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噪音污染范例(3篇)
生活中的噪音污染范文篇1
关键词:噪声污染;城市区域环境;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30-02
当今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给人们创造了更为方便、服务周到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各种噪声污染也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休息与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有效监测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提供更好的环境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特性
声音就是主观声人耳对物体震动的感觉。按照物理学的标准,声音有乐音与噪声两大类型。乐音是声音的有规律振动,而噪声则是各种不同声音的杂乱组合。所谓环境噪声污染就是指已经对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干扰,并且高于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声音。噪声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它除了对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以及心情造成影响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类的脑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视力等。因此,噪声污染同其他工业污染一样,也是危害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但由于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居民生活娱乐等,所以它在本质上又不同于大气污染等其他工业污染,它具有即时性、间接性、多发性的特点。
从以上城市噪声概念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之一,而非化学污染。所谓噪声污染的即时性特点,指的就是这一污染不能采集到污染物,振动声源停止,声音马上就消失,污染的积累不能形成于环境中,也不会产生持久伤害。噪声污染的间接性特点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噪声污染所产生的危害有着不致命、缓慢的特点,二是环境噪声的影响范围有局限性和分布分散性的特点。局部多发性也是噪声污染的另一大特点。由于噪声源在环境中广泛分布,比较难以集中处理。加上噪声判断的标准,不是由一种声音的配响度所决定,而是由声音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所决定,其相关因素还包括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多发性特点。
二、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方法
城市噪声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环保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监测和防范。各城市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
(一)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1.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
2.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3.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
(二)一般噪声监测方法
对噪声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反映、对声环境质量水平做评价以及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分析体现的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主要动机。若出现声源噪声控制无法进行的状况,一般可采用控制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吸声、隔声技术或安装消声器等等。监测的时间可选择分别于昼间和夜间两个时间段,监测的规定时间中,在每次每个测点的检测等效声级为1Omin。并且把噪声的主要来源也记录下来。昼间监测要选择白天的正常工作时段,同时实现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全覆盖;夜间也要从入夜进行整个时段的全覆盖。选择监测时间必须将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段避开。要按照公式平均计算监测结果,以此获得区域内整体的噪声整体水平(昼间和夜间)。
(三)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对交通的噪声状况进行了解的主要渠道在于交通噪声监测,以此可以对道路交通车流量、道路质量等因素与噪声的关系做综合的分析,并把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总结出来。在监测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把能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各种道路的交通类型、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噪声排放特征的监测点位置选好。同时可适当考虑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下转56页)(上接30页)的设置为优先选择点。具体可定1.2m的测点高度,在距离路面20cm的人行道上选择设立。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需要一次,选择春季或秋季作为测量时间。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非道路噪声源等其他干扰因素。
(四)各功能区噪声的监测方法
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功能区的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要掌握城市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可以通过对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噪声监测得到准确反映,同时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好分析。选择城市功能区的监测点应注意三点,一是存在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之间,不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监测仪器的长期、安全和可靠,因此在具体的监测点位置的选择上必须慎重;三是固定噪声源和反射面需要监测点要避开。
总之,在环保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做综合的考虑,以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为手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区域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
生活中的噪音污染范文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21-01
1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
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中产生的、对周围的生活环境造成干扰的声音,噪声污染则是指产生的噪声超过国家噪声的排放标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噪声污染具有污染方式上的直观性、危害的直接性、声源的广泛性与控制上的艰巨性等特点。
1.1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主要是指商业、娱乐业、服务业、宣传活动和家用电器等产生的各种噪声,生活噪声具有声源密度大、噪声声级高和污染面宽的特点。随着旧城改造进程的加快,居民楼底多变成各种服务的网点,餐馆、游戏厅、超市以及KTV等呈现出雨后春笋的趋势,居民区到处都是噪声。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夜间户外的文娱活动越来越多,活动声响对需要正常休息的人们造成了影响。此外,高层建筑的出现也使住户的用电设备成为噪声的来源之一。
