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础概念范例(3篇)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范文
1强调过程、遵循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需要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抽象而形成的。因此,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感知和抽象两个过程,必须体现过程性。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离不开主体能动性;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新认知必须以原认知为基础,才能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迁移。因此,物理概念的建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1。1创设情景,丰富感知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然而,创设情景又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获得丰富感知。
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由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第一,要注意情景的多样性,既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基于学生的原认知,既可以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又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第三,要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既要便于有效问题的提出,又要为科学抽象做准备。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能”获得丰富感知,我们创设了如下情景: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推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图1);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将木桩打入地里(图2);紧压在墙面的弹簧,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推出(图3)。
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木块、木桩、小车有什么共同特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知:木块、木桩、小车都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并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创设如此情景,基于学生的原认知(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的知识),注意了情景的多样性,渗透了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1。2科学抽象,提出概念
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础。但是,正确的物理概念往往不能从感性认识中直接得到,需要经过科学抽象才能形成。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完成科学抽象。
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必须在情景和问题中有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例如,为了提出“能”的概念,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1)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征?该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抽象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都对另一个物体做了功。换句说,它们都具有做功本领。(2)撤去情景中的木块、木桩、小车,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是否还具有做功本领?该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抽象出: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不论是否有做功过程,它们仍具有做功本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做功本领”称作为“能”。于是,教师提出问题:(3)你能尝试对“能”的概念下一个定义吗?学生较为自然地提出了“能”的概念,由此提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等名词。
2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之分,只有深化物理概念的内涵,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概念。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在深化物理概念的内涵和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上下功夫。
2。1重视探究,深化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物理概念中,有些概念反映物理对象所特有的某种属性的“质”,有些概念能反映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和“量”,但两者都可能具有探究性。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过分强调结论,新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外,还要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地了解。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重视科学探究。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动能”概念,我们设计了“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环节(探究环节略)。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结论,更是对“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有了深刻理解,也避免了“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一错误结论的出现。
2。2选择例证,拓展外延
物理概念的外延,指的是该概念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范围或条件。每个物理概念都包含着大量的物理事实。然而,在概念教学中,物理概念通常是在感知少量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抽象而建立起来的。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注意选择例证,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
概念教学中的例证选择,应力求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例证必须具有真实性,这是形成科学概念所必须的。二是典型性原则,例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关注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体现趣味性、启发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例如,为了拓展“动能”概念的外延,我们提供了如下例证供学生讨论: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空气流动使风叶转动从而实现风力发电,高速喷出的水流可以用来切割金属。三个例证充分说明“运动的固体、气体、液体”都具有动能,以此拓展“动能”概念的外延。
3强化运用、总结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学习物理概念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本标准,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物理概念解释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不仅是巩固、深化和活化物理概念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掌握运用物理概念方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在强化运用和总结方法上下功夫。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新课标;效率
G633.91
作为帮助人们认识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学的基础,又是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的前提,它是人们认识生物学这一复杂学科的产物,更是人们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掌握扎实的生物学概念在帮助学生奠定学生生物知识基础的同时,还有助于引导下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思维,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研究素养。所以,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并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效率的重要需求,更是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养成科学学习生物学习惯的重要前提。那么,具体来说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质量呢?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生物概念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提到概念教学大多数教师理解的就是让学生记忆概念的定义。殊不知,记忆概念定义知识概念教学的基础,深入理解、掌握并科学运用概念才是概念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从这一点出发,为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概念意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围绕生物概念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从而树立牢固的的概念意识。比如说,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小节,对“生物呼吸作用”这一概念的定义并非是呼吸作用这个属于的定位,而是指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制造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在细胞中通过线粒体把能量重新释放出来以供给细胞的生活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又比如说,关于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也包含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等几个方面。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只要其能够将这几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就可算作是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由此可见,当学生在教师的而引导下通过一定的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逐渐理解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是概念教学最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意识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换言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概念记忆为主要方式的单一模式,转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淡化教师角色,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探究的乐趣,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概念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以概念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简捷明快的引入教学内容,是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水到渠成。例如实验情境,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得出概念,增强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又比如说,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如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创设概念教学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带着问题学习、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还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有关过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从哪里来的?通过带着问题观察,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和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最终归纳并理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实践情境开展概念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比如说在学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时,为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观察生活中的生态系统如树林、池塘等,分析这些环境中不同生物种类之间、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这里概念公式的的理解。总之,在生物概念教学中,通过创设概念教学情境的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演变为直观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抓住生物概念的本质特征,建立较完整而科学的概念。
