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画画入门教学范例(3篇)
零基础画画入门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42-01
1.教学改革的背景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高职院校的一年级学生专业实践少,空间想象力较差,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最大障碍。同时技术基础课教学时数又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如何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能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为此我们尝试了将《机械制图》与后续课程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
2.教学改革的思路
2.1合理调整授课内容
《机械制图》授课应遵循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特点,以学生的可接受水准为出发点,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按需施教。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用到的重点讲,用不到的少讲甚至不讲。减少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技能方面的训练。例如可以简化“表面交线”和“轴测图”的难度,删去“换面法”的内容;而对于徒手绘图以及零件图、装配图的组装、分拆画法的讲解与练习则可以增加一定的比重。
同时,整合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优化,将整门课程整合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组合体为中心,将正投影法、基本体的视图、轴测图、组合体、图样的基本表示法等内容进行整合,加强组合体与视图,组合体与其它各章节的联系。第二部分以装配体模型为中心,通过模型来展开对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机械制图》和《AUTOCAD》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常由两个不同的老师分不同的学期进行讲授,教学内容相互重复,浪费师生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我们尝试将这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贯穿始终,即在每一个制图环节讲授完毕之后,要求学生能使用AUTOCAD软件相应的功能或绘制出有关的图形。
安排大量的实训环节,在零件图、装配图训练中,与《数控技术》老师进行合作,有意识的从当届的校级“数控机床实操竞赛试题”中选择4到5组的装配组件,先抄画装配图,再拆画零件图。待后续相关课程上完后,在“数控加工实训”中通过自主编程、加工并进行装配,从而深刻理解零件精度设计要求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绘制这些训练中,我们精选出一些零部件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零件表达方法来完成绘制,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于各种表达方法和简化画法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绘图的速度与准确性。
安排学生画螺纹连接、键连接、滚动轴承、齿轮传动,为《机械设计基础》打基础;测绘液压阀和液压泵,为《液压与气压传动》打基础;画夹具装配图,为《机械制造工艺学》打基础。
3.教学改革的实施
3.1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引入了机械制图的多维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即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测量基础、AutoCAD等课程标准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通过“理论指导―实物测绘―多媒体演示―CAD绘图”路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质量目标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能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3.2教学手段
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存在,《机械制图》课程的课时相较以往有比较大的压缩,如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制作了大量的动画和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同时将这些动画与视频上挂至学校网站,以方便有需要的学生课下自学。
在教学中,我们使用AUTOCAD来模拟实际的绘图过程,以往授课中,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了黑板绘图中,而现在通过软件模拟,加快了授课的进度,节约了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绘图的精准性,提高了授课的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使用AUTOCAD的三维功能对一些不好讲述的,例如形体剖切,轴测图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三维展示。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同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学生的作业讲解中,将每一道二维的习题都转化为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展示,而将每一个三维的习题又都自动生成出其二维的工程图样。如此,在反复的练习中,极大的开拓了学生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转换上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读图、绘图能力。
3.3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第一学期笔试,第二学期“综合+考证”的方式。在第一学期,我们引入了试题库系统,将大量题目按易、中、难的方式分不同的题型进行导入。再在笔试前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方式形成考卷,以保证试卷在知识点覆盖、分值分布、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合理性。
在第二学期,我们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训上,通过学生对不同零部件的测绘,画出相应的手绘图样及CAD图样。按照绘图的精准度、美观度和熟练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二维CAD工程师(机械设计)”的证书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于机械制图和AUTOCAD实际掌握情况。最后将实训所得分数与考证通过与否进行综合评判,来确定学生考核是否通过。
4.结束语
与时俱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械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教学改革是重要且急迫的。通过“多维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将制图和AUTOCAD更好的融合,通过与其它后续课程有机的结合、穿插。使得学生学习体系更优化、更系统、更完整,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此外,通过AUTOCAD的三维功能的展示,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教学的内涵,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了坚实的基础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姣.浅谈高职高专机械制图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第35期:265-265
