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建设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7-05

设施农业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对策;贵州纳雍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6-0303-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严重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纳雍县地处贵州西北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6%,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部级贫困县,由于历史、交通、区位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及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纳雍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山区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山区农村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现状

1.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近年来,纳雍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土地综合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烟水配套工程项目14个,投入资金8226.11万元;建水池488个,总容积46339.5m3,安装管网1387.96km,覆盖耕地0.63万hm2,其中红旗水库灌区烟水配套工程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烟水配套工程,总投资6738.38万元,工程覆盖猪场乡、龙场镇、寨乐乡、沙包乡4个乡镇的38个村,灌溉面积3400hm2;完成乐治镇省级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整治土地620hm2。加上小水窖、小水池建设、企业自投水利建设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县实现有效灌溉面积1.56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0.9%,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6.67m2。

1.2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2008年以来,纳雍县坚持“公路围绕产业转”、“修老百姓想修的路”的指导思想,围绕“通达、通畅”目标,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路难行”问题。全县共建设通村公路1555.2km,建设通乡、通村油路140.214km,全县479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24个乡镇通油路,加上通组路建设,田间机耕道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瓶颈。

1.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目前全县25个乡镇“农三站”建设已基本建成,县土壤化验室已建成投入使用,农产品质检中心、动物疫控中心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有力地改善了纳雍县农业技术推广条件,极大地提升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一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因市、县财政困难,匹配资金不足,导致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投入不足[2]。二是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投入则较少。三是水利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维护资金严重缺乏,管理缺位,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有的工程从建成之日起,就只充当摆设,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滞后

一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二是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设施农业发展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导致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3]。三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市场的需求。

2.3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据调查,纳雍县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因管护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人、资金不落实等,导致项目边建边毁、重复建设[4]。如部分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由于无排水沟和道路维护跟不上,导致道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难以通车;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效益难以发挥,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3对策

3.1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投资事业[5]。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长效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

3.2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体,部门、企业、社会、个人投资为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坚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真正做到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6]。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向上级要一点、地方财政挤一点、农民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筹一点。

3.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工作

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注重设施建后管护工作,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发挥效益[7]。

3.4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8]。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加强灌溉排涝支渠建设;三是完善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建设。

3.5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加快建设一批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9]。

3.6抓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抓好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绿化造林、农村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参考文献

[1]程璐,张福俊.浅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农家之友,2010(7):49,51.

[2]许静波.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3.

[3]郎永建,张尚民,李长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2):81-83.

[4]郑兴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36.

[5]孙凤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北京农业,2012(27):141.

[6]徐永.浅析淮北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16,21.

[7]胡友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N].嘉兴日报,2005-05-15(3).

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为了解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9月10日—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水和,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天法分别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农业小组人大代表,分赴林州市、县、滑县、内黄县等县(市),听取了有关县(市)的工作情况汇报,认真察看了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对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

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通过视察,大家认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成绩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我市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为动力,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连续14年获省政府颁发的“红旗渠精神杯”。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南谷洞、琵琶寺水库除险加固,河市区东段治理、茶店坡沟治理,引黄补源、跃进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通过建水库、机电井、旱井、水窖、集中供水处,初步形成了沟相通、渠能联、旱能浇、涝能排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70多万亩,年可节水3亿m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重点林业工程进展顺利,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良好。近年来,我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积极组织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外资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扎实开展“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大力搞好林业高效园区建设,切实加强林地、湿地、沙地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使全市各项林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今年林业生态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奖补力度、严格考核奖惩、严把造林技术关、实行户户合同以及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和手段,使我市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4.28万亩,是省下达28.83万亩的119%,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3万亩,是任务的100%。全市的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5.4%,生态环境状况初步得到改善。

