主要由气候因素的波动所造成。由此推断,分解得到的相对气象产量(即减产率)序列也可能具有正态性分布的特点,因此可计算减产率风险概率。按式(2),(8)-(9)求算东北三省各县(市)减产率风险概率。

2.3.4灾损风险指数与冷害气候风险指数相似,灾损风险指数也是减产幅度和减产频率的综合反映,因而可以较客观全面的反映低温冷害的灾损风险程度。按式(5)对一般减产率和严重减产率出现频率及组中值乘积求和,得到冷害灾损风险指数RIl。

2.4东北水稻低温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

2.4.1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建立综合评估模型之前,需按式(10)对各单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差异。其中xi和xi''''分别为标准化前后的评价指标值。

2.4.2指标权重的确定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为应用较广的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方法,两者各有利弊。为融合两者优点、避免其不足,本文采用基于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使得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熵值法得到的权重(wE)由指标数值直接通过数学模型得到,本文重点说明AHP确定权重(wA)的打分原则。在参考专家经验[3,25]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重要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水稻脆弱性>水稻灾损度。因为致灾因子危险性的低温冷害针对性强,而水稻灾损度无法实际指代低温冷害这单一灾种造成的损失。在对单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判定上基本保持等权重原则,但需要体现出严重冷害重要性大于一般冷害,障碍型冷害重要性大于延迟型冷害;风险指数(RIh和RIl)因综合考虑了致灾强度和频率两方面,故打分相对较高。赋权过程在AHP分析软件yaahpV6.0中实现。经检验,Risk,Hazard,Vulnerability和Losses的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分别为0.0088,0.0653,0.0000和0.0257,均满足小于0.1的一致性要求,表明权重分配是合理的(风险评估判断矩阵表略)。令综合权重W=λwA+(1-λ)wE,其中λ为主观偏好系数;1-λ为客观偏好系数,且0≤λ≤1。本文确定λ=0.6。由此得到的评估指标熵值法权重、AHP权重及综合权重值如表3所示。

3东北三省水稻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区划

3.1基于不同冷害风险要素的风险区划

对计算得到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及承灾体灾损度综合评估指标值分别通过自然断点法进行等级划分,得到基于不同要素的冷害风险区划图(图2(a)-(c))。从空间分布(图2(a))来看,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具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弱的显著趋势。黑龙江省黑河、牡丹江和吉林省延边州、通化地区的水稻生长季内热量条件较少且稳定性较差,在气候条件上具有较高的发生冷害风险的可能。除西南部地区以外,黑龙江省其他地区水稻也可能有中等程度遭受低温冷害影响的风险。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及辽宁全省热量条件充足,发生冷害的气候风险概率很低。黑龙江省虎林、双鸭山、宝清、佳木斯北部及哈尔滨中部地区,吉林省白城及吉林地区和辽宁省盘锦、沈阳和营口地区的水稻物理暴露性相对较大,而区域抗灾性能由北致南大体逐渐加强(图略)。综合起来,如图2(b)所示,水稻脆弱性较强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水稻物理暴露性较大的东北平原地区。从图2(c)可知,东北地区水稻灾损度风险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黑龙江省东北及西部地区受灾后水稻产量稳定性较差,减产风险概率较高。辽宁大部分地区及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灾损度风险较低。东北西部部分地区的中等灾损度风险可能来源于农业干旱的影响。

3.2综合风险区划

由综合风险评估指标等级区划图(图4)可知,东北水稻冷害高风险区位于黑龙江黑河北部、佳木斯北部、牡丹江东南部以及吉林延边州东部地区。黑龙江北部及吉林东部大范围地区都因冷凉的气候具有较高的水稻冷害风险。吉林省西部及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充足且稳定,冷害风险较低,仅在水稻暴露性较高的大洼和营口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冷害风险。3.3冷害综合风险评估及区划验证根据先前对研究区1961-2012年各地不同程度延迟性冷害和障碍性冷害的辨识结果,选择1964,1965,1966,1969,1972,1976,1977,1981,1986,1987,1989,1995,2002,2003及2009年作为典型冷害年,统计各地冷害年平均减产率,并对各县(市)灾年平均减产率与冷害综合风险指数Risk平均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验证冷害综合风险指数的数值科学性。由图3可知,冷害综合风险指数与典型冷害年水稻单产平均减产率的回归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为0.483,达0.01极显著相关水平(n=133)。因此,由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灾损度构建的冷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在数值上可靠,可一定程度反映冷害造成的水稻减产程度。除此以外,本文还利用灾害频率分布法对冷害综合风险区划进行空间分布的合理性验证。统计1961-2012年辨识有任意类型冷害发生的地点和年份。如同年某一地区同时发生不同程度或不同生育期障碍型冷害,或发生混合型冷害(延迟型和障碍型冷害并发),均记为一次任意冷害。求算研究区各地任意冷害频次占总年份的百分比,利用IDW插值法得到1961-2012年水稻任意冷害年发生频率分布(图5)。对比图4和图5可知,任意冷害发生频率超过60%的区域与冷害综合风险区划中较高以上风险区域基本一致,从空间尺度证明了本文冷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体现了其应用价值。

