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研究分析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26

纳米材料研究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纳米材料太阳电池光催化兴趣小组

中图分类号:N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001-01

为了更好地开展“纳米科技”兴趣小组,将兴趣小组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实施: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制备方法,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纳米科技在光催化、光吸收等方面的应用。

1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制备方法

“纳米科技”兴趣小组刚开展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为小组成员提指导学生制作太阳电池,首先制作纳米二氧化钛,有很多参数会影响到纳米供相关科技书籍,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纳米概念、纳米微粒结构、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等,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纳米科技的兴趣。

针对小组成员是大一新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对不足,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小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和常规的实验技能,指导小组成员做一些简单的材料制备实验,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pH计等分析仪器。给小组成员布置学习任务,按期提交学习心得,督促小组成员尽快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指导实验的关键点。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科学的严谨性,养成多动脑筋、勤观察现象、善于分析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如何进行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能力、动手操作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兴趣小组的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检索、听讲座、看演示实验、动手做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纳米科技,熟悉纳米材料的基础知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共沉淀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等,能动手制备一些纳米材料,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等。

随着小组成员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各个工艺路线的优劣,讨论如何设计下一步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一些困惑和思考。学生在做科学研究时,兴趣更大,操作更加细致认真。先后做的实验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纳米二氧化钛的的光化学性质;制备掺杂型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纳米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TiO2颗粒容易团聚形成较大的聚集体,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以避免其团聚现象。纳米TiO2颗粒的晶型、颗粒大小对光催化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影响光催化剂晶型、粒径的因素,控制纳米TiO2的晶型和粒径。

2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

给学生介绍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DSC),DSC具有廉价的原材料和简单的制作工艺以及稳定的性能等优势。DSC采用有机染料来敏化纳米多孔TiO2半导体,由于有机染料分子设计合成的灵活性和纳米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DSC在技术发展和性能提高上有很大的潜力。

TiO2的形态(粒径、颗粒形状、孔隙和比表面积等),还有pH值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在第一阶段已经做过纳米二氧化钛,然后合成染料敏化剂联吡啶钌,染料敏化剂在太阳电池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具有很宽的光谱吸收范围和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地捕获太阳光,并通过染料分子的吸附功能基团与纳米TiO2薄膜表面形成化学键,使染料能够有效地敏化纳米TiO2薄膜电极。将合成的染料溶于乙醇中,配制成染料溶液。第三步配制电解质。第四步,准备好导电玻璃,将二氧化钛薄膜印刷到导电玻璃上,然后浸泡到染料溶液中,在反电极的玻璃上镀上一层铂。最后将两片导电玻璃固定好,注入电解质,密封好就得到太阳电池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电池,兴趣很大,动手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3纳米科技在光催化、光吸收等方面的应用

指导小组成员学习纳米材料在光催化、光吸收、生物、医药、磁性材料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指导小组成员分析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研究,如在水处理、气体净化、抗菌保洁等方面的应用;指导小组成员学习工业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催化剂的性质和应用;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金属离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应用到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中。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共掺杂锌、银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效率。考察掺杂量、催化剂加入量等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处理制浆造纸工业、农药制造、印染、化工等多种工业排放废水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这种光催化技术对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全球环境恶化,病毒性传染病时有发生的今天,加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更为重要。以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为例,分析锌、银共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分析影响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的因素:光照强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pH值、有机废水浓度等。

4结语

通过“纳米科技”兴趣小组的开展,小组成员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科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了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进行文献的检索,实验方案的选择等,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对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能比较各个工艺路线的优劣,讨论如何设计下一步的实验方案。“纳米科技”兴趣小组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小组成员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纳米科技”兴趣小组的开展,小组成员能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钛、共掺杂锌、银纳米TiO2光催化剂等纳米材料。这种新型光催化剂是造纸、农药、印染、化工等多种企业所需要的,为企业解决工业废水的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

[1]O'ReganB,GraetzelM.Alow-cost,high-efficiencySolarCellbasedondye-sensitizedcolloidalTiO2films[J].Nature,1991,353(6346):737-740.

