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新逻辑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7-04

人力资源管理新逻辑范文篇1

在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利用逻辑思维,是提高管理活动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只有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为企业人事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才能为管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开展措施。此外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思维能力,还能为企业发展建设一支综合实力强的生产经营队伍,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逻辑思维角度出发开展人事管理活动,能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个人只有受到关心和尊重才会更加努力的为企业效力,在开展人事管理活动中,发挥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管理的人本主义色彩,让内部员工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快建设企业内部文化,使企业发展走向规范化、人性化。

二、目前人事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管理活动中缺乏活跃性

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人事管理活动时,根本没有明确开展人事管理活动的目标,而是将人事管理活动置之于形式工作,没有对活动进行筹划和思考,导致整个活动失去活力,员工参与机会少,没有充分尊重员工的需求和心理想法,没有形成一种互动交流和发展模式。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重视基层工作人员思维的开发,不懂得利用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导致企业人事管理活动质量低。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

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缺乏逻辑思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领导不够重视人事管理活动,导致下面管理人员也不够重视活动的开展工作。管理人员没有将时间精力花费在活动策划工作上,而是更加关注领导的动向和决策,这必然导致整个人事管理活动效率低下,且很多管理人员收到传统思维的限定,活动开展的内容多半比较枯燥乏味,根本不能吸引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基于逻辑思维角度高效开展人事管理活动

所谓人事管理就是指针对部门用人以治事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依据法律对人员录用、培训、激励和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企业进行人事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内部公正和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而基于逻辑思维角度进行人事管理活动,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为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献计献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思维管理方针,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管理思维是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员工更好地为位企业发展效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保障自身价值的实现,还能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管理人员要开发工作人员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要观察和贴近基层工作人员,深入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各自具备的优点。然后定期开展基层互动交流活动,激励有才能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点,并且培养优秀员工的先锋带头模范作用,实现企业内部“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的人员发展模式。

(二)科学管理思维方式,提高人事管理活动的质量

科学管理思维方式通过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发展对效率的追求,打破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人力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抽象和分析方法,对人事管理活动的预期效果进行预测,并且对影响人事管理活动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要素,然后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规范中开展活动,使活动具有新意且不失大体。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新逻辑范文

关键词:资本逻辑生存危机生态革命

资本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和根据。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一方面是自然被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使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生存品性,成为一种工具性存在,沦为“单面人”,造成了现代人极端异化的生命样式。对于人类面临的这样生存危机,成为当代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因此,必须限制“资本逻辑”,进行生存方式的“生态革命”。

一、“资本逻辑”

“资本”是现代社会最为盛行的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的主导逻辑。

(一)何为“资本”

一是从技术层面上,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另一是从社会层面上,资本是一定组合的社会关系。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把资本看成是物质实体,“资本是一切社会发展阶段都普遍存在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材料,是一切社会生产都必须使用的,因而资本是一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的超历史的永恒现象和范畴。”[1]马克思从人之社会关系存在的层面上,对资本的核心本质作了最为深刻的阐释。“单纯从资本的物质方面来理解资本,把资本看成生产工具,完全抛开使生产工具变为资本的经济形式,这就使经济学家们纠缠在种种困难之中”。[2]事实上,“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他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3]资本的外在表现是生产要素,内在本质是社会关系。资本作为市场中追求价值增值的社会关系,通过支配和使用自然力来实现自身的扩张,进而支配人类社会全面的生产和消费。[4]

(二)“资本逻辑”的内涵

资本不仅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凭借这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自己建构起自我增值的社会建制和运行逻辑,从而形成了“资本―增值―再增值”的演绎逻辑。因此,所谓“资本逻辑”,是指资本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让自身增值和不断扩张的自由本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最大化的利润是资本逻辑的核心要义及其神圣使命,“并以此作为衡量万物存在合法性根据的世界观和社会运行模式。”[5]追逐利润是资本之存在方式,实现增值是资本之存在目的,技术理性是资本之存在手段,利润至上是资本之存在哲学。现实性、现世性是资本的内在精神,资本在本性上不追求超越性的生活,不追求超越性的意义与价值。[6]

二、“资本逻辑”与生存危机

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一切必须放弃自己的本质规定和存在尊严,接受“资本天平”的掂量。资本把社会一切存在通约化、数字化。自然和人、生产和消费都是为了利润而存在。资本的逻辑“把包括人格在内的一切东西都贬低为追求利润的手段”。[7]资本逻辑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强制力量支配着现实中的人,成为现代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者,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实践。人类对资本的盲目追逐,对自然和人的掠夺性使用,导致了自然濒临崩溃的生态冬天和人类普遍异化的人性冬天,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