4结论与讨论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5

关键词早产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早产是指妊娠满8周至不足7周分娩者。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国内早产儿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死亡。目前临床上一旦诊断为早产几乎无法治疗。因此探索影响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以提高对影响早产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在孕产期加强监护及时采用对应处理办法减少早产的发生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对8年在我院分娩的16例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早产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8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91例其中早产16例均为早产临产或先兆早产入院早产率为119,其中单胎9例双胎1例胎膜早破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前置胎盘1例多胎及双胎妊娠1例。产妇年龄18~8岁平均1岁。

诊断标准:早产是指孕龄满8周至不足7周分娩者。有规律宫缩宫口持续扩张为早产临产有不规律宫缩或伴有破膜或阴道流血为先兆早产。

结果

早产发生原因分析:影响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为胎膜早破5例(7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8)前置胎盘1例(1)多胎及双胎妊娠1例(11)胎位异常例(8)胎盘早剥例(19)习惯性流产例(19)创伤史例(19)。前四位分别为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多胎及双胎妊娠。

讨论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重要而又复杂的妊娠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围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早产也是多个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它使早产成为不可避免。本资料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71占高危因素的首位所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防治胎膜早破是关键。引起胎膜早破的常见原因有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期合并症使子宫过度膨胀的情况(如多胎及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子宫畸形宫颈内口松弛吸烟、酗酒有早产史社会经济状况等。因此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处理降低孕期合并症对母儿的危害。同时应做好健康教育让孕妇了解孕期基本卫生知识做好自我保健纠正胎位防止外伤在妊娠晚期减少性生活次数预防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生。避免重体力活动特别是高劳动强度岗位上的孕妇由于体力和能量消耗大容易发生早产。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保证睡眠减少酗酒吸烟及二手烟对胎儿的伤害。对先兆早产孕妇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龄使用促进胎儿肺部成熟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等治疗方法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是引起早产的常见并发症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灌注减少从而对母儿造成危害。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尤为重要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及休息补充钙质及微量元素监测血压、水肿及蛋白尿及时筛查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降低并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都易引起孕妇妊娠晚期急性出血为保护母儿健康常采取及时终止妊娠它们的愈后与是否及时采取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做好产前检查加强孕期管理普及健康教育让孕妇了解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可减轻妊娠晚期出血对母儿的损伤大大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早产是引发围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良好的产前保健是预防早产的重要干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妇幼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强化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管理使尽可能多的孕妇都能得到孕产期保健服务使妊娠妇女做到早建卡早检测早治疗。规律的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治妊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筛选出高危孕妇进行高危评分及特殊标记并将高危孕妇转入高危专案管理减轻并降低了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儿的危害。同时应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工作使孕妇了解孕期基本卫生知识和常见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合并症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指导孕妇合理营养及休息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发生从而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6

一、延迟型冷害

1、定义: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前各生育时期遇到较低温度的危害。

2、原因:低温延迟水稻生长发育,穗分化和抽穗日期显著延迟,或抽穗期虽未明显延迟,但灌浆结实期温度明显降低,导致成熟不良造成减产。受害严重者直到收割期穗部仍然直立,甚至颗粒无收。受害轻者穗上部谷粒饱满,中下部多为空秕粒,出米率低,青、碎米多,米质差。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低劣。尤其是种植晚熟品种,抽穗期延迟,减产更为严重。

3、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冷害性强的早熟、优质、稳产的水稻品种。这是预防延迟型冷害的关键。要求芽期和苗期有较强的耐冷性,在低温条件下发芽性能强,田间成苗率高,能早生快发,并能保证一定的分蘖数;抽穗开花后灌浆成熟快,结实率高。培育壮秧,适时早插,合理密植。二是提高水温和地温。水稻生育前期主要是受水温的影响,生育中期受水温和气温的共同影响,生育后期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三是增施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磷能提高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同时磷还有促进早熟的作用。