纳米材料研究分析范文

根据历年《台湾科技年鉴》、《“国科会”年报》、《中研院化学研究所年报》等资料介绍,在理论化学与先进分析方法领域,台湾科学家以往取得的成果包括:以理论计算探讨取代基对环糊精结构的影响;解析单分子层在表面结构重排现象,及混合单分子层在表面重排的相分离现象;利用“质子化诱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概念来设计可远端调控的氢键系统,并研究如何设计共轭架桥结构,以增强调控能力;探讨氟取代对氟化并五苯分子半导体特性的影响;利用磷桥及硫桥异核双金属错合物研究异核金属键的化学性质;以六氮巨环配基合成新的三核铜混价含氧错化物;模拟嗜甲烷菌甲烷单氧化酶的反应中心,进行三价铜错合物的合成与光谱鉴定分析以及与受质反应机制之研究;用水热法合成无机固态化合物;研究金属错合物在二氧化碳固定化学上之作用;利用Suzuki耦合反应,成功地耦合带有氰基或不带氰基的苯硼酸与带有氰基或不带氰基之溴化或碘化苯来制备多种含氰基与不含氰基的三联苯;发展能有效用于合成α-芳香基及α-烯基-N,N-二甲基乙酰胺的耦合反应;设计具有功能性的有机分子,配合动力学的测量,探讨其内部的电子及能量转移的机制,以了解分子内予体与受体轨域间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开发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反应的基础速率的理论预测方法;研发三维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并结合与交叉分子束实验技术,探测两个反应产物彼此的关联性;发现手性分子并不是等分布性,而是随着马达的移动及转动的动态所产生的力场而有所改变,达到辨识、分离手性分子的结果;成功发展出三维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其灵敏度与解析度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并发现了“反应动态共振”的成因与性质等。

2006年,台湾中研院化学所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质谱游离技术――电喷洒辅助激光脱附游离法,即将适合游离大分子的电喷洒游离法与基质辅助激光脱附游离法的游离源结合起来,可在常温和常压下操作,而且不需将样品和基质混合处理,即可速探测到样品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品的质谱信号,因此可适用于极微量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快速分析,一举突破了上述两种方法在样品检测上的限制。

该所纳米生医研究团队2007年成功结合磁性纳米材料及基质辅助激光吸收脱附质谱仪的优势,发展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探针亲和力质谱分析平台,将此分析平台应用于微量小分子药物的高通量检测,可快速纯化小分子化合物,如农药、违禁食品添加剂及,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吸收脱附质谱仪进行精确分子量鉴定。

2009年,台湾中研院化学所的首次由实验结果观察到激发态在共轭高分子(或称导电高分子)的共轭系统中是二维的现象。此项结果乃结合异三并苯的对邻位键结与二维梯状平面结构达成,前者使得激子可以有效从对位共轭链进入到邻位共轭链,后者则使得整个共轭骨架保持共平面,而不会因结构扭曲而使激子定域化,其具体结构为一系列含不同苯环数目的星状结构的梯状苯聚合物,结果显示激子可扩及每一个苯环,且此线性也可与链形梯状聚对苯的性关系重叠,并进一步利用荧光方向性的测量来确立其分子属单一发光团。

该所研究团队在2011年研发气哨音波感测泛用型技术,对于微量分析物进行检测时,利用气相层析分离设备内的哨型器,待测气体流经装置时,空气柱会发生振动而形成驻波产生声音,由高灵敏度麦克风并经傅立叶转换后根据分析物相对于声音信号出现的时间与频率的变化量,便可同步观测单一谱峰,可用来确认分析物的成分与含量。对于检验或监测,仅需读取频率的改变量,不需要校正曲线的辅助,即可直接估算分析物浓度。此项装置为学术界及产业界提供新的气体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方法,对现行热导探测器、火焰离子化探测器、半导体感应器及质谱仪等各类仪器不足之处进行补强。