(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与生态危机

在资本逻辑下,而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生产、生活方式。当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超过生态阈限,就会导致生态危机。

①“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与自然资源的消耗

资本的扩张是无限制的,对利润的需求也是无限制的,由此对于自然的需求也是无限制的。一切资源都被资本化、市场化。首先,对于所有的“有形”产业部门,由于“大量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来自于自然的资源支撑。第二,资源的消耗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性消耗,即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科技、程序、工艺等方面的缺陷而导致资源利用的不充分而形成的损耗;第二种是扩张性消耗,这是在第一种消耗基础上形成的。[8]新的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由此形成了资源的外在性扩张。资源多样化的用途,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而新的资源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趋势,又会引起资源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使用性消耗。第三,“杰文斯悖论”,即某种特定资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会随着利用这种资源技术的改进而加快,因为技术改进会使以这种资源为原料的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而价格降低会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

②“大量废弃”与环境自净能力

“大量废弃”包括大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生产的废弃物和作为大量消费的直接结果而产生出来的废弃物。“大量废弃”的规模排放超过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会污染环境和导致生态危机。基于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当个人作出决策时,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把生产成本社会化。“对资本的逻辑来说,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无偿地接受来自环境、大气、水等方面的自然资源,又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的大气、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环境被破坏的结果,资本的逻辑是毫不关心的。”[9]

③资本逻辑下科学技术的生态风险

科技创新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潜在生态风险。乌尔里希・贝克对环境下的风险做了如下界定:“首先是指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10]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但在宇宙的全部奥秘中,人类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科学知识里,或许有很多偏离“真实”的知识。21世纪影响力极强的新技术中就隐藏着尚未发现的重大风险。“我们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11]

(二)“资本逻辑”与人的危机

资本逻辑产生了使人片面发展的社会分工体系与相应的社会文化系统,使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生存品性,成为一种工具性存在,沦为“单面人”。物与物的关系赢得了对人与人的关系的主宰地位,那个抽象的“看不见的手”完全把人的逻辑淹没在资本逻辑的总体发展之中了。[12]造成了现代人极端异化的生命样式。

①劳动分工与“局部人”

人的劳动本来是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手段,但是由于资本逻辑的作用而将其程序化了。历经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的改造加强,生产过程已经发育成一个以严密等级制、精细分工制为特征的自律体系。在这个日趋非人化的体系中,人的丰满个性被压榨成单薄无情的分工角色,变成了“局部人”,人的感性生命被遮蔽。

②消费主义与精神世界的失落

资本逻辑下的大量生产必然要求大量消费的模式。资本持有者不断激励人们大量消费,奢侈消费和“符号消费”,塑造出一个消费主义社会。“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不是为了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追求被文化形式所不断制造出来的欲望的满足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13]在消费社会中,消费的不再只是物本身,而是消费者社会心理实现和标示其社会地位、文化品味、生活水准高下等等,消费具有了符号意义。消费主义掩饰了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和意义追求之间的界限,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被贬低为经济动物,人们以拥有物质财富的数量来标识自身生命的价值,把诗意的价值理性光辉从生命世界中抖落,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落。“资本逻辑”所支配的社会则是个物质文明如肿瘤般膨胀,而精神文明极度萎缩的文明。[14]

三、限制“资本逻辑”,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

美国学者保罗・霍肯说得好:“必须把生态思想结合到我们的道德观念、生活模式,特别是我们的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中去”。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警示我们:必须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和自然和谐共生,就要限制“资本逻辑”,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以谦逊的品质学习并模仿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智慧,对自然和存在其中的生命重新追寻,逐步以生态为最高原则取代以资本为最高原则。

(一)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整体性: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依赖、制约、渗透的有机整体。但现代技术是支离分散的,是对物质世界的分割性处理,然后再根据人的目的把碎片组装起来形成产品。当人们把统一的自然界“割碎”的时候,自然界整体的性质就被破坏了。②循环性: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的完美结合。自然界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一方面不断地合成新物质,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不停地进行着循环性新陈代谢作用。但现代人类是超级生产者、超级消费者,却不是超级分解者,现代工业世界的这一关键性的功能欠缺。③高效性: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效率很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物质或没有我们经济系统中所谓的“废物”。但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浪费比比皆是。