二、障碍型冷害

1、定义: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即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间,特别是水稻减数分裂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低温,使花器生理机制受到破坏,花粉败育不能授粉造成空壳。

2、原因:如果在抽穗开花期遇到低温,可造成颖花不开,花药不开裂,花粉不发芽,形成大量空粒而严重减产,称为障碍型冷害。孕穗期障碍型冷害:表现穗顶部不孕粒多,穗基部少,不育颖花都是空壳。抽穗开花期障碍型冷害:表现颖壳不开,花药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导致不育,造成严重减产。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7

关键词:水分;温度;光照;气象灾害与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

1水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分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其中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对水分要求高,是重要需水期。

1.1出苗

出苗期最适土壤含水率为16%~18%,相对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当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下时,出苗就参差不齐,当土壤含水率在12%以下时,小麦几乎不能出苗。

1.2分蘖―拔节

分蘖期最适宜土壤相对湿度是60%~75%。如果降水少,土壤水分不足,分蘖显著下降或不分蘖。拔节期是小麦作物的需水关键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缺少水分则会造成穗长变小,结实粒数降低,增加不孕小花率,影响小麦产量。

1.3抽穗开花期

此阶段是小麦作物需水临界期,需要充足的水分。降水少出现干旱则直接影响小麦幼穗分化,湿度过大或开花期连日阴雨,则花粉粒吸水膨胀、破裂而影响受精。

1.4灌浆成熟期

此时段如果遇到干旱则小麦灌浆期缩短。如果出现强降雨、大风则容易倒伏,影响后期生长,造成籽粒数下降,影响正常收割。如在收割前遭遇连阴雨天气,则造成小麦穗发芽,会严重影响单产。

2温度

热量是农作物生存的重要因子。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只有在适宜温度条件才可正常进行,温度过低或者过高作物生长都会受到抑制。

2.1出苗

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2℃,最适宜温度15~20℃,最高35~40℃,温度过低,发芽缓慢且不整齐,过高则呼吸强度大,发芽受抑制。

2.2分蘖―拔节

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成穗率。分蘖最低温度2~4℃,最适宜温度12~16℃,随着温度升高,则分蘖增强,但高于18℃,则分蘖受抑制,如果温度再高则分蘖开始减弱。拔节期在10℃以上开始伸长,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增长速度逐渐增大,而在12~16℃最有利于小麦形成矮、短、粗壮的茎秆。

2.3抽穗开花期

此时期最低温度为9~11℃,最适宜18~20℃,最高30℃。开花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上午9:00~11:00,下午15:00~18:00。夜间温度低开花少,中午温度太高相对湿度低,开花受到抑制。

2.4灌浆成熟期

此时段最适宜温度20~22℃,如遇到高温天气,则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干粒重下降,不完善粒数增加,影响小麦籽粒饱满和小麦品质。

3日照

3.1分蘖―拔节

日照时间短,则延长穗分化时间,有利于形成大穗,反之日照时间长,幼穗分化速度加快,时间缩短形成的小穗数和小花数较少。

3.2灌浆成熟期

此时段需要充足的日照,如果多雨寡照,光合作用供应不足影响粒重的提高,造成小麦瘪粒数增加,百粒重减小。

4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4.1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无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从而使作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长受到抑制。

农业中确定旱涝的重要指标是看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

通过以表1可以看出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极大。干旱时间持续越长,土壤相对湿度越小,危害越大,产量越低。但不同发育期需水不同,例如2005年乳熟―成熟期过后干旱,持续时间长达24d,此时作物对需水量要求不高,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高温,所以产量较历年相比不是减少很多。而2003年和2008年干旱时段处于拔节期前后,是小麦作物的需水关键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此时缺少水分则会造成穗长变小,结实粒数降低,增加不孕小花率,所以产量较历年相比减少很多,产量较低。而2012年则土壤湿度适宜,产量高为丰产年。

4.2洪涝

洪涝是由于大雨、暴雨引起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或因雨量过于集中,农田积水造成的洪灾和涝灾。

