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03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玉雕;设计者;非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11-1设计者想要设计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两方面的素养,即玉雕的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所谓玉雕的专业素养指的是从事玉雕设计的人员应具备的造型能力、绘画能力以及娴熟的雕刻技艺;玉雕专业的非专业素养指的是从事玉雕设计的人员除应有的专业素养外还应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艺术素养和道德修养以及独特的创造力。

一、增加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根据官方统计我国玉雕设计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典型的表现在三个80%以上:第一,有80%以上的从业人员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第二,80%以上的从业员是师徒继承的关系,较少进行过文化学习;第三,80%以上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理论的培训。以上情况严重限制了玉雕设计人员的发展,也凸显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玉雕作品《八瑞》是第二届神工奖的创造金奖,显示了设计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作者在设计作品时充分融入了传统文化要素,把古时皇家祭祀的礼器琮、璜、圭、璧与古代瑞兽青龙、玄武、白虎、朱雀结合到一起,体现了较强的古代文化特色。作品中的壁呈圆形,代表上天,琮是地方的象征,琮在壁上,象征地方臣服中央。璜象征着皇家权利的至高无上,璜中间有一原点,象征全天下以皇帝一人为中心。整块玉璧背面,刻有路纹,象征天地、阴阳相通。四大瑞兽又是吉祥、安定的象征。整个作品体现了设计者有较高的古代文化造诣。综上所述,玉雕设计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第一,设计者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只有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刀”如有神。缺乏文学知识的积累使设计者的思路变得狭隘,玉雕设计者平时应坚持自学,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开阔思路。第二,设计者要确定学习重点,针对自己专业素养的缺陷,多从书本中找到原因和改进方法。第三,设计者要做到边学习,边总结,可以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认真琢磨,在玉雕的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逐渐积累自己的文化知识。

二、培养艺术爱好,提高艺术素养

玉雕设计者作为艺术的直接创作者,其自身必需培养艺术爱好,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只要你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玉雕设计者应像罗丹那样,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感悟普通的人和事,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美。作为一名玉雕设计者,他的思想越远,作品也就越厚重;文化底蕴越深,作品也就越有深度;对艺术的感悟越高,设计出的作品艺术性也就越强。所以说培养玉雕设计者的艺术爱好,提高其艺术素养,对提升作品的价值具有很大的意义。

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古人喜欢用文字表达个人感情,抒发山河壮丽。很多玉雕设计者用手工写成阴文雕刻于玉器之上,并且加入简画梅、兰、松、竹、菊等,将书画艺术自然融入到玉雕设计之中,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设计者在玉雕设计中要学会借鉴雕塑行业的艺术手法,如木雕、石雕、牙雕等,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是指把别的行业和人员的艺术手法内化为自己的创作风格。例如在玉雕《琴心剑胆》中,设计者成功地运用了象牙浮雕的艺术手法,古琴、飞剑、窗几交融一起,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

三、培养观察、发现、思考能力,紧跟时代潮流

玉雕设计者欲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要在日常生活和玉雕设计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所谓的观察力是指设计者要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和其他作品的特征;发现力指设计者通过观察能够体会、发现更多的艺术元素;思考力指的是设计者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到其艺术元素和艺术作品独特的韵味和内涵。只有大众认可和喜爱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玉雕设计者应把握时代的潮流,体会当代人的审美需要,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作品《必有爱心系四方》就是设计者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设计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主要雕刻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壮丽场景,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华儿女的集体荣誉感和热心公益的良好道德风尚。该作品契合了时代的审美需要,一经问世就在社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结语

玉雕设计者如果只具备专业的素养,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工匠而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提高玉雕设计者的非专业素养是时代对设计者提出的新的要求,玉雕设计者只有在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的非专业素养,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我国玉雕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玉雕专业“工学双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2]沈彦昊,傅蓉蓉.海派玉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企业研究,2012,(02).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篇2

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114004

[摘要]岫岩玉雕的历史源远流长,可分为素活、人物、花鸟、动物、花卉五大类产品,而以其中的“素活”最见功力和艺术价值,故被列为部级“非遗”保护项目。然而,由于它选料难、工艺复杂、费时费力,生产和销售周期长,销售价格也明显高于其它玉雕产品等原因,玉雕素活的保护和发展遭遇了尴尬的窘境。本文试图从产品、人工、宣传三个方面提出对岫岩玉雕素活发展与传承的思考,进而在非遗保护的大环境下,能够更行之有效地对其进行活态保护。

