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测量实施方案范例(3篇)
水利工程测量实施方案范文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往往会造成破坏地貌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进行探讨,供类似水利工程在水土保持实施中借鉴采纳。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土壤流失量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许多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动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往往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毫无疑问,水土保持是水利施工的关键任务,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水利施工和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项目建设概况
某水利工程总占地1909.31hm2,其中枢纽工程建设占地383.6Ohm2,是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效益。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80MW,最大坝高34.00m,属于Ⅱ等大(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和渠首建筑物。
1.2背景水土流失概况
该项目区植被覆盖较好,工程建设及影响区水土流失程度轻度。根据广东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0年7月的《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工程所在地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1.3水土流失防治设计概况
本工程项目建设期永久占地面积22.8hm2(不含移民安置及专项建设区和水库淹没面积),临时占地面积91.4hm2。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主要是耕地和荒地。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共计761.35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719.0hm2(除上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外,还包括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及专项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面积42.35hm2。根据本枢纽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确定工程建设期重点防治区域为枢纽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土料场、弃渣场。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按照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执行。由于该项目区位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以上的区域,且侵蚀强度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因此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其执行标准提高2%,土壤流失控制比其执行标准提高0.3,并结合水保方案,确定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六项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5%。
1.4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监测范围:依据批复的本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该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761.35hm2。根据工程设计与施工进度安排,动态监测工程建设期的实际扰动面积、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及其相应的防治效果等。
监测分区:根据工程建设布局、特点及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将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5个监测区域:枢纽工程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弃渣场。库岸影响区因库岸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只对稳定性较差的库岸进行观测。
监测重点区:依据工程建设特点,结合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类型、强度等,确定本工程项目监测的重点对象为易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区域弃渣场和取土场。
2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2.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经查阅主体工程资料、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和实地测量,确定项目区建设期实际防治责任范围为633.21hm2(包括水库淹没面积550.77hm2),其中项目区永久占地面积为614.29hm2,临时占地面积为18.92hm2。项目建设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比批复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少了128.14hm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扰动土地面积根据批复的本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项目建设期扰动地表面积114.2hm2,其中永久性占地22.8hm2,临时占地面积91.4hm2。
(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监测结果根据实地监测,建设期实际扰动土地面积82.4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63.52hm2,临时占地面积18.92hm2。
2.2开采土(石)方监测结果
设计开采土(石)情况:本枢纽工程需开采土料33.01万m3。石料需要总量为66.5万m3。开采土(石)量监测结果:枢纽工程开采土(石)方总量为54.7万m3,其中土方36.5万m3,石方18.2万m3。总的开采土(石)方总量比原设计的开采土(石)方总量86.01万m3少31.31万m3。
2.3弃土(渣)监测结果
设计弃土(渣)情况:枢纽工程总开挖量为58.45万m3,可利用17.78万m3,弃渣40.67万m3。弃渣全部堆放于优化设计后的左岸坝上游的冲沟弃渣场内。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根据设计,左右岸各设置一个弃渣场。其中左岸一期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共计47.4万m3(自然方),除部分可利用外,共计弃渣31.62万m3(自然方)。弃渣堆放于左岸坝下游的坡地上,弃渣高程34.00~42.00m,坡比1∶1.5,弃渣场面积8.1hm2,弃渣场容量44.50万m3;右岸二期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共计11.05万m3(自然方),除部分可利用外,共计弃渣9.05万m3(自然方)。弃渣堆放于右岸下游距坝轴线1.0km的河岸边,弃渣高程26.00~32.00m,坡比1∶1.5,弃渣场面积1.0hm2,弃渣场容量12.9万m3。
弃土(渣)量监测结果:根据查阅主体工程施工及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枢纽工程建设期实际总开挖量为49.5万m3(不包括土、石料场开采量),利用了25.8万m3,弃渣23.7万m3。临时弃土主要为土料场的表层腐殖土,临时堆存于土料场未开采部位的空地上,目前已平整恢复植被。弃渣主要为未利用的开挖土、石料及建筑垃圾,全部堆放于左岸坝上游弃渣场。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工程措施
通过查阅主体工程施工及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实际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为:散抛石护坡16500m3,土工膜16545m2,碎石4963m3,浆砌石排水沟1820m3,干砌石护坡1200m3,浆砌石护坡200m3,砂浆抹面262m2;浆砌石挡渣墙1495m3,土地整治23.47hm2。
3.2植物措施
完成的植物措施为:绿化面积32.21hm2(撒播草籽420kg,植树27309株,灌木花卉11325丛)。
3.3临时防治措施
(1)表土剥离措施:表层土壤施工过程中单独堆存,并使用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表土用于植物措施的换土、整地,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2)在施工过程中对土方开挖统筹考虑,杜绝重复挖填,开挖的土方及时回填,减少临时堆土场的堆放量。临时堆土在大风季节采取适当遮盖措施。
施工完成后,根据原占用土地类别,分别采取复耕、种植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施工现场状况。
4土壤流失量分析
4.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我们按照开工、施工以及完工时间对各分区进行监测。
(1)工程建设期
根据枢纽建设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活区及弃渣场区各监测小区的检测结果,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总量1864.45t,减去原地貌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769.37t。
(2)林草恢复期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监测时段为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根据枢纽建设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活区及弃渣场区各监测小区的检测结果,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量166.93t,减去原地貌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9.54t。