4.3风灾

风灾是由于大风对作物造成机械性损伤和生理危害、土壤风蚀沙化,损害农业生产设施等。呼玛县主要是大风造成小麦作物倒伏,造成收割困难而产量降低。

4.4雹灾

冰雹给农业生产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机械破坏作物使作物叶片、茎秆、籽粒遭受损伤。此外,冰雹的机械损伤引起作物各种生理障碍等间接危害。短时段雹灾对呼玛县小麦作物的危害不大。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1篇8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600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卷烟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球的40%,吸烟者超过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三分之一。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其中1.8亿为儿童,每年有约14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严重的烟草流行状况和不容乐观的流行趋势,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健康和社会问题。

吸烟一旦形成习惯和产生烟瘾,要想控烟和戒烟就需要花费巨大气力。有研究表明,中国一半以上的每日吸烟者在20岁以前开始吸烟,一旦开始吸烟,大部分会成为终身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就越有可能终生重度吸烟,且最终会死于吸烟相关疾患。终生重度吸烟的可能性越大,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成年后的烟量也越大,烟草对其身体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一般来说,开始吸烟的年纪越小,患上心脏病或肺癌的年纪就会越年轻。因此降低青少年吸烟率是控烟的关键所在。

青少年人群吸烟的原因

青少年好奇心强,往往接触或看到的成年人会成为其模仿的对象,可能是家人朋友,也可能是体育、影视明星、时装模特等公众人物。

吸烟往往被视为一种“时尚”的标志,也是青少年反抗成人权威的表现,对于初尝者来说,吸烟往往是“我已经长大独立了”“我是一个冒险者”“我不受束缚”等象征性的行为。吸烟对青少年危害更大,青少年正处在发育时期,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吸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吸烟对青少年肺功能损害大,使运动能力降低,也更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和耳道感染等疾病,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

预防青少年吸烟的几点举措

遏制青少年吸烟者数量增长,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预防青少年吸烟。实际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从家庭做起,父母不吸烟或戒烟,至少在孩子面前不要吸烟,尤其在封闭的空间,如家里、汽车内不吸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

2.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加大学校控烟工作力度。学校要加强针对学生的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对尼古丁成瘾和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吸烟是害人损人、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在青少年中形成“不吸烟,我时尚,我健康”和拒绝烟草的氛围。

3.积极创建无烟医院,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通过创建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宣传倡导,预防青少年吸烟,降低人群吸烟率及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病率。

4.加强控烟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强制性作用。要广泛禁止烟草V告、促销和赞助,出台或完善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在加强立法执法的同时,还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惩向未成年人售烟、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切实用法律手段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

5.提高我国烟草制品税率和价格。尤其是要提高低档烟价格,限制学生对于烟草制品的购买能力,以减少青少年尝试吸烟。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伤害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嘉兴地区4所农村小学6个年级共3385名学生进行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调查研究对象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伤害年发生率为24.38%,且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段学生高于低年级段学生;伤害相关知识测试平均得分为52.67分,男、女学生差异无显著性,高年级段学生高于低年级段学生;安全行为习惯评价平均得分为66.89分,女生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结论应针对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开展有效的伤害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农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伤害;农村小学生;健康促进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oninjuryinreralpupils,understandtheircognizanceandbehaviorscharactersoninjury,andtoprovideareferencebasisforimplementinghealtheducationoninjury.MethodsAccordingtothemethodofstratifiedclustersampling,atotalsampleof3385pupilsinsixgradesweredrawnfromfourruralprimaryschoolswithfullsixgradesinJiaxingDistrict,ZhejiangProvince.Thedrawnpupilsweresurveyedontheinjuryhappeningandtheinjuryknowledgeandsafebehavior.ResultsTheinjuryhappeningratewas24.38%,andtheratesoftheboysandhighergradeswerehigherthanthegirlsandlowergrades.Theaveragemarkoninjuryknowledgewas53.67.Therewasin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boysandgirls,butthemarkinthehighergradeswashigherthanlowergrades.Theaveragemarkontheassessmentofsafebehaviorswas66.89,andthemarkingirlsandlowergradeswerehigherthanintheboysandhighergrades.ConclusionInordertopreventandcontroltheinjuryhappeninginruralpupils,effectivehealtheducationoninjurymustbecarriedoutaccordingtotheircognizanceandbehaviorscharacteroninjury.