[

关键词]玉雕素活;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活态保护

岫岩玉出自远古,历史悠久,兴于当代,历久弥新。据考古资料和专家研究成果证明,岫岩玉矿附近的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发现用岫岩玉制作的石器,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用玉的实证。岫岩县郊及附近鞍山地区新石器文化出土有制作精美的玉工具和装饰品。

岫岩玉雕的历史源远流长,可分为素活、人物、花鸟、动物、花卉五大类产品,而以其中的“素活”最见功力和艺术价值,故被列为部级“非遗”保护项目。“素活”主要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器物,以“活链”、“柔环”等重要工艺见长,据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岫岩城内形成了有名的玉石街,前店后铺,河南、河北甚至宫庭王府中的许多玉匠幕名而来,从业人员达300人,著名玉雕艺人有“八大匠”。这个时期岫岩玉雕传统工艺的素活就有了一定的水平,虽没有精美的大件作品,但一些小的玉镯、玉杯、玉壶、玉炉已小有名气,此时期是岫岩玉雕素活工艺的成长期,当时的素活工匠以李德纯、李富最为著名,被称为“素活二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岫岩的素活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家培养出了以玉雕工艺大师贺德胜为杰出代表的一代素活工艺设计者和雕刻艺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岫岩素活工艺的传统,创造出了镂雕和透雕等工艺技法,加上原料方面的保证供应和日本及东南亚市场的大量需求,使岫岩玉雕素活工艺发展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水平。贺德胜用毕生精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素活玉雕精品,被评为部级玉雕工艺大师,此时的岫玉素活在中国玉石行业独树一帜,技压群芳,闻名中外。“岫玉塔薰—华夏灵光”就是这一时期的绝世作品。

素活已经传承至第四代,目前工艺传人为出生于1952年的王运岫先生。几年前笔者曾造访过王运岫先生的工厂,今年5月再次登门,不禁深为感慨,因为依然一副破烂作坊的样子,旧有格局没有任何改观。据王运岫先生说,早已制定了选址搬迁计划,当地政府也予以大力协助,但碍于一些拆迁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能实现建立新厂的梦想。王运岫先生目前的困窘和尴尬,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该“非遗”保护项目的现状。

据了解,素活玉雕历史上最高出口创汇额年达200万美元,对岫岩县经济上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是岫岩乃至鞍山的一个文化、艺术品牌。素活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在国内乃至世界影响颇深。然而,由于它选料难、工艺复杂、费时费力,生产和销售周期长,销售价格也明显高于其它玉雕产品等原因,故产生出两种负面情形:一是艺人们不愿生产素活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二是一些素活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次和品位。更大的忧虑还在于老一代雕刻艺人逐年减少,有影响的中青年雕刻人才不多,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

当我们思考素活玉雕市场化、产业化时首先必须面对这个不容乐观的现实。笔者以为,要想改变素活玉雕目前的困境,激活其创造力,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多方下手,全面扶持。硬件建设自不必说,就其软件建设而言,起码应考虑如下几项:

第一,处理好素活玉雕传统工艺与产品多样化的关系。既保持一些“绝活”不致失传,继续打造艺术精品,以保持其品牌效应;又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避免产品的单调乏味,力争丰富多样,且不能降低艺术和文化含量。玉雕业的行家,一提起素活工艺,都会发出难做的感慨。那么素活工艺究竟难在哪里呢?我们在对素活与花鸟、人物、动物、花卉类的比之较中,其中的玄机一目了然。首先难在选料上,其它类玉雕产品,对玉料的形状没有特定的要求,象什么就可以做个什么,料的顔色上也可以因料设计,红色可做花朵,白色可做白云、浪花,墨绿可做青松翠柏,就连黑色也可以设计成山峦怪石。而素活玉雕大都是浑圆、方型之物,炉、瓶是圆的,鼎是方的,这在玉料中很难轻易找到,因为玉料大都是不规则形状。