先进材料化学

在先进材料化学领域,台湾科学家以往取得的成果包括:开发多种高效率有机发光分子,包括多种四苯硅烷或四苯甲烷分子玻璃材料及二吡咯吡啶骨架的蓝光、绿光材料及含铱金属的红光材料;利用开发的蓝光材料搭配红光材料,制成高亮度的电激发光材料及白光元件;以三芳香基胺顺丁烯亚酰胺所制备的非掺入型发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有效率的红光;开发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共轭三吡啶衍生物及其金属错合物发光材料;开发出具有荧光特性的长方形及笼状超分子化合物;开发得到自发性组合环形的三次非线性光学化合物、高分子型二次非线性光学化合物;合成供双光子吸收或双光子荧光的三次非线性光学材料;制备新颖特殊的有机金属化学气相蒸镀陶瓷薄膜材料;合成含甲硫醇功能基且具有17个苯环及16个碳-碳双键的纳米级有机分子;发现含有呋喃的多苯化合物是有效的空穴传递材料,及利用芴(fluorine)分子及星形化合物,创造一个形态稳定(高Tg)的空穴传导材料;研究碳纳米管的生长机制,可将碳管选区生长在各种材料表面,并达到高密度、低温成长、垂直排列等功效;开发场发射显示器;利用推拉电子基取代的制作出高效率与亮度的非掺入型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合成各种形状、不同大小的金、银纳米量子点,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硅、蓝宝石、氮化镓、磷化镓、铝、铜、玻璃等材料上制造纳米针尖的技术,并证明其在催化、场发射、抗光反射、表面共振光学上有特殊的功效;利用一氧化碳和镉制成自组装一维超分子材料,并观察到新的光学及结构现象。

2008年,台湾中研院化学所陈锦地等人通过成功的精心的分子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咔唑-共轭-双三甲基苯硼烷双极性荧光物质,制作高效率非掺入型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突破目前双极性的蓝色发光物质所面临到的难题。电激发光的效率很高,最大外部量子效率达到6.9%。该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探讨研究利用此处的分子设计,用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体固态照明上。

近年来,台湾大学彭旭明领导的实验室专注于分子电子学的研究,2009年采用扫描式隧道显微镜测量金属串分子(以4个多吡啶胺与金属离子错合,并在分子的两端各有轴向配基,具有良好电子传导性质,可作为分子导线)的导电性,得到电流与探针移动距离的关系,计算出镍、钴以及铬核金属串分子的键序,即金属核之间的键结程度;以导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铬核金属分子的导电能力有着强弱变化,分别代表开与关两种性质,显示其具备分子开关的特性。

台湾中研院化学所团队利用适当的有机自组装分子层修饰金的表面,成功地改变五环素(pentacene)分子与表面作用力,提高五环素分子层的结晶性,得到高效能场效应晶体管元件,再将金纳米粒子安置于其中,藉由纳米粒子用来当作储存电荷的浮置阀,使晶体管元件同时具有记忆性质,因而成为具有记忆功能的三端点存储元件。根据这一结果,该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使用其他金属纳米粒子或有机纳米颗粒,制作出更多性能可以调控的有机场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元件。

二硫化钼是继石墨烯之后备受关注的层状材料之一。台湾科学家2012年首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研发出制备大尺寸高品质二硫化钼均匀薄层的方法,为二硫化钼及相关的无机二维材料电子学研究及应用奠定了材料基础。此外,利用离子凝胶作为介电层,⒍硫化钼制作为软性晶体管,发现二硫化钼薄层并不像一般无机材料容易碎裂,反而具有惊人的高度柔软性,使其有机会取代共轭高分子,成为软性电子的主动材料。

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

在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领域,开发新型催化剂是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发展绿色能源必不可缺的内容。台湾科学家以往取得的成果包括:利用X光光电子能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及程温脱附研究小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反应,检测其反应活性并推导反应机理;研发出可大量产生高纯度甲烷单氧化酶的发酵法,除光谱分析及生化方法鉴定外,并针对此酶活性,测定基质氢与碳的同位素效应,归纳出催化中心的反应型态;研究钯催化聚烯反应,证明中性的钯-醛酰配位错合物具催化聚合烯类化合物的效果,其活性与配位基的电子组态、立体障碍有关;制备出在甲苯的对位上带有甲氧基的钯环催化剂衍生物,促使芳香烃卤化物进行同耦合反应;用二氧化钛涂布中孔洞材料的表面,制备多孔洞二氧化钛材料以研究其作为异相催化剂载体的性质,发现不错的活性;以氘丁烷测量其同位素效应,并测量其疏水性中心反应空间的大小,显示甲烷的催化需要一定的疏水作用及适当的位向方可进行,另外以密度方程式的方法计算反应的发生路径,甲烷的活化以三个铜原子协调一致的作用方式最为有利;发现纳米级催化系统常可提供其他尺度材料截然不同的催化活性,带来崭新的应用;开发纳米尺度的硅倍半氧多聚体复合材料,并探索硝化、聚合等催化反应效率,重点研究以多孔性材料为载体的金属催化剂以及纳米级二氧化钛催化剂等。

