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6-14

认知心理学范文篇1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理论儿童语言教学启示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学者们认为要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Skehan认为以前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心理语言学的作用,特别是没有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1]。我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特点,对语言教学提出意见。

一、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

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做出了解释。相关的理论有:斯金纳的刺激―反应论,乔姆斯基的天赋论,皮亚杰的认知论,等等。

作为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操作条件反射过程,强调儿童是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习得语言的,主要经由模仿―增强―重复―形成四个阶段[2]。这种语言学习理论有合理的一面,但它过于强调外在环境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忽略了儿童的内在能力。乔姆斯基则主张语言习得的天赋论,认为儿童能够快速地学习语言,天赋能力非常重要,而天赋能力是由生物遗传决定的;坚持语言的习得是一种本能和自然的过程,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获得语言的装置,不必刻意教就能轻易学到语言[3]。很明显,这种理论忽视了环境在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它与行为主义理论相斥,可以说是两种极端。认知论的代表皮亚杰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与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4]。认知论告诉我们,语言的发展是以人的认知为基础的,并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发展,是后天学习逐步形成的。

综上所述,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既要考虑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习得者自身的因素,即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

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规律

Stern认为语言学习主要是模仿,儿童不断重复着一些事情,在语言学习阶段中他总是在不断练习,儿童像一名模仿家,他模仿一切事[5]。由此可见,儿童的语言习得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通过模仿,儿童逐渐习得语言。

蒙太梭利发现在知识的表征形式中既有比较具体的表象,又有符号抽象的命题网络,还有综合的表征形式――图式;儿童在建立比较抽象的表征之前往往会以较为具体的表征形式作为过渡[6]。因此,儿童的语言习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儿童语言教学应以简单的、具体的表征图式为基础,逐步使儿童形成抽象的思维,这是由儿童的认知心理决定的。

总之,教师应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根据儿童语言习得的特点――通过模仿形成简单、具体的表征图式来习得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教学。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儿童语言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相关的教学环境,采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达到儿童教学的目的。通过学习和观察发现:对儿童的语言教学应采用模像直观、实物直观、语言直观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目标。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不断模仿生活中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的具体、简单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找到相应的视频材料或自己编排小节目、小游戏,把学习内容丰富有趣地展示给儿童。例如,在教儿童学动物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播放与动物有关的视频或做一些动物的习惯动作,来引导儿童模仿视频中出现的动物词汇和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儿童扮演小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让其他儿童来猜出该动物词汇。这样就让词汇和动作形成了一个表征图式,很容易被儿童记住。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物直观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提高儿童语言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语言直观的教学方法一起使用。例如,在学习各种水果名称的时候,教师可以拿来一些水果,一边展示,一边说水果的词汇,让学生边看边模仿说这些水果词汇,进行反复练习。这样,各种水果的事物图像及词汇就会一起出现在他们的表征图式中,通过模仿并建立相关来习得语言。而且,在学与颜色相关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运用各种实物水果,因为它们代表不同的颜色,运用以上方法,水果和颜色的词汇就会形成新的表征图式出现在儿童的脑海中,有效地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因此,从事儿童语言教学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出发,多思考、多研究,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让它们形成一个表征图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这些表征图式根植于儿童心中,做到寓教于乐,既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又使语言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2]斯金纳著.石林,袁坤译.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皮亚杰.发生认知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乔姆斯基著.宁春岩译.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认知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认识心理学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90-01

一、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如今对工业设计产品进行评价时,不能单传的从造型审美角度出发,更要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评价。但是心理学可以在工业设计中具体发挥什么作用,直到上世纪末随着认识心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才取得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在工业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工业设计的研究核心由机器向人进行转变。面对当前我国设计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的现状,不能单纯的对国外研究结果进行借鉴,更重要的是对其方法进行借鉴,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参考实现设计的本土化。另外,在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工业设计中探讨人与产品、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思维和特点,进而实现工业设计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人们在操作产品时什么心理因素起关键性作用使极其重要的,通过对人的思维、意识、记忆和知觉的研究可以为工业设计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使其设计的产品得到使员者的认可和青睐。