零基础画画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90-03
在发动机课程中,信息化技术渗透到了整体发动机介绍、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系统、系统、冷却系统等各个章节的教学中,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特点体现在适合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而如何设计制作更好适合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单元是设计者思考的重点。在这方面,笔者以“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单元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
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
(一)“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内容
1.介绍四冲程柴油机的关键组成部件,解释其功能作用。
2.介绍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四行程柴油机的运转是按进气冲程、压缩冲程、作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的顺序不断循环反复的。
3.重点解释在各个冲程中,各个关键部件之间的配合运动。
4.细致介绍纯空气、混合气、废气在四冲程柴油机中的温度压力变化和演变过程。
5.阐释四冲程柴油机是燃烧柴油的化学能转变成曲轴转动的机械动能的机器。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熟悉掌握组成柴油机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2.方法能力目标:形成通过看PPT、图片、视频和教学动画,能自行分析柴油机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主要讲授整体的四冲程柴油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是指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是按进气冲程、压缩冲程、作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的顺序循环工作的。
此内容是工程机械发动机系统检修课程后续内容“柴油机各个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系统、冷却系统、系统、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作用、工作原理、零件材料分析”的基础。此内容也是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讲述进气系统检修、排气系统检修、供油系统检修的基础。所以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是工程机械发动机系统检修课程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奠基。
此内容在课程内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节内容讲解了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类型,这些类型包括二冲程柴油机、四冲程汽油机、四冲程柴油机、转子发动机等。本节内容就是讲解在工程机械中最广泛的类型――四冲程柴油机,介绍其关键零部件和工作原理。本节结束时,设计有思考题,借此思考题可以引入预习下节内容,让学生顺着思路继续探索研究四冲程柴油机的内部结构组成,从而顺利引导进入课程的后续内容“四冲程柴油机的各个系统组成”。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1.柴油机的一些零部件的内部结构复杂,内外有很多层结构组成,实物展示方法无法透视展示物体的内部结构,学生难以用直观的方式理解零件的内部结构。
2.在重点内容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中,同时运动的零件比较多,而每个零件的运动轨迹各有特点,但在教学中却很难展现柴油机各个运动部件的联动、移动、配合运动现象,以及随之变化的温度压力情况,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3.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展现纯空气与雾化柴油的混合过程、由纯空气演变成混合气的过程、由混合气演变成废气的过程。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过程中常常需要想象,而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这是难点。
三、教学的对象与信息化技术的要求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是在一体化教室“柴油发动机实训室”内进行,使用课时3个,教学对象是2012级工程机械班,共46人。这些学生具有以下特点,需要信息化技术相配合:
学生喜欢有任务,有目标,也喜欢流行的PK形式,所以设计了一个“零部件在我心中”的PK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巩固对每个零件的位置、外形、功能作用、组成等重要信息的认识。
学生的团队精神不是很成熟,个性要强,宜在课堂中安排一些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项目,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其沟通能力。
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欠佳,不利于三维成像的想象。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安排多段的视频和教学动画,以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真实感觉,帮助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因为柴油机主要关键部件中的曲轴、连杆、活塞三者的运动轨迹属于曲柄连杆机构运动,所以需要学生有高中物理知识作为基础,要求可以理解曲柄连杆机构才能顺利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
四、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优势
在学生讨论疑问“四冲程柴油机的内部零件有哪些,如何工作的”时,用三维动画通过其透视功能显示内部的四冲程柴油机结构和运动,以提示学生。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立体真实感觉,易理解零部件的运动过程,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重点知识点,采用PPT形式教学可以帮助记忆图片和相关文章内容。
在零件实物无法展示的内部结构,使用教学动画可以屏蔽一些零部件,可以透视展示物体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其结构。
在需要展现柴油机各个运动部件的联动、移动、配合运动现象,以及随之变化的温度压力情况时,采用动画进行教学。运用动画的暂停、播放功能,在动画运动的任意时刻进行暂停和播放,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某一运动时刻进行详细讲解,解析分析活塞的移动、运动部件(活塞、连杆、曲轴、正时齿轮、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等)的联动、活塞与气门的配合运动。
在展现纯空气与雾化柴油的混合过程、由纯空气演变成混合气的过程、由混合气演变成废气的过程时,采用教学动画进行教学。教学动画可以模拟仿真重现纯空气与雾化柴油的混合过程,可以模拟仿真重现由纯空气演变成混合气的过程、可以模拟仿真重现由混合气演变成废气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项内容。
五、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环节1“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出本节内容”时,采用PPT辅助形式。上节内容讲解了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类型,这些类型包括二冲程柴油机、四冲程汽油机、四冲程柴油机、转子发动机等。本节内容就是讲解其中在工程机械中应该最广泛的类型――四冲程柴油机,介绍其关键零部件和工作原理。