结构内部具有纳米大小孔洞的介孔物质可以作为分子筛,用作催化反应或用来储存氢气与二氧化碳,以及应用于新型无镧荧光粉材料。新竹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0年突破前人的瓶颈,利用不同长度直碳链的单胺作为聚集式模板,掌控纳米孔洞大小,导引出由3种相同构建单元组装而成的无机纳米孔洞骨架,进而达到系统性合成,成功开发出理性合成无机骨架的方法,设计出一系列新颖的晶型纳米孔洞结构,不仅第一次超越了自然界36R的纳米孔,更重要的是孔径超越以往晶型孔洞物质2纳米的上限,使科学家第一次认知到结晶性介孔无机物质是存在的。

台湾中研院化学所研究团队致力于选择性材料的开发,即在纳米空间中将功能基或客体嫁接或沉积在特定位置上,藉以形成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并在纳米生物医学、绿色催化以及气体吸附与传感测量应用中展现出优越与特殊的性质与表现。

另外,台湾科技人员还通过实验证实,碳纳米管在锂电池的应用上比石墨电极的效率高,利用碳纳米管发射脉冲电子束,其电子束强度较其他材料高出千倍以上;

目前已知的化学反应无法解释臭氧洞的形成。为此,台湾科学家决定跳脱传统光谱学的思维,2009年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结合分子束、激光与质谱等技术,精密地测量过氧化氯分子在代表性波长下的光分解速率,以明确的证据平息全球科学界对于臭氧层被破坏方式的重大争议。该团队精确测量了过氧化氯分子光分解产物的产率,并清楚确立了其光分解动态。这些结果不但增进人类的基础知识,也为大气化学家提供了精确的参考数据,对于臭氧层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能依此做更深入的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硅基太阳电池,具有色彩多样化、元件效能不随温度增加而降低、可制作半透明、可挠曲元件和弱光下即可发电等优点,因此极具商业化价值,但钌系错合物染料的最佳光电转换效率在过去二十几年中一直无法突破12%。有鉴于此,台湾中研院化学所林建村等人2011年针对各类的紫质染料来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以YD2-o-C8元件性能最为优异,由此制成的高效能染敏型太阳能电池,在模拟太阳光一半强度照射下,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3.1%的世界纪录,这是以钌金属作为光敏染料的DSSC元件自2005年达到11%以来至今最大突破。

生物及医药化学

在生物及医药化学,台湾科学家以往取得的成果包括:将固相萃取及微透析膜分别整合在电泳芯片上,增加浓缩、即时取样等分析功能,应用于连接聚合链锁反应产物的临床分析及蛋白质分析;发展醣类金纳米粒子,应用到细菌的检测及分析标定;尝试用纳米粒子在老鼠身上产生新抗体;发展出不同颜色的功能化Ⅱ-Ⅵ族半导体粒子,再将其与生物检测上使用的抗体或DNA结合,用于细胞器标定和DNA序列鉴定,提供一种快速且精准的生物检测技术;由核磁共振频谱及圆二色偏光光谱分析,得到牛痘病毒蛋白质分子模型,可推断造成此病毒蛋白质分子集结原因及负责的氨基酸;开发新合成方法,制备一系列与细胞表面醣体硫酸乙酰肝素有关的寡醣,找出结合最强的寡醣,作为复合体结构分析及电脑分子模拟设计抑制物;完成核酸突状结构的探测及其反应机制的推导;利用光谱法定出艾滋病毒过膜蛋白核心结构形成的氨基酸残基,并发展出引发多株抗体的抗原;研究感冒病毒与胞膜作用对pH的变异性;发现回纹式核酸三螺旋在水溶液中有前所未有的新结构,其功用可能有助于核酸链在染色体紧密排列,证明核酸在水溶液中是一种机动平衡;完成人类抗体蛋白质工程研究,以大肠菌培养法大量生抗体并使之活化;研发具有抗肿瘤潜力的药物胞核-单磷酸N-乙酰神经胺糖酸直链状类似物;证明以醣类分子包裹的金纳米粒子为良好的多重价载体;开发新方法用于合成海藻醣脂醇;以肽形成淀粉状蛋白纤维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纤维化的过程藉由动力学的控制效应;率先报导一锅化保护-醣链结反应,有效合成α12链结的双醣体;利用光不稳定化合物,合成一系列包覆后的肽,根据其包覆前及包覆后的光谱资料,建立其确实的结构信息;成功合成出半乳醣脂质及其衍生物,并发现其免疫调节活性;成功开发出以三氟甲磺酸铜盐催化六碳醣与醋酸酐的无溶剂且高产率的全乙酰化反应;成功开发出以自然界存量最多的D式葡萄糖为起始物,合成多种具潜在生物活性的L式六碳醣衍生物的合成途径等。