1.2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是工业生产中由生产加工和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一般的工业噪声都在60dB以上,大型的鼓风机、水泵、球磨机以及空压机的噪声还能达到100dB以上,电厂排气放空作业的噪声甚至还在130dB以上。工业噪声可以分为电磁噪声、空气动力噪声以及机械噪声,机械噪声是种类最多、范围最广的噪声声源。工业噪声干扰的范围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企业工人和工厂周围的居民是扰的对象。
1.3施工噪声
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的增多使建筑施工成为城市的常态,旧城改造项目和最新建设项目日益增加。现代的建筑施工和传统的建筑施工存在很大的不同点,现代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机器设备和施工工人可以不分季节不分昼夜地施工。年复—年地改造施工使人们饱尝了建筑施工的痛苦,施工噪声干扰了人们日间的工作和夜间的休息。
1.4交通噪声
城市噪声的30%以上是由交通噪声造成的,国外很多城市的交通污染甚至还占到了70%以上,汽车、火车和飞机产生的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汽车运行中的排气、燃烧、冷却、机械运转和鸣笛噪声构成了道路噪声的来源,列车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和碰撞是铁路噪声的主要成因,具有穿透力强和传播较远的特点,轻轨和航空的噪声则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2城市噪声的危害性
2.1噪声污染的特性。
水和大气等化学污染的污染过程较为缓慢而隐蔽,传播的途径也比较多,但是城市噪声污染具有传播迅速直观的特点,人们可以及时迅速地感觉到声源。由于噪声主要是由人体耳朵来感觉,因此严重的噪声就会直接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加之噪声声源的广泛性,城市生活的各种声音既给人们带来了存在感又给人们造成了困扰。城市噪声污染的上述特性还带来了控制上的困难,城市很多无形的噪声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处理,我国现有的科技手段还没有达到快速控制噪声污染的水平。
2.2噪声对人心理的影响
心理主要是指人对客观物质世界产生的主观反应,噪声不仅会对人们的思维造成干扰,使人们的精神无法集中,还会导致人们精神的紊乱,对人们的工作、休息和睡眠产生影响。很多国家制定的听力保护标准都在80~90dB之间,实践也证明了40dB以上的声音就会使10%以上的人受到影响,70dB以上的声音则会影响到50%以上的人群。过大的城市噪音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出现失眠多梦、头晕、易怒、记忆力衰退甚至是自卑的症状,甚至还有多起因为不能忍受噪音而导致的自杀案例,噪声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噪声对人们生理的影响
城市噪声首先危害到的是人们的听力系统,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们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对声音变得不敏感,严重的还会造成听觉器官的病变,导致噪声性的耳聋,这种是职业性的听力损失。很多情况下,140dB以上的噪声还造成人们听觉器官的急性外伤,鼓膜出现破裂流血甚至是双耳完全失聪。此外,城市噪声还会诱发人体机能的其他疾病,比如头晕头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等。总之,城市到处的噪声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噪声直接性、广泛性和传播迅速的特点,城市噪声一直都是控制的难点。
3城市噪声污染的治理策略
3.1政府方面的工作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噪音是可以控制的,比如活动音响可以调低一点,建筑施工可以取消晚上施工等。政府是市政工作的核心,在城市噪声的控制与管理中,政府一定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制定本市的工业生产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标准以及社会生活噪音标准。此外,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好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对治理先进的典型进行表扬,对违法破坏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
3.2对声源的控制
控制声源是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声源主要是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以及交通运输中的噪声。首先,城市各区的工商部门要对市场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管理,取缔无经营许可证的自由网点。公安、环保和文化部门还要配合工商部门的工作,对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次,政府还要投资设立隔音屏障,居民可以安装隔音窗,对机动车的流量和数量进行控制,鼓励居民乘坐地下交通工具。最后,市区的建筑工程在夜间10点以后应该禁止施工,有特殊情况的需要备案和张贴告示,执法部门要对市民的举报进行及时的处理。
3.3传播途径中与接受者处的噪声控制
传播途径是噪声源和接受者之间的传播媒介,传播途径上的噪声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强度和影响力。市政建设者可以将城市土地按照功能进行合理地划分,设置专门的隔音屏障,在工程的建设中使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整体上延长噪声的传播途径,减轻噪声污染。此外,城市的噪音是客观上存在且一时难以处理和解决的,无论是城市绿化带还是隔音屏障只能减轻和控制噪声污染,很多人们还是会面临着城市噪声的污染,比如工厂的工人。这就要求接受者采取有效而经济的个人防护措施,用耳塞、耳罩、隔声棉和头盔等来减轻噪声对身体的损害。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噪音污染范文
关键词:环境噪声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27-01
1区域内噪声的界定
所谓噪声从物理角度出发噪声就是声源在没有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音响。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将那些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休息的一切声音,都纳入噪声范畴。我们对一个区域内的噪声界定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的。噪声是由各种强度不同、频率不同的声音混合组成的,但一个区域内的噪声判定还要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确定,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杂乱声就是噪声,同时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时间也会变成噪声。
2区域内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2.1交通噪声
由各种交通工具在运转过程之中发出的一些噪声。
2.2工业噪声
各种工厂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厂内设备发出的噪声,此类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2.3建筑噪声
主要来自各种住房、工程等建设时机械所发出的噪声,它多发生在人口居住密集区,会对人们的生活和休息产生严重的影响。
2.4社会噪声
由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或者社会活动中在使用各种电器等所产生的噪声。
3区域内环境噪声的危害
3.1噪声损害人的听力
人对声音的获取是通过耳朵来进行的,因此,噪声会对人的听力产生直接的损害。当人们处于强噪声环境中时,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耳朵难受,有时甚至还会引发头昏头疼等症状。远离噪声环境之后,听力就会慢慢恢复正常。这种现象被称为听觉疲劳。如果人们经常在噪声环境下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人们的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的恢复,慢慢地就会导致人们内耳的器官病变,形成噪声性耳聋。如果人突然进入极强的噪声环境之中,会导致人的听觉器官发生严重的外伤,致使鼓膜出血,螺旋器脱离基底膜,这样人耳可能就会完全失去听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暴震性耳聋。
3.2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噪声会对人体的耳朵造成直接的伤害,同时还会间接地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当噪声的强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时,就会导致人的视觉敏感性降低,对弱光识别的时间延长,有时甚至会使人的瞳孔放大,产生视线模糊,这就是为什么人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容易产生眼痛、眼疲劳、视物流泪和眼花现象的原因。不仅如此,噪声还会使人的视野、色觉发生变化,导致对颜色的视野缩小。