【Keywords】injury;ruralpupil;healthpromotion

目前,伤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尤其是在农村,伤害严重危害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健康成长,也给原本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探讨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伤害认知与行为情况,为开展农村小学生预防伤害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浙江省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伤害认知与行为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嘉兴地区4所农村小学6个年级共338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拟订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调查表与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方法和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1年来伤害发生情况、伤害认知与行为情况等。

1.3伤害的分类与判断标准参考ICD—9E编码将伤害分为跌伤、运动创伤、割及刺伤、骨头卡喉、碰撞伤、烧烫伤、动物咬伤、硬物击伤、触电、车辆伤、溺水、中毒、窒息、爆炸伤、其他等15类。伤害判断标准,有以下3种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1)到医院或校医室诊治;(2)家长、老师或同学等做紧急处理;(3)休息半天以上。

1.4资料统计学分析所有调查表在微机上输入预先用EP15.0中文版建立的数据库中,剔除不合格的记录后用SPSS10.0进行有关的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级段、性别伤害发生率本次调查共发出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调查表338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290份,应答率为97.19%。最近1年伤害发生率为24.38%,其中72.70%小学生1年发生1次伤害,16.00%小学生1年发生2次伤害,10.70%小学生1年发生3次以上伤害。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7.95%,女生伤害发生率为20.74%,高年级(4~6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33%,低年级(1~3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70%。进一步比较发现: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见表1。

2.2伤害的类型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是:跌伤、动物咬伤、运动创伤、割及刺伤、碰撞伤和车辆伤,分别占所有伤害的31.20%、10.80%、9.60%、7.70%、7.60%和7.40%。不同年级段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4.756,P<0.01),低年级段学生前6种伤害是跌伤、动物咬伤、骨头卡喉、烧烫伤、碰撞伤和车辆伤。高年级段学生前6种伤害是跌伤、运动创伤、动物咬伤、割及刺伤、碰撞伤和车辆伤。不同性别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3.340,P>0.05),见表2、表3。

2.3伤害发生地点农村小学生发生伤害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占46.90%)和学校(占24.70%),在学生上下学路上及其他地方发生的伤害占16.30%。

2.4伤后处理情况36.50%的伤害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25.40%的伤害由家长、教师或同学(同伴)处理,5.90%的伤害在学校医务室接受处理,4.40%的伤害住院接受治疗,还有27.80%的伤害发生后未得到任何处理。

2.5伤害相关知识测试本次调查共发出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调查表3385份,实际回收有效调查表3290份,应答率97.19%。农村小学生伤害相关知识测试平均得分52.67分,男、女学生得分差异无显著性,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见表4。只有44.10%的学生认识到伤害会引起残疾或死亡,18.4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发生伤害。农村小学生掌握最差的伤害知识是:“参加体育运动是否可能发生伤害”、“玩耍时是否可能发生伤害”、“养宠物是否危险”、“被宠物咬伤会不会很严重”、“骑车要不要戴安全头盔”、“放烟花爆竹会不会伤人”、“吃饭时谈笑会不会有危险”以及急救溺水、触电病人和处理碰撞青肿等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22.70%、23.80%、25.90%、44.70%、49.80%、56.30%、43.80%、21.40%、46.00%和25.70%。

2.6安全行为习惯评价农村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评价平均得分为66.89分,男生得分低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得分低于低年级学生,见表5。发生频率最高的不安全行为依次是:“骑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骑自行车转弯不举手示意”、“在街边小摊买东西吃”、“帮助大人打开水”、“体育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骑自行车带人”、“捉弄同学”等。大部分不安全行为发生频率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段学生高于低年级段学生。