2006年,台湾中研院化学所研究人员利用金属纳米材料进行蛋白质、DNA与重金属离子的探测,并进行纳米药物的开发以调控凝血作用。所开发的高感度纳米光学传感器可用于乳癌标志物的定测量试,也可进行单一碱基对基因突变的检测。另外开发的分子适合体纳米药物除具有快速和极佳调控凝血效果外,其高稳定性和低副作用适合于抗凝血药剂应用,不仅可提高与凝血酶结合能力,也可调控凝血时间。

近几年,该研究团队还将纳米薄膜应用在光学、电化学与质谱探测器,通过制备金属纳米粒子、微纳米粒子、纳米团簇,并进行小分子、DNA、蛋白质和酶等功能化修饰与薄膜化,所形成的功能性复合纳米薄膜可应用于汞、铅、铜等重金属、肿瘤蛋白、酶、DNA和癌细胞探测器的_发与控制药物释放。相关纳米薄膜材料也可应用于表面辅助激光脱附游离化质谱仪,用以探测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铅离子、大肠杆菌等。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因可以测量纳米尺度的生物分子构型改变,因此近年来成为了解各种生物现象中分子层面的动态变化的一大利器。在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于观察蛋白质时,研究人员需将欲研究的蛋白作多色的荧光定点标定。然而,此步骤常异常繁琐困难。2009年,中研院生化所杨维元等人开发出运用天然的酵素intein来大幅简化蛋白多色荧光定点标定之步骤,使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在蛋白质研究能更简易地被运用。

传统药物动力学的区室分析方法是将生物体组织分为一至多个区室,每一个区室内部的特定物质均视为均匀分布,探讨生物体内不同区室里,特定物质动态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定量变化趋势,并藉以达成其药物试验的剂量设计、解释造成药效的研究。然而,对于特定区室的物质动态变化而言,常常会因缺乏适当的实验数据而无法进行。为克服此难题,台湾研究人员在2010年陆续成功开发出多种可用以进行细胞外液区室内各种原生性(如脑内金属)及外源性物质(如金属离子、纳米粒子)动态浓度变化趋势监测的活体动物体内自动化连线分析技术。

大蛋白质复合体往往有容易裂解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用X光结晶学作为解析结构方法的困难度。为了了解相位显微镜在提高衬度(即图像的信号噪音比)后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中研院化学所研究人员定量比较了相位片电子显微镜和传统电子显微镜在单粒子重建程序中每一步的效能,结果发现相位片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助分离相似构形的蛋白质图像;而对于分子量介于10万和50万道尔顿的蛋白质,重建三维结构所需的图像数目大约减为传统电子显微镜所需图像数目的1%至10%,因此许多不易获得的蛋白质也有机会纳入结构解析的行列。