第二,通过多方面努力,积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作队伍。从事素活玉雕,通常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为工人,一部分为创作人员,两者都很重要,而尤以后者为关键。玉料有价,而产品无价,决定一部作品价值的因素,首先在于设计,其次才是加工。设计师根据料坯大小、形状、色泽,因料施艺。先在料坯上勾勒草样,雕工雕出雏形,设计师再进行二次设计,将雏形的各个部位用毛笔细细描摹,雕工再精雕细琢,如此循环往复若干次。设计师对雕工随时指导,有悟性者深得师傅意图,尽情发挥,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设计师常根据玉料的内部情况,随时设计随时修改方案,直至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形象逼真,色调和谐,光泽晶莹,验收合格为止。因此要提高创作人员的文化、艺术修养,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来自美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培育。目前,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为岫岩玉雕作品绝活的设计者、雕工者免费登记版权。未来应进一步全面细致开展摸底、普查工作,彻底查清当前从事玉雕素活产业的人员,工艺、以及有价值(绝活)的作品等情况。进一步深入开展玉雕艺术的学术理论研究,组织人力撰写玉雕艺术方面的理论文字,组织编辑岫玉精品画册,拍摄玉雕艺术的宣传片等。创办以岫岩玉雕素活刻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班,从人才、从雕刻水平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高岫岩玉雕素活艺术的水平和档次。

第三,加强对素活玉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的宣传、策划、包装,资金上进行扶持,用于素活工匠的培训和电视系列片的制作、画册的出版费用,保证该产品先期投入的热情和力度。应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追求产品优质与宣传到位的统一,重视现代销售理念和方式。建立以岫岩玉雕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岫玉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加速岫玉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中国玉雕会展中心,精品玉雕园等场所的作用,适时开展国内、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研讨会、玉雕节等活动,开展岫玉文化的国际交流、国际博览、国际艺术节,扩大岫岩玉雕的国际贸易,进一步促进岫岩玉雕素活产业的发展。

岫岩玉雕因其因料施艺、废料巧作、剜脏去绺、化瑕为瑜、巧用俏色、浮雕、圆雕、镂空透雕、镶嵌组装等工艺特点而“难”能可贵,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一路走来,因而凝结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他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相互辉映。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理论和思维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我们更应该关注实践,任重而道远,以更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活态保护。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

烈日当头的正午,尽管街上的行人稀少,但整洁的街道两侧,大大小小装潢精致的玉器店和工作坊依旧门店大敞,恭候着八方来客。店铺中,既有上了年纪、远近闻名的玉雕传人,也有新潮时尚的俊男靓女;既有数代家传的工匠艺人,也有各地慕名而来外地打工学徒者。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有的热情地接待上门的顾客、有的娴熟地雕琢着手中的玉器,“呲呲”的玉器打磨声,不时从路边的工作坊里传来。这里,便是扬州的古镇湾头。

扬州工,在湾头

“文化创意中国行”报道组选择湾头作为一站,当然也是基于流传甚广的那句说法:“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喜爱玉器的人们更是不会陌生,这一说法不仅表明了扬州琢玉技艺在全国的影响力,也道出了古镇湾头千年传承的玉雕文化。

湾头镇位于扬州市区东部,是一座被誉为“镇古、玉盛、水秀、人文”的千年古镇。这座镇子古称“茱萸湾”,传说当地的山光寺和尚用茱萸降住了这里的瘟疫,故名。据考,茱萸湾在汉代就已形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茱萸湾成为水路进入扬州的门户和重要港口,宋朝以后又是京杭大运河由北进入扬州十三道湾的头道湾,遂名“湾头”。由于隋炀帝、康熙、乾隆多次下扬州皆由此经过且留有行宫,带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唐代诗人刘长卿留下的“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还。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这一著名诗句,便是生动的写照。

至于“玉盛”,扬州自古就是全国玉材的集散地和玉器生产中心之一,古籍《书经・禹贡篇》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经过唐、宋、元、明各朝至清中叶,扬州玉雕达到了鼎盛,名家辈出,艺术水平空前提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最大的玉雕山子《大禹治水图》堪称“玉器之王”,其琢玉水平之高、能工巧匠之多、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足见扬州玉雕的实力。2008年奥运会奖牌雕嵌昆仑玉采用“扬州工”,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1年全国《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起草小组表示将以“扬州工”为蓝本制定“国标”,更是对扬州玉雕工的一种肯定。而湾头镇,正是扬州玉器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

记者穿过老街来到与其毗邻的玉器城,这是一个面积更大,集玉器加工、赏玉、玩玉、购玉于一体的新玉器市场。抬眼望去,这里建筑风格典雅大方,翘角飞檐,古色古香。湾头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建的玉器市场2009年被列为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基地,新市场和老街入住的玉器商户已达千余家,初步建成了玉器南北路、茱萸湾路、长安路玉器产业发展带。师徒传承与创新