表1不同年级段、性别学生伤害发生情况

注:*不同性别伤害发生率比较;**不同年级段伤害发生率比较

表2不同年级段各类伤害发生率比较

表3不同性别段各类伤害发生率比较

表4不同年级段、性别学生伤害知识测试得分比较

注:*不同性别得分比较;**不同年级段得分比较

表5不同年级段、性别学生安全行为习惯评价得分比较

注:*不同性别得分比较;**不同年级段得分比较

3讨论

伤害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造成儿童缺课、休学、正常功能受损甚至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3]。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的环境相对落后,发生伤害后更缺乏必要的医疗处置条件,因此伤害对农村小学生的健康影响更为突出。本次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伤害的年发生率为24.38%,且出现高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低年级学生、不同年级段学生各类伤害构成不同的特点,与李丽萍[4]等报道相近。农村小学生主要发生的伤害种类是跌伤、动物咬伤、运动创伤、割及刺伤、碰撞伤、车辆伤。与姚应水[5]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农村小学生中动物咬伤发生较多,发生率居所有伤害的第2位。这提醒我们在今后开展的健康促进干预活动中,要重点针对农村小学生多发的伤害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农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学校中,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防制工作中,家长与学校教师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伤害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其多发,同时也取决于其所造成的后果,而及时有效的伤后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伤害造成的实际危害。调查中发现,有27.80%的伤害未做任何有效的处理,只有46.80%的伤害受到专业人员(校医、医院医生)的处理;我们也发现,学生伤害处理技能与急救知识较差,只有46.00%的学生知道如何解救触电病人,25.70%的学生知道如何处理碰撞造成的青肿,21.40%的学生知道如何抢救溺水者。因此,在今后的干预活动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有关伤害的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在发生伤害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将伤害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当然,要有效预防农村小学生伤害,关键还在于农村小学生这一重点目标人群自身,其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知识的多少、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学生伤害发生的强度与水平。本次研究发现: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学生伤害认知情况测试平均得分只有52.67分;只有44.10%的学生认识到伤害会引起残疾或死亡,18.4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发生伤害,表明学生对伤害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各项伤害预防知识的调查结果也不够理想,特别是“参加体育运动是否可能发生伤害”、“玩耍时是否可能发生伤害”、“养宠物是否危险”、“被宠物咬伤会不会很严重”、“骑车要不要戴安全头盔”、“放烟花爆竹会不会伤人”、“吃饭时谈笑会不会有危险”以及如何急救溺水、触电病人和处理受伤出血、碰撞青肿等问题,学生的回答尤其不能令人满意。进一步分析发现,低年级学生安全知识水平更低。因此,在今后的伤害防制工作中,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传播安全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学生安全行为情况评价平均得分也只有66.89分,大部分不安全行为发生频率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与范存欣[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在今后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时,要努力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学生养成注意安全的行为习惯,尤其要加大对不安全行为更多的男生的干预力度。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高年级学生虽然伤害认知情况高于低年级学生,但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却反而不如低年级学生。这提醒我们:安全卫生教育固然重要,但在整个伤害防制工作计划中,观念——行为的教育往往比常识——认知的教育更为重要,行为与认知不相一致是导致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学生对伤害发生的警觉性和防范伤害的自觉性,减少以至杜绝行为习惯上的危险性是农村小学生伤害防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致谢:本项目为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张新卫所长申请的卫生部/联合国儿基会健康促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卫生部李新华博士、联合国儿基会官员董胜利先生以及嘉兴、海宁两地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王声.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1-132.

2CrawleyT.Childhoodinjury:Significanceandpreventionstrategies.JPediatrNurs,1996,11(3):225-232.

3王声.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4):299.

4李丽萍,黄革,马小红,等.2553名7~16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1):27-30.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10

【关键词】健康教育;中青年高血压;住院率;并发症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紧张和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不合理膳食、饮酒、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增加,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内科门诊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56例,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25~42岁,经心脏超声、脑CT、血生化检查等排除并发症及合并症,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0例和非健康教育组16例。

1.2方法两组药物治疗方案相同,非健康教育组组采取卫生宣教。卫生宣教的目的是普及卫生知识,不改变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组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主要从情绪、睡眠、饮食、活动、服药等几个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定期组织座谈会,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听取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电话回访,定期门诊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结果(见表1)

健康教育组一年内住院率为3.33%,死亡率为0%,并发症发生率为6.66%,非健康教育组一年内住院率为30.8%,死亡率4.6%,并发症发生率3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进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1]。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戒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加强遵医行为,坚持定时服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11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是我县水稻常发性主要害虫。幼虫食性杂,除危害水稻外,还可危害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近几年在我县都表现为中等偏重发生,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到危害,并受到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颈危害,发病前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造成秕粒增加。如防治不力,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甚至绝产。因此,做好水稻二化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害症状

二化螟以幼虫危害水稻,水稻自幼苗期和成穗期均可遭受其危害,危害症状因不同生育期而异,分蘖期。初龄幼虫先是群集危害叶鞘,造成枯鞘;二龄末期后逐渐分散蛀食心叶,造成枯心苗;抽穗到杨花期咬断穗颈,造成白穗;灌浆到乳熟期为三龄以上幼虫转株危害,幼虫蛀入茎内,茎内组织全部被蛀空,仅剩下一层表皮,遇风吹折,易造成倒伏,这种被害株颜色灰枯,秕谷多,形成半枯穗,又称“老来死”。

