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1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1.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1.1.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1.1.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1.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2.1.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2.1.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2.2.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2.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2.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3.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3.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2.4.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4.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2.4.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2.6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1.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1.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2.6应急管理措施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以下从管理重要性、管理目标、管理要点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1.1管理重要性。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工业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因此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并且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加强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工艺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的产生,从而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都知道,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但是由于工业建筑的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与隐患。因此,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2管理目标。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的支持。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安全的生产劳动,还有作业人员不受到伤害。通常来说,工业建筑常常是工业噪声、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的场所,这导致工业建筑在产生污染的同时,还会使得自身的使用寿命受到污染的影响而大幅度下降,并且这也对于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应当在充分重视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并且配合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与长期发展的效果。1.3管理要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要点。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时,应当将工作要点集中在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应当合理地借鉴传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且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将这些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工业建筑的有机使用奠定重要基础。
2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从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分析。2.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业企业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地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其次,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狠抓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能教育,并且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技能。2.2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是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因此这意味着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才是完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同时,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为工作的关键所在,并且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应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2个方面着手,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另外,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等工作来进行,并且通过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能够为工业建筑的绿色使用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3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只有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才能确保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并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在平时组织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时,应当对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维护工业建筑周边地区的生态和谐,最终从整体上对工业建筑布局进行全面的优化。2.4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对于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合理转移事故风险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购买工程保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将事故风险部分对外转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明白,安全事故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由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购买工程保险才是极其必要的。另外,工业企业在合理转移事故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能够为工业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降低做出切实的努力。2.5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内容。这一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并且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首先对建筑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在工艺建筑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业建筑周边的环境。
3结束语
新时期的工业建筑管理需要全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支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孝泉,王俊,赵延茂.浅论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13,2(04):45-47.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C]//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
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材料范例(3篇)
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材料范文篇1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省农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严重制约..
-
电工实训安全规程范例(3篇)
电工实训安全规程范文篇1安全意识决定着工作者的行为,决定着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安全生产需要培育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1)电工安全是一种道德。企业的安全靠的是科学技术..
-
低压电工实训总结范例(3篇)
低压电工实训总结范文关键词:线损;低压台区;治理前言低压台区是指380v公用变压器低压供电的区域。线损是电能在电力网输送,变压,配电的各个环节中的损耗,主要表现在电网元件如导..
-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结范例(3篇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结范文1安徽省农业灾害的孕灾环境分析农业灾害的孕育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气象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各类环境因子中,低层大气处于最活..
-
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范例(3篇)
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范文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下沉式绿地海绵体措施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新型的关于..
-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例(3篇)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范文关键词:规划展览馆;设计;施工;云阳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一、背景“缩城市尺寸之间,展前景宏图灿烂”。规划展览馆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核心,是承..
-
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范例(12篇)
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范文1篇1特色科室――针灸科该科突出传统针灸特色,开展对内、外、妇、儿、五官、神经等科100多种疾病的治疗,擅长治疗各种瘫痪、痛证。特别是对中风病的治..
-
电工电子实训教程范例(3篇)
电工电子实训教程范文关键词:实训教学;电子电工;创新能力;教学设计1概述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