4.2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根据土壤侵蚀模数监测结果,枢纽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481t/km2·a,施工道路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524t/km2·a,施工生产区土壤侵蚀模数为3457t/km2·a,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为12712t/km2·a,工程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769.37t。
5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1扰动土地整治率
通过实地监测,扰动土地面积为82.44hm2,扣除土料场淹没面积26.63hm2和石料场淹没面积3.2hm2后52.61hm2。共计完成扰动土地整治面积50.71hm2,其中,建筑物及场地硬化面积13.48hm2,工程措施1.79hm2,自然恢复面积3.23hm2,绿化面积32.21hm2。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5%。
5.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通过查阅主体工程施工及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39.13hm2,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37.23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5.1%,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5%。
5.3土壤流失控制比
根据批复的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枢纽工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结合实际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治理后的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1,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1.0。
5.4拦渣率
根据调查、定点观测及统计分析,计算出弃渣堆放点的弃渣流失量,用弃渣量减去弃渣流失量即为拦渣量,算出该弃渣堆放点的拦渣率,同样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后算得该项目的拦渣率。本项目弃渣量为23.70万m3,拦渣量为22.99万m3,故拦渣率为97.0%,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5%。
5.5植被恢复系数
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类植被面积为22.61hm2,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为22.98hm2,故植被恢复系数为98.4%,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8%。
5.6林草覆盖率
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植被面积为35.44hm2,基准面积为52.61hm2(项目建设区面积减去土料场淹没面积和石料场淹没面积),故林草覆盖率为67.4%,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25%。
6结束语
总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水土流失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制定出合理有效水土保持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先斌;水土保持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J];才智;2009年05期
水利工程测量实施方案范文
摘要:隧道的顺利贯通,洞内控制测量至关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隧道洞内控制测量进行了论述,引发思考。
关键词:隧道贯通洞内控制测量测量方案
1概述
隧道贯通时,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由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两部分组成。由于洞外控制测量现如今多采用gps静态观测控制网,精度高,且观测条件不利影响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小,易于控制,本文主要对洞内控制测量方案进行论述、分析。本文以作者主持施测的G314国道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段公格尔隧道工程为例进行论述、分析。
2测量方案的要求及精度
2.1洞内导线测量。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洞内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导线形式,并以洞口投点(插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中线或隧道两侧布设成直伸的长边导线或狭长多环导线。导线的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当双线隧道或其他辅助坑道同时掘进时,应分别布设导线,并通过横洞连成闭合环。
本次论述、分析的实例公格尔隧道全长为2.3km,根据测量规范要求,本次洞内导线测量的等级应为四等。2.2洞内水准测量。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洞内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隧道两端的洞口水准点、相关洞口水准点(含竖井和平洞口)和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组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洞内水准测量应往返进行,且每隔200~500m应设立一个水准点。
本次论述、分析的实例公格尔隧道全长为2.3km,根据测量规范要求,本次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同样分为四等。
3测量方案的设计对比及选定
3.1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设计。由于隧道内施工场地狭小,控制网布设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导线端点的精度,在不增加较多工作量的前提下,提出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支导线法(单导线)。传统的支导线布设方案(如下图)简单,观测工作量少,布设灵活,但由于没有多余观测和其他约束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发生错误也无法检查,同时随着导线长度的增加,端头点横向误差随机迅速变大。
支导线法控制点布置对隧道贯通误差预计的影响计算如下:结合洞内施工条件,洞内导线平均边长200m,从洞口至贯通面设7个导线点,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测角中误差2.5义,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
①测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
②测边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因为支导线控制点基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测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极小,故将测边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忽略不计。
所以公格尔隧道支导线法布置控制点洞内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为±45mm。
方案二: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沿洞内布置控制点形成闭合导线环,沿隧道中线布设主导线,在主导线旁靠隧道边布设副导线,构成主、副导线环,组成一个闭合导线环。观测闭合环的所有内角,进行角度检核,测量各条导线的边长,通过角度闭合差可以评定角度观测的质量和提高测角的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非常有利(主副导线网布置见下图)。
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控制点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结合洞内施工条件,洞内导线平均边长200m,从洞口至贯通面设7个导线点,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测角中误差2.5义,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
①测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
②测边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因为双导线导线控制点基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测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极小,故将测边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忽略不计。
所以公格尔隧道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布置控制点洞内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为±24mm。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导线横向误差随导线延伸成递增趋势,导线越长增加速度越快,当采用双导线法方案时,横向误差精度明显提高。在上述两个方案中,支导线的精度最低,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精度较高。②在工作量方面,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较高,支导线法较低。结合以上两方面,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规定,本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值为45mm,本隧道采用支导线法横向贯通中误差影响值已经达到45mm,故本隧道不可采用支导线法布置洞内控制点;本隧道采用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布置洞内控制点,经计算横向贯通中误差影响值为24mm,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规定的45mm,故决定本隧道洞内应使用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布置洞内控制点。
