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9-21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篇1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已成为体育教师工作的重点。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确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到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确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对体育教师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做一探讨,为坚定推进课程改革梳理思想。

体育校本课程概念厘定

校本课程是一个在课程研究领域探讨颇多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简称SBCD)最早是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于1973年7月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校本课程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和宽泛的概念,目前对其进行的界定有多种。杨骞认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理念、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当地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多样化课程”。崔允认为,“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综上所述,体育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体育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体育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其中体育教师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若要开发出学生比较满意的课程,体育教师就必须以人为本,掌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和技巧,对体育教学有全新的认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那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体育教师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的关系

体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决定体育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在这一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全程参与,而且担当着主力军,起着骨干作用。其次,学校设计开发新的体育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和校内外体育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后,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自己开发出的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新的体育课程。这种课程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是以激发兴趣、发展个性为目标的,因而它的开发主体应该是离学生最近、最了解学生的体育教师而不是课程专家。

三级课程管理决定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由于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把课程编制的30%~50%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职能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教师角色从一元走向多元,体育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评价者。课程论专家马什(C.Marsh)说:“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可以说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教师在实施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对课程进行了加工、整理,从而开发出符合自身需要和教学情景的新课程。由于体育教师有了一定的课程开发的权力,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本身的素质就成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要想在中小学真正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必须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师,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落到实处。

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由于课程标准提出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体育教师在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等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学生也最易于接受和认可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因此,教师应最有决定课程的权力,并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是体育校本课程落实到实处,就必须使得体育教师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展,从而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有课程意识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从强调精彩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4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体育教师以往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从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时代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它要求教师不仅要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对学校整体具有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已不仅仅是中央课程的执行者,教师应该“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亦步亦趋。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策划者、课程的设计者、教科书的选用者,即应该成为集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于一身的课程专家。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与发展自己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来都是最不易解决的难题,因为它既不是靠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就能保障,也不是靠政策的引导与强制就一定能够施行,二者结合的关键要素是体育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造诣,对于所开发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整个体系了如指掌,并熟悉体育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又要有开拓创新的能力结构,需要教师以建设性的劳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开发教材、总结经验、拓宽途径。

体育教师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参与“行动研究”,努力朝着专业化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包含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观、教学观、课程观。体育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并获得行动研究能力。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改进和提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对教师教育行动研究能力的一种锻炼。体育与健康课程把体育教师推向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后,教师的教育研究也发生质的变化。教研活动不再是像从前那样严格按某种“计划”原封不动地展开,而是经常地、自发地、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教师主动在一起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发展,学生在发展,学校也在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确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体育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而拓展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方法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际的界定分析中,小学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始终是以国家课程的核心我主导而开展的,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了,因此小学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阔更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本文将结合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从而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及任务全面实现。

1.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20世纪60—70年代,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始兴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校本课程的思想意境提出就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校自身发展,以国家、地方制定的课程题纲的基本精神为主要指导,依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者进行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且在校内展开实施以及建立评价的各种专业活动。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身发起,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并在国家(体育于健康课程的标准)和地方(体育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利用学校自身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来达到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活动体系[2]。

2.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方法

2.1小学校内课程的开发

(1)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补充

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指导,我们要积极的开展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本课程,将教材内容逐渐转向生活化,如跳绳、踢毽子、呼啦圈、广播体操等纳入不同小学年级的课程中去,并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下面主要跳绳为例。

跳绳活动是体育课程的拓展练习,跳绳和其他体育项目比起来,多了些趣味性、挑战性,并且具有很大的锻炼价值,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一年级的可以连续跳绳,二年级的学生在连续跳绳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多次跳,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花样创新的跳法。像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可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2)小学校内课程的改编

教学要学会合理的改编教材,在原有的教材上进行拓展和补充说明,从而有效的将课程进行改编[3]。如直线跑步和立定跳远,直线跑虽然没有被编入教材内容中,但是它被作为了一种教材手段。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不一,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会跑,只会在跑到上乱串,不但影响到课程的进度和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改编。在教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可以采用分布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低年级的体育学习质量还可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阔。