(三)耕地保护政策及责任制得到了较好落实。近年来,我市把保护耕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首要任务。通过强化领导、广泛宣传、动态巡查、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关于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规定,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了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全市现有农用地面积522646.49公顷,其中:耕地408214.21公顷;园地1505.39公顷;林地68926.49公顷;牧草地4.71公顷;其他农用地33995.71公顷。1999年—,我市共实施占补平衡项目782个,新增耕地面积9826.66公顷。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工矿废弃地治理和砖瓦窑厂复垦等项目,自以来共开发整理和复垦土地4.3万亩,新增耕地21200亩。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农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机具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组织联合机收、机械化秸杆还田、农机行政执法等工作,不仅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机管理工作水平,有力的服务了全市的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14.6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870台、联合收割机6900台、秸杆还田机7522台、旋耕机7196台、机引播种机34130台(其中免耕播种机1230台)。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一方面提高了我市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增强了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认真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绿证工程“四大工程”,积极推广各项优质配套技术。如滑县结合其工作实际,创建了三大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目前,滑县小麦优质专用率已达到100%。使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得到推广,推广配方施肥250万亩,今年夏粮生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接近170万亩,基本实现全县覆盖。林州市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引进农业新技术6—8项,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筛选出适合该市的农业新技术3项,农作物新品种10余个,并认真加以推广。内黄县重点推广了优质小麦、玉米、花生、尖椒以及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等5项新技术,推广面积较大,使该县的农业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近年来我市对农业的总投入虽然大幅度增长,但大都用在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却明显不足。因此,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如全市已治理的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30%,尚有近400万亩的中低产田有待开发改造。通往农田的道路、桥梁年久失修,有些已经损坏,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群众“一事一议”比较困难,极需要财政投入资金修复改造。此外,今年是创建林业生态市第一年,省下达我市植树造林任务已超额完成,但市财政奖补资金缺口较大,至今没有到位,占地补助资金具体落实时间也没明确,群众吃不上“定心丸”,将直接导至夏秋两季收种时新植树木的保存问题。

(二)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问题严重。我市的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如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豆公渠等灌区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老化问题严重。代表在视察中看到,豆公灌区的拦河大闸仍在带病运行,急需修复。据汇报统计,全市110座小水库中,有60多座病险水库未得到治理,严重威胁下游安全。许多桥梁、涵闸等建筑物,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低,经过多年超标准运行,现在大部分已成病险工程,桥梁断裂、桥墩倾斜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据了解,县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的桥涵闸就达643座,滑县2600座桥梁中的半数承载能力不够或损坏,200座水闸中90%存在漏水等毛病,有的已无法提起。而且,目前我市有很多水井没有通电,只能用柴油机进行灌溉,浇一亩地要比用电增加成本12元。全市现有的540万亩耕地中,还有90万亩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另外,内黄县倾全县之力耗资4800万元历时四年的修建的引黄补源工程,由于上级没有统一调水机构,至今没有引来黄河水。

(三)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一是大多数乡镇农技站已名存实亡,即便是仅有的一两名农技人员,也往往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待遇低,人心不稳。三是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目前农业技术干部再培训的渠道却没有相应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但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资金缺乏,新的生产领域的机械化进展慢,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小麦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但高效农业、经济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另外柴油价格逐年上升,农机作业成本越来越高。小麦跨区机收市场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迅猛增长,造成作业价格下滑,机手不能获得应有效益,挫伤了农机经营者的积极性。

(五)有的地方对耕地保护认识不足,对耕地的质量建设重视不够。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站在“从国家全局着想,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而是从局部和短期利益出发,侧重考虑本辖区的经济增长,甚至以过多占用耕地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现象。二是在一些地方,只注重占补平衡数量的落实,而不考虑耕地质量的提高,在配套设施方面远达不到要求,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外,还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拓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支持、民办公助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田间道路和桥梁修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要尽快发挥引黄补源重点水利工程效益。鉴于内黄县耗巨资修建的引黄补源重点水利工程竣工五年未发挥效益,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引黄补源调水协调机构,督促省水利厅及黄委会建立和完善调水机制,使引黄入内补源工程尽早发挥效益。

(三)完善和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要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要有重点地扶持一批示范性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鼓励开展经营,对一些发展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实体,优先培育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承包领办高效农业科技园,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快建设各种专业协会,发挥协会带头推广作用。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建立形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增效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要搭建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为主体,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站为服务窗口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搞好服务。