3.2隧道洞内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设计。为保证隧道竖向施工的精度,首先对隧道洞口附近至少2个已知高程点进行附合测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高程测量。高程控制网布设直接利用双导线置的平面控制点,布置图见前文双导线法布置示意图。
本隧道高程测量设计为四等水准,每公里(km)高程测量高程中数中误差m塄=±5mm。
则m塄h=±m塄姨L=±5×姨2.4=±7.7mm。
结合以上计算,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规定,本隧道洞内控制测量高程贯通中误差影响值的限值为25mm,本隧道采用四等水准高程测量设计经计算高程贯通中误差影响值为7.7mm,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规定的25mm,故决定本隧道洞内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
4技术总结及结束语
由于隧道洞内施工条件的限制,隧道洞内施工控制网在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如何合理、严密的建立隧道洞内施工控制网,便成了决定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益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国内外各种长大隧道施工中,测绘工作人员之间也对如何能够建立满足更高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网进行了各种论证研究。本着为工程服务的原则,本文以作者主持施测的公格尔隧道控制测量方案的研究简要归纳出以下提高隧道洞内工程控制测量精度的现场施测方案、方法。
通过对两种导线控制网方案的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采用双导线法(主副导线法),因为此种方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又能检核测量成果。此种方法可以使长度在1000米以上隧道的控制测量取得良好效果,可长期运用到隧道控制测量中。不过隧道工程洞内施工控制网的建立都大同小异,很难找到具有突破性质的新方法,但并不是说所有施工控制网的精度都一样,而相同的最佳布置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因此,控制测量没有定论,如何选择更好的布置形式不单取决于外界等因素,也要依靠测量工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大量的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水利工程测量实施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1年笔者作为甲方代表参加过博州五一水库输水涵洞出口与渠首连接段的施工,另外,还参加过博州五一水库南岸防洪坝的施工,因此对水利工程的导流、扭面,两岸护坡,已及齿墙,防渗材料,实验模块,取样等工作有一定经验。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要经过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四个阶段。水利工程的施工应以勘测、规划和设计的成果为依据,将规划和设计的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好坏,不仅对工程本身有极大影响,而且一但出现问题,往往会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
1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
2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各项水利工程,无论是水库、大坝、电站、水闸,还是防洪大堤,除险加固工程都是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1人员
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的水利管理部门、上级审批部门等。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质量意识水平等。
2.2材料
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较多,且具有特殊性,对原材料管理从以下几方面控制:材料采购关,建立检验制度,领用制度,严把质量关,对剩余材料和管理与回收等。
2.3机械
参与水利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多种多样,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2.4方案
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好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3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看法
3.1抓好施工质量监督
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2)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
(3)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4)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3.2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
3.3严禁转包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都不明确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3.4正确处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的关系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三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度之后,三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
4必须科学实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科学、严密、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谨的态度。在质量检测的实践中,应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密的规章制度、科学认真的态度是搞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需要专业试验室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才能使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检测工作的依据。有了这些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才能使检测工作的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有据可依。另外,在检测前或检测过程中,收集被检工程的相关资料对检测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3)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这些先进的仪器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确保检测费用。检测费用的专项列支是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有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批复概算并没有该项费用开列,有的不得不挤占其他费用,使这项工作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很难保证。
5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
课间礼仪范例(3篇)
课间礼仪范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礼仪;养成教育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及内容1.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养成教育重在养成习惯,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
-
课间好时光范例(3篇)
课间好时光范文关键词:新课改;阳光课堂;合作与探究阳光课堂的基本定义:“阳光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阳光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
课间十分钟作文范例(3篇)
课间十分钟作文范文篇1标题——雨后雷雨过后,太阳从云朵里露出了红红的小脑袋,五彩缤纷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桥挂在天空中,小蜻蜓被彩虹吸引住了,怎么也不肯离开,粉红色的荷花,绿色..
-
课间体育活动方案范例(3篇)
课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一、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成就学生精彩人生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制订了《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实施方案》,整体规划学习领域,课程..
-
保护眼睛的办法范例(3篇)
保护眼睛的办法范文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穷人的孩子叫阿里阿玛。有一天,阿里阿玛去上学,感到眼睛又酸又胀,他就眨了眨眼睛,用手左按一下右按一下,竟消除了眼睛的疲劳,于是他创造..
-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例(3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篇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
-
视觉艺术的形式范例(3篇)
视觉艺术的形式范文【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形式语言;建构与拓展1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形式语言概述一直以来,在发展过程中语言和文字都是同步的,但是语言的产生比文字要早一..
-
国民经济的基石范例(3篇)
国民经济的基石范文【关键词】石油;战略;石油市场金融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逐年增加,其中石油需求增长迅猛。2009年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