二、工业设计中对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一)对合理性原理的应用

合理性原理的应用可以促进工业设计系统的明确和合理。其一,在用户模型系统下实现合理设计,为用户建立舒适的使用模型。但是在目前的工业设计中对用户模型的建立不够重视,对工业设计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要对用户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在设计中考虑用户的感觉和知觉,在设计中实现有效的信息刺激;其二,实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在合理性原理下进行工业设计时要利用准确的调查实现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

(二)对多样化原理的运用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工业设计带来新的思维方式,还可以促进设计师对多种因素的考虑,比如对记忆弱点因素的考虑。为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原理结合多种方法,凸显工业设计产品的特点,让产品的多样性特点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优势,将产品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

(三)对动态性原理的运用

在工业设计中用户模型系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处于绝对的运动状态,为此在工业设计中运用动态性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充分考虑人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及时发现用户模型系统存在的问题,比如对操作界面的设计时可以将多媒体融入,为用户提供新颖的操作方式,进一步完善用户模型系统。

(四)记忆信息与外在信息的巧妙结合

人们进行操作所需要的信息一部分储存在记忆中,一部分储存在外部世界,对存储在外部世界的信息进行正确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回忆起遗忘的信息。为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在产品中增加帮助用户记忆的方法,让用户快速从外部世界中获得需要的信息。但是当用户将需要的信息内化之后,会使操作的效率提升。为此,在工业设计中运用认知心理学可以让设计师实现对记忆信息和外在信息综合利用,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五)采用交互性原理

在工业产品的界面设计中对交互性原理的利用,不仅可以快速的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用户,还可以让用户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接受和分析,并最后实现反馈。为此,在工业设计中设计师要重视人机间的交互作用,注重对交互原理的运用,实现产品的设计凸显开放性,比如在界面的设计中,为用户的错误操作进行提示,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操作的可能性,允许用户进行不断的操作尝试。

三、认知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工业设计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往往涉及的因素十分广泛,在设计中会出现向某些因素的侧重和对某些因素的强调,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设计的整体性。为此在工业设计中运用认知心理学时首先要有正确的进行理性认识,其次注重产品的创造性,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实效性分析,最后设计师要认识到认知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单纯采用统一的设计理念和分析方法。

四、结语

认知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应用的实质是在工业设计中运用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对人们的学习记忆、感觉与知觉、言语和思维的分析和运用,在工业设计中加以运用。另外,工业设计中通过促进认知心理学与工业设计的整合可以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让设计的产品极具现实意义。

认知心理学范文

摘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中过滤器理论来探讨认知心理学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2007版)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过滤器模型;口译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和使用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目的是揭示如何认识世界,人的大脑如何储存知识、解决问题。它以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面貌,在现今同领域研究中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本文选取其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浅谈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及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2007,3页),核心是揭示认识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实验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理论影响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1世纪50年代中期,是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1956年若干专家学者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些学者和专家包括: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的加工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分析,随后Goodnow、Bruner和Austins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例外还包括Newell和Simon。等人。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认识心理学兴起以来,对许多心理学分支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在对心理过程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前在普通心理学忽略的如:表征、记忆结构、认知策略等得以恢复或体现。另外,认知心理学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影响。

三、过滤器理论及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过滤器模型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因为自身信息容量有限,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后,首先完成信息过滤,部分信息得以保存并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则不过滤阻断在外,被人遗忘。Broadbent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另一部分则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也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这个模型后来被Welford(1959)称为单通道模型。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的。

2.过滤器模型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口译又名口头翻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的方式,以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interpreting)。通过分析该口译定义,不难发现口译过程是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的过程;信息通过接收解码记录编码表达这五个阶段完成交换目的。观察这一系列过程不难发现,Broadbent提出的过滤器模型理论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期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首先Broadbent认为,外界信息量大,加之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能否接收到有效信息而记录下来。下面是两段口译资料及笔记

举例1.