(3)小学体育课程的整合

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打破年级与年纪之间的界限,还可改变原有的班级授课的老套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搭建一个为学生展示的空间、创造一个平台,从而促使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了解,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如在小学开展一些小手拉大手、丢手绢的合作游戏,这样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既不会显得枯燥也不会促使他们失去兴趣,反而可以挖掘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活跃孩子的气氛,还可促使他们收获到自信、合作的快乐、友谊,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促使素质教育得到提高。

2.2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综合开发

(1)丰富课间操

课间操是学校的标志,是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满足学生每天锻炼的需求。可以将课间操丰富化,不要总是单一模式,教师可以自编操,可以设计一些活泼欢快的操,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增进了全民健身意识,将课间操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感。

(2)利用兴趣小组搭建校本特色

兴趣小组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平台。教师在改编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项目,进行整合,然后单独开展体育兴趣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的好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有需求的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体育校本实践的开发,不是从新编写教材、改编、整合教材,而是结合平时教学的经验,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整合和改编。从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上升一个阶段,促使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学校要本着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创造精神为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锡光.因地制宜,开发体育校本课程[J].教师.2009(01)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

关键词:“健商”;校本课程;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64-04我们的伟人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说“体者,乃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竞争的压力、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健康无疑受到极大威胁,一些英年早逝的现象屡屡发生。2009年8月20日,46岁的时尚传媒集凼总裁吴泓因胰腺癌症病逝;2009年8月26日,浙江卫视年仅28岁的女主播梁薇因突发心脏病逝世。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紧迫的就业压力、繁重的学业压力、恋爱等情感的困惑,有许多人表现出烦躁不安以及不良的心理行为,严重者甚至选择自杀等。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教育与人的生命发展联系在一起,将“健商”思想引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对于促进体育类大学生健康发展,为成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奠定健康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体育类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是体育教师、教练员、健身指导员等和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工作,他们“健商”的提高,对于促进更多的人提高健康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关注健康,提高健康意识和水平,形成良好的健康爿惯,首先应从源头做起,体育类高校学生是未来的体育人才,在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健商”,以提高他们的“健商”水平,不论对于他们自身健康状况的提高还是对于未来工作的需要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健商”的内涵

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上,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华人医学家谢华真教授首次提出了健商的概念。2002年,谢华真教授所著的《健商HQ》在北京出版发行,健商开始引起极大的关注。健商,是由英文“HealthintelligenceQuotient”翻译而成,简写为“HQ”,即健康商数,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健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有机体的健康,心理因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他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健康状况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环境的和社会的种种因素,还包括人的生活质量。

2将“健商”作为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一个视角的意义

“健商”同“智商”、“情商”等都是人类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健商”,把“健商”作为课程开发的一个视角,可以提高体育类高校学生对健商的了解,通过健商评估法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改善生活和健康的行动计划,并且付诸实践,有利于体育类大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把这种意识和行为延伸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以几何级数增长,使更多的人群受益。

2.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健商”有利于推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改革

“健商”理念的出现,给我们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启示,使我们对于一些长期困惑难以解答的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回应。“健商”是关于人的健康智力的表现,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健商为进行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长期以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存在着脱离现实,学生缺少兴趣的问题,引入“健商”有利于推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改革。可以围绕“健商”的理念,整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加强各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开发综合课程,加强理论课程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学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2引入“健商”有利于体育类高校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理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健商”强调的是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全方位的把握,是对于人们的健康知识、自我保健、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的感知和理解。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健商”与实施“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是完全相吻合的。将“健商”理念引入到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促使体育类大学生对健康更加重视,形成“健康第一”的观念。“健商”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个人健康行动是可以改善健康水平的。例如,教师在理论课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物标本以及模型向学生传授健康饮食、科学的作息时间分配、个人卫生管理、运动注意事项等知识,并且劝诫学生远离烟、酒、毒的侵害,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进而提高体育类高校学生的健康水平。

2.3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的理念可以使体育类高校学生将“健商”理论推广传播,使更多的人受益

体育类高校学生今后主要从事与体育和健康有关的工作,比如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和运动队的的教练员、社区的健康指导员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仅仅对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有益,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他们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的提升,将健康思想得以传播,使更多的人终身受益。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将“健商”理念作为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开发的一个视角,可以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行为,他们会将这种知识和行为带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更多的人形成“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和行为,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终身体育”的意义,并形成“终身体育”的爿惯,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大有益处。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突出表现为:第一,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第二,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第三,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健康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的理念,可以使体育类大学生对健康更加关注,这对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播散健康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受益,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的对策