二、发生规律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的调整,耕作制度趋向复杂化,有利于二化螟种群的不断积累,发生程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我县近几年一直存在部分套撒麦的种植方式,这为二化螟越冬幼虫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我县二化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一共发生两代,且世育极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给测报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越冬代二化螟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稻根内越冬,也有少量在稻草内越冬。第二年春天虫龄较低的越冬代幼虫能转到小麦茎秆内危害,造成麦子白穗或枯孕穗。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正是我县水稻移栽期。幼虫孵化后先沿叶鞘向下爬行,集中危害叶鞘,称为枯鞘期,这个时期幼虫尚未柱入茎秆,抗药性比较差,是打药的好时机。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在8月下旬,是我县水稻破口抽穗期。二代二化螟幼虫到二龄后就钻到茎秆内危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穗。水稻收割后,老熟幼虫大多在稻茬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生危害的虫源。

二化螟幼虫越冬死亡率与温湿度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是对我县近四年普查二化螟冬后幼虫基数、死亡率的数据如下表(表格见文尾):

表中可以反应上年冬季较暖,且当年春季湿度较好,当年的幼虫死亡率相对就低,残留虫口基数就高,当年发生就严重。相反,上年冬季较冷,当年春季有寒流,死亡率就高,当年发生就轻。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秋季耕翻灭茬,减少二化螟越冬虫源。

(2)、春季灌深水灭蛹和老熟幼虫,减轻一代二化螟危害程度。

(3)、适当推迟播栽期,是实行栽培避螟的有效措施。推广机插秧、旱育稀植、小苗抛栽等有利于适度推迟播期的轻简栽培措施,可有效避过一代二化螟早期虫源在秧田的产卵;常规水稻推迟至5月20日左右播种,6月20-25日移栽,可把一代二化螟主峰幼虫歼灭在秧田,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又减轻大田防治压力。

(4)、拔除白穗:齐根拔除或剪除白穗株,可消灭一部分虫源从而减少二化螟幼虫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

(1)、防治时间:防治一代二化螟:于6月中旬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二代二化螟:于8月下旬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后3天集中用药。具体防治时间要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来决定。

(2)、防治策略:采取狠治一代压低基数的防治策略。

(3)、防治方法:防治一代二化螟,我们建议用好两次药。

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篇12

1、体育馆面积与羽毛球场数量。

广州市某体育馆(下称广州体育馆)是广州市的一个事业单位,也是一家比赛备用场馆。该体育馆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计12片标准羽毛球场地。

2、照明存在的问题。

广州体育馆原来使用180W高频无极灯共94套。在体育馆营业运行中,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眩光危害。二是存在着无极灯光衰大、故障率高,维护更换费用高的问题。研究决定选用无眩光危害节能高效电光源,替代180W无极灯进行照明节能改造。

3、确定替代改造流程。

广州体育馆照明节能改造方案谨慎严谨,采取了调研分析—论证方案—小区域试验—全面展开的科学流程。

4、直接替代试验。

2009年6月22日,广州体育馆采购青岛法兰克体育运动场馆无眩光危害专用6U--60W大功率高频率节能灯10套,匹配Frank节能灯专用灯罩。在现场进行小区域照明试验。

替代试验的方案是:保持灯的位置不变、灯的吊挂高度不变,直接替代原来的180W高频无极灯。

5、吊挂高度。

广州体育馆原来180W高频无极灯吊挂高度是12米左右。直接替代吊挂的位置不变。青岛法兰克6U--60W大功率高频率节能灯直接替代安装后,灯罩的底沿距地面的高度在11.5米左右。

6、照明质量对比。

广州体育馆负责试验的工作人员反映,试验区域照明质量,与原来180W高频无极灯的照明区域相比较。光色纯白明亮、清晰、真实、舒适。各种色彩的物体表面颜色清晰真实。照明环境不刺眼、不晃眼、不耀眼、不眩目,在正常的仰视视角范围内没有眩光危害。无频闪效应危害。

7、照明试验效果反映。

广州体育馆经多个训练队和比赛队对比试打反映,照明试验区域羽毛球体在空中飞行轨迹不拖尾、不重影,飞行轨迹清晰真实。人眼在跟踪捕捉飞行的羽毛球体过程中,在位置变换、角度变化等多相向运动过程中,飞行的羽毛球体看的清晰、看得真实,空中定位准确,打得准确。长时间打球运动,人眼视觉不疲劳。