WeknowthatthereisabigdeficitbetweenFranceandEnglandandbetweenFranceandCanada.Wouldyouexplainwhetherthereisdifferencebetweenthetwokindsoftradedeficits,andwhatFrancepoliciestowardsthetwodifferentkindsoftradedeficitsare?Wethinkyouareadoptingdoublestandards.

过滤并记录的notes:赤F&UK

F&CAN?区

?Fpol

双标//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倩对信息进行记录的情况,面对信息量大且求在有限时间避免遗忘。为了记录到有效信息,译员首先在听的过程中滤掉发言人话语中的次重要词、重点记录下事件发生的主体,关键动词。然后过滤掉言语中重叠部分,以达到不重负记录以节省时间。其余被过滤掉的信息则部分属侧重要信息,

其次,以上通过笔记记录下来的信息处于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则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译员头脑中和重复笔记中,其他部分则被遗忘。因此口译的难度就体现在译员应在短时间内进行记录和复述,单复述过后信息则迅速衰退。另外在口译过程中过滤器的又一功能体现在语言的转换中。

举例2

“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公司及全体员工,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董事长先生和美国的同行们,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Notes:1st

公司

成员

个人

chair

从以上两个口译过程不难发现,译员采用中、英文和符号等方式记录,单最后呈现的则是目标语一种语言,这一过程译员仍使用了过滤器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陈述。这一过程近似等同于信息的贮存和识别。Broadbent认为: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这种过滤器类似于波段开关,信息存在不同的通道阶段。在口译的最后表达阶段,过滤器打开最后一个波段,译员完成语言识别和目标语的转换。

四、结论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期中报告“开窗”实验、相加因素法和本文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过滤器模型理论无论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对口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信口译实践在现今社会长足发展的今天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过滤器模型理论和其后来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1]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育出版社,2006.

[2]梅德明.通用口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汪安圣,王.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下一篇:认知心理论文范例(3篇)
    上一篇:优秀范文外貌描写同学作文(精选3篇)
    相关文章
    1.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例(3篇)

      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农电工素质能力提高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85-01一、农电工队伍素质现状(一)文化水平偏低,理论素养不足。..

      daniel 0 2024-06-14 12:24:12

    2.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范例(3篇)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胃出血;护理满意度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所有感染性疾病中居于首位[1],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属于严重..

      daniel 0 2024-06-14 11:52:12

    3.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范例(3篇)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范文【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6-0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接收病情危重的患儿,治疗与观察过程中需使用各种导..

      daniel 0 2024-06-14 11:20:12

    4.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范例(3篇)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范文1.完善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严格执行ISO9000文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根本保证。护理部根据院综合目标的要求,运行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使..

      daniel 0 2024-06-14 10:48:12

    5. 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范例(3篇)

      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范文篇1而随着生产与消费各自选择自由度的增加,单一性被复杂性所取代,确定性被不确定性所取代,稳定性被不稳定性所取代,连续性被不连续性所取代,使生产者普遍..

      daniel 0 2024-06-14 10:16:12

    6. 如何培养医学人文精神范例(3篇)

      如何培养医学人文精神范文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必要性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

      daniel 0 2024-06-14 09:44:12

    7.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例(3篇)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篇1关键词:《电工基础》渗透习题意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

      daniel 0 2024-06-14 09:12:12

    8. 图书管理培训范例(3篇)

      图书管理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图书馆员;培训策略当今社会,服务市场竞争的焦点已不仅仅是资金、设备等传统资源,还表现在对人才、知识等资源的占有上。图书馆如何开发人力资源,使..

      daniel 0 2024-06-14 08: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