在环节2“介绍在现场设备(实物)中属于四冲程柴油机的类型柴油机实物”时,让学生分组观察柴油机实物,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感觉柴油机实物,了解柴油机外形。
在环节3利用悬置问题:“四冲程柴油机”的内部零件有哪些,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观察四冲程柴油机实物,思考问题,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利用手工绘图配合解说,回答问题。并播放三维动画“四冲程柴油机模型(船用)1”和“四冲程柴油机模型(车用)2”,其透视功能可以显示内部的四冲程柴油机结构和运动,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在环节4总结、解答“四冲程柴油机如何工作”,引出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时,播放视频“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展示内部零件的结构和运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听课、思考,作笔记。
在重点环节5介绍四冲程柴油机的关键组成部件时,利用零件实物展示和教学动画的“总舞台”和教学动画的分场景1“四冲程柴油机关键部件”展示,总舞台中安排有一个“解剖的四冲程柴油机内部动画”片段。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次感觉,比较直观了解柴油机内部情况,吸引学生深入探索后续教学内容。四冲程柴油机关键部件都显示于同一张图片中,两旁标注各个部件的名称。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印象记忆法,熟记四冲程柴油机关键部件,便于后续内容“四冲程柴油机运动传递路线”的开展。每个零部件的名称处都存放链接,点击后,能跳出显示相应的零部件的真实图片,这样有利于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的关系,零部件的真实图片旁还注解其零部件的功能作用或组成等重要信息,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零部件。
在环节6开展“零部件在我心中”PK赛时,利用零件实物或动画进行提问,进行抢答PK。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每个零件的位置、外形、功能作用、组成等重要信息的认识。
在重点环节7讲解“四冲程柴油运动传递路线”,重点分析活塞的移动、运动部件(活塞、连杆、曲轴、正时齿轮、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等)的联动、活塞与气门的配合运动时,利用动画展示分场景2“四冲程柴油机运动传递路线”,详细展示活塞的移动、运动部件(活塞、连杆、曲轴、正时齿轮、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等)的联动、活塞与气门的配合运动。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提升对四冲程柴油机的各个运动部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后续教学内容。分场景中安排有按钮“暂停”“播放”,在动画运动的任意时刻都可以通过其实现暂停和播放功能。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某一运动时刻进行详细讲解,解析分析活塞的移动、运动部件(活塞、连杆、曲轴、正时齿轮、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等)的联动、活塞与气门的配合运动。
在重点环节8讲解“四冲程柴油机单个工作循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组成”,重点分析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时,利用动画展示分场景3“柴油机四个冲程工作分析”,详细展示四冲程柴油机单个工作循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组成。左图表示结构和运动变化,是感性直观认识;右图是理性的总结,与后续内容“配气相位”相呼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后续内容。分场景中安排有按钮“暂停”“播放”,在动画运动的任意时刻都可以通过其实现暂停和播放功能。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某一运动时刻进行详细讲解,解析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等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在重点环节9讲解“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与温度、压力、配气相位的关系”,重点分析各个工况下温度、压力、配气相位瞬时状态时,利用动画展示分场景4“柴油机四个冲程工况分析”,详细展示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与温度、压力、配气相位的关系。右图与后续内容“配气相位”有联系。配气相位是发动机的重要参数,其装配和调整是后续的重点教学内容。分场景中安排有按钮“暂停”“播放”,在动画运动的任意时刻都可以通过其实现暂停和播放功能。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某一运动时刻进行详细讲解,解析各个工况下温度、压力、配气相位瞬时状态。
在练习环节10时,利用工作页让学生巩固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的所有知识点。
图1教学过程流程图
在小结环节时,利用动画展示分场景5“小结:能量转化”。分场景5中安排有汽车的模型、“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动画”,这样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化机器,有利于充分理解:车辆(柴油机)是燃烧了新鲜空气和柴油变成废气,柴油的化学能转化成曲轴转动的机械动能,最终驱动车轮,使车辆往前行驶。
在本节内容结束时,利用PPT展示思考题,以此预习下次课内容。
六、信息化技术在“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中应用的特色与亮点
利用教学动画的优势展示四冲程柴油的运动部件的联动、移动、配合运动过程,避免了静态的画面的简单解释,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理解活塞的移动、运动部件(活塞、连杆、曲轴、正时齿轮、凸轮、挺柱、推杆、摇臂、气门等)的联动、活塞与气门的配合运动等细节。
利用教学动画的优势展现纯空气与雾化柴油的混合过程、由纯空气演变成混合气的过程、由混合气演变成废气的过程。
在一些动画页面上采用左、右图(或者左中右图)的设计,左图为感性认识;右图是对左图进行理论化表述。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提升对四冲程柴油的各个运动部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后续教学内容。