玉器业内有一句术语“三分材料,七分工”,说的是好原料更需要细心琢磨。“扬州工”的名头,首先来自其精・湛的工艺。而提到“扬州工”,又不能不提扬州玉雕自古沿袭的“行规”。

“玉雕是一种磨炼意志的艺术,没有一个长期艰苦的实践过程,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从事玉雕40多年的“品德坊玉器”店主翟玉伟师傅告诉记者:“我已是家里的第四代传人了,按老理儿,学徒工要拜师学艺3年不拿工钱,5年后才可以自立门户,这种传统与扬州玉雕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现如今,虽然不少商户还沿袭着传统模式,但新时代有新礼法,年轻人愿意学,我们也乐意带。”当然,老辈儿们也提醒:“对于玉雕,不能光凭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耐力,只有掌握艺术法则和艺术规律,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成为技艺精湛的名家高手。”

由于玉雕主要依赖手工制作,所以“以师带徒”是传承技艺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今,湾头镇从业的年轻技师已超过3000人,湾头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人说:“其中七成以上是正儿八经拜过师、学过玉雕技艺的。”不仅如此,由于湾头镇玉雕技艺精湛,美誉闻名海内外,各生产加工点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玉器雕刻技艺的人,到目前为止,湾头培训的玉器巧匠已有千余人,遍及全国各地。洪宝曾曾在扬州进修过,这位来自辽宁的玉雕大师谈出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扬州工”已经不单是一件作品,几乎每件玉雕作品都存在于一种文化氛围中,同时这件作品本身也在向观赏者传递着一种文化。“相比之下,我们北方的玉雕产品一般只重视雕刻技艺,因此多为就事论事,也就少了‘扬州工’不可言传的那种味道。”

那么,师徒承传会不会影响到创新?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所谓“抽象派”玉雕产品的诞生,有评论说“扬州玉雕在向时尚派和抽象派转变”。对此,玉雕大师顾永骏的回答是明确的:“简洁是有必要的,但抽象我觉得不行。玉雕毕竟是一种传统艺术,它不像那些大雕塑有非常具体的块面,山子雕还是得以细巧、玲珑剔透取胜。这是玉雕的特点、民族的特点,不能被丢掉。”

虽然意见有分歧,但是不是可以认为,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或许是地理位置的缘故,地处江淮之间的扬州吸取了南北方的艺术特点,玉雕风格形成了兼具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的自身特点。这一特点也从另一个层面表明,扬州玉雕正是在这种兼收并蓄的创新中一路走过来的。诚然,湾头镇的玉雕产业化进程正不断加快。在这一进程中,师徒承传与创新无疑也将面临新的课题。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湾头古镇的玉器虽名声显赫,但“小而散”的现象还是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为此,湾头镇主动到南京招引了国内知名玉器企业“翠佛堂”在湾头投资建设玉器生产加工基地,以期带动当地玉器产业提档升级。于是,报道组专程走访了坐落于扬州广陵区湾头的翠佛堂玉石文化创意园。

2012年,翠佛堂珠宝选址湾头古镇,投资8200万元,修建厂房6500平方米,创立了扬州翠佛堂玉石文化创意园,在定位高档精品玉器生产的同时,结合该公司玉矿资源和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使翠佛堂形成了从和田玉原料、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园区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玉石雕刻创意基地之一,有专业玉雕技工近百名,每年琢玉万余件经由翠佛堂各网点销往全国。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翠佛堂珠宝以雕琢玉器首饰著称,因此翠佛堂落地扬州,让以雕琢大件为主的扬州玉器界传统模式,产生了主动的求变与升华,这让闻名遐迩的“天下玉,扬州工”更贴近于大众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翠佛堂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不仅开设了高端玉器零售连锁品牌店116家,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各一家,还致力于玉文化的推广与个性化的服务,以龙工作室为代表的翠佛堂最高级别艺术大师团队也由此诞生。据了解,翠佛堂的龙工作室汇集多位著名玉石专家,包括著名玉石鉴赏家、南京大学宝玉石研究中心郭继春博士,国内翡翠原料专家朱宁先生,和田玉原料专家郑栋先生,扬州玉雕领军人物高毅进大师,扬州玉雕大师冯龙军先生,苏州玉雕大师黄铭先生,扬州玉雕新秀孙进宝先生等。