8、试验时间与结果。

广州体育馆试验自2009年6月份开始至2010年6月份,历时一年的时间。试验用10套青岛法兰克6U-60W大功率高频率节能灯,光衰很小,光通量维持率很高。启辉点燃稳定可靠,10套节能灯完好无故障发生。

9、直接替代全部改造。

广州体育馆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0年6月份,一次订购青岛法兰克体育运动场馆照明无眩光危害专用6U-60W高频率节能灯84套,匹配Frank节能灯专用灯罩84套。对全馆的180W无极灯全部直接替代更换,进行照明节能工程改造。

10、全部替代照明效果提高显著。

广州体育馆在完成全部替代改造后,无眩光危害专用6U-60W高频率节能灯,照明效果的集体效应凸显。整个体育馆的明亮程度较原来试验小区域的效果相比大大提高。空中定位准确度和视觉舒适度显著提高。

11、直接替代功率比例:1W:3W。

广州体育馆采用青岛法兰克体育运动场馆照明无眩光危害专用6U-60W高频率节能灯共计94套,直接替代原来的94套180W无极灯。

直接替代后,在实际照明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实际现场功率替代比例=60W:180W=1W:3W。每盏灯实际节省电功率=180W–60W=120W。实际节电率=120W/180Wx100%=66.67%。

12、平均每一片羽毛球场用灯数量。

广州体育馆内设12片羽毛球场,共计安装94套大功率高频率节能灯。平均每一片羽毛球场用灯数量=94套灯/12片羽毛球场=7.8套灯。

13、直接替代后照明费用低。

广州体育馆开馆营业时间为白天加晚上,照明用电价格较高。经实际统计照明用电费用数据表明,在照明替代改造完成后,照明用电费用大幅度降低。平均到每一片羽毛球场,每小时照明电费不到一元钱。

14、故障率低、光衰小、继续使用。

广州体育馆共计94套青岛法兰克体育运动场馆照明无眩光危害专用6U-60W高频率节能灯。至2013年3月底,其中有10套自2009年6月份开始实际使用历时3年9个月。其中有84套自2010年6月份开始实际使用历时2年9个月。启辉点燃稳定可靠。

整个使用期间只有3—4盏灯故障不亮。广州体育馆将已经故障的3—4盏高频率节能灯更换后,继续使用。

使用至2013年9月中旬,青岛法兰克电话联系跟踪使用情况。广州体育馆一位负责的先生反馈信息:在今年初将原来故障的3—4盏节能灯更换后,现场的94套大功率高频率节能灯,至今没有故障发生,全部完好,启辉点燃正常。

  • 下一篇:生物药和化学药的区别范例(12篇)
    上一篇:生育文化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生育文化范例(3篇)

      生育文化范文篇1“生生之德”的基本理念中国在历史上是个崇尚生育的国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乃奇耻大辱。其生育文化理念来自于“生生”的思想,即《周易》中的“日..

      daniel 0 2024-04-21 17:12:12

    2. 生育保险范例(3篇)

      生育保险范文生育保险报销条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2、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法..

      daniel 0 2024-04-21 16:40:51

    3. 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范例(12篇)

      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范文篇1关键词: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公平;效率;价值取向作者简介:唐小平,男,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曹丽媛,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

      daniel 0 2024-04-21 16:40:13

    4. 关于学前教育的问题范例(12篇)

      关于学前教育的问题范文篇1我们XX区教育党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第二阶段分析评议工作中,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教育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干部的基..

      daniel 0 2024-04-21 16:09:17

    5. 双减政策现状分析范例(12篇)

      双减政策现状分析范文1篇1【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意愿;育婴补贴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它的每一次变动调整,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做出“允许..

      daniel 0 2024-04-21 16:08:12

    6. 冬季消防重点范例(12篇)

      冬季消防重点范文篇1一、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省消防条例》,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构筑“防火..

      daniel 0 2024-04-21 15:37:03

    7. 智慧城市的设计范例(12篇)

      智慧城市的设计范文篇1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涉及范围广泛、系统构成复杂以及安全要求高的项目,因此,政府要制定正确的战略..

      daniel 0 2024-04-21 15:36:12

    8. 工会会计处理办法范例(3篇)

      工会会计处理办法范文篇11、宣传、贯彻执行公路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政策,定期检查“两费”政策执行情况。2、负责分解,下达“两费”征收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完成征费任务..

      daniel 0 2024-04-21 1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