(二)限制“资本逻辑”,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

如何限制“资本的逻辑”?只能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生态革命“……表现为一场由价值观的逐渐改变所引发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它将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次革命有望在民主法治的基本框架中逐步地得以实现。”

①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在形而上层面,生态价值观的普及和广为接受,是生态革命的关键。现代生态价值观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思维和尊重自然。首先,整体思维是从生态整体的角度来思考人们的行为,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有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生态合理性。既把生命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又把生命当作一种道德现象。把人类的道德视野扩展到了自然的领域,从而能够用宽广的视角重新确认人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在实践层面,必须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生态化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低碳的、循环的生产和仿生态的技术,“重要的是生产实践本身所代表的价值,也就是从特定的价值理念审视生产行为的合理性。”

限制“资本逻辑”,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生存的智慧,任重道远,我们这一代及后人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云涌: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J].江苏社会科学,2010,(3)P2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594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877-878

[4]沈晓珊、朱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修正资本逻辑的必要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P43

[5]毛勒堂,张健:资本逻辑与人地危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P36

[6]王文亮:资本逻辑与人的主体性[D].苏州大学;2010,P6

[7][10]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韩立新、张桂权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P128、P62

[8][裴江滨:资本与资源关系的逻辑换位――基于历史生成的角度[J].云南社会科学,2010,(3)P89

[9]赵文静:简述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的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1)P360

[10][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P20

[11][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P3

[12]白刚: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2009,(1)P117

人力资源管理新逻辑范文

关键词: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7009-04

C语言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它既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C++等的基础,同时又是计算机专业课如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的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提高程序编写能力,而编写程序的核心是算法设计,算法设计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基础[1]。

本文在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关于学生算法设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旨在学生通过此系统来解决当前遇到的学习瓶颈。

1电子学习与C程序逻辑思维教育

目前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大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偶尔兼顾网络协作式学习,这两种形式互为补充,具体见表1。

为了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逻辑思维,构建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以PHP为脚本语言,采用Moodle平台,以解决教学形式单一和学生训练缺乏等问题。

1.1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

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是在传统课堂初步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上构建的集学习资源、多样化思维训练形式、协作学习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它可以向学习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协作学习工具以及在线训练逻辑思维和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评价。

1.2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的优势

1)将课程资源上传共享以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的50分钟内,学生听多做少,学习时间短,致使知识难以消化理解,现将课堂中的课程资源由教师进行整理、综合后上传至学习系统中,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回顾教学内容,深化课程知识点,无疑有利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2)满足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需求

虽然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较强,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对程序、算法的掌握程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本系统中的题库模块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使接受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稍微差些的学生则对薄弱知识进行针对性训练。

3)运用思维训练模块中的“簇”可以对学习者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

“簇”是由平台自带学习活动“程序教学”实现的,它相当于同类题目的一个资源池,若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簇中题目做对,则退出簇;若做错,则会转向该资源池中的另外一题,继续本题型训练,直至学生掌握[3]。

1.3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的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就是通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之后学习者所掌握的技能以及思维所得到的一个提升。笔者认为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技术层、内化层[4]。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系统开发

2.1逻辑思维训练系统的结构设计

根据权限的不同,可以将系统用户角色分为普通用户,注册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普通用户即系统访客,是一种匿名用户,他只能访问公共资源和无密钥的课程;注册用户又分为注册教师和注册学生两种,他们有各自的对课程的操作和访问权限;最高权限的是系统管理员,他可以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注册用户以及网站设置,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2.2系统结构模型

系统采用Moodle平台,它是基于PHP脚本语言、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的Web系统。本系统以B/S模式设计开发,普通用户、注册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均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来对服务器进行访问,该系统采用的是三层体系架构,系统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表现层是处于客户端的,是注册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系统时的Web用户界面,主要负责用户角色登录、权限限制以及页面交互等服务。因此,在本层设计时要注意页面的颜色搭配和布局,使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模块。

业务逻辑层是处于服务器端的,是系统比较关键的一层,它既对用户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响应,又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主要负责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的管理。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要对属于本层的一些功能模块如思维训练、资源共享、课程管理等做好必要的逻辑划分,使其稳定运行。

数据层也是处于服务器端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对数据操作,如增加、删除、查询、更新等操作,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将处理结果响应给业务逻辑层,最后在客户端浏览器上显示出来。