2011年,台湾中研院生化所吴世雄领导的研究团队历经4年时间,自台湾出产的释迦及番荔枝科植物的种子中纯化出8种不同呋喃键结型态的番荔枝科乙酰生合成物,藉由核磁共振光谱与恒温滴定测焓仪,证实乙酰生合成物与钙离子螯合,结合成不同形式的钙离子类冠状醚错合物。在生物细胞的实验中,他们进一步证实乙酰生合成物――钙错合物能协助钙离子穿透细胞膜,增加细胞体内的钙离子浓度,扰乱细胞体内钙离子的均一性,进而引起粒线体的去极化,启动细胞死亡,而提供此类天然产物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杀能力的原因。此研究成果结合化学及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厘清乙酰生合成物对细胞内离子均一性的影响,为活性天然物应用于新药开发上提供更直接、可能的作用机制。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或“渐冻人病”)是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之一。藉由分析TDP-43C端片段的基因序列,可进一步了解其在该病患中所扮演的作用。2012年,中研院化学所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软件PONDR,对TDP-43蛋白的序列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约80%的C端序列天生没有结构。为了更详尽了解C端片段的特征和物理性质,该团队分别合成4条胜肽片段(D1-D4),结果显示只有D1呈现出纤维的结构,宽度约11纳米且有互相缠绕的现象,同时发现该病患者中可以找到由TDP-43所形成纤维结构的聚集物,因此推测D1具有促进纤维结构形成的能力,帮助了解此疾病所产生的聚集体结构上的特性,有助于找到治疗该疾病的方法。

p53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抗药性是医学界上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2012年,台湾中研院化学所李文山及王朝谚所等人成功地发展出新型的含钯、金及银金属抗癌剂。此类金属抗癌剂不仅稳定存在似生理状态的缓冲溶液中达3天,且有效的抑制乳癌及脑瘤细胞的生长,尤其对脑瘤细胞具较好的毒杀疗效,并避开p53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抗药性。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类金属抗癌剂可导致p53-诱发的细胞凋亡(p53蛋白、磷酸化蛋白及bak表现增加)而p21蛋白表现减少。此发现可应用于解决p53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抗药性问题,是治疗脑瘤的一个重要突破。

纳米材料研究分析范文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纺织品;应用与运用;研究进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TS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02-01

1我国纳米材料与功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纳米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分子领域已经逐渐深入到人类的生活中,纳米技术的出现代表了人类生活的另一个里程碑,我国纳米技术在纺织行业的使用刚刚起步,纳米纺织品在防雨防水,防紫外线,耐磨等方面有着其他纺织材料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科学家在开发纳米技术的方面一直在努力,不断开发功能性超强的纳米纺织品,为我国创造最大限度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的功能纺织品带来变革,不断提高纺织品的功能附加值。目前我国功能纺织品领域的纳米技术应用已经逐渐扩散,展示出十分明朗的前景。

2)我国功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分析。纺织在我国已经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黄道婆发明纺织机,使我国正式走进纺织的时代,随着历史的推进,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汇聚,我国纺织能力不断提高,由棉纺织品繁衍到丝质纺织品,当时我国纺织技艺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中国丝绸也成为了我国的代名词。走进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纺织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纺织品提示出了功能方面的新要求,功能纺织品应运而生,这是我国纺织业的一个里程碑发明,能够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

2分析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方面的应用与使用

1)加强功能纺织品的防菌防臭性能。纳米技术属于微分子技术,将天然纤维中含有锌,溴等元素的纺织原理进行纳米化处理后,进行纺织处理,可以做到各种防菌防臭的作用。在纺织过程中,将不同的原料纤维进行整理解析,构成新纳米分子,其中锌、溴等微分子就能够大大增强纺织品的细菌掉落率,或是由纳米分子进行吸附作用,将危险的细菌分子吸附到自己身上,从而做到防菌防臭的目的,这项性能为人类的清洁生活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方便。

表1抗菌效率评定

纳米粉体浓度/g·L-1菌落总数

(×10-4个/mL)细菌减少率/%

0接触培养22h

0.25TiO24.321.6850.7

0.50TiO20.830.3082.6

0.75TiO20.240100.0

0.25ZnO2.391.5040.2

0.50ZnO2.350.3287.1

0.75ZnO0.170.0298.6

2)加强功能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人类进行纺织工作生产纺织品的一个目的就是防范紫外线的侵犯,地球上的紫外线经过臭氧层的弱化,已经变得可以被人类接受,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臭氧层变薄,对紫外线的防御作用减少,因此科学家研制出可以抵御紫外线的纺织品,那就是纳米纺织品。纳米纤维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紫外线的吸收与反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这些纳米分子的活性分散,使纺织品的紫外线防御功能大大增强,目前全球对这种纳米纺织品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荼。