内容的形式是采用行动导向模式,是以四冲程柴油机“关键部件介绍运动传递路四冲程的工作、工况分析总结”为教师讲授主线,以展开“零部件在我心中”PK赛、工作页、思考题三项评价性测评活动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最终使学生熟悉掌握柴油机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形成通过看PPT、图片、视频和教学动画,能自行分析柴油机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总之,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教学单元的设计采用图片、PPT、视频、教学动画进行辅助教学,特别是将教学动画“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提高应该很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该得到提高,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定国.柴油机拆装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零基础画画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液压传动CATIA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教研项目“面向3D技术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H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7-0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各专业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而学时却在不断压缩。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挂图进行讲解[1],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采用具体模型,又缺乏变通性,因此传统的液压传动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将CATIA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于《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中,能够较好的解决在学时少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1.CATIA中实体建模和装配的介绍
CATIA软件是一款能够参数化建模软件,主要用于机械产品的开发,其主要模块有三个: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CATIA具有直接绘制三维模型的功能,可以在空间直接生成草图模型;具有动画功能,可以模拟实体的运动过程;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
零件建模过程就是选择特征类型与属性,分析特征建立顺序从而生成零件的过程。在建模前,首先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特征建立顺序以及建立方法,力求建立的特征尽可能简单,相关的参数尺寸尽可能少。特征建模由草图开始建立,建立零件草图后,利用拉伸、旋转、扫描等基本特征以及圆角、倒角、抽壳、拔模等工程特征建模方法,通过对特征的相交、切挖等布尔方式完成零件建模。如图1所示,通过拉伸、旋转、倒角等特征建立起液压支架底座的三维模型。
装配体设计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设计方法。自下而上设计法是先将组成装配体的所有零件在零件设计界面中完成,然后再插入到装配体中,根据零件之间实际配合情况组装装配体。自上而下设计方法是由装配体开始设计工作,在装配体界面中建立各零件。
液压元件的教学模型大部分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装配时,首先确定无运动的零件为固定件,随后根据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依次将其他零件插入到装配体。整个虚拟装配过程就如同实际生产中进行实物组装一样,非常逼真[2、3]。图2所示为液压缸爆炸图。
2.CATIA在液压传动教学中的应用
在《液压传动》课程的“单向阀”教学中,介绍单向阀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结合课本上的简易二维图或者是使用彩色挂图为学生讲解结构和原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多,若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耗时,也不具备直观性。把CATIA软件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素质基础[4]。
利用CATIA软件课前绘制出单向阀结构及其动画演示,如图3、4所示,大大方便于单向阀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课堂教学。下面简述课堂教学运用CATIA的具体过程。
1)建立零件。在零件窗口中,根据各结构尺寸建立阀体、阀芯及弹簧三维模型,作为装配的零件。
2)完成装配。在装配窗口中,根据各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建立装配体,这里阀体和阀芯的配合设为同轴心,能正确反映它们之间的约束。在此过程中可向学生重点讲解单向阀结构组成,各部分的具体作用。
3)制作动画。设置阀体为不动件,将阀芯和弹簧设置为向左移动3mm。通过建立动画可以清楚地看到:当阀芯向左运动时,单向阀阀口开启;当阀芯向右运动时,单向阀阀口关闭。结合动画演示,对单向阀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3.结论
将CATIA应用到《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单向阀三维立体模型的讲解,增加学生对单向阀结构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2)通过动画制作,使学生对单向阀工作原理有较清晰的认识,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慧,于文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A].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7.[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81~385.
[2]李学志,李若松,方戈亮.CATIA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
保护环境的内容范例(3篇)
保护环境的内容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在2011年三月份,我国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是以宪法为领导、以宪法相关法、商法和民法等法..
-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范例(3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篇11、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新知识只有建立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的难度才能下降。学生学习才不会感到困难。而旧知识只有不断..
-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范例(3篇)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范文一、多样化情景创设策略幼师们在引导幼儿们欣赏绘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们不能仅仅是进行观赏行为,还应该将其中的艺术形式熟练了解并且利用创新能力..
-
传承非遗的意义范例(3篇)
传承非遗的意义范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价值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符号与精神家园,既向世界展示其曾经的辉煌,又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优缺点范例(3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优缺点范文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为贯彻..
-
冶金工艺工程设计范例(3篇)
冶金工艺工程设计范文篇1有色冶炼工业污水是在对各类有色金属比如铜、锌等进行湿法冶炼的过程之中排放的废水。排放的废水中大多数都是冷却水,但冷却水一般只有完全不能再利..
-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例(3篇)
儿童保健的作用范文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32―0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是我国现..
-
团建徒步策划范例(3篇)
团建徒步策划范文篇1关键词:政策网络;漓江徒步游;乡村旅游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83021研究框架及方法: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网络理论源于网络主义(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