2.3系统主要功能

由系统结构设计可知,系统的用户角色主要分为三种,这里不再赘述,又注册学生与教师功能大致相仿,因此本文主要从系统管理员、注册教师两种用户来说明系统的主要功能。

1)系统管理员

①用户管理。在所有用户中,系统管理员的权限最高。不仅可以查看注册用户信息,还可以对他们所进行的各种操作进行更改和删除。

②课程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当前课程库的所有内容如资源库、测试题库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也可以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授权和删除管理。

③公告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公告如网站公告、课程公告等进行管理,如编辑、修改和删除。

2)注册教师

①课程申请。注册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申请授权,申请时需提供其所申请课程的名称、概要、课时等信息。注册教师提交的课程申请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授权。

②课程教学系统管理。注册教师一旦课程申请成功,即可以管理该课程模块,具体包括课程公告、课程信息、课程资源、思维训练题库、作业的编辑修改。

③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管理。本模块主要包括聊天室、讨论区、信息查询等部分。在讨论区和聊天室可以发起或回复对话,另外,可以对自己的课程进展情况进行查询。

3应用案例

根据上述方法和技术开发了“基于C程序逻辑思维训练支持系统”的学习平台,结合在一个计算机培训机构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循环结构设计”的教学应用,实现传统教学和网上学习活动协同工作。这种基于系统平台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3.1准备阶段

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

3.2实施阶段

①教师回顾上节知识点,为本次授课做好铺垫。教学形式主要是小组讨论,然后以进行汇报,问题形式如“if-else的嵌套原则是什么?”。

②教师开展本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授课制,使学生掌握一个理论的学习。

③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思考再讨论。教学形式是自主探究加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最后给予解读和评价。

④教师要求学生在相应的章节下进行思维训练。在理论掌握的基础,还需要“会用”,学生通过思维模块训练,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点得到巩固和提升。

⑤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总结。通过本阶段,学生可以对本章知识串成一个整理,使所学知识具有系统性。

3.3评价反思阶段

为了解系统平台的应用情况以及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对实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97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为93份,有效率为95.9%。本次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1)系统界面适应性调查

学生使用系统平台的界面适应性调查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

2)系统模块适应性调查

学生使用系统平台的模块适应性调查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80.4%的人认为系统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对他们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在促进师生情感方面,76.3%的人认为系统中的讨论区、聊天室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算法理解和掌握方面,66%的人认为经典编程算法设计解读对模块对他们很受用;73.2%的人很喜欢思维训练模块,认为通过计算思维训练模块、辩证逻辑思维训练模块的训练,他们整体的编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系统有效性调查

对系统有效性的调查情况统计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面授+网络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比较适应;对程序设计,也不再只满足于一种算法,29.9%的人会思考另外的解决途径。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15.5%的人不善于总结,对教师的课程总结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学生学结的过程就是知识梳理的过程,善于总结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实践表明,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本系统既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4小结

C语言程序教学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算法思维和程序编写能力,通过设计的逻辑思维训练系统可以较好地整合集中面授式教学、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对其他院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较好地选择。

参考文献:

[1]林小茶.“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2):24-25.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 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精选4篇)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例(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关键字】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设置;问题;完善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T,Business,Accountingprogressiverealizationofcomputeriza..

      daniel 0 2024-07-04 19:20:12

    2. 乡镇社会帮扶工作总结范例(3篇)

      乡镇社会帮扶工作总结范文篇1县精准扶贫考核细则一第一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xx年我市现行标准下省定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daniel 0 2024-07-04 18:48:12

    3. 学校燃气安全管理方案范例(3篇)

      学校燃气安全管理方案范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定团m结,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daniel 0 2024-07-04 18:16:12

    4.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例(3篇)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范文——浅谈西南地区核安全文化建设在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为贯彻“理性、协调、并重”的核安全观,强化核与辐射从业者安全意识,国家核安全局决定..

      daniel 0 2024-07-04 17:44:12

    5. 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例(3篇)

      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建构主义高校辅导员德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31-01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体系处于不断的深化改革的中,..

      daniel 0 2024-07-04 17:12:12

    6. 人力资源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人力资源的基本原理范文篇1(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特性人力资源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分离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人力资源会计除了和传统会计有一些共性外,还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如下所..

      daniel 0 2024-07-04 16:40:12

    7. 体育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范例(3篇)

      体育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范文【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在以往,学校及老师、学生对于体育课堂都抱着可上、可不上的态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化..

      daniel 0 2024-07-04 16:08:12

    8.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例(3篇)

      农村文化的问题范文篇1一、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文化经费有所增长,文物设施保护力度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在农村的不..

      daniel 0 2024-07-04 15: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