记者在翠佛堂玉石雕刻观光工厂看到,绿树如茵的厂区内,设有风格独特的玉石艺术馆、整洁敞亮的设计制作工作室、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大厅等。这些空间被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观者不仅能深入地了解中国玉的历史文化,还能够完整地观赏到一件玉器作品从选材制作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说:“由于我们无任何中间环节,最大限度节约中间成本,也确保货真价实。”而他们开办免费玉石培训课,更为广大玉石爱好者提供了随时到此学习的机会。

“不是好玉,不入翠佛堂”是翠佛堂始终坚持的品牌理念。为更好地满足客户独一无二的需求,翠佛堂还在全玉石行业首推私人定制服务。如果您来到翠佛堂扬州玉石文化创意园参观,更有机会与玉雕大师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定制服务,现场观赏名师的高超技艺。

无独有偶。湾头镇实际上还有一家龙头企业,名为扬州金鹰玉器珠宝有限公司,由玉器行业知名人士刘月朗先生与中国著名玉雕大师汪德海先生于2005年联合创立,所处位置就在湾头古镇避风塘边。这家拥有多位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数十名技艺精湛的雕刻技师的公司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所创作的作品在“天工奖”“百花奖”“百花玉缘杯”“玉鼎杯”等部级玉器展览、评比中屡获殊荣,赢得金、银、铜等各类大奖近百项。

作为传承和发展扬州玉雕工艺的主力军之一,金鹰玉器在定位高档精品玉器生产的同时,还利用自身的连锁销售网络实现玉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打破了湾头玉器生产业困守传统的局面。

如此,湾头镇以这些龙头企业对玉器加工、开发建设进行了整合,激发了湾头古镇玉雕生产的新活力。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雕是扬州的名片,也是湾头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上述龙头企业的打造等,湾头玉器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记者也在走访中注意到,尽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穿衣戴帽”式街景整治效果明显,但大多玉雕商户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规模优势还未得到充分体现。湾头玉器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仍须加大力度。因此,要实现“打造循环玉器旅游商圈,形成游茱萸湾公园、逛湾头玉器城”的格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了解,当地政府对湾头玉器产业的发展已提出明确要求:由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实施招才引智;由加工型向营销型转变,比如建立中国扬州玉器网、加快发展电子商户、建设玉石料市场等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由作坊型向景观型转变。整体规划,形成“一店一品、一家一特”的玉文化景观,彰显“和田玉、扬州工、源湾头”的美誉。

  • 下一篇:国际商务的研究内容范例(3篇)
    上一篇:常见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常见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范例(3篇)

      常见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范文篇1【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76-01医院中呼吸内科住院老年病患大部..

      daniel 0 2024-05-03 15:04:13

    2. 玉石文化论文范例(3篇)

      玉石文化论文范文玉文化背景玉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晚年完成并发表了两篇玉文化研究杰作,指出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中国最为源远流长。玉器是..

      daniel 0 2024-05-03 14:32:53

    3. 玉石雕刻工艺技术范例(3篇)

      玉石雕刻工艺技术范文关键词:独山玉;玉雕;设计;制作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76-01一、何为独山玉在素有“玉石王国”美称的中国,玉有着悠久的历史,..

      daniel 0 2024-05-03 14:32:13

    4.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例(3篇)

      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范文1.用药物和中医的方法(如针灸等)也能治疗白内障,故不必非进行手术治疗不可使用药物和某些中医的方法的确可以抑制白内障的生长,甚至有使白内障患者..

      daniel 0 2024-05-03 14:03:28

    5. 空压机节能技术范例(3篇)

      空压机节能技术范文1.1集中控制技术目前,很多生产企业使用压缩空气主要还是采用分散的控制方式,在应用中无法对每个用气环节的用气量多少、气压大小、排气温度高低等数据进行..

      daniel 0 2024-05-03 14:00:13

    6. 零基础学习会计范例(3篇)

      零基础学习会计范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35-02“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或近机类专业的一..

      daniel 0 2024-05-03 13:28:28

    7. 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例(3篇)

      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工程光学是高职光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一个最大特色就是教学内容分布多,涉及面广,理论、应用..

      daniel 0 2024-05-03 13:28:13

    8. 灯光照明工程设计范例(3篇)

      灯光照明工程设计范文关键词:建筑电气绿色照明照明设计节能1“绿色照明”的起源20世纪70-80年代,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及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节约能源,保护全球环境即成为全人..

      daniel 0 2024-05-03 12: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