三、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落实生物概念的教学,提高概念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围绕重要概念展开,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促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事实作为佐证,以便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支撑,而且在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进行抽象和概括,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知识理念,从而建立完整生物学的概念体系。比如说在概念的学习中对每个概念都设计出概念的正例、反例和特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比如说如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一个家庭呢?一滴小水滴呢?经过与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比对,它们都是一个个生态系统。又比如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如蘑菇、平菇等这一特例,同样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却是菌类不是植物,是分解者而不是生产者。以此类推通过多种正例、反例、特例的对比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概念,从而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概念体系。
四、结语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初中生物课程的设置极为重要,它对普及生物常识,提升学生的生物知R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目前我国初中生物的概念教学来说,参差不齐,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教学质量上呈现出一定的差距。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结合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自觉的更新较为思维,创新教学策略,想方设法的提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甄真..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06)
[2]于昕.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06)
高中生物基础概念范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物理概念
学生在进行物理概念学习之前,对生活中的自己比较熟悉的某些物理现象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这些物理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因此,在进行概念引入设计时,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加强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入物理概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加速度概念是高中物理中的难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设置教学情境:高速列车在匀速状态下以350km/h速度行驶了10s时间,在10s内蜗牛的速度从0加速到0.1cm/s,你认为两者中谁的速度大?谁的速度变化大?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速度变化大”与“速度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接着举例:小轿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100km/h,用了15s,旅客列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100km/h,用了300s,你认为两者中哪个速度变化得更快?学生通过这样的实例,经过比较、思考分析后,就能够进一步明白加速度快慢的概念。
二、用感性激趣入手,加强概念引入
在认识物理概念时,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感性的具体理性的抽象理性的具体。因此,教师在将物理概念引入教学时,应该从感性的具体入手。即首先用实例或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思考,使其借助这些具体的实例或实验而产生感性的认识,然后,对这些例子或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即达到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层面,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从“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层面升华到“理性的具体”的认识层面,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运用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顺势引入物理概念。例如,在进行“全反射”概念的引入时,首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束光线从玻璃下斜射到空气中,然后将入射角慢慢地增大,当增大到一定角度时,让学生观察到折射光线消失的这一现象,并提问:请你观察一下,这时反射光的强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就会根据刚才演示实验所看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起来。此时,教师再顺势引入全反射的概念。通过实验激趣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二是运用实例进行概念引入。在进行物理概念学习时,很多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分析生活中实际例子而归纳获得。对于此类概念,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生活中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比较熟悉的实例来进行。
三、运用旧知识,做好概念导入
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应该充分加强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概念导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借助原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概念。在物理概念的引入时,很多学生对新概念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原有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电势”概念时,先让学生复习“场强”,让学生在充分复习“场强”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建立“电势”概念。复习旧知识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概念,其关键都是给学生展示感性材料,及时引导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运用引导发现法,自主建立概念
新课标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在概念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运用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体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引导发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可通过逻辑推理引入;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通常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间、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电荷间、磁极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就是电场和磁场。
-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例(3篇)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篇1审计6班17011056黄董文希【摘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其中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海洋资源环..
-
环境设计职业规划范例(3篇)
环境设计职业规划范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设计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成为人才市场上较丰富的资源,以致就业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范例(3篇)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范文一、课堂实录本节课,漆老师主要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置、性质三方面的关系着手复习.活动1:理清结构.(课堂导入)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画出元素周..
-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例(3篇)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文关键词:房地产;财务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1引言相对于传统会计和审计而言,房地产开发经营财务档案管理系统是全新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手段,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财..
-
人文主义概念范例(3篇)
人文主义概念范文1西方学者对经典宪法概念的阐述及评价西方普遍认为18世纪后期,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宪法这个..
-
绿色消费的好处范例(3篇)
绿色消费的好处范文篇1【关键词】绿色消费营销策略绿色消费者一、绿色消费的含义及其特征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
-
逻辑学的理解范例(3篇)
逻辑学的理解范文[关键词]是系词核心句式常项〔中图分类号〕B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11-0016-07近年来我一直在谈论一个观点,即应该以“是”来理解..
-
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范例(3篇)
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Abstract:Aimingatprofoundchangesinmanufacturingindustrymadebytherapiddevelopmentofthehumanscienceandtechnology,onthegoaltoimproveth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