3.1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理论界和体育教师,都以“增强体质”作为体育的本质功能,而当“健康”的定义提出后,就忽略了“体质”的内涵,这是一种狭隘的偏见瞄。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理论,是对健康有更深刻的认识,健康也包括体质,但是仅有体质的增强是不够的,还达不到健康的目的,应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健康是全方位的。“健商”代表一个人对健康的态度和健康的智慧。健商和智商、情商一样,也是一个人的重要智慧之一。“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后天的教育、认识、意志和情商等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商”。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他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体育类高校理论课开发校本课程需要重新思考“健康”的内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个体只有在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5个方面部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的状态。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就要全面研究健康的内涵,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

3.2根据各体育类高校具体情况将“健商”开发成独立的课程或将“健商”内容融入其它相关课程中

对于课程的理解历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按照美国教育家施瓦布的观点,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要素构成的,这4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开发“健商”课程也离不开这4个因素。由于各地方体育类高校在师资水平、经费、学生情况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开发“健商”课程,也不应有统一要求。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健商”开发成独立的课程,或是将“健商”内容融入其它相关课程中,最终使学生从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为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3.3提高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3.3.1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将“健商”引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中,需要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水平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在思想上、道德上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要具备忠诚教育事业、热爱体育工作、努力学爿、热爱学生等优秀品质;其次,开发“健商”课程,需要众多的教师共同努力,教师要有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最后,开发“健商”课程很可能对某些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产生冲击,作为教师要有大局观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有奉献精神。

3.3.2更好地掌握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将“健商”引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中,对于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说过: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需要加强学爿,通过各种“健商”知识培训活动,通过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相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4结语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人们对于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上,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华人医学家谢华真教授首次提出了健商的概念。2002年,谢华真教授所著的《健商HQ》在北京出版发行,健商开始引起极大的关注。“健商”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理论,包括5大要素: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中关注“健商”,并开发“健商”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类高校开发“健商”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开发“健商”校本课程中,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以开发出独立的“健商”课程,也可以在其它课程中融入“健商”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敬英,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商”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141,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4-15,

[4]北体大校长:青少年体质指标呈下降趋势[N]都市资讯报,2012-03-12(第12版),

[5]王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1],福建体育科技,2010,(3):61-62,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21,

[7]刘彤,郑伟,教师规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探析[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93,

[8]郭洋波,公共体育教学在理工科院校的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X)9,(5):71-74,

  • 下一篇:小学生三年级打羽毛球作文(整理6篇)
    上一篇:师德师风个人工作总结(收集11篇)
    相关文章
    1.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感悟;实证;研究证据;管理艺术;管理科学《中道管理》研究了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在详细剖析人性及西方x理论、y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大学之道,提出管..

      daniel 0 2024-09-20 22:29:12

    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范文【关键词】研究生;党建;先进性【作者简介】尹健龙,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

      daniel 0 2024-09-20 21:00:12

    3. 中医临床专业知识范例(3篇)

      中医临床专业知识范文篇1临床轮转培训是专业型研究生和住院医师(以下统称住院医师)的必经阶段,将为其今后医务工作生涯奠定重要基础。这一时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专..

      daniel 0 2024-09-20 19:58:31

    4. 企业资金融资计划范例(3篇)

      企业资金融资计划范文篇1论文提要:本文介绍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几个典型类别,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这些融资制度的特点及缺陷。在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中,一些国..

      daniel 0 2024-09-20 16:33:12

    5.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例(3篇)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篇1“气一元论”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中医学的物质基础。本文试图从中医学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等现代..

      daniel 0 2024-09-20 15:04:12

    6. 全科医学教学范例(3篇)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1PBL的实施方法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宗旨的指导下,临床能力的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医学人才的培养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模式..

      daniel 0 2024-09-20 13:35:12

    7. 全科医学范例(3篇)

      全科医学范文关键词: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模式探讨全科医学是一门重点服务于社区、家庭,其有效整合了预防学、临床学、康复学及人文社会学的核心内容,是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医学..

      daniel 0 2024-09-20 13:00:20

    8.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3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篇1结题报告范文“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作者:省东中科研课题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二、课题界定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四、课..

      daniel 0 2024-09-19 22:29:12