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1.1国家投入政策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以大江大流为主,加强对这些重点工程的堤防建设,而自2004年以后国家又把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放在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灌区渠道和泵站的更新改造上,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投入较少,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严重滞后的局面。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规划由于投资力度不足而导致迟迟无法完成规划的任务,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灌区不仅缺乏资金渠道,而且财政投入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资金上的制约,从而导致一些新建及改造的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单价较低、标准不高的情况。同时是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导致当前的大农田水利设施都存在着失修、无人管理的情况,这就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处于荒废状态,不仅无法发挥其抗涝防旱的能力,同时也导致灌溉能力降低,无法保证粮食的生产安全。

1.2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国家和政府缺乏较大扶持力度,而且农民自身的投入能力还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则很难得以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存在着人员短缺及管理混乱的情况,水利公益性的管理职能不到位,而且缺乏对水利设施维护和运行的技术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及粮食的安全。

2.加快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我国目前的水利改革过程中,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及国家粮食的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与此同时,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以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为建设的重点,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十二五”时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搭建了更宽阔的平台。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来抓,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和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未来农业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2.1加大国家对水利的资金投入

资金支持是水利加速发展的关键。水利资金投入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地方配套资金、银团贷款和社会资金等方式,其中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为主。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以财政为主导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同时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又好又快推进农田水利新发展。还应改变“重大轻小”的建设思路,将中小型水库和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纳入中央投资计划,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更新改造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解决末级渠系的建设和维修问题。

2.2加强水利立法,创新发展机制

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农田水利立法工作,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引导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分散供水工程,要积极推广项目公示、资金县级报账、主要设备集中采购、巡回监理、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广“规划控制、定型设计、定额补助、以奖代补”建设管理新办法,探索建立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受益农民直接参与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2.3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应把节水灌溉作为根本性措施大力推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除了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建灌区必须满足节水灌溉要求。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加大力度推广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农业体系。在生物多样性特别脆弱的西南地区,特别要改善耕作方式,逐步恢复植被,达到水源地生态涵养的功能。

2.4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全面覆盖,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水利服务体系。首先应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建设;其次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最后成立公益性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应根据我国各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的建立,使乡镇水利站的建设得以进一步的规范,加强对水利人员的培训,从而有效的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2.5加强人才的培养

农业的发展需要大兴水利建设,而水利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则是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当前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加快农业的发展进程,则需要具有领导能力和驾驭市场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即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又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结束语

  • 下一篇:毕业证件丢失证明范文好作文推荐(精选2篇)
    上一篇:家委会发言稿怎么写(精选5篇)
    相关文章
    1. 财务会计电算化范例(3篇)

      财务会计电算化范文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规范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财务审计工作,如何降低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程度,对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daniel 0 2024-07-05 12:24:12

    2. 美术类基础知识范例(3篇)

      美术类基础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实施;把握;优化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29-01我国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确立了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总目标:“学..

      daniel 0 2024-07-05 11:52:12

    3. 学校应急管理体系范例(3篇)

      学校应急管理体系范文篇1【摘要】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

      daniel 0 2024-07-05 11:20:12

    4. 知识观的转变范例(3篇)

      知识观的转变范文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理念的转变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他人“给予”而自发接受和使用..

      daniel 0 2024-07-05 10:48:12

    5. 当代大学生与历史同向范例(3篇)

      当代大学生与历史同向范文什么是历史知识体系呢?历史知识之间形成了总分、主次、内外和因果等结构关系。这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结构关系即为历史知识系统。就像立体几何中..

      daniel 0 2024-07-05 10:16:12

    6. 绘画艺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范例(3篇

      绘画艺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范文毕加索说过:“最失落的两个职业是牙医和摄影师:牙医想当医生,摄影师想成为画家。”这句话是画家在自己的时代对于摄影艺术与摄影师的不屑与调侃,..

      daniel 0 2024-07-05 09:44:12

    7.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范例(3篇)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范文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之间的密切联系。贸易活动的繁荣,促使财务管理活动成为各个企业的核心工作。会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

      daniel 0 2024-07-05 09:12:12

    8. 历史学研究综述范例(3篇)

      历史学研究综述范文【关键词】民俗史民俗学口述史学新史学【正文】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民俗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众所周知,民俗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就像..

      daniel 0 2024-07-05 08: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