3.3噪声诱发多种疾病
人的听觉受控于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当噪声对人的听觉产生损害的同时,人的神经中枢也在受到一定的伤害,一旦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就会牵涉到人体的许多器官,这样就会导致多种疾病产生。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噪声的环境下会产生失眠、脑胀、头痛、全身疲乏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还会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致使人的消化系统功能混乱出现多种肠胃病。同时,噪声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
3.4噪声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即使人在睡眠之中同样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它会导致人多梦、睡眠质量下降、易惊醒,使得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白天的工作。人们在噪声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出错率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4目前控制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明白了噪声的来源和噪声所产生的危害,人们目前所采取的控制噪声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4.1运用技术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噪声
解决噪声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噪声产生的源头将之控制,为此,人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措施,制定不同的控制噪声产生的技术路线,如消声减振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噪声的发出,控制各种工程活动的时间,保证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4.2营造隔音林对噪声的传播进行控制
为了防止噪声的远距离传播,人们还专门在居住去附近种植了隔音林,实践表明树木对噪声具有吸附和阻挡的作用。这样噪声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隔音林就会减少很多,传到居住区的噪声就会大大减小。此外,种植隔音林还可以起到美化生活环境,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
4.3运用规划手段防治噪声污染
由于以前在各种建设中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噪声源和居住区混合在一起,在施工建设与生活居住的作息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和容易引起各种噪声污染事件的发生。通过重新科学的布局,将噪声源迁出居住区之外集中布置,较少噪声源与居住区的近距离接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小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4增加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度
一个区域内的环境好坏和政府工作质量紧密相关,如果政府对噪声污染高度重视,就会在规划上更加合理,在治理措施上会更加有力,这样在治理噪声污染上取得的功效更为显著。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其公共职能修建一些防音减振的设施和加大对群众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4.5增加相关法律防控措施
我国虽然有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但是立法还不够全面,对于噪声污染方面的立法还不足,正是由于许多的法律制度措施没有落实,导致一些噪声屡禁不止。因此,加强对噪声污染方面的立法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对那些有强烈噪声污染的企业收取一定的噪声污染治理税,这样用法律工具对人们的安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4.6加强噪声接收处的控制
一定区域内由于各种生产和运营,噪声是难免会产生的。这样在加强对噪声防控的过程之中,还要加强噪声接收处的有效控制,比如: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之中可以增加相关的隔音材料,使外界的声音和室内相隔绝。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噪声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5结语
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不良影响,但这种不良影响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消除的。噪声虽然是可防和可控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好的防控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错误的防控措施不仅不能减少噪声的危害,反而会增加其它不好的社会影响。要将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就必须加强对工业、交通、建筑及商业和生活等所产生的噪声的有效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环保立法,这样从各个方面出发治理噪声污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红武.噪声污染控制工程[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4~5.
[2]毛东兴.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26.
-
地下管道运输范例(3篇)
地下管道运输范文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
-
公路照明设计标准范例(3篇)
公路照明设计标准范文关键词:交通工程;隧道;设施配置;设计Abstract:inordertoensurehighwaytunnelsafetyandoperationinclearandmaintainingacertainlevelofservice,thetraffic..
-
水利工作建议范例(3篇)
水利工作建议范文篇1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部署,以及中央国家机..
-
城市道路照明施工规范范例(3篇)
城市道路照明施工规范范文一、充分认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
-
简述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范例(3篇)
简述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范文1、初赛提交的创业计划提纲是否有参考模块?撰写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1)初赛时参赛者要提交一份创业计划提纲,理想篇幅为A4纸6-8页,其参考模块:基本..
-
关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常识范例(3篇)
关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常识范文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法律保护文化多样性一、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意义在21世纪多元文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目前,世界各国的少数民..
-
回收废旧金属的目的范例(3篇)
回收废旧金属的目的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部署,按照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
-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范例(3篇)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范文本学年,我校认真按照上级部门和区教体局综治办下发的文件精神要求,以创建****“平安校园”为重点,认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职责,确保了学校政治稳定和校园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