3)加强功能纺织品的防水防油性能。纳米技术在防油防水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众所周知,大自然中也存在着大量神奇的防水材料,比如莲叶。科学家通过分析莲叶的整体构造,并将其应用到纳米技术的防水功能改良中,研制出纤维活性极高的纺织产品,通过纺织品缝隙间的纳米材料,使得纺织品的表面在微观下形成一种不平整的状态,使得水,油不容易渗透进纺织纤维,从而达到了防水防油的目的。纳米功能强的纺织品,基本上已经做到了防水防油防污,从而出现了免洗纺织品,给人类的纺织技术带来了崭新的变革。

3分析我国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上的研究进展

1)探究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纳米技术仍属于高精尖的技术领域,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队伍来进行,但是我国纳米材料研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人员过少,对纳米研制的深度不足。另外对于可以加入纺织生产的纳米技术没有厂家执行,或生产出的纳米服装不尽人意,导致纳米研制停滞不前,这需要制度上的改进,全面推动纳米材料的再发展。

2)分析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的展望与未来。随着纳米技术运用手段的不断成熟,纳米材料将不断运用到功能纺织品中,纳米材料功能丰富,而且纳米纺织品轻薄透气,较之于传统纺织品有着极高的优势,未来的纳米纺织品研究方向就是将不同的纳米技术融入到纺织业中,使得出现不同功能的纺织品,除防水防油,防紫外线,防菌外,还可以开发神奇的变色服装,及其耐热的服装,这都是未来纳米技术在功能纺织品的发展前景。

4结束语

人类生活是不断进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也随着不断熟练,纳米技术为人类的精致化生活带来了福音,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使纳米技术成为新一代高性能技术,在除菌,防老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及其不俗的表现。功能纺织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纳米技术的加入使功能纺织品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纳米技术将成为功能纺织品的重点发展技术,为全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肖琪,王瑞,徐磊,康卫民,吴凡,李明超,殷翔芝.热处理温度对玻璃纤维表面氧化锡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2(11).

[2]路艳华,陈宇岳,林红,郝旭.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改性柞蚕丝的结构和热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路艳华,王漓江,刘治梅.用于纺织品整理的低分子质量纳米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4]李晓峰,王建君,郭春秋,施艳秀.纯棉纺织品纳米氧化锌抗菌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2(06).

  • 下一篇:冬日的作文(精选4篇)
    上一篇:乡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乡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范例(3篇

      乡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篇1一、总体情况(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7件代表建议主要涉及农村公路建设、客运发展等方面,针对性强,均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包含了广大代表..

      daniel 0 2024-04-26 04:24:13

    2. 如何学好电工基础知识范例(3篇)

      如何学好电工基础知识范文电工基础是电子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概念多、难理解、逻辑性强、抽象、多数学运算和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而大部分中职生都是经..

      daniel 0 2024-04-26 03:53:18

    3. 生活中的噪音污染范例(3篇)

      生活中的噪音污染范文篇1关键词:噪声污染;城市区域环境;监测方法;中图分类号:X8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30-02当今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给人..

      daniel 0 2024-04-26 03:52:13

    4. 地下管道运输范例(3篇)

      地下管道运输范文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

      daniel 0 2024-04-26 03:20:57

    5. 公路照明设计标准范例(3篇)

      公路照明设计标准范文关键词:交通工程;隧道;设施配置;设计Abstract:inordertoensurehighwaytunnelsafetyandoperationinclearandmaintainingacertainlevelofservice,thetraffic..

      daniel 0 2024-04-26 03:20:13

    6. 水利工作建议范例(3篇)

      水利工作建议范文篇1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部署,以及中央国家机..

      daniel 0 2024-04-26 02:48:39

    7. 城市道路照明施工规范范例(3篇)

      城市道路照明施工规范范文一、充分认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

      daniel 0 2024-04-26 02:48:13

    8. 简述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范例(3篇)

      简述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范文1、初赛提交的创业计划提纲是否有参考模块?撰写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1)初赛时参赛者要提交一份创业计划提纲,理想篇幅为A4纸6-8页,其参考模块:基本..

      daniel 0